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后,已有针对震区医务工作者灾后心理状况的研究报道[1],但对其长期精神状况的调查研究不多.本次研究调查了汶川地震2年后灾区护理人员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发生状况,旨在了解其长期心理状况和相关因素,为心理干预和治疗提供参考.1 对象与方法1.1对象采用方便抽样,于2010年6月期间,以汶川地震重灾区绵竹市5家医院(绵竹市人民医院、绵竹市中医院、绵竹市妇幼保健院、绵竹市汉旺人民医院和绵竹市口腔医院)的亲身经历地震且参与过救援工作的护理人员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45份,回收问卷245份,有效问卷233份,有效率为95%.共入组233人,男性6人,女性227人;年龄17~ 57岁,平均(31±9)岁.
作者:尹敏;李小麟;马英;吴学华;朱仕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了解仡佬族中小学生的主观生活质量及其与情绪行为问题的关系,为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减少行为问题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50名仡佬族和430名汉族小学六年级、中学初一和初二学生,使用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问卷(ISLQ,包括认知成分和情感成分)评估生活质量,长处和困难问卷(SDQ)测查情绪行为问题.结果:仡佬族组ISLQ总分与汉族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4.916.0) vs.(143.1±16.6),P>0.05],ISLQ情感成分得分高于汉族组[(61.9±8.7)vs.(60.0±8.8),P<0.01].仡佬族组SDQ总分与汉族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3±5.6)vs.(19.0±5.4),P>0.05],SDQ情绪症状得分低于汉族组[(3.4±2.2)vs.(3.9±2.2),P<0.05].仡佬族组初一学生的ISLQ情感成分得分高于六年级和初二学生[(63.7±8.6) vs.(60.3±9.1),(60.0±7.4),P<0.01];学习成绩优良者ISLQ总分[(150.7±17.4) vs.(144.5±15.3),(136.5±11.0)]和认知成分得分[(87.3±13.6) vs.(82.6±11.9),(77.0±9.9)]高于成绩中等或较差者(P<0.01).除情感成分与亲社会行为问题外,ISLQ得分与SDQ得分呈负相关(r=-0.13~-0.54,P<0.05).回归分析显示,SDQ的情绪症状(β=-0.38,P<0.01)、亲社会行为问题(β=-0.22,P<0.01)和多动(β=-0.17,P<0.01)得分对ISLQ总分有一定的负向预测作用.结论:仡佬族中小学生的主观生活质量与汉族相当,正性情感体验可能更多;学习成绩越好,情绪行为问题越少,主观生活质量可能越高.
作者:班永飞;宋娟;吴孝勇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社交焦虑障碍(social anxiety disorder,SAD),又称社交恐怖症(social phobia,SP),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Fourth Edition,DSM-Ⅳ)诊断标准中提到,它是指在一种或者多种社交或表演场合(如与陌生人接触或可能被他人注视的场合)表现出明显且持久的害怕[1].SAD每年的患病率为8%,且大多数起病于青春期(15 ~19岁)[2].虽然患病率较高,但中国传统文化讲究谦逊内敛,孩子在陌生人面前表现出害羞、退缩等行为通常被认为是正常的行为表现[3],在诊断和治疗中也很可能被误认为是害羞或者性格内向而易被忽视.但事实上,社交焦虑对病人的影响涉及认知、情绪、生理和行为等多方面,未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较严重的心理问题.
作者:余红玉;李松蔚;钱铭怡 刊期: 2013年第02期
中学生抑郁障碍的发生与患者家庭环境和生活事件有关[1].本研究拟对中学生抑郁障碍患者的家庭环境和生活事件与普通中学健康学生进行比较,试图探明中学生抑郁障碍家庭环境与生活事件的关系.1 对象与方法1.1对象抑郁障碍组:2010年1月-2011年2月于青海省第三人民医院心理科门诊就诊的中学生.入组标准: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Fourth Edition,DSM-Ⅳ)抑郁障碍诊断标准[2];均为首次发病,未经系统治疗;排除器质性疾病、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入组62例,男35例,女27例;年龄12~18岁,平均(15±2)岁.
