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 国际刊号:1000-6729
  • 国内刊号:11-1873/R
  • 影响因子:2.08
  • 创刊:1987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34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SSCI 南大核心期刊(含扩展版),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2014年)心理学类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核心库)》(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 基础医学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7年4期文献
  • 肿瘤病人家属焦虑抑郁情绪调查

    肿瘤作为一种应激因素可导致抑郁、焦虑情绪[1],反之抑郁、焦虑又可促进或加速肿瘤的恶化[2].病人家属承担着照顾病人、财力付出、兼顾工作等诸多责任有时比患者承受着更大的压力[3].本文调查了128例住院恶性肿瘤病人家属的焦虑、抑郁情绪.

    作者:柯纪定;严培玲;刘海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一对一全程陪产对减轻分娩疼痛的效果观察

    1996年,WHO在正常分娩监护守则中提出──鼓励使用非药物镇痛和心理保健[1].为了适应现代产科服务模式的转变,我院从2004年开展了一对一全程陪产,产妇从产程开始到产后2h均由一名助产士专职为其提供生理、心理、精神上的护理,使产妇减轻紧张焦虑情绪,增强信心和耐力,提高痛阈,减轻分娩疼痛.

    作者:罗带姨;叶小丽;谭燕萍;龚红燕;陆念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24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SCL-90测查报告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患者普遍存在情绪低落、处事消极、容易悲观失望等典型的抑郁症状.本文对246例CAG患者进行了SCL-90问卷调查.

    作者:阮鹏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上海市孕产妇焦虑、抑郁症状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

    目的:了解孕产妇焦虑、抑郁症状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自编不同孕期和产后焦虑/抑郁危险因素问卷.采用综合性医院所用焦虑抑郁量表(HAD)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对600例孕妇在孕24、38周,产后7、42天和3个月进行随访评估.HAD的焦虑/抑郁症状以9分为界,EPDS抑郁以13分为界.结果:1)五个时点HAD的焦虑发生率为5.0%、6.6%、4.4%、4.1%和2.2%;抑郁发生率为:5.0%、7.6%、7.4%、5.9%和3.0%.2)产后EPDS评估三个时点的抑郁发生率为:8.0%、10.7%和9.6%.3)35岁以上高龄孕妇在孕24周时抑郁症状的比例(21.1%∶ 4.4%,P<0.02)和产后7天焦虑症状的比例明显高于35岁以下的产妇(21.1%∶ 4.6%,P<0.02).4)孕24周时有焦虑的孕妇产后7天抑郁的比例25.9% (7/27),产后3月的比例33.3% (4/12);孕38周时有焦虑/抑郁的孕妇产后7天抑郁的比例分别为32.4% (11/34)和28.6% (10/35);与同期非焦虑、抑郁孕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5)孕期与焦虑/抑郁症状相关的主要危险因素为担忧产后婴儿健康(OR=7.09,5.72-8.46)、婆媳关系(OR=38.46, 35.61-41.31)和夫妻关系(OR=41.66, 38.72-44.62).6)产后抑郁的主要危险因素为产前抑郁(OR=8.13,6.55-9.71)、产前焦虑(OR=8.54,7.02-10.37),有无烦恼事件(OR=9.34,8.15-10.53)和每天睡眠时间(OR=10.66,9.27-12.07).结论:孕期和产后都有一定比例的焦虑和抑郁症状.孕期焦虑和抑郁对产后抑郁的发生有明显影响.高龄产妇的焦虑/抑郁症状的比例明显升高.孕期和产后焦虑/抑郁症状相关的危险因素不同.

