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验证流调中心抑郁量表(The Center for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CES-D)在我国城市人群中不同年龄组的适用性,并建立各年龄组常模.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在全国21省39座城市收集普通人群样本16047名[年龄11~100岁,平均(37.7±21.3)岁]以建立常模,在4个城市的精神科门诊与住院病人中选取病人样本349名[年龄16~81岁,平均(32.0±12.1)岁]以检验效标效度.从普通人群样本中抽取北京、东莞、包头的199名企业职工、100名大学生、30名教师进行了间隔8周的重测,以检验重测信度.结果:CES-D的Cronbsch仅系数为0.90,各因素的Cronbach α系数为0.68~0.86;间隔8周的重测信度为0.49(P<0.01),各因素重测相关为0.39~0.51(P<0.01);验证性因素分析支持原量表4因素的结构(RMSEA=0.057,CFI=0.976,GFI=0.948);心理疾病患者CES-D得分高于普通人群[(21.72±13.39)vs.(13.24±10.33),P<0.01)],其中抑郁患者得分高[(27.82±14.42),P<0.01];不同年龄组CES-D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0岁以上组得分高于60岁以下各组(P<0.01).结论:中文版流调中心抑郁量表适用于我国不同年龄群体,是一个可靠而有效的自评式抑郁症状测量工具.
作者:章婕;吴振云;方格;李娟;韩布新;陈祉妍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亲情的缺失,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发展,许多孩子在孤独、寂寞中痴迷上了电视~([1]).
作者:谢斌;冯玲玉;甄宗武;谢小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学生自我效能、自尊与积极、消极情感及其四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从6个地区16所中学抽取的2247中学生施测Rosenberg自尊、自我效能以及中学生情感量表,分析性别和年级差异以及自尊在自我效能和情感体验中的中介作用.结果:自尊有随年级而增高的趋势,从初一到高三自尊量表得分依次为:[(2.91±0.38),(2.93±0.41),(3.01±0.41),(2.98±0.44),(3.04±0.41),(3.17±0.42)];男生自我效能得分高于女生[(2.74±0.39)vs.(2.68±0.40),P<0.001],初三、高三年级学生自我效能得分高于其他年级(P<0.05);女生积极、消极情感得分均高于男生[(2.77±0.67)vs.(2.68±0.67),(2.22±0.70)vs.(2.13±0.68),Ps<0.005],初一学生积极情感得分高(2.85±0.62),高一、高二学生消极情感得分高[(2.26±0.71)vs.(2.25±0.73)].自我效能、自尊与积极情感正相关(r=0.24,0.36),与消极情感负相关(r=-0.17,-0.32);自我效能与自尊正相关(r=0.47),均P<0.001;自尊中介自我效能与积极/消极情感的关系,中介效应显著(Z=13.00,-13.07).结论:自尊随年级而提升;男生自我效能高于女生;女生的积极、消极情感均高于男生;在控制性别和年级的条件下,自尊中介自我效能对于积极/消极情感体验的影响.
作者:黄飞;张建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特质焦虑、性别差异与个体风险回避的关系.方法: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在328名大学生中进行测试,收回有效问卷316份.根据受试特质焦虑问卷的测试结果,把得分≥53分的受试作为高特质焦虑组(N=30),把得分≤30分的受试作为低特质焦虑组(N=30);实验材料为自编的10个假设风险情景,要求受试做风险决策;然后,假定决策的结果为负性,采用Likert量表,要求受试对自己主观损失感进行评定.结果:高特质焦虑组风险回避得分高于低特质焦虑组[(5.97±1.53)vs.(3.27±1.25),P<0.01];男生风险回避得分低于女生[(2.78±1.37)vs.(6.46±1.26),P<0.01];在风险回避得分上,特质焦虑水平与性别有交互作用(F=7.43,P<0.01).男生的反应时长于女生[高特质焦虑组: (1586.47±10.352)vs.(1067.52±18.468);低特质焦虑组: (643.46±36.759)vs.(498.36±9.673),均P<0.01].女生的主观损失感与特质焦虑水平的相关系数大于男生(Z=2.15,P<0.05).结论:特质焦虑水平和性别差异对个体风险回避产生显著影响;高特质焦虑组和女生组在风险决策中有更多的风险回避.
