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 国际刊号:1000-6729
  • 国内刊号:11-1873/R
  • 影响因子:2.08
  • 创刊:1987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34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SSCI 南大核心期刊(含扩展版),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2014年)心理学类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核心库)》(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 基础医学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8年2期文献
  • 大学生自我表露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表露、主观幸福感现况及二者的关系.方法:根据浙江大学164名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对Jourard SM自我表露问卷进行修订,用修订的自我表露问卷和幸福感指数量表对浙江大学的35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信息类别的自我表露评分差异显著(F=50.24,P<0.001),其中品味和兴趣(1.85±0.41)、学习(工作)(1.87±0.43)的自我表露评分均高于态度和看法(1.70±0.32)(t=7.870、8.256)、金钱(1.60±0.41,t=10.517、11.429)、个性(1.70±0.39)、身体(1.71±0.42)(P均<0.001).目标人的主效应显著(有男/女朋友者、无男/女朋友者的自我表露问卷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F=21.14、13.88,P<0.001),信息类别和目标人的交互作用显著(F=76.15,P<0.001).在金钱、身体、学习或工作方面大学生向父母表露多于向男、女性朋友(如金钱上:母亲1.81±0.59、父亲1.73±0.58,男朋友1.42±0.44,女朋友1.40±0.44;F=116.84,P=0.000).女性的表露程度高于男性(1.79±0.31/1.71±0.32,t=2.03,P=0.044).自我表露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r=0.16,P=0.003).分层回归显示自我表露对预测主观幸福感作出了新的贡献(△R2=0.021,P=0.006).结论:信息类别、目标人、被试性别会影响自我表露的程度,提升表露水平有助于改善主观幸福感.

    作者:任东宁;袁旦;张洁;陶冶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初中生应激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心理症状关系的结构模型

    目的:构建初中生应激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心理症状的关系模型.方法:对1009名初中生分别采用应激生活事件问卷、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进行测量,进而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构建了潜变量之间的关系模型.结果:应激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对症状总分有直接影响(权重分别是0.565、-0.064、-0.172、0.377),应激生活事件、社会支持、消极应对对症状总分有间接影响(权重分别是0.161、-0.042、-0.115).结构方程分析表明,女生的社会支持、消极应对对症状总分的影响比男生组更大(女生权重为-0.142和0.292,男生权重为-0.097和0.198).结论:应激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对心理症状的作用得到结构方程模型的有力支持.

    作者:余欣欣;郑雪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3140例一、二年级大学生B群人格障碍患病率调查

    目的:调查我国大学生B群人格障碍患病现状.方法:用PDQ+4问卷从3140名一、二年级大学生中筛选出DSM-IV的B群人格障碍划界分阳性者,再以PDI-Ⅳ定式晤谈法进一步确定大学生群体的患病率.结果:3140名大学生样本中有38例符合B群人格障碍PDI-Ⅳ半定式晤谈的评定标准,总患病率为1.21%,符合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评定标准的大学生1例;边缘型21例,患病率0.67%;自恋型20例,患病率0.64%;表演型8例,患病率0.25%.其中10例符合一种以上的诊断标准,共病率为26.3%.结论:B群大学生B群人格障碍患病率低于国外报道的普通人群患病率,但略高于国内以往的调查结果,B群人格障碍各型之间有较高的共病率.

    作者:傅文青;姚树桥;于宏华;阙墨春;赵幸福;张艳卿;孔明;王杏云;郭玲玲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性别和性别角色与大学生体育运动的关系

    性别角色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通过模仿学习获得的一套与自己性别相应的行为规范[1].性别和性别角色对个体参加体育运动具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姚萍;钱铭怡;陈淞;张黎黎;何仲恺;李杰;聂晶;吴斌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897名农村初中生网络使用与心身症状调查

    随着互联网在农村的普及,农村初中生上网人数日渐增多.但对农村初中生网络成瘾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少见,本文调查农村初中生网络使用情况,探讨网络对其心身状况的影响.

