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城市初中生亲子沟通的特点以及亲子沟通状况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自编的亲子沟通问卷(得分越高表示沟通情况越差)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346名初中生施测.结果:初中生与父亲沟通的主动性、有效性、满意度、沟通频率以及沟通时父母的态度得分高于母亲(2.8±0.7/2.7±0.7,2.9±0.8/2.7±0.7,2.4±1.1/2.2±1.1,2.6±1.0/2.3±0.9,2.6±1.0/2.3±0.9,t=3.67~6.84,P<0.01);男生与父亲沟通的主动性、满意度与母亲沟通的满意度得分均低于女性(2.7±0.8/2.9±0.7,2.2±1.2/2.5±1.2,2.0±1.1/2.3±1.0,P<0.05)亲子沟通问卷得分与SCL-90症状因子评分呈正相关(r=0.11~0.36,P<0.05).结论:初中生的亲子沟通具对象性,与母亲的沟通好于与父亲的沟通;亲子沟通状况尤其是沟通时父母的态度性、控制性和亲子沟通频率与初中生心理健康密切关联;母亲的情感关注和积极交流对子女心理健康具保护作用.
作者:周波;张智 刊期: 2007年第01期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从两所普通农村中学简单随机抽取初一、初二、初三各2个班,共273名初中生.男生151人,女生122人;住校生174人,非住校生99人;初一105人,初二87人,初三81人.
作者:王柳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对初中生心理卫生问题追踪观察两年,干预效果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对象 整群抽取济南市历下区两所初中一年级学生1585名.其中一所841名,男416名,女425名,为干预组,年龄平均13±1岁;另一所744名,男351名,女393名,为对照组,年龄平均13±1岁.两组年龄、性别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年后复评,干预组823名,男399名,女424名;对照组721名,男312名,女409名.干预组失访18名;对照组失访23名.
作者:王延祜;翟静;刘金同;陈修哲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调查有关高中生对待性与生殖健康问题的知识、态度与行为.方法:采用国际青春健康项目组提供的问卷调查表,对哈尔滨市6所高中学生施测.结果:高中生的课余生活主要是读书(62.1%)、看电影电视(60.2%)、与伙伴玩耍(45.2%)、上网(41.8%)等;30%-40%的人从不与父母探讨有关性的话题;多数学生已经了解青春期的一般性知识,对于生殖健康和避孕知识了解较少;约30%的人谈过恋爱,仅有4.3%的人有过性行为,学生普遍缺乏性保护的意识和能力;31.6%的人认为青春期健康知识的主要来源渠道是学校教育.男生的相关知识较女生广泛,态度和行为较女生主动积极.结论:高中生的生活状态比较积极,青春健康方面的知识掌握不够系统.
作者:王凤秋;李玉;崔洪弟;郑真真;刘俊花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本文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491名高原地区大学生进行了调查.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在青海大学海拔2260米随机抽取500名1-4年级大学生,有效问卷491份 .男生322名,女生169名.年龄17-32岁,平均20±1岁.
作者:刘桂兰;宋志强;韩国玲;孙福英;张玉美;卓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探明汉语阅读障碍儿童图画知觉过程的眼动特征及其视觉认知加工特点,为其针对性的矫治方法的建立提供直接的依据.方法:采用Eyelink II High-Speed Eye Tracker眼动仪,分别记录汉语阅读障碍儿童(N=14)和对照组儿童(N=14)对三幅图画知觉过程的眼动数据,分析其关于注视和眼跳相应的9项眼动指标.结果:主题突出型的图一的9项眼动指标,两组儿童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对主题一般型的图二的9项眼动指标,两组儿童间差异仍无显著性(P>0.05);图三为主题不突出型,结果眼跳指标中的平均眼跳幅度,阅读障碍组小于对照组(3.79±0.69 / 4.86±1.67,t=-2.29, P<0.05),其余8项指标,两组儿童差异无显著性(P>0.05);另外,两组儿童对三幅图画的细节记忆得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图形记忆与加工能力的缺损不是汉语阅读障碍儿童的主要特征.但当图画背景复杂时,患儿的注意广度变小,注视效率降低.
作者:李秀红;静进;杨斌让;杨思渊;王庆雄;陈学彬;杨德胜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是儿童期常见、早期发生的认知、行为发展性的精神障碍,其主要特征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行为[1].学龄期儿童患病率为4~12%,男女比例为3~9∶1,其中50%~80%可持续至青年,30%~50%持续到成年.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将其分为注意缺陷为主型、多动-冲动为主型和混合型三种亚型.ADHD是由遗传学、生物学、环境和家庭压力共同作用形成的一种多基因遗传性疾病.本文根据ADHD的遗传学研究及认知理论模型,综述其可能的认知内表型研究.
