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 国际刊号:1000-6729
  • 国内刊号:11-1873/R
  • 影响因子:2.08
  • 创刊:1987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34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SSCI 南大核心期刊(含扩展版),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2014年)心理学类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核心库)》(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 基础医学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3年1期文献
  • 聋哑生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及应对方式

    目的:探究聋哑生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特点及与应对方式的关系,为制订聋哑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个性化教育计划并实施方案提供有价值的依据.方法:选取广东省两所特殊学校聋哑生共105名,根据经济和地域因素抽取两所普通学校学生104名作为对照组,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RESE)和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CSSMSS)进行调查.结果:聋哑生RESE的3个维度得分及CSSMSS的问题解决、寻求支持、合理解释和忍耐因子得分均低于普通生[如,问题解决(3.5±0.9)vs.(3.9±0.9),均P<0.05],而CSSMSS的幻想/否认因子得分高于普通生[(2.4±0.5)vs.(2.3±0.6),p<0.05].聋哑生RESE的表达积极情绪自我效能感与问题解决、寻求支持和忍耐正相关(β=0.24、0.37、0.22;均P<0.05),调节痛苦情绪自我效能感与合理解释和幻想/否认正相关(β=0.28、0.21,均P<0.05),调节愤怒情绪自我效能感与问题解决、寻求支持、忍耐和发泄情绪正相关(β=0.29、0.23、0.34、0.30,P<0.05).结论:聋哑初中生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低于普通初中生,问题解决、寻求支持、合理解释和忍耐的使用少于普通初中生,但幻想/否认的使用多于普通初中生;聋哑初中生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越高其应对效果越积极.

    作者:刘佩玲;黄时华;梁尚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大学生网络使用自我控制量表的编制

    目的:编制大学生网络使用自我控制量表(IUSCS-CS),并检验其信效度,以满足从自我控制的角度研究网络成瘾问题的测量需要.方法:选取1165名大学生作为被试,随机分为两组,一组(n=583)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一组(n =582)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以自我控制量表(SCS)与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为效标.并对1165份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进行分析.结果:量表由认知、情感和行为自我控制3个分量表构成,各分量表均有3个因素;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IUSCS-CS的拟合指数均良好(x2/v=2.77,TLI=0.82,CFI=0.84,RMSEA=0.05);IUSCS-CS总分及3个分量表得分与SCS得分呈正相关(r =0.53~0.70,P<0.01),与CIAS得分负相关(r=-0.57 ~-0.78,P<0.01).IUSCS-CS内部一致性Cronbachα系数为0.90,3个分量表的α系数分别为0.77、0.76、0.82.结论:本研究编制的大学生网络使用自我控制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能够用于大学生网络使用自我控制力测量.

    作者:欧阳益;张大均;吴明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情绪感染量表中文修订版在大学生中应用的信效度

    目的:引进情绪感染量表(ECS),并检验其中文修订版在大学生中应用的信效度.方法:通过翻译、回译形成ECS中文预测版,选取522名大学生施测ECS中文预测版.将结合预测反馈确定的ECS中文修订版在565名大学生中进行正式测试,随机抽取其中283人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其余282人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另外选取其中76人4周后进行了重测.结果:预测显示,ECS中文修订版共13个条目,含4个因子.正式施测显示,各条目与总分的相关在0.38~0.57之间;13个条目中共抽取4个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快乐、爱、悲伤和焦虑),可解释总变异的56.71%;量表各项拟合指标良好(x2/df=1.21,NFI=0.92,GFI=0.97,CFI=0.98,RMSEA=0.026).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α系数为0.74,4个因子的Cronbach α系数在0.61 ~0.76之间;总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79,4个因子的重测信度分别为0.74 ~0.82.男生爱维度得分高于女生,而快乐、悲伤、焦虑维度得分及总均分都低于女生(均P<0.05).结论:情绪感染量表中文修订版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国内大学生的情绪感受性评测.

