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成人依恋、主我分享(主观条件)、客观背景(客观条件)与人际吸引(喜好得分)的关系.方法:采用方便抽样,在浙江某大学理学院、材料纺织学院选取受试.先选取4O名学生进行依恋未激活研究,用情景剧本筛选出有效受试32名;然后选取另92名学生进行依恋激活研究,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xpenences in Close Relationships Inventory,ECR)中文修订版筛选出有效受试64名,根据量表均分加一个标准差为高、低来划分回避组和焦虑组,使用自选压力视频进行依恋激活和效果检验.结果:(1)在依恋未激活情况下,主我分享的主效应显著(F=7.17,P<0.01).受试对剧本人物的喜好受主、客观条件的交互作用(F=5.42,P<0.05),对客观背景相似的无主我分享者的喜好评分高于对客观背景不相似的无主我分享者喜好评分.(2)在依恋激活情况下,受试对剧本人物的喜好受依恋回避和客观背景有交互作用(F=5.37,P<0.05),依恋高回避受试对客观条件不相似人物的喜好评分高于依恋低回避受试.受试对剧本人物的的喜好受依恋焦虑和主我分享的交互作用(F=5.56,P<0.05),依恋低焦虑受试对无主我分享人物的喜好评分高于依恋高焦虑受试.结论:人际吸引的产生可仅仅依靠人们之间的主我分享而非客观相似性;高依恋回避者对主、客观条件相似性表现较少的兴趣;高依恋焦虑者对有、无主我分享表现出过度的喜好评价.
作者:刘泽文;贺泽海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调查我国性别角色异性化大学生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方便选取我国东、中、西部的27所高校,从每所高校的一至四年级大学生被试中随机整群取样,共选取了5008名学生.采用中国大学生性别角色调查量表(Chinese Sex-Role Inventory,CSRI-50)进行调查.结果:(1)性别角色异性化者在大学生群体中所占比例为10.5%,其中男生性别角色异性化者(女性化男生)占男性被试的7.5%,女生性别角色异性化者(男性化女生)占女性被试的13.0%;女生性别角色异性化者多于男生(P<0.001);(2)男、女生性别刻板化者均多于性别角色异性化者(25.0%vs.7.5%,27.3% vs.13.0%;均P<0.001);(3)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性别角色异性化者在年级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男女性别角色异性化者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8% vs.7.3%,15.0%vs.13.2%;均P>0.05);(5)城镇学生男性化女生的比例高于乡村学生(15.6% vs.10.4%,P<0.001).结论:性别角色异性化者在大学生中只占少数,且女生多于男生,性别刻板化者多于性别角色异性化者;大一至大四性别角色异性化者不存在年级的差异;城镇与乡村男生异性化者没有差异,而女生异性化者城镇多于乡村.
作者:王金生;刘电芝;刘金光 刊期: 2011年第03期
控制吸烟已成为国际社会日益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而与之相对应的是长期居高不下的吸烟率.据估算,我国青少年中现有吸烟者超过1500万,尝试吸烟者不下4000万,遭受二手烟危害的人数更是高达6500余万[1-2],医学生因所学专业而熟知吸烟的危害性,却仍表现出较高的吸烟率[3-4],因而对其吸烟原因的分析具有现实意义.
作者:史宝林;赵秋振;李荣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检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在农村自杀研究使用中的信度、效度.方法:在山东省疾病监测点上选取2008年9月1日-2009年8月31日3个县(市)的25个乡镇农村自杀死亡病例200例,并按照性别、年龄(±3岁)、当地居住者1:1配比选取正常对照组,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进行施测,用Beck绝望量表(Beck Hopelessness scale,BHS)和特质焦虑量表(TAI)为效标.结果:自杀死亡组和正常对照组SSRS的Cronbach a系数分别为0.734和0.633;性别分组后,除了女性正常对照组(n=85)外,其他3组Cronbach a系数接近或大于0.7.SSRS总分与BHS分、TAI分呈负相关(r=-0.43,-0.35,P<0.001);分两组数据(自杀死亡组、正常对照组)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分别提取3个和4个公因子,其中条目2和条目10在两组数据间的因子归属不一致,并且提取的公因子与原量表设计者的假设不一致.结论: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在自杀研究中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运用到自杀研究中,但需要修改和完善其结构效度,使之更加适合自杀研究的社会支持测评.
作者:路长飞;贾存显;张吉玉;王欣欣;王东芳;刘丽媛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本文引进了哈佛群体催眠感受性量表A式(Harvard Group Scale of Hypnotic Suscepti-bility,Form A,HGSHS-A),并分析其信度和效度.方法:将HGSHS译成中文,并对其进行符合本±文化的修改.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选择313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试,回收有效问卷293份.第一次测试177份有效问卷用来评估HGSHS-A的内部-致性信度,用探索性因素分析检测HGSHS-A的因子结构;使用第二次测试所得116份有效问卷,根据12个暗示项目所反应的两个维度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1)量表5个部分之间总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 a系数为0.70;主观印象部分和客观外在反应部分之间的Cronbach a系数为0.82.(2)因素效度分析显示了4个因子,决定总方差的49.60%;验证性因素分析调整后的模型χ2=47.239,RMR=0.014,RMSEA=0.000,GFI=0.938,CH=1.000,NFI=0.645.结论:在本研究条件下,哈佛群体催眠感受性量表A式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均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可以用于区分大学生受试的催眠感受性,并适合团体测试.
