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 国际刊号:1000-6729
  • 国内刊号:11-1873/R
  • 影响因子:2.08
  • 创刊:1987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34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SSCI 南大核心期刊(含扩展版),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2014年)心理学类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核心库)》(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 基础医学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7年7期文献
  • 青少年心理一致感发展及其应激水平

    作为心理弹性研究中的核心概念,心理一致感研究是国外健康心理学领域研究的热点[1].现有的研究大多关注成人的心理一致感与社会适应的关系,对青少年阶段心理一致感发展的特点,及其在青少年社会适应中所扮演的角色研究的不多[2].本研究以青少年为被试,探讨心理一致感在青少年阶段发展的特点,及其与应激水平的关系.

    作者:刘俊升;周颖;魏超波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民航飞行学员心理健康及影响因素调查

    目的:了解民航飞行学员与普通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是否有差异.方法:以某高校的全体在校民航飞行学员(全为男性)为研究对象,并按比例抽取307名普通男大学生为对照组,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和中国大学生人格量表测查.结果:民航飞行学员在心理健康量表的12个维度上得分均低于普通男大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 (t=-2.73~-6.44,P<0.01);人格量表的7个因子中,民航飞行学员严谨因子分低于普通男大学生(51.9±9.8/53.8±9.5, t=-1.99,P=0.047),活跃、坚韧、重情、随和分高于普通男大学生(56.4±9.9/47.4±10.6,t=8.84;51.4±9.8/48.6±10.4,t=2.72;53.3±10.3/50.4±10.5,t=2.84;65.7±10.6/61.0±9.2,t=4.90,均P<0.01), 两类大学生爽直和利他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民航飞行学员中有较明显心理问题症状的检出率明显低于普通男大学生检出率(7.55%/15.64%,P<0.05).结论:民航飞行学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好于普通男大学生,其人格状况也优于普通男大学生.

    作者:倪亚红;戴劲松;沈雪萍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福州市区某校93名高中生自我中心状况的初步调查

    目的:对高中生的自我中心状况进行初步调查.方法:采用自编的青少年自我中心量表对93名16-18岁的高中学生进行自我中心状况的调查.结果:假想观众的总体平均分是2.6±0.9,虚构自我的平均分是2.8±0.8;假想观众和虚构自我都不存在年龄差异(P>0.05);男生的假想观众分量表评分高于女生(2.8±1.0/2.4±0.6,t=0.6449,P=0.017),虚构自我观念分量表评分低于女生(2.6±0.8/3.0±0.8,t=-2.219,P=0.029);父母职业对假想评分没有影响(P>0.05),对虚构自我评分有显著影响(F父=5.329,P=0.000; F母=4.413,P=0.001);母亲的受教育程度对虚构自我评分有显著影响(F=2.984,P=0.023),母亲受教育程度为小学的学生其虚构自我评分均低于其他受教育程度者.结论: (1)高中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假想观众和虚构自我的观念,且没有年龄差异;(2)假想观众和虚构自我存在性别差异,表现为男生的假想观众观念比女生弱,而虚构自我观念比女生强;(3)父母职业和母亲的受教育程度对虚构自我观念有显著影响.

    作者:刘建榕;李林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大学生个体印象管理对其社会网络质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个体印象管理对其社会网络质量的影响.方法:选用社会网络调查法、大学生印象管理量表,对4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印象管理建构的提高不利于朋友网和沟通网的强联系人数量的增加(β分别为-1.04和-1.33,P分别小于0.05和0.01;F值分别为4.19和6.45,P分别小于0.05和0.01),而印象管理动机对强联系人的数量并没有影响,并且印象管理动机和印象管理结构都不影响个体为中心网络的紧密性.结论:只有个体印象管理的建构部分不利于其社会网络中的强联系人数量的增加.其他部分对社会网络无明显影响.

