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 国际刊号:1000-6729
  • 国内刊号:11-1873/R
  • 影响因子:2.08
  • 创刊:1987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34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SSCI 南大核心期刊(含扩展版),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2014年)心理学类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核心库)》(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 基础医学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2年5期文献
  • 职务犯罪服刑人员的自尊、人格特征及情绪状况

    目的:研究职务犯罪服刑人员的外显自尊、内隐自尊的特征,以及不同自尊结构职务犯罪服刑人员的人格特征及情绪状况的差异.方法:方便选取某监狱职务犯罪服刑人员共112名,符合入组条件者共88名.使用大五人格量表简版(NEO-FFI)、简式简明心境问卷(POMS-SF)、自尊量表(SES)以及内隐联想测验(IAT)进行问卷调查及行为学实验.按SES、IAT的平均分为界,将被试分为高外显高内隐组(n=13)、高外显低内隐组(n=14)、低外显高内隐组(n=12)、低外显低内隐组(n=12).结果:获有效问卷51份.内隐联想测验中,被试在相容试验的反应时短于不相容试验的反应时(P =0.022,d=0.45).外显自尊得分与内隐自尊得分无统计学意义相关(r=0.10,P=0.527).高外显自尊两组NEO-FFI的神经质得分低于低外显自尊两组.高外显低内隐组的外向性得分高于高外显高内隐组和低外显低内隐组,开放性得分高于较低外显高内隐组,谨慎性得分高于低外显自尊两组.低外显高内隐组POMS-SF的抑郁-沮丧、愤怒-敌意、疲乏及迷惑-混乱得分均高于高外显自尊两组.外显自尊与外向性、开放性及精力得分呈正相关(r =0.40,0.34,0.34,均P<0.05),而与神经质、抑郁-沮丧、疲乏得分呈负相关(r=-0.52,-0.35,-0.42,P<0.01或0.05);内隐自尊与精力得分呈王相关(r=0.39,P<0.01).结论:职务犯罪服刑人员的外显自尊与内隐自尊是两个相互独立的结构,高外显自尊职务犯罪服刑人员的人格具有情绪相对稳定的特点,低外显高内隐自尊的服刑人员抑郁、愤怒、疲乏及迷惑等负性情绪相对较突出.

    作者:王艳郁;孙宏伟;刘金虎;高树宏;王恩光;徐娜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职业潜水员的心理选拔指标

    目的:探讨潜水员职业所必需的心理品质,为潜水员心理选拔及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在交通部下属单位上海、烟台、广州3个打捞局及南京某专业潜水工程公司选取职业潜水员165人,运用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瑞文标准推理测验(中国城市版成年组)、80.8神经活动类型、注意集中检测仪、动作稳定检测仪等量表或仪器进行检测,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职业潜水员的认知品质可概括为感知觉品质、聪慧品质、认知-运动品质和注意品质.职业潜水员个性品质中的有恒性、幻想性、创造型人格因素及新环境中成长能力得分,认知品质中的神经活动类型、暗适应、空间知觉、注意分配、注意集中等心理品质与其业绩水平均呈正相关(r =0.20-0.71,均P<0.05);而怀疑性、世故性得分、反应时、场独立性(误差)、动作稳定(出错次数)与其业绩水平负相关(r=-0.21~-0.45,均P<0.05).个性表现为高有恒性(OR=0.18)、高创造性(OR=0.35)、高新环境中成长能力(0R=2.34)和低怀疑性(OR=5.08),以及认知品质中具有较好的神经活动能力(OR =0.27)、暗适应能力(OR=1.98)、注意集中(OR=0,51)和注意分配能力(OR=0.49)的潜水员,其工作业绩水平更好.结论:职业潜水员有其独特的心理品质特点,主要包括个性品质、感知觉品质、聪慧品质、认知-运动品质和注意品质五个方面,在以后职业潜水员选拔和训练中可以此作为心理选拔和评价的重点.

    作者:王华容;戴家隽;蔡婧;姜正林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藏族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本研究调查聚居区藏族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藏族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1 对象与方法1.1对象以藏族聚居区的藏族在校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将藏族聚居区分为区内和区外,西藏自治区称为区内,包括拉萨、那曲、山南、日喀则、昌都、林芝.青海、甘肃、四川三个省的藏族居住区称为区外,包括四川阿坝、甘肃甘南、青海海南.每个地区采用随机数表法抽取1所中学,每所中学从初一至高三各年级在所有学生中采用随机数表法抽取25名学生,共发放问卷1350份,回收有效问卷1121份.

