目的:探讨大学生的学习成绩与人格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根据各门课程学习成绩的综合评定结果,将某大学2年级全体学生划分为优良、落后、普通三个组,并采用卡特尔16PF人格测验对他们进行测试,然后进行人格特征比较及学习成绩与人格特征因素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学习成绩优良组在自律性、有恒性上显著高于学习成绩落后组,在恃强性、世故性、次级因素内向与外向型上显著低于学习成绩落后组,在稳定性、次级因素内向与外向型、心理健康因素和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型上显著低于普通组,在忧虑性上高于普通组;学习成绩落后组在稳定性上低于普通组,在忧虑性上高于普通组;学习成绩与恃强性、有恒性、自律性等人格因素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结论:学习成绩优良的大学生有较强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较能把精力集中在学业上,但性格偏内向,对周围的人或事过于敏感,抗挫折能力弱,心理健康水平欠佳;学习成绩落后的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缺乏自信心,难以集中精力于学业,且思维能力欠强,心理健康水平欠佳.
作者:宋专茂;吴强;赵风雪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修订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RC)>[1]和<学习适应性测验(AAT)>[2]调查一所职业高中的320名一年级学生,收回有效问卷308份,其中男生126人,女生182人,平均年龄16.32岁.结果表明,有焦虑情绪的学生143人(占46.42%),其中男52人(占41.27%),女91人(占50%),二者没有显著差异;焦虑情绪比较严重的21人(占6.82%),其中男17人(占13.49%),女4人(占2.20%),二者存在显著差异(χ2=8.12,P<0.01).焦虑情绪由强到弱依次为自责倾向、对人焦虑、恐怖倾向、学习焦虑、身体症状、过敏倾向、冲动倾向和孤独倾向;而焦虑阳性人数由多到少依次为学习焦虑、恐怖倾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身体症状、冲动倾向、过敏倾向和孤独倾向.女生的焦虑情绪(尤其是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和过敏)比男生严重.
作者:杨宏飞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本文对广西隆安贫困县中学生厌学问题进行了调查,从学生的体质、个性特征、学习能力等方面探讨初中生出现厌学情绪的影响因素.
作者:李致忠;冯忠娜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本文就我国大学生心理辅导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相关讨论,试图理清思路,以利进一步开展大学生心理辅导工作.
作者:俞少华;张亚林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研究青少年学生性生理和性心理发展的现状及其规律.方法:采用统一编制的<初中学生性心理教育状况调查表>和<高中学生性心理教育状况调查表>,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对浙江省杭州市(市区及淳安县)和上虞市8所中学的2107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青少年学生性生理发展表现为:(1)女生月经初潮平均年龄为13.08岁,男生首次遗精平均年龄为14.15岁;(2)我国学生手淫行为发生率和手淫频率较国外学生低,但有手淫行为的学生却体验到较多消极情绪;(3)学生性冲动已具一定强度.青少年学生性心理发展表现为:①有较广泛的异性交往愿望和交往范围;②与异性性交往的意愿远高于实际发生率.上述发展存在着性别差别.结论:中学生性生理发育正常,在性心理方面存在积极情绪,尤其对手淫、性冲动的认知和异性交往等问题较多.
作者:骆伯巍;高亚兵;叶丽红;陈家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本研究从山东省特教中专中抽取盲生、聋哑生、肢残生共88名;从山东省城建学校选取性别年龄相近的健全学生84名.所有被试平均年龄为17.89岁.
作者:陈新叶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 (1)探讨男性列车乘务人员职业紧张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职业紧张因素测试量表(OSI),对男性列车乘务人员中39例冠心病患者进行1:2的配比病例对照研究并进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在控制和考虑了非职业紧张因素条件下,职业紧张与冠心病关系密切(OR=2.18,95%CI:1.15-4.15),而且随着职业紧张程度的增加,患冠心病的危险性显著增加;(2)以铁路乘务人员为对照时(与病例同工种),职业紧张仍与冠心病发病有关联(OR=4.43,95%CI:1.60-12.25),但其OR值明显低于以其他服务行业人员为对照时的OR值(OR=9.75,95%CI:3.18-29.92).结论:职业紧张是引起男性列车乘务人员冠心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刘宝英;徐凤;任南;杨华;施强;王秀芹;余善法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老年无症状性脑梗死(ACI)与记忆障碍的关系.方法:对50例ACI患者进行了临床记忆量表检测,同时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对ACI组进行智力测查.结果:ACI组各项记忆成绩及MQ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与症状性脑梗死组(SCI)比较无差异;不同梗死区域有其记忆损伤的特点;ACI组中智力障碍者13例(26%).MQ在80以上者均智力正常.结论:老年ACI存在明显记忆障碍.
