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了解初中生行为困扰与求助态度的现状及两者间的关系.方法:用自填式问卷,对某中学以班级为单位抽取的 276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初中生在行为困扰的学校生活困扰层面上存在年级差异(F=15.3,P<0.01),初二高于初一(t=4.8,P<0.01),在身心发展困扰上存在性别差异,女生高于男生(t=2.8,P<0.01)),在求助态度的烙印容忍程度上存在年级差异(F=3.7,P<0.05),在信任辅导员层面和求助态度的整体层面存在性别差异(F=3.5,P<0.05),行为困扰和求助态度都不存在求助经验的差异(P>0.05).结论:初中生行为困扰不是很严重,求助态度比较积极正向;初中生行为困扰越严重,求助态度越消极负向.
作者:刘宣文;舒水琴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大学生的一般生活满意度及其与自尊的关系.方法:运用一般生活满意度量表和自尊量表对12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本组大学生的一般生活满意度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其中女生平均分为4.31,男生平均分为3.65,女生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男生(t=3.21,P<0.01);来自城市学生的平均分为4.30,来自农村学生的平均分为3.67,城市学生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农村学生(t=3.06,P<0.01).120名大学生的自尊总均分约3分,属较高水平,女生高于男生,城市大学生高于农村学生但差异不显著.高自尊组学生生活满意度高于低自尊组学生.结论:大学生对现在的生活中等程度满意;其生活满意度存在性别和地区差异.自尊水平高的大学生,其生活满意度亦比较高.
作者:陈丽娜;张建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课堂民主化对小学生创造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某小学四年级两个班作为实验班(46人)和对照班(42人),对实验班进行为期1年半课堂民主化建设,采用托兰斯的图形的创造性思考(甲式)做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创造性前后测的测验工具,比较组间和组内的测验成绩.结果:干预前两组在四个构成因子及总分上差异无显著性,一年半干预后实验班的后测成绩比前测成绩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5.767,11.040,11.213,9.938和15.360,P均<0.05).结论:课堂民主化对小学生创造性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作者:陈新景;冯超;曹朝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抽动秽语综合征儿童行为问题及家庭影响因素.方法:对132例抽动秽语综合征儿童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家庭环境量表(Family Environment Scale,FES)及自拟家庭影响因素调查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抽动秽语综合征儿童存在行为问题(26.52%),较正常儿童(13.64%)高(P<0.01).主要家庭影响因素为情感表达、独立自主、娱乐活动及道德宗教,Logistic回归分析中Wald值依次为13.727、10.346、7.969、5.624(P均<0.01).结论:抽动秽语综合征儿童在接受药物治疗的同时,应保持良好的家庭环境,避免行为问题的发生,使其身心健康地发展.
作者:何任;王雅芹;何伋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一、概况Tourette's综合征(Tourette's syndrome,TS)是指伴有发声的身体多部位肌肉或肌群突然的、快速的、不自主的、反复收缩运动的一种慢性神经精神障碍.本症多发生于儿童时期,以男性多见.可呈慢性病程,有的甚至持续终生.ICD-10和CCMD-3现称为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combine vocal and multiple motor tic).其病因和病理机制尚未阐明,可能与遗传因素、生化代谢失调或环境等因素有关.
作者:朱焱;董红斌;苏林雁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学习障碍(LD)儿童的脑认知功能特点.方法:对30例LD儿童和30例正常儿童进行威斯康星卡片(WCST)及儿童韦氏智力测验和比较.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D组WCST完成分类数(4.31±1.28/5.10±1.17)和正确应答数低,持续错误数(38.57±10.71/23.87±8.41)、总应答数和错误应答数较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2.LD组总智商(89.00±14.26/112.63±17.03)、言语和操作智商以及算术、理解、积木和拼图因子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3.LD组智力结构失衡发生率(80%)高于正常对照组(30%)(P<0.01).4.相关分析表明,LD儿童智商与WCST完成分类和正确应答数呈正相关(r>0.3),与总应答数、错误应答数和持续错误数呈负相关(r>-0.3).结论:LD儿童存在额叶执行功能障碍,有认知功能缺陷.
作者:张纪水;苏林雁;李雪荣;吴大兴;姚树桥;岳伟华;朱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儿童心身健康的全面发展和培养独生子女健全人格的影响.方法:采用由国内专家创建的独生子女健全人格培养方案对0~6岁独生子女进行干预指导,通过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及幼儿性格发展趋向量表评定幼儿心理卫生状况、儿童社会适应行为量表测定社会适应能力、儿童气质量表评定气质类型、中国比奈测定智商,并设37例对照组.结果:研究组行为问题检出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13.5%和全国流调的14.3%;研究组智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t=3.752,P<0.001);社会适应能力气质评定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P均>0.05).但V9维度(反应阈)研究组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研究组趋于易养.结果:经对幼儿培养的早期干预,其健全人格指标优于非干预组.