作者:杨斌让;陈楚侨;静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幼儿的社交地位及其与依恋、智力等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62位4-6岁的幼儿以及他们的母亲,采用同伴提名法和中国比内智力测验评价社交地位和智商,采用中国版依恋分类卡片测量母子依恋关系.结果:幼儿的母子依恋关系对社交地位具有显著影响,母子安全依恋系数高的幼儿在同伴中更受欢迎(对于一般可接受性、积极提名和消极提名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5,0.3和-0.4);智力对同伴的一般可接受性具有显著影响(回归系数为0.2),与母亲受教育程度有关(回归系数为0.5);4-5岁女童的智商显著高于男童(115.5±10.5/109.1±10.2,t=2.3,P<0.05),并且比男童更受同伴欢迎(0.3±1/-0.3±0.9,t=2.5,P<0.05).结论:幼儿的母子依恋关系、智商以及性别因素对其社交地位具有显著影响,而智商是性别、家庭环境因素影响幼儿社交地位的中介变量.
作者:王文忠;胡宇涵;徐金灿 刊期: 2007年第01期
Kempe等发表了第一篇有关儿童虐待(childhood maltreatment, childhood abuse and neglect)问题的论文后,人们逐渐认识到儿童虐待不单纯是一个社会问题,亦是一个医学问题[1].儿童期遭受虐待对个体的躯体发育和心理发展造成即时的、近期的和远期的影响[2-4].自杀可能是儿童期受虐待所致的远期危险结局事件之一.但儿童期受虐和自杀都受多种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目前的研究尚未能阐明两者之间的关系[5-7].本文综述有关儿童期受虐史与成人期自杀研究的结果,并就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观点.
作者:厉洁;肖水源;周亮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智力发育低下婴幼儿智能发展的作用.方法:以自愿来早教中心进行早期干预的智力发育低下婴幼儿(总发育商<70)30名为试验组,另选择与其基本条件相同的婴幼儿30名为对照组.试验组除进行早期干预的培训工作外,还于培训前和培训3、6、9个月后各测评发育商(DQ)1次.对照组无培训工作,于入组时和9个月后各测评DQ 1次.两组入组时均隔天肌肉注射脑活素2ml共30次,大于1岁的小儿则同时口服尼莫地平和叶酸.结果:1试验组经培训9个月后,其总发育商平均值提高27.6分,高于对照组观察9个月后总发育商平均值提高3.7分,试验组总DQ值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H=40.13,P<0.01).2试验组培训9个月后,24例总DQ值达中下水平以上(总DQ值>80),24例中14例达中等水平以上(总DQ值>90).3在30例试验组的智力发育低下婴幼儿基础总DQ值中5个能区的DQ值比较发现,大运动能力影响较其它4个能区的能力影响少(P<0.01).结论:早期干预对智力发育低下婴幼儿的智能发展有显著效果,其中药物干预的作用较小,培训工作的作用较大,早期干预是降低智力残疾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陈达光;陈燕惠;张镜源;陈红;林桂秀;林秋君;陈珊;陈静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ADHD儿童在钟表绘画(CDT)测试中体现出的执行功能特征.方法:对60例ADHD儿童和60例正常对照儿童进行CDT测试,综合分析两组儿童的大脑额叶执行功能的差异.结果:ADHD儿童在CDT测试中的时间总分和构造总分低于对照组(3.23±1.40/4.15±0.78,11.2±1.48/11.90±0.76,t=7.742、5.073,P<0.01).在给定十字位相标定点(3、6、9、12点)后ADHD儿童的钟面构造得分高于给定标定点之前 (11.93±0.95/11.19±1.48,t=5.645,P<0.001),但时间设置评分却没有明显的提高(P>0.05).结论:ADHD儿童CDT测试得分偏低体现了其存在计划性、注意调控功能和工作记忆的缺陷,这些缺陷的核心问题是执行功能的缺陷.
作者:王梦龙;静进;黄旭;邹小兵;窦萍珍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编制大学生电脑游戏成瘾问卷.方法:通过对546名大学生调查数据的探索性因素分析和242名大学生数据的验证性因素分析,检验大学生电脑游戏成瘾问卷的信度和效度.结果:大学生电脑游戏成瘾问卷包含24个项目,可聚合为时间管理、情绪体验、生活冲突、牺牲社交和戒断困难五个因子.24个项目的载荷范围是0.513~0.838,五个因子解释了总方差的59.62%.量表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8~0.84,分半信度为0.68~0.91,重测信度为0.79~0.88.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问卷的RMSEA小于0.08,CFI、RFE、IFI、NFI、NNFI都在0.90以上.结论:该问卷的因素结构清晰,信度和效度较好.