作者:周路平;孔令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地震等突发灾难作为一种社会性的应激源,是一种使个体产生无法抵御的感觉并失去控制的情境,远超受灾者的应付能力,个体会产生生理、神经内分泌、神经生化、免疫功能及一系列心理行为变化.
作者:张丽霞;原岩波;王泽荣;李云歌;郭延庆;郑宝清;范宏振;张艳萍;张卫东;马颖;王宏生;张德正;丛中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考察哈尼族中学生文化适应特点及与学校生活满意度的关系.方法:从红河州3个哈尼族聚居县中,方便选取3所高中和2所初中,采用随机整群和多层取样法,抽得650名学生,获得有效问卷621份.用哈尼族中学生文化适应问卷(3个维度:主流文化认同、学校教育认同、汉语熟悉程度)和青少年学校生活满意度评定问卷进行测查.结果:(1)哈尼族中学生文化适应总分高于选项中值[(3.79±0.65)>中值3分].(2)不同性别、家庭住地、年级学生的文化适应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女生文化适应得分高于男生[(3.85±0.61)vs.(3.74±0.68),P<0.01];农村学生的学校教育认同得分高于乡镇学生[(3.89±0.75)vs.(3.64±0.69),P<0.05],县城学生的汉语熟悉度得分高于乡村学生[(3.96±0.98)vs.(3.47±0.82)、(3.53±0.90),P<0.05];数据点折线图显示,哈尼族中学生文化适应问卷总分及3个维度分均随年级递升呈曲折变化趋势.(3)文化适应问卷总分及其3个维度与学校生活满意度均呈正相关(r=0.52、0.44、0.51、0.29;P<0.01).多元逐步回归显示:学校教育认同、主流文化认同是影响哈尼族中学生学校生活满意度的主要因素(β=0.38、0.25).结论:本研究提示,女性和家庭居住地在城镇的哈尼族中学生有较高的文化适应水平,同时较高的文化适应水平与较高的学校生活满意度存在相关.
作者:胡发稳;李丽菊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本文采用ICD-10诊断标准,比较伴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障碍(psychotic major depression,PMD)与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障碍(non-psychotic major depression,NMD)患者在人口学资料与临床特点上的异同.
作者:梁军;张向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建立简明神经精神鼍表(Neuropsychiatric Inventory Questionnaire,NPI-Q)的中文版,并考察其在老年痴呆患者中的信度和效度.方法:经原作者同意后,将NPI-Q翻译为中文版.10例痴呆患者由3名测评员使用NPI-Q联合评定,检验量表的评定者间一致性信度.对86例痴呆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进行AD病理行为评分表(behavioral pathology in Alzheimer's disase,BEHAVE-AD)、简明精神病量表(The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与NPI-Q评定,检验表的效标效度,其中30例痴呆患者间隔24 b重复评定,检验量表的重测信度.结果: (1)内部一致性,NPI-Q的严重程度分量表Cronbach α系数为0.566,条目间平均相关系数为0.098;痛苦程度分量表Cronbach α系数为0.642,条目间平均相关系数为0.130.(2)评定者间一致性信度,严重程度分量表组内相关性系数(ICC)为0.97;痛苦程度分量表组内相关性系数(ICC)为0.94.(3)重测信度,严重程度分量表重测相关系数为0.89;痛苦程度分量表重测相关系数为0.86.(4)效标效度,严重程度分量表总分与BEHAVE-AD总分、BPRS总分相关系数分别为0.70和0.40;痛苦程度分量表总分与BEHAVE-AD总评相关系数为0.76.(5)痴呆组严重程度、痛苦程度评分均高于正常对照(中位数:10 vs.1.5,10 vs.0;均P<0.001).(6)探索性因子分析获得精神病性、异常行为、失自控及情感障碍4个公因子.4个公因子对方差的累计贡献率为58.3%.各条目在相应公因子上的因子负荷在0.596~0.803之间.结论:简明神经精神量表中文版的信效度符合量表测量学的要求,但仍然需要扩大样本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分析.