作者:周爱保;王志丹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评价社会适应功能评估量表(social-Adaptive Functioning Evaiuation,SAFE)在中国精神疾病患者中的适用性.方法:采用方便取样,选择按DSM-IV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及其他精神障碍的患者共200名(病例组,年龄18~70岁)及正常对照30名(正常组,年龄19~56岁).请3名精神科专业人员使用SAFE中文版进行评估,并对其中30名患者同时评定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量表Ⅱ(WHO Disability Assessment Schedule,WHO-DAS-II)和自我意识量表中的社交焦虑分量表(Social AnxietySubscale of the seif-Consciousness Scale,SAS).结果:SAFE中文版的重测信度为0.96-0.99,评定者一致性0.77,内部一致性0.77-0.95;SAFE中文版与WHO-DAS-II和SAS的相关分析显示,SAFE中文版具有较好聚合和区分效度;探索性因素分析将SAFE中文版聚合为4因子模型,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该模型结构合理.病例组SAFE中文版各因子评分(除基本生活技能外)均高于正常组(P<0.005).结论:社会适应功能评估量表在我国使用信效度良好,可以用来评估18岁以上精神疾病患者的社会适应功能.
作者:姚贵忠;钱英;耿彤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评价帕罗西汀合用喹硫平治疗双重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hinese classification and diagnostic criteria of mental disorders,CCMD-3)双重抑郁症诊断标准的66例门诊及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n=34)给予帕罗西汀合用喹硫平治疗,对照组(n=32)给予帕罗西汀治疗,疗程12周.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4、6、8、12周分别使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n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nmilton Anxiety Scale,HAMA)、临床总体印象疗效总评量表的病情严重程度(Clinical Global Impression,CGI)、不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HAMD总分≤7分为痊愈;HAMD总分>7分,减分率≥50%为好转,痊愈和好转合称有效.结果: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HAMD、HA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研究组和对照组的HAMD、HAMA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s<0.05);研究组6、8、12周HAMD、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s<0.05);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罗西汀合用喹硫平治疗双重抑郁症疗效较好,安全性高.
作者:王新法;吴焕;娄涛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考察国内心理健康专业服务人员对专业机构建构的看法及其现实情况.方法:采用方便取样,选取全国不同省市心理健康服务从业者及管理者共1543人,使用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情况调查表调查其对专业机构的人员构成情况、管理方法和工作检查与评估的主观理想情况和现实情况,并对其做比较.结果:(1)心理健康工作者对机构人员构成上的主观理想情况和现实情况没有明显差异.在主观理想模式中,不同专业工作者对心理咨询师的理想人数的看法不同,心理咨询师认为的理想咨询师人数(3.6±2.4)多于通科医生(2.5±2.1)和心理辅导员(3.0±2.4).不同专业工作者对理想治疗师人数的看法也不同,精神科医生理想看法的数量(3.0±2.4)高于通科医生(1.6±.9)和心理咨询师(1.9±1.3).在现实模式中,不同专业机构的实际人员配置上,咨询师或治疗师比例和测量人员比例不尽相同,心理咨询专业工作者所在机构的咨询或治疗师人数(5.5±5.8)多于精神科医生所在机构(5.0±4.0),而精神科医生所在机构的测量人员多于咨询师所在机构的测量人员[(2.3±1.6) vs.(1.8±1.5)].(2)心理健康专业工作人员对专业机构建构的管理方式和专业工作评估方面存在理想和现实层面上的明显差异,在督导、案例讨论、对疗效进行评估等方面现实状况均落后于被试的理想状态,如有87.3%的人希望有督导,而现实中只有28.0%的人有督导.结论:国内心理健康专业人员对专业机构管理和建构的人员构成、管理方法和工作评估等方面存在理想模式和现实模式的差异.
作者:王雨吟;钱铭怡;姚萍;钟杰;易春丽;张智丰;陈红;王易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随着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逐步发展,心理治疗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但目前所面临问题是:对于临床上看上去很有用的心理干预模式,能否用严格的科学方法验证其有效?这还存在不同的看法.主要原因是,对心理干预的影响因素十分复杂,无法像生物医学领域那样进行精确、客观的观测;社会文化变迁不断加速,临床上新问题、新方法还在不断涌现.