    作者:王永;王振宏;邱莎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伦理教育对医学生心理咨询与治疗伦理意识的作用

    目的:评估将心理咨询与治疗伦理学教育融入医学心理学课程对医学生伦理意识的影响,探索有效提高医学生伦理意识水平的伦理教育方案.方法:选取广州某医科院校学习《医学心理学》课程的临床医学专业大二两个班级的学生,共183人,按其自然班级对一组班的学生增加心理咨询和治疗伦理学教育(伦理教育组),另一组班的学生仅接受传统的课程内容(对照组).采用自编心理咨询相关问题调查问卷为评估工具,对伦理教育组学生的心理咨询与治疗伦理意识进行授课前后比较.结果:伦理教育组学生除了条目“如果来访者无能力付费就终止咨询”、“向来访者介绍自己的学历、资历和专业地位”外,在其他30个条目的前后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对照组前后测仅在专业能力与情感能力、费用和设置等方面的13个条目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伦理教育后学生选择“完全不符合”和“不大符合”的比例升高,选择“比较符合”、“完全符合”的比例降低,除条目“应邀到来访者的家里做心理咨询或治疗”外,选择“不确定”的比例均下降(如条目“提供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服务”,伦理教育组认为完全不符合、不大符合、不确定、比较符合和完全符合者所占比率分别为20.7%、58.6%、16.1%、4.6%和0.0%,而后测为64.7%、30.6%、2.4%、2.4%和0.0%).授课后对照组学生对5个前后测有显著差异的条目表现出更“不确定”.结论:本研究提示,将心理咨询与治疗伦理教育融入医学心理学课程能够提高医学生的伦理意识.

    作者:杨珍芝;赵静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环球境界,中华情怀——纪念曾文星教授

    1 曾文星教授简介世界著名文化精神医学家,中国精神医学界的老朋友,美国夏威夷大学荣誉教授曾文星先生于2012年6月21日因病在美国夏威夷去世,享年77岁.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2012年(南京·2012-10)年会上,民族文化与精神卫生学组邀请曾教授生前的中国同道和学生,举办一场专题研讨会,缅怀他的学术思想对我国相关领域的重要影响.

    作者:赵旭东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小学生学校动态绘画与学业成绩

    目的:初步了解国内小学生学校动态绘画指标的特点,探讨小学生学校动态绘画与学业成绩的关系.方法:选取广州市某小学五年级学生82名施测学校动态绘画.以人物尺寸、人物距离、朋友数量、人物顺序等为绘画指标,以学生绘画前近一次语文、数学、英语三科考试成绩的平均值作为学业成绩标准.将学业成绩排在82名同学中前27%的被试作为高学业成绩组(n=22),排名后27%的作为低学业成绩组(n=22).结果:样本学生绘画的教师像尺寸大于西方小学生[(65.7±28.3) mm vs.(54.3±25.3) mm,P<0.05],师生距离小于西方小学生[(56.1 ±41.2) mm vs.(90.0±79.5) mm,P<0.01];师生距离[(56.1±41.2) mm vs.(98.8±55.9) mm]、同伴距离[(34.9±33.2) mm vs.(53.2 ±30.8)mm]和朋友数量[(1.4±0.7)vs.(2.4±1.2)]小于日本小学生(均P<0.01).高学业成绩组学生的自画像尺寸大于低学业成绩组[(59.2±20.9) mm vs.(44.0±23.5) mm; P<0.05],同伴距离小于低学业成绩组[(22.6± 14.0) mmvs.(42.7±40.3) mm; P<0.05].自画像尺寸(r=0.22,P<0.05)、教师像尺寸(r=0.24,P<0.05)与学业成绩呈正相关;朋友顺序与学业成绩呈负相关(r=-0.23,P<0.05).结论:国内小学生的学校动态绘画指标可能与西方、日本小学生存在差异,动态绘画的某些指标与学业成绩存在相关性.