作者:刘惠军;李洋;李亚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采用城市中老年人心理健康量表[1]评价733名中老年白领的心理健康状况.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按年龄段、职业、和男女比例抽取783位城市中老年白领,收回有效问卷733份.男性426人,女性 307人;45~49岁302人,50~54岁220人,55~59岁211人;医务类145人,文教类178人,企事业管理类268 人,技术类142人.
作者:邓丽芳;周霞;郑日昌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对睡眠障碍评定量表(Sleep Dysfunction Rating Scale, SDRS)进行信效度检验.方法:选择符合CCMD-3的失眠症患者215例进行两次SDRS及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linical global impression scale-severity, CGI-S)测试,两次间隔时间为3~7天.结果:SDRS重测信度系数为0.89(P<0.001);各条目的Cronbach α系数较高(0.85~0.88).SDRS与CGI-S的相关系数为0.70(P<0.001).因子分析显示除条目8和9具有相近的公共因子负荷之外,其他条目分别单独负荷不同的公共因子.因子载荷范围在0.73至0.95之间.结论:SDRS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作者:肖卫东;刘平;马弘;张鸿燕;舒良;曹秀堂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编译外语课堂焦虑量表(the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xiety Scale,FLCAS)为英语学习焦虑量表(the English Learning Anxiety Scale,ELAS),并检验其信度与效度.方法:将编译后的ELAS对参加过CET4的669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ELAS由23个题项组成,包含4个分量表,分别是紧张不安、担忧、提问恐惧和一般焦虑.探索性因素分析后的4个分量表因素负荷分别为0.46~0.70、0.53~0.73、0.55~0.70、0.50~0.67,累积方差贡献率为48.95%;ELAS及分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70~0.89,S-B分半信度为0.71~0.88;验证性因素分析后的拟合指标χ2/df、RMSEA、GFI、AGFI、NFI、NNFI、CFI、IFI分别为2.40、0.05、0.92、0.90、0.85、0.89、0.90、0.90;ELAS及分量表与CET4成绩的相关系数在-0.25~-0.64之间,ELAS与分量表的相关系数在0.69~0.80之间,分量表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45~0.63之间.结论:ELAS能有效测量我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焦虑的实际情况,是研究英语学习焦虑的有效工具.
作者:答会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探析大学生自尊与激励偏好的关系.方法:修订并采用Radford自尊量表和Teresa工作偏好量表对226例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项目分析结果表明自尊和外激励偏好量表的项目需删减;自尊量表的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出自我悦纳、自我效能和社会知觉三个要素(特征根大于1,解释方差比率总计50.0%);修订后各量表的一致性系数α均>0.70;自尊、自我悦纳、自我效能与内激励偏好的相关系数均>0.30(P<0.01),自我效能与外激励偏好的相关系数是0.15 (P<0.05).结论:自尊水平与内激励偏好相关,而与外激励偏好无关;自我效能与内外激励偏好都有密切的关系.
作者:陈林芬;华立群;骆南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制定中华成人智力量表 16~64岁人群的全国城市常模.方法:根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对16~64岁成年人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区域、职业等变量按比率分层取样(N=1600),建立量表的年龄常模.结果:ISCA具有良好的信度(全量表智商的重测相关为0.96,各类智商平均分半信度0.93~0.96,各分测验平均测量标准误1.04~1.88,评分者信度0.91~0.96);ISCA总分与WAIS-RC总分、WAIS-Ⅲ台湾修订版总分、CRT-C2相关显著,分别是0.94、0.90,0.69.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三因素模型拟合佳.结论:建立了ISCA的16~64岁人群的全国城市常模,信效度检验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
作者:姚树桥;蒋莉;周永红;熊燕;陈欢;唐细容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生活史理论(life history theory)源于进化心理学(或社会生物学),主要用来探讨人类(或动物)心身发展过程中某些特质的时间表(timing)问题.如性成熟的年龄(初潮的年龄、首次性行为与初次生育的时间)、断奶的年龄、出生间隔、幼儿死亡率、后代身材大小、后代数量(包括每胎数量)与质量、更年期与闭经等,这些心身问题都是与心理行为进化发展相联系的现象.目前心理学对人类生活史问题的探讨主要集中于青少年性成熟的原因及其发展结果.
作者:李宏利;张雷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我国当前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从业者的伦理意识现状,为加强职业伦理教育以及制定我国的心理咨询与治疗伦理规范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以译自美国的Gibson和Pope的全国性伦理调查所用问卷为主体,面向心理咨询与治疗从业人员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与美国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我国的被调查者职业伦理意识总体较强,但在知情同意方面需加强培训.在某些条目上有着明显的文化差异.在性别与年龄上均有一些存在显著差异的条目.结论:从调查情况看专业培训是增强职业伦理意识的重要途径.
作者:张爱莲;钱铭怡;姚萍 刊期: 200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