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镇沅县苦聪族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为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作者:李建芬;鲁文兴;黄秀芬;李光华;陈文明;向兴华;张莉瑛;黎世泽;彭兴盛;张传斌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护士一旦出现职业倦怠,就会对自身、团体、服务对象产生明显影响[1].本文调查北京市福利院护士的职业倦怠现状.
作者:苏英;彭嘉琳;郑日昌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索家庭动力对大学新生适应的影响.方法:整群抽取上海市某高校2005级全体本专科生,在第一学期共有5208人参加了心理健康测查表(Psychological health inventory , PHI)普查,共筛查出456名PHI测试异常者.根据自愿原则,PHI异常组113名学生,正常组250名学生参加了第二学期的随访对照研究,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和系统家庭动力学自评问卷进行了测查.结果:(1) PHI异常组113人中有32人为适应不良,适应不良检出率为28.3%,PHI正常组250人中有19人为适应不良,适应不良检出率7.6%.新生适应能力女生好于男生[(218.1±27.8)vs.( 204.4±30.3), P<0.001];上海生源适应得分高于非上海生源[(220.8±29.3 ) vs. (209.8±28.7), P<0.001].(2)人际关系适应与系统逻辑、个性化维度呈负相关(r=-0.40,-0.36;P<0.01或0.05),择业适应与家庭气氛负相关(r=-0.42, P<0.01),情绪适应与疾病观念正相关(r=0.32, P<0.05),个性化与总适应负相关(r=-0.33, P<0.05).多元逐步回归显示:疾病观念、PHI中的抑郁是影响新生适应能力的主要因素(β=0.12、-0.11).(3)入学半年后具有不同转归的大学生,在家庭动力的3个维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变坏组在家庭气氛、个性化和系统逻辑方面得分均高于变好组[(29.2±9.4 )vs.(23.0±7.3), (18.9±6.1)vs.(16.7±4.8), (18.1±5.8vs.(15.5±3.7);P<0.01或0.05].结论:大学新生适应能力受性别、父母受教育程度和生源地的影响;升入大学后,原家庭动力仍影响大学生的适应.
作者:李惠;赵旭东;陈增堂;姚玉红;廖一鸣;刘翠莲;殷芳;鲍立宪;李春波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网络使用程度不同大学生人格特征与生存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用网络成瘾诊断量表(Internet Addiction Test,IAT)、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简表中文版(WHOQOL-BREF)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EPQ)对某市综合性大学1306名大学生进行测评,然后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软件Amos(Analysis of Moment Structures) 7.0作路径分析.结果:大学生正常使用网络、网络成瘾倾向和网络成瘾的比率分别为86.45%、12.94%和0.61%.正常使用网络组学生生理、心理和社会关系领域得分均高于网络成瘾倾向组和网络成瘾组学生[(66.0±12.6) vs.(61.1±13.8)、(56.6±16.3);(60.5±14.3) vs.(53.8±14.9)、(43.3±28.6);(65.5±15.8) vs.(60.3±17.7)、(49.4±27.9),均P<0.001].路径分析结果显示,内外倾维度对生存质量的4个领域有直接正向效应(β=0.106~0.281),神经质维度、精神质维度对生存质量的4个领域有直接负向效应(β=-0.080~-0.265),神经质维度、精神质维度还可通过影响网络成瘾分间接影响生存质量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3个领域(β=-0.013~-0.020);网络使用程度对大学生生存质量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3个领域有直接负向效应(β=-0.120~-0.097).结论:人格特征对网络使用程度大学生生存质量可能有直接和间接影响.
