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北京女校大学生的进食障碍状况及其相关心境.方法:通过班级集体施测的方法,采用进食障碍问卷(EDI)和简式简明心境问卷(POMS-SF)对北京市女子大学352名年龄为17-25岁的大学生进行调查,同时搜集被试的体重、身高等人口学资料(身高=161±5厘米,体重=52.3±5.61千克).结果:当前北京女校大学生进食障碍的相关行为普遍存在;与体形偏瘦和过瘦的学生相比,体形正常的大学生进食障碍相关的不良态度和行为表现较为严重;进食障碍相关的不良态度和行为存在年级差异(x2=17.94,P<0.01),大一、大四较为严重;进食障碍症状与不良心境相关(r=0.42,P<0.01).结论:北京女校大学生进食障碍相关态度和行为较严重,并与其心境和其它因素有一定关系.
作者:付丹丹;王建平;陈薇;毕玉 刊期: 2005年第08期
内地西藏班是一种特殊的教学形式,藏族学生远离家乡到内地求学,生活环境、生活习惯、学习内容都会发生很大变化,充满了身心矛盾,情绪处于不稳定阶段.我们曾对在上海读书的藏族中学从初中预备班到初二年级的学生进行较全面的心理问题调查,发现藏族男女中学生的心理状况各有特点[1].为观察在沪读书藏族中学生情绪和自我意识的状况及其相互影响进行了研究.
作者:张玉娟;杜亚松;孙惠颖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了解军医大学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个性问卷(EPQ)、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简单应对方式量表、自尊量表、自我态度量表,对469名某军医大学护理专业学生进行测评.结果:(1)军校护生SCL-90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国内女性得分;除强迫、恐怖因子外,均低于国内普通大学生和军校学员得分.(2)军校护生SCL-90总均分与人格维度中的内外向、掩饰度呈显著负相关,与神经质、精神质呈显著正相关,其中与神经质维度相关为密切(r=0.655).(3)军校护生SCL-90总均分及各因子分与社会支持总分均呈显著负相关.(4)军校护生SCL-90总均分及各因子得分与应对方式中的消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与应对方式中的积极应对、自尊程度、自我态度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对军校护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断塑造其良好人格,加强社会支持,培养积极应对方式,提高自我悦纳水平,以达到促进其心理健康的目的.
作者:陈瑜;张小远 刊期: 2005年第08期
大学生中究竟有多少人有心理(健康)问题?这是当前社会各方,特别是高等教育界关注的热点之一.然而对这个问题的回答,高低差异很大,低的4%、高达64%[1],介于这两者之间的就更多,代表性的如16%~25%[2]、20%[3]、25%[4]、30%~40%[5],等等.这种差异不但会引起广大民众频生困惑,也令众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工作者深感棘手.因此,及时深入分析影响评价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从而提高评价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科学化程度就显得日益必要和紧迫.笔者认为,根据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特点,当前影响评价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可归纳为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两个层面.
作者:裴学进 刊期: 2005年第08期
近年人们日益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各高校都把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上日程.为了解重庆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其问题,笔者对重庆市10所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调研.