    作者:施慎逊;汤月芬;程利南;苏琦风;漆琨;杨宇宙;朱志滨;张明园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痴呆患者配偶的心理负担及相关因素

    目的:了解居家照顾痴呆患者的配偶的心理和照料负担以及相关因素.方法:在北京城区,按就诊线索收集42例痴呆患者,由经培训的调查员进行入户调查.42例资料齐全,无遗漏.主要调查工具包括对痴呆患者的评定工具:临床分级量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痴呆病人日常生活能力(ADCS-ADL)、阿尔茨海末氏痴呆病理行为问卷(BEHAVE-AD);对照顾者的评定工具: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照顾者负担问卷(CBI)、痴呆相关知识技能问卷.结果:照顾者的负担重(CBI 总分30.7±15.1),他们抑郁情绪(SDS平均分为38.8±8.0, 40分以上者42.9%)和焦虑情绪明显(SAS平均分为34.3±8.0,40分以上者23.8%);照顾者对疾病的知识和照顾技能缺乏,有26.2%的照顾者认为痴呆是正常衰老或可治愈的,有57.1%认为患者病情可以好转或能够维持现状.总负担与焦虑(r=0.51, P<0.01)和抑郁(r=0.38, P<0.05)以及患者伴有精神行为异常的严重程度有关(r=0.40, P<0.01);而且照顾者的焦虑情绪与知识技能有关(r=-0.48, P<0.01).结论:照顾者的心理负担重,焦虑和抑郁情绪明显;照顾者对疾病的知识和照顾技能缺乏;总负担与焦虑和抑郁以及患者伴有精神行为异常的严重程度有关,而且照顾者的焦虑情绪与照顾者的知识技能缺乏有关.

    作者:付艺;岳鹏;柳秋实;王木兰;尚少梅;于欣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妇科门诊患者的精神障碍患病率调查

    目的:调查综合医院妇科门诊精神障碍的患病率情况.方法:在一所综合医院的妇科门诊连续收集1626名就诊者,应用《问题导向的患者报告》进行筛查.按筛查阳性阴性各半收集其中198名就诊者,由两名精神科医师采用《简明国际神经精神检查》进行精神状况检查,并根据标准DSM-IV做出精神科诊断.结果:妇科门诊就诊患者精神障碍患病率为38%,符合两种精神障碍者为6%.各精神疾病障碍中的患病率较高的为:广泛性焦虑障碍7.38%,抑郁障碍8.76%,躯体化障碍8.40%,心境恶劣7.64%.依据DSM-IV附录条目发现的经前情绪障碍为2.85%,自杀问题(包括自杀意念或自杀未遂)5.71%.结论:妇科门诊患者的精神障碍患病率高,并且以抑郁、焦虑、躯体化等障碍和自杀问题多见.

    作者:付艺;耿力;胜利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婚姻治疗对女性惊恐障碍患者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婚姻治疗对女性惊恐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将53例已婚惊恐障碍女性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病前应激性生活事件调查、常规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6个月,研究组加婚姻治疗;治疗前后OLSON婚姻质量问卷测查.结果:患者病前一年内应激性生活事件婚姻家庭问题研究组为89.2%,对照组为92%;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婚姻质量的各维度得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婚姻质量中婚姻满意度(34.7±6.1/31.3±5.6, t= 2.185)、夫妻交流(31.9±5.2/29.0±5.0,t=2.064)、解决冲突方式(33.2±4.4/30.1±3.2, t=2.902)、性生活(32.9±4.8/30.1±5.3,t=2.018 )等4个维度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6个月后临床有效率:研究组为85.7%,对照组为76%,经χ2检验,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已婚惊恐障碍女性患者病前一年内应激性生活事件是以婚姻家庭问题为主.常规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加婚姻治疗能有效提高疗效和婚姻质量.

    作者:马梁红;赵芳萍;骆桂秀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早晚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和神经心理特征比较

    目的:比较早发及晚发精神分裂症临床特征和神经心理学特点.方法:早晚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各36例,健康对照21例.记录患者的社会人口学、病史特征并评估精神症状,患者及对照完成注意转换测查、划消测验、控制性口语联想测验、色词Stroop测验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结果:早发及晚发组阳性家族史分别为50%和22%(χ2=5.316,P=0.021),阴性症状评分分别为(19.5±6.4) 和(15.0±5.6)(t=10.150, P=0.002),晚发组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好于早发组, 如首轮转换次数为(53.8±1.7)和(21.2±1.2)(t=3.043, P=0.006).患者组神经心理测查指标均低于健康对照,如注意测验成绩(23.8±5.1)和(29.4±4.1)(F=10.150, P=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性.结论:早发与晚发精神分裂症归属于同一疾病单元,同质性大于异质性,其差异可能是由于遗传和神经发育因素在两者发病中所占比例不同造成的.