作者:刘桂兰;韩国玲;马林山;马永霞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评估九味镇心颗粒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多中心对照研究设计,对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广泛性焦虑障碍诊断的448例患者,按3:1比例随机分成九味镇心颗粒组337例与盐酸丁螺环酮组111例,治疗4周.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疗效评估,减分率≥30%为有效.用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心电图、血、尿常规、生化及生命体征评估安全性.结果:经4周治疗,九味镇心颗粒组与盐酸丁螺环酮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2.3% vs.66.7%,P>0.05).九味镇心颗粒组HAMA减分分数与盐酸丁螺环酮组相当[(12.7±5.8)vs.(13.2±6.5),P>0.05].九味镇心颗粒组和盐酸丁螺环酮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3.8%和30.6% (P >0.05),与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3.4%和18.0% (P >0.05),其中九味镇心颗粒常见口干(8.0%)、头晕(4.5%)、恶心(3.6%)、便秘(3.3%)等,盐酸丁螺环酮口干(12.6%)、便秘(6.3%)、恶心(5.4%)、头晕(5.4%)等.结论:九味镇心颗粒是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王永军;陈大方;王传跃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了解酒依赖患者中合并社交焦虑症状的情况、两者共病的特点及起病的时间顺序.方法:选取符合国际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分类第十版(ICD-10)诊断标准的酒依赖住院患者及嗜酒者匿名互助会的酒依赖患者56例,与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群56例作为对照组;用Liebowitz社交焦虑量表(LSAS)评估两组社交焦虑严重程度,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抑郁程度,自编一般状况调查表调查其人口学及饮酒特点等.将酒依赖组根据是否伴有社交焦虑再分为共病组(n=17)及单病组(n=39).结果:根据LSAS评分,酒依赖组的社交焦虑筛查检出率高于对照组(30.4% vs.12.7%,P<0.05);酒依赖组的LSAS总分[(29.6±20.4) vs.(17.5±14.6),P<0.05]及各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酒依赖与社交焦虑共病组的SDS抑郁严重度指数[(0.52±0.10) vs.(0.45±0.09),P<0.05]高于酒依赖单病组;15例(88.2%)共病患者的社交焦虑症状出现在初饮酒前;13例(76.5%)共病者饮酒社交焦虑症状减轻;9例(52.9%)报告停酒后社交焦虑症状加重.结论:酒依赖患者中社交焦虑者较非酒依赖组更常见,酒依赖伴社交焦虑者较不伴社交焦虑者的抑郁程度更重.
作者:邱宇甲;李冰;林仲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团体辅导方法对贫困大学生自尊水平、成就动机的改善效果,分析对不同自尊、成就动机水平贫困生的作用,探索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促进自我成长的干预方案.方法:将以人为中心疗法、理性情绪疗法以及积极心理学为理论基础,设置成长性、结构化、封闭式的贫困生同质团体活动6次.使用自尊量表(SES)和成就动机量表(AMS)测量48名贫困大学生评分,采用辅导效果问卷(OQ)进行前后测.结果:辅导后,效果问卷总分及症状困扰、人际关系和社会角色评分均降低[如总分(90.0±24.2) vs.(96.7±20.0),均P<0.01];中等和高自尊及中等和高成就动机水平贫困生OQ总分均降低[如中等自尊(95.8±16.9) vs.(99.1±14.9),均P<0.05];高自尊水平和高成就动机贫困生OQ的症状困扰、人际关系和社会角色评分均降低[如高自尊的症状困扰(30.8±5.7)vs.(36.3±4.8),均P<0.05];中等成就动机贫困生在症状困扰、人际关系和社会角色评分均降低[如中等成就动机的症状困扰(48.9±13.0) vs.(51.7±10.8),均P<0.05];中等自尊水平的贫困生仅社会角色评分降低[(21.9±3.0) vs.(23.4±3.1),P<0.001].结论:团体辅导能够改善和提高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于不同自尊、成就动机水平贫困生的辅导效果相同,高自尊、高成就动机水平贫困大学生受益高,中等水平次之,低水平者受益不显著.