作者:何敏;叶海燕;谢忠明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乳腺肿瘤患者术前(未确诊良、恶性前)心理社会因素和免疫功能的差异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临床心理问卷(EPQ、HAMD、HAMA、LES、SSRS、DSQ)对待手术的乳腺肿瘤患者58例于手术前一天进行评定,同时抽取静脉血6ml进行IgA、CD4+、CD19+的含量和NK细胞活性的测定,根据手术后病理切片分为乳腺癌组(36例)和乳腺良性肿瘤组(22例).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乳腺癌患者神经质分(14.9±3.7/9.6±3.0,t=5.72)、生活事件刺激总量(29.7±8.0/25.2±8.3,t=2.03)、不成熟防御因子(113.6±20.9/93.6±17.3,t=3.78)及HAMD(22.5±7.1/16.7±6.3,t=3.18)、HAMA得分(17.7±6.6/13.8±5.1,t=2.36)均显著高于乳腺良性肿瘤组(P<0.05或<0.01);而内外向因子分(9.5±3.9/11.9±3.7,t=2.34)、成熟防御因子分(28.3±8.1/37.1±12.5,t=3.27)、社会支持总分(39.5±8.8/49.0±10.0,t=3.78)、主观支持分(17.8±6.1/23.5±5.8,t=3.55)、支持的利用度(7.6±2.4/8.9±2.6,t=2.05)和NK细胞活性(20.6±6.5/28.5±7.6,t=4.21)、CD4+、CD19+的含量均显著降低(28.9±6.4/33.4±8.1,t=2.34;14.3±3.1/16.9±3.2,t=3.06;P<0.05或<0.01).NK细胞活性与社会支持总分(β=0.20)、EPQ的P分(β=0.19)呈正相关,与HAMD总分(β=-0.43)、HAMA总分(β=-0.22)、负性生活事件刺激量(β=-0.12)呈负相关;CD4+与HAMD总分(β=-0.11)、EPQ的N分(β=-0.24)呈负相关,与社会支持总分(β=0.10)呈正相关;CD19+与经济状况(β=0.20)、社会支持总分(β=0.18)呈正相关,与HAMD总分(β=-0.36)及不成熟防御因子分(β=-0.05)呈负相关;IgA的含量与HAMA总分(β=-0.45)、负性生活事件刺激量(β=-0.10)呈负相关,与正性生活事件刺激量(β=0.22)、主观支持分(β=0.07)和经济状况(β=0.29)呈正相关.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前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免疫功能低下,免疫功能受各种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免疫指标具有特异的相关因素.
作者:陈宏;李秀英;李珍华;吴爱勤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研究道家认知疗法对冠心病患者A型行为干预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6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用道家认知疗法进行为期3个月的干预及6个月的随访,对照组用单纯的药物治疗,采用A型行为问卷和精神超脱价值观问卷进行干预前后评价,并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研究组干预3月后A型行为问卷评分由原来的25.8±7.6下降到20.8±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精神超脱价值观问卷由原来的28.7±4.4增加到31.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6月后,A型行为问卷评分无进一步变化(P>0.05),而精神超脱价值观问卷评分进一步增加到32.6±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两种量表的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心理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3.7%/67.8%,x2=6.18,P<0.05).结论:道家认知治疗可减少冠心病患者的A型行为,增加临床疗效,改善预后.
作者:朱金富;杨德森;肖水源;刘遂心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糖耐量异常(IGT)是指空腹血糖正常,餐后血糖升高但达不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本文报道了老年糖耐量异常患者的心理状况.
作者:钟志廷;赵玲双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工作记忆损害的特点.方法:于2003年4月-2003年12月对118例脑卒中患者(观察组)和118例未患脑部疾病者(对照组),采用韦氏记忆量表(WechslerMemory Scale,WMS)、威斯康星卡片分类试验(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WSCT)、连线测验A和B(Trail Making Test A and B)进行了对比检测等.结果:两组比较,除语言记忆和数字顺背以外,其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对比<0.05).连线测验B、连线测验A、分类错误差异较大,(x±SE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00.0±15.2、133.3±7.19;76.3±10.4、24.2±1.6;23.9±0.9、9.9±0.5).不同卒中部位与对照组比较揭示:①额叶和顶叶卒中组WSCT分类正确和错误差异有显著性,额叶的逆背,顶叶的语言记忆和视觉再认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基底节卒中组,除顺背和语言记忆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丘脑卒中组,WSCT分类正确和错误、背数、视觉再认、视觉再生、连线测验A和B差异有显著性(P<0.05).④顶叶-基底节联合卒中组,WSCT分类正确和错误、语言记忆、视觉再认、视觉再生、连线测验A和B差异有显著性(P<0.05);脑卒中病人左右侧病灶的语言记忆和视觉再认差异有显著性(P<0.05).语言记忆和视觉再认均数右侧较大(x±SE左侧分别为5.2±2.4、4.7±2.4;右侧分别为11.0±3.9、9.2±3.8).结论:脑卒中组与对照组比较,执行功能、注意机能均出现显著异常.脑特定解剖部位的卒中有相应内容的工作记忆损害.右侧病灶组,空间记忆障碍和语言记忆障碍损害更明显.