    作者:郑晓涛;石金涛;郑兴山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大学生社会网络对其应激水平的影响

    目的:研究大学生社会网络和应激的关系.方法:选用自我中心网络调研方法、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对180名二年级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男性和女性在总体压力水平上并无显著差异,女性的联系人数量(6.76)、强亲密程度联系人数量(3.59)、强沟通频率联系人数量(4.37)高于男性(男性分别为5.12、2.60、2.96,t=-2.58、-2.39、-2.40,P<0.05),男性大学生的网络紧密性(0.58)高于女性大学生(0.45,t=2.11,P<0.05),回归分析表明大学生的GSS网络对其应激水平(包括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健康及适应因子)有显著影响(F=4.73、4.12、3.10,P<0.01).

    作者:郑晓涛;石金涛;郑兴山;柯江林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514名大学生健康坚韧性分析

    坚韧性人格概念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Kobasa S所提出[1],用来描述那些体验高度的生活应激,但由于表现出一系列的态度、信念和行为倾向而使自己免于疾病的个体.完整的坚韧性人格结构必须同时包括三个成分:承诺、控制和挑战.本文探讨大学生坚韧性人格的影响因素.

    作者:陈栩;郭斯萍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乙型肝炎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初步编制

    目的:编制适合我国乙型肝炎患者的生存质量测定量表(QOL-HBV). 方法:对134名患者进行测量,考察QOL-HBV量表各条目的鉴别度、结构效度、内容效度、效标效度和信度.结果:量表的30个条目均具有鉴别度.因子分析提取的8个因子可以归纳为为社会适应、心理、生理3个维度.验证性因子分析χ2/DF为1.310,GFI为0.972,AGFI为0.967;量表和3个维度的Cronbach α系数分别为0.9353、0.863、0.868、0.835.QOL-HBV量表的各维度与SF-36量表对应的维度除精神健康、活力维度外均具有相关性(P<0.05),且相关系数大都大于0.4.结论:QOL-HBV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可以作为我国乙型肝炎患者生存质量简捷的测量工具.

    作者:李跃平;黄子杰;陈聪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大学生对同性恋态度问卷的初步编制

    目的:编制适用于中国大学生对同性恋态度的问卷.方法:在问卷调查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进行了预测和实测,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对1010名大学生对同性恋态度的内在结构进行探讨.结果: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由三个因子组成,提取的3个主成分,方差贡献率分别为46.7%、10.3%和6.9%,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3.8%,分别命名为认知赞同、情感认可和行为接纳,因子负荷介于0.501-0.851之间.对问卷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得到NFI为0.979,NNFI为0.981,CFI为0.985,RMSEA为0.073.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310,重测信度为0.8390,P< 0.001.结论:所编制的大学生对同性恋态度的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研究之用.

    作者:郑小蓓;张秋媚;陈岳标;詹海都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项目反应理论用于抑郁量表的临床测验

    项目反应理论(Item Response Theory,IRT)是继经典测验理论(Classical Test Theory, CTT)和概化理论(Generalizability Theory, GT)之后的又一新测验理论.IRT的产生可追朔到20世纪40年代,早由丹麦学者Rasch提出,后经Lord等人的发展始具理论轮廓.由于此方面的研究需要复杂的计算过程,因此在计算机出现后才有更多学者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投入到这方面的领域,到了80至90年代迅速蓬勃发展,使之成为当前心理学领域内极为引人瞩目的一类测量理论.国内精神病学家对这一理论知道的并不多,这固然有这一理论自身的原因,也有精神病学家对这一理论重视不够的原因.本文就IRT运用于抑郁量表临床测验的一些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武宁强;丁菊仙;张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大学生对残疾人态度量表的试用

    目的:考察大学生对残疾人态度量表的试用状况.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抽取福州市高校535名大学生,应用探索性因素分析量表的理论结构,用验证性因素分析证明理论结构的合理性.结果:(1)探索性因素分析确定量表含有3个主要因子(其因素负荷范围依次为行为误解: 0.417-0.749,乐观人权: 0.400-0.665,悲观绝望: 0.401-0.679)共解释总变异的42.3%;(2)CFA分析显示拟合指数χ2/Df、RMSEA、GFI、AGFI、NFI、NNFI、CFI分别为1.716、0.054、0.89、0.87、0.90、0.93、0.94;(3)Cronbach Alpha 系数为0.855,重测信度为0.833(P<0.01);(4)在悲观绝望分量表和总量表男大学生得分较女大学生低(13.63±7.05/15.06±5.35,23.95±17.26/27.01±15.46,u=26904、26681,P<0.05),在乐观人权分量表,接触过残疾人者较未接触者得分高(9.16±5.02/8.09±4.63,u=18197,P<0.05).结论:该量表的信效度都达到了心理测量学要求.

