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 国际刊号:1000-6729
  • 国内刊号:11-1873/R
  • 影响因子:2.08
  • 创刊:1987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34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SSCI 南大核心期刊(含扩展版),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2014年)心理学类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核心库)》(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 基础医学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3年3期文献
  • 武警士兵的适应不良感及与文化取向、应激的关系

    目的:探讨武警士兵的适应不良感的现状以及与不同文化取向、应激的关系,为士兵适应不良情绪的干预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取某武警部队士兵725人(1年兵龄334名,2年兵龄231名,3年兵龄160名),用普遍适应不良量表(Gm)、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量表[ICS,包括垂直个人主义(Ⅵ)、水平个人主义(HI)、垂直集体主义(VC)、水平集体主义(HC)4个分量表]、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PSET)进行测评.结果:1年兵龄士兵的Gm和PSET得分低于2、3年兵龄的士兵[(8.2±3.7)vs.(10.5±4.9)、(10.6±5.0),(48.1±8.7) vs.(52.1±10.9)、(51.4±l0.4);均P<0.01].被测武警士兵的Gm得分与Ⅵ得分呈负相关(r=-0.15,P<0.01),Gm得分与PSET、HC得分呈正相关(r=0.47、0.34,均P<0.01).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HC得分与Gm得分正相关(β=0.14),Ⅵ得分与Gm得分负相关(β=-0.15),HC×PSET、Ⅵ×PSET、VC×PSET与Gm得分的回归关系成立(β=0.12、-0.04、-0.23,均P<0.01).路径分析显示,应激作为中介变量调节垂直个人主义、垂直集体主义、水平集体主义与普遍适应不良感的关系,模型的拟合指数为x2/df=1.05,P=0.305,RMSEA=0.009、NFI=0.997、RFI=0.984、IFI=0.987、TLI=0.969、CFI=0.987.结论:本研究提示,士兵的兵龄越长,其适应不良感的水平越高.持有垂直主义文化取向的武警士兵可能较易适应部队文化环境;在应激状态下,持有水平集体主义文化取向的武警士兵可能较难适应部队的文化环境.

    作者:邹涛;魏华;陈静;付胡海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完美主义人格的结构及特点

    目的:探讨完美主义人格的结构及特点,为完美主义人格测量提供有效工具.方法:选取湖南省某高校的在校大学生584名,完成Fros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FMPS)、Hewit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HMPS)、近乎完美主义量表修订版(APS-R)、Rosenberg自尊量表(SES)、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状态焦虑问卷(S-AT)和贝克抑郁问卷(BDI),考察完美主义的结构及特点,及不同完美主义结构与积极、消极心理指标的关系.结果:FMPS,HMPS和APS-R共可以提取适应不良完美主义、适应完美主义、组织性3个二阶因素;三因子结构模型拟合指数较理想(x2=134.95,df=32; GFI=0.91; CFI=0.92,NFI =0.90;RMSEA=0.083).适应不良完美主义得分与SES和GSES得分负相关(r=-0.46、-0.16,P<0.01),与S-AT和BDI得分正相关(r=0.48、0.55,P<0.001);适应完美主义得分与SES和GSES得分正相关(r=0.12、0.19,P<0.05),与S-AT和BDI得分的相关无统计学意义(r=0.07、0.10,P>0.05);组织性得分与SES和GSES得分正相关(r=0.16、0.17;P<0.01),与S-AT和BDI得分的相关无统计学意义(r=-0.08、-0.08;P>0.05).完美主义3个二阶因子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α系数为0.82~0.90,重测信度为0.72 ~0.79.结论:适应不良完美主义、适应完美主义、组织性3个二阶因子的完美主义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支持了完美主义区分为适应不良完美主义和适应完美主义两个方面的合理性.