作者:伍力;王燕;李超;伍星;许秀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广泛筛选与神经症发生有关联的人格障碍、生活事件、父母养育方式等可疑危险因素并分析其关联程度.方法:通过成组病例对照研究,用生活事件量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人格诊断问卷对100名就诊于北京两家三甲精神病专科医院的神经症患者(病例组)和按照性别、年龄(±3岁)成组匹配的无精神障碍的200名上述医院的工作人员(对照组)进行自评问卷调查.结果:(1)单因素分析显示,病例组的负性生活事件得分、父亲拒绝因子得分、父亲过度保护因子得分、母亲拒绝因子得分、总体人格障碍得分均高于对照组[22.5 vs.2.5,(40.4±14.1)vs.(35.4±7.9),(29.1±7.5)vs.(28.2±5.6),(40.4±13.7)vs.(36.8±8.5),(29.8±14.1)vs.(17.1±13.0);均P<0.05].(2)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神经症发生的保护因素是正性事件(OR=0.92,95%CI:0.87~0.98);危险因素是负性事件(OR=1.06,95%CI:1.04~1.08)及总体人格障碍(OR=4.84,95%CI:2.24~10.49).结论:正性生活事件是神经症发生的保护因素,负性生活事件和人格障碍是神经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作者:李小钧;黄悦勤;刘肇瑞;罗晓敏;唐妮;王向群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受德中心理治疗研究院(German-chinese Acade-my for Psycllotherapy,德文简称DCAP)等单位的邀请,中国医院协会组织心理治疗考察团于2008年11月30日至12月7日访问了德国.
作者:钱铭怡;严俊;肖泽萍;赵旭东;施琪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了解非精神科临床医师对心理卫生知识的知晓程度,编制适用的调查问卷.方法:方便选取北京市2家三级综合性医院,2家二级综合性医院,1家社区医院的共641名非精神科临床医师进行项目分析、内部一致性检验,并选取其中38例进行间隔2周的重测,以检验重测信度.对作者所在单位三级精神病专科医院的99名医师进行调查,计算其对心理卫生知识的知晓率,并与综合医院样本进行比较.结果:(1)问卷保留46题,包括6个维度,分别为焦虑症状及神经症相关问题、精神分裂症相关问题、抑郁障碍、失眠与心理咨询相关问题、脑器质性障碍、对综合医院心理卫生问题现状的认识.对6维度模型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卡方与自由度之比小于3,误差项RMSEA与SRMR均<0.08,各种拟合指数除GFI和AGFI外,均>0.90.(2)问卷Cronbach a系数在0.73~0.89之间,重测Pearson相关系数在0.59~0.78之间.(3)综合医院受试对心理卫生知识总的知晓率低于专科医院受试(47.6%vs.90.9%,P<0.001).结论:问卷结构符合编制要求,有较好信效度,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客观状况,可在临床中试用.
作者:韩标;邹义壮;孔晶;崔界峰;李曼颖;马艾丽;韩磊;范宏振;杨甫德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患者手术前焦虑情绪与痛阈的关系,以及术前焦虑对手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对50例子宫肌瘤患者在子宫切除手术前1天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e Anxiety Scale,SAS)测评(<50分为无明显焦虑,50~59分为轻度焦虑,≥60分为中重度焦虑);用感觉定量检测仪(Quanti-tative Sensory Testing,QST)测量患者热痛阈和冷痛阈;手术均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进行,手术完毕前10min硬膜外给予吗啡2 mg术后镇痛;手术结束即刻及术后2 h、6 h、12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gesia Scores,VAS)用0cm~10cm线条对患者疼痛进行评分,并随访术后开始下床活动时间,以观察术后镇痛效果.结果:50例患者手术前SAS评分为(48.7±10.3),其中轻度焦虑13例(26%),中重度焦虑5例(10%);QST测定值热痛阈为(37.8±3.1)℃,冷痛阈为(15.8±3.6)℃;术后即刻及术后2 h、6h、12 h的VAS评分分别为0、(1.4±1.1)、(3.3±1.6)、(4.4±2.1).焦虑患者SAS评分与热痛阈、冷痛阈之间呈负相关(r=-0.67,-0.56;Ps<0.001),与术后6 h、12 h的VAS评分呈正相关(r=0.48,0.55;Ps<0.001).焦虑者术后初次下地活动时间晚于无明显焦虑者[(46.6±7.1)h vs.(39.8±9.3)h,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的术前焦虑水平越高,手术后对疼痛的感受越敏感,镇痛效果相对越差,术后恢复需要的时间越长,因此临床工作中应重视患者的术前焦虑评估.
