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 国际刊号:1000-6729
  • 国内刊号:11-1873/R
  • 影响因子:2.08
  • 创刊:1987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34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SSCI 南大核心期刊(含扩展版),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2014年)心理学类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核心库)》(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 基础医学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2年6期文献
  • 对立违抗性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冲动行为及社会心理因素

    目的:探讨对立违抗性障碍(ODD)、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及二者共病儿童的冲动行为与心理社会因素的关系.方法:以152例正常儿童为对照组,以157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Fourth Edition (DSM-Ⅳ)的ODD、ADHD、ODD合并ADHD,且Barratt冲动量表平均量表分≥正常组均值1.5个标准差的儿童为病例组,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家庭功能评定(FAD)、3~7岁儿童气质问卷(BSQ)、8~12岁儿童气质问卷(MCTQ)、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HCSS)、自尊调查量表(SEI)及Conners教师问卷(TRS)进行测查.结果:病例组EMBU父母情感温暖及理解得分低于对照组,惩罚及严厉、拒绝及否认得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病例组FAD的情感介入、行为控制和总功能分值高于对照组(均P<0.05).病例组气质问卷的活动水平、节律性、反应强度、心境特征、持久性、注意分散维度分值高于对照组,病例组气质类型为麻烦型及中间近麻烦型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均P<0.05).病例组SEI总分低于对照组,Conners教师问卷的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集中-被动及多动指数高于对照组(均P <0.05).回归分析显示,夫妻关系差(0R=4.69)、父亲对儿童缺乏情感温暖及理解的养育方式(OR=1.06)、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差(OR =2.60)、对新刺激的反应阈值低(OR=2.75)及注意不集中(OR =3.60)可能是儿童发生冲动行为的危险因素;母亲的否认及拒绝少(OR =0.90)、运动冲动性弱(OR=0.83)、活动水平低(OR =0.19)、反应强度弱(OR=0.38)、多动指数低(OR =0.15)、问题解决好(OR =0.38)和情感介入少(OR=0.20)可能是儿童冲动行为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研究提示有冲动行为的ODD、ADHD儿童可能存在自尊程度较低、父母养育方式不良及家庭功能紊乱等社会心理因素.

    作者:王长虹;苏林雁;李晏;耿耀国;徐该玲;从恩朝;聂慧瑶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儿童少年双相障碍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和广泛性发育障碍的研究进展(综述)

    儿童少年双相障碍共患病多,共患率高,既增加双相障碍的诊断难度,也影响双相障碍的治疗疗效,并提示更差的预后.儿童少年双相障碍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广泛性发育障碍是近年来国外研究的热点,故本文对儿童少年双相障碍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广泛性发育障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从而有助于儿童少年双相障碍及其共患病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何萤萤;刘靖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表达性团体辅导对震后儿童心理康复的作用

    目的:考察表达性团体辅导对受地震影响但未出现严重心理创伤的儿童的作用.方法:方便选取绵阳市某小学三、四、五年级学生,通过面谈及儿童孤独量表(CLS)和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筛选,确定有一定程度孤独感和社交焦虑者共120人,随机分为实验组(n=60)和对照组(n=60).实验组接受7次表达性团体辅导,对照组处于常态.团体辅导前后采用CLS和SASC对两组进行测量,并对实验组在团体辅导后用自编表达性团体辅导观点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团体辅导前,两组SASC和CLS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团体辅导后,实验组SASC和CL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01),实验组CLS得分低于量表理论平均分(P<0.001);团体辅导后,实验组SASC和CLS得分低于团体辅导前(均P <0.001),而对照组团体辅导前后SASC和CLS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团体辅导后,实验组对表达性团体辅导有较多正性评价.结论:表达性团体辅导能够从整体上缓解受地震影响但并未出现严重心理创伤儿童的孤独感和交往中的焦虑感,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沈潘艳;朱小彧;辛勇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前庭平衡功能与执行功能