    作者:张斌;谢静涛;蔡太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大学生情绪应对策略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目的:探索大学生情绪应对策略的构成,编制大学生情绪应对策略问卷(College Students'Emotion-based Coping Strategies Questionnaire)并检验其信度和效度.方法:在整合Folkman等的情绪关注应对和Stanton等的情绪方式应对基础上,提出情绪应对的概念,构建大学生情绪应对策略构成的理论成分,并据此编制问卷.从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高校中抽取全日制在校大学生3321名,将问卷按班级随机分为两部分,分别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使用多特质-多方法矩阵考察问卷的结构效度,使用简易应对量表(B-COPE)、情绪方式应对量表(EAC)、情绪表达性量表(EES)和Mar-lowe-Crowne社会期望量表简式版(MCSD-S)检验问卷的效标效度,并检验问卷的信度.结果:一阶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到9个因子,项目的负荷值在0.41~0.80之间,二阶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到4个因子,负荷值在0.58 ~0.85之间.验证性因素分析的各项拟合指数均达到心理测量学的要求(CMIN/DF<5,GFI、AGFI、NFI、TLI和CFI均>0.90,RMSEA=0.05,RMR <0.08).问卷各因子分与效标量表中理论上有关的维度得分呈正相关(r =0.50 ~0.68,均P<0.01);除分散注意、接受事实、主动识别情绪和自我宣泄得分与MCSD-S得分的相关无统计学意义外(r=0.04 ~0.07,均P>0.05),其余因子与MCSD-S得分均呈较低相关(r =0.07 ~0.20,均P<0.05).一阶因素的Cronbach系数在0.60 ~0.87之间,重测信度在0.67~0.83之间,二阶因素的Cronbach系数在0.71 ~0.84之间,重测信度在0.74 ~0.82之间.结论:大学生情绪应对策略是由4个二阶因素和9个一阶因素构成的多维度、多层次结构.本研究编制大学生情绪应对策略问卷的心理测量学指标良好,适宜用于测量我国大学生的情绪应对策略.

    作者:王滔;张大均;陈建文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青少年的睡眠质量与负性生活事件、人格

    目的:探讨青少年睡眠质量与负性生活事件、人格的关系,考察负性生活事件、人格特质与睡眠质量是否有交互作用.方法:本研究数据来自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全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数据库中2008年的调查数据,样本是用系统分层抽样方法抽取的4538名中小学生,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青少年负性生活事件自评问卷和艾森克人格问卷少年版(EPQ-Junior)评估青少年睡眠质量、负性生活事件和人格.结果:本样本PSQI总分为(5.1±2.8),26%的人有睡眠质量问题(PSQI≥7).11~14岁年龄组PSQI得分低于15 ~ 17岁年龄组,15~ 17岁年龄组PSQI得分低于18~20岁年龄组[(3.9±2.5)vs.(5.4±2.6)vs.(6.5±2.7),P<0.01].PSQI总分与负性生活事件总分(r=0.32),EPQ-Jun-ior的神经质(r=0.54)、精神质维度(r=0.18)得分呈正相关(均P<0.01),与内外倾维度得分呈负相关(r=-0.16,P<0.01).二分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负性生活事件得分(OR=1.56)与EPQ-Junior的神经质维度得分(OR=1.23)越高,PSQI得分可能越高(均P<0.01).结论:同时存在神经质人格高分和经历负性生活事件多的青少年的睡眠质量可能更差.

    作者:姜桂芳;郭菲;黄峥;陈祉妍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执行功能行为评定量表成人版和执行功能失常问卷在抑郁患者生态学执行功能评估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执行功能行为评定量表成人版(BRIEF-A)和执行功能失常问卷(DEX)在抑郁患者生态学执行功能评估中的适用性和相关性.方法:纳入符合国际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分类第十版(ICD-10)诊断的抑郁发作患者74例,正常对照45例.分别由精神科专业人员使用BRIEF-A和DEX进行评估.结果:抑郁患者BRIEF-A总分[(128.7±27.8) vs.(86.3±18.4)]及抑制[(14.1±3.3)vs.(9.7±1.7)]、转换[(12.1±2.8)vs.(7.8±1.9)]、感情控制[(19.5±4.6)vs.(13.3±4.0)]、自我监控[(9.8±2.8)vs.(7.4±1.6)]、任务启动[(15.8±4.2)vs.(9.9±2.2)]、工作记忆[(15.1±3.5)vs.(9.9±2.2)]、计划[(18.6±4.9)vs.(12.7±3.0)]、组织[(11.5±3.4)vs.(9.9±2.1)]和任务监控[(12.4±4.0) vs.(7.8±2.1)]等9个因子得分均高于对照(均P<0.05).抑郁患者DEX的抑制[4(0~17)vs.0(0~6)]、意向性行为[7(0~16)vs.2(0~8)]、思想与行为不一致[5 (0~16) vs.1(0~9)]、思想与行为障碍[3.5 (0~11) vs.1(0~7)]和社交行为调节因子[3(0~8)vs.1(0~4)]得分均高于正常对照(均P <0.05).BRIEF-A的总分和各因子分与DEX的总分和各因子分之间均呈正相关(r =0.37 ~0.80,均P<0.01).结论:执行功能行为评定量表成人版和执行功能失常问卷在评估抑郁患者生态学执行功能损害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均适用于抑郁发作的人群.执行功能失常问卷较适用于初步测查,执行功能行为评定量表成人版较适用于全面检查和评估.

