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 国际刊号:1000-6729
  • 国内刊号:11-1873/R
  • 影响因子:2.08
  • 创刊:1987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34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SSCI 南大核心期刊(含扩展版),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2014年)心理学类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核心库)》(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 基础医学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6年12期文献
  • 汉字听写障碍儿童形音联结个案研究

    目的: 探索其汉字听写障碍儿童的认知加工特点,了解汉字听写障碍的发生机制及性质.方法:以对某患儿的个案研究为主,结合生理年龄和阅读水平对照组(各5人).共三个实验,分别是视觉加工、语音加工、视听联结任务.结果:实验一、二的结果为个案在视觉和语音加工任务上并不落后于两对照组;而在实验三中,个案总分为11分,生理年龄对照组、阅读水平对照组的平均分为19分、14.6分,将三者两两之间进行二比率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结果个案与生理年龄对照组之间:Z=2.432,P<0.05;个案与阅读水平对照组之间:Z=1.124,P>0.05;两个对照组之间:Z=2.324,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形音联结落后是DT听写障碍的内在原因,汉字听写障碍与拼音文字障碍困难的认知加工机制不同,形音连接能力缺陷也许是汉字听写障碍的重要原因.

    作者:张丽娜;刘翔平;吴洪珺;杨双;李成刚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影响初中生焦虑情绪的相关因素

    初中生是中学生心理冲突和异常情绪行为的高发阶段.本文报道了影响初中生焦虑情绪的相关因素.

    作者:李永超;杨静;张怀惠;施冬青;毕旭军;安孝群;王军;陈志敏;伍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124例儿童虐待案分析

    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将儿童虐待描述为:对儿童有义务抚养,监管及有操纵权的人做出的足以对儿童的健康生存、生长发育及尊严造成实际的或潜在的伤害行为,包括各种形式的躯体和(或)情感虐待、性虐待、忽视、及对其进行经济性剥削.

    作者:刘文;邹丽娜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运用反应时探究小学生情绪认知发展特点

    目的:探究小学儿童情绪认知的发展特点.方法:采用计算机实验方法和反应时评价指标,运用80对情绪词汇推测小学儿童对四个不同类别情绪(基本积极情绪、基本消极情绪、积极自我意识情绪、消极自我意识情绪)的认知发展差异,以及对引发情绪的原因、情绪的外在行为反应、情绪的后继调节三个维度的认知发展差异.结果:小学儿童对引发情绪的原因、外在行为反应、后继调节三个维度的反应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89.5、1164.6、1295.7,F=13.535,P<0.001),且三个维度认知反应时2年级学生均长于4、6年级(P<0.01),对四个不同类别情绪认知的反应时差异无显著性(1237.1、1269.8、1222.8、1305.2,F=1.520,P=0.220),四个类别的情绪认知反应时2年级均长于4、6年级(P<0.01).结论:儿童对情绪行为认知的加工速度快,对消极自我意识认知的发展相对较慢,且均在2-4年级间发展迅速.

    作者:桑标;陈琳;王振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团体心理治疗对住院癌症病人的疗效

    目的:探讨支持性团体治疗对中晚期癌症病人的疗效及其主要的疗效因素.方法:将68例中晚期癌症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化疗;实验组除接受常规化疗外同时参加为期8周、每周2次的支持性团体心理治疗.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焦虑、抑郁水平、整体生活质量和免疫功能有无差异.分析团体治疗中的疗效因素.结果:1.经过8周的支持性团体心理治疗后,实验组病人的焦虑、抑郁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SAS:36.5±9.2/46.4±7.4,t=4.68, P<0.01;SDS:42.1±10.0/45.5±10.5,t=2.05, P<0.05);整体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45.5±19.3/55.1±13.3,t=4.65, P<0.01);细胞免疫中的CD1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0.08±0.02/0.06±0.02,t=-2.74, P<0.01).2.实验组8周后的焦虑、抑郁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SAS:前43.2±10.7,后36.5±9.2,t=5.11, P<0.01;SDS:前47.1±10.8,后42.1±10.0,t=2.94, P<0.05),整体生活质量问卷中的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评分也较治疗前降低(P<0.05).3.在癌症病人团体中重要的疗效因子依次为:希望重塑、情绪宣泄、信息传递、存在意识因子和团体凝聚力.结论:支持性团体心理治疗可以缓解中晚期癌症病人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整体生活质量和NK细胞水平,故可作为癌症治疗的辅助方法应用于临床.