作者:贾军朴;郑毅;刘寰忠;叶勇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早产儿智力发育的作用.方法:将62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干预组30例,对照组32例,干预组自新生儿期开始干预治疗至2岁,两组早产儿均于1岁、2岁时进行智能发育检测.结果:干预组1岁、2岁时智力发育指数(MDI)和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91,2.70,2.05,2.68,P<0.05,P<0.01).结论:早期干预可促进早产儿的智力发育,有利于防治智力低下.
作者:柯尊宇;明萌;肖玉;梁松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时间是事件在其中依次发生的一个从过去一直延伸到未来的连续统一体,是物质存在的基本性质,任何物质的运动过程都是以或前或后的相继性和或长或短的持续性表现出来的.在时间认知研究领域,心理学家注重围绕着时间信息的两个基本属性即时序、时距进行探讨.(1)时序,是客观现象的顺序性.(2)时距,是客观现象的持续性.即两个连续事件之间的间隔性或某一事件持续的时间段.
作者:杨利利;方格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本文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测查了全军各类院校共56所大学的大学生,发出问卷14000份,收回的有效问卷13102份,合格收回率为93.6%.被试均为本科学历,其中男生12143人,占92.68%,女生959人,占7.32%;被试年龄为16~36岁,平均为21±2岁.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1]、艾森克个性问卷(EPQ)[2]和简易应以对方式问卷[3],进行团体施测,所得数据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作者:李俊丽;梅清海;丛建波;邵秀巧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对自编<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结构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方法:2030名2~6年级小学生接受测验,使用LISREL 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各分量表具有良好的结构,数据与假设模型拟合程度较高,除人际分量表外,学习分量表、自我分量表、适应分量表的GFI、AGFI、NFI、NNFI、CFI、IFI等指标均在0.9以上;总量表测量的四个潜在变量因素负荷系数均达到统计显著标准,测量数据与假设模型之间拟合良好.结论:<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适应小学生成长的心理环境,结构清晰,操作简便,是适用于小学生的有效的心理健康测评工具.
作者:张雅明;王永丽;曾盼盼;俞国良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检验EPQ电脑与纸笔测试方式的等值性和优劣.方法:以78名大学一、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法对先电脑后纸笔(A/B组)和先纸笔后电脑(B/A组)的测试方式及施测顺序进行研究,并对学生对两种测试的主观感受进行调查.结果:A/B组各分量表的相关为0.467~0.844,B/A组各分量表的相关为0.567~0.870,测试方式之间的相关为0.646~0.856,测试顺序之间的相关为0.048~0.143,在E、N分量表上的顺序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在十个问题的回答上有九个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结论:电脑和纸笔两种测试方式基本是等值的,纸笔测试更具人文性和可接受性.
作者:范晓玲;龚耀先;魏勇;谢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制定儿童认知发展水平诊断工具(IPDT)的北京市常模,并对其心理测量学指标进行进一步的检验.方法:以北京市1600名7-14岁儿童为被试,进行了IPDT测验.结果:(1)IPDT测验总分随儿童年龄增长而提高,表现出良好的构念效度;(2)其中的18个子测验难度从易到难呈梯级分布,整个测验的平均难度系数为0.5,难度指标比较理想;(3)测验具有良好的区分度;(4)测验分数的负偏态分布特征表明该测验适合于诊断;(5)根据测试结果建立了北京市7-14岁儿童的百分等级常模以及诊断标准,并对测验的性质、用途和特点进行了讨论.结论:IPDT适合于7-14岁儿童的认知发展诊断.
作者:方富熹;盖笑松;张丽锦;刘国雄;龚少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本文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澳门的濠江中学、慈幼中学、圣保禄中学等七所学校的初一至初三年级中各抽取一个班的学生共970人作为调查对象,收回有效问卷958人(男生600人,女生358人),其中初中一年级277人,初中二年级338人,初中三年级343人.所有受试对象的年龄在12~16岁之间.应用自我概念量表对被试学生施测,以吴素梅等人对国内初中生自我概念的调查结果作为对照进行比较.统计方法包括t检验、方差分析.
作者:翟群;陈燕仪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近年来国内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事业迅速发展,对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理论在实践中应用的讨论也越来越深入.在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过程中,价值中立还是价值介入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话题.