    目的:探讨不同前庭平衡功能状态的8~10岁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执行功能特点.方法:对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 DSM-Ⅳ)诊断标准的143名ADHD儿童,采用Stroop色字命名任务、Rey复杂图形记忆、连线测试、汉诺塔、言语流畅性任务、数字广度、心理推理能力任务测查执行功能.采用人体动静态姿势测试仪,选用感觉整合测试(SOT)评定平衡功能,以前庭感觉分的中位数为界,分为平衡功能好组(n=71)与平衡差组(n=72).结果:平衡功能好组的Stroop字义命名完成时间[(19.3±5.2) svs.(21.8±8.1)s]、色字命字完成时间[(24.8±8.0)svs.(28.8±11.9)s]均少于平衡功能差组(均P<0.05);平衡功能好组汉诺塔任务完成率高于(78.9% vs.63.9%)平衡功能差组,汉诺塔任务犯规次数[1(0,2)vs.1(1,3)]少于平衡功能差组(均P<0.05).在Rey复杂图形记忆、连线测试、数字广度、心理推理能力任务比较中,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前庭平衡功能差的ADHD儿童,其执行功能的抑制、计划能力受损更明显.

    作者:李静;程嘉;丰雷;王玉凤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性别因素在孤独症发病中的作用(综述)

    孤独症是一类病因未明的广泛性发育障碍性疾病,男性孤独症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且患者大脑、心理和行为常表现出一定的极端雄性化倾向.本文对性别差异与孤独症发病的相关理论和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概述,并分析了性激素影响孤独症发病可能机制,希望能够对孤独症的预防和诊疗提供帮助.

    作者:徐新杰;张嵘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改良婴幼儿孤独症量表中文修订版的信效度

    目的:在引进改良婴幼儿孤独症量表(M-CHAT)基础上,对该量表的评分方法进行修订,检验修订评分方法后量表的信效度.方法:保留量表原来所有条目内容,将其中的22个条目的“是/否”二级评分改为“从不/偶尔/有时/经常”四级评分,分值相应地设定为3、2、1、0分.条目11、18、20、22为逆向条目,分值设置方向相反;条目16评分“是/否”,设定为0、1分,从而形成M-CHAT中文修订版.对93名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诊断标准的孤独症患儿进行M-CHAT中文修订版评定,其中56名患儿同时评定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 CARS),以检验其校标效度.52名患儿2~4周后再次进行M-CHAT中文修订版评定,以检测重测信度.对85名正常儿童进行M-CHAT中文修订版评定.共有117名被试(56名孤独症儿童,61名正常对照)的2位家长同时单独对被试进行M-CHAT中文修订版评定,以检测评分者信度.结果:M-CHAT中文修订版单项评分者信度的组内相关系数(ICC)为0.41 ~1,总分评分者信度相关系数为0.89(P均<0.01).单项重测信度ICC为0.15~1,总分重测信度相关系数为0.83(均P<0.01,项目10除外).内部一致性检验Cronbach α系数为0.90(P<0.01).M-CHAT中文修订版有2个条目与总分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35、-0.13;其余21个条目与总分间相关系数在0.13~0.84之间(均P<0.01).M-CHAT中文修订版总分与CARS量表总分之间相关系数为0.49 (P<0.01).当总分界限分定为17分时,M-CHAT中文修订版灵敏度为0.91,特异度为0.81.结论:M-CHAT中文修订版的信、效度均优于M-CHAT中文版,更适用于儿童孤独症的早期筛查.

    作者:龚郁杏;刘靖;李长璟;贾美香;宋文红;郭延庆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BAIAP2基因多态与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共患学习困难的关联分析