    作者:马慧芳;罗平;马海林;汪念念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简版心理健康连续体量表(成人版)的信效度

    目的:检验简版心理健康连续体量表(MHC-SF)(成人版)在中国成人中使用的信度与效度.方法:对Keyes编制的MHC-SF(成人版)进行翻译,并由12名成人对MHC-SF(成人版)的项目进行评价.采取方便取样的方法,抽取北京、广东、云南、重庆、陕西、湖北等地的1981名成人,用MHC-SF(成人版)、幸福感脸形评尺、流调抑郁量表(CES-D)对MHC-SF(成人版)的结构效度、效标关联效度和内部一致性信度进行考察.结果:MHC-SF(成人版)包括情绪幸福感、社会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3个因素,共14个条目.MHC-SF(成人版)原量表的三因子结构与实际数据相契合,其拟合指数分别为x2 =975.62、df=74、RMSEA=0.08、 GFI=0.93、 AGFI=0.90、NFI=0.95、CFI=0.95. MHC-SF(成人版)总分及3个因子分与幸福感脸形评尺得分正相关(r =0.37~0.46,均P<0.01),而与CES-D得分负相关(r=-0.36~-0.48,均P<0.01).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 α系数为0.94,3个分量表的α系数为0.92、0.83、0.91.结论:简版心理健康连续体量表(成人版)的结构效度、效标关联效度及内部一致性信度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要求,可用于测量中国成人的积极心理健康状况.

    作者:尹可丽;何嘉梅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内容分析方法在心理治疗研究中的应用

    内容分析是一种文本分析的方法,在质性研究中有其独特的应用价值.本文介绍了内容分析的概念、主要特点和操作的方法步骤,阐述了它在心理治疗研究中的应用,以及该方法的局限性及对策.

    作者:艾小青;曹玉萍;张亚林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一例社交焦虑认知行为咨询的案例概念化

    目的:应用Boschen等所提出的模型制订一例社交焦虑认知行为咨询的案例概念化咨询方案.方法:首先按照案例概念化的流程和要求将个案的内容以模式图的形式呈现给来访者,然后根据每一部分的具体问题按照相对应的咨询方法进行干预.结果: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来访者的社交焦虑症状减轻,社交回避程度下降.结论:社交焦虑认知行为咨询的案例概念化有助于有社交焦虑问题的来访者对自身问题的理解,在心理咨询中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叶明泽;崔丽霞;郑日昌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团体催眠对高三学生考试焦虑的改善作用

    目的:比较不同形式团体催眠对改善高三学生考试焦虑的效果,为学校减轻考试焦虑寻找一种便捷、有效的方法.方法:方便选取兰州某中学高三学生200人,经筛查考试焦虑者133人,分为3个实验组——催眠暗示组(n=33)、听催眠暗示录音组(n=34)、催眠放松组(n=37)和1个对照组(n =29).对实验组的学生进行不同形式团体催眠,对照组不进行处理.采用考试焦虑量表(TA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GSES)、焦虑状态-特质问卷(STAI)在团体催眠前后进行评估,并由学生对催眠效果进行主观评价.结果:催眠前中组学生的TAS得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催眠后3个实验组的TA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01),而催眠放松组的TAS得分低于听催眠暗示录音组和催眠暗示组(P<0.001).催眠后实验组女生TAS得分低于男生(P=0.023).4组学生催眠前后GSES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200).结论:不同形式团体催眠均可有效缓解考试焦虑.在团体催眠条件下,催眠放松的形式对考试焦虑的缓解优于催眠暗示和聆听催眠暗示录音的形式.

    作者:周爱保;姜艳斐;袁彦;安花花;常晓春;张润娥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接纳与承诺疗法的心理病理模型和治疗模式

    本文对认知行为疗法“第三浪潮”中有代表性的疗法之一接纳与承诺疗法(ACT)进行了文献回顾分析.介绍了ACT的功能性语境主义哲学背景和关系框架理论(RFT)的理论基础,简述了ACT的六边形心理病理模型和两阶段治疗模式.后在回顾ACT的实证研究领域和应用范畴的基础上,对该疗法在中国本土背景下的适用性和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作者:张婍;王淑娟;祝卓宏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单一和双重干扰源对混合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干扰控制的影响

    目的:探讨单一干扰源和双重干扰源对混合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干扰控制的影响.方法:对25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 DSM-Ⅳ)诊断标准的门诊混合型ADHD儿童和25名性别、年龄和智力相匹配的对照组儿童,进行图形Stroop测验,通过操纵图片的颜色和形状特征,设置了单一干扰和双重干扰两种条件,比较两组被试的冲突效应量.结果:在单一干扰条件下,ADHD组的冲突效应量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而在双重干扰条件下,两组的冲突效应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在单一干扰源条件下,混合型ADHD儿童表现出干扰控制缺陷,但在双重干扰源条件下,混合型ADHD儿童的干扰控制表现与正常儿童差异不显著.

