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 国际刊号:1000-6729
  • 国内刊号:11-1873/R
  • 影响因子:2.08
  • 创刊:1987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34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SSCI 南大核心期刊(含扩展版),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2014年)心理学类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核心库)》(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 基础医学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4年9期文献
  • 大学毕业班学生心境状态的纵向研究

    目的:对大学毕业班学生心境状态及其变化特点进行初步观测.方法:在6个月的时间内分4次对大学毕业班学生采用简明心境量表测量心境.结果:毕业班学生在测试初期出现了明显高于学生常模的紧张焦虑情绪,随后逐渐缓解,而活力状态逐渐减弱,后期除了活力状态,其它心境均好于学生常模.结论:毕业班学生的心境呈波动的性的变化.提示对该群体的心理辅导应考虑心境变化的时间特点.

    作者:迟松;林文娟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大学生的完美主义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完美主义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用Fros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MP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505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大学生的完美主义与心理健康在总体上呈负相关(r=-0.30,P<0.01),大多数维度之间在0.01显著性水平上呈负相关.结论:大学生的完美主义对心理健康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

    作者:杨宏飞;张小燕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长沙高校使用因特网学生中病理性使用的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了解高校上网大学生中病理性因特网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简称PIU)的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为高校教育工作者预防和控制大学生PIU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长沙地区高校中随机抽取20个班级,所选班级的上网大学生现场无记名填写问卷.结果:上网大学生PIU检出率为14.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每周上网时间多、在网吧上网、上网浏览色情为危险因素,上网目的是学习为保护因素.结论:长沙地区上网大学生PIU的检出率高,与多种因素有关,应从多方面对这些因素进行针对性防治.

    作者:谭三勤;李增庆;曾腊初;杨挚英;任翔;吕媛;李武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对北京市女中学生进食行为及相关心理因素的调查

    目的:调查北京市区女中学生进食行为的状况及相应心理影响因素.方法:运用进食障碍问卷和病态饮食行为量表对636名北京女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80.3%的被试比较关注自己的体重和身材.(2)全体被试的体重指数平均值属于正常范围(BMI=19.38±2.87),而她们自己理想的体重指数(IBMI)和她们所认同女人理想的体重指数都属于过低体重范围内(小于17.5).(3)瘦身态度与暴食和对身体的不满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女中学生普遍崇尚偏瘦的体形,其瘦身态度、暴食行为与学生对自己躯体不满有关.

    作者:钱铭怡;牛婧;聂晶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河北省沧州市初中生问题行为的家庭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影响初中生问题行为的家庭因素,为早期干预和家庭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使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问题行为早期发现测验(PPCT),对河北省沧州市城乡677名12~16岁的初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男生的问题行为检出率显著高于女生(x2=6.352,P<0.05);中学生的问题行为受父亲职业、父母是否离异显著影响(P<0.05),而与是否独生、父母文化水平、母亲职业等没有显著相关(P>0.05);问题行为检出者在父亲教养方式中的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分保护等因子及母亲教养方式中干涉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等因子上的分数显著高于正常学生(P<0.05).结论:中学生的问题行为倾向受性别、父亲职业、父母是否离异、父母教养方式等家庭因素的影响.

    作者:刘毅玮;封文波;韩宏莉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学习障碍初中生智力与学习成绩探讨

    目的:探讨学习障碍初中生智力及其与学习成绩的关系.方法:将学习障碍初中生分为语文障碍组、数学障碍组和复合障碍组,应用韦氏儿童智力测验量表(WISC-CR)测查其智力,并与对照组比较;将测验结果与学习成绩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各学习障碍组的智力水平基本在正常范围,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仍有显著性;数学障碍组九项分测验均低于对照组;语文障碍组以言语分测验分数低于对照组为主;复合障碍组的智力不平衡性表现明显;言语智商、算术、理解、词汇测验分数对语文成绩影响较大;言语智商、操作智商、算术、常识、积木测验分数对数学成绩影响较大.结论:不同类型学习障碍初中生的智力结构不同;学习障碍初中生的语文和数学成绩受不同智力因素的影响.

    作者:张妍;陈力;刘爱书;武丽杰;曹艺宁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社会技能训练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干预研究

    目的:建立社会技能训练的方法,并探讨社会技能训练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干预效果.方法:应用社会技能训练对30例儿童行为问题患儿进行为期8周的干预,采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进行干预前后评价,并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干预后,Rutter儿童行为问卷总分、A分和N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01,P<0.05,P<0.01),临床评定总有效率达76.67%;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总分及因子分行为、学习、多动、多动指数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0.01),总有效率63.33%;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显示因子分违纪显著下降(P<0.05),总有效率60%.结论:社会技能训练的方法切实可行,并对儿童行为问题的改善有效.