    作者:刘其成;郑曦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中国首批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病人入组情况及治疗维持率

    目的:了解中国首批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病人数量变化情况并计算其治疗维持率.方法:使用美沙酮维持治疗管理系统软件收集中国首批8个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数据,并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 结果:除浙江舟山门诊、广西南宁门诊和贵州织金门诊以外,其余5个门诊的在诊病人数均在6个月以内超过100人.首批8个门诊6个月及12个月的平均维持率分别为63%和48%,其中个旧门诊6个月及12个月的治疗维持率均列8个门诊之首,分别为84%和65%.结论:中国首批8家美沙酮维持治疗试点门诊运转平稳,但仍需要提高病人治疗维持率.

    作者:罗巍;庞琳;吴尊友;米国栋;王常合;李建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功能失调性态度、认知偏差与抑郁障碍的关系

    目的:探讨随着抑郁严重程度的变化,抑郁障碍患者功能失调性态度和认知偏差的变化情况. 方法:采用功能失调性态度问卷(DAS)、认知偏差问卷(CBQ)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 对122例抑郁障碍患者于入组时(基线)、8周末的两个时点进行评定,采用DAS、CBQ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51名正常对照进行评定.结果:(1) 基线时抑郁障碍组DAS总分(158.2±34.6)和CBQ评分(5.19±3.7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DAS总分:119.3±23.4,CBQ评分:1.69±1.83)(t=8.559、8.208,P均为0.000);(2) 基线、8周末病例组自身比较,HRSD评分降至中位数7.0,DAS 总分由158.2±34.6降至143.3±29.3(t=3.611,P=0.000),CBQ评分由中位数5.0降至3.0(z=4.670, P=0.000);(3)8周末,抑郁障碍完全恢复组的DAS总分(131.1±25.7)、CBQ评分(中位数为3.0)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2.397,P=0.018;z=3.990,P=0.000).结论:抑郁障碍患者的功能失调性态度和认知偏差既随抑郁症状的变化而变化,又有一定的稳定特质性,具有状态-特质性.

    作者:徐子燕;李占江;王智民;杨清艳;毛佩贤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强迫性障碍患者的执行功能研究

    目的:探讨影响强迫性障碍患者执行功能的因素.方法:纳入强迫性障碍患者60例,采用威斯康星卡片、连线测验、河内塔测验、Stroop测验,言语流畅性测验等神经心理学测验评定执行功能.同时使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评定社会功能水平,耶鲁布朗量表评定疾病严重程度,汉米尔顿量焦虑抑郁量表评定合并的焦虑抑郁程度.结果:强迫怀疑的出现与模式转换的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的概念认知下降相关(r=-0.388,P<0.01),强迫检查的出现与计划的河内塔测验开始时间长短成正比(r=0.295,P<0.05),强迫仪式动作的出现与抑制的Stroop测验的时间延长和错误数目增加成正比(r=0.278、0.300,P<0.05),强迫询问与流利性的说出数目多少成负相关(r=-0.261,P<0.05).合并的焦虑抑郁情绪与模式转换的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和连线测验的操作时间成正比,与计划的河内塔测验总时间成正比(r=0.297,0.359,P<0.05).结论:不同强迫症状与执行功能的不同层面相关,合并的焦虑抑郁情绪程度与模式转换、计划能力的下降有关.

