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医学高专女生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的累积效应.方法:抽取济南市某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0级全部女生1558人[年龄18 ~21岁,平均年龄(19±1)岁],利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抑郁症状,得分作为结局变量;自编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问卷、童年期创伤问卷(CTQ)、青少年侵害问卷自评版(JVQ)分别评定社会经济地位、童年期虐待经历和目击暴力经历,作为危险因素,将以上各变量的得分进行二分类转化,相加得危险因素指数(RFI);利用Connor-Davidson韧性量表10条目版(CD-RISC)、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分别评价心理弹性、积极应对、社会支持,得分作为保护因素,将得分进行二分类转化,相加得保护因素指数(PFI).结果:SDS总分与CTQ总分、JVQ目击暴力得分呈正相关(r=0.34、0.18,均P<0.01);与社会经济地位、CD-RISC得分、SCSQ积极应对维度得分、SSRS总分呈负相关(r=-0.06~-0.57,均P<0.05);分层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除社会经济地位和SCSQ积极应对外,其他因素的标准回归系数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社会经济地位、CTQ总分、JVQ目击暴力得分可解释SDS总分变异的11.0%,CD-RISC得分、SSRS总分可解释14.4%.RFI与SDS总分呈显著正相关(β=0.28,P<0.01,R2 =0.076);PFI与SDS总分呈负相关(β=-0.22,P<0.01,R2 =0.201);二者存在交互作用(β=-0.07,P<0.01,R2=0.004).结论:医学高专女生中,低社会经济地位、儿童期虐待、目击暴力等危险因素,及心理弹性、积极应对、社会支持等保护因素均与抑郁症状的关系呈现累积效应;保护因素可以调节危险因素与抑郁症状的关系.
作者:房辉;崔乃雪;郭春红;曹枫林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考察具有反刍思维倾向的个体在认知功能上是否存在抑制缺失,探究其不能抑制负性无关刺激的现象,以帮助解释抑郁、反刍思维对个体产生影响的认知机制.方法:招募52名在校大学生,采用Beck抑郁问卷(BDI)和反刍思维量表(RRS)测量其抑郁和反刍思维程度.根据反刍思维量表的得分,以中位数(48.5)作为分界点,确定高/低反刍思维分组各26名.被试被随机分入启动条件或非启动条件(n=26),进行主动遗忘任务的实验.实验过程中被试需要就遗忘词表(记忆词表)中出现的正性/负性情绪词汇进行词性判断.被试以自陈报告的方法,回忆两个词表中出现的词汇,记录被试对各词表正/负性词汇正确回忆率.结果:反刍思维高分组对遗忘词表的回忆率高于反刍思维低分组[(44.2±15.2)%vs.(35.6±13.1)%,P<0.05],对于记忆词表的回忆率低于反刍思维低分组[(30.6±11.3)%vs.(41.4±11.6)%,P<0.01].启动条件下,被试对遗忘词表的回忆率高于非启动条件下的被试[(44.2± 14.7)% vs.(35.6±13.6)%,P<0.05];反刍高分组被试对负性情绪词汇的回忆率高于对正性情绪词汇[(53.0±17.3)% vs.(47.0±17.3)%,P<0.05].以BDI得分作为协变量,实验条件与词性间的交互作用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条件与启动条件交互作用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结果提示反刍思维与抑制功能缺失有关,高反刍个体对无关刺激存在认知抑制缺失,这种认知功能的缺失可能部分源于其抑郁水平的影响,但影响方式需进一步研究确定.
作者:马鑫;赵晴雪;王觅;杨寅;钱铭怡;戴赟;王文余;戴广南;张妩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已有横向研究结果表明自我和谐与情绪智力之间关系密切[1-3].本研究拟采用交叉时序滞后设计进一步从纵向角度考察自我和谐与情绪智力之间关系,为后续研究提供启迪.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选取河南某高校大一至大三各3个班的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两次测查.测试前向学生说明调查目的,征得同意.第1次测查于2012年8月施测,发放问卷425份,回收问卷421份;第2次测查于2013年1月施测,发放问卷419份,回收问卷414份.将两次施测数据整合后,删除请病假或事假者、两次测查中有缺失值或不认真答题者、只有一次测查者,得到2次测试均有效问卷各406份.其中,大一142人,大二149人,大三115人;来自城镇64人,农村342人;文科165人,理工科241人.男35人,女371人;年龄17~26岁,平均年龄(20 ±2)岁.