    目的:探讨脑特异性血管发生抑制剂1相关蛋白2(BAIAP2)基因多态与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共患学习困难(LD)的关联.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731例共患LD的ADHD儿童和957例健康对照,采用高通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基因型,探讨BAIAP2基因的9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与共患LD的儿童ADHD的关联.结果:BAIAP2的SNP位点rs8079626/G(病例对照频率0.638 vs.0.604)和rs4969385/T (0.179 vs.0.150)与儿童ADHD共患LD关联,rs3934492/C (0.572 vs.0.532)和rs4969385/T (0.180 vs.0.142)与男性儿童ADHD共患LD关联,rs4969239/G (0.426 vs.0.329)和rs4969358/A (0.472 vs.0.389)与女性儿童ADHD共患LD关联(均P<0.05);由rs4969239-rs4969358-rs6565531-rs8079626组成的单体型AAGG与共患LD的儿童ADHD共患LD (0.100vs.0.065)和男性儿童ADHD共患LD (0.101 vs.0.065)关联(均P<0.05).结论:BAIAP2基因多态性可能与汉族儿童ADHD共患LD的病理机制有关,且这种作用机制可能存在性别差异.

    作者:李泽华;钱秋谨;刘璐;李海梅;杨莉;王玉凤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睡眠行为

    目的:探讨学前期和学龄期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儿童的睡眠行为的特点和差异.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的ASD儿童84名和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儿童91名,使用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SHQ)和一周睡眠日记,由儿童主要照顾者记录儿童的睡眠情况.依据CSHQ总分大于41分为睡眠不良,以具体条目中睡眠行为发生频率超过2晚/周的标准界定睡眠行为问题,分3~5岁和6~ 12岁两个年龄段比较ASD与对照组儿童在睡眠行为和习惯上的差异.结果:3~5岁ASD组儿童CSHQ的睡眠潜伏期[(2.1±0.8) vs.(1.6±0.7)]、睡眠持续情况[(5.4±1.7)vs.(4.8±1.3)]得分高于对照组,入睡困难(77.6% vs.49.0%)、睡眠量不足(63.3% vs.42.9%)、夜醒哭闹(34.7% vs.12.2%)及日间疲乏(36.7% vs.10.2%)的比例较对照组高(均P<0.05).6~12岁ASD儿童平时睡眠总时长短于对照组[(8.68±0.76) h vs.(9.33±1.00) h],CSHQ的入睡抵触[(10.1±2.8)vs.(8.6±2.5)]、睡眠潜伏期[(1.7±0.7)vs.(1.4±0.6)]与睡眠焦虑[(5.4±2.0) vs.(4.5±1.9)]得分高于对照组,入睡困难(54.3% vs.31.0%)、睡眠量不足(60.0% vs.35.7%)、与父母同睡(65.7% vs.38.1%)、入睡需陪伴(68.6% vs.35.7%)的比例较对照组高(均P<0.05).结论:ASD儿童普遍存在睡眠总量少、入睡困难等问题,学龄前期以夜醒后哭闹和白天疲倦较为突出,而学龄期则以睡眠焦虑较为明显.

    作者:李诗韵;金宇;静进;黄玲娟;周家秀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中国儿童青少年间接攻击的发生状况:基于潜在类别分析的结果

    目的:了解中国儿童青少年间接攻击的发生状况.方法:利用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特征调查数据库,对23803名(小学4~6年级、初中7~9年级)学生的间接攻击进行潜在类别分析,并对不同间接攻击类别在不同性别和年级内的分布进行比较.结果:儿童青少年的间接攻击可分为高发组(10.8%),边缘组(36.1%)和低发组(53.1%)三个潜在类别.男生高发组、边缘组的比例高于女生(9.6%vs.5.8%,P<0.01;38.7% vs.36.2%,P<0.01).小学生高发组、边缘组的比例高于初中生(11.0% vs.4.6%,P<0.01;40.9% vs.34.1%,P<0.01).结论:本研究显示中国儿童青少年的间接攻击可以分为三类,男生间接攻击的发生率高于女生,小学生的发生率高于初中生.

