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了解相同图形选择测验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中的应用.方法:对符合DSM-Ⅳ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113名儿童与83名正常对照儿童用自编的相同图形选择测验进行对照研究,并进行多元逐步判别分析.结果:ADHD混合型和多动冲动为主型儿童的平均错误次数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而第一次平均选择的反应时间较对照组少,混合型儿童的平均选对时间较对照组短,逐步判别分析发现判别正确率66.8%.结论:相同图形选择测验可作为ADHD儿童冲动控制障碍的辅助评定工具.
作者:罗学荣;李雪荣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研究气质特点与儿童感觉统合能力之间的关系.方法:总结了近二年来我院接受感觉统合治疗,并有完整感觉统合评定与气质评定配对的71例儿童资料,其中男孩57例,女孩14例,平均年龄为9.5岁(4-12岁).结果:难于抚养型与发动缓慢型气质儿童感觉统合重度失调比例较易于抚养型气质儿童明显增高.难于抚养型气质儿童感觉统合功能以前庭失衡、身体运动协调性差为主,得分28.91±12.51及27.43±14.53,易于抚养型气质儿童是以前庭失衡表现为重,得分27.70±12.47,而发动缓慢型气质儿童则主要以触觉防御及情绪障碍为主要表现,得分23.68±11.33.经治疗,难养型气质儿童本体感及身体协调性有所改善,分值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4,P<0.05),发动缓慢型气质儿童触觉防御及情绪改善极为明显(t=3.4,P<0.01);易养型气质儿童前庭失衡改善也非常显著(t=3.6,P<0.01).
作者:朱晓华;潘顺英 刊期: 2002年第08期
家庭和亲子关系对儿童早期的心理社会发展起着重要影响[1].国外研究发现,不良的父母养育方式不利于哮喘的控制[2,3].本研究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47例哮喘儿童进行了评定.
作者:王莉华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儿童孤独症在母孕期、围产期、婴幼儿期的高危因素及该症的早期表现.方法:对符合DSM-IV孤独症诊断标准的儿童孤独症49人和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儿童32人进行回顾性研究,以了解孤独症的高危因素及其早期表现.结果:孤独症儿童较正常儿童的高危因素增多,孤独症早期表现明显,大多数孤独症儿童父母在两岁之前就觉得自己的孩子存在异常之处.结论:对高危因素在孤独症的致病作用方面进行了讨论.提倡重视儿童孤独症的早期诊断.
作者:李思特;李雪荣;张献共;罗学荣;苏林雁;陈劲梅;颜家睦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放松训练、家庭应对措施指导、认知和实践脱敏治疗等心理干预对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对诊断为儿童哮喘,符合纳入标准的116例患儿分为治疗组60人,对照组56人,给予同样药物治疗,治疗组同时进行心理干预,治疗前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日夜间症状记分及呼气峰流速(PEF)等.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疗效、日间症状记分、PEF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药物辅以心理干预治疗儿童哮喘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作者:阮联英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急性高原应激大鼠脑组织一氧化氮(NO)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变化,探讨高原应激自由基对脑的损害作用.方法:通过急性进入高原建立急性应激模型,分别取脑边缘系统大脑额叶、海马、下丘脑及中脑,制成脑组织匀浆,测定NO含量和SOD活力,测定血浆皮质醇含量.结果:急性高原应激组大鼠大脑额叶、海马、下丘脑组织SOD活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NO含量在海马、下丘脑升高明显(P<0.05),血液皮质醇含量增高.结论:在高原应激反应对脑的损害中,自由基细胞毒性作用可能是重要因素.
作者:胡淑芳;王惠利;杨来启;王家同;邓自和;韩雪玲;刘光雄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了解中学教师的心理压力状况及其主要压力来源,为改善其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编问卷和节选的SLERS问卷调查了465名中学教师.结果:(1)中学教师的生活事件评分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性负性生活事件总分高于女性,t=2.2,P<0.05)、年龄差异(35岁以下组评分高于35岁以上组)和学历差异(专科高于本科,t=3.1,P<0.01).(2)中学教师的心理压力主要源自于工作负荷、人际困扰、环境污染等方面.(3)其中工作压力多与学生的成绩、升学率、纪律;与教师自身的学历、业务提高等因素有关.结论:中学教师的工作压力与生活事件相关.
作者:陈华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观测放松训练对受试者脑电、心率变异、情绪、肌电和皮肤末梢循环的影响,以及以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探讨放松训练对抗精神紧张、改善心身健康的心理生理机制.方法:将60名大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集体接受放松训练2个月,对照组不接受任何放松训练;两组实验期间同时经历考试应激过程.比较实验前后两组的心率变异,并用心理测验量表(SCL-90、SRHMS和PSQI)对其情绪进行评估,同时测定2个月后两组的脑电变化.后,以脑电指标中的额α指数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2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脑电α指数及脑电相干函数增高、心率变异中低频/高频比值降低(P<0.05)、RR间期散点图形状得分升高(P<0.01),SCL-90总分降低(P<0.01).结论:放松训练对大学生精神紧张有一定缓解作用.
