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考察个体和社会功能量表(Personal and Social Performance scale,PSP)中文版(PSP-CHN)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信度和效度.方法:收集165例符合DSM-IV-TR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门诊或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10例患者用于研究者一致性培训,155例进行大体社会功能量表(Global Assessment of Functioning Scale,GAF))、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和PSP-CHN检查,分析PSP-CHN量表的内部一致性、PSP-CHN与GAF的一致性(效标效度)以及与患者疾病严重度的相关性(关联效度).66例患者在首次PSP-CHN评估后的5~7天内,由另一名研究者对患者进行第2次检查,评价PSP-CHN的重测信度.27例PANSS总分≥60分的患者,接受系统药物治疗8周,评估8周后PANSS及PSP-CHN评分改变,以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PSP-CHN量表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 α系数为0.84,PSP-CHN总分的研究者之间一致性Kappa值为0.56(ICC=0.94),重测一致性ICC=0.95.PSP-CHN总分与GAF有较好的相关性(ICC=0.95),与PANSS总分及分量表分负相关(r=-0.79,-0.57,-0.63和-0.71,P<0.01).治疗8周后,治疗有效患者(定义为PANSS与基线比较的减分率≥50%)PSP评分增加(平均增加21.2)明显高于部分有效的患者(定义为PANSS与基线比较的减分率<50%,PSP增加10.2分).结论:个体和社会功能量表中文版是评估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和稳定期患者个人和社会功能的一个简洁、易操作、较稳定的工具,适用于临床实践或研究中使用.
作者:司天梅;舒良;田成华;苏允爱;闫俊;程嘉;李雪霓;刘琦;马燕桃;张卫华;党卫民;张鸿燕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重度抑郁症患者对负性情绪面孔的注意偏向.方法:从35名符合中国精神疾病诊断与分类手册第三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的被试中,筛选出符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及Beck抑郁自评问卷(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重度抑郁症诊断标准的重度抑郁症患者(抑郁组)20名.选取在年龄、性别及受教育程度方面与抑郁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20名.采用NimStim情绪面孔图片库中的负性情绪面孔和中性情绪面孔作为刺激材料,应用注意偏向研究中常用的线索-靶子任务进行研究,比较两组被试线索效应、注意施加、注意解除得分.结果:抑郁组对负性情绪面孔线索效应得分大于对中性情绪面孔线索效应得分(21.73 ms vs.3.91 ms,P<0.01);抑郁组注意施加得分大于对照组(17.25 ms vs.1.64 ms,P<0.001);对照组与抑郁组注意解除得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1.50 ms vs.0.57 ms, 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对负性情绪信息加工存在注意偏向,对负性情绪信息缺乏保护性偏向.
作者:乐洪波;马树华;程晓玲;王兆新;胡治国;张慧红;丘春柳;李惠;张龚巍;廖玲敏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心理咨询门诊咨客人格障碍倾向的分布特点.方法:采用系统抽样法,以人格障碍诊断问卷(Personality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PDQ~(+4))为工具,对1402例就诊于心理咨询门诊的咨客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心理咨询门诊咨客的PDQ+4总分及各分量表分均高于正常人群常模[如,总分( 38.23±17.04)vs.(22.79±14.10), P<0.001].女性边缘型得分高于男性[(4.25±2.48)vs.(3.97±2.41),P=0.031],而反社会型、偏执型、分裂型、被动攻击型得分低于男性[(1.31±1.55)vs.(1.71±1.64),(2.75±1.87)vs.(3.02±1.93),(3.31±2.17)vs.(3.56±2.21),(2.71±1.69)vs.(2.93±1.64);均P<0.05].按年龄分层后,PDQ+4总分及各分量表分(除分裂样人格障碍外)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如,总分18~24岁(41.73±16.28),25~34岁(39.46±16.95),35~44岁(33.88±16.24),≥45岁(30.64±17.21),P<0.001].各分量表阳性率高的是强迫型(58.5%)和回避型(54.0%),其次是边缘型(44.4%).心理咨询门诊咨客PDQ~(+4)的3因素分析中,因子1至3分别对应人格障碍C、B、A 3群,方差累计贡献率已达到67%.结论:心理咨询门诊咨客的人格障碍倾向较正常人群更常见,大部分类型人格障碍倾向随年龄增长有缓解趋势,与人格障碍的类群理论构想有一定程度地吻合,提示在咨询工作中要重视对咨客人格的评估与治疗.
