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比较在新加坡就读的中国大学生和北京大学学生的觉察压力、社会支持、健康行为现状.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2007年9月至2008年6月方便选取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就读的中国籍健康大学生160名,收回有效问卷156份.其中男性74人,女性82人;年龄17~31岁,平均(25±3.1)岁;工科81人,理科61人,文科14人.2008年7月至10月方便选取北京大学就读的健康大学生205名,收回有效问卷200份.其中男性84人,女性116人;年龄18~30岁,平均(25±2.2)岁;工科89人、理科77人;文科34人.
作者:张澜;沈丹丹;胡佩诚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检验心理健康自评问卷(self-reporting questionaire 20,SRQ-20)中文版的信效度.方法:在地震发生3周后,向675名都江堰市高三学生施测了SRQ-20 和贝克抑郁量表第二版(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 -2nd Edition,BDI-Ⅱ).用Kuder-Richardson 公式计算SRQ-20内部一致性系数.计算各个项目与总分的点二列相关.用探索性因素分析检测SRQ-20的因子结构.用SRQ-20 和BDI-Ⅱ的相关进行聚合效度的检验.结果:KR-20系数为0.79.项目和总分的相关在0.34到0.60之间,平均达到了0.48.SRQ-20 和BDI-Ⅱ之间的相关为0.70.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到4个因子,解释总方差的43.96%.除了项目1和5,其他项目的因子载荷均高于或接近0.40.结论:心理健康自评问卷的一致性信度和效标关联效度良好,但其因子结构尚不稳定,暂不适宜将其因子当作子量表应用,而应视为单维处理.
作者:江新会;王桢;王筱璐;时勘 刊期: 2010年第04期
2008年汶川地震后,卫生部颁发了<抗震救灾卫生部防疫工作方案>,将心理受灾人群分为五级.第一级人群为直接卷入地震灾难的人员,死难者家属及伤员.第二级人群为与第一级人群有密切联系的个人和家属,现场救护人员,以及地震灾难幸存者.本文将地震伤员作为心理受灾一级人群,其家属作为心理受灾二级人群,来调查其情绪和认知状态的异同.
作者:刘笑昆;薛云珍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我国电脑型福利彩票购彩群体一般人口学特点、购彩行为及动机.方法:采用多级抽样抽取广东、浙江、辽宁、四川、安徽、陕西6省25个地市的电脑型彩票购彩者,共回收有效问卷2126份.用自编购彩者背景信息问卷和购彩行为问卷进行测评.结果:(1)一般特征方面,购彩者年龄小16岁,大80岁,平均(37±12)岁;男性多于女性(82.9% vs.17.1%,P<0.001);个人月收入≤2000元者占75.8%.(2)购彩行为方面,购彩者购买的全国发行的彩票种类主要是双色球(49.3%)和3D(12.4%),两者都买的占38.3%;投注站是购彩者购买彩票(97.7%)、了解开奖结果(46.7%)的主要途径;更多的购彩者是自选号码(79.5%).(3)购彩动机方面,以奉献爱心、娱乐和中大奖为三大主要购彩动机,以中大奖为目的的购彩者月彩票投入占收入百分比高于以奉献爱心和娱乐为目的的购彩者(19.17% vs.18.65%,15.26%,P=0.039).结论:我国购彩者具有一定特征.男性购彩者多于女性;与高学历群体相比,低学历购彩者在彩票上的相对投入更高;购彩者的购彩动机与其彩票投入有关.
