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 国际刊号:1000-6729
  • 国内刊号:11-1873/R
  • 影响因子:2.08
  • 创刊:1987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34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SSCI 南大核心期刊(含扩展版),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2014年)心理学类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核心库)》(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 基础医学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6年8期文献
  • 应激与早产及脐血硫化去氢表雄酮的关系

    目的:探讨应激及其应对方式与早产和胎儿脐血硫化去氢表雄酮(DHEA-s)含量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2003年6月至2005年3月在镇江第四人民医院产科分娩的单胎初产妇,早产组46例,正常产对照组42例;采用生活事件量表(LES)及防御方式量表(DSQ)在孕第28周时进行自我评定,以各因子分值作为观察数据;两组脐血DHEA-s含量采用ELISA方法检测.结果:早产组恶性生活事件频度和强度均高于对照组(早产组频度1.2±0.7,强度56.2±4.0;对照组频度1.0±0.0,强度44.4±1.1,t=1.49、2.96,P<0.01),早产组不成熟型防御方式得分(4.2±0.1)高于对照组(3.6±0.1,t=4.13,P<0.01)、中间型防御方式也高于对照(早产组3.9±0.1,对照组3.6±0.1,t=2.03,P<0.05),DHEA-s含量亦然(早产组0.72±0.02,对照组0.33±0.03,t=2.26,P=0.03).早产因子、负性事件强度分值与脐血DHEA-s含量呈正相关,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35和0.62,t值分别为2.20和4.49,P<0.05.结论:心理应激及其应对方式与早产的发生相关,早产脐血DHEA-的较高含量可能是心理应激与早产发生的病理生理中介途径之一.

    作者:张震;温坚;许文荣;吕为农;张红梅;张蔚;钱晖;欧阳华;俞捷;李国海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儿童情绪障碍相关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本文对儿童情绪障碍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病例对照调查.

    作者:陈修哲;翟静;刘金同;郭传琴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识字障碍儿童日常记忆研究

    目的:研究识字障碍儿童的日常记忆是否存在落后.方法:从情境、面孔、物品及空间记忆四个维度比较30名五年级识字障碍儿童和30名正常儿童日常记忆的表现.结果:1.识字障碍组在自由回忆和线索回忆都比对照组差(如情境测验中,障碍组和对照组儿童自由回忆成绩的均值分别为3.9±0.9和5.8±1.2,t=6.36,P<0.01,线索回忆为7.2±1.0和8.4±1.1,t=2.89,P<0.05,其他分测验中也有类似结果)说明识字障碍儿童在日常记忆中的表现低于正常儿童;2.识字障碍组和对照组都是线索回忆成绩好于自由回忆成绩(如上述情境记忆中,识字障碍组儿童成绩提高更明显3.9±0.9/7.2±1.0,增高3.3分,t=9.50,P<0.01;正常组儿童也有提高,5.8±1.2/8.4±1.1,t=6.13,P<0.01),说明识字障碍儿童的日常记忆更加依赖线索提示,他们落后的原因是提取困难.结论:识字障碍儿童在日常记忆方面存在落后,其落后主要表现在信息的提取上.

    作者:戈凡;刘翔平;张婧乔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ADHD儿童脑电特征及与脑功能的关系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在儿童行为问题中颇为常见[1].国外报道发病率约为11.5%[2].本文报道了110例ADHD患儿与正常儿童的脑电图、脑功能的变化及不同部位的脑电频率与脑电功能的关系.

    作者:尚煜;李琦;闫承生;李进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听力障碍对视觉注意的影响(综述)

    1引言我国是世界聋儿群体大的国家之一,7岁以下的聋儿高达80万人,每年还新增约2.3万名[1].注意是一个基本的认知功能,听力正常儿童能够利用视觉注意自己手边感兴趣的事物,同时使用听觉来注意他人(如父母)说话.

    作者:张兴利;施建农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高校毕业生择业焦虑问卷的初步编制

    目的:编制高校毕业生择业焦虑问卷并考察毕业生择业焦虑的影响因素.方法: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届毕业生133名(男生42名,女生91名)的试测结果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对内蒙古自治区七所高校的2005届毕业生918名(男生354人,女生564人)施测.结果:经探索性因素分析,问卷由就业竞争压力、缺乏就业支持、自信心不足、担忧就业前景四个因素构成,累积解释率为59.40%,各因子负荷分别为:0.57~0.74、0.38~0.80、0.49~0.72、0.39~0.78.重测信度为0.79(P<0.01),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1.女性、蒙族学生的择业焦虑较男性、汉族高.经济、医学和工科学生的择业焦虑较文科和理科低.结论:自编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可用于高校毕业生择业焦虑的测量.