    作者:杨美玲;杨双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行为问题与自尊

    自尊是个体对其在竞争能力、个人成就和自我价值的判定等多个领域中的自我意识的评估[1].有研究显示,与正常对照儿童相比,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患儿具有低自尊的表现[2].本文对ADHD患儿的行为问题与自尊的关系进行研究.1 对象与方法1.1对象ADHD组为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就诊于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儿童心理门诊的患儿.

    作者:周国岭;赵滢;刘健;孙晓花;佘玉宇;杜亚松;孙锦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改良婴幼儿孤独症量表与婴幼儿孤独症量表临床应用比较

    目的:比较改良婴幼儿孤独症量表(M-CHAT)与婴幼儿孤独症量表(CHAT)在广泛性发育障碍( PDDs)儿童的早期筛查中的适用性.方法:对69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TR)诊断标准的广泛性发育障碍儿童(PDDs组),和年龄、性别匹配的32名其他发育障碍儿童(对照组),同时运用M-CHAT和CHAT对被试进行临床评估,比较两种工具在临床筛查时的差异.结果:M-CHAT的灵敏度高于CHAT (0.99 vs.0.81,P<0.01);而特异度则低于CHAT (0.16 vs.0.51,P<0.01).两种工具筛查阳性人数和阴性人数不一致[(95/6) vs.(72/29),P<0.05].年龄分层比较,在24月以下儿童中M-CHAT阳性数(17/0)和CHAT阳性数(15/2)均与临床诊断(12/5)一致;在36月以上儿童中,M-CHAT阳性数(6/1)和CHAT阳性数(3/4)均与临床诊断(6/1) 一致,总体一致率为0.71 (P >0.05),两种工具筛查结果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24 ~36月年龄组儿童中,M-CHAT阳性数比临床诊断高[(72/5) vs.(51/26),P<0.05],M-CHAT与CHAT阳性数比临床诊断高[(72/5) vs.(54/23),P<0.05)],而CHAT阳性数与临床诊断一致率为0.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婴幼儿孤独症量表较婴幼儿孤独症量表灵敏度高,更适于正常人群的筛查;而婴幼儿孤独症量表运用在儿童发育障碍门诊时,与临床诊断的一致性较高.

    作者:沈继英;肖婷;肖湘;肖舟;邹冰;梁凤晶;邱婷;王晨阳;王民洁;柯晓燕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厦门市18岁及以上人群自杀未遂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了解厦门市自杀未遂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2010年5月至2010年11月厦门市精神卫生流行病学调查样本,调查18岁及以上厦门市常住人口的自杀未遂发生情况.共调查12051人,回收有效应答问卷10758份.采用扩展的一般健康问卷(GHQ-12)量表作为筛查量表,修订的DSM-Ⅳ-TR轴Ⅰ障碍定式临床检查(SCID-I/P)病人版作为诊断工具.结果:本样本的自杀未遂发生率为0.55%;农村发生率高于城市(0.82%vs.0.47%,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经常性参与赌博(OR =3.18)、精神障碍(OR=2.64)、因精神或心理问题住过院(OR=5.13)是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自杀的主要方式为”采用工具”(42.4%),工具来源主要为“放在家里”(61.1%),自杀主要的原因为“家庭纠纷”(45.8%),自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解脱痛苦”(64.4%).结论:本研究显示农村自杀未遂的发生率高于城市,经常性参与赌博、精神障碍和因精神或心理问题住过院是自杀未遂主要的危险因素.

    作者:王文强;丁丽君;温程;廖震华;吴素英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心理援助热线标准化管理流程建设初探——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电脑操作系统介绍

    2003年5月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为其面向全国的心理危机干预热线建立了一套热线咨询电脑操作系统.热线咨询电脑操作系统的建立既使热线咨询服务规范化和系统化,也使标准化监控、评估和科学管理咨询员的服务质量成为现实,并为开展系统热线心理咨询领域的科研、教学和培训工作提供了丰富和珍贵的资源.本文介绍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电脑操作系统8个功能模块的内容.

    作者:王翠玲;王绍礼;李献云;梁红;杨甫德;孟梅;赵秀芹;崔玉红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中国精神卫生服务及其政策:对1949-2009年的回顾与未来10年的展望

    目的:对中国1949-2009年精神卫生服务提供模式和相关政策进行了系统回顾,分析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为我国精神卫生改革提供借鉴.方法:通过检索电子期刊数据库和我国卫生部官方网站等数据库并配合相应的手工检索,纳入收集整理与精神疾病流行病学、精神卫生服务提供、精神卫生服务利用、精神卫生政策和规划高度相关的资料.访谈国内外从事精神卫生服务工作的多名知名专家和主管领导,对其访谈内容记录、录音,进行归纳、分析、总结.结果:共纳入216篇文献,213人参与访谈.研究显示,60年来中国精神卫生资源和服务模式的演变经历了快速发展、稳步发展和改革等三个阶段;中国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在60年间发生了巨变化,但仍存在资源短缺、精神病治疗率较低、普通人群和医务人员精神卫生知识匮乏、社会对精神病人的偏见严重等现状;60年间,中国精神卫生服务政策也经历了巨大的变化,正向着建立以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为主的综合服务网络方向前进.结论:我国应继续强化社区卫生服务,提高精神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