    作者:黎亚军;徐婷婷;董爱波;李玉;王耘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2~6岁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的3年后随访

    目的:对2004年北京市2~6岁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调查中诊断为广泛性发育障碍的儿童进行随访研究,了解广泛性发育障碍儿童的近期预后.方法:在3年后对2004年调查中确诊的广泛性发育障碍儿童进行随访,由儿童精神科医师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进行诊断,随访时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Gesell发展诊断量表或中国修订韦氏儿童智力量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的评定及总体调查问卷、精神专业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2004年确诊的29名广泛性发育障碍儿童中共有26名儿童得到随访.随访时间间隔(38.1±0.9)个月.21名(80.8%)儿童诊断同前;另5名(19.2%)儿童的诊断发生变化,1名儿童孤独症诊断转变为不典型孤独症.2名孤独症诊断儿童及2名不典型孤独症诊断儿童不再符合广泛性发育障碍的诊断标准.疾病严重程度转归为显著好转、好转、无变化、加重者分别为4人(15.4%)、4人(15.4%)、15人(57.7%)、2人(7.7%),1名儿童转归无法确定.随访确诊广泛性发育障碍的儿童中,90.9%伴有精神发育迟滞,76.2%伴有感觉统合失调,52.4%伴有过度活动,18.2%伴有肢体残疾,18.2%伴有癫痫.患儿既往康复治疗明显不足,教育安置有限.绪论:多数广泛性发育障碍儿童近期预后不良,少数患儿近期预后良好.

    作者:刘靖;贾美香;杨晓玲;邵翠霞;李勇;施继良;曲成毅;张致祥;张秀玲;梁爱民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空间注意非对称性/偏侧化异常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空间注意力的表现.方法:选取49名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 DSM-Ⅳ)中ADHD诊断标准的门诊患者,和49名性别与之匹配的正常对照,进行Landmark测验,比较两组人群的空间偏移指数.指数范围从-1(左侧偏移/右侧注意忽视)至+1(右侧偏移/左侧注意忽视).结果:Landmark测验结果显示,ADHD组平均空间偏移指数为(0.249±0.073),正常对照组平均空间偏移指数为(-0.006.±0.073),在控制了年龄因素的影响后,两组平均空间偏移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表现出左侧注意偏移,而病例组则表现出左侧注意的忽视.进一步控制智商因素后,ADHD组有左侧注意忽视的趋势(P<0.05).结论:ADHD儿童可能存在空间注意的非对称性/偏侧化异常,提示ADHD可能存在右侧大脑半球的功能缺陷.

    作者:刘璐;钱秋谨;李海梅;李泽华;黄芳;杨莉;王玉凤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高智商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男性儿童的生态学执行功能特点

    目的:探讨高智商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男性儿童生态学执行功能特点.方法:对50名7~ 14岁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的高智商(总智商≥120)ADHD男性儿童与50名年龄匹配的高智商正常男性儿童、723名一般人群男性儿童对照,用执行功能行为评定量表父母版(BRIEF)进行测评生态学执行功能.结果:高智商ADHD组的BRIEF评分,经多重检验校正后,抑制、转换、感情控制、任务启动、工作记忆、计划、组织、监控8个因子,行为管理指数、元认知指数2个维度得分及总分均高于高智商正常对照组和一般人群对照组[总分,(150 ±22)vs.(108±20),(104±21),P'<0.05].结论:本研究显示高智商ADHD男性患儿生态学执行功能在各层面均差于正常儿童.

    作者:苏怡;钱英;高倩;杨莉;王玉凤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工作记忆存储特征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工作记忆存储能力特征.方法:对26名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的ADHD儿童和39名年龄及性别与之匹配的正常儿童,进行中国修订-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WISC)、背数测验变式、方块图敲击试验变式和Kaufman儿童能力评估成套测验的寻找位置和手动作分测验测试,测查言语工作记忆和视空间工作记忆存储能力.结果:ADHD组在10s后背数测验[(5.5±1.3)vs.(6.8±1.5)]、倒背数字[(3.3±1.1) vs.(4.1±1.0)]、方块图敲击试验[(4.4±1.1)vs.(5.1±0.8)]、10 s后敲击试验[(3.4±1.3)vs.(4.1±1.1)]、手动作测试[(8.5±3.3) vs.(10.4±3.1)]得分均低于正常组(均P<0.05),两组在顺序背数测试[(6.6±1.0) vs.(7.1±1.0)]和寻找位置测试[(10.3±2.8) vs.(11.5±2.8)]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表明,10 s后背数测试(β=0.31)、方块图敲击测试(β=0.29)、10秒后敲击试验(β=0.24)的得分高低与是否患ADHD相关(P<0.05).结论:ADHD儿童可能存在语音环信息保持能力损害和空间序列性信息存储能力缺陷.