    作者:张玉柱;陈中永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征兵用连续加法测验的研制

    目的:创建征兵用连续加法测验.方法:自编计算机化连续加法测验,使用该测验对全国24019名应征青年及1900名新兵进行了测量,3个月新兵营训练结束时由228上级对1900名士兵的智力相关工作绩效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对上述数据的分析确定测验方法及划界分数,并进行了信、效度检验.结果:该测验的划界分数为120秒内正确完成26题,同时正确率应大于30%,重测信度0.78,总预测符合率为94.7%.结论:连续加法测验可以作为士兵基本资格测验.

    作者:肖玮;苗丹民;贡京京;武圣君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照顾者负担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目的:对照顾者负担问卷(CBI)的信度和效度进行评定.方法:按照量表翻译程序将CBI翻译成中文,运用中文版的CBI对59名居家痴呆病人的59位照顾者进行测定,对他们所照顾的痴呆病人的病理行为进行评定.同时使用Zarit照顾者负担问卷的中文版本测量该59个照顾者的负担.选取30名照顾者在第一次测评后的2周进行重测信度的测验.结果:折半信度为0.94,各评定指标得分和量表总分高度相关(r=0.70-0.90,P<0.01);各项条目得分和量表总分之间均相关,(r=0.38-0.76,均P<0.01).同质性信度系数Cronbach α=0.92.重测信度为0.93.校标效度r=0.85,与病理行为问卷的得分相关性显著(r=0.51,P<0.01).因子分析提取了5个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各条目载荷的范围是0.49-0.76,五个因子累积贡献率为69.55%,能够合理地解释量表的结构.结论:CBI中译本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作者:岳鹏;付艺;尚少梅;刘宇;王志稳;于欣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二维自尊量表中文版在大学生中的信、效度分析

    目的:探讨二维自尊量表(SLCS-R)中文版在大学生中的适用性.方法:720名大学生完成SLCS-R中本版,其中249名同时完成自尊量表(SES),471名同时完成SCL-90,72名间隔2周后进行重测.结果:量表的自我能力感、自我喜欢两维度重测信度为0.84和0.80,同质性信度为0.86和0.84;验证性因素分析揭示了二维的量表结构(x2/df=6.69,CFI=0.91,NNFI=0.90,NFI=0.90,RMSEA=0.07);SLCS-R与SES、SCL-90相关的系数分别为0.70和-0.31(P<0.01).结论:SLCS-R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以推广运用,但是大学生之外群体的适用性还需进一步考证.

    作者:陈建文;王滔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团体辅导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考察团体心理辅导应用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选取一年级的两个班,一个为团体心理辅导班46人,进行为期30课时,共15次的团体辅导,另一个班为对照班(50人),不进行团体辅导.团体辅导前后采用SCL-90分别对两个班的学生施测,团体辅导班学生另自评课程内容和教学效果.结果:团体辅导班与对照班相比,团体辅导后学生的SCL-90总分及除恐怖、躯体化因子外的各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班,有统计学显著意义(t=2.14-4.38,P<0.01),其SCL-90总分降低值(24.47±7.23)大于对照班的总分降低值(13.35±2.49,t=6.24,P<0.01).除学习辅导、生涯规划外,团体辅导班有93.4%(43/46)的人认为专题辅导对自己有不同程度的帮助,学生满意的专题与活动排在前三位的是小组成立、人际交往、情绪管理.结论:团体辅导应用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创造性地展开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对话,对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促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是有效的.

    作者:裴利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动物辅助疗法的发展应用(综述)

    动物辅助疗法(Animal-Assisted Therapy,AAT)是一种以目标为导向的介入方式,在健康或社会服务领域的专家指导参与下,将某些符合特殊条件的动物作为治疗的手段[1].

