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考察初中生自我概念与抑郁、焦虑的关系.方法:分别从四川省南充市三所普通中学随机抽取初一至初三的学生各一个班, 共500人,采用自我描述问卷、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和儿童显在焦虑量表进行调查. 结果:初中生的自我概念总分与抑郁、焦虑各个侧面均有负相关,其中,一般自我、学校表现自我、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自我是预测初中生抑郁和焦虑的重要因素. 结论:初中生的抑郁、焦虑与自我概念有关,为心理咨询提供了依据.
作者:阳德华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焦虑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 对300名初中学生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父母温暖的情感、理解(FF1、MF1)与中学生的焦虑水平呈负相关,而父母的拒绝、否认(FF5、MF3)、父母的过度保护、过分干涉(FF6、FF3、MF2)、父母的严厉、惩罚(FF2、MF4)与学生的焦虑水平呈正相关,尤以母亲的过度保护、干涉(MF3)为甚.结论:不恰当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的焦虑水平有明显的相关性,父母应该调适对子女的教养方法.
作者:许冬 刊期: 2002年第09期
尽管电痉挛治疗(ECT)技术(包括改良电痉挛法)不断改进,但是患者甚至家属对其仍感害怕和焦虑,这直接影响了临床的治疗工作.如何减少患者对ECT的焦虑,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是临床工作中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对接受ECT的精神病患者的焦虑情绪及对其进行心理教育性干预的效果进行了初步探讨.
作者:吴秋华;冉茂盛;陈小蓉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有控制的腹式呼吸在偏头痛治疗中的效果 .方法:依据1990年通过的国际标准,从神经内科门诊病人中选取年龄在2 0-30岁的偏头痛病人20人(男、女各10人).配对后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10名)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有控制的腹式呼吸治疗三个月.疗效评定:(1)临床症状评定;(2)临床血液流变学分析.结果:实验组病人经过治疗,两项疗效评定均有显著改善.另外 ,实验组病人初次和末次治疗相比,呼吸次数有十分显著的差异.证明经训练病人已学会较好地调节其相关生理活动.结论:有控制的腹式呼吸治疗偏头痛效果显著 .
作者:李宇彤;窦志杰;来锦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了解支气管扩张大咯血病人的心理状况,探讨心理因素对止血治疗的影响.方法:采用SCL-90调查大咯血病人的心理状况,并分组治疗,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止血效果,分析心理因素对临床止血治疗的影响.[ HTH 结果:在两组62例大咯血病人中,83.87%有焦虑情绪,66.13%呈恐惧反应 . 心理因素引起血压升高者占32.26%,影响垂体后叶素使用者占20.97%.咯血持续时间:治疗组平均5天,对照组7天.结论:支扩大咯血病人多有短期性心理反应,主要表现为焦虑及恐怖性倾向.心理因素可使血压升高,在血管破裂的基础上加重咯血,并使垂体后叶素使用受限,多方面均影响止血效果.故对大咯血病人在止血治疗的同时,应加强心理治疗,不仅有益于心身健康,且可缩短咯血时间.
作者:仓龙卿;仓彦;彭爱梅;张国良;于宏;王清;颜正茂;朱荣申;邵慧明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长期生存癌症患者的述情障碍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及症状自评量表,对36例长期生存癌症患者测评,并与45例正常人进行对照比较.结果:(1)癌症组与对照组在 SCL-90评价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2)癌症组TAS总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以II、III、IV因子尤为明显(P<0.05-0.01).(3) I因子与躯体化、焦虑、恐怖焦虑及精神病症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III因子与强迫性,人际关系敏感,敌意及精神病症呈显著性负相关(P<0.05) . IV因子与偏执化呈显著性负相关(P<0.05).结论:长期生存癌症患者虽然SCL-90测评可正常,但存在较明显的述情障碍.