作者:何安明;惠秋平;刘华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构建高校心理委员胜任特征的模型,为选拔和培养优秀心理委员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通过专家论证法确定心理委员绩优组与普通组的标准,选取12位心理委员进行行为事件访谈.并以Spencer等编制的“人类服务工作者通用特征词典”为蓝本编写高校心理委员胜任特征的描述词汇,对所有访谈文稿进行编码,比较绩优组(n=6)与普通组(n=6)在胜任特征上的差异,以初步确立心理委员胜任特征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检验和修正.结果:依据访谈法,绩优组在“影响力”、“人际沟通”、“言语表达”、“工作兴趣”、“自信心”、“自控力”、“概念性思考”和“专业知识”8项胜任特征上得分均高于普通组[如,影响力(1.7±0.3)vs.(1.2±0.5),均P <0.05].经修正,终得到6因子的胜任特征模型,累积方差贡献率为57.22%.各因子的α系数在0.65 ~0.85之间,总的α系数为0.93.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6因子的胜任特征模型拟合良好(x2 =900.11,df=480,x2/df=1.88,RMSEA=0.06,CFI=0.92,NFI=0.85,NNFI=0.92,GFI=0.83,AGFI=0.80,RMR =0.04).模型各因子间的相关在0.46~0.70之间,各因子与模型总分的相关在0.70~ 0.87之间.结论:高校心理委员胜任特征模型具有良好的信度和结构效度,可用于心理委员的选拔与培训.
作者:来燕;刘曼曼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了解男同性恋者的孤独感、自尊和依恋的状况及三者关系,为男同性恋者心理健康的干预提供新的视角.方法:在网站上招募男同性恋者172名,另外通过男同性恋者交友聚会,发放纸质问卷63份,终获有效问卷202份.按年龄和职业1∶1配对男异性恋组(n =202).采用UCLA孤独量表(UCLA)、自尊量表(SES)和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进行测评.结果:男同性恋者的UCLA得分和依恋焦虑得分均高于男异性恋者[(46.8±9.0)vs.(43.2±8.4),(4.1±1.1) vs.(3.7±0.9);均P<0.001],而SES得分和依恋回避得分均低于男异性恋者[(27.8±5.1) vs.(29.9±4.1),(3.4±0.7)vs.(3.9±0.6);均P<0.001].男同性恋者中,无固定恋爱对象组的UCLA得分高于有固定恋爱对象组[(49.0+8.1)vs.(41.2+8.7),P<0.001],被动型性角色组UCLA得分高于主动型性角色组[(48.5±9.2)vs.(44.6±9.3),P<0.05],异性婚姻意愿“要结婚”组UCLA得分高于“不结婚”组[(48.6±5.3) vs.(45.4±4.8),P<0.05].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男同性恋者的依恋焦虑得分(β=0.40)和依恋回避得分(β=0.23)与UCLA得分呈正相关,SES得分(β=-0.30)与UCLA得分呈负相关(均P<0.001);自尊在依恋焦虑和孤独感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0.14,P<0.001).结论:男同性恋者的孤独感水平和依恋焦虑水平均高于男异性恋者,自尊水平和依恋回避水平均低于男异性恋者;男同性恋者的孤独感可能与其自尊以及成人依恋有关,而自尊在依恋焦虑和孤独感之间有一定程度的中介作用.
作者:胡静初;胡纪泽;萧嘉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对农村生活满意度问卷(CLSQ)进行修订与信效度检验.方法:用农村生活满意度问卷对1088名农村被试进行测量,采用简单随机方法抽取一半被试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并删除不合适的项目,另一半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检验结构效度;用幸福感指数(IWB)进行聚合效度检验;用婚姻调适问卷(MAT)、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生活事件量表(LES)进行区分效度检验;用留守与非留守妇女群体进行实证效度检验;选取100名被试间隔1个月进行重测.结果: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删除了两个题项,发现CLSQ可分为自我认知、基础设施、家庭经济状况、社会环境4个维度;验证性因素分析发现四因素问卷结构较为合理(x2/df=3.29,CFI =0.90,GFI=0.92,IFI=0.91,RMSEA=0.06).CLSQ得分与IWB相关高(r=0.53,P<0.001),其次是MAT、SSRS与LES(r=0.47、0.39、-0.21,均P<0.001).留守妇女CLSQ总分及各因子分均低于非留守妇女[如,总分(63.5 ±12.3) vs.(66.0±11.2),P<0.05].总问卷与各因素的α系数在0.77~0.89之间;重测信度在0.76~0.89之间.结论:修订后的农村生活满意度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是测量农村生活状况的有效工具.