    作者:李涛;何菊玲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团体人际心理治疗对住院抑郁症患者的疗效

    目的:探讨团体人际心理治疗对住院抑郁症患者缓解抑郁症状和改善社会功能的效果.方法:选择符合DSM-Ⅳ抑郁症诊断标准的60例住院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人,实验组接受团体人际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仅接受药物治疗,观察12周.治疗前对两组病人实施人际问题调查.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施测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结果:1、住院抑郁症患者人际问题的悲伤、角色转变、人际冲突以及人际关系缺乏分布分别为3(5%)、33(55%)、18(30%)、6(10%),x2=31.87,P<0.01;2、治疗12周末,实验组抑郁症状缓解和社会功能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14.90±4.57/18.27±3.57,6.80±4.37/10.73±3.18,t=3.18、3.98,均P<0.05).结论:1、住院抑郁症患者的人际问题以角色转变和人际冲突为常见;2、团体人际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对于住院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更为显著.

    作者:叶红萍;李鸣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创造力与精神疾病是否有关?(综述)

    1引言梵高(Vincent Van Gogh)、毕加索(Pabol Picasso)、柴科夫斯基(Peter Ilitch Tchai-kovsky)、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维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这几位大名鼎鼎的人物有什么共同之处?答案有两个:一,他们都是历史上创造过伟大作品的杰出人物;二,他们生前都忍受着精神疾病的痛苦,甚至有人自杀.

    作者:许君;施建农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安徽省有焦虑症状大学生的社会人口特征及社会心理分析

    目的:了解安徽省大学生焦虑症状流行状况及其社会人口和社会心理影响因素.方法:对所有省属高校按专业分层,以校为整群抽样(每专业1校),抽取该校在校生的15%.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4178份.调查工具包括焦虑自评问卷(SAS)和青少年负性生活事件量表(ASLEC).结果:6.94%的大学生存在焦虑,其中男生7.22%,女生为6.35%.理工学生焦虑检出率高(10.08%),西医学生低(3.59%).卡方检验显示焦虑症状与社会人口特征中的出生地、年级、学习成绩、专业及父亲学历有关;与社会心理因素中的生活事件与生活经历,家庭环境中的大部分特征都有统计意义的相关性.多元逐步回归模型进一步发现焦虑症状受社会人口特征中理工类专业(OR=1.77,95%CI:1.30~2.41)和成绩差(OR=1.45,95%CI:1.09~1.93)的显著影响,同时也受社会心理因素中的负性生活事件(OR=4.76,95%CI:3.36~6.77)、消极社会经历(OR=3.35,95%CI:2.43~4.62)以及家庭环境特征中的亲密度(OR=0.65,95%CI:0.49~0.85)和情感表达(OR=0.71,95%CI:0.54~0.94)的显著影响.结论:大学生焦虑症状受社会人口特征及社会心理各方面的综合影响,大学生焦虑症状的预防需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参与和促进.

    作者:许敏兰;张洪波;许娟;许韶君;苏普玉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北京市八年制医学生抑郁焦虑情绪现况调查

    八年制医学教育在我国属起步阶段,本文报道了北京市八年制医学生的抑郁焦虑状况.

    作者:梁瀛;李俊;张凤云;谭焕然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农村福利院五保老人SCL-90问卷调查

    目的:探讨农村福利院五保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运用SCL-90问卷对546名福利院五保老人(A组)及131名农村普通老年人(B组)进行调查.结果:两组之间各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性别、婚姻及教育程度对福利院五保老人多数因子分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生活在山区及丘陵地区的五保老人SCL-90总分(分别为143.8±44.5和144.5±48.3)高于平原地区(128.6±32.6),且有统计学显著性(z=4.23、2.72,P<0.01);影响五保老人评分的logistic回归方程为:LogitP=-1.523+0.499×是否有疾病+0.717×是否有时劳动+0.574×对服务的满意度.结论:农村福利院五保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与普通老人相当,是否有疾病、是否有时劳动和对服务的满意度是影响五保老人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作者:朱军红;汪文新;毛宗福;李贝;郭自立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自我不和谐、述情障碍与强迫症状的关系