作者:刘庆武;肖水源;曹晖;徐慧兰;周亮;罗丹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述情障碍者的情绪认知加工特征,并分析述情障碍者的认知性情绪调节特征.方法:在本对照研究中,采用班级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出712名学生.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20个条目量表(TAS-20)中文版筛选出述情障碍者(TAS-20≥58分)117名和非述情障碍者(TAS-20≤ 38分)118名,比较两组认知情绪调节问卷(CERQ)、抑郁自评量表(CES-D)得分差异.间隔2~3个月后利用TAS-20对这235名受试进行重测,筛选出51名述情障碍者与54名非述情障碍者,分别对120张情绪图片进行愉悦度、唤醒度和优势度评分.结果:(1)述情障碍组消极应对维度得分高于非述情障碍组[(47.3±5.9)vs.(41.9±5.9),P<0.001],而积极应对维度得分低于非述情障碍组[(65.2±7.7)vs.(71.1±7.3),P<0.001].(2)在愉悦度的评分上,述情障碍组对正性图片的评分低于非述情障碍组[(7.0±1.0)vs.(7.7±1.0),P<0.001],而对负性图片的评分高于非述情障碍组[(2.4±1.0)vs.(1.4±1.0),P<0.001];唤醒度方面,述情障碍组对正性和负性图片的评分均低于非述情障碍组[正性:(6.3±1.2)vs.(6.8±1.1),P=0.040;负性:(6.4±1.5)vs.(7.2±1.4),P=0.007].结论:述情障碍者存在情绪的认知加工缺陷,且存在认知性情绪调节缺陷.
作者:蚁金瑶;钟明天;罗英姿;凌宇;姚树桥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家庭互动类型与儿童自陈抑郁症状和应付方式的关系.方法:在本横断面研究设计中,采用随机整群取样方法,在南宁市区、郊区225所小学中随机抽取10所小学,对五、六年级的2113名学生(年龄12~13岁)完成调查,根据家庭互动问卷评分将家庭互动分为监督组、纪律组、养育组和冲突组4种类型,用儿童自陈抑郁症状条目评定抑郁症状,应付方式问卷评定应付方式.结果:女生的抑郁得分(10.5±2.7)略高于男生(10.1±2.6)(P<0.01),4种家庭互动类型(监督组、纪律组、养育组和冲突组)的比例分别是29.7%、13.4%、41.0%和15.9%,纪律组和冲突组儿童的抑郁症状总分[(12.0±2.7)、(11.8±2.6)]及消极应付方式得分[(1.3±0.5)、(1.2±0.5)]高于监督组和养育组[抑郁分:(10.5±2.6)、(9.7±2.6);消极应付方式分:(1.2±0.6)、(1.1±0.6 )(均P<0.001)],而积极应付方式得分低于监督组和养育组[(1.3±0.6)、(1.3±0.6)vs.(1.5±0.5)、(1.7±0.5),P<0.001].结论:纪律组或冲突组的儿童抑郁症状较多,常采用消极应付方式,养育组则反之.
作者:喻淑香;郭文斌;韦琴;王飞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检验东西方两种文化下羞耻感的异同之处,与理论相结合探索未来对羞耻感的跨文化研究方向.方法:以方便取样,选取在北京大学的美国访问学生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到第8名后不再有新的类别,随后配对选取8名北京大学学生进行相同访谈.将所得内容就羞耻体验中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后果进行分类编码和统计.结果:在羞耻感的引发因素上,中美大学生均报告了在学业成就、人际交往、群体、身体和重要他人5种羞耻情境中强度相似的羞耻感;自我、同辈、父母、老师或领导对大学生的期望都会引发羞耻感,群体的期望只引发中国大学生的羞耻感,而美国大学生未提及.羞耻体验过程中,中国大学生比美国大学生报告了更多身体反应(中国被试3类身体反应,21人次,而美国被试仅1类,5人次),并倾向于对羞耻体验做更多的认知加工(人次33:19).在羞耻感的影响力上,两国大学生均报告羞耻感在导致回避行为等负性结果的同时,其重要的影响在于具有行为促进和约束的正性作用.结论:本研究结果加深了对羞耻感跨文化异同现象的理解,支持自我意识情绪产生模型和自我建构模型.