    作者:刘粹;王玉凤;王希林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利培酮治疗广泛发育障碍研究进展

    广泛发育障碍(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PDD,或译为全面发育障碍、弥漫性发育障碍)包括5种疾病:孤独症障碍、Rett障碍、童年瓦解性障碍、Asperger障碍和未特定的PDD(DSM-Ⅳ).此病病因未明、治疗困难,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近十年来发病率呈明显增高趋势.探索此病的有效治疗方法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近年来人们尝试性地以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利培酮治疗此类疾病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国内至今尚缺乏这方面的研究.现综述国外近6年的相关文献,供参考.

    作者:崔永华;郑毅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学龄期儿童记忆发展特点研究

    目的:研究学龄期儿童记忆发展特点.方法:以285名7-15岁儿童为研究对象,以龚氏记忆成套测验(儿童本)为测评工具,以7岁组平均成绩为基线值,观察各分测验及各项记忆指数随年龄发展的特点.结果:理解记忆、联想记忆、听觉广度等分测验成绩在整个学龄期持续上升,于13岁左右达到峰值;图片记忆、空间广度等分测验成绩在7-11岁之间上升较快,11岁以后不再有明显上升;再认测验成绩在整个学龄期有上升,但上升趋势平缓,幅度小.结论:学龄期儿童各种记忆能力均有明显提高,但不同记忆成分的发展特点不同.听觉记忆上升时间长,达到成熟的时间晚,视觉记忆达到成熟的时间较早,再认记忆成绩上升幅度小.

    作者:周世杰;龚耀先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孤独症的疗效

    目的:研究综合疗法对儿童孤独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68名孤独症患儿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包括社交技能训练、语言和言语训练、认知能力训练、行为矫正、精细运动和感觉统合训练,必要时配合药物治疗,同时强调家长参与治疗过程.每天训练6小时以上,平均4.5个月.用智力测验、ABC量表、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评估治疗效果.结果:42名完成智力测验的患儿总智商治疗前平均42.29±7.95,治疗后平均56.13±16.99,治疗后比治疗前明显增高(P<0.001),智力结构除算术分测验无显著性变化外(P>0.05),其余分测验得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性(P<0.001).ABC量表减分率34.02%,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01),社会生活能力显著增高(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性.结论:综合疗法为治疗儿童孤独症的有效方法.

    作者:匡桂芳;贺莉娜;辛晓昱;衡中玉;沈宜元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小学生睡眠问题及其相关因素

    目的:探讨小学生睡眠行为特点、睡眠问题的现患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运用儿童睡眠习惯量表(The Children's Sleep Habits Questionnaire, CSHQ)、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社会能力部分以及自编调查问卷,对517名小学生进行家长问卷调查.结果:517名小学生平均在晚上9时10分上床,早晨6时30分醒来,夜间平均睡眠时间9小时10分钟.CSHQ总分为41.62±7.33分,男女生间差异无显著性.以CSHQ总分49分(±1s)作为划界分,则有13.5%的小学生存在睡眠问题.睡眠问题与母孕期暴露不良因素、儿童饮食习惯与体质状况、入学年龄、父母教养方法、家庭住房条件以及儿童社会能力等因素有关.结论:学龄儿童中的睡眠问题并不少见,睡眠问题与多种因素相关,对儿童睡眠问题进行早期筛检与干预十分重要.

    作者:刘连启;穆朝娟;王汝展;高春霓;刘贤臣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大学生适应量表的初步编制

    目的:编制适用于我国大学生的适应问题的筛查量表.方法:在问卷调查、访谈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运用探索性因素分析技术,对434名全日制在校本科生适应状况的内在结构进行了探讨.结果:大学生的适应问题由六个因素构成,学习和生活控制性、学校和专业满意度、集体生活适应性、自我意识、学习和考试负担适应性、人际交往适应性.全问卷同质信度Cronbach α为0.9268,分半信度为0.8880,重测信度为0.8650;各分量表与总量表的相关系数在0.448-0.776之间,均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表明量表的信效度都比较理想.结论:编制的大学生适应量表可适用于团体间的比较.