    作者:孙新宇;于欣;沈渔邨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Barratt冲动量表中文版在209名大三学生中的试用

    目的:探索Barratt冲动量表(BIS-11)的信度和效度.方法:对209名在校大学生进行Barratt冲动量表测查,并间隔一个月进行重测.结果:条目分析结果表明,除条目9、12、22、25外,其他条目-总分相关r为0.16~0.58(P<0.05,P<0.01);重测信度为0.83(P<0.001);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得到注意、运动和缺少计划三个因子(特征根大于1,解释方差比率总计52.64%),除条目18、22和27外,其他条目的负荷范围在0.30~0.62之间;验证性因素分析GFI、AGFI、NNFI和CFI分别为0.91、0.85、0.75、0.80,RMSEA为0.09;量表及因子α系数为:注意0.73,运动0.60,缺少计划0.65,总分0.80.结论:BIS-11是一个比较好的评估冲动行为的工具.

    作者:杨会芹;姚树桥;朱熊兆;Auerbach RP;Abela John RZ;Xi Tong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中国西南地区职业紧张常模及分级标准

    目的:制订职业紧张量表总体、性别常模、粗分转换为T分表及分级标准.方法: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对 4278例常模样本施测.结果:职业、性别、学历是影响OSI-R问卷结果多的变量(Beta=-0.39、-0.13、-0.25).职业任务、紧张反应总均分及各子项得分(除工作环境、业务、心理紧张反应外)男性均高于女性(P<0.01).娱乐休闲子项评分男性高于女性(27.6±5.5/27.1±5.4,P<0.01),自我保健子项评分女性高于男性(30.2±5.6/29.0±5.8,P<0.01). 采用OSI-R量表分别研制了中国西南地区职业紧张量表总体、不同性别常模、粗分转换为T分表.职业紧张程度分级标准:职业任务和紧张反应问卷中,T分≥70分者,为高度职业紧张、紧张反应;T分在60~69分为中度职业紧张、紧张反应;T分在40~59分,为适度职业紧张和紧张反应,处于正常范围;T分40分为相对缺乏职业紧张和紧张反应. 在应对资源问卷中, T分<30分为高度缺乏应对资源;T分在30~39分为中度缺乏应对资源;T分在40~59分为有适度的应对资源,属于正常范围;T分≥60分为有很强的应对资源.结论:不同职业、性别、受教育程度、年龄、个体、职业紧张程度不同.

    作者:杨新伟;刘泽军;庞星火;李微;赵培青;白韶音;王治明;金泰廙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大学生人格障碍问卷的初步编制

    目的:编制适用于大学生的人格障碍问卷.方法:参考三种人格障碍诊断标准,结合临床经验,经过三次样本的项目筛选,编制成正式问卷并分析信度和效度.结果:编制成一个160个项目组成的问卷(其中含5个重复题目,用以反映答题者的一致性),包括10个分量表(十种人格障碍类型):边缘型、反社会型、分裂样、分裂型、回避型、偏执型、强迫型、表演型、依赖型、自恋型.全量表的同质性信度和重测信度分别为0.94和0.85(P<0.05).在精神科临床病人中对人格障碍诊断的灵敏度为76.7%,特异性为87.9%,因子分析提取到一个主因子,可解释方差的56.63%,各个分量表的因子载荷值在0.61-0.82之间.结论:初步研究显示,所编制问卷实证效度和结构效度良好.