作者:刘琨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防御机制的特点以及与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防御机制的差别.方法:对25例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30例抑郁症、20例焦虑症患者和83例正常人分别测评防御方式问卷(DSQ)、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结果:共病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少使用被动攻击、抱怨、期望;较多使用退缩、躯体化、解除、否认;抑郁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少使用幽默、期望;较多使用解除、假性利他、隔离;焦虑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少使用抱怨、幽默;较多使用解除、同一化.共病组的掩饰因子得分与正常人无差异,但抑郁组和焦虑组的掩饰因子得分显著低于正常人.共病组仅HAMD评分与退缩呈显著正相关;抑郁组HAMA评分与解除、交往倾向呈显著正相关,与隔离呈显著负相关;焦虑组HAMD评分与躯体化、否认呈显著正相关,HAMA评分与反作用形成、理想化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具有与单纯焦虑障碍和单纯抑郁障碍不同的防御方式,但尚不能肯定它是不同于后两者的第三种疾病.
作者:袁勇贵;张心保;吴爱勤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老年维持性血透患者抑郁症状与血透过程中并发症的关系. 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我院19例老年血透患者、32例中青年血透患者及31例健康人员进行心理测评.结果:血透患者总体抑郁自评量表标准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比较P<0.01.老年组透析中高血压、低血压、头痛、胃肠反应、室性早搏及房性早搏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SDS标准分>60的老年患者低血压、头痛、胃肠反应、室性早搏及房性早搏的发生率显著高于SDS标准分小于59的老年患者;SDS标准分大于60的老年患者低血压及室性、房性早搏发生率明显高于SDS标准分小于60的中青年患者;而后者胃肠反应显著高于SDS标准分大于60的老年患者.SDS标准分大于60的中青年患者高血压、头痛、胃肠反应及房性早搏发生率显著高于SDS标准分小于59的中青年患者.结论:老年血透患者合并抑郁症状时,在血液透析中并发症发生率增多.
作者:朱宁;杜显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分别对心内科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和难以解释的胸痛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心理干预,观察不同组患者的患病行为、对支持性心理治疗的反应.方法:在心内科连续收集因胸闷、胸痛疑为冠心病而住院行心导管检查的患者,心导管检查阳性者为冠心病心绞痛组,阴性者为难以解释组.在心内科诊断明确前进行精神检查并对有精神障碍者做出诊断(ICD-10标准).使用<患病行为问卷>评定患者的患病行为.以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抑郁量表在入院和心导管手术前分别评定患者情绪状态,用以评估支持性心理治疗的效果.住院期间对难以解释胸痛的患者进行针对疾病观念的短期认知干预,并在一年后随访,与上一年住院而未加干预的难以解释胸痛的患者进行了疾病观念和就医行为方面的比较.结果:在心内科共收集46例,难以解释组28例,其中存在明显心理健康问题的有60%(17/28),而冠心病组(18例)中这一比例只有11%(2/18).在患病行为上,难以解释组不良情绪较心绞痛组明显,同时,他们也更多地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与心理有关.在疾病观念上,难以解释组中的心理障碍患者比没有心理障碍者病感强,疑病倾向重.而1年后随访发现,短期认知干预对改善疾病观念和就医行为效果不显著.结论:心内科患者中有相当部分其主诉难以用躯体疾病解释,其中有的是心理障碍的躯体化症状患者,从心理-社会模式加以分析能够更全面地反映患者的临床情况.
作者:胜利;蒋宝琦;方耀奇;沈渔邨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了解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对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的影响.方法:59例2型糖尿病(NIDD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和实验两组,对照组(32例)仅用常规糖尿病药物治疗,实验组(27例)加用生物反馈放松训练,两组在治疗前作状态-特质焦虑评定,治疗1个月后再次评定状态焦虑;所有入组者在治疗前、治疗1个月时分别测定外周血的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治疗前、后两组的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无明显差异.实验组治疗后状态焦虑明显下降,对照组下降不明显;治疗后CD3+比例的变化程度与治疗后的状态焦虑呈负相关,CD4+、CD4+/CD8+比例的变化程度与特质焦虑呈正相关;状态焦虑的下降程度与放松程度呈正相关.结论:生物反馈放松训练能减轻焦虑情绪,焦虑情绪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有一定的联系.
