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 国际刊号:1000-6729
  • 国内刊号:11-1873/R
  • 影响因子:2.08
  • 创刊:1987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34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SSCI 南大核心期刊(含扩展版),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2014年)心理学类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核心库)》(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 基础医学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1年4期文献
  • 藏族大学生的社会文化适应与心理健康

    文化适应已成为我国少数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1].但是,国内学界在少数民族社会文化适应问题研究上较为薄弱.本研究探讨藏族大学生社会文化适应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作者:罗平;毕月花;汪念念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高中生的入世出世心理与学习压力

    前期研究~[1]把人世出世心理界定为目标追求的态度和方式,并据此编制了人世出世心理量表,发现人世心理由拼搏精神和在乎结果组成,出世心理由平常心和低要求组成.研究~[2]还发现拼搏精神和平常心是积极的,能降低压力,有利于心理健康;在乎结果和低要求相对消极,尤其是在乎结果会增强压力,不利于心理健康.本研究探讨高中生的人世出世心理与学习压力的关系.

    作者:杨宏飞;李晓讴;袁路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大学生生活事件和睡眠质量的关系

    慢性心理应激和睡眠质量关系研究是我国心理学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一项紧迫课题.前期对压力、压力源等重要心理应激对睡眠质量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进行了综述[1].本文探讨大学生生活事件与睡眠质量之间的关系,以期从生活事件的视角找到改善大学生睡眠质量的途径.

    作者:刘灵;严由伟;林荣茂;唐向东;魏叶莹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反刍思维与心理健康(综述)

    研究者对心理健康的见解众说纷纭,一般而言,如果个体较少体验到抑郁、不愉快等负性情绪,可以自我控制某些行为,能够从社会支持系统中寻找帮助,进而有效地进行问题解决,体验到幸福感,我们就认为他是心理健康的.心理健康是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可分为环境因素和个体因素,前者诸如家庭因素、社区因素、工作环境因素(对学生而言为学校因素)以及社会因素,后者诸如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疾病、人际关系、自我认知与压力应对等).

    作者:郭素然;伍新春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精神科记忆门诊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

    目的:探讨精神科记忆门诊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样本来源于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记忆中心2006年3月~2010年3月登记的数据库,共选取完成全套神经心理测查与精神行为评估的AD患者129例.采用神经精神科问卷(Neu-ropsychiatric Inventory,NPI)评定所有被试的精神行为症状.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Examination,MMSE)和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认知部分(Alzheimer Disease Assessment Scale-CognitivePortion,ADAS-Cog)评定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定生活功能状况.依据MMSE评分将被试分为轻度(MMSE≥20,46例)、中度(MMSE=11~19,59例)和重度(MMSE≤10,24例)3组.采用因子分析了解AD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特征,采用方差分析比较3组间差异.结果:①对AD患者精神行为症状因子分析,得到3个症状群,分别为精神病性症状、额叶释放症状和情感症状.重度AD组NPI总分、精神病性症状因子分和额叶释放症状因子分显著高于轻、中度AD组(均P<0.05).轻、中、重度AD组间情感症状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ZAD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相关因素:NPI精神病性症状因子、额叶释放症状因子评分与ADAS-Cog记忆、语言、操作能力和注意力等因子分及ADL评分与呈正相关(r=0.28~0.47,P<0.05),NPI情感症状因子分与ADAS-Cog语言和操作能力因子分呈正相关(r=0.19,0.24; P<0.05).结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精神行为症状以精神病性、额叶损害和情感症状为主要特征,随疾病严重程度加重而加重.认知和日常生活功能差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更严重.

    作者:张美燕;王华丽;李涛;于欣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氧化应激水平

    目的:探讨自由基、抗氧化酶在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病理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病例一对照研究设计,对56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诊断标准的门诊及住院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包括双相Ⅰ型组23例及双相Ⅱ型组33例)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 )评定抑郁症状,并检测血浆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 )、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含量,选择32名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对照组),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比较各参数在组间差异及其与HAMD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双相Ⅰ型和Ⅱ型组MD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SOD,CAT及GSH-Px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在控制身高、体质量指数和年龄等因素后HAMD评分与血浆MDA水平呈正相关(β=0.46,P < 0.05),与SOD(β=-0.27,P<0.05),CAT(β=-0.41,P < 0.05)和GSH-PX (β=-0.34,P < 0.05)水平呈负相关.结论:氧化应激反应可能参与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发生过程,疾病严重程度可能与氧化应激反应失衡有关.