作者:杨银;杨斯环;张莉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在焦虑障碍患者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用氧化还原酶法检测48例焦虑障碍患者和35名正常人(对照组)的血清一氧化氮的水平.结果:焦虑障碍患者血清中的一氧化氮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一氧化氮可以考虑作为焦虑障碍患者的一项检测指标.
作者:赵晓琳;杨文英;王阳;李占江;刘福源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小睡对连续40小时睡眠剥夺的应对作用.方法:8名青年被试做自身前后对照,睡眠剥夺时间从第一天的6:00到第二天的22:00,共为40小时,在实验过程中给予打字的工作负荷.小睡时间分别为每天中午的13:00和晚间的1:00,共3次,每次30分钟,同时用脑电图进行监测,在晚间1:00和实验结束时分别测量视觉事件相关电位.并且在实验开始前、实验结束后2天和每次小睡后30分钟后测量划消测验.结果:无论是睡眠剥夺组还是加入小睡组,被试的作业反应时延长、正确数降低,漏划数增加.同完全睡眠剥夺相比,加入小睡后,被试划消测验的反应时明显缩短,正确数及漏划数无明显变化.无论是睡眠剥夺组还是加入小睡组,实验结束后两天的恢复值同实验前相比无明显差异.睡眠剥夺组的P300潜伏期明显延长,正确率降低,但振幅无明显变化.加入小睡后P300潜伏期明显缩短,正确率、振幅没有明显变化.结论:小睡对睡眠剥夺有一定的应对作用.
作者:宋国萍;皇甫恩;苗丹民;李强;刘旭峰;王伟;陈足怀 刊期: 2002年第08期
作者:李林英;祝卓宏;程文红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不同婚姻状况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08例符合CCMD-Ⅱ-R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依据婚姻状况分成已婚组和未婚组,应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功能大体评定量表(GAF)和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等评定工具进行评估.结果:(1)两组患者入院前半年SDSS总分无显著差异,但在家庭职能、个人生活自理及责任心和计划性三项中已婚组因子分值明显低于未婚组(P<0.05);(2)本次入院时两组间的GAF和BPRS总分存在显著差异.(3)患者入院时的功能状况与精神症状严重程度存在密切关系.结论:婚姻状况在减少部分患者住院时间和预防疾病复发等方面可能有一定作用.
作者:陆峥;赵明学;蔡军;王义方;郭珍;方贻儒;施慎逊;张明园 刊期: 2002年第08期
为了解我国文化背景下不育夫妇心理状况,我们对23对不育夫妇进行心理状况测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丁彩飞;陈炜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女性教师婚姻质量及影响因素,为促进其生殖健康提供依据.方法:分层随机抽取昆明四所高校804名已婚女教师,作婚姻质量(olson)、康奈医学指数(CMI)、抑郁(CES-D)、焦虑(SAS)和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结果:高校已婚女教师夫妻交流(34.87±5.13)、婚姻过分理想化(44.09±5.87)、角色平等(31.33±5.56)得分高于其它人群(34.10±6.94、39.26±6.32、28.06±5.80,P<0.01),而婚姻满意度、性格相容性、解决冲突的方式、与亲友的关系与经济安排分量表的得分低于其它妇女.其婚姻满意度和性格相容因子分具有随年龄上升的特点,尽管≥50岁年龄组性生活质量(35.24±5.00)及健康状况(CMI≥30者为59.1%)较差,但其余婚姻质量、主观幸福感和精神卫生水平均显著优于≤39岁中青年妇女.其中以31~49岁年龄组的婚姻质量得分低,并与其SAS、CES-D、M-R高得分呈负相关.结论:高校女教师婚姻质量与特定文化背景、生活期望、不同生理年龄所承受的应激及心理卫生水平、主观幸福感密切相关.中年知识女性是家庭婚姻及心理卫生服务的重点干预对象.
作者:张河川;陆海音;郭思智;罗兆富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了解产后妇女的精神状况及其产后抑郁的症状表现.方法:对产后5-7周的妇女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 EPDS)进行测评后作统计分析.结果:本调查的463例妇女中,产后抑郁发生率为10.2%(47/463).产后抑郁的主要表现按出现频率划分为:100%出现的症状为自责、焦虑、容易哭泣;45例(95.7%)表现为工作能力下降、心境不良;44例(93.6%)表现为失眠.其中以焦虑、自责、工作能力下降表现的较为严重.而416例无抑郁的产妇有一半以上表现为自责、焦虑、工作能力下降、容易哭泣,但程度较轻.结论:产后妇女有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关系到产妇及婴儿的健康,应予关注.