    作者:傅茂笋;寇增强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工作控制点量表(WLCS)的信效度研究

    目的:检测工作控制点量表(WLCS)的信度和效度.方法:根据439名被试的WLCS结果作了同质信度、构想效度的检验,以Rotter控制点量表为效标考察了WLCS的同时效度,以职业压力指标问卷(OSI-2)中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工作满意度和离职意向分量表为效标考察了WLCS的预测效度.结果:WLCS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7166,分半信度为0.7159;同时效度为0.605(P<0.001);对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工作满意度和离职意向的预测效度都达到显著水平.结论:WLCS的同质信度、构想效度、效标效度均较理想,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

    作者:蒋奖;杨六琴;许燕;车宏生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国际情绪图片系统在中国的试用研究

    目的:对美国NIMH(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情绪与注意研究中心编制的国际情绪图片系统(IAPS)在中国进行试用研究.方法:男女各24名大学生对330幅图片的愉悦度、唤醒度和优势度三个维度进行了自我报告的9点量表评分.结果:中外被试的三个维度与NIMH结果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13、0.833和0.856,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生在三维度上相关系数分别为0.968、0.876和0.945(P均<0.01),其中愉悦度和唤醒度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P<0.01).聚类分析可将图片聚为几类,大致可引发愉快、厌恶、恐惧等情绪.结论:IAPS具有较好的国际通用性,但仍由于文化、个性等因素存在差异,使用前需修订,其图片数据库也有待进一步完善.男女生对部分图片的情绪感受有所不同.聚类分析结果提示可以同时从情绪维度和情绪类型两种途径研究情绪问题,两者结果也有相互比较的可能性.

    作者:黄宇霞;罗跃嘉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2592例大学生人格诊断问卷(PDQ+4)测试结果分析

    目的:用人格诊断问卷(PDQ+4)调查大学生人格障碍阳性率,探讨PDQ+4在特殊群体中的适用性.方法:以PDQ+4 问卷为工具,按照整群抽样的原则调查综合大学大学生2592人.结果:大学生样本PDQ+4总分为29.32±12.04;十二项人格障碍分量表分(除分裂性、回避型、强迫型外)都普遍高于国内普通人群,样本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各分量表得分的百分位显示在P90、P95位的得分普遍高出PDQ+4原量表划界分;在性别差异上,男性在分裂型和自恋型上分量表分较女性高(P<0.00),女性在回避型、边缘型和依赖型上高于男性(P<0.00),但总分上无显著性差异;通过因子分析提取了三个因子,分别为因子I-神经质,因子II-冲动性特质,因子III-精神质.结论:以PDQ+4筛查大学生人格障碍,所得阳性率高于普通人群样本;该问卷的某些条目和原划界分不适合本研究样本,提示在用于我国文化背景时需进一步修订.

    作者:傅文青;姚树桥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社交焦虑障碍生物学研究进展

    社交焦虑障碍(social anxiety disorder,SAD;又称社交恐惧症,)是一种常见的焦虑障碍,据美国全国共患病调查[1]发现,SAD的终身患病率在13.3%,仅次于重性抑郁和酒依赖;并且本病女性多于男性,男:女之比为1:1.4.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中将SAD分为二个亚型:(1)广泛性SAD:患者的害怕涉及几乎所有的社交处境;(2)非广泛性SAD:患者的害怕只限于某一、两种特殊场合.

    作者:杨海晨;余常红;胡纪泽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新兵的个性特征和反应时与训练成绩的相关

    本研究对某部新入伍战士进行了艾森克个性问卷调查和视觉选择反应时的测定,并与受测试对象的军事训练成绩相比较,以探讨认知功能及个性特征与军事训练水平的关系,为军事人员的选拔提供心理学方面的依据.

    作者:汪洪;刘诗翔;王文富;陈志勇;欧秋生;扈宇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应激情景对特质-状态焦虑及健康归因的影响

    目的:探讨应激情景(SARS)中,特质焦虑的稳定性变化、状态焦虑的唤醒及健康状况的归因.方法:在自然发生的应激情景(SARS)中,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和<多维度健康状况心理控制源量表>对56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非应激期,被试的特质焦虑高于状态焦虑,应激情景中状态焦虑高于特质焦虑,不同时段之间特质焦虑水平差异显著(P<0.001); 应激初期,低特质组的状态焦虑唤醒幅度大于高特质组, 差异明显(P<0.001);被试间的健康状况心理控制源亦不相同.结论:应激情景下特质焦虑失去原有的稳定性,应激初期状态焦虑水平具有倾同性,但其健康归因各异.说明每一个人在重大应激事件中都需要社会的支持.

    作者:王淑珍;王有智;辛省平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1522例次心理健康热线资料分析

    目的:分析北京心理热线服务特点.方法:对近两年北京回龙观医院的1522例次的心理健康热线的资料进行分析,考察不同求询问题在不同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中的分布特点.结果:以高中以上受教育程度的咨询者为主要咨询人群,年龄主要集中在17~33岁之间;婚恋问题女性多于男性,而神经症类问题以及性问题男性多于女性;学生在人际交往问题方面问题较多,公司职员更多来询婚恋问题及性问题和神经症类问题.结论:咨询服务内容受咨询者的年龄、性别及职业等因素影响,被咨询者应具备较全面的知识才能较好地服务.

    作者:肖迅;陈祉妍 刊期: 200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