    作者:张晨;苑成梅;黄佳;吴志国;陈俊;王勇;方贻儒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者的执行功能

    目的:探讨我国汉族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e disorder,ADHD )患者的执行功能特点.方法:使用病例对照研究,对30名符合Conners成人ADHD诊断会谈中ADHD诊断标准的门诊患者,24名年龄和受教育年限与之匹配的正常对照,进行执行功能任务测验(Stroop色词干扰、数字字母连线、数字广度、汉诺塔和流畅性测验),测查执行功能的抑制、转换、工作记忆、计划和流畅性等成分,比较两组差异.结果:成人ADHD患者在工作记忆任务测验(倒背数字数)表现差于正常成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抑制、转换、计划和流畅性任务测验中表现与正常成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提示,中国汉族成人ADHD患者在工作记忆方面存在缺陷,而在抑制、转换、计划和流畅性方面无明显缺陷.

    作者:钱英;张小梅;杨蕊;杜巧新;王玉凤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神经症优化治疗方案的特尔菲法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神经症治疗的优治疗方案.方法:采用文献法初步筛选出神经症已有明确疗效的全部药物和心理治疗方案,在此基础上采用专家咨询法(Delphi法),选择来自我国20家精神专科三级医院的20名精神科临床专家,进行两轮专家咨询,终筛选出公认的神经症优治疗方案.结果:神经症的优治疗方案分别是强迫症为帕罗西汀联合认知行为治疗,社交焦虑障碍为帕罗西汀联合综合性心理治疗和帕罗西汀联合认知行为治疗,惊恐障碍为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SSRI)类合并苯二氮类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和帕罗西汀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为帕罗西汀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和SSRI类合并苯二氮草类联合认知行为治疗.结论:专家咨询法成功筛选出了强迫症、社交焦虑障碍、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障碍四类神经症的优治疗方案.

    作者:罗晓敏;黄悦勤;王向群;刘肇瑞;唐妮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世界卫生组织五项身心健康指标在识别高中生抑郁障碍中的信效度

    目的:考查世界卫生组织五项身心健康指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Five-item Well-Being Index,WHO-5)在识别高中生抑郁障碍中的信度和效度.方法:用WHO一对上海市1所中学706名高一到高三年级学生进行初测,计算WHO一的Cronbach a系数,进行因子分析判定其结构效度;初测同时使用Beck抑郁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 )测试,计算WHO-5与BDI平行效度;2周后对104名学生用WHO-5进行重测,计算重测信度;对BDI总分≥14分的学生和10%的BDI总分<14分的学生共134人用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Mini International Neuropsychiatry Inventory,NUM)进行访谈,根据WHO-5总分以MM诊断抑郁障碍为金标准绘制ROC曲线,判定其校标效度,确定曲线下面积、临界值及相对应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Cronbach a系数为0.907;重测信度系数ICC = 0.644;因子分析表明WHO-5为单因子结构;WHO-5与BDI得分呈负相关(r=-0.52); ROC曲线下面积为0.714,临界值取11.5或12.5时有较平衡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0%/62%或85%/56%.结论:世界卫生组织五项身心健康指标具有较好的内在一致性,但敏感度尚可而特异度一般.其对高中生抑郁障碍的识别有一定适用性,但只能作为一种粗筛工具.

    作者:王舟;卞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心理咨询与治疗类文献(2000-2009年)的综合分析

    目的:对<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年至2009年发表的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的文章进行回顾性研究.方法:以发表时间、文献出版来源为检索项,通过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逐年检索收集目标文献.对目标文献数量及其占期刊总载文量的比重、文献类型分布及其变化趋势进行定量分析;对实证研究以及理论研究的文献进行内容分析,并与之前和同期的相关研究进行比较.结果:(1)共检索到心理治疗类文章381篇,约占期刊总发表文章的14.2%.其中理论研究占38.6%,实证研究占57.9%,较创刊之初的十余年间显著增加;案例研究6.9%,较前明显减少.(2)实证研究中疗效研究居多(84.3%),来访者相关变量的研究(5.24%)和治疗过程的研究(2.09%)较少.疗效研究中针对患者(61.5%)、认知行为的治疗方法(32.9%)、个体治疗形式(51.6%)、折衷取向(72.7%)、有对照组设计(78.3%)的干预研究模式多见.(3)理论文献中较多涉及的治疗理论依次是精神分析、道家认知疗法、系统家庭治疗.结论:<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0年间所发表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文章,无论从量上还是内容上都取得了长足进展,也暴露出该领域的一些不足和薄弱环节.