作者:汪智艳;张黎黎;高隽;钱铭怡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修订中文版斯尔文绘画测验(Silver Drawing Test,SDT),并分析其认知与情绪分测验的信度与效度.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在西安市一所公立小学与一所幼儿园的各年级(幼儿园中班-小学六年级)中,以分层随机抽样法共选取122名年龄为4岁6个月至12岁11个月的儿童,施测SDT中文修订版.其中,47名儿童间隔45天后参加SDT重测,计算2次测验结果的Pearson积差相关系数,以检验SDT的重测信度;三名评分者随机选取19名儿童完成的SDT进行计分,分析三名评分者所计分数间的Kendall和谐系数,以检验评分者信度;随机选取五年级一个班39名儿童参加瑞文标准推理测验青少版(RSPM),分析SDT认知分测验与RSPM各分测验成绩、总分的标准分数之间的相关系数,以检验SDT与RSPM间的效标关联效度; 83名儿童分别根据学业与行为表现分为两组,采用方差分析法分析高、低学业成绩组及有、无行为问题组在SDT测验成绩上的差异,以检验SDT的学业与行为效标效度.结果:SDT中文修订版各分测验的重测信度在0.64~0.85之间,评分者信度在0.80~0.98之间;SDT认知分测验与RSPM中知觉辨别分测验的关联效度为0.68(P<0.01);低学业成绩组SDT想象画分测验与认知总分均低于高学业成绩组[(5.75±2.8)vs.(8.31±3.73 )、(19.13±9.93)vs.(24.73±8.6 ),P= 0.003、0.012];无行为问题组情绪投射测验成绩低于有行为问题组[(2.90±0.80)vs.(3.46±0.78),P=0.005].结论:斯尔文绘画测验修订为中文版后,其认知与情绪分测验仍具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达到心理测量学标准,可应用于国内儿童心理评估及其他相关领域的研究.
作者:叶文晖;王振宏;郭小艳;董康乐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本文基于城乡跨文化心理学的研究构想,对甘肃八个地理区域城乡居民的心理健康进行调查.
作者:张海钟;赵文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阅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阅读发展所需的基本技能以及不同文字系统本身的特性都影响着阅读获得过程和加工策略,这不仅表现在认知层面上也表现在阅读加工的脑机制上.拼音语言的研究证实语音缺陷是阅读障碍的核心缺陷[1-2],汉语的研究发现阅读障碍的正字法和语素缺陷比语音缺陷的比例要高[3-4],而且汉语阅读加工的脑机制也有特异性[5].在本质上,阅读障碍是多因的,阅读障碍单一原因的研究范式不足以解释所有的阅读现象.阅读障碍的异质性推动研究者找出各种亚类型 [6],亚类型的研究能帮助人们更全面地了解阅读障碍的成因.阅读障碍亚类型的干预研究也发现,局限于某种干预手段并不能对所有阅读障碍者的阅读产生效果[7],因而,明确亚类型的特征和形成原因对阅读障碍者进行针对性的干预也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薛锦;舒华;吴思娜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明阅读障碍(Reading disorder, RD)儿童的同时性加工和继时性加工认知特征.方法:采用考夫曼儿童成套评估测验(Kaulinan Assessment Battery for Children,K-ABC)对未接受过药物治疗22名阅读障碍儿童和按照性别、年级及智力水平与之匹配的27名正常儿童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RD组的同时性加工、认知加工和习得度量表得分低于对照组[(105.6±10.2) vs. (115.0±10.9), (112.9±14.9) vs. (123.3±11.6), (112.6±13.2) vs. (127.7±7.2), 均P<0.05];分测试中,RD组的手部动作、完形测试、视觉类比推理、位置记忆、谜语和阅读/理解得分低于对照组[(11.3±2.3) vs. (13.4±2.9), (9.3±2.3) vs. (11.0±3.0), (10.8±1.7) vs. (14.0±1.8), (11.4±2.0) vs. (13.0±2.6), (97.6±12.3) vs. (111.7±9.1), (102.9±15.9) vs. (118.0±5.7), P<0.05] .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工与习得度之间呈正相关(r=0.53、0.47,P<0.05).结论:RD儿童存在同时性和继时性加工两方面的认知功能缺陷,尤以同时性加工为甚,已获得的知识技能亦低于正常儿童.