    作者:栗克清;孙秀丽;张勇;石光;Arnulf KOLSTAD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汶川震后初中生创伤后成长状况及相关因素

    目的:了解汶川地震后初中生的创伤后成长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在汶川地震后3年,对地震灾区1665名初中生采用创伤后成长量表(PTGI)、Connor-Davidson韧性量表(CD-RISC)、儿童主观感知的社会支持问卷(CSPSSQ)、简明大五人格量表(Mini-IPIP)进行调查.结果:少数民族、住校、父母受教育程度高的学生PTGI总分高于汉族、走读、父母受教育程度低的学生(均P<0.05).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与PTGI总分和他人关系、个人力量因子得分正相关;心理韧性总分与PTGI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呈正相关(β=0.53,0.37,0.53,0.55,0.42,均P<0.05);社会支持总分与PTGI总分及他人关系、新可能性、欣赏生活因子得分正相关(β=0.14,0.19,0.10,0.11,均P<0.05);简明大五人格量表的外向性、宜人性、谨慎性、开放性因子得分与PTGI总分均呈正相关(β=0.07,0.10,0.06,0.08,均P<0.05),神经质因子得分与PTGI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不相关.结论:初中生的心理韧性、主观感知的社会支持以及外向性、宜人性、谨慎性、开放性人格特质可能有助于产生创伤后成长.

    作者:张金凤;史占彪;赵品良;王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突发群体事件受伤者创伤后应激障碍与暴露时间及社会支持的关系

    目的:探讨突发群体事件受伤者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急性期检出率与暴露时间及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对乌鲁木齐市5家医院突发群体事件受伤住院的161名伤员在受伤第3、4周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心理健康自评问卷( SRQ20)、事件影响量表(IES)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进行测查,完成测查155例.突发群体事件2个月后用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修订本(DSM-Ⅳ-TR)轴Ⅰ障碍临床定式检查病人版(SCID-I/P)对128名伤员(失访27名)进行检查和精神科诊断.结果:样本中PTSD检出率为41.4%(53/128),男性与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8.7%vs.48.6%,P>0.05).男性暴露时间>1h者的SRQ20、IES得分低于暴露时间≤1 h者,女性暴露时间不同者SRQ20、IES得分无明显差异.男性暴露时间>1h者的PTSD检出率低于暴露时间≤1h者[32.7%(16/49) vs.54.1% (20/37),P<0.05],女性暴露时间不同者PTSD检出率无明显差异.领悟社会支持量表中社会总支持、内支持、外支持得分与SRQ20、IES测评结果均不相关(r=-0.26 ~0.24,均P>0.05).PTSD伤员与非PTSD伤员的社会支持量表得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显示,突发群体事件男性受伤者中暴露时间>1h有较低的PTSD检出率和较好的心理健康状况,社会支持与PTSD的发生可能无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徐向东;吕淑云;夏叶玲;贾丽娜;胡新伟;李月娥;陈亮;张莉;余金鸣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老年人及其照料者对老年期常见精神障碍症状和预防知识的知晓率

    目的:调查老年人及其照料者对老年期常见精神障碍症状和预防知识的知晓情况,了解精神卫生健康知识的普及程度和探索宣传教育的重点.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经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筛查后,对广州市431名老年人及423名老年人照料者进行老年期常见精神障碍的症状和预防知识问卷调查,比较老年人和照料者两组间对精神障碍相关知识知晓率的差异.结果:老年人组及照料者组对精神障碍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4.4% vs.75.5%,P>0.05).老年人组对老年痴呆常见原因及老年抑郁症主要病因的知晓率均低于照料者组(36.2% vs.47.0%,26.2% vs.43.0%,均P<0.01);老年人组对过分关注身体健康、无故怀疑自己生病属心理问题及老年人抑郁症身体表现的知晓率均高于照料者组(88.9% vs.83.7%,84.0% vs.76.4%,均P<0.01).城市老年人及照料者的知晓率均高于农村老年人及照料者(77.4% vs.70.9%,77.3% vs.73.6%,均P<0.05),且老年人组中教育程度高者知晓率较高(P<0.01).结论:广州市老年人群及其照料者中精神卫生健康知识普及程度总体较好,而精神障碍病因或致病因素等方面的健康教育仍需加强.

    作者:杨宁;颜瑜章;陈力鸣;胡号应 刊期: 201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