    作者:封文波;王兰爽;刘红艳;张边疆;张春平;王京贤;张宏伟;刘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上海市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机构从业人员现状分析

    中国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经历了启动(1949/1965)、停滞(1966/1977)、准备阶段(1978/1986)后,直至20世纪80年代末才有初步发展[1].近20年来,从事此项工作的专业人员也日益增多.如何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机构中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使该专业更系统更完善更健康地发展,已引起医政部门的关注.本文就上海市40家心理咨询机构从业人员的现状做了一项调查,现分析如下.

    作者:贾颖婕;王政科;徐巧萍;谢红涛;孙莉;杨佩娣;王祖承;冯永林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综合干预对城乡重点中学学生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方法对城乡中学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城市、农村重点中学各1所,在两所学校各随机抽取初一年级4个班,共8个班,分别随机分为干预组4个班(城、乡各2个班),对照组4个班(城、乡各2个班).对干预组进行为期3年(25个月)的心理社会综合干预,对照组为空白对照.使用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问卷、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学生的生活质量总均分、认知成份、情感成份的分值高于对照组(172.6±12.8/145.4±17.4,98.7±10.8/85.0±13.3,73.9±4.3/60.4±7.7;t=20.83、13.20、25.29;均P<0.01);城市、农村干预组学生的生活质量总分均高于对照组(170.6±14.3/143.8±18.4;174.8±10.4/147.2±16.1,t=14.02,16.13; 均P<0.01).结论:综合干预可提高城乡重点中学学生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瑞芹;王莉;钱继伟;张雪芹;张立栋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综合干预对城乡重点中学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

    目的:探讨改善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综合干预方式.方法:以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枣庄市城市、农村重点中学各1所,在两所学校各随机抽取初一年级4个班共8个班,随机分为干预组4个班(城、乡各2个班),对照组4个班(城、乡各2个班).均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进行干预前后测评.对干预组父母进行(25个月)的综合干预,采用集体家庭心理教育和个别家庭治疗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均分较对照组提高(53.0±10.6/49.3±10.1、55.7±10.9/50.4±10.5,t= 4.24、5.80,均P< 0.01).父母的惩罚、过分干涉等消极的教养方式因子均分干预组较对照组降低(17.6±5.5/18.7±6.0、33.6±6.3/36.2±6.7;19.9±4.0/20.8±4.4、12.2±4.4/13.9±4.7;t=-2.51、-4.63、-2.45、-4.49 均P<0.01). 结论 :综合干预对父母教养方式的改善有显著效果.

    作者:张雪芹;李瑞芹;王莉;钱继伟;张立栋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延边地区汉族和韩国人精神分裂症患者脯氨酸脱氢酶 - T1945C基因的多态性

    目的:探讨延边汉族和韩国人精神分裂症脯氨酸脱氢酶(PRODH)-1945(T/C) 基因多态性患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Amp-RFLP方法对265例汉族和韩国人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92例正常人群的PRODH-1945(T/C) 基因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PRODH-1945(T/C) 基因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汉族患者和正常人群之间、韩国人患者和正常人群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但不管是患者组还是正常人组,汉族和韩国人之间PRODH-1945(T/C) 基因基因型频率(χ2=6.19,P=0.045,χ2=6.45,P=0.04)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有显著性(χ2=5.46,P=0.02,χ2=5.75,P=0.02),如汉族M等位基因频率均低于韩国人(患者:69.3%/78.4%,正常人:74.5%/84.4%). 结论:延边地区汉族和韩国人之间正常人群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PRODH-1945(T/C) 基因的变异,可能与种族差异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李光哲;金九淼;许妍姬;宋芝永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中小负荷运动对心理应激大鼠beta-内啡肽和皮质酮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小负荷运动对心理应激大鼠Beta-内啡肽(β-EP)和皮质酮含量的影响.方法:48只大鼠分为6组;对照组(不运动应激)、心理应激组(不运动+应激)、30分钟运动组、60分钟运动组、30分钟运动+应激、60分钟运动+应激;对其中4组进行8周的中、小负荷游泳运动,且在运动后期对(运动+应激)组施加2周心理应激.心理应激:旁观电击组大鼠遭受电击的过程.测定大鼠下丘脑及血beta-内啡肽和血皮质酮含量.结果:心理应激组大鼠beta-内啡肽、皮质酮含量高于对照组(t=1.32、t=1.74,P<0.001).与应激组相比,30分钟及60分钟运动+应激组beta-内啡肽含量均有所下降(427.2±53.3/624.1±91.4,t=-6.38,P=0.037;259.3±46.4/624.1±91.4,t=-5.24,P=0.004) ,以应激+60min运动组为明显;皮质酮含量也下降(18.5±1.7/24.1±5.3,t=5.89,P=0.033;11.4±3.3/24.1±5.3,t=-6.21,P=0.005).结论:中等负荷运动对心理应激机体免疫功能有保护作用,比小负荷运动更能提高机体的抗应激能力.