作者:朱熊兆;龚耀先;姚树桥;王丽;王湘;吴萍陵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不同注意状态下事件相关电位的变化特点.方法:智能正常年轻人18例,采用oddball模式,非靶刺激为80%的750Hz低频短音,靶刺激为20%的2 000Hz高频短音.利用Nicolet Pathfinder Ⅱ型诱发电位仪,记录主动分辨靶刺激时,计数/不计数状态下事件相关电位各波潜伏期和P3波幅的变化.结果:与计数靶刺激时比,在不计数时P3波幅显著降低(P<0.01),P3潜伏期及其余各波潜伏期变化无显著性意义.结论:P300波幅与注意密切相关, P3潜伏期不易受被试注意力的影响,是一个稳定的测量认知功能的指标.
作者:解恒革;王晓红;王鲁宁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急性期脑卒中病人的认知功能障碍与抑郁和脑损伤部位的关系.方法:选择62例单一首发病灶的脑卒中病人作为研究对象,用修订韦氏成人智力量表四合一简式,汉密顿抑郁量表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定等方法进行检测.结果:1.前部卒中病人FIQ(总智商),VIQ(语言智商)和V(词汇)分显著低于后部(P<0.05 or 0.01);2.抑郁组智力各分非常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非抑郁组PIQ(操作智商),PA(图排)和PC(填图)分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 or 0.01,抑郁组和非抑郁组智力比较未发现差异(P>0.05);3.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智力与抑郁,年龄和受教育程度有关.结论:前部卒中和抑郁的病人更易产生认知功能障碍.
作者:贾艳滨;肖计划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农村自杀综合干预的效果.方法:实施综合性农村自杀干预措施,使用相同的调查工具和调查流程,对1989年与1999年同一样本人群自杀率及其相关因素进行比较及评估.结果:1989年与1999年滕州市某镇自杀率分别为48.56/10万和5.98/10万.自杀未遂分别为104.06/10万和46.67/10万,差异显著(χ2=40.70及χ2=154.08,P均<0.001).综合干预后家庭矛盾导致的自杀显著下降,相对精神病性的自杀率明显上升.结论:农村自杀综合干预措施效果明显,自杀重点人群得到有效的保护.
作者:贺敬义;江永华;夏碧磊;邱厚胜;王启东;李传彬;孙士银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了解长沙市下岗工人的自杀意念及其危险因素,为预防下岗工人严重心理问题的出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自杀意念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尊量表(SES)、特质应对方式量表(TCQ)、社会支持量表(SSQ)、生活事件量表(LES)以及一般资料调查表,以整群抽样方法,调查长沙市国有亏损企业下岗以及在岗工人1344名,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出自杀意念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下岗工人中有近四分之一的人出现自杀意念,4.6%的人有详细的自杀计划和方法,2.8%有过自杀未遂行为.主效应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揭示自杀意念的主要危险因素是下岗前自杀意念、一般心理健康水平低、消极应对方式、生活事件,个人经济收入低、社会支持少、文化程度低.结论:下岗工人中自杀意念发生率远高于在岗工人,也远高于一般人群.因此,提高下岗人群的健康水平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作者:徐慧兰;肖水源;陈继萍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本文对北京市丰台区南苑医院、丰台医院、长辛店医院急诊科1996年1月~1999年7月抢救收治的170例服毒自杀者(不包括误服毒物及吞服异物者,并剔除有明确精神病史者40人),采取当场询问、查阅病历及家访相结合的方法收集资料.由两名以上的精神科医生进行逐项登记,询问知情者及本人自杀前生活事件,同时应用生活事件量表(LES)进行评分[6],用χ2检验、秩和检验统计方法分析资料.
作者:刘杰;李志武;刘世红;袁崇友;葛桂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女性犯罪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女犯和以年龄、文化、职业匹配的女性各200名,应用MMPI、SCL-90、FES-CV等调查表进行测查.结果:女犯存在的心理及家庭问题均较对照组多(P<0.05~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犯罪有关的主要因素为家庭亲密度低、既往重大躯体和精神疾病史、个人不良嗜好等;从MMPI的个体分析结果显示,在监女犯心理偏离占84.0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1%,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女性犯罪的危险因素既有心理社会因素,也有生物学因素.