    作者:黄喜珊;张琳;马晓辉;肖冬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精神分裂症儿童的父母养育方式与家庭动力学特征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儿童父母养育方式与家庭动力学特征的关系,为探索如何通过改善养育方式促进家庭动力学特征良性互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相应的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儿童84例,选取性别、年龄匹配的正常儿童84例.对两组儿童采用系统家庭动力学自评问卷(SSFD)评定家庭动力学特征的4个维度,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评定父母养育方式11个因子.结果:精神分裂症组的SSFD家庭气氛[(26.1 ±7.3) vs.(22.5±6.9),P<0.01)]、系统逻辑维度[(16.9 ±4.6) vs.(15.1±3.5),P<0.05]得分高于正常对照组,EMBU的母亲情感温暖因子得分低于正常对照组[(53.3±10.6)vs.(56.6±9.6),P<0.05],父亲偏爱被试因子得分高于正常组[(12.1±2.8)vs.(10.9±3.3),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EMBU中父母情感温暖和理解因子与SSFD中家庭气氛(β=-0.23、-0.28)、个性化(β=-0.26、-0.20)、疾病观念(β=-0.09、-0.09)得分均呈负相关(均P<0.05),EMBU中父亲过分干涉得分与SSFD中个性化得分呈正相关(β=0.46,P<0.01),母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得分与SSFD中个性化、系统逻辑得分呈正相关(β=0.28、0.18,均P<0.05);EMBU中母亲拒绝、否认因子与SSFD中家庭气氛维度呈正相关(β=0.52,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儿童的家庭动力学特征和父母养育方式与正常儿童存在差异,父母低情感温暖和理解或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拒绝否认的养育方式可能与家庭动力学不良的互动模式相关.

    作者:李沙沙;陈一心;詹明心;张宇琼;张久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青少年的网络欺负特点

    目的:了解青少年网络欺负的特点,为制定青少年网络欺负的干预方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取样,向某中专和高中一年级及大学低年级学生共发放48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461份,其中中专生147人(男57,女90),高中生153人(男75,女78),大学生1 61人(男69,女92).采用网络行为调查问卷,从欺负者、被欺负者、旁观者三个视角对青少年的网络欺负状况进行调查.结果:网络欺负在旁观者、被欺负者、欺负者三种视角下发生率分别为89.6%、76.4%、47.6%,得分分别为(6.7±5.9)、(3.4±4.2)、(1.9±3.8);三种视角下网络欺负得分两两相关显著(r =0.48 ~0.67,均P<0.001);高中生和大学生在三个视角下的网络欺负得分均为男生高于女生(均P<0.05),中专女生在被欺负者视角下的得分高于高中女生(P=0.037),大学男生在被欺负者和欺负者的视角下的得分均高于中专男生(均P <0.05);三类被试群体中,不同学业成绩的被试的网络欺负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网龄、日均上网时间与不同被试群体网络欺负均呈正相关(r =0.17 ~0.22,均P<0.05).结论:青少年的网络欺负问题比较普遍,中专生、高中生、大学生这三种群体在三种视角下的网络欺负没有明显差异,但高中和大学男生的网络欺负多于女生;网络欺负可能与网龄和上网时间有关,但与学业成绩无关.

    作者:李娟;高雪梅;施桂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一般少年人群神经系统软体征的发生状况

    目的:调查一般少年神经系统软体征的发生状况,了解不同性别、年龄少年的神经系统软体征的差异.方法:采用两阶段随机整群取样的方法,抽取5个城市的3247名14 ~ 19岁的少年.使用剑桥神经科检查(CNI)软体征测试分量表进行神经系统软体征检测.该分量表包括运动协调、感觉整合、脱抑制三个因子,得分越高表明神经系统软体征越严重.结果:本样本中,不同类型神经系统软体征的发生率在0.5% ~27.2%之间,常发生的神经系统软体征依次为左手手指感觉障碍(27.2%)、右手手指感觉障碍(25.7%)、节律拍打障碍(25.1%)、左右定位障碍(18.3%)和左手皮肤书写感障碍(14.5%).男生的运动协调分[(0.8±1.4) vs.(0.6±1.2)]、感觉整合分[(1.2±1.4) vs.(1.0±1.3)]、脱抑制分[(0.3±0.6)vs.(0.2±0.5)]及神经系统软体征总分[(2.6±2.9) vs.(2.0±2.5)]均高于女生(均P<0.01).不同年龄组少年在运动协调分、感觉整合分、脱抑制分及神经系统软体征总分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表现为低年龄组得分高于高年龄组得分.结论:一般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软体征阳性症状,男生比女生表现出更明显的神经系统软体征症状,神经系统软体征随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

