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特质愤怒量表(TAS)在大学生中的适用性及信度和效度检验.方法:以方便抽样抽取653名大学生完成TAS量表的初测,再以整群抽样的方法,在重庆、四川等七省市各抽取1所高校,以年级分层抽取1866名大学生完成TAS量表的正式施测,同时完成攻击问卷,症状自评量表中的敌意分量表,激惹、抑郁和焦虑自评量表中的外向型激惹分量表,以检验校标效度.对185名大学生4周后重测TAS量表,以检验重测信度.数据资料采用相关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进行处理.结果:TAS量表中文版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0,重测信度为0.83,各条目与总分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30(0.43~0.72),探索性因素分析提取出2个因子(特征值分别为3.72、1.42),验证性因素分析揭示了二维的量表结构(x2/df=7.02,RMSEA=0.06,RMR=0.02,NFI=0.97,CFI=0.97,IFI=0.97,GFI=0.98,AGFI=0.97,RFI =0.95),并有良好的效标关联效度,与各效标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9、0.56、0.60、0.42.结论:特质愤怒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大学生特质愤怒水平评估.
作者:罗亚莉;张大均;刘云波;刘衍玲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贫困大学生逆境商与成就动机的特点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方便取样,选取受“广东潮人海外联谊会”资助的贫困大学生201名;利用“跨校联选课”的上课时间选取非贫困大学生196名.用逆境商(AQ)量表和成就动机(AM)量表进行测量.结果:贫困大学生的AQ量表总分及控制、忍耐、归因因子分和AM量表的追求成功动机、成就动机得分均高于非贫困大学生,但AM量表的避免失败动机得分低于贫困大学生(均P<0.01);男性贫困大学生(n=94)成就动机得分高于女性贫困大学生(n=107),而避免失败因子分低于女性贫困大学生(均P <0.05),AQ得分则没有性别差异(P>0.05);贫困生追求成功因子分、成就动机得分与逆境商得分呈正相关(r =0.19~0.34,P<0.01),而避免失败因子分与逆境商得分呈负相关(r= -0.37,P<0.001).结论:贫困大学生在逆境商、成就动机上表现出了积极的一面,并且两者关系密切.
作者:林少惠;陈俊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考察服刑人员反社会人格障碍的比例,并探讨反社会人格障碍与羞耻感、童年期创伤经历之间的关系,建立三者之间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方法:采用方便取样,选取2800名服刑人员,获有效问卷2690份,其中男性2410人,女性280人.用人格障碍诊断问卷第四版(PDQ-4+)、童年期创伤性经历问卷(CTQ)和羞耻量表(SES)进行测查.结果:服刑人员中反社会人格障碍所占的比例为45.8%.反社会人格障碍、羞耻感各分量表和童年期创伤经历问卷各分量表得分之间呈正相关(r =0.08 -0.33;P<0.01).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显示,羞耻感在反社会人格障碍和童年期创伤经历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GFI =0.94,AGFI=0.88,NFI=0.93,RMSEA =0.1).结论:服刑人员中,反社会人格障碍者的比例较高.反社会人格障碍的形成,可能与个体在童年期受到虐待和忽视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羞耻感有关.
作者:李瑶;徐凯文;王雨吟;钱铭怡;曹广健;刘忠兆;李世杰;钟杰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基于注意恢复理论(ART)的假设,从有意注意恢复程度和给予反思机会两方面,考察自然环境、运动娱乐环境、日常城市环境以及城市夜景4种不同性质环境的复愈性效果.方法:实验1采用混合设计,随机选取48名高三年级被试,随机分配到4种环境组,每组12人,通过数字推理任务引发压力状态,以彩色数字辨认任务的正确反应时体现被试有意注意变化的情况;实验2随机选取30名被试,让其对4种环境适宜反思的程度进行五点量表评定.结果:有意注意的恢复效果从高到低依次是城市夜景[(534.8±7.3)ms]、自然环境[(557.2±7.7)ms]、运动娱乐环境[(605.1±9.4) ms]和城市环境[(749.8±10.2) ms],前三种环境的复愈效果显著高于城市环境;在给予个体进行反思的机会上,自然环境和城市夜景优于运动娱乐及城市环境.结论:自然环境既促进注意资源的平衡和恢复,又提供给个体对重要经验和问题的反思机会.提示应努力开发和利用自然环境的复愈性功能,促进人们的心身健康.