作者:陈小芳;孙月吉;刘启贵;曲芳;韩振鹏;吕静;丁云桥;姜涵;刘淑娟;丛蓓;单丽华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唐山大地震所致慢性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临床特征和心身健康状况.方法:35例唐山大地震所致慢性PTSD患者(PTSD组)和33例经历过唐山大地震的非PTSD患者(对照组)接受了PTSD症状频度和心身健康问卷的评定.结果:PTSD组不由自主地回想受打击的经历、反复出现有创伤性内容的恶梦、反复出现触景生情的精神痛苦并产生生理反应、入睡困难或睡眠不深、过分地担惊受怕、极力不去想有关创伤性经历的人和事、避免参加能引起痛苦回忆的活动或避免到会引起痛苦回忆的地方、不愿与人交往对亲人变得冷漠、兴趣爱好范围变窄、对未来失去希望和信心的症状较对照组明显.SCL-90总分和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惧、其它因子分、SDS总分和标准分、SAS总分和标准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PTSD患者无法摆脱精神创伤的痛苦记忆,PTSD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心身健康.
作者:王丽萍;张本;姜涛;徐广明;于振剑;王恩燕;郑琳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监狱民警无论是工作环境还是工作性质都有其特殊性,是一个高应激的特殊群体.本文报道了监狱民警的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状况.
作者:刘邦惠;曹广建;杨军;刘苗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考察应激性事件、个性、社会支持对大学毕业生心境的作用.方法:采用修订后的简明心境量表(BPOMS)、自编的大学毕业生应激性事件问卷(CSSQ)和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版(EPQ-RSC)等测量工具对1221名大学毕业生的心境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评定,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考察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应激性事件对大学毕业生的负性心境有较多的直接作用,而对活力状态作用较小,多通过间接途径产生.社会支持对大学毕业生的负性心境多通过个性的间接途径产生,且影响较小,而对活力状态具有重要作用.个性是应激性事件、社会支持与心境状态的重要中介因素.结论:应激性事件和社会支持分别是负性心境和活力状态的重要影响因素,个性是它们的中介因素.
作者:迟松;林文娟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心理应激过程并初步构建大学生心理应激模型.方法:以880名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技术(SEM)建立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个性特征、自我效能等因素对心身健康的作用途径.结果:①生活事件既对大学生心身健康直接产生作用,又通过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个性特征、自我效能这些中介因素间接产生作用,并且从路径系数上反映出间接作用大于直接作用.②自我效能是重要的心理中介因素,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个性特征相比,在生活事件和大学生心身健康之间似乎起着更为直接的中介作用.结论:研究为揭示大学生心身健康的作用机制、有效开展大学生心理卫生工作和更好地增进大学生心身健康水平提供了初步的理论依据.
作者:马伟娜;徐琴美 刊期: 2005年第08期
人的成长过程中伴随着各种丧失.避免这种丧失的重要途径就是要通过哀伤.对于重要的客体丧失,如亲人的去世,不同的民族与文化有着不同的固定的祭奠仪式,文中简介了当今中国城市丧葬祭奠礼仪方式.透过这一仪式可以看到,祭奠仪式有着重要的心理动力学意义,表现为:1)通过固定的仪式,提供了一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完成与丧失的客体的分离;2)众人聚集得以分享和获得支持,也是为了社区的一种对丧失与死亡的修通;3)所致悼词和个人对死者的哭诉,个体的冲突和痛苦用社会和文化可以接受的方式得以表达;4)清明节的祭扫,是一种有规律性的看望,也是和与过去、和失去的亲人的一种连接方式.精神分析与世俗的悼念仪式有着类似的心理功能,而它为丧失者提供了特别的哀伤过程:1)帮助丧失者进行现实检验,面对真实的丧失;2)提供诉说的时空,完成与旧的客体的分离;3)稳定的设置和长程的治疗,使精神分析师成为丧失的分享者和丧失者的陪伴者;4)重要的是精神分析通过移情使丧失者与新的客体建立了联系,而且是新的联系和新的体验.
作者:贾晓明 刊期: 2005年第08期
在梳理东西哲学及精神分析诸流派的基础上,本文设想了一个整合的精神发生学模式,即,自性是其出发点和归宿,自性的呈现是一个不断分裂和投射性认同的过程,个体所必然达到的目标是不同程度的个性化.