    作者:刘粹;黄成兵;王玉凤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首次住院精神障碍患者家属的应对能力

    应对是指人们为适应内外环境及自身状态变化而产生的有意识、有目的的心理及行为过程[1].Hatfield将应对引入精神病学研究,观察了家属应对能力对患者结局的影响,研究结果提示早期干预可以提高家属应对能力,促进患者康复[2].本研究拟对我院首次住院精神障碍患者家属进行调查,了解家属应对能力状况及相关因素,为干预措施的制订提供资料.

    作者:徐卫卫;高秀春;王艳芹;宋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焦虑障碍患者心跳知觉水平及相关因素

    目的:探讨焦虑障碍患者的心跳知觉水平及可能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108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的广泛性焦虑障碍(GAD)患者和35例惊恐障碍(PD)患者,以及正常对照45例.采用心跳知觉心理追踪范式评价焦虑障碍患者及正常对照的心跳知觉水平,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Form Y)及艾森克人格问卷成人版(EPQ)评估评定焦虑、抑郁症状和性格特点.结果:PD组心跳知觉水平高于GAD组和对照组[(75.3±18.2)%vs.(65.5±l9.5)%,(59.4±20.2)%,P<0.010],GAD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内男性与女性的心跳知觉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D组女性患者心跳知觉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GAD组[(76.3±17.5)%vs.(64.4±19.8)%,(53.3±19.4)%,P<0.050],GAD组高于对照组(P <0.050).焦虑障碍患者心跳知觉水平与年龄(r=0.22)、首发年龄(r=0.23)、以及EPQ中的L量表分(r=0.17)呈正相关(均P<0.050).结论:惊恐障碍患者尤其是女性患者的心跳知觉水平高于正常对照及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年龄和首发年龄较大,倾向具有掩饰或防卫性格特点的焦虑障碍患者的心跳知觉水平可能更高.

    作者:胡强;张兰兰;李惠;万玉美;李婷;王继军;李春波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抑郁应激激发模型的起源、发展与整合

    抑郁的应激激发模型(SGM)理论基础源于应激的因果效应理论和应激的持续效应理论.该模型认为个体不是被动地对遭遇的生活事件做出反应,而是个体的易感素质可能影响某些负性生活事件的发生.目前对应激激发模型的探究主要集中于模型中应激发生的相关因素、模型的性别特征以及模型对抑郁的解释效度等领域.未来研究需要完善应激评估方法、抑郁的应激激发模型的跨时段年龄特征以及积极心理品质在该模型中的作用机制等,并在统计方法上寻找突破.

    作者:肖晶;何路宽;崔丽霞;姚树桥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正念训练提升幸福感的研究综述

    随着正念训练在健康人群中的普及,正念训练提升幸福感的研究开始受到更多关注.对于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正念训练的提升效果都得到一定验证.在研究方法上也出现了较为成熟的经验取样范式.正念训练提升幸福感的机制研究还存在不足,如幸福感概念的界定和使用存在争议.就国内而言,正念与中国文化价值观下的幸福感可能更加契合,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正念训练可能适用于提升个体的幸福感.

    作者:徐慰;刘兴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伴抑郁、焦虑情绪的心肌梗死稳定期患者氯吡格雷治疗后的血小板活性