    作者:周建平;刘美秀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未婚妊娠少女应对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应对是个体面临压力时为减轻其负面影响而做出的认知和行为的努力过程,是压力与健康的重要中介机制[1].本文探讨未婚妊娠少女应对方式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为少女妊娠的预防及心理干预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余小鸣;李游;宫露霞;侯洪春;程亚丽;李元;许俐;王嘉;石晓燕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综合医院骨科腰腿痛患者伴发精神障碍会诊资料分析

    综合性医院患者中约有20%-70%存在明显的精神障碍且未能被及时发现或诊断,特别是抑郁、焦虑[1],但就骨科患者而言,该比例及患病情况尚不明了.故将我院积累的147例骨科患者会诊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蒋虹;商卫林;唐志雄;傅小玲;李柯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围手术期剖宫产妇女心理状况及心理干预效果

    目的:了解围手术期剖宫产妇女抑郁、焦虑、恐惧状况,探讨心理干预对其术后生理功能产生的影响,为剖宫产妇女健康教育提供帮助.方法:应用焦虑状态/特质问卷、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及视觉模拟量尺对118例剖宫产妇女手术前后进行心理评估;对其中58例在围手术期进行有计划的心理干预即采取心理支持疗法、个别心理治疗、病人互助治疗、家庭和社会支持治疗以及听音乐等肌肉放松疗法;对照组不采用心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抑郁、焦虑、恐惧等情绪变化的异同;并进行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拔尿管时间和自行排尿时间及泌乳量和刀口愈合等情况的比较.结果:围手术期剖宫产妇女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恐惧情绪(48.2±9.4,47.9±10.3,44.3±13.2),心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其不良情绪(40.8±10.0,36.9±10.0,30.3±12.8),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t=4.2、5.9、5.9,P<0.01);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除拔尿管时间和刀口愈合时间两组差不多,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及自行排尿时间和泌乳量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8%比39.7%,2.71.7%比44.8%,3.85%对46.6%,88.3%对56.9%),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20.0、9.1、19.5、14.8,P<0.01).结论:妇幼保健医生应重视围手术期剖宫产妇女的心理,并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改善其不良情绪,以有助于患者术前具备耐受手术的良好身心条件及术后尽早地恢复其生理功能.

    作者:姚宗良;辛志峰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已婚与未婚人工流产妇女术前焦虑与自尊水平比较

    本文对人工流产妇女术前焦虑及自尊水平进行了调查.1对象与方法1.1对象 2007年1~3月在我院门诊待施行人工流产手术妇女,共69例.

    作者:饶爱群;杨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关系

    目的:评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生活质量和认知功能状况,探讨其与多导睡眠监测图(PSG)主要指标的关系.方法:选择2006年7月至2007年4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就诊经PSG确诊的62例OSAHS患者和32例非OSAHS患者(对照组),用生活质量自评量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Epworth嗜睡量表(ESS)进行评估.结果:OSAHS组生活质量、认知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63.9±14.7/78.8±4.5、24.6±2.0/27.1±1.3,P均<0.001);生活质量与呼吸紊乱指数(AHI)、ESS呈负相关(r=-0.52、-0.39,P均<0.01),与平均血氧饱和度、低血氧饱和度呈正相关(r=0.28、0.26,P均<0.05);认知功能与AHI和ESS呈负相关(r=-O.86、-0.51,P均<0.001),与平均血氧饱和度、低血氧饱和度正相关(r=0.36、0.60,P均<0.01);生活质量与认知功能呈正相关(r=0.54,P<0.01).结论:OSAHS患者中生活质量和认知功能明显下降,二者存在相关关系.

    作者:阳书坤;余勤;张佳宾;汪小亚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北美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培训与管理状况

    心理服务行业的发展在西方国家已有百年历史,心理服务旨在应用心理学的原理、方法和程序预防或消除症状或适应不良的行为,促进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姚萍;钱铭怡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心智觉知干预述评

    近年来,由于公开出版了许多设计良好的以心智觉知(mindfulness)为基础的认知治疗经验性评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和临床心理治疗师对以心智觉知技术为基础的心理治疗感兴趣,他们投入极大的热情学习心智觉知技术并把它整合到治疗当中去.