    作者:郭耀光;陈强;周翔;静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超重和正常体质量儿童对不同种类食物的内隐态度

    目的:考察超重和体质量正常的儿童对不同种类食物的内隐态度.方法:从重庆市某中学初一年级学生中筛选出超重(含肥胖)儿童33名(男26名,女7名),按相应班级、年龄、性别选出匹配的正常体质量儿童33名(男26名,女7名).所有儿童均完成外部情感西蒙任务.分别对男性和女性儿童完成外部情感西蒙任务的反应时间和错误率进行2(组别:超重组、正常体质量组)×2(食物种类:健康食物、不健康食物)×2(外在反应效价:积极、消极)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超重男性儿童对所有食物的反应时均短于正常体质量男性儿童[( 686.7±32.6) ms vs.(760.8±32.6) ms,P<0.05];超重男性儿童可能对所有食物按消极反应效价键的反应时长于按积极键的反应时[(702.4±32.9) ms vs.(670.9±34.5) ms,P<0.01],正常体质量男性儿童对所有食物按积极键和消极键的反应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儿童反应时的组别主效应及外在反应效价与组别的交互作用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男性和女性儿童错误率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发现:组别的主效应、外在反应效价的主效应、外在反应效价与组别的交互作用及外在反应效价与组别、食物种类间的交互作用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重儿童和正常体质量儿童对食物的内隐态度的差异可能存在着性别上的不同.超重男性儿童可能对所有种类的食物(健康和不健康食物)均持积极态度,而正常体质量男性儿童对所有食物均持中立态度;女性儿童体质量与对食物的态度之间无关系.

    作者:赵艳丽;高笑;谭淑平;陈红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中学生羞耻应对在羞耻与抑郁间的中介作用

    目的:考察中学生羞耻应对在羞耻与抑郁间的中介作用.方法:方便选取北京某高中高一、高二年级学生,于2009年12月和2010年6月两个时间点分别填写儿童抑郁问卷(CDI)、中学生羞耻体验量表(MSSS)、羞耻应对方式量表(CSS),时间点1回收有效问卷224份,时间点2回收与时间点1信息匹配的问卷166份.结果:使用纵向数据进行中介作用检验,结果显示,羞耻应对中的攻击自我、攻击他人两个维度对羞耻和抑郁起到中介作用,其中以时间点1的羞耻为自变量,攻击自我为中介变量的模型共可以解释时间点2抑郁方差的19%;而攻击他人作为中介变量的模型共可解释时间点2抑郁方差的13%.结论:羞耻可能通过羞耻应对而影响抑郁水平.

    作者:丁欣放;高隽;张祖贤;钱铭怡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少年网络攻击行为评定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目的:编制我国少年网络攻击行为评定量表(AOABS),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方便抽取689名中学生和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597份.通过项目分析筛选题目,将整体样本随机分半后分别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n=297)和验证性因素分析(n =300)以检验量表的结构效度,并检验量表的信度.结果:少年网络攻击行为评定量表分为工具性攻击(instrumental aggression)和反应性攻击( reactive aggression)两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内部又分为外显攻击和关系攻击两部分.自编量表的两个分量表经探索性因素分析所得的题目载荷在0.52 ~0.75之间,累积方差贡献率分别为52.75%和53.24%;两个分量表经验证性因素分析所得模型均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 RMSEA<0.08,NFI >0.9,NNFI >0.9,CFI >0.9).两个分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分别为0.83和0.86.结论:少年网络攻击行为评定量表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和内部一致性信度,可以用于测量我国少年在网络上的攻击行为.

    作者:赵锋;高文斌 刊期: 201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