作者:凌霄;柳珺珺;江光荣 刊期: 2013年第02期
传统的心理咨询模式面临着心理服务资源供需矛盾的挑战[1],新兴的网络心理咨询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上述问题的困扰[2-6],但仍需依赖咨询师在网络终端提供人工服务,未能发挥信息技术的自动化(automated)优势[7].认知行为技术(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对抑郁情绪等心理问题具有良好的调节效果[8-9],国外学者已经在英文语境下研发出有效的基于CBT原理的网络自助心理咨询程序,便于用户可以在咨询师缺席的情况下自我引导地完成整个心理咨询过程[10-12].本研究检验网络自助心理咨询对抑郁情绪的调节效果.
作者:李昂;朱廷劭;宁悦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究1例有音乐指挥才能的唐氏综合征患者的脑结构和认知功能特点,以期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唐氏综合征的病理机制.方法:以患有唐氏综合征的知名音乐指挥H先生为研究对象,进行染色体检查、神经学检查、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用瑞文氏智商测试量表和童话故事测验(FTT)进行心理行为测查,由音乐专业人士评价其音乐指挥能力(范围0~10分,10分代表相应能力高.包括音乐节奏感、音乐的情绪表现力及对观众的感染力).详细了解其成长史.结果:H先生被证实是唐氏综合征患者;神经学检查除视力较差外无特殊异常;脑结构成像检查显示其小脑萎缩、侧脑室扩张、仓白球区钙化.瑞文氏智商测试得分33分,FTT的T分为50分.H先生的音乐节奏感(8.5±1.2)分、音乐的情绪表现力(8.2±1.2)分、对观众的感染力(9.3±0.8)分.经H先生从小在某乐团的环境中成长,很小就学指挥音乐.结论:H先生脑结构发育不良、智商低,但从小经过音乐训练,其音乐指挥才能突出.提示早期训练能使唐氏综合征患者某方面才能得到显著提高.
作者:崔恒武;张建新;狄海波;章士正;陈宜张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调查住院脑卒中患者抑郁障碍的患病情况,为卒中后抑郁的早期识别和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在城乡综合性医院神经内科抽取405例住院脑卒中患者,其中含少数民族80例,应用复合性国际诊断问卷-3.0 (CIDI-3.0)中文版作为筛查和诊断工具进行测评.结果:脑卒中患者抑郁障碍的筛查阳性率为26.2%,诊断阳性率为5.4%.少数民族(15.0%vs.3.1%)、农村居民(8.2%vs.1.7%)和体力劳动者(7.8%vs.2.3%)中诊断阳性率高于汉族、城市居民和非体力劳动者(均P<0.05).结论:住院脑卒中患者抑郁障碍的患病率为5.4%,少数民族患病率为15.0%,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的风险因素中应重视民族、居住地及职业等相关因素.
作者:刘粹;康岚;黄成兵;刘肇瑞;黄悦勤;孙丽君;廖金敏;王希林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了解2009年北京地区各级综合医院心理卫生服务状况.方法:按照北京市卫生局提供的名单向北京全部272家各级综合医院发放自编“综合医院精神卫生服务情况调查表”,内容包括2009年医院一般情况、医院提供心理卫生服务的情况、提供心理卫生服务人员的特征,以及精神科药物的使用情况等.结果:共有111家(40.8%)的医院完成调查,43家医院(8.7%)至少提供1种心理卫生服务,其中提供门诊心理卫生服务的有36家(32.4%).神经症(30.1%)和情感障碍(29.9%)是门诊患者中常见的两种心理问题.仅有20家(18%)综合医院有精神科会诊服务.综合医院中共369人从事心理卫生工作,其中63.9%仅有初级或不具备专业水平;69.9%目前没有达到本科学历;41.9%的人员从事心理卫生服务工作的年限不足5年;11.6%的人员未接受过专业培训,44.2%接受专业培训不足一年.与一二级医院相比,三级医院提供心理卫生服务人员的受教育水平高,具有高级职称专业水平的人更多,接受的培训更多(均P<0.01).结论:目前北京市综合医院提供的心理卫生服务的种类和范围十分有限,尤其是一二级医院,心理卫生服务人员的专业培训有待进一步加强.