作者:何松彬;唐维国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内囊-基底节卒中后的记忆功能缺损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符合入组条件的内囊-基底节区卒中患者40例,采用简易智能检查量表(MMSE)、韦氏记忆量表(WMS-RC)、听觉词语回忆测验(AVMT)和情景图片回忆测验(MPS).结果:各种记忆测验的总分与脑萎缩、教育程度及白质异常有显著相关性.在MPS中,病灶容积和白质异常在视觉情景图片的记忆编码策略中起主要作用.有脑萎缩的卒中组与无脑萎缩的卒中组比较,所有记忆指标均有显著差异, 没有脑萎缩的卒中组与正常老人匹配组比较其记忆得分仍然具有显著差异.结论 :内囊-基底节区卒中可致患者记忆减退,形成记忆结果的神经结构与形成记忆编码的神经结构可能有差异.
作者:郭起浩;王蓓;吕传真;洪震;董强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惊恐障碍病人维持治疗中出现的有关问题及影响因素.方法:对38例住院的惊恐障碍的病人出院后跟踪随访,对维持治疗中出现的问题(如依从性、复发等)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38 例中,复发22例,其中不依从者15例,显著多于未复发组(3/16,χ2=9.08, P <0.05).大部分复发发生在出院后的第一年(18/22),尤其是初半年(13/22) .不依从原因有较多,其中患者对维持治疗重要性认识不足常见,减药或停药者复发较多 .认知行为治疗对改善伴场所恐怖的惊恐障碍患者的回避行为很有帮助.结论:惊恐障碍患者维持治疗至少应有一年,部分还应适当延长.并应加强认知治疗及病人对治疗依从性的教育.维持治疗中减药或停药时均应谨慎,尤其是SSRI类.
作者:余常红;胡赤怡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不少学者对此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但由于影响因素颇多,结论也不尽一致.本研究拟从个性特征、心理健康状况、社会支持的角度来探讨甲亢患者的相关心理社会因素.
作者:马梁红;骆桂秀;曾兆良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警察的应对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对6107名深圳警察进行了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五因素人格量表(NEO-PI)的调查.结果:警察在S CSQ中的积极应对维度得分与SCL-90中的所有10个因子以及NEO-PI的中的神经质维度的得分存在明显负相关,并与NEO-PI中的严谨性、开放性、外向性、顺同性维度得分存在正相关; 消极应对维度得分则与SCL-90中的所有10个因子以及NEO-PI中的神经质维度的得分存在明显正相关,并与NEO-PI中的严谨性、开放性、外向性、顺同性维度得分存在负相关. 结论:警察的应对方式与其人格特征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并可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其心理健康状况.
作者:胡赤怡;崔占君;戴晓阳;陈向一;高北陵;侯意;关亚军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对临床记忆量表多媒体测查与手工操作方法进行对照比较,确定两种方法的一致性.方法:随机抽取被试50名,先后接受两种测验方法的测查.结果:两种测验方法在临床记忆量表五项分测验的原始分、量表分、年龄量表分及记忆商上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临床记忆量表多媒体测查方法与手工操作方法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并且有可能提高量表的标准化程度和效果.
作者:刘学俊;邹义壮;刘继庆;王健;屈英;许淑莲;吴振云;孙长华 刊期: 2002年第09期
本研究应用自测健康量表(SRHMS)[1]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健康情况进行评估并探讨有关影响因素.
作者:王启源;张向阳;许军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青少年自评量表(YSR)与儿童行为量表(CBCL)在青少年学生中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466名青少年为调查对象.采用YSR、CBCL、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Beck抑郁问卷(BDI)作评估工具.结果:Y SR与CBCL、103个相同问题Kappa值 = - 0.001~0.218(P= 0.975~0 .000).男性YSR与CBCL 1个综合征相关,女性7个综合征,内、外向因子和总分相关.初中生YSR 和CBCL所有评分相关.核心家庭、孩子与父母关系都好、父亲高中文化程度YSR与CBCL多数评分相关.YSR所有评分、CBCL5个综合征、外向因子及总分与ASLEC总分相关.YSR、CBCL与 BDI总分相关.结论:男性、高中生、非核心家庭、孩子与父母关系不好等情况下YSR与CBCL相关性差.