作者:陈聪;赖颖慧;吴建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考察高职生父母教养方式与高职生生命意义感的关系,以及自尊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方便取样,从广州市两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高职生中抽取一、二年级学生316名,用生命意义量表(PIL)、自尊量表(SES)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进行测查.结果:男生的父亲惩罚严厉、父亲过分干涉、父亲拒绝否认、父亲过度保护、母亲过分干涉、母亲拒绝否认、母亲惩罚严厉得分均高于女生,而母亲情感温暖得分低于女生(均P<0.01);城镇学生的母亲过分干涉得分高于农村学生,而生活目标得分低于农村学生(均P<0.05).父亲情感温暖能积极预测生命热忱、逃避(β=0.21、0.29,P<0.05),母亲情感温暖积极预测生活目标、未来期待(β=0.25,0.14;P <0.05).自尊在父亲情感温暖与生命热忱(β=0.15,P>0.05)、父亲情感温暖与逃避(β=0.26,P>0.01)、母亲情感温暖与生活目标(β=0.17,P>0.05)、母亲情感温暖与未来期待(β=0.09,P>0.05)的作用过程中起着中介作用.结论:高职生父母教养方式与生命意义密切相关,自尊在二者关系中有着中介作用.
作者:朱志红;孙配贞;郑雪;王宣承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分析高职生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为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01-2010年间的51项高职生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高职生在SCL-90的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恐怖和精神病性上的得分高于成人常模,在其余因子上的得分和成人常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职生和大学生在SCL-90各因子上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高职生SCL-90各因子得分的性别和城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普通人群差,和大学生没有差异,同时不存在高职生性别和城乡的差别.
作者:张宇迪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初步探讨Tourette’s综合征(TS)患儿有无共患其他精神障碍与其父母养育方式特点的关系,为探索父母养育方式在TS发病机制和治疗中的意义提供线索.方法:采用个体匹配对照研究设计,以87例7~17岁共患其他精神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24例,强迫障碍33例,抑郁状态21例,分离和转换障碍9例)的TS患儿(TS共病组)、87例无共患其他精神障碍TS患儿(TS无共病组)以及87例正常少年对照(健康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 DSM-Ⅳ)标准做出相应诊断.全部被试均完成一般情况调查表及父母养育方式问卷中文版( EMBU)的评估.结果:TS共病组、TS无共病组的EMBU父亲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因子分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且TS共病组父亲惩罚严厉因子分高于TS无共病组;TS共病组的母亲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因子分高于TS无共病组、健康对照组(均P<0.01).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父母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因子分与“是TS共病患儿”呈正相关(β=1.8~5.3,均P≤0.01).结论:TS患儿的父母养育方式主要表现为父母对子女拒绝接纳、否定及过度保护,父母养育方式中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可能与Tourette's综合征共患其他精神障碍及发病存在更为密切的联系,值得今后研究重点关注.
作者:杨建红;党卫民;郑毅;梁月竹;何凡;刘杰;陈旭;郭怿暄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新型毒品滥用不仅可致急、慢性中毒症状和错乱、谵妄、幻听等精神症状,还可致执行功能、空间认知功能等认知损害[1].对冰毒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空间认知功能的研究在理解其认知功能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2].探讨对冰毒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空间认知功能缺陷及治疗转归情况.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病例组:2009年8月-2010年5月在山东省安康医院戒毒所住院的100例自愿戒毒者,男90人,女10人;年龄20 ~45岁,平均(28±6)岁;平均受教育年限(12±3)年;吸毒时间0.5 ~8年,平均(4±1)年;日平均冰毒用量(0.8±0.4)g;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Fourth Edition,DSMⅣ)苯丙胺所致精神病性障碍的诊断标准[3],排除严重躯体疾病和滥用其他精神活性物质者.