    作者:闫俊;王玉凤;崔玉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强迫障碍与人格障碍共病患者的人格五因素特征

    目的:了解强迫障碍(OCD)与人格障碍共病患者的人格五因素(FFM)特征.方法:符合DSM-IV临床诊断标准的OCD患者,用DSM-IV-TR轴I障碍定式临床检查病人版(SCID-I/P)做定式检查,终确诊44例患者为被试.用PDQ+4在44例被试中筛查,再用PDI-IV做半定式查询确定其中的人格障碍患者,用NEO-PI-R对所有被试做人格测查并与全国12个城市正常成人NEO-PI-R分比较.结果:44例OCD患者中有32例同时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共病率为72.7%.OCD与人格障碍共病组的FFM特征为高神经质(67.9±7.7),低外向性(39.0±10.3)、低顺同性(42.6±7.7)和低严谨性(39.3±12.4),开放性正常(45.6±8.8).OCD不伴有人格障碍组除开放性维度(38.3±13.4)较低外,其余四个维度均正常.结论:OCD与人格障碍共病的患者除了高神经质、内向以及严谨性较差外,人际关系方面信任感、坦诚性和利他性也较低,体现了人格障碍患者核心的人格特征.OCD不伴有人格障碍的患者主要表现兴趣狭窄,缺乏好奇心,不适应变化,保守等人格特质,却有较好的人际关系.

    作者:曹文胜;于宏华;焦志安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应用心理意象进行心理咨询师训练和督导的方法

    意象对话是根据心理动力学理论,结合中国的文化而发展出来的一种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方法[1-5].意象对话不仅可以用来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更适合对心理咨询师进行训练和督导.十几年来正式接受过用意象对话进行训练和督导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者人数接近600人,其中有近100人先后参加了从1999年3月开始的每周一次的心理咨询师督导和训练小组,除3名表达了不满并离开了小组外,其他人都认为效果良好.本文简要介绍应用心理意象对心理咨询师进行训练和督导的方法和技巧.

    作者:朱建军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网络心理咨询职业伦理研究概况及展望

    2002年有67位心理治疗专家预测通过互联网开展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在未来的10年里将成为第二大快速增长的服务领域[1].本文着重介绍国外网络心理咨询职业伦理的研究、制定及实施,在此基础上指出我国网络心理咨询职业伦理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对策,以此促进网络心理咨询向规范、标准和科学的方向迈进.

    作者:崔丽霞;郑日昌;滕秀杰;谭晟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心理治疗与咨询中的灵性干预

    有文章介绍了当代美国心理治疗的变化趋势之一是心理治疗与灵性(spirituality)的整合[1].但在治疗实践中如何进行灵性方面的干预,该文只是简略提及.尽管有文章认为,目前大多数这样的干预是有问题的[2],但治疗中的灵性干预显然还是具有了一定的框架或程式.本文旨在将这样的框架或程式介绍给感兴趣的读者.

    作者:潘朝东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咨询师的专业认同对心理咨询专业工作的影响

    专业认同(professional identity)是咨询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是通过系统规范的专业训练、在心理咨询实践过程中逐步建立和发展的专业素养.咨询师的专业认同水平不仅影响咨询专业工作的质量,而且还影响咨询师自身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由于心理咨询专业在中国起步较晚,正处于逐渐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的过渡阶段,越是在专业发展尚未成熟的时期,专业人员越有可能出现专业认同方面的问题,严重时甚至成为咨询师职业生涯发展的阻碍.本文从什么是咨询师的专业认同入手,分析影响咨询师专业认同的因素,阐释专业认同对咨询师个人以及对咨询专业工作的影响,并对如何提高咨询师的专业认同提出建议.

    作者:安芹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紧急事件应激晤谈在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应用

    尽管经历了重大创伤后,许多人会出现与创伤相关的症状,但只有极少数发展出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或两者兼有.多数人会在没有专业人士的帮助下自然康复,但仍有少数人会出现持久的心理问题,因此各种心理危机干预技术逐渐发展出来,紧急事件应激晤谈(Critical Incident Stress Debriefing,CISD)作为一种早期心理危机干预技术至今已有50余年的历史.本文就CISD的起源、组成以及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姜荣环;马弘;吕秋云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中国内地、香港和美国大学生生活满意度比较