作者:王毅;高文斌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地震灾区遇难者家属的个体韧性及其与社会支持、生活满意度、抑郁、躯体化的关系.方法:5.12地震8个月后,用个体访谈的方法了解灾区民众的家人遇难情况,由此获取166名遇难者家属和180名家庭完好无损的灾区受试,用个体韧性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症状自评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对133名非灾区受试进行个体韧性量表的施测.结果:(1)遇难者家属的个体韧性得分低于家庭完好无损者和非灾区受试[(2.41±0.74)vs.(2.74±0.71),(2.76±0.72);P<0.01],其社会支持、生活满意度得分低于家庭完好无损者[(7.30±2.03) vs.(7.69±2.24),(2.86±1.09) vs.(3.33±1.16);均P<0.01],而抑郁、躯体化得分高于家庭完好无损者[(2.40±0.88)vs.(1.62±0.74),(1.98±0.72) vs.(1.60±0.69);均P<0.01].(2)路径分析表明,个体韧性较高者的生活满意度也较高(β=0.23,0.21;均P<0.01),而抑郁、躯体化无明显差异(β= -0.04,-0.09;均P>0.05);社会支持较高者的抑郁和躯体化较少(β=-0.18,-0.21;均P<0.01),生活满意度较高(β=0.23,P<0.01).结论:遇难者家属的个体韧性相对较低,且个体韧性不能与社会支持一起帮助缓解抑郁、躯体化等心理症状,这表明个体韧性在极端创伤条件下的逆境复原作用是有限的,灾区的创伤心理辅导工作尤其要重视受灾群众社会支持系统的重建.
作者:吴胜涛;李娟;祝卓宏 刊期: 2010年第04期
多数精神分裂症在临床症状缓解的同时,仍然存在社交及认知缺陷,影响生活质量.因此,有学者提出社交技能缺陷症状的概念,并认为是精神分裂症除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之外的另一个特征性症状[1].抗精神病药物虽然可以治疗幻觉、妄想,却无法改善社交技能缺陷[1-2].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不断有学者尝试采用社交技能训练(social skills training,SST)来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交技能缺陷,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功能结局[3-4].本文介绍社交技能训练的理论与方法,为开展相关治疗和研究提供依据.
作者:杨磊;姚贵忠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口服利培酮治疗对急性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听感觉门控P50的影响.方法:共纳入急性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64例(首发36例,复发28例),采用可变剂量利培酮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基线期)及治疗8周后,采用听觉条件(S1)-测试(S2)刺激范式进行P50检测,同时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定患者精神病理症状;选取与患者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匹配的健康人90例,测查P50作为正常对照.结果:①首发患者病程明显短于复发患者,但两者P50各指标无统计学差异.②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首发与复发合为患者组)基线期P50抑制率比值(S2/S1)升高[(36.0±32.0)% vs.(55.5±48.4)%](非正态分布)、S1波幅降低[(3.4±1.6)mV vs.(2.7±1.6)mV]、S1 与S2波幅差(S1-S2)减小[(2.2±1.6)ms vs.(1.3±1.3)ms],(P<0.05),其余P50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患者组治疗前后的P50各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④在基线期患者组P50抑制率(S2/S1)与PANSS阴性量表分呈正相关(r=0.43,P=0.001);治疗8周后此相关性消失.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听感觉门控缺陷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稳定的内表型,与病程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利培酮难以改善这种缺陷.
作者:杨贵刚;谭云龙;杨甫德;李娟;陈松;张进国;王安文;张荣珍;冯薇;王志仁;张五芳;周东丰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通过防御机制评定系统(Defense Mechanism Manual for the TAT,DMM)探索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无意识内容的防御机制特点.方法:用人格诊断问卷(Personality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 ,PDQ-4+)进行筛查,从边缘型得分≥7的254名大学生中,用人格障碍定式临床检查确诊边缘型人格障碍者(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62人,从中按边缘型得分由高到低选取30名为BPD组;从边缘型得分<2的学生中按边缘型得分选取30名为对照组.施测主题统觉测验,运用DMM系统评定两组被试的防御机制类型得分.结果:(1)BPD组不成熟集合得分高于对照组[(7.50±2.13)vs.(2.97±1.43),P<0.01];BPD组不成熟否认得分高于对照组[(2.47±1.54)vs.(1.03±0.91),P<0.01],BPD组不成熟投射得分高于对照组[(4.97±1.73)vs.(2.31±1.50),P<0.01];BPD组成熟否认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0.17±0.38)vs.(0.90±0.94),P<0.01].(2)回归分析得到边缘得分与防御机制的逐步回归方程:边缘得分=-1.066+1.061×不成熟投射+0.851×不成熟否认.结论: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多使用不成熟防御机制,主要表现在不成熟否认和不成熟投射两个方面.