作者:徐桂凤;静进;金宇;郭嘉;杨文翰;刘贵浩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抑郁症是人群中为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有研究认为,即使抑郁症状长期缓解也仍存在认知功能损害残留症状[1].探究性眼动(Exploratory Eye Movement, EEM)作为辅助判定认知功能的指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价值得到认可[2].本文探讨EEM对抑郁症患者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宁;穆俊林;杨庆南;朱金富;陈佐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对心理咨询效果评估量表(the Outcome Questionnaire,OQ-45.2) 中文版进行信效度检验并计算划界分.方法:整群选取杭州某大学学生750名、来某专科医院心理咨询的门诊病人65名、某社区居民230名进行测试,其中229名大学生和167名社区居民同时完成症状自评量表和Beck抑郁问卷,以检验效标效度.随机抽取98名大学生和40名社区居民进行一周后重测.结果:3个样本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 α系数在总量表上均较高(0.91~0.92);总量表重测信度0.71(P<0.01);验证性因素分析GFI、AGFI、NFI、NNFI、CFI、IFI均都大于0.90,RMSEA、χ2/df值分别为0.07、2.16;与症状自评量表、Beck抑郁问卷的相关系数在0.62~0.72之间(P<0.01);区分效度良好,能有效区分正常与异常(P<0.001);划界分为62/63,其中学生和社区样本中31.9%、门诊样本66.2%筛查阳性.结论:心理咨询效果评估量表中文版信度和效度可接受,可应用于学校、医院、社区等心理咨询机构.
作者:李钰静;骆宏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治疗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将288名PSD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常规治疗加口服氟西汀组(B组)、常规治疗加团体心理治疗组(C组)、常规治疗合并团体心理治疗和口服氟西汀组(D组)进行前瞻性研究,分别在治疗前后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D-24)和Barthel指数(BI)评定各组抑郁情绪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结果:治疗后B、D两组HAMD总分均低于治疗前[(30.2±4.2)vs.(35.4±5.8),(26.7±5.0)vs.(35.1±6.2);均P<0.001],而BI总分均高于治疗前[(62.4±13.0)vs.(46.7±9.1),(80.1±10.3)vs.(45.4±14.7);均P<0.001].治疗后A组HAMD总分高于治疗前[(38.8±5.7)vs.(35.1±5.2);P<0.001],BI总分低于治疗前[(36.3±7.5)vs.(45.2±7.0);P<0.001].C组HAMD总分、BI总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2±5.0)vs.(36.8±4.4),(42.7±8.3)vs.(44.4±9.6),均P>0.05].结论:团体心理治疗结合抗抑郁药物治疗能明显改善PSD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亦能纠正认知障碍,缓解躯体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曹巍巍;于建敏;孙淑艳;孙彦波;栾琳;蔡秀娟;胡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孕期心理干预能否减少产后焦虑、抑郁的发生.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设计.于2005年3月至2006年2月部分连续抽取800例孕16~20周的孕妇,随机分配至干预组(n=386)和对照组(n=414).干预组在常规孕妇保健的基础上给予集体心理干预(5次孕妇+1次丈夫)课程,对照组予常规孕妇保健.对所有对象每月采用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 HAD)自评,产后3天、42天和3月采用HAD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双重自评,并采用DSM-IV-TR轴I障碍临床定式检查(研究版)中文版 (Structured Clinical Interview For DSM-IV-TR Axis I Disorders, Research Version;SCID-I)分层盲法临床诊断.采用意向性分析(Intention-To-Treat,ITT)原则分析资料.结果:(1)在符合方案数据集(Per-protocol sets,PPs)中,孕妇心理干预可以明显减轻产后的焦虑情绪,干预组HAD的A项分从产后3天的0-2-4(四分位数)下降到产后3月的0-2-3,而对照组从产后3天的0-2-4下降到产后3月的0-2-3.5;在产后三个月中,干预组焦虑症状的比例3.2%(5/15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比例7.8%(30/383)(χ2=4.029,P=0.045).但HAD或EPDS评估都未能发现干预对产后抑郁情绪降低具有明显效果.(2)采用SCID-I诊断,在产后三个时点重性抑郁障碍的发生率(调整发生率)干预组分别为4.04%、14.92%、7.85%,对照组分别为3.61%、18.12%、5.3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孕期心理干预对预防产后的焦虑情绪具有作用,对产后抑郁作用不明显.