    作者:蔡琳;朱熊兆;蚁金瑶;姚树桥;白玫;李玲艳;张丽;罗英姿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儿童的情绪行为问题与父子冲突、父子依恋

    目的:研究儿童的情绪行为问题与父子冲突、父子依恋的关系,以及父子依恋在父子冲突对儿童情绪行为问题影响中的作用.方法:选取663位8~15岁的儿童,用父子冲突问卷(CBQ)、青少年依恋问卷(IPPA)与长处与困难问卷(SDQ)分别评估父子冲突、父子依恋和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结果:儿童的CBQ、IPPA得分和SDQ困难总分均无显著性别差异(P>0.05);父亲受教育程度初中组的CBQ得分高于高中组和大学组[(5.8±5.4) vs.(4.0±4.2),(3.9±4.3);P<0.05],IPPA得分低于高中组和大学组[(63.3±16.0) vs.(67.6±12.8),(69.7±13.0);P<0.05];父子每周互动<3h组的CBQ得分显著高于3~7h组和>7h组[(5.5±5.0)vs.(3.8±4.1),(2.8±3.6);P<0.05],IPPA得分显著低于其他两组[(63.1±14.6) vs.(70.0±11.7),(73.8±11.6);P<0.05],SDQ困难得分高于>7h组[(12.0±5.0)vs.(9.9±5.3),P <0.05].父子冲突对儿童的情绪症状(β=0.28,P<0.01)和品行问题(β =0.18,P<0.01)有正向预测作用,父子依恋能正向预测儿童的亲社会行为(β=0.39,P<0.01),负向预测儿童的多动注意不能(β=-0.28,P<0.01)和同伴交往问题(β=-0.14,P<0.05);父子冲突对儿童情绪症状(β=0.17,P<0.01)、品行问题(β=0.12,P<0.05)、多动注意不能(β=0.13,P<0.05)与亲社会行为(β=-0.21,P<0.01)的预测作用均受到了父子依恋的调节.结论:儿童的情绪行为问题可能与父子冲突、父子依恋有关,父子依恋在父子冲突对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的影响中可能有调节作用.

    作者:尹霞云;黎志华;苏林雁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农村地区自杀死亡与遗传因素的关系

    目的:探讨农村自杀死亡与遗传因素的关系及不同特征一级亲属自杀遗传度的大小,为制定农村自杀的预防对策与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山东省疾病监测点上选取自杀死亡者153例,对照组153例,通过问卷调查获取他们的一级亲属资料,通过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对他们及其一级亲属资料进行遗传流行病学研究,采用Penrose法估计遗传模式,Falconer回归法估算遗传度.结果:自杀家族史与自杀死亡高度相关(0R=13.25).一级亲属自杀遗传度(h2)为(34.0±6.4)%;≥60岁者的自杀遗传度为(51.2±7.0)%,<60岁者(14.8±11.8)%;女性(23.2±10.2)%,男性(46.7±7.6)%;无精神障碍者(31.7±7.1)%,有精神障碍者(42.1±13.1)%;非暴力方式者(39.2±7.8)%,暴力方式者(25.4±10.7)%;低自杀意图者(21.6±13.6)%,高自杀意图者(38.1±7.1)%.结论:在农村自杀死亡者中,遗传因素可能是重要的危险因素,在较高年龄、男性、有精神障碍、非暴力方式、高自杀意图的自杀死亡者中遗传因素可能起更大的作用.

    作者:胡霞;贾存显;王琳琳;廉颖;韩梅;刘慧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患者的抑郁情绪及症状表达

    目的:探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患者中抑郁的严重状况和抑郁症状的表达及相关因素,了解抑郁症状在不同人口学特征个体中的分布状况,为社区医生识别抑郁患者提供建议.方法:选取杭州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患者2571人,用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进行调查.结果:15.4%的患者存在抑郁症状,其中轻、中度抑郁占10.8%,重度抑郁占4.6%.存在抑郁症状的患者中,过去2周内至少一半以上时间出现躯体症状的平均人数比多于出现精神症状的人数比(56.5% vs.44.4%).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离异或丧偶、较低的受教育年限、非全职、对经济状况不满意的就诊患者抑郁程度较重(OR=1.95、1.90、1.46、2.08、2.90).结论:本研究提示,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的患者中存在抑郁症状的比率较高.不满意的婚姻、较低的受教育程度、非全职和对经济的不满意可能与出现抑郁症状相关.有抑郁的患者存在较多躯体症状主诉,但也存在兴趣丧失和情绪低落主诉.