作者:项锦晶;李巍;申荷永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分裂型人格障碍者的社会认知功能特征.方法:应用分裂型人格问卷(schizotypal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SPQ)从某大学2007年度入学的4461名大学生中筛选SPQ高分者(总分>38分),应用DSM-IV轴II人格障碍用临床定式访谈版( Structured Clinical Interview for DSM-IV Axis II,SCID-II)进行面谈,并据DSM- IV诊断标准确定分裂型人格障碍(schizotypal personality disorder,SPD)者.共41名SPD者、53名SPQ高分者(不符合任何人格障碍标准)和37名对照组学生(SPQ≤18的低分者)完成本研究.应用Ekman标准面孔库中的面孔生成刺激材料,研究受试的面孔不同程度性别识别(分低、中、高3等程度的男女识别)和面孔不同程度表情识别(分低、中、高3等程度的高兴、厌恶和恐惧情绪的识别)能力,分析其判断正确率.结果:(1)性别识别.总体正确率在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1,P=0.494);组别与性别程度之间有交互作用(F=3.83,P=0.016),后续分析发现仅在低程度男性面孔识别正确率方面3组之间存在差异(F=3.40,P=0.036),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SPD组的判断正确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1.13±20.86%)vs.(35.43±30.15%),P=0.010];(2)表情识别.总体正确率在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4,P=0.035),SPD组的正确率低于对照组[(45.14±18.21%)vs.(54.66±18.24%),P=0.039];组别与表情程度之间存在交互作用(F=3.04,P=0.044),在中等程度高兴和中等程度厌恶表情识别方面上,对照组正确率均高于其他2组[(73.64±28.64)vs.(71.34±20.34)、(57.46±31.96),(60.13±28.04)vs.(52.94±24.44)、(43.44±22.22);均P<0.05].结论:分裂型人格障碍患者的面孔表情识别能力受损,提示他们可能存在社会认知功能障碍.
作者:李惠;陈增堂;唐云翔;李春波;肖泽萍;殷芳;王继军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血清S100B蛋白浓度在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变化及与精神病理症状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ELISA)方法,检测99例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分裂症组)和83名健康对照(对照组)血清S100B蛋白浓度,比较2组间差异.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 ,PANSS)评定精神病理症状,分析血清S100B蛋白浓度与PANSS评分及其疾病状况间的关系.结果:①精神分裂症组血清S100B浓度高于对照组[(0.158±0.037)μg/L vs.(0.124±0.055)μg/L,P<0.001];精神分裂症组中,男性患者S100B 水平高于女性[(0.169±0.035)μg/L vs.(0.136±0.030)μg/L,P<0.001],采用典型抗精神病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氯氮平和联合治疗4个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2,P=0.307);②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S100B浓度与PANSS阴性症状分(r=-0.31,P=0.002)、反应缺乏因子(r=-0.24,P=0.017)负相关.结论:血清S100B水平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显著升高;S100B对疾病的进程可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谭云龙;谭淑平;陈楠;韩标;杨甫德;曹连元;李佳;周东丰;邹义壮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市区癫痫患者羞耻感的产生原因,分析羞耻感产生的机制及其对癫痫患者的影响,为以后实施干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方法:选取由社区医生推荐在北京崇文区生活5年以上,而且经过明确临床诊断的癫痫患者24名,采用面对面访谈的方法,由经过统一培训的研究人员采用开放式的访谈提纲对被采访者进行深入的个体访谈.结果:24位患者中有1/3的患者提到公众对癫痫病存在错误认识,18~50岁的患者中只有30%的人有正式工作,婚姻质量差是已婚癫痫患者的主要问题,约90%的访谈对象提到了经济压力是其生活面临的主要问题.隐瞒和保密、担心发作、精神和性格的改变是羞耻感影响的结果.结论:羞耻感是癫痫患者社会心理问题的重要方面.应加强癫痫患者羞耻感的干预研究,减少癫痫患者羞耻感的产生,提高癫痫患者的自信心和社会价值.