作者:王会;苏中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修订适合中国人使用的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污名问卷(SSPPH),并进行信效度检验.方法:依据Corrigan对污名的定义,把寻求心理帮助的公众污名量表(SSRPH)和寻求心理帮助的自我污名量表(SSOSH)合并,并通过对大学生访谈补充了5个公众污名项目,形成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污名预测问卷.在天津市大学生中两次取样300人和1820人,分别进行项目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用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态度量表检验SSPPH的效标关联效度.结果:修订后的SSPPH共有10个项目,每个项目与所在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均>0.5.验证性因素分析验证了二维度模型,各拟合指数分别为x2= 138,df=31,x2/df=4.45,CFI =0.96,NFI =0.96,NNFI =0.90,RFI =0.89,RMSEA=0.05.SSPPH总分与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态度问卷总分呈负相关(r= -0.70,P<0.01).SSPPH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在0.77~0.81之间,重测信度在0.70 ~0.73之间.结论:本研究修订的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污名问卷在大学生群体中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满足今后国内有关研究和应用的需要.
作者:郝志红;梁宝勇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了解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服务质量及干预效果.方法:分析2009年6月至2010年9月完成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质量及干预效果随访的613例来电(女性307例,男性306例;年龄13 ~80岁).由不同的咨询员在预约随访来电的第7天使用自编心理援助热线服务质量及干预效果随访评估问卷进行电话随访.结果:78.8%的来电者对热线干预服务总体感到满意或非常满意,91.2%来电者对热线服务态度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73.7%来电者认为热线满足了他们的需求,78.3%来电者对咨询员的处理能力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73.0%的来电者认为热线咨询员帮其在面对困难时找到更多的选择,71.9%来电者认为咨询使其生活产生了积极变化,来电者的痛苦程度、绝望感、想死的程度通过电话咨询得到明显缓解.结论: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电话干预服务的质量和效果为绝大多数来电者认可,起到了降低来电者自杀危险程度的作用.
作者:王翠玲;李献云;王绍礼;童永胜;杨甫德;崔玉红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丧亲青少年的哀伤过程,为青少年的哀伤咨询提供依据.方法:据理论抽样原则选取18名在青少年时期丧亲(父或母去世)的被访者进行深度访谈.采用主题分析方法分析数据,运用编码分析软件Atlas.ti 5.0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丧亲青少年的哀伤过程有4个共同主题,即面对生活的巨变、体验丧亲的痛苦与失落、在哀伤中继续生活、重新诠释死亡.共同主题还分别有4个次级主题,即强烈的反应、否认与逃避、生活秩序的骤变、卷入家庭系统的重组;承受告别的痛苦、未完成事件的遗憾、强烈的思念与呼唤、承受死亡的真实;独自哀伤的需要、对哀伤的反思、寻找应对方式、哀伤的反复;将死亡合理化、与逝者建立联结、建立死亡的意义、哀伤的超越与转化.结论:青少年从哀伤到复原需经历四阶段的哀伤过程,其哀伤过程具有独特的阶段特征.对青少年进行哀伤咨询时应引导青少年接纳其哀伤过程的阶段性特点、尊重青少年哀伤的独特性,并同时处理家庭哀伤.
作者:徐洁;陈顺森;张日昇;张雯 刊期: 2011年第09期
心理咨询/治疗中的保密原则对治疗关系及效果都有重要影响[1-3].然而,在青少年咨询中,治疗师在保密原则[4]上却常常因父母监护权及知情权而呈现出选择上的两难局面.国外研究表明,青少年父母对知情权的态度和伦理了解度是影响保密原则的因素[5-6].而目前国内的伦理研究多以治疗师[7-9]或成年来访者为对象[10-12],本研究探讨少年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理咨询/治疗师与少年父母对打破保密原则的态度及伦理评分的异同.
作者:RODRIGUEZ Marcus A;林洁瀛;钱铭怡;杨晓燕 刊期: 2011年第09期
高原环境是一种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进入高原后极易使机体处于生理和心理应激状态,这种应激状态过低或过度都可引起高原病[1].为预防高原病,我院于2008 - 2010年借鉴蒋丽雅[2]的干预方法,对由平原初次进入西藏的旅客在火车上进行了心理干预.1对象与方法1.1 对象选取来源于平原地区乘火车初次进入西藏、因在海拔2800 m以下出现轻微高原不适而就诊的身体健康旅客2名/车次,2名旅客需来源于不同车厢,共选取旅客500例.排除在观察过程中吸入医用氧气和/或给予药物治疗者.然后,按就诊先后顺序依次编号,应用Concise Statistics软件生成随机数字表,采用奇偶数法分为干预组(n= 259)和对照组(n=241).