    目的:探讨神经症患者和正常个体其强迫症状与自我不和谐、述情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Vancouver强迫症状问卷(VOCI)、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5-26)、自我和谐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对59名患者和54名正常个体进行测评.结果:(1)强迫障碍(OCD)组、其他焦虑抑郁障碍(A/D)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VOCI总分(111.2±36.0、57.0±33.0、39.4±22.5,F=35.46,P<0.05)和自我不和谐分(57.9±11.7、51.4±12.1、36.8±8.8、F=47.33,P<0.05)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2)OCD组和A/D组VOCI总分均与自我不和谐、描述情感的能力(TAS-DDF因子)、识别情感及区分情感与躯体感受的能力(TAS-DIF因子)呈正相关(r=0.38~0.83,P<0.01);正常对照组VOCI总分与自我不和谐和TAS-DDF因子呈正相关,与幻想(TAS-DDR因子)呈负相关(r=-0.37~0.58,P<0.01).(3)OCD组中自我不和谐、TAS-DIF因子是VOCI总分的独立预测变量(t分别为4.58、2.24,P<0.01);A/D组和正常对照组中,自我不和谐是VOCI总分的独立预测变量(t分别为6.28、5.15,P<0.01).结论:个体的自我不和谐对强迫症状的存在具有贡献,这种影响与个体是否患有神经症无关;其自我不和谐的水平一定时,强迫障碍个体识别情感及区分情感与躯体感受的能力越差,其强迫症状越突出.

    作者:吴超;吴任钢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补充多种微量营养剂对志愿者健康状况的影响

    目的:探讨含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的补充剂对健康人情绪和健康状况自我评价的影响.方法:149位健康受试者补充含多种营养素的补充剂或安慰剂8周,采用情绪状态问卷(POMS)与健康状况简式调查表-36(SF-36)评定情绪和健康状况.结果:POMS评分自身比较,补充组服用后精力充沛从14.2±4.6升高到15.5±4.9(t=2.74,P<0.01),负面情感评分除迷惑外,得分均降低,如紧张由7.1±3.8降到6.0±2.9,沮丧由7.9±8.0降到5.5±7.1等;SF-36日常活力、精神健康及总精神健康、总分的得分自身比较,补充组服用后均显著高于服用前,如日常活力由58.0±15.5升高到63.7±14.0;分年龄组比较,高年龄(年龄>37岁)补充组服用后POMS、SF-36量表评分均比服用前显著改善,安慰剂组及低年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服用含多钟维生素及矿物质的补充剂可改善中高年龄组健康人情绪和健康状况的自我评价水平.

    作者:元香南;沈小毅;李可基;齐智;尹杰;李颜;姬小荣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某市在招募警察中应用MMPI的随访研究

    目的:探讨招募警察报名者的人格特征,为录取新警察提供决策的依据.方法:对某市1989至2004年报考警察的9096名应试者的MMPI测查结果进行分析,并对录取者和未被录取者追踪随访.结果:男性未被录取者MMPI的疑病(61.92±10.01/45.37±6.61,t=8.76)、抑郁、癔病、精神病态(58.66±10.12/43.25±7.64,t=6.45)、妄想狂(61.59±12.69/46.62±8.12,t=5.85)、精神衰弱(65.66±6.12/44.36±6.35,t=11.32)、精神分裂症(65.36±7.85/44.56±6.59,t=11.46)、轻躁狂、社会内向(59.64±10.01/43.11±10.82,t=5.27)中国T分数高于男性录取者(均P<0.01),说谎、校正分低于男性录取者(t=4.35.4.23,P<0.01);女性未被录取者诈病、疑病、精神衰弱(60.86±3.67/42.24±8.17,t=3.79)、精神分裂症(68.95±3.02/45.20±8.19,t=4.96)、轻躁狂(63.48±4.08/50.07±9.20,t=2.48)社会内向(59.54±8.85/38.49±12.62,t=2.27)中国T分高于女性录取者.至2004年,追踪随访16年间,录取组无一例发生精神疾病.对1989年至1990年度未被录取者70名中予以线索调查,随访43人.有2人因患精神分裂症已住精神病院治疗.结论:本文资料说明MMPI能够有效筛查出有/或潜在有精神障碍的受试者,MMPI在警察招录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孙祝天;刘春香;王跃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慢性宫颈炎病人身心症状调查

    本研究调查了慢性宫颈炎病人的心理状况,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对照分析.

    作者:郭玉琴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不同海拔地区护士工作倦怠感及与组织公平的关系

    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会使护士产生工作倦怠感,中国护士中有工作高度倦怠感者占59.1%[1].研究证实组织公平会影响企业员工的工作倦怠[2].本研究调查西藏地区护士的工作倦怠状况及其与组织公平的关系.