作者:杨洪超;王文志;吴建中;赵东海;杜晓立;江滨 刊期: 2010年第04期
食管癌作为一种危害生命的负性生活事件,不仅给患者带来躯体上的痛苦,对其精神也带来严重创伤,不同的患者采用不同的应对方式对自己的心理反应进行调节适应.研究表明,面对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回避也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而屈服则增加患者心理压力,其始终与不良的心身健康呈正相关[1].对病情知情与否对患者的心身症状有一定影响[2],本研究探讨知情与否食管癌患者应对方式的差异.
作者:赵俊敏;王彤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探究酒精摄入与外伤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年龄≥18岁,受伤时间至急诊时在6 h以内,且为首次治疗的患者493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NIH)统一提供的操作手册对患者的外伤类型、是否故意伤害、外伤前是否醉酒、外伤前饮酒量、饮酒后距离外伤的时间、过去一年饮酒情况等内容进行调查,采用现状调查及病例交叉分析方法,研究饮酒与外伤之间的关系.结果:受伤前6 h饮酒者的外伤风险高于伤前未饮酒者(OR=1.75,95%CI:1.06~2.87);受伤前6 h饮酒大于9个标准杯者的外伤风险远高于伤前未饮酒者(OR=13.0,95%CI:3.90~43.0),受伤前6h饮酒者遭受故意伤害风险高于伤前未饮酒者(OR=7.50,95% CI:1.94~28.0);与遭受非故意伤害者相比,遭受故意伤害者特征为男性、学历偏低、醉酒、酒精测试阳性者居多,并且故意伤害多发生于饮酒后1 h之内.与遭受非故意伤害者相比,遭受故意伤害者在过去一年中的饮酒频率较高.结论:饮酒会增加外伤发生及遭受故意伤害的风险,需要控制不良饮酒行为,减少外伤风险的发生.
作者:禚传君;李冰;李继涛;黄悦勤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中国城市30~36月龄幼儿性别及家庭环境与社会能力发展的关系,以优化儿童成长的教养环境,促进情绪社会性健康发展.方法:采取横断研究设计,以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4个大中城市1437名30~36月龄幼儿的母亲为调查对象.用自拟社会人口学问卷及中国婴幼儿社会性和情绪发展量表(Chinese Toddler Social and Emotional Assessment,CTSEA)进行被调查幼儿社会能力发展状况筛查后,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其性别、家庭环境与社会能力发展的关联.结果:1437名幼儿中,疑似社会能力发展偏离者301名,占总人数20.9%,其中男童160名(11.1%),女童141名(9.81%),男童与女童疑似社会能力发展偏离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20,P>0.05);社会能力发展各维度中,女童的依从性[(8.00±2.59)vs.(7.67±2.50),P<0.05]及亲社会的同伴关系[(5.24±1.87)vs.(4.86±1.73),P<0.01]得分高于男童.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父母对幼儿的了解程度、父母职业、家庭经济状况及构成等与幼儿社会能力发展的不同维度有关.结论:幼儿性别与其社会能力发展过程中依从性及亲社会的同伴关系有关,造就优良的家庭环境,增强父母理性的教育观念并根据幼儿特点进行养育,对幼儿社会能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国艳;王惠珊;张建端;连光利;黄小娜;石淑华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农村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现状及相关因素. 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湖南省浏阳市农村社区(37个乡镇)抽取3个乡镇共23个行政村的≥15岁常住人口61165人,进行精神障碍的线索调查.用DSM-Ⅳ-TR轴I障碍定式临床检查病人版(SCID-I/P)对阳性线索者进行诊断,对确诊为精神分裂症的220例患者进行求医行为问卷调查.结果:精神分裂症的治疗率为81.4%,出现精神症状后1月内接受过专科治疗者仅56例(25.5%),3月内接受过治疗者89例(40.5%),1年以上方获得首次专科治疗者46例(20.9%),从未接受专科治疗者41例(18.6%).慢性起病,无自知力及就诊距离较远的患者接受专科治疗的可能性更低(OR=4.71、9.14、4.32). 结论:农村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缺乏及时的专科治疗,应通过开展精神卫生宣传教育,增强农村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水平,提高居民对精神分裂症的知晓水平及获得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能力,以促进农村社区精神分裂症的及早治疗.