作者:刘兆玺;陈修哲;秦世梅;薛继芳;郝伟德;吕晓敏;刘丙伦;满昌华;张志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了解男性青少年犯的人格类型差异.方法:使用MMPI对126例男性少年犯进行评定,根据少犯13个基本量表粗分(+K)作K-Means Q 型聚类分析,比较各型在临床量表、临床子量表、Wiggins内容量表、研究量表和附加量表上的T分差异.结果:按聚类结果可把男性青少年犯分成三型,第一型:神经质型(n=48, 38.1%),表现为Hs、Hy、D、Pd和Pt量表T分升高,以D和Pd高,形成 24/42编码,D1、D4、D5、Hy3、Hy4、HEA、DEP、ORG、Nf、Dq和Ec量表T分升高,Es、Do和Re量表T分低下,人格特征为被动-攻击型;第二型:中间型(n=38,30.16%), D1、D5、Sc1A、Ma1、Nf、Wa、Gm、Skey、A和MAS量表T分降低;第三型:类精神病型(n=40,31.75%),表现为F、Pd、Pa、Pt、Sc和Ma量表T分明显升高,以Pa和Sc为高点,形成68/86编码,D1、D4、D5、Hy3、Hy4、Pd1、Pd4A、Pd4B、Pa1、Pa2 、Sc1 A 、Sc1B、Sc2A、Sc2B、Sc2C、Ma1、Ma2、Ma4 、Si3、In、Nf、Dq、Ec、Gm、FS3m、ALXm、Cpu、S18、Viol、Reg、Skey、A、MAS、Dy和Pr量表T分明显升高,Hy1、Hy2、Hy5 Es、To、Do和Re量表T分降低,人格特征为‘偏执-分裂混合型'.结论:男性青少年犯群体的人格有明显差异.
作者:房明;杨旭;纪术旭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观察5-HT1A受体激动剂乌拉地尔(urapidil)对小鼠吗啡戒断反应、血浆及脑内NO含量的影响.方法:皮下注射定量吗啡,建立小鼠吗啡依赖模型.第6天早8:00用不同剂量的5-HT1A受体激动剂乌拉地尔给小鼠腹腔注射(ip),8:20 纳络酮催瘾,观察小鼠戒断时出现跳跃反应次数和体重丢失,评定小鼠戒断反应的强度.用硝酸还原法检测血浆和脑内NO的含量.结果:三种不同剂量(100,200,400mg. kg-1)的乌拉地尔可抑制小鼠吗啡戒断反应,并在此剂量范围内呈量效关系.其中400mg.kg-1的乌拉地尔可使血中NO升高,但使脑内NO含量降低.结论:5-HT1A 受体激动剂乌拉地尔可抑制小鼠吗啡戒断反应及脑内NO含量的升高.
作者:霍展样;孙慧玲;周颖虹;符风英;邱学才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酒依赖病人的人格特征,以及临床表现与人格特征关系.方法:运用明尼苏达多项个性调查表(MMPI)测查我中心住院的105例酒依赖病人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与正常人相比,酒依赖病人量表分数存在显著性差异.年龄以35岁为界的两组病人在Hs、D、Hy、Pd量表存在显著性差异.有或无精神病性症状的两组病人在L、F、K、Hs、Hy、Pd、Pa、Sc、Pt、Ma、Si量表存在显著性的差异.结论:低年龄段或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患者具有显著的人格偏离.
作者:管国涛;唐济生;薛继芳;周海英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近年来,酒依赖患者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在酒依赖的病因中,心理社会因素的作用相当重要,性别、婚姻、民族、学历、经济水平和职业等因素均与酒依赖的发生有关[1].本研究从这一角度对住院酒依赖患者的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及有关影响的因素作一探讨.
作者:刘士勇;宋风英;王龙会;沈鲁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本文就1993年3月至1995年5月在本院戒酒的107例酒精依赖患者,经过系统呋喃唑酮厌恶疗法配合认知治疗至今届满5年以上者获得其中62例随访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王传耕;陈金仙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尝试减少伤害项目在吸毒人群中开展的可接受性、可行性及效果.方法:以参与性方法(Participatory methods)培训戒毒者中的自愿者为同伴教育者,之后由同伴教育者开展同伴教育 (Peer education) 活动和参与性的交流支持活动(IEC).专业人员定期对项目进行督导并开展个别心理咨询、集体心理咨询等支持活动.结果:60%以上1的人认为减少伤害项目可接受且有必要开展.项目增加了目标人群在艾滋病和药物滥用方面的科学知识,同时提高了戒毒者减少伤害的技能以及部分的个人和社会技能.项目亦能改变目标人群的部分高危险行为.结论:在吸毒人群中开展减少伤害项目是可接受和有效的.
作者:罗健;杨芳;李建华;朱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