作者:汤月芬;施慎逊;陆雯;陈焱;王青青;朱雍雍;杨杰;余文;罗剑锋;程利南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前瞻、序列、对比研究我科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的患者术后1年抑郁、焦虑的状况以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方法:2005年10月至2006年8月,以我科连续行择期CABG术的69例患者为对象,分别在术前1周内、术后出院前1天、术后1年使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进行抑郁、焦虑状态评分,同时随访术后1年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术前24例(34.8%)存在抑郁焦虑状态,出院前33例(47.8%)存在抑郁焦虑状态,术后1年随访时10例(14.5%)存在抑郁焦虑状态.术后1年随访时共有6例(8.7%)患者发生心血管病事件,其中5例再次入院.术前存在抑郁焦虑的患者与不存在抑郁焦虑的患者相比:术后住院时间延长[(19±8)d vs.(16±6)d, P=0.003],容易出现伤口并发症(3/24 vs. 0/45, P=0.039),出院前和术后12月随访时不良情绪的发生率较高(分别为75% vs. 33%, P=0.001; 29% vs. 7%, P=0.017);随访时存在抑郁焦虑的患者与不存在抑郁焦虑的患者相比:术前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更多见 (3/10 vs. 2/59, P=0.019;6/10 vs. 2/59,P=0.000),术中移植血管桥数量较多[(3.5±0.5) vs.(3.0±0.9),P=0.049],术后住院时间较长[(24±11)天 vs. (16±6)天,P=0.001],术前存在抑郁焦虑状态比例较高(7/10 vs.3/59,P=0.026),发生心血管事件较多 (3/10 vs. 3/59,P=0.036).结论: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前不良情绪会导致术后恢复减慢,而术前不良情绪、病情重、术后随访发生心血管事件可能与术后1年的抑郁焦虑状态有关系,需要引起重视.
作者:王忠杰;高文斌;李西慧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我国北方地区成年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相关因素.方法:在医院神经科门诊采用连续取样,共选择293例来自我国北方地区经临床确诊的成年癫痫患者,同时选择同期门诊常规体检的131例健康的成年人为对照组,对两组样本进行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问卷-89评估,内容涉及其生活质量各个方面及影响生活质量的因素.结果:除药物影响和对发作的担忧外,成年癫痫人群生活质量总分及生活质量的15个方面得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如,对健康的认识:(64.9±22.2 )vs. (91.8±7.2),P< 0.001].癫痫人群的生活质量各方面中以药物影响和对发作担忧得分低[分别为(46.4±17.1)和(51.8±13.1)].生活质量总分与多种因素相关,未婚与已婚对比分析显示,已婚患者生活质量总分低于未婚患者[(57.1±15.3)vs. (70.9±15.7),P< 0.001].相关分析显示,生活质量总分与年龄、病程、发作严重程度、药物副作用、发作类型得分呈负相关(r=-0.27、-0.29、-0.43、-0.26、-0.16, 均 P< 0.01),与受教育程度、经济状况和发作频率得分呈正相关(r=0.23、0.34、0.31,均 P<0.01),分析进入回归方程的因素为年龄(β=-0.379)、病程(β=-0.408)、发作严重程度(β=-9.049)、教育程度(β=3.187)、经济状况(β=5.796). 结论:成年癫痫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低于普通人群,患者的年龄越大、病程越长、发作严重程度越重,生活质量越差;而教育程度高、经济状况好的患者生活质量较高.
作者:赵永青;丁成赟;李志梅;黄宇明;王拥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2008年10月10日~11日,由联合国人口基金会(UNFPA)、世界卫生组织(WHO)、卫生部疾控局主办,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承办的地震灾后心理社会响应高层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国内外政府层面的灾难管理官员,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哈佛大学等著名高校的专家学者、心理卫生/精神卫生界的专家学者以及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光明日报、健康报、北京青年报等二十多家主流媒体共9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作者:于欣;马弘 刊期: 200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