    目的:探讨伴发抑郁、焦虑情绪的心肌梗死稳定期患者服用氯吡格雷后的血小板活性.方法:选取符合2000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的稳定期患者(心肌梗死后3个月以上,无心绞痛,且心功能≤Ⅱ级患者)79例,服用75 mg/d氯吡格雷和100 mg/d阿司匹林3个月以上.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采集外周血通过Veri-fyNow血小板检测仪来检测ADP-P2Y12反应单位(PRU值)、血小板基础活性(基线值)及氯吡格雷抑制血小板聚集程度(血小板抑制率).结果:4例(5.1%)患者的HAMD总分≥20分,52例(65.8%)<8分;7例(8.9%)患者HAMA总分≥14,39例(49.4%)<7分.与HAMD <8分者相比,HAMD总分≥20分者的PRU值[(311.5±68.0) vs.(213.0±59.9)]、血小板基线值[(308.4±41.1) vs.(279.3±44.3)]较高,血小板抑制率[(0.1±0.2)vs.(0.2±0.2)]较低(P<0.05).与HAMA总分<7分者相比,HAMA总分>14者的PRU值[(272.0±54.6) vs.(200.0±56.2)]较高,对血小板的抑制率[(0.1±0.1) vs.(0.3±0.2)]较低(P<0.05).HAMD总分与PRU值(r=0.54,P<0.01)、血小板基线值(r =0.30,P<0.01)呈正相关,与血小板抑制率呈负相关(r=-0.47,P<0.01).HAMA总分与PRU值(r =0.54,P<0.01)、血小板的基线值(r=0.24,P<0.05)呈正相关,与氯吡格雷药物对血小板的抑制率呈负相关(r=-0.52,P<0.01).结论:心肌梗死稳定期伴发抑郁、焦虑情绪的患者血小板活性可能会增加,氯吡格雷药物对血小板聚集程度的抑制率可能弱化.

    作者:邬丹娟;阮列敏;季蕴辛;崔翰斌;杜为平;朱爱珍;林少沂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广泛性焦虑量表中文版在中医内科门诊人群应用的信度和效度

    目的:评估7个症状条目的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中文版在中医内科门诊患者中筛查焦虑障碍的信度和效度,并确定其筛查临界值,为该量表在人群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中医内科门诊2011例18 ~ 65岁的患者完成GAD-7自评和一般资料信息采集后,采用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M.I.N.I.)(中文版)进行抑郁障碍和焦虑障碍模块的精神诊断性评估,以信度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和方差分析来评估GAD-7的信度和效度.结果:GAD-7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 α系数为0.91,条目间的相关系数为0.52 ~0.68,条目与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5 ~0.85(均P<0.001),任一条目删除后α系数仍在0.89 ~0.90之间.因素分析显示该量表为一因子结构(解释方差64.7%).ROC曲线分析显示曲线下面积(AUC)以广泛性焦虑症大(AUC =0.88),惊恐障碍次之(AUC=0.80),场所恐惧症小(AUC=0.63).以6分作为筛查临界值,GAD-7筛查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6和0.76,惊恐障碍分别为0.78和0.74,场所恐惧症和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的灵敏度分别为0.50和0.61,特异度均为0.73左右.有抑郁障碍、各类焦虑谱系障碍和慢性躯体疾病患者的GAD-7评分均高于无相应诊断的患者(均P <0.05).GAD-7评分越高,患者看医生次数越多(无焦虑、轻度、中度和重度焦虑患者分别为8.09、8.34、13.45和11.97次),因躯体或情绪原因缺勤的时间越长(依次为7.78/1.46、15.13/7.17、40.27/26.62和51.65/59.89天),与焦虑症状相关的困难程度越高(依次为0.1%,1.3%、17.3%和60.6%)(均P<0.001).结论:广泛性焦虑量表中文版对广泛性焦虑障碍和惊恐障碍的筛查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值得推广使用,但不适合用于筛查场所恐惧症和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

    作者:曾庆枝;何燕玲;刘寒;缪菊明;陈建新;徐海楠;王静夷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不同年龄段小学生的一般信任倾向及同伴关系