作者:张天宏;肖泽萍;王兰兰;戴云飞;张海音;仇剑崟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调查国内心理健康服务从业者继续教育培训需求的现状和相关因素.方法:用自编培训需求和影响因素问卷,按方便抽样法抽取国内29个省份1391名心理健康从业者,调查其培训需求现状和影响因素.结果:从业者继续教育培训的需求可概括为督导评估、相关知识和实践技能3类;从业者对实践(4.2±1.0)和技能(4.1±1.0)培训的需求高.受教育程度低、工作时间短、参加知识培训多者,3类培训需求均高 [如,对督导评估培训的需求,大专(14.9±3.9),博士(13.1±3.9),P=0.006];女性对督导评估培训需求高于男性[(14.8±3.7)vs.(14.3±3.4),P=0.026],社会取向者对督导评估培训需求高于教育和临床取向者[(15.2±3.6)vs.(14.4±3.6),(14.4±3.6);P=0.018, 0.009];兼职、参加培训次数少、参加技能培训者对实践技能培训需求高[如,兼职(8.4±1.6),专职(8.1±1.8),P=0.010].结论:国内心理健康从业者对实践技能培训的需求高;其需求情况与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从业取向、从业长短、已参加培训次数及内容等因素有关,表现出层次性和偏好特点.
作者:陈敏燕;陈红;钱铭怡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化疗患者癌性疲乏、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是横断面研究,采用方便抽样法选择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行药物化疗的女性患者120例,用癌性疲乏自评量表 (the Revised Piper Fatigue Scale,PFS)、Jalowiec的应对量表 (Jalowiec Coping Scale,JCS)和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开发的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系列量表的核心问卷[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Core 30,QLQ-C30(V3.0)]和针对乳腺癌人群的特异性问卷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Breast 23,QLQ-BR23),分别测评患者的癌性疲乏水平、应对方式和生活质量状况.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患者癌性疲乏状况、应对方式以及生活质量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化疗患者的癌性疲乏总分与QLQ-C30的功能和总体健康状况呈负相关(r=-0.24,-0.39;均P<0.01);积极的应对方式如勇敢面对、乐观与PFS的感知维度呈负相关(r=-0.25,-0.18;均P<0.05),与QLQ-BR23的功能维度呈正相关(r=0.35,0.21;均P<0.05);消极应对方式如情感、听天由命与PFS的认知维度呈正相关(r=0.33,0.18;均P<0.05),与QLQ-BR23的功能维度呈负相关(r=-0.40,-0.32;均P<0.05),与QLQ-BR23症状维度呈正相关(r=0.40,0.28;均P<0.05).结论:乳腺癌化疗患者所经历的癌性疲乏状况、采取的应对方式及其生活质量三者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此发现对临床护理有指导意义.
作者:王梅芳;李小妹 刊期: 2009年第11期
孤独症儿童家长比普通儿童家长或其他残障儿童有更多的精神健康问题[1].本研究调查中国孤独症儿童母亲的焦虑、抑郁和应对方式.
作者:熊妮娜;季成叶;薄宏莉;王秀卿;施继良;陈耀红;曹雁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了解聋儿与正常儿童创造思维能力的差异,探讨相关因素对聋儿创造思维能力的影响.方法:在沈阳和大连两地,方便选取4所特殊教育学校,随机抽取年龄8~16周岁的听力残疾学生122名;方便选取2所普通小学和2所普通中学,随机抽取年龄8~16周岁正常听力学生122名.用新编创造思考测验和瑞文测验联合型进行测试.结果:①聋儿组的语文流畅力、语文变通力、语文独创力、图形变通力得分及IQ值均低于正常儿童组[如,IQ值(101.05±1.196)vs.(105.01±1.102),P=0.030],而图形精进力得分高于正常儿童组[(3.24±0.40)vs.(1.96±0.22),P=0.006].②聋儿语文流畅力、语文独创力均与年龄呈正相关(β=0.310,0.301;P<0.001或0.01),语文变通力与双语教育年限呈正相关(β=0.308,P<0.001),图形流畅力、图形变通力、图形独创力、图形精进力均与手语使用年限呈正相关(β=0.321,0.308,0.228,0.456;P<0.01或0.05).结论:聋儿的语文创造思维能力和图形变通力差于正常儿童,图形精进力好于正常儿童,而图形流畅力、独创力与正常儿童无差异;手语是聋儿图形创造思维能力的主要相关因素.