作者:桑志芹;丁立平;韩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精神疾病已经成为世界疾病负担的一大部分,根据1990年WHO公布的资料,在全球疾病负担大的前10位疾病中,有5种是精神疾病,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分别是造成全球疾病负担的第2和第9大原因.随着医疗的投入增加,新药的不断涌现,设备仪器的不断更新,以及患者对医疗保健需求和期望值的提高,出现了医疗总成本(支出)的不断上升、可利用卫生资源的严重不足与卫生事业发展需求和人们的健康保健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因此,精神卫生的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实验正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疾病的药物经济学预算当中,精神卫生工作者应该学习和了解有关药物经济学的概念和评价方法,从经济和社会的角度考虑其对精神疾病及其治疗的影响,实现用低的成本取得佳治疗的目标[1].
作者:刘炜;季建林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首次治疗后1年的复发率高达22%~55%[1].这与患者对疾病复发危险因素的认识有一定的关系.本文旨在通过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相关问卷调查,分析了解患者对疾病复发危险因素的认识水平和可能的影响因素,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以减少疾病复发的危险性.
作者:毛佩贤;汤宜朗;陈琦;王瑛;罗炯;许英;王俊荣;郭小兵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老年抑郁症的心理社会因素.方法:按CCMD-3心境障碍抑郁发作诊断标准,收集33例60岁以上首次发作的患者(抑郁组),32名健康老年人(对照组).采用生活事件量表、艾森克问卷、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等,进行测评分析.结果:抑郁组与对照组精神疾病家族史(分别为5例/0例,χ2=5.253,P=0.022)、现患躯体疾病(16例/6例,χ2=6.415,P=0.011)、血管危险因素(10例/3例,χ2=4.447,P=0.035)和长期困境(19例/3例,χ2=14.437,P=0.000)的差异有显著性,而抑郁组MMSE总分26.2±2.3低于对照组27.3±0.8(t=2.552,P=0.015).抑郁组负性生活事件分值17.9±15.0低于对照组10.7±7.8(t=2.42,P=0.019);抑郁组社交问题分值3.5±6.9高于对照组1.2±3.8(u=1.982,P=0.047).抑郁组社会支持总分39.5±6.8低于对照组42.9±4.2(t =2.434,P=0.018);抑郁组对支持的利用度5.9±2.7低于对照组8.4±1.6(u=3.844,P=0.000).抑郁组神经质分60.0±8.8高于对照组51.7±4.9(t=4.737,P=0.000);抑郁组与对照组的神经质个性(24例/3例,χ2=26.851,P=0.000)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慢性应激、高度神经质和认知功能损害严重是老年抑郁症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吕永良;吴爱勤;李鸣;刘建农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对门诊强迫症患者的自尊和自我和谐状况进行研究.方法:对52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门诊强迫症患者进行一般资料,MAUDSLEY强迫问卷(MOCI),耶鲁布郎强迫量表(Y-BOC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主观幸福感阶梯量表(Subjective well-being,SWB),自尊量表(Self-esteem),自我和谐量表(Self 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 scale,SCCS)评定,并与正常人作对照.结果:(1)强迫症患者的不和谐性(51.40±9.02)、自尊水平(23.67±4.81)高于对照组(35.64±6.91,18.12±5.88)(t=10.008及5.728,P<0.01).(2)主观幸福感与自尊,不和谐性与自尊相关(r=0.580,0.387,P<0.01).结论:强迫症患者的自我和谐性差、自尊水平高可能是疾病的病理基础.
作者:闫俊;崔玉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舍曲林治疗心境恶劣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3例门诊心境恶劣患者,随机分为舍曲林组33例和安慰剂组30例,对照治疗8周.舍曲林剂量50-200mg/日.采用汉米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米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价疗效.结果:共54例患者完成了8周的临床观察,治疗后两组HAMD(24项)评分均有下降,舍曲林组评分明显低于安慰剂组,治疗后各个时间段评定(2周、4周、8周)两组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0.01).治疗8周后舍曲林组HAMA评分明显低于安慰剂组(6.7±4.5,11.7±8.3,P<0.01).8周的治疗中舍曲林组仅出现轻中度不良反应.结论:舍曲林治疗心境恶劣的疗效较好,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作者:刘建成;崔玉华;董问天;孟凡强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初步探讨综合运用多项客观检查判别精神分裂症的可能性.方法:病人组40例,符合DSM-Ⅳ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且目前未接受抗精神病治疗;健康正常人41例,性别、年龄、利手和教育程度与病人匹配.顺序完成脑电图相干性分析、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眼动)、连续操作测试(CPT)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WCST)检查,然后进行逐步判别分析.结果:单项以眼动检查的正确判别率高,对精神分裂症为67.6%,正常人89.7%,合计77.27%.综合运用多项检查指标的正确判别率,对病人为77.8%,正常对照86.2%,合计81.5%.结论:由于精神分裂症具有明显的异质性,综合多项检查的指标,有可能提高对精神分裂症的判别.
作者:张卫华;陈进;朱日升;何华;金怡;韩永华;周东丰 刊期: 200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