作者:张欣;席薇;苗汝娟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探索农村妇女输卵管结扎术后神经症的心理社会因素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输卵管结扎术后确诊为神经症患者和健康者各60例,采用一般心理测验问卷、症状自评量表、心理社会应激调查表、社会支持量表、心理健康测查表、艾森克人格问卷,作为随访三年前后的评定工具.结果:输卵管结扎术后神经症者的个性具有明显的神经质倾向(P<0.01);术前有较多的对手术后遗症和术后劳动力影响方面的担心(P<0.01);主观社会支持较低,具有明显的消极情绪和消极应对方式(P<0.01);心身症状严重,以躯体化症状为主(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心身症状程度、社会心理应激水平、情绪反应与应对方式等是术后神经症相关的危险因子(P<0.05).结论:输卵管结扎术后神经症的发生与个体的不良认知、情绪、应对和个性特征有关,提示减少输卵管结扎术后神经症的发生必须加强术前的心理咨询、辅导,提高受术妇女认知水平.
作者:童蓉;潘建良;陶明;孔顺贤;胡碧云;龚红伟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了解青春期少女的自我体像.方法: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对江西省南昌市一所师范学校225名女生进行了调查,收集被试的年龄、体重等人口学资料和求瘦欲望、满意度、减肥方式等指标;利用体像图测量被试的体像.结果:有58.6%的女孩对自身的体像判断不准,11.36%存在体像障碍.有体像障碍和无体像障碍的被试之间在求瘦欲望、体像的满意度、理想体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体像满意度和被试的幸福感之间有明显相关(P<0.05).媒体、广告和被试的减肥欲望明显相关(r=0.447,P<0.001).使用药物减肥和诱导呕吐之间有明显相关.结论:存在体像障碍的少女更可能有失落感和节食行为.
作者:潘晓红;徐群英;姚彦;赵然 刊期: 2002年第08期
产科抑郁直接关系到个人、家庭的生活质量[1],为了更好地预防产科抑郁,本文对产前和产后抑郁进行了对比研究.
作者:刘黎明;韩蓁;李芬;于学文 刊期: 2002年第08期
人格是稳定的行为方式与发生在个体身上的人际过程[1].在过去一个世纪以来,为了更好地描述和解释人格,各种人格理论流派层出不穷.近年来人格的生物学研究又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且一直在寻求与持久的人格特质相联系的稳定的生物学标志.血小板单胺氧化酶(monoamine oxidase,MAO)就被认为是与人格及精神病理相联系的有前途的生物学变量之一[2].本文主要综述近年来人格特质与血小板单胺氧化酶之间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许晶 刊期: 2002年第08期
许多研究表明,A型行为在某些心身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1-7],本研究旨在从人格维度、生活事件及心理健康状况等方面入手来进一步探讨A型行为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作者:叶明志;王玲;张晋碚;陶炯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少年犯的情绪智力特点及其和有关个性因素的相关关系.方法:在押少年犯228人接受一份问卷调查,问卷包括情绪智力、自我效能感和应付方式等五个相关量表.结果:(1)少年犯的情绪智力低于同龄的中学生,男:127.45±14.6/111.86±13.9,Z=9.7,P<0.1;女:128.73±9.9/115.2±13.3,Z=4.4,P<0.01;(2)少年犯的情绪智力和一般自我效能感(r=.23)及应付方式积极应对(r=.41),消极应对(r=.21)正相关,但和心理控制源与抑郁则没有相关关系(P>0.05).
作者:王才康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了解医科大学生的睡眠质量与神经类型、生活事件及心理健康状况等因素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睡眠质量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80.8神经类型测试表>和<生活事件量表>对290名不同年级的医科大学生进行了测试及分析.结果:医科大学生的睡眠质量随着年级的增加逐渐提高,女生的睡眠质量好于男生,一年级男生睡眠质量差;睡眠质量的各主要因子与SCL-90的大部分因子呈正相关,其中焦虑因子是影响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不同神经类型的学生的睡眠质量存在差异;工作学习中的负性事件与睡眠质量的各主要因子呈正相关.结论:睡眠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
作者:曹明;潘欣;汪勇;陈青萍 刊期: 2002年第08期
在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中,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的发生率高,本研究把攻击行为分为一般攻击行为和凶杀致死行为.前者包括打人、骂人、毁物、伤人及自伤;后者指在疾病期杀人致死者.采用病例对照分析方法,使用MMPI测量,从而探讨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患者的个性特征.
作者:黄建国;姜晓明;辛彦君;韩宝东;张雅丽;黄建平 刊期: 2002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