    作者:王海芳;李鸣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加用完形心理治疗及奥氮平对躯体形式障碍的作用

    目的:研究单一药物、联合用药、联合用药加完形心理治疗三种治疗方式对躯体形式障碍的疗效.方法:将96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分为三组,分别采用单一药物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联合用药(SSRI加小剂量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以及联合用药加完形心理治疗三种治疗方式.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测查,评定三种治疗方式的减分率和有效率.结果:(1)三种治疗方式的有效率分别为53.1%、61.8%和96.7%,以联合用药加完形心理治疗组高,联合用药组次之(82.4%)(χ2=15.5,P<0.05);(2)治疗后三组患者的HAMD总分减分率均值,以联合用药加完形心理治疗组高(82.4%),联合用药组次之(57.9%),单一药物组低(45.2%),方差分析组间差异显著,Welch统计量为20.92,P<0.001; Tamhane方法多重比较,联合用药加完形心理治疗组与氟西汀组、联合用药组均有显著性差异;氟西汀组与联合用药组仅躯体化、睡眠、绝望感三因子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三种治疗方式对躯体形式障碍均有明显疗效;联合用药加完形心理治疗对躯体形式障碍的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作者:冯杰;郎森阳;王娟;杨君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边缘人格障碍患者的自杀行为(综述)

    边缘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BPD)主要表现为人际关系、自我意向和情感的不稳定性,并伴有明显的冲动性,一般在青少年时期已有所表现[1].

    作者:蒙茜;郑涌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非酒精性脂肪肝情况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非酒精性脂肪肝情况.方法:对228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肝脏B超检查,并检测其空腹血糖、血脂、ALT、GGT、AKP等代谢指标.结果: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比例为32.5%,伴脂肪肝者体重指数、腰围、臀围明显大于不伴脂肪肝者(27.5±3.4/23.7±3.3,96.8±8.5/86.7±10.0,102.5±13.1/96.0±7.1,F=62.62~20.01,P=0.000),而除载脂蛋白A外其它血脂指标均高于不伴脂肪肝者(如:TC:4.7±1.0/4.2±1.0,TG:2.2±1.4/1.5±0.8,LDL-ch:3.3±0.9/2.8±0.8).女性、BMI值较大、病程长、TG高、ALT较高者与患脂肪肝有关(回归系数分别为:-1.217、0.349、0.053、0.601、0.061).结论: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比例高,存在一些危险因素,值得临床关注.

    作者:焦玉梅;王金和;陈剑华;周敏;王立伟;路伟;赵冬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道家认知疗法对冠心病患者纤溶激活系统的影响

    冠心病是常见的心身疾病,近几年纤溶激活系统中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1,PAI-1)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中国道家认知疗法可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行为特征和临床疗效[1,2],本研究通过对中国道家认知治疗前后冠心患者纤溶激活系统中PAI-1和t-PA活性的测定,探讨中国道家认知治疗对冠心病患者可能的作用机制,进一步探讨用生物学指标评价心理治疗的疗效和方法.

    作者:朱金富;杨德森;肖水源;刘遂心;董存岩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甲亢病人的心身症状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病人的心身症状进行评价,探讨个性、应对方式、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对甲亢病人心身症状的交互影响.方法:2004年1至12月在我院甲亢治疗中心确诊为甲亢的100例18-59岁的成人患者,男23例,女77例,平均年龄34±11岁.采取无记名方式填写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简易应对方式量表、生活事件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采用多重回归模型分析.结果:甲亢病人的心身症状SCL总均分为1.7±0.6,标准化多重回归方程为SCL总均分=-0.38×(积极应对×社会支持)+0.40×神经质N+0.17×FT3 +0.13×(积极应对×负性事件)(调整过的 R2=0.78).结论:排除FT3混杂因素的影响,在影响甲亢病人心身症状的因素中,神经质是主要的危险因素,积极应对与社会支持存在交互作用,是一种保护因素,积极应对与负性事件存在交互作用,是一种危险因素.

    作者:陈丹云;陈棠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癫痫与烙印感(综述)

    癫痫在很多地区和文化里都被认为是一种令人耻辱的社会烙印,癫痫患者经常被他们所在的社会团体所孤立、很难组建家庭并且在教育和工作方面都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大量研究表明,癫痫的身份对个体社会生活的影响可能远远超出它在医学上的意义,特别是那些生活在不发达国家的癫痫患者[1]和难治性癫痫的患者.本文回顾烙印感的理论基础以及癫痫烙印感的相关问题.