作者:贾东立;李昌俊;李毅峰;易旭灿;臧亚宾;史康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引进复杂哀伤问卷修订版(ICG-R),评估其信效度及对延长哀伤障碍(prolonged grief disorder,PGD)的筛查价值.方法:采用经双盲翻译的ICG-R中文版对253名丧亲者进行测试,运用探索性因素分析考察量表的因素结构;用延长哀伤问卷(PG-13)检验量表的聚合效度;用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清单(PCL-C)、自评抑郁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检验区分效度.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ICG-R对PGD的筛查价值并确定临床分界点.结果: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ICG-R中文版支持一因子结构;ICG-R总分与PG-13、PCL-C、SDS和SAS总分均呈正相关(r=0.88、0.74、0.54、0.59,均P<0.05);ICG-R全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98,重测信度(间隔4周)是0.83.ICG-R全量表的ROC曲线下面积为99.6%(P<0.01);佳临床分界点为102分,此时敏感度是1,特异性是0.98,约登指数为0.98;ICG-R与PG-13的诊断一致性高(kappa值为0.85).结论:中文版的ICG-R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评估丧亲人群失功能哀伤症状的严重程度,并具有一定的临床筛查价值.
作者:何丽;王建平;唐苏勤;尉玮;谢秋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评价中文版神经精神病学评定表2.1 (Schedules for Clinical Assessment in Neuropsychiatry Version 2.1,SCAN2.1)在精神科应用的信度和效度.方法:选取门诊及住院的各类精神障碍患者100例,选取与精神障碍组在性别、年龄及教育程度相匹配的正常对照100例作为对照.由6名研究人员对8例病例同时进行评定以检验研究者信度;选取另外10例病例由1名研究人员1周后进行重测,以检验重测信度.精神科医生对200例入组者根据国际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第十版(ICD-10)做出的临床诊断作为“金标准”,6名研究者对200例被试用SCAN2.1中的精神现状检查第十版(PSE-10)部分进行访谈,得出诊断结果与“金标准”进行比较,评估中文版SCAN2.1的效度;结果:SCAN2.1中文版研究人员之间信度和重测信度kappa值分别为0.76和0.74.校标效度中,灵敏度95.0%,特异度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95.2%,kappa值0.95.对精神分裂症病诊断的灵敏度88.5%、特异度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98.9%、kappa值0.89;对心境障碍病的灵敏度100%、特异度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100%、Kappa值1.0,对神经症、应激相关及躯体形式障碍病种的灵敏度92.3%、特异度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98.9%、kappa值0.95.结论:神经精神病学评定表2.1中文版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可在国内临床中应用.
作者:双梅;党为民;郝晓楠;李涛;钱英;董问天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碳酸锂、喹硫平治疗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单盲随机对照试验.选取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双相障碍Ⅰ型或Ⅱ型抑郁发作患者67例,随机分为rTMS组(n=33)和伪rTMS组(n=34),接受碳酸锂[(0.8±0.1) mmol/L vs.(0.8 ±0.2)mmol/L)]和喹硫平[(333.3 ±87.4) mg/d vs.(343.1 ±94.2)mg/d]治疗.rTMS组接受右侧背外侧前额叶皮层rTMS刺激,伪rTMS组接受相同部位的伪线圈刺激,每周5次,连续4周.治疗前及治疗第1、2、3、4周末对两组患者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评估,分别累计合并使用氯硝西泮片剂量.治疗前和治疗4周末对两组患者评估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QSI),记录治疗中的不良事件.治疗4周末HAMD <8分定义为治愈.结果:治疗第2周[(27.6±4.6)vs.(30.9±5.8)]、第3周[(19.8±3.9)vs.(22.5±5.2)]、第4周[(10.3±3.0)vs.(12.6±5.3)]末,rTMS组HAMD评分均低于伪rTMS组(均P<0.05).第4周末,rTMS组治愈率高于伪rTMS组(73.0% vs.44.8%,P<0.05).第4周末,rTMS组PQSI评分低于伪rTMS组[(2.5±1.4)vs.(3.5±1.9),P <0.05].第2周[(8.7±4.8)mg vs.(10.0±4.1)mg]、第3周[(2.7±1.8)mg vs.(3.9±1.6)mg]、第4周[(1.0±0.9)mg vs.(2.0±1.4)mg]末,rTMS组使用氯硝西泮剂量均低于伪rTMS组(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vs.6.9%,P>0.05).结论:低频rTMS联合碳酸锂、喹硫平治疗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有较好疗效,并可改善睡眠,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作者:李凝;王学义;秦振洲;宋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为了充分认识网络成瘾随机对照干预研究的报告质量与存在的问题,本文采用临床试验报告的统一标准(Consolidated Standards of Reporting Trials,简称CONSORT声明)对在国内于2009-2012年发表的该类研究报告进行评估.根据“CONSORT 2010”声明所列的清单及评分标准(得分范围0~70分),这些报告质量的平均分为(22.8±4.2),高分为31分,低分为15分.其主要不足有:①超过70%文献没有提供科学的研究依据或完整的研究假设;②对研究对象信息的说明均不符合CONSORT声明的要求;③只有30%的文献详细介绍了干预实施的方案与评估效果的时间;④97%的文献忽略了对随机分组与盲法使用的说明;⑤所有文献均未提供干预效果的效应值及其置信区间;⑥只有21%的文献讨论了本研究存在的局限性.建议研究者在今后撰写随机对照研究报告时提高对CONSORT声明的重视,以规范并提高此类研究报告质量.