作者:张启文;肖水源;周亮;桂立辉;徐慧兰;刘庆武;何晓燕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对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复合性国际诊断交谈表(Composite International Diagnostic Interview,CIDI-3.0)的纸笔版(Paper and Pencil Interview,PAPI)和计算机辅助版(Computer Assisted Personal Interview,CAPI)进行成本分析,为选择小成本的版本提供经济学依据.方法:收集以使用CIDI-3.0进行临床评估时的相关信息,采用卫生经济学中成本分析方法,分别估计采用PAPI与CAPI两种版本进行调查时所需的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并比较两种版本的成本差值.结果:(1)通过设定样本量、访谈员和录入员人数为自变量,采用由软件费、问卷印刷费、劳务费、计算机购置和折旧费所决定的成本系数,推导出CIDI-3.0两个版本的成本差值计算公式;(2)在确定样本量,并限定总体调查时间的条件下,根据北京地区物价水平,提供了由访谈员人数和录入员人数确定小成本选择方式.结论:选择在社区和综合医院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所需的佳版本,取决于样本量,雇佣访谈员人数,录入员人数,总体调查时间以及本地成本系数.
作者:迟锐;黄悦勤;刘肇瑞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评估Beck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Beck Scale for Suicide Ideation-Chinese Version,BSI-CV)在国内社区成年人群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定天津市区(城市)和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农村)作为调查现场,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8岁的社区居民,由受过培训的调查员使用包含BSI-CV[评估近1周及消沉、忧郁或自杀倾向严重时(简称严重时)的状况]在内的调查表进行一对一入户调查.569例城市居民和603例农村居民完成首次调查,以评估量表的内部一致性和效度;在首次调查后第5~8天,对调查前期完成首次调查的256例城市受试和504例农村受试依次进行了重测,以检验量表的重测一致性.结果:(1)量表的内部一致性.首次调查全部受试近1周和严重时量表总分的Cronbach α值分别为0.68和0.87,城市受试0.72和0.84,农村受试0.57和0.88.(2)量表的重测一致性.近一周和严重时量表总分的ICC全部受试为0.64和0.76,城市受试0.84和0.76,农村受试0.39和0.76.(3)量表的效度.首次调查有自杀未遂史者(N=12)严重时BSI-CV总分高于无自杀未遂史者(N=1146)[( 9.75±9.79)vs.(0.86±3.17),P<0.001],但两组近一周BSI-CV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42±0.79)vs.(0.14±0.78),P=0.057].结论:Beck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在国内社区成年人群中应用的信效度较好,特别是消沉、忧郁或自杀倾向严重时的状况评分.
作者:李献云;费立鹏;童永胜;李可进;张亚利;张艳萍;徐东;牛雅娟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慢性病病案管理模式对我国社区老年抑郁症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年龄≥60岁,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Fourth edition,DSM-Ⅳ)抑郁症诊断标准的12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N=60)和对照组(N=60).干预组实行慢性病病案管理模式,即精神科医生、社区医生和病案管理员共同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实施综合治疗方案,如健康教育、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等;对照组按照目前社区日常的医学方式进行.在治疗前,治疗第2、4、6、8、12周末分别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linical Global Impression,CGI)、治疗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进行评定.结果:在治疗12周末,干预组患者HAMD-17总分[(14.19±7.66)vs.(24.93±5.86)]和CGI-GI评分[(1.61±0.92)vs.(3.43±1.42)]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干预组有效率(83.1% vs.39.3%)、临床治愈率(27.1% vs.5.4%)高于对照组(均P<0.01);干预组患者坚持服药率高于对照组(98.3% vs.35%,P<0.01);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轻微,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慢性病病案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地减轻抑郁症状,增加抗抑郁药的使用,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吴海苏;徐勇;徐一峰;朱惠仙;朱丽萍;薛晶晶;王稼颖 刊期: 2010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