作者:郭兰婷;张志群 刊期: 2002年第09期
家庭在精神障碍的心理、社会康复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尤其如此.本研究以精神障碍患者的亲属作为干预对象,探讨综合性心理干预对病人病情、家属自身心理状况及家属相关知识的影响.
作者:杨莉 刊期: 2002年第09期
为了提高军队老年疗养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本文对近年来在我院疗养的军队老年疗养员进行了疗养前后SCL-90的评定.1268例均为我院1998-2 000年收治的军队离退休干部,其中男性932例、女性336例.年龄60-79岁,平均68岁.60-6 9岁885例,70-79岁383例.健康疗养员236例,康复疗养员1032例.
作者:王红岩;王春岩;冯大鹏;唐迪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采用 MMSE 评价A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特点. 方法:采用MMSE量表对62例AD患者及159例正常老年人进行测评.应用t检验、多元回归分析对MMSE 总分、各项得分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痴呆组MMSE 总分及各项得分除物体命名外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 5).轻度痴呆组在时间地点定向、语言即刻记忆、注意和计算、短程记忆、阅读理解、言语表达及图形描述得分上高于中度痴呆组,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 (P<0.05) .受教育程度与 MMSE总分、注意和计算、阅读理解及图形描述得分关系密切(P<0.05) .结论:老年性痴呆患者存在普遍的认知损害.受教育程度是影响痴呆患者智能的重要因素.
作者:范妮;何红波;肖计划;贾艳滨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了解神经心理测试量表和功能量表在农村地区阿尔茨海默病(AD)筛查诊断中的应用特点.方法:应用FULD物体记忆测验(FO M)、言语流畅性测验(RVR)、韦氏数字广度测验(DS)、积木测验(BD)、无肌力减退的运动障碍测验(APRAXIA)和PFEFFER功能活动量表(POD)进一步检查那些简易智力检查表(MMSE)筛查阳性的农村50岁以上人群.结果:发现FOM的各项单项分,在AD组、血管性痴呆(VaD)组、混合性痴呆(AD+VD)组、抑郁症组和非痴呆组间有显著性差异.其中有关记忆的项目特异度一般70%以上,以FOM总分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高.而RVR、APRAXIA敏感度均较低,DS、BD的特异度较低,POD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不高.FOM的各项回忆因子分与RVR总分的相关性较好,而FOM各项与DS总分和BD总分的相关系数不如与RVR总分高.结论: FOM在AD的诊断中有重要的地位,而其它神经心理测验有辅助作用.
作者:吴传深;周东丰;Peter Como;范金虎;乔友林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了解河南林县55岁及以上人群的神经心理学检查,研究痴呆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研究分两期进行,即筛查期和诊断期. 在1999年11月和2000年的4月的筛查期,来自林县4个村的13962名老年被试接受了检查.使用中文版简明精神状况检查(CMMSE)为筛查工具,根据被试的文化程度不同设定三个临界分 . 结果:林县被试者的MMSE总分偏低,尤其是计算分较低,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者、女性、经济水平较低地区者MMSE总分较低.MMSE总分越低日常生活能力(ADL) 总分越高.结论:女性、增龄、低文化程度、低经济水平是林县被试出现痴呆(智力受损)的危险因素.
作者:漆红;Como P;周东丰;张林;孙秀娣;吴传深;范金虑;胡宪章;何华;乔友林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Alzheimer病早期的认知损害与社会功能缺损的特点及相互关系.方法:对22例早期Alzheimer病患者进行3个月的观察,采用智能筛检测验和功能活动问卷作认知及社会功能活动评估,同时与12例同期的老年期抑郁症患者进行对照.结果:Alzheimer病患者的认知测验在短时记忆、注意能力、数字计算、抽象判断、思维流畅等因子评分降低更明显,而测试所消耗的时间相对较短;社会功能活动也以自行购物、了解新鲜事物、记得约定等方面评分较高.治疗后无显著改善.结论:Alzheimer病患者某些方面的认知功能早期就有显著下降,相应的社会功能缺损也较明显.