作者:安静;张亚利;李献云;童永胜;梁红;王绍礼;杨甫德;赵丽婷;岳琳琳;徐东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描述北京市心境障碍、焦虑障碍及物质使用障碍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按照现况调查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于2010年选取北京市3387名16岁及以上社区居民,采用复合性国际诊断交谈表-3.0计算机版进行入户访谈,按美国精神病学协会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的标准对心境障碍、焦虑障碍及物质使用障碍进行诊断.结果:接受访谈者2469人,应答率为72.9%.心境障碍30天患病率和调整率分别为0.81%和0.87%,12月患病率和调整率分别为3.32%和3.40%,终生患病率和调整率分别为7.21%和6.55%.焦虑障碍30天患病率和调整率分别为3.16%和3.08%,12月患病率和调整率分别为3.93%和3.90%,终生患病率和调整率分别为5.95%和6.37%.物质使用障碍30天患病率和调整率分别为0.33%和0.37%,12月患病率和调整率分别为1.15%和1.92%,终生患病率和调整率分别为5.30%和5.58%.心境障碍、焦虑障碍以及物质使用障碍间存在共病现象;首发年龄中位数分别为38岁、15岁和28岁.结论:本次调查显示北京市9人中约有1人曾患有心境障碍、焦虑障碍或物质使用障碍中的一种,应大力加强精神卫生知识宣传和防治.
作者:刘肇瑞;黄悦勤;陈曦;程辉;罗晓敏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检验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量表第2版中文版(WHO-DASⅡ)在精神残疾评定中的信度和效度,以探讨其在精神疾病患者中的适用性.方法:对218例精神残疾者进行WHO-DASⅡ评定,采用相关分析和Cronbach α系数检验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应用探索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检验量表结构效度;以不同精神疾病的得分差异检验量表的实证效度.结果:总量表内部一致性Cronbach α系数为0.93,6个分量表α系数在0.69~0.94之间;评定者一致性为0.93.除分量表6外其余5个分量表内部各条目间、6个分量表之间以及分量表与总分之间均呈正相关(r =0.17 ~0.91,P<0.05).探索性因素分析显示,6个因子累积解释的总方差为63.68%,所有因子特征根均大于1;但各因子包含题项均与原量表不一致;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原量表结构与样本的拟合度较差(x2/df=4.24,P<0.001、GFI=0.57、NFI=0.58、CFI =0.64、RMSEA =0.12).器质性精神障碍组的总分和理解与交流、身体移动、自我照料3个分量表得分均高于情感性精神障碍组和精神分裂症组(P<0.05).结论: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量表第2版中文版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和实证效度,但结构效度不理想,有待进一步探索和验证.
作者:王莲娥;周洁;金欢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通过调查孕期受虐相关社会心理因素,探讨家暴态度、家暴目睹经历、意外怀孕和流产史与孕期受虐的关系,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用虐待评估问卷(AAS),对846名孕妇进行家庭暴力筛查,96名孕妇筛查为受虐者,从无受虐者中抽取匹配对照者150名,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自尊量表(SES)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进行心理评估,并比较孕期受虐者和无受虐者间相关社会心理特征的差异性.结果:孕期受虐总的发生率为11.3%,精神暴力为主要形式(占所有被调查者的7.0%).受虐组孕妇的流产史(19.8%)、意外怀孕(91.9%)、家暴认可态度(70.9%)和家暴目睹史(93.0%)的发生率均高于无受虐者(1.5%~42.3%,P <0.001),受虐组孕妇的积极应对、SSRS、SES和EPQ的内外向得分均低于无受虐者(均P<0.05),而消极应对和EPQ的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得分高于无受虐者(均P<0.01).孕期精神暴力和性暴力与流产史、意外怀孕、家暴认可态度、家暴目睹史呈正相关(r=0.21~0.35,Ps<0.05).回归分析显示,丈夫有吸烟史(OR=2.82)、经济状况较好(OR=10.39)、家暴认可态度(OR =57.90)、家暴目睹史(OR=45.32)、意外怀孕(OR=45.45)、流产史(OR =4.03)、主观支持缺乏(OR=3.45)者孕期发生受虐的可能性更大(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经济状况较好、丈夫有吸烟史、家暴认可、有家暴目睹史、意外怀孕、有流产史以及缺乏主观支持的孕妇,孕期越有可能发生受虐待.