    作者:茆正洪;赵旭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双相障碍Ⅰ型及认知功能与G72基因rs947267多态性

    目的:探讨双相障碍Ⅰ型及认知功能与G72基因rs947267多态性的关系.方法:收集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Fourth Edition,DSM-N)诊断标准的处于稳定期的双相障碍Ⅰ型患者202例和正常对照103名,采用数字符号、连线测验(Trail Making Test,TMT)检测注意功能,数字广度、视觉再生检测记忆功能,言语流畅性测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WCST)和汉诺塔(Tower of Hanoi,TOH)评定执行功能,并检测G72基因rs947267多态性.采用协方差分析比较认知功能,遗传学分析采用病例对照分析及以认知功能作为数量性状的关联分析.结果:①病例组的数字符号、TMT-A时间、TMT-B时间、数字广度各项指标、视觉再生、言语流畅总数、WCST各项指标和TOH各项指标的成绩均比对照组的差(P<0.05).②病例组和对照组的rs947267多态性基因型频率(AA:36.1% vs.43%,AC:52.5% vs.43.7%,CC:11..4% vs.14.6%)和等位基因频率(A:62.4% vs.63.6%,C:37.6% vs.36.4%)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病例组中rs947267多态性不同基因型组的TMT-B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7,P=0.027),AA基因型组较AC基因型组的短(P<0.05).病例组携带A等位基因的TMT-B时间短于未携带者(P<0.05).正常对照组中不同基因型组TOH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0,P=0.047),AA基因型组较AC基因型组低(P<0.05).正常对照组中携带A等位基因者的TOH总分较未携带者低(P<0.05);结论:稳定期双相障碍I型患者存在注意、记忆和执行功能损害,未发现G72基因rg947267多态性与双相障碍Ⅰ型存在关联,但该基因多态性与某些认知功能可能存在关联.

    作者:林鄞;曹莉萍;李烜;叶碧瑜;韦红梅;徐贵云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团体干预对地震灾区初中生创伤后应激和抑郁症状的作用

    目的:探索团体干预是否有助于缓解地震灾区初中生的创伤后应激症状和抑郁症状.方法:在汶川地震发生后6个月,以方便取样的原则选取四川彭州地区某学校初二的2个班级,1个班为对照组(n=38),另1个班为干预组(n=47),对干预组实施以提高社会支持为目标的班级团体干预方案(共2周,每周2次).用儿童事件影响量表(Children's Revised Impact of Event Scale,CRIES)和儿童抑郁量表(Children's Depression Inventory,CDI)进行测量,比较两组在干预前(前测)、干预2周后(后测)及干预结束4个月后(追踪)CRIES和CDI得分的变化.结果:在CRIES得分上,组别和测量时间交互作用显著,前测时两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周后,两组的CRIES得分均降低,但干预结束4个月后,干预组得分持续降低,而对照组升高;在CDI得分上,组别和测量时间交互作用不显著.在3个时间点上,干预组得分始终低于对照组,并且两组CDI得分均持续降低,干预组下降程度要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团体于预能够在短期内降低初中生的创伤后应激症状和抑郁水平.在干预结束后较长时间内,干预的作用持续存在.

    作者:汪智艳;杨凡;王雨吟;高隽;邓晶;钱铭怡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文化与适合华人的心理治疗

    1.心理治疗配合文化时需要考虑的层面文化精神医学的发展,帮助临床专家或学者们开始注意并意识到,心理治疗的施与要考虑患者的民族背景及文化习俗.过去临床专家或学者们论述配合文化的心理治疗时,只偏重技术上如何调整的讨论,包括:如何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与病情做适当的了解与诊断;如何处理言语上的不同或隔阂而进行沟通了解;如何建立适当的医患关系;如何选择适合的治疗模式及辅导的目标等.

    作者:曾文星 刊期: 201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