作者:冯强;赵旭东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我国当前中等城市个体心理咨询机构的现状,以及负责人对心理咨询市场的态度.方法:选取柳州市4个行政区域的14家个体心理咨询机构,采用自制心理咨询机构基本情况调查表以及访谈提纲,对每家机构的负责人进行调查访谈,以频数统计、内容编码等方式分析调查资料.结果:机构负责人具有教育、心理、医学背景的占50%.8家以上的机构提供婚姻家庭、学习、人际关系、亲子关系等咨询服务项目.咨询收费价格平均水平为50~150元/h,机构经营状况处于不良状态的5家.咨询师采用综合取向的心理咨询技术的有9家机构.咨询量10~30人次/月的9家,>30人次/月3家.有6家机构负责人从未接受过督导.12家机构负责人看好咨询市场,并认为政府的扶持有必要.结论:中等城市个体心理咨询市场缺乏规范,从业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缺乏督导,国家需要出台相关政策来规范行业的发展.
作者:张庭辉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孕育神经管缺陷儿(neural tube defects,NTDs)母亲的生命质量状况及相关因素,为孕育NTDs及其他出生缺陷儿母亲生命质量的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1:1匹配病例对照研究,以141例孕育NTDs的母亲和141例分娩正常儿的母亲为研究对象,用WHO生存质量量表简表-中文版(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BREF,WHOQOL-BREF)进行生命质量测评.结果:在调整可能的混杂变量后,病例组和对照组生命质量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8.6±10.4)vs.(99.1±9.9),P=0.822].病例组心理领域得分低于对照组[(13.5±2.1)vs.(14.0±1.8),p=0.040],且生命质量和健康状况总分也低于对照组[(14.4±2.4) vs.(14.9±2.4),P=0.036].孕育NTDs母亲家庭摩擦越少、食欲越好、夫妻关系越好和自评得分越高,其生命质量得分越高.结论:孕育NTDs母亲生命质量总得分与对照组无差别,心理领域和总的生命质量和健康状况得分低于对照组.在以后的妇幼卫生工作中,对家庭关系较差的孕育NTDs妇女给予关注并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以改善该群体的生命质量.
作者:卢庆彬;王志萍;宫蕊;孙喜红;高莉洁;赵仲堂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考察不同类型受虐待儿童的社会信息加工特点.方法:采取方便取样,选取哈尔滨市不同地区的4所普通小学四、五年级全体学生共820人,回收有效问卷775份,用儿童期虐待问卷(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naire-short Form,CTQ-SF)施测,筛选出从未受虐待的儿童41人为对照组,并设定3个实验组,即情感虐待伴忽视组(EN组)34人,躯体虐待伴忽视组(PN组)4O人和躯体情感虐待伴忽视组(EPN组)43人.对4组受试施测社会信息加工结构访谈,以分别测量在同伴情景(同伴加入、同伴激惹)和成人情景(权威、家庭)的清晰和模糊情况下,4组儿童在社会信息加工过程的编码、解释(意图归因)、反应生成(生成反应的数目、性质)、反应评估(人际效能感、工具效能感)各阶段特点.结果:4组儿童在社会信息加工的编码阶段和反应评估阶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解释阶段和生成反应阶段4组儿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模糊同伴激惹情景下,EPN儿童(55.8%)较正常儿童(22.0%)更多将人物意图归因为敌意(P=0.001);在清晰权威情景下,3个虐待组儿童生成反应的数目均低于对照组儿童[(1.88±0.91),(1.58±0.75),(l.90±0.97)vs.(2.29±0.87),P<0.01].结论:受虐待儿童的社会信息加工存在缺陷,受多种类型虐待的儿童更为严重.
作者:刘爱书;于锐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影响幼儿表情认知反应的个体和家庭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方便取样,选取90名1.5~3岁幼儿(男55例,女35例),记录其对面孔表情图的认知反应,同时用1~3岁幼儿气质量表、家庭因素和亲子关系情况调查表、婴幼儿社会认知发展筛查量表进行调查.将表情认知反应各原始变量进行因子分析提取公因子,再用偏相关分析和多重回归分析,探讨幼儿表情认知反应各公因子与气质特征、家庭因素及社会认知能力各因素的关系.结果:多重回归分析显示,多个自变量与表情认知反应各公因子有明显相关,包括心境(Beta=-0.214)、节律性(Beta=0.217)、言语发育水平(Beta=0.289),及家庭环境中多个因素包括父母亲性格(父亲内/外向Beta=0.278、母亲内/外向Beta=-0.263,母亲敏感/不敏感Beta=0.260)、父亲和带养人文化(Beta=0.259,0.244)、母亲产后情绪(Beta=0.347)、母亲行为(Beta=0.231)、家庭经济(Beta=-0.217,0.257)以及家庭氛围(Beta=-0.281)(P<0.05).结论:正常幼儿表情认知反应不仅与其气质特征和语言能力有关,也与多个家庭环境因素有关.
作者:李味梅;静进;金宇;邹小兵;五十岚一枝;俞红;余新;吴清 刊期: 201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