    目的:考察不同年龄段小学生的一般信任倾向及其与同伴关系的关系,以理解信任在同伴关系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8岁、10岁、12岁小学生共436名,采用儿童一般信任倾向问卷(CGTB)、同伴接纳测试及友谊质量问卷(FQQ)进行测查.并按受试在CGTB上的得分,将其分成高中低三组信任倾向水平.结果:3个年龄组学生的CGTB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8岁组得分低,12岁组得分高[(3.1±0.6)vs.(3.5±0.4)vs.(3.8±0.5),均P<0.001].3个年龄组中,CGTB得分均与同伴接纳水平呈正相关(r =0.19 ~0.30,均P<0.05);在10岁和12岁组,CGTB得分与FQQ得分呈正相关(r=0.25~0.37,均P<0.01).方差分析表明,3个年龄组中,高信任倾向学生的同伴接纳得分高于中、低信任倾向学生[如,10岁组:(3.6±0.8)vs.(3.1±0.8),(2.7±0.8);均P<0.05];在10岁、12岁年龄组中,高信任倾向学生的积极友谊质量得分高于中、低信任倾向学生[10岁组:(4.0±0.7)vs.(3.6±0.7),(3.2±0.9);12岁组:(4.3±0.5)vs.(3.8±0.7),(3.6±0.7);均P<0.05].结论:小学生的一般信任倾向存在年龄上的差异,年龄越大,一般信任倾向越高.在各年龄组内,一般信任倾向高的学生其同伴接纳水平也高,但只在中高年龄段才表现出一般信任倾向与积极友谊质量正相关的特点.

    作者:徐芬;汤玉龙;蒋文明;马凤玲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初中生的应对方式与心理控制源:自我价值感的中介作用

    目的:探讨初中生自我价值感在心理控制源与应对方式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279名初中生,采用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CSSMSS)、儿童控制知觉多维度测查表(MMCPC)和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ASES)评定初中生的应对方式、心理控制源和自我价值感水平分别采用层次回归法和依次检验回归系数法评估和检验自我价值感的中介效应.结果:MMCPC的有势力他人控制、未知方控制因子得分均与CSSMSS的问题解决、求助因子得分呈负相关(r=-0.12~-0.29,均P<0.05),其余的MMCPC与CSSMSS的因子得分均呈正相关(r=0.13 ~0.33,均P<0.05);CSSMSS的问题解决、求助和退避与ASES各因子得分呈正相关(r=0.15 ~0.45,均P<0.05),CSSMSS的幻想与ASES的一般社会自我价值感得分呈负相关(r=-0.16,P<0.01);MMCPC的内部控制与ASES各因子得分呈正相关(r=0.13~0.29,均P<0.05),MMCPC的未知方控制与有势力他人控制与ASES各因子得分为负相关(r=-0.16~-0.29,均P<0.01).ASES的总体自我价值感得分在MMCPC的未知方控制得分和CSSMSS的问题解决得分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0.11).结论:本研究提示,初中生的问题解决应对方式可能与未知方控制相关,而总体自我价值感在其中可能有一定程度的中介作用.

    作者:朱佳佳;卢珊;尤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左右侧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广泛性焦虑的随机对照开放研究

    目的:研究以顶叶α波为训练参数的脑电生物反馈技术对广泛性焦虑的治疗效果,并探讨以左侧顶叶α波为训练参数与以右侧顶叶α波为训练参数的脑电生物反馈技术对广泛性焦虑的疗效是否存在差异.方法: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的诊断标准,选取26名广泛性焦虑女性患者,随机分为左顶叶α波训练组(n=13)和右顶叶α波训练组(n=13),每3天训练1次,每次训练40 min,共训练10次.分别于治疗前、治疗5次后、治疗10次后,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包括STAI-S和STAI-T)、贝克抑郁量表第2版(BDI-Ⅱ)和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评分以评定其焦虑症状严重程度、抑郁症状严重程度以及失眠症状严重程度.结果:左顶叶α波训练组治疗5次、治疗10次时STAI-S[(38.7±8.8),(35.2±9.2) vs.(47.2±10.7)]、ISI[(13.0±5.2),(8.4±4.7)vs.(17.5±5.3)]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均P <0.05),而STAI-T、BDI-Ⅱ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右顶叶α波训练组治疗5次、治疗10次时STAI-S[(37.3±6.4),(29.9±6.2) vs.(44.9±12.4)]、STAI-T[(40.9±6.4),(36.9±6.9) vs.(47.8±7.5)]、ISI[(10.2±5.1),(6.9±3.1)vs.(15.5±6.9)]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均P <0.05),治疗10次时BDI-Ⅱ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10.3±6.0) vs.(17.7±7.2),P<0.05].结论:以顶叶α波为训练参数的脑电生物反馈技术可能改善女性广泛性焦虑患者的焦虑和失眠症状,以右顶叶α波为训练参数的脑电生物反馈技术还可能改善女性广泛性焦虑患者的焦虑特质和抑郁症状.

    作者:侯月;王玉平;詹淑琴;李宁;黄朝阳;王黎 刊期: 201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