作者:林小燕;苏文亮;方晓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网络欺负事件中不同角色初中生的性别、年级差异以及不同角色与抑郁的关系.方法:采用网络欺负量表(E-BS)、网络受欺负量表(E-VS)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对选取的武汉市751名初中生进行调查,将网络欺负事件中的角色区分为网络欺负者(E-BS≥1分,E-VS=0分)、网络受欺负者(E-BS=0分,E-VS≥1分)、网络欺负/受欺负者(E-BS≥1分,E-VS≥1分)及未参与者(E-BS=0分,E-VS=0分)四种,考察不同角色在性别、年级和抑郁水平上的差异.结果:网络欺负/受欺负者中,男生多于女生(13.6% vs.8.2%,P<0.01),网络欺负/受欺负者、网络受欺负者中7年级的人数多于8年级和9年级(15.9% vs.8.8% vs.7.1%,P<0.001; 26.4% vs.13.8% vs.11.2%,P<0.001);网络欺负/受欺负者的CES-D得分高于网络受欺负者[(22.6±1.1)vs.(19.1±0.9),P<0.01],网络欺负/受欺负者和网络受欺负者的CES-D得分均高于未参与者[(22.6±1.1)vs.(14.7±0.4),P <0.001;(19.1±0.9) vs.(14.7±0.4),P<0.001].结论:网络欺负/受欺负者中可能男生更多,并且人数随年级的增长而减少;相比于网络欺负者、网络受欺负者和未参与者,网络欺负/受欺负者的抑郁水平可能更高.
作者:胡阳;范翠英;张凤娟;周然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考察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自我和谐、感恩与人际信任的关系,为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人际信任干预提供借鉴.方法:选取250名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和100名正常儿童,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得分越高自我和谐越差)、感恩量表(GS)和人际信任量表(ITS)进行测查.结果: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SCCS得分高于正常儿童[(94.5±13.1) vs.(78.8±7.5),P<0.001],GS与ITS得分均低于正常儿童[(131.6±28.3) vs.(149.7±7.1),(76.0±6.7) vs.(95.9±13.0),均P<0.001].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SCCS得分与GS得分、ITS得分均呈负相关(r=-0.28,-0.14;P<0.01或0.05),GS得分与ITS得分呈正相关(r=0.21,P<0.01).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感恩在自我和谐与人际信任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中介作用占总效应的36.07%.结论: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自我和谐与感恩得分处于中等水平,人际信任得分处于较低水平.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感恩与自我和谐、人际信任密切相关.
作者:张玉洁;赵俊峰;祝庆;赵国祥;李晓铭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了解宁夏生态移民自杀意念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在宁夏地区生态移民安置区抽取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2000人,抽取移民原居地居民1200人,采用计算机辅助访谈的方法和复合型国际诊断交谈表(中文版)评价自杀意念.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相关因素.结果:生态移民近一年自杀意念发生率为5.17% (89/1723),女性高于男性[6.56% (69/1052)vs.2.98% (20/671),P<0.05].原居地居民自杀意念阳性率为6.96% (70/1006),女性高于男性[8.54% (45/527) vs.5.22% (25/479),P<0.05];控制年龄、性别、民族、受教育程度和婚姻状况后,原居地居民自杀意念发生率高于生态移民(OR=1.40,95%CI=1.01~1.94,P<0.05).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生态移民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是女性(OR=2.03)、离婚/丧偶者(OR =6.17)、精神障碍(OR=3.20);原居地居民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是低教育水平(OR=1.90)、自评健康状况差(OR=1.93)、精神障碍(OR =2.51).结论:宁夏地区生态移民自杀意念发生率低于原居地居民.女性、离婚/丧偶和有精神障碍的生态移民更容易发生自杀意念.
作者:王志忠;李林;张毓洪;孙艳莉;秦英;马金宇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