作者:吴和鸣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帕罗西汀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的疗效.方法:按罗马Ⅱ诊断标准选择45例腹泻型D-IBS患者,给予帕罗西汀10mg/d,疗程12周.治疗前后分别评定D-IBS主要症状、排便频率、粪便性状、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结果:42例患者完成研究,胃肠道主要症状、HAMD、和HAMA评分均明显减低,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1).大便次数、性状及腹痛在治疗1周后即明显缓解(P<0.05),而抑郁、焦虑及精神状态的改善在2周后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观察指标评分呈逐周下降趋势,按意图治疗(ITT)和按方案(PP)分析,治愈率为81.0%,总有效率为100%.结论:帕罗西汀能明显缓解胃肠道症状,改善精神状态,但二者并不完全同步.
作者:陈玉龙;王霞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和焦虑共病对患者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及帕罗西汀合并心理干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卒中伴抑郁和焦虑障碍共病者81名随机分成3组,分别接受单用帕罗西汀治疗(A组)、帕罗西汀并心理治疗(B组)以及单用脑血管药物治疗(C组).采用斯堪的那维亚脑卒中量表、Barthel指数、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估疗效.结果:脑卒中患者中,抑郁和焦虑的共病率为65.9%,A组、B组各项评分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卒中后抑郁和焦虑病人单用帕罗西汀或合并心理治疗均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且帕罗西汀并心理干预的疗效更好.
作者:王昕;贺燕;肖春玲;于虹;曲华;郝巧光;相守武;李霞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综合性医院住院病人中躯体疾病伴发精神障碍的情况十分常见,文献报道约有20%~40%的住院病人存在明显的精神障碍且未能被及时发现或诊断[1,2].在综合性医院中,对住院病人合并精神障碍的处理主要是开展会诊联络精神病学工作.现将我院2003年以来积累的会诊联络精神病学诊治资料浅析如下.
作者:许国勤;陈志青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比较催眠疗法与阿普唑伦治疗广泛性焦虑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2例广泛性焦虑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32)和对照组(N=30),实验组单纯采用每周两次门诊催眠治疗,每次治疗30~40分钟;对照组采用单纯的阿普唑伦0.8mg/次,每日两次口服治疗,并每周看两次门诊.两组病人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末、4周末分别进行汉米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结果:实验组临床有效率为25/32,与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26/30疗效相当(x2=0.43,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临床缓解率分别为3/32、3/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催眠疗法治疗广泛性焦虑疗效肯定,病人易于接受.
作者:赵艳红;单义辉;马连华;李淑华;高树河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家庭暴力与抑郁症个性特点、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关系,针对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家庭暴力调查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72例抑郁症患者进行评定和比较.结果:有家庭内暴力者38例(男16例,女22例),家庭暴力与抑郁症患者HAMD抑郁总分呈正相关;有家庭暴力组男性的主观支持分、总社会支持分低于无家庭暴力组(18.8±4.9,22.6±3.4;33.7±8.2,39.6±6.4,P<0.05),消极应对分高于无家庭暴力组(34.9±4.7,30.1±6.5,P<0.05);有家庭暴力组女性的支持利用度分低于无家庭暴力组(6.1±2.0,8.1±2.0,P<0.05),EPQ的神经质评分高于无家庭暴力组(64.2±7.4,56.5±10.3,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的家庭暴力事件应予以重视,家庭暴力与男性抑郁症患者的绝望感、主观支持、总社会支持及消极应对方式相关;家庭暴力与女性的支持利用度和神经质个性相关.
作者:邹韶红;张亚林;黄国平 刊期: 2005年第08期
有关焦虑障碍的认知模式的研究近年来颇为引人瞩目,其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对临床实践工作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文将重点介绍注意偏向(attentional bias)和自我注意(self-focused attention)方面的研究,评析相应研究成果在心理咨询工作中的价值和意义,探讨实验研究与临床工作的关系.
作者:杨小冬;罗跃嘉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影响抑郁障碍青少年自伤行为和自杀观念的相关因素.方法:连续收集75例门诊及住院抑郁障碍青少年患者,采用自编调查资料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应对方式问卷、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儿童归因风格问卷(CASQ)对其进行相应测查.结果:不同性别抑郁障碍青少年自伤行为和自杀观念有较大差别,有无自杀观念受母亲受教育程度影响较大,有自伤行为的患者存在较多自评精神症状,且自伤行为和自杀观念与应激性生活事件、父母养育方式、应对方式、归因风格有关.结论:有自伤行为的患者受较多外界因素影响.
作者:唐记华;王高华;王晓萍;白雪光;翁深宏;刘忠纯 刊期: 200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