    作者:吴九君;郑日昌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心理咨询师报考者个人经历的质性研究

    目的:了解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考试报考者的个人经历特点.方法: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报考者所提交个人分析报告中的个人经历进行分析,按照内容和来源的不同将个人经历归纳为10个大类和36个小类目.结果:(1)10个大类频次排序由高至低依次为职业影响、榜样影响、家庭角色、家庭成员遭遇、学业挫折、生活挫折、亲子分离、家庭矛盾和心理及行为问题、人际关系问题;(2)30-39岁报考者所陈述的经历总数显著高于30岁以下和40岁以上人群(6.5±2.9/4.3±1.9、4.7±1.2,F=4.09,P=0.023);(3)不同年龄报考者有家庭角色经历者百分比差异显著(确切P=0.003,各年龄段报告有家庭角色经历者依次为<30岁1人(6.7%),30-39岁者10人(45.5%),>40岁者10人(66.7%)).不同年龄报考者有家庭矛盾者百分比差异显著(确切P=0.023),30-39岁者报告有家庭矛盾者高有8人(36.4%),<30岁和>40岁分别有4人(26.7%)、0人;(4)不同性别报考者的个人经历间无显著差异.结论:不同年龄报考者掩饰程度的不同是造成其所陈述经历存在差异的重要原因,我国报考者除与国外同行有相似经历外,还有许多特殊经历.

    作者:李强;许丹;高文珺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城市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及其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目的:探讨城市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及其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采用自编的老年人社会支持评定问卷和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测查问卷测查1646名老人(空巢1250人,非空等396人).结果:从支持的对象看,相对空巢老人得到的子女支持多于绝对空巢老人和无子女老人(14.0±2.8/12.5±3.0、3.0±0.0),但小于非空巢老人(14.7±2.7)(F(3,1642)=585.527,P=0.000);绝对空巢老人得到的亲朋支持多(16.1±5.6,F(3,1642)=3.606,P=0.013),但和非空巢老人(16.1±5.5)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无子女老人得到的团体组织支持较非空巢、相对空巢、绝对空巢老人均高(7.5±3.2/5.8±3.3、5.5±3.1、6.2±3.0,F(3,1642)=13.861,P=0.000).从支持的内容和对支持的利用度看,无子女老人评分均小于相对空巢老人、绝对空巢老人和非空巢老人(如实际支持得分分别为:13.6±4.4、18.2±5.1、18.2±4.8、18.7±5.0,F=31.609,P=0.000).配偶支持男性评分大于女性(12.2±4.9/10.2±5.3,t=-6.774,P=0.000),亲朋支持女性评分大于男性(15.7±5.0/15.1±5.6,t=2.244,P=0.025).除配偶支持和子女支持外,社会支持各因子评分年龄差异显著,高龄组得分较低.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子女支持、配偶支持、情感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影响城市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β=-0.103~-0.199).结论:不同家庭结构的城市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存在差异,社会支持影响城市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作者:王玲凤;施跃健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安徽省农村某镇空巢老人抑郁情况现状及相关因素

    目的:了解安徽省农村空巢老人抑郁症状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安徽省农村某镇为研究地区,采用老年精神状况量表(Geriatric Mental State Schedule,GMS)对该镇60岁及以上空巢老人抑郁症状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1600名老人,其中,非空巢老人739人,抑郁症检出率为6.2%,亚病例检出率为4.7%;空巢夫妻同居老人643人,其抑郁症状检出率为3.7%,亚病例患检出为3.0%;空巢独居老人218人,其抑郁症状检出率为11.5%,亚病例患状检出为6.9%.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抑郁症状检出率为8.6%,男性检出率为2.9%,女性显著高于男性(x2=12.78);空巢独居老人抑郁症状检出率高;健康自评(rs=0.50)、生活满意度(rs=0.57)、经历负性生活事件数(rs=0.561)等因素与抑郁症状检出率相关.结论:抑郁症状严重影响空巢老人特别是空巢独居老人健康,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减少抑郁症状对空巢老人的影响.