作者:高静芳;陶明;张顺泉;蔡建华 刊期: 2002年第09期
作者:樊富珉;黄蘅玉;冯杰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评价石杉碱、氯硝西泮治疗慢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53例长期服用各类催眠药物无效的慢性失眠症患者在停用原药物三天后,进入连续二周的夜间睡前30分钟服用氯硝西泮2mg(A阶段);然后连续四周的石杉碱,上午、中午各服用100 ug;氯硝西泮夜间睡前30分钟服用2mg(B阶段);后连续四周,自选氯硝西泮夜间用量(C阶段).A、B、C三阶段分别登记日间觉醒及夜间睡眠时间及其每日二者的平均比值,每日氯硝西泮用量及每阶段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结果:昼夜交替服用石杉碱、氯硝西泮B、C阶段治疗与单一夜间口服氯硝西泮的A 阶段比较显示,通过延长夜间睡眠时间,使睡眠一觉醒时间比值降至1:4.7±2.1,较A阶段的1:6.3±3.5有明显下降(P<0.02),同时提高了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值由A阶段的14.2±4.5降至C阶段的8.3±3.7(P <0.01).并且在 C阶段中,平均每例患者的用量为0.8mg±0.22mg,与A、B阶段的2mg降低约60%,其中有16 例患者在C阶段末期停用氯硝西泮.结论:石杉碱、氯硝西泮昼夜服用治疗慢性失眠症通过延长睡眠时间而改善睡眠觉醒周期节律的同时亦提高睡眠质量.并逐步减少了氯硝西泮用量,其疗效较原夜间服用氯硝西泮方案更有效.
作者:高翔;郁青萍;曹庆华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验证控制睡眠行为配合放松训练治疗失眠症的效果.方法:对44例门诊的失眠症采用控制睡眠行为配合放松训练进行治疗,疗程8周.以作者自制的睡眠情况评定表来判断失眠者的睡眠效率、实际睡眠时间和失眠者的睡眠满意评分.结果:实际睡眠时间于治疗后第3周增加明显(P<0. 01),治疗后第4、6、8周的实际睡眠时间进一步增加,均较治疗前1周显著延长(P均<0.01),睡眠满意评分于治疗后第4、6、8周睡眠较满意率与疗前1周比增加较为明显(P均<0.01),睡眠较满意率从疗前一周的22.7%增加到第8 周的86.1%.44例失眠症有36例(81.82%)坚持治疗8周.结论:控制睡眠行为配合放松训练法对于治疗失眠症有显著的效果.
作者:兰胜作;邓敏琼;朱贤苟;万纯;甘桂荣;付美珍;肖秋莲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多巴胺(DA)受体D2亚型基因TaqIA多态性与海洛因依赖者行为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CR-RFLP法对66例海洛因依赖病人与132例正常人D2R基因的TaqIA多态性特征进行对照研究.以A型行为问卷(TA BPQ)[1]测评海洛因依赖者的行为类型,与其TaqIA多态性特征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海洛因依赖组与正常对照组DRD2 基因的TaqIA多态性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有显著性差异(前者携带A1等位基因的频率为0.61,后者携带 A1等位基因的频率为0 . 31,P<0.05),携带A1等位基因更易形成海洛因依赖者(比值比OR:3.4 7 ,P<0.05).各种行为类型的海洛因依赖者之间,基因型(TaqIA多态性 ) 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多巴胺D2受体基因的TaqIA多态性与海洛因依赖相关连.多巴胺D2受体基因TaqIA多态性与海洛因依赖者成瘾性的形成可能相关.这种基因位点特征可能与其他候选基因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影响着海洛因依赖者的行为.
作者:彭代辉;王晓萍;王高华;彭艳红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酒依赖者家庭功能受损情况从而进行早期干预.方法:对54例酒依赖者及其家庭成员共116人进行饮酒史调查和家庭功能(FAD)评定,并与74名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酒依赖者在沟通、角色、情感反应、情感介入、行为控制和总的功能六个FAD分量表上的评分较对照组高.存在显著差异.结论:酒依赖者有效家庭功能受损.
作者:罗环跃;左扬 刊期: 200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