作者:包政权;张侠;李丁有;樊秉财;王利珍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本文以抑郁和糖尿病的关系为例,介绍了英文文献中与此主题相关的研究设计.从横断面调查发现关联性到设计严谨的大样本队列调查能确定抑郁是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追踪随访确认抑郁与糖尿病预后的关系.再有,介绍了糖尿病患者伴发抑郁的治疗情况.英文文献主题丰富,角度多,流行病学设计规范,严格根据设计能说明的问题下结论,值得国内同道学习.
作者:段泉泉;陆新秋;胜利 刊期: 2011年第09期
重大自然灾害中的救援人员容易发生急性心理应激障碍(Acute Stess Disorder,ASD),其发生率高达30% ~50%[1-3].本研究对汶川地震早期参加现场救治的军队医务人员进行调研,探讨其心理应激状况及相关因素.1对象与方法1.1 对象采用方便抽样,于汶川地震发生后1个月,对第三军医大学派出参加灾区现场救治的147名军队医务人员在救灾现场进行心理测评.均为首批进入汶川地震中心映秀镇的医务人员.年龄31 ~56岁,平均(37±5)岁;男122人,女25人;参与外科救治81人,内科治疗44人,医疗管理22人;83人曾参加过卫勤保障演习并在演习中承担医疗救治工作.
作者:李玲;王延江;于瑞英;张猛;邓娟;李静;周华东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调查医务人员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幸存者康复期的情绪、记忆和日常生活功能,探讨心身交互作用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便取样抽取北京三家医院因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而患SARS的医务人员43名,并选取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匹配的对照组41名.对照组来自这三家医院的医务人员,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抑郁,视觉模拟疼痛评定量表(VAS)评定疼痛,加州洛杉矶听觉词语学习测验( WHO-UCLA AVLT)及Rey-Osterrieth复杂图形测验(ROCF)评定记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S)评估日常生活功能.抑郁按严重指数(被试总分/80)分为轻中重三个等级.结果:医务人员SARS幸存者存在持续和显著的抑郁(轻、中、重度抑郁分别占31%、35%和17%)和疼痛,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更多的词语插入错误(P=0.047).疼痛与情绪(r =0.40,P=0.031)和日常生活功能得分(r=0.47,P=0.01)显著正相关.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时间与日常生活功能得分显著正相关(r=0.38,P=0.041).结论:抑郁及疼痛症状是SARS幸存者需要持续关注和处理的问题,在SARS治疗中长期大量使用甲基强的松龙应当慎重.
作者:石川;于欣;洪楠;陈楚桥;陈玉芳;何毅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神经丛蛋白(PLXNA2)基因与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的关联.方法:采用DNA测序检测方法,依据ICD-10诊断标准,在735例汉族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和1316例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者中,探索PLXNA2基因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结果:PLXNA2 基因的4个SNPs位点与精神分裂症关联(均P<0.05);由rs3811383 -rs841865 -rs2785622组成的单体型ATT及由rs841865 - rs752016组成的单体型AC与精神分裂症关联(均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PLXNA2基因多态性在中国汉族人群中与精神分裂症关联.
作者:张艳玲;金超;胡晓凤;刘晨星;卢天兰;阮燕燕;张岱;岳伟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采用启动范式和事件相关电位方法,研究积极情绪如何调制视觉系统选择性加工刺激整体特征和局部特征的神经机制.方法:对22名大学生,采用Neuroscan公司64导脑电系统记录其在3种情绪图片启动条件下执行整体和局部加工任务时的事件相关电位( ERPs)和行为学结果.结果:250~320ms时间段内,积极情绪和中性情绪启动条件下整体加工引起的事件相关脑电波幅大于局部加工的脑电波幅(P<0.01),差异主要分布于额-中央区;350 ~ 500ms时间段内,积极情绪启动的整体加工(局部加工)诱发的事件相关脑电波幅大于消极情绪启动的整体加工(局部加工)诱发的脑电波幅(P<0.01),差异主要分布于顶-枕区.结论:积极情绪促进整体和局部知觉加工的神经机制,可能存在差别,ERP早期成分的差异可能与额-中央区活动关系密切,晚期成分与顶-枕区活动联系可能更为密切.
作者:陈婷婷;蒋长好;石长地 刊期: 2011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