    作者:赵东海;黄珺;王文志;吴建中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具有凶杀行为的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防御机制

    目的:了解具有凶杀行为的偏执型分裂症患者的心理防御机制.方法:采用防御方式问卷对具有凶杀行为的偏执型分裂症患者41例(凶杀组)、非凶杀行为的偏执型分裂症65例(病例对照组)及正常对照5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测查比较.结果:凶杀组、病例对照组的不成熟心理防御机制因子评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4.9±0.9,5.0±1.0/3.9±0.6,F=27.04,P=0.000),投射、被动攻击、分裂、退缩、躯体化六个条目评分也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01),病例对照组中间型防御机制因子评分高于正常对照组(5.0±1.1/4.5±0.8,P<0.05),反作用形成、同一化条目评分高于正常对照组(5.0±1.4/4.1±1.4,4.9±2.6/3.3±2.0,P<0.01);凶杀组不成熟心理防御机制的被动攻击、中间型心理防御机制的反作用形成评分高于病例对照组(5.5±0.9/5.0±1.2,5.6±0.9/5.0±1.4,P<0.01).结论: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多采用不成熟型心理防御机制,凶杀偏执型分裂症患者更多地采用不成熟型心理防御机制的被动攻击和中间型心理防御机制的反作用形成.

    作者:王丽娟;蔡成华;高素文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甘草苷对抑郁模型大鼠体重及行为学的影响

    目的:观察甘草苷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体重及行为学的影响.方法:72只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氟西汀组,以及甘草苷3个剂量组,每组12只.采用慢性应激加孤养造模,应激持续5周,从第3周起进行药物干预.观察大鼠体重及行为学改变.结果:应激5周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重降低(429±45/494±37,P<0.01),糖水消耗量降低(8.3±3.3/14.4±2.7,P<0.01),强迫游泳的不动时间延长(96±10/37±9,P<0.01).3周甘草苷灌胃后,大鼠体重仍低于正常对照组(444±45、442±22、423±28/494±37,P<0.01),但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甘草苷3个剂量组的糖水消耗量较模型组大鼠增加(11.4±4.0、14.1±3.5、14.0±2.5/8.3±3.3,P<0.05);强迫游泳不动时间较模型组大鼠也缩短(63±8、66±10、26±8、41±11/96±10,z=-2.02、-3.52、-3.03,P<0.05或P<0.01).结论:除未发现对体重的影响外,3周灌胃甘草苷可以有效逆转抑郁模型大鼠上述的行为学改变,提示甘草苷具有抗抑郁样作用.

    作者:赵志宇;王卫星;郭洪祝;周东丰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应激对模拟高原低压低氧环境下大鼠海马单胺递质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和生理应激对模拟高原低压低氧环境下大鼠海马单胺递质含量的影响.方法:用旁观电击的方法建立大鼠心理和生理应激模型.低氧处置为将大鼠置于模拟海拔6000m的低压舱内24小时.比较不同方式和强度的应激对低压低氧性环境下大鼠海马细胞外液中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高香草酸(HVA)和5-羟色胺( 5-HT)含量的影响.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检测其中的单胺递质的含量.结果:(1) 低氧组大鼠海马细胞外液中NE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813.8±196.1/1209.2±282.0,P<0.01);心理性(应激2次+低氧组:906.0±227.6,应激4次+低氧组:1103.7±270.6)和生理性(应激2次+低氧组990.3±93.7,应激4次+低氧组:610.8±104.1)应激+低氧组大鼠海马NE含量均高于低氧环境下(813.8±196.1)大鼠(P<0.05).(2)低氧组大鼠海马细胞外液中5-HT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 82.7±23.4/52.3±27.9, P<0.05);生理应激2次+低氧组5-HT含量高于低氧组(134.2±51.5/82.7±23.3),生理应激4次+低氧组5-HT含量则低于低氧组(41.9±13.4/82.7±23.4,P<0.05).结论:不同方式和强度的应激对低压低氧环境下大鼠海马单胺递质的影响存在差异.