作者:于亮;孙月吉;阎楠;林媛;李倩;宛思莹;郇明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攻击性是人发起攻击行为的心理特征,即人格中所具有的产生攻击的内在可能性[1].Shuium和杨治良研究表明青少年攻击性具有内隐特征[2].朱婵媚等研究表明未成年人具有内隐攻击性[3].本文探讨未成年犯的攻击性及其相关因素.
作者:冀云;刘晓明;马艳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调查通过献血途径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的203例患者的神经认知状况和社会生活功能.方法:横断面研究,采用神经心理成套测验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对安徽阜阳203例通过献血途径感染HIV的患者进行调查,选取198例年龄、性别和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HIV阴性献血者为对照.神经心理成套测验包括执行功能、词语流畅、学习、记忆、精细运动、信息处理速度和工作记忆7个认知领域.以总体缺陷分≥0.5分作为认知损害的划界分.结果:HIV阳性受试总体认知功能[(45.7±5.9) vs.(49.4±6.0),P<0.01]和7个认知领域都较HIV阴性受试差.在精细运动功能方面HIV与丙型肝炎病毒(Heptitis C virus,HCV)感染存在交互作用(F=5.28,P<0.05).临床无症状期的HIV感染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认知损害率分别为29.2%和43.0%.HIV阳性受试的日常生活能力下降得分高于HIV阴性受试[(0.49±1.32 vs.(0.14±0.75),P<0.01],工作月数、个人和家庭月收入少于HIV阴性受试(P<0.01).认知损害组患者低CD4细胞计数低于非认知损害组[(214.3±144.0) vs.(274.8±161.1),P=0.010],日常生活能力下降更明显[(0.75±1.58)vs.(0.34±1.13,) P<0.01].总体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相关(r=-0.22,P<0.01).结论:HIV感染者7个神经认知领域均有损害,合并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加重精细运动功能损害,随着疾病进展认知损害率提高;HIV感染者日常生活能力下降、职业功能和经济收入更差.低CD4细胞计数对神经认知功能受损有一定预测作用;神经认知功能对日常生活能力下降造成一定影响,进而影响个人和家庭的经济收入.
作者:石川;于欣;梁英;陈玉芳;吴尊友;JIN Hua;Ofilio VIGIL;Lucette A.CYSIQUE;Donald R.FRANKLIN Jr;Igor GRANGT;Robert K.HEATON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伴焦虑障碍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的行为问题和自我意识水平的特点.方法:对湖南省6个地区5~17岁中小学生采用分层随机的抽样方法,共抽取9495名儿童,采用二阶段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后选出符合标准的三组儿童(对照组214人、单纯ADHD组219人、伴焦虑障碍ADHD组111人).入组儿童由家长填写儿童行为量表(Achenbach Child Behavior Checklist,CBCL),儿童自己填写儿童自我意识量表(children's self-concept scale,CSCS).结果:(1)单纯ADHD组儿童行为问题评分均大于对照组[如行为问题总分(30.35±24.32)vs.(16.97±14.86),P<0.01],而儿童自我意识量表评分均小于对照组[如总分(50.85±9.98)vs.(57.46±10.80),P<0.05];(2)伴焦虑障碍ADHD组行为问题评分[如总分(41.66±28.07)]均大于对照组(P<0.01),而儿童自我意识量表中除躯体情况外,其他评分均小于对照组(Ps<0.05);(3)伴焦虑障碍ADHD组行为问题评分均大于单纯ADHD组(P<0.05),而儿童自我意识量表中的行为分、焦虑分、合群分及总分均小于单纯ADHD组[(10.44±3.17)vs.(11.55±2.80),(8.06±2.61)vs.(9.21±2.61),(7.42±2.22)vs.(8.16±1.89),(47.25±9.93)vs.(50.85±9.98);均P<0.05].结论:ADHD儿童与正常儿童相比其行为问题多,自我意识差,而伴焦虑障碍ADHD儿童比单纯ADHD儿童的行为问题更突出,自我意识更差.