    作者:颜军;毛文忠;翟一飞;陈爱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肌电生物反馈中正常青年人心率变异性分析

    目的:应用心率变异性的频域指标探讨肌电生物反馈中的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量化改变.方法:借助多信号生物反馈分析系统同步记录生物反馈放松状态中的心电、脑电、肌电等信号,在心电信号的提取中引入了心率变异性的分析.取30名大二学生为被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5名.结果:肌电生物反馈中试验组第7-10次进入生物反馈状态后表征心脏交感神经兴奋程度的频域指标低频功率较对照组下降(3.55±0.32/3.98±0.21,3.51±0.29/3.82±0.15,3.39±0.26/3.93±0.16,3.41±0.28/3.91±0.23,t=-4.35、-3.68、-6.85、-5.34,P<0.05),表征心脏迷走神经兴奋程度的高频功率在8-10次生物反馈组较对照组升高(4.18±0.25/3.84±0.28,4.23±0.22/3.86±0.24,4.22±0.22/3.85±0.33,t=2.94、3.58、3.61,P<0.05),衡量交感迷走神经之间拮抗平衡的低频高频功率比值在7-10次生物反馈试验组较对照组下降(1.00±0.17/1.20±0.11,0.96±0.18/1.22±0.10,0.85±0.13/1.18±0.10,0.87±0.13/1.21±0.13,t=-3.83、-4.89、-7.79、-7.16,P<0.05).结论:利用心率变异性频域指标可量化分析肌电生物反馈中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变化,肌电生物反馈可以诱导健康受试者心率变异性升高,和安静状态相比,机体自主神经系统功能活动平衡性增加.

    作者:王庭槐;吴心灵;黄志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紧贴时代脉搏引领专业方向——20年来《中国心理卫生杂志》与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领域工作的进展

    回顾过去一段历史一份成绩《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创刊于1987年.我也正是在这一年与杂志结缘.我当时作为访问学者正在荷兰莱顿大学学习,我读研究生时的导师陈仲庚先生写信告诉我,可以把在学习期间写的文章投稿到《中国心理卫生杂志》.我于是将在荷兰期间所写的介绍理性情绪疗法等两篇文章投到了《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并因此与当时杂志的编辑部主任周老师有几次通信和电话交流.这些交流终促成了我和荷兰的导师Methost G的文章在1988年第3期《中国心理卫生杂志》上发表.

    作者:钱铭怡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高中生网络成瘾与家庭环境关系初探

    目的:调查高中生网络成瘾状况,探究家庭环境中成功性、组织性、控制性三因素对高中生网络成瘾的影响.方法:随机整群抽查郑州市城区6所高中800名学生,以网络成瘾诊断量表、家庭环境量表及自编的网络使用调查问卷对所有被试进行测试.结果:1.高中生网络成瘾发生率为5.0% ;网络成瘾率在性别、年级、学校性质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0.414、0.356、0.112);2.家庭组织性因素对网络成瘾倾向的预测力居首位(β=-0.155),其次是家庭成功性和控制性(β=0.109、0.092).结论:中学生网络成瘾与家庭组织性、成功性、控制性等因素有关.

    作者:李永占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中学生互联网过度使用与冲动的关系

    目前对互联网过度使用(Internet Overuse,IOU)的概念还没有形成一认识,一些学者认为是一种冲动控制障碍或至少与冲动有关[1、2],本研究对此进行探讨.