    作者:马文涛;赵士福;郑健;龚自力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空间旋转角度信息冲突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

    目的:探讨人脑处理空间旋转角度信息冲突的工作机制.方法:采用美国Neuroscan脑电诱发电位工作站,对19例健康受试者做刺激匹配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要求受试者判断前后呈现的图片中环状轮(环轮)所摆放的空间旋转角度是否相同,并作出按键反应.结果:当一对刺激所摆放的空间旋转角度不同时,可记录到一个明显的负波-N270(F1,18=26.86,P=0.000),右侧较左侧平均波幅明显偏负(F1.18=10.74,P=0.004),波幅以前头部较明显(F2,36=8.91,P=0.001).结论:空间旋转角度的信息冲突可以诱发N270的产生.

    作者:丁岩;王玉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人格特征基因研究进展(综述)

    人格心理学的特质理论研究者认为,人格特质事特征(traits)是构成人格的基本单元,它描述了人的功能上广泛的规律性,表现为一致的相互关联的行为模式[1].

    作者:董琴;戴晓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面孔知觉的功能磁共振成像

    目的:探讨未服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健康对照者面孔知觉的脑区激活的差异.方法:本研究对10名未服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和10名年龄、教育程度和性别匹配的健康人(对照组)进行面孔知觉测试,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比较两组脑区激活区域的差异.结果:两组的面孔知觉任务平均反应时差异无显著性(1.32±0.29/1.28±0.18),但患者组的正确率低于对照组(47.9±24.4/71.3±14.9,t=2.62,P<0.05).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在面孔知觉时双侧梭状回、左丘脑部位激活降低.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双侧梭状回、左丘脑功能低下,是其面孔知觉功能受损的影像学证据.

    作者:董问天;刘琳;邹立秋;裴新龙;袁慧书;阎浩;谢敬霞;张岱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牛磺酸锌对睡眠剥夺大鼠脑认知功能的影响及机理

    目的:探索补锌对睡眠剥夺(SD)后大鼠脑认知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小平台水环境法制作大鼠SD模型,3天后通过Y-型迷宫行为测试结合NADPH-d组化与免疫组化ABC法,分别观察大鼠海马结构不同亚区内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与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SD组大鼠迷宫实验学会次数(89.3±25.3)较正常对照组大鼠(67.1±29.3)增加(t=1.81,P<0.05),补牛磺酸锌(5.9g/kg饲料牛磺酸锌水平)组大鼠的迷宫实验学会次数(71.9±21.4)较SD组减少(t=1.66,P<0.05).与正常对照组大鼠海马结构的NOS(CA1:32.6±2.1;CA3:20.5±1.8;DG:27.5±1.8)活性和nNOS蛋白(CA1:68.3±4.1;CA3:41.7±2.5;DG:44.4±2.8)表达相比,SD组大鼠海马结构各亚区NOS(CA1:14.8±1.2;CA3:10.6±1.0;DG:13.1±1.3)活性和CA1区与齿状回nNOS蛋白(CA1:51.3±3.6;DG:41.6±2.7)表达减少(P<0.05),CA3区nNOS蛋白变化不明显(38.1±4.8,P>0.05).与SD组大鼠相比,补牛磺酸锌组大鼠海马结构不同亚区内的NOS表达增加(CA1:27.2±2.8;CA3:15.3±1.6;DG:21.8±1.9,P<0.05),CA1区的nNOS蛋白表达增加(60.1±3.4,P<0.05),CA3和齿状回nNOS表达变化不明显(CA3:39.6±4.9;DG:42.8±3.5,P>0.05).结论:牛磺酸锌对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有促进作用,其机理可能与上调海马结构NOS、nNOS表达水平有关.

    作者:王秀云;刘公望;李积胜;陈爽白;赵慧仁;周震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工作记忆的功能磁共振成像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工作记忆受损的中枢机制. 方法:采用组块设计,让10名正常对照和2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数字再认(识记2或5个数字并判断是否出现过)和箭头方向判断(左或右),并同时进行血氧水平依赖对比功能磁共振(BOLD-fMRI)成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在高、低认知负荷下,精神分裂症患者基底节区(尾状核)激活均增高(P<0.001),左背外侧前额皮层(DLPFC)激活区域有增大趋势.结论:基底节和背外侧前额皮层(DLPFC)功能异常可能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工作记忆受损的中枢基础.

    作者:谭淑平;邹义壮;金真;张磊;曾亚伟;周东丰 刊期: 200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