    作者:李琳;范海楠;方瑜;余湘娥;刘丽婷;陈树林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受多重侵害后伴及不伴创伤后应激症状青年女性情绪处理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

    目的:探讨遭受多重侵害(PV)伴或不伴创伤后应激症状(PTSS)的女生加工不同情绪刺激的脑功能特点.方法:运用青少年侵害问卷(JVQ)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清单平民版量表(PCL-C)对济南市某专科学校1802名学生的PV和PTSS进行筛查,筛选出30名遭受过多重侵害(JVQ总分≥5分、模块计分≥3分)的青年女性,其中,PCL-C得分≥38分者为PV有PTSS组(n=15); PCL-C得分<38分者为PV无PTSS组(n=15).另筛选15名JVQ总分=0分,PCL-C得分<38分者作为正常对照组.三组年龄、智力(使用瑞文标准推理测验评价)匹配.所有对象均接受国际情绪图片系统中正性-中性-负性三组图片刺激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任务为组块设计.利用SPM8软件处理影像数据.结果:识别正性图片时,PV无PTSS组双侧额上回(BA9),右侧额下回(BA47),左侧扣带前回(BA24、32)等脑区激活的强度高于对照组;识别负性图片时,右侧额中回(BA46),左侧扣带回(BA24)、岛叶激活的强度高于对照组.与PV有PTSS组相比,PV无PTSS组识别正性图片时,右侧额上回(BA6)、额中回(BA10),左侧额上回(BA10)、额下回(BA9)、岛叶激活增强,而右侧楔前叶激活降低;识别负性图片时,枕中回(BA19)激活增强,而右侧扣带前回(BA10),左侧额内侧回(BA9)、扣带前回(BA32)激活降低.结论:遭受多重侵害后无PTSS的青年女性情绪加工异常,主要表现在前额叶、扣带前回和岛叶活动性增强;有PTSS者加工负性情绪时,前额叶和扣带前回的功能异常加重.

    作者:崔乃雪;李宝娟;曹枫林;王茜;董方虹;李阳;胡德文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首发与复发抑郁症患者视觉空间旋转的事件相关电位P500研究

    目的:探讨首发与复发抑郁症患者视觉空间旋转的脑电生理特点.方法:对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的26例首发抑郁症患者和28例复发抑郁症患者,以及28名健康对照进行视觉空间旋转任务的事件相关电位P500检查.测量其波幅和潜伏期,以便评估其视觉空间旋转信息加工认知功能.结果:与健康对照相比,首发抑郁症患者的P500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0±2.5) μV vs.(8.8±2.7) μV,P>0.05],潜伏期较长[(497.2±73.2) ms vs.(447.9±62.8) ms,P<0.05];复发抑郁症患者的P500波幅较低[(4.5 ±2.0) μV vs.(8.8±2.7)μV,P<0.05]、潜伏期较长[(54.8.3±82.5)ms vs.(447.9±62.8)ms,P<0.05].与首发组相比,复发患者的P500波幅较低,潜伏期较长(均P<0.05).对照组正、镜像P500波幅均与旋转角度呈负线性相关(b=-0.58、-0.59,均P<0.01);首发组正、镜像P500波幅均与旋转角度呈负线性相关(b=-0.57、-0.58,均P<0.01);复发组正、镜像P500波幅均与旋转角度无线性相关关系(b=-0.04、-0.02,均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首发抑郁症患者视觉空间旋转信息加工自身的电生理机制未见异常,而复发患者视觉空间旋转信息加工的电生理机制受损.

    作者:陈玖;杨来启;宁雅童;张茜如;邱纯;卢天娇;徐金芳;朱填莉;郭洁琼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