    作者:曹枫林;苏林雁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青少年网络成瘾者的应付方式特征

    互联网使用可能使青少年的学业成就(认知发展)、情绪情感发展、行为活动等受到消极的影响[1、2].本文探讨了青少年网络成瘾者的应付方式特征.

    作者:周爱保;康诚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团体辅导对网络依赖大学生的干预效果

    目的:探索大学生网络依赖的团体辅导干预方式及效果.方法:以北京清华大学和吉利大学的24名网络依赖大学生作为实验组,24名同质学生作为对照组,对其网络依赖行为进行团体辅导干预.在团体辅导前、结束及结束后6周时施测修订后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R).结果:团体辅导前实验组与对照组CIAS得分无显著差异,在辅导结束(39.5±8.1/46.4±6.0,F=11.38,P<0.01)及结束后6周(39.6±7.7/47.1±4.5,F=16.97,P<0.01),实验组网络使用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内干预前、后及6周追踪测试CIAS-R得分有显著差异(49.7±9.7/39.5±8.1/39.6±7.7, F=11.31,P<0.001),对照组内三时间段CIAS-R得分无显著差异.结论:团体辅导对网络依赖大学生有明显的干预效果.

    作者:白羽;樊富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社会支持与网络成瘾关系的队列研究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与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关系.方法:在某大学2000级医科类学生中以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10个小班38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分别以其进校第一学期末的社会支持与领悟社会支持得分的四分位数作为分界点,将研究对象分为社会支持低、中、高组,比较社会支持得分不同者毕业时网络成瘾检出率.结果:不论是按社会支持总分、领悟社会支持总分的高低分组,还是按两量表的各维度分的高低分组,社会支持得分低者网络成瘾的发生率均较社会支持评分高者高(领悟社会支持总分0~60、61~73、≥73者网络成瘾检出率分别为15.7%、7.9%、2.4%,χ2=9.49,P=0.009)网络成瘾检出率与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剂量反应关系.结论:较少的社会支持是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危险因素.

    作者:陈新;李凤华;龙理良;赵英;奉水东;李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网络成瘾者认知功能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研究网络成瘾者与非成瘾者的认知功能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对网络成瘾者(26例)和非成瘾者(26例)进行神经心理测验,包括部分成人韦氏智力测验(WAIS-RC)、修订韦氏智力量表(WMS-R)、Stroop测验、汉诺塔测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改良版(M-WCST).结果:网络成瘾者WAIS-RC成绩均较非网瘾组差(如知识:8.8±2.3/12.2±1.8;算术:6.5±1.8/7.8±1.1,t=-4.9,P<0.001;木块图形:11.5±2.8/13.1±1.2,P=0.001;数字符号:57.2±8.9/62.4±5.1,P=0.05).记忆能力较非网瘾组差(如:逻辑记忆,即刻:10.0±3.4/13.1±1.8,t=-5.8,P<0.01,延迟:7.7±4.0/10.1±2.0,t=-3.4,P=0.002);视觉记忆,即刻:11.7±2.6/13.9±1.6,P<0.01,延迟:11.2±2.3/12.9±1.7,P=0.003).Stroop测验Stroop-c测验的正确数、完成时间及Stroop-cw测验正确数成绩网瘾组均较非网瘾组差(109.8±2.1/111.0±1.8,P=0.001;68.9±12.3/55.9±5.0;87.1±17.4/97.8±7.8,P<0.001).网瘾组M-WCST成绩均较非网瘾组差(P<0.05、0.001,如总正确数为34.4±6.1/37.8±2.0).汉诺塔测验除计划时间分测验网瘾者的成绩均较非网瘾者差(执行时间:20.7±5.7/18.2±3.2,P=0.009,总分59.7±8.1,P<0.001).结论:网络成瘾者的认知功能较非成瘾者差.

    作者:罗庆华;蒙华庆;傅一笑;杜莲;杜向东;杨辉;邱海棠;胡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