    作者:周成超;楚洁;徐晓超;秦侠;陈若陵;胡志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贫困地区老年人幸福感指数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贫困地区老年人的幸福感指数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360名湖南省贫困地区老年人为研究对象,以自编老年人一般资料调查表和幸福感指数量表为测量工具,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和路径分析等.结果:360位老年人平均幸福感指数9.9±2.8;经t检验和方差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指标中有受教育程度(B=0.870)、经济收入(p=0.402)、兴趣爱好(β=0.833)和社会支持(β=0.774.)进入Logistic回归分析方程(x2=40.277,P=0.000);路径分析显示直接影响幸福感指数的指标为经济收入(β=0.262)和兴趣爱好(β=0.099),年龄、受教育程度、性别通过影响收入、兴趣爱好而间接地影响幸福感指数.结论:在湖南贫困地区,经济收入与老年人幸福感直接相关,幸福感突出的表现是有兴趣爱好.

    作者:张静平;叶曼;朱诗林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中文版广州市老人院人群划界分探讨

    目的:初步探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筛查广州老人院人群中的轻度认知损害患者的佳截断点.方法:选取广州多所老人院能配合并完成量表测试的老年人,按临床标准诊断分组纳入对象230名,进行MOCA得分截断值的初步探讨.结果:经过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根据敏感性和特异性对应的大约登指数,MOCA得分值在25或以上为正常,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0.96,14分以上为轻度认知损害(MCI),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872和0.836,与临床诊断观察符合率为0.891;机遇符合预期值为0.545,:Kappa值为0.760,与临床金标准诊断结果符合很好.结论:MOCA量表能很好地筛查出广州老人院的MCI患者,为我国老年人群的认知筛查提供参考的依据.适合广州老人院的MCI和正常人群佳截断点为25;MCI和痴呆(AD)患者的佳截断点为15,初步确定广州老人院中MCI的MOCA分值范围为15-24.

    作者:张立秀;刘雪琴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老年轻度认知障碍的筛查评估工具研究进展(综述)

    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指有轻度记忆力损害,但其他功能保持完好,达不到痴呆标准的老年人所处的一种认知损伤状态.

    作者:张立秀;刘雪琴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北京市城市某社区近20年老年期痴呆患病率纵向比较

    目的:在北京市城市某社区1986年和1997年两次调查的基础上,调查2004年老年期痴呆患病率水平及其相关因素,并分析近20年的变化特点.方法:整群抽取北京市城市某社区1562名65岁及其以上老人为调查对象,采用国际痴呆合作项目(10/66)全套神经心理学评估方法进行测试,按照ICD-10研究用诊断标准进行病例诊断.结果:2004年该社区调查65岁及其以上人群老年期痴呆患病率为4.1%(48/1160),与1997年调查所获患病率3.2%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688).三次调查中、重度老年期痴呆患病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2.8%,1.9%,1.8%,P=0.192);患病率均随年龄增长有增加趋势(2004年调查:65-69岁,1.6%;70-79岁,3.0%;≥80岁,11.0%).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2004年调查分别为47.9%、45.8%(X2=0.04,P=0.838),而1997年调查为57.9%、34.2%(X2=4.29,P=0.038).结论:该社区近20年三次调查结果显示老年期痴呆患病率水平相对稳定,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

    作者:闫芳;李淑然;黄悦勤;李格;刘津;巩嘉凯;李硕;刘棉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改良电抽搐治疗对重度抑郁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

    目的:研究改良电抽搐治疗(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对重度抑郁患者的疗效与血清BDN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变化的相关关系.方法:28例未用抗抑郁药的重度抑郁患者,经2周内6次MECT急性治疗,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疗效.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MECT前后的血清BDNF.结果:重度抑郁患者MECT急性治疗2周后的血清BDNF水平(7.9±3.4ng/ml)高于MECT前(5.7±2.1ng/m1)(P<0.001),但MECT后HAM-D(汉米尔顿抑郁量表)评分(8.1±5.5)低于MECT前(31.4±4.7)(P<0.001);并且MECT的疗效与血清BDNF变化呈正相关(r=0.532,P=0.004),其直线回归方程:Y=67.980+0.131X,有意义(P=0.023).结论:有效的MECT抗抑郁治疗能提高血清BDNF水平,血清BDNF变化可能是MECT抗抑郁疗效的相关指标.