作者:公文华;刘晓梅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在地震灾害发生后的早期,救治伤员的外科医护人员的压力水平及特质应对方式.方法:在汶川大地震后第14天,方便选取成都市参加收治地震伤员的某医院外科医护人员37名,同期选取某医院精神科医护人员44名为对照组,用自制地震相关问题筛查表、心理健康自评问卷及特质应对方式问卷进行测查.结果:外科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自评问卷和消极应对方式因子得分均高于对照组[(9.3±4.7)vs.(3.2±3.9),(29.8±6.2)vs.(26.1±7.1),均P<0.05];外科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自评问卷得分与消极应对因子得分呈正相关(r=0.50,P=0.002);外科医护人员年龄与急性应激水平正相关(R~2=0.168,P=0.012).结论:震后外科医护人员有较高水平的急性应激反应,尤其以年长者、具有消极应对倾向者为甚,建议加强医疗资源的合理调配和心理知识宣传,以提高外科医护人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李云歌;段明君;王臻;丛中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和抑郁症是两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增加社会经济负担的常见病.
作者:贺建华;王文化;李丛佳;卢辛;王苏;李志忠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北京市流动儿童主观幸福感的特点及其与城市儿童的差异.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4所打工子弟学校、3所混合学校和4所公立学校的小学五六年级和初中一二年级学生,运用幸福感自我评定量表、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量表修订版、学生总体生活满意度量表和学生多维生活领域满意度量表对1018名流动儿童和447名城市儿童进行调查.结果:(1)整体上,公立校城市儿童的主观幸福感高(8.4±1.9),然后依次是混合校城市儿童(8.2±2.1)、混合校流动儿童(7.4±2.3)、打工校流动儿童(6.9±2.7)(F=16.27,P<0.001);(2)流动儿童的总体幸福感得分为7.0±2.6,积极情感得分高于消极情感[(3.0±0.5)vs.(2.3±0.6),P<0.001];(3)流动儿童中,男生对学校的满意度低于女生[(4.5±0.9)vs.(4.7±0.9),P<0.001],而对环境的满意度和总体生活满意度高于女生[(3.7±0.9)vs.(3.5±0.9),P<0.01;(2.9±0.7)vs.(2.8±0.7),P<0.05];(4)流动儿童的总体幸福感、总体生活满意度、学校满意度和环境满意度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渐降低,消极情感和自我满意度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渐上升.结论:流动儿童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以上,在公立学校就读的流动儿童主观幸福感高于打工子弟学校中的流动儿童,但都低于城市儿童.
作者:王瑞敏;邹泓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儿童对宠物的依恋与社会性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北京市11所普通小学3~5年级的147名养宠物儿童为对象.采用宠物依恋量表、自我描述问卷、儿童社会生活适应量表的亲社会性和居家能力两个分量表,以及儿童孤独量表进行测量.结果:儿童对宠物的依恋与自我概念、亲社会性和日常生活能力正相关(r=0.47、0.42、0.34,Ps<0.001),与孤独感负相关(r=-0.28,P<0.01).在控制了儿童的学业状况,人际关系,以及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等无关因素的影响后,高宠物依恋组儿童的自我概念、亲社会性及日常生活能力水平仍高于低依恋组[(163.81±17.81)vs.(138.36±27.71),(46.19±4.25)vs.(40.64±6.93), (39.05±4.17)vs.(33.77±6.51);Ps<0.001],孤独感水平仍低于低依恋组[(28.53±11.08)vs(34.79±10.96);P<0.01].结论:儿童与宠物的亲疏程度和情感联结的紧密性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诸方面存在明显联系,但其中的影响机制和因果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周霞;郑日昌;傅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在经历汶川地震的初中生群体中修订创伤后成长量表(Post-traumatic Growth Invento-ry,PTGI),并考察其信效度.方法:采用方便取样,在重庆市2个一般灾区的2所初中共抽取2个样本,用创伤后成长量表、儿童抑郁量表(Children's Depression Inventory,CDI)、儿童版事件影响量表(Children's Revised Impact of Event Scale,CRIES)进行施测.用样本1(N=294)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样本2(N=625)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1)探索性因素分析获得3因素模型(人际关系、新可能性、个人力量),各条目在所属因子的载荷为0.41~0.77,3因子可解释总变异为47.2%.验证性因素分析发现拟合指标较好,IFI=0.990,CFI=0.990,RMSEA=0.051,X~2/df=3.082.将3因素模型和原5因素模型比较,发现前者指标优于后者(5因素:IFI=0.987,CFI=0.981,RMSEA=0.053,X~2/df=3.317).(2)创伤后成长量表修订版内部一致性信度在0.663~0.851之间.(3)PTGI总分及各分量表分与CRIES侵袭量表得分呈正相关(r=0.19~0.27,P<0.01),与抑郁量表得分呈负相关(r=-0.21~-0.29,P<0.01).结论:创伤后成长量表修订版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用于同龄人群创伤后成长研究.