作者:张勇;邹韶红;张亚林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比较重复与单次自杀行为者生活满意度主观感受方面的差异,了解重复与单次自杀行为者出院后不同时期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情况,丰富自杀干预理论素材.方法:用生活满意度主观评价条目询问115例住院自杀行为者对自杀5年前、1年前、1个月前、当前、自杀1个月后、1年后、5年后生活满意度,并在其出院18个月、3年、5年时,采用应对方式问卷(CSQ)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Q)施测.将有自杀未遂史及出院后6年内再次出现自杀的列为重复自杀行为者,并与单次自杀行为者比较.结果:24例重复自杀行为者就诊住院时对不同时期生活满意度(当前满意度除外)主观评价及累加总分均低于91例单次自杀行为者[如总分(18.9±3.6)vs.(22.6±4.0);均P<0.05].出院后3年、5年时评定,重复自杀行为者CSQ中的退避、自责、幻想得分高于单次自杀行为者,而CSQ中的解决问题、求助及SSQ的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支持总分低于单次自杀行为者(均P<0.05).将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主观满意度分别放入与精神疾病等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患有精神疾病者(OR=3.39~7.68,均P<0.05)有较高的重复自杀风险,而同时将上述变量一起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所有变量与重复自杀的相关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相对单次自杀行为者,重复自杀者生活满意度主观评价低,应对方式不良,社会支持差,且具有持续性.精神疾病与生活满意度、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相互影响,这些因素中,精神疾病与重复自杀的联系可能更紧密些.
作者:徐东;李献云;张学立;王绍礼;童永胜;杨甫德;曹孔敬;许永臣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肥胖相关基因与利培酮治疗所致体质量增加的关联.方法:收集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的236名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利培酮单一药物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测量患者体质量与身高,计算体质量指数(BMI);本研究采用DNA测序检测方法对肥胖相关基因上的rs9939609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分型,采用stepwise线性多元回归的方法探索肥胖相关基因rs9939609多态性与利培酮治疗4周所致体质量增加的关联.结果:关联分析结果显示肥胖相关基因rs9939609多态性与基线BMI值无显著关联[AA/AT vs.TT=(23.0±3.6) vs.(22.7±3.5),P=0.245];4周末时,AA/AT基因型携带者与TT基因型携带者BMI值也无显著性差异[AA/AT vs.TT=(23.4±3.6)vs.(22.7±3.5),P=0.090];4周BMI变化值与rs9939609显著关联[AA/AT vs.TT=(0.6±1.1)vs.(0.2±1.3),P =0.040].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在中国汉族样本人群中,肥胖相关基因rs9939609多态性可能与利培酮所致体质量增加有关联.
作者:王芳;宓为峰;卢天兰;阮燕燕;张岱;岳伟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解锁救治对重性精神疾病关锁患者社会功能的改善情况,为制订关锁患者的救助政策提供参考.方法:使用自编调查问卷,在中央补助地方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简称“686”项目)区免费解锁救治的患者中,对符合研究标准的266例患者进行调查,分析解锁救治前后患者社会功能的变化.结果:解锁救治后,患者社会功能明显改善,其中变化大的是个人生活料理能力和家务劳动能力.生活料理能力差的患者比例从解锁治疗前的97.0%下降到7.5%,家务劳动能力差的患者比例从97.8%下降到18.8%.患者被关锁时间越长,社会功能改善越差(β=0.07~0.14).结论:解锁救治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社会功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建议各级政府部门应借鉴686服务模式,不断加大和健全精神疾病社区防治康复网络建设,由点到面逐渐展开解锁救治工作.
作者:吴霞民;刘津;马宁;管丽丽;马弘;于欣;王燕 刊期: 201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