    目的:比较中国内地、香港和美国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差异.方法:采用国际大学调查问卷对中国内地、香港和美国的936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1)中国内地(均分115.2±23.1)、香港(均分128.7±23.6)和美国(均分140.6±26.6)大学生一般生活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97.715,P<0.001),同时男性(中国内地、香港和美国均分分别为112.9±23.7、129.1±24.0、140.2±25.5,F=70.258,P<0.001)和女性(中国内地、香港和美国均分分别为121.1±20.6、127.8±23.0、141.0±27.6,F=21.656,P<0.001)在三个地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具体生活满意度对一般生活满意度有很大贡献(解释率为77%);(3)对大学生一般生活满意度贡献高的具体生活满意度指标在中国内地是经济状况和恋爱关系(解释率分别为26.9%和10.5%),在香港是家庭和教师所讲授的课(解释率分别为42.6%和12.9%),在美国是家庭、健康水平和教材(解释率分别为38.9%、18.5%和11%).结论:中国内地、香港和美国大学生的一般生活满意度有明显差异,且三地区大学生具体生活满意度均显著影响了其一般生活满意度.

    作者:严标宾;郑雪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维吾尔族中学生多维生活满意度现状

    目的:考察维吾尔族中学生生活满意度的现状与特点.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326名维吾尔族中学生的生活满意度进行测量.结果:(1)维吾尔族中学生在五个生活领域的满意度均值排列顺序由高到低依次为家庭、自我、学校、朋友、生活环境(5.3/4.7/4.5/4.4/4.2);(2)女生的家庭满意度高于男生(5.4±0.6/5.0±0.8, F=15.75,P<0.001 );(3)初一学生的朋友、学校和生活环境的满意度高(4.8±0.6/4.9±0.5/4.5±0.6),初三和高一学生的朋友和自我满意度低(4.0±0.7/4.0±0.6, 4.3±1.0/4.3±0.8),高一和高三年级学生的学校满意度低(4.2±0.6/4.2±0.7);(4)学习成绩为中等和上等的学生生活满意度各维度评分都高于成绩下等的学生(如家庭维度评分分别为中:5.5±0.5,上:5.3±0.6,下:4.4±0.9,F=8.74~23.99,P均<0.001);(5)学生干部的学校和自我满意度高于非学生干部(4.6±0.7/4.4±0.7,F=9.89,P<0.01; 4.8±0.8/4.5±0.7,F=10.45,P<0.01).结论:维吾尔族中学生在不同生活领域的满意度不同,不同年级、学习成绩、是否学生干部中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存在差异.

    作者:田丽丽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汉、藏、彝族青少年负面身体自我评价比较

    目的:探讨汉、藏、彝族青少年负面身体自我评价的特点.方法:采用青少年负面身体自我量表测量汉、藏、彝族990名中学生身体自我满意度的状况,并进行不同层面的分析.结果:汉、藏、彝族青少年负面身体自我量表评分为1.34±0.37.民族和性别对青少年负面身体自我量表评分影响没有交互作用.在总体负面身体自我和相貌、瘦维度上,彝族青少年得分(1.42±0.03、1.58±0.06、1.05±0.05)分别高于汉族、藏族青少年(汉族:1.26±0.02、1.23±0.04、0.89±0.03,藏族:1.26±0.03、1.15±0.05、0.88±0.04,P<0.05或0.01);在整体特征维度上,藏族青少年得分(2.23±0.03)分别高于汉族、彝族(2.09±0.03、2.12±0.04);在胖维度上,藏族、彝族青少年得分(1.01±0.05、1.14±0.05)均显著高于汉族(0.88±0.04,P<0.05).女生的相貌特征、胖维度和总体负面身体自我评分均高于男生(1.41±0.04/1.23±0.04,1.24±0.04/0.78±0.04,1.36±0.02/1.26±0.02,P=0.001),瘦和整体特征维度评分低于男生(0.85±0.04/1.03±0.03,2.11±0.03/2.19±0.03,P=0.001).结论:青少年负面身体自我存在民族差异和性别差异,在教育干预上应区分对待.

    作者:陈瑞;陈红;刘兰;彭光秀;高笑 刊期: 200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