作者:朱峰;罗学荣;宁志军;叶海森;管冰清;袁秀洪;韦臻;杨绪娜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比较少年(12~16岁)与学龄儿童(6~11岁)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患病情况及临床特点,为儿童ADHD的全面干预提供依据.方法: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式,以学校为单位从鲁北4县市抽取4263名6~16岁儿童,采用问卷调查和专科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按DSM-Ⅳ的ADHD诊断标准进行诊断,根据症状维度分布进一步区分为3种亚型:注意缺陷型(ADHD-I)、多动冲动型(ADHD-HI)和混合型(ADHD-C).结果:(1)6~16岁少儿ADHD的总患病率为6.4%,ADHD-I型是主要类型,占63.7%;男童患病率高于女童(8.9%vs 4.1%,P<0.001);少年患病率低于学龄儿童(5.3% vs.7.7%, P=0.002).(2)不同年龄少儿ADHD亚型分布有差别,与学龄儿童组相比,少年组ADHD-HI和ADHD-C明显减少(9.5% vs.18.4%,9.5% vs.32.7%),ADHD-I明显增多(81.0% vs.49.0%)(P<0.001);少年ADHD患者的3项注意缺陷症状因子和6项多动-冲动症状因子患病率降低(P<0.001或0.01或0.05).结论:注意力缺陷是少儿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核心症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在较高年龄组的少年中患病率有降低趋势,多动-冲动症状改善更明显.
作者:孙殿凤;衣明纪;李彦丽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采用256导联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和低分辨率电磁图的方法,研究人脑对视觉信息变化的处理过程.方法:12名健康志愿者参与试验.视觉刺激为同时具有颜色和形状2种特征的图形.先后呈现的2张图片(S1和S2)组成一个刺激对并分为4种类型:S1和S2的颜色、形状均相同;S1和S2的颜色相同,形状不同;S1和S2的颜色不同,形状相同;S1和S2的颜色、形状均不同.受试者分别完成注意颜色和注意形状2个任务.结果:①S2呈现后135 ms~165 ms,3种变化的刺激对引出了变化相关正波(change-related positivity,CRP).低分辨率电磁图(low-resolution electromagnetic tomography,LORETA)分析显示CRP的发生源是枕叶舌回、楔叶.②235 ms~275 ms时间窗内,无变化和无关变化状态引出了N200,右侧颞叶梭状回、颞中回和海马旁回是该成分的发生源.③240 ms~320 ms时间窗内,所有变化的刺激对均引出了N270,前扣带回和双侧杏仁核是N270的发生源.结论:人脑对视觉信息变化的处理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CRP所代表的可能是人脑对视觉信息变化的早期处理阶段;N200所反映的可能是人脑对无关信息变化的主动忽略阶段;N270可能代表高级处理阶段.
作者:毛薇;韩春玉;孙伟;王红星;甄文凤;王玉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22位农村留守儿童,随机分为干预组(N=134)和对照组(N=88),对干预组进行8次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前和第7次干预结束(第1次复查)及干预结束后半年(第2次复查)两组各填写1次艾森克个性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流调用儿童抑郁量表(Center for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of Depression scale for Children ,CES-DC)、Rutter儿童行为教师问卷(Rutter Children's Behavior questionnaire for completion by teacher)、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iers-Harris Children's Self-concept Scale ,PHCSS).结果:第1次复查干预组EPQ神经质得分低于对照组[8.2±5.8)vs(10.2±6.1),P=0.015];第2次复查干预组CES-DC得分低于对照组[(15.9±7.3)vs.(18.8±7.7),P= 0.038];PHCSS中焦虑、幸福满足分量表分分别在第1、2次复查中高于对照组[(6.6±3.4)vs.(5.6±2.7),(6.5±1.9)vs.(5.7±1.8);P=0.022,0.005].结论: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有效缓解农村留守儿童抑郁情绪,对儿童个性的重塑有一定作用.
作者:兰燕灵;游慧霞;蔡靖之;李艳;唐秀娟;周云;覃业宁;张燕燕 刊期: 2009年第11期
近年来,笔者作为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的副主编,在审阅来稿过程中,看到作者在研究中越来越多地采用各种国内外通用的或自编的心理量表,其中一些自编量表,不乏设计合理,编制程序严谨,符合测量学要求,但也有些量表因粗制滥造而被退稿.本文仅就审稿中发现的量表编制中存在的常见问题谈几点看法,供各位作者和广大读者参考.
作者:郑日昌 刊期: 2009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