    作者:鞠钟鸣;万琪;杨昌菊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综合医院精神科会诊和精神科门诊病人的临床差异

    综合医院中请求精神科会诊的病人通常既有躯体疾病,又有精神疾病,有时还有需要马上处理的急症,因而各科医师处理起来均比较棘手.精神科会诊和精神科门诊工作既有很密切的联系,又有明显的不同.

    作者:龚梅恩;刘军;黄学军;王茜帆;邓悦;苏程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帕罗西汀和阿米替林治疗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帕罗西汀与阿米替林治疗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门诊或住院患者46名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帕罗西汀10mg~20mg/日与阿米替林25mg~50mg/日治疗3个月,分别在基线、治疗1个月和3个月时以视觉类推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及不良反应记录评估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与基线时相比,治疗1个月和3个月时,两组的疼痛程度显著减轻(阿米替林组:基线68.1±13.5,1个月53.4±11.8,3个月44.4±11.4;帕罗西汀组:基线67.8±13.9,1个月51.8±13.3,3个月41.2±11.7),但是在同一时点,两组间的疼痛程度差异不显著(P=0.668、0.351)不良反应发生率帕罗西汀组(2.1%)显著低于阿米替林(13.2%,确切检验P<0.001),特别是心悸和口干.结论:帕罗西汀治疗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疗效与阿米替林相当,但是安全性优于阿米替林.

    作者:徐健;程宇琪;吕昭萍;李喜枝;冯蕊;崔若梅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健康教育对脂肪肝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

    目的:调查脂肪肝患者的抑郁状况并探讨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对抑郁情绪、躯体症状及脂肪代谢的影响,为脂肪肝治疗推行健康教育及心理社会干预提供临床理论依据.方法:对确诊的87例脂肪肝患者进行评定,其中49例合并抑郁情绪,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n=25)和对照组(n=24).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总疗程3个月,抑郁情绪严重者服用适量抗抑郁药物,干预前后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顿抑郁量表(HRSD)评估,并对所存在的躯体症状及肝功能、脂肪代谢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脂肪肝合并抑郁情绪检出率为56.32%(49/87).经过健康教育与心理支持治疗3个月后,干预组抑郁指数低于治疗前(0.53±0.06/0.64±0.09,t=0.69,P<0.01),且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0.53±0.06/0.61±0.09;t=3.60,P<0.01),干预后脂肪代谢指标好于对照组(其中TC项5.3l±0.68/6.09±0.77;t=3.75,P<0.01),干预后仍有躯体症状如乏力、右上腹隐痛或不适、睡眠障碍的比例低于对照组(20.0%/54.2%,16.0%/50.0%,8.0%/33.3%、x2=7.80、6.91、9.02,P<0.01),肝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其中AST项33.16±10.28/74.42±21.30,t=6.98,P<0.01),但与对照组比较未见统计学显著性(33.16±10.28/33.11±10.47,t=0.013,P>0.05),干预后肝B超声像图的变化明显改善,其中肝实质回声强度>脾肾回声,前场回声增强,后场衰减项的比例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8.0%/79.2%,16.0%/50.0%;X2=7.56、8.58,P<0.01).结论:脂肪肝患者常合并抑郁情绪,健康教育与心理社会干预不仅有助于脂肪肝患者抑郁情绪改善,而且有益于患者的躯体症状及肝功能的恢复和B超声像图的改善.

    作者:姚宗良;王斌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急慢性躯体疾病患儿的主观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急慢性躯体疾病患儿的主观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少儿主观生活质量问卷>对急性病组(42例)、慢性病组(38例)两组患儿和57例正常对照组儿童进行主观生活质量调查比较,并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三组儿童主观生活满意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正常对照组(165.8±17.6)、慢性病组(160.0±16.9)和急性病组(159.9±13.9).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女性患儿、来自城市、起病年龄晚、病程长、参加课外活动少、无亲友帮助以及父母不良心理状况是低主观生活质量的危险因素.结论:急慢性躯体疾病儿童的主观生活质量低于正常.

    作者:王惠梅;何淑贞;李庆麟;闫媛珍;赵世武;曲成毅 刊期: 200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