作者:高隽;王觅;邓晶;钱铭怡;刘晓辉;何琴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评估12项一般健康问卷(12-item 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GHQ-12)中文版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在全省共抽取15000人.以DSM-Ⅳ轴Ⅰ障碍用临床定式检查中文版(Structured Clinical Interview for DSM-Ⅳ Axis Ⅰ Disorders,SCID)为金标准,以GHQ-12总分3分为切分值,对15000名受试中的10%质控样本(1510人)进行分析.结果:共1449人(96.0%)完成GHQ-12和SCID两项调查.控制抽样设计因素后,GHQ-12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14.6%和7.8%.控制其他考虑因素和抽样设计因素后,GHQ-12假阳性与居住于经济不发达的城市(城市Ⅱ型)、自评躯体健康差、因为精神问题寻求过帮助和目前结婚或同居的调整OR(95%CI)分别为2.23(1.24~4.01)、2.36(1.36~4.10)、1.53(1.10~2.14)和0.51(0.30~0.86).GHQ-12假阴性与35~49岁年龄组、居住于经济不发达农村(农村Ⅲ型)的调整OR(95%CI)分别为25.9(1.18~5.67)和2.72(1.21~6.14).结论:影响12项一般健康问卷中文版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因素不同.识别或筛选精神障碍的12项一般健康问卷中文版切分值应根据受试的不同特征进行调整.
作者:章健民;石其昌;徐方中;付永利;王淑敏;顾卫;周夏江;胡伟萍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昆明市情感障碍患病率.方法:采用分层容量比例概率随机抽样法,应用中文版复合性国际诊断交谈检查2.1版(CIDI-2.1)对该市≥15岁的居民5033人进行访谈,调查情感障碍的患病率,分析影响情感障碍的相关因素、起病年龄及共病情况.结果:情感障碍30天患病率为0.98%,12个月患病率为1.22%,终生患病率为1.8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城镇居民、离婚/分居/丧偶人群、无业者、受教育程度较高者更易患抑郁症.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家居农村、男性可能是情感障碍的保护因素.不同情感障碍亚型起病年龄不同,90%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25岁以前起病,情感恶劣在50岁以前存在起病风险,重性抑郁的起病风险持续终生.患有焦虑障碍和疼痛障碍可以增高情感障碍的患病风险.结论:情感障碍患病率低于国外同类研究而与国内研究接近,城镇居民、女性、独身、无业,受教育程度较高者有较高的患病风险,是干预的重点人群.
作者:姚坚;黄悦勤;阮冶;卢瑾;高长青;党卫民;罗诚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评估汶川地震8个月后,成都、德阳灾区老年人的抑郁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按照方便取样原则,利用自编地震后受灾群众基本情况调查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调查了成都、德阳两地390名受灾老年人.结果:9.8%的老年人有疑似抑郁症状,30.3%的老年人有抑郁症状.两地老年人的抑郁状况受性别、教育程度、居住地、职业以及地震期间经历的影响.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与男性、初中教育程度、以前无可怕经历、地震中害怕/无助/恐怖的感觉不强烈的老年人相比,女性(OR=2.03)、小学以下教育程度(OR=2.59)、以前有可怕经历(OR=2.06)、地震中害怕/无助/恐怖的感觉强烈(OR=1.59)的老年人的抑郁状况更严重.结论:成都、德阳地区老年人,在地震8个月后的抑郁状况仍然比较严重.灾后心理干预要特别关注女性、教育程度低、仍从事农业劳动、受灾较重老年人的抑郁状况.
作者:李海峰;况伟宏;韩布新 刊期: 201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