    作者:胡永东;于欣;杨甫德;司天梅;谭云龙;周东丰;陈大春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首发抑郁症患者海马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研究

    目的:探讨首发抑郁症患者海马的磁共振质子波谱(1HMRS)特点.方法:应用1HMRS成像技术检测21例未用药首发抑郁症患者和14例健康志愿者海马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r)3种代谢物,计算NAA/Cr和Cho/Cr比值.结果:首发抑郁症患者组双侧海马NAA/Cr比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右侧:0.88±0.29/1.37±0.51,P=0.004;左侧:0.76±0.33/1.40±0.99,P=0.034);Cho/Cr比值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双侧海马NAA/Cr和Cho/Cr与抑郁严重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首发抑郁症患者可能存在双侧海马神经元活力和功能下降.

    作者:林涛;韩鸿宾;蔡焯基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杏仁中央核NMDA受体对急性吗啡依赖大鼠戒断诱发条件性位置厌恶的影响

    目的:研究杏仁中央核(Central nucleus of the amygdala,CeA)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在纳络酮诱发急性吗啡依赖大鼠戒断性情绪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吗啡、纳络酮间隔4小时皮下注射,通过两轮纳络酮匹配训练建立条件性位置厌恶(Conditioned place aversion,CPA),作为急性吗啡依赖戒断诱发的情绪反应模型.观察纳络酮匹配训练前CeA微量注射NMDA受体拮抗剂地卓西平(MK801)对大鼠训练后在纳络酮匹配侧停留时间的影响.结果:戒断组大鼠经过两轮训练后在纳络酮匹配侧停留时间(230.4±32.8s)比假手术组(457.6±47.8s)显著缩短(P<0.01),训练前CeA微量注射MK801大鼠在纳络酮匹配侧停留时间(447.0±51.8s)比戒断组(230.4±32.8s)显著延长(P<0.01),非戒断组大鼠(急性吗啡依赖组,未接触吗啡组)训练前CeA注射MK801训练前后在处理侧停留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eA注射MK801既无奖赏效应也无厌恶效应,但能阻断CPA的建立,提示CeA的NMDA受体参与急性吗啡依赖戒断诱发的情绪反应.

    作者:刘彩谊;李勇辉;白云静;隋南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不同类型的亚急性应激对小鼠凝血系统的影响

    长期持续的应激可以对组织和器官造成器质损伤[1].在国内外的文献中较少有研究应激与凝血的关系的报道.本文应用束缚应激和热应激建立了两种小鼠应激动物模型,研究不同类型应激对小鼠凝血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各各;栾桂红;刘辉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脑卒中后抑郁与血清细胞因子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血清细胞因子IL-1β、IL-6、TNF-a与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脑梗死(对照组)及脑梗死后抑郁(研究组)患者各32人在脑梗死后第7和28天分别检测血清IL-1β、IL-6及TNF-a水平.结果:对照组患者第7和第28天的IL-1β、IL-6、TNF-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后抑郁组第28天的血清IL-1β、IL-6及TNF-a水平显著高于无抑郁的对照组(41.0±4.4/17.6±3.2,13.5±4.1/5.4±2.0,34.5±7.6/20.8±4.3,P<0.01),亦显著高于研究组发病第7天的血清水平(17.3±3.5,5.7±2.0,21.1±4.3,P<0.01);脑卒中后重度抑郁组血清IL-1β、IL-6及TNF-a水平(42.6±3.5,18.7±6.3、39.0±6.4)显著高于轻度抑郁组(28.7±2.5,6.8±1.7、26.4±3.2)及中度抑郁组(34.3±2.8,9.9±3.4、31.5±3.5,P<0.01),中度抑郁组亦高于轻度抑郁组(P<0.05).结论:IL-1B、IL-6及TNF-a可能在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机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郭敏;李惠兰;黄影柳;蒋湘玲;黄仕雄;陈涛;符明 刊期: 200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