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 国际刊号:1000-6729
  • 国内刊号:11-1873/R
  • 影响因子:2.08
  • 创刊:1987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34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SSCI 南大核心期刊(含扩展版),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2014年)心理学类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核心库)》(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 基础医学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3年8期文献
  • 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缓解后的认知功能及相关因素

    目的:考察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性期临床缓解率,并且探索认知和临床因素对急性期临床缓解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55名门诊和住院首发患者,给予利培酮(2 ~6 mg/d)、奥氮平(10~20mg/d)或阿立哌唑(10 ~ 30mg/d)治疗8周,分别在基线、第4周末和第8周末使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和疗效,基线期使用霍普金斯词语学习测验修订版(HVLT-R)、词语流利测验(VFL)、范畴流利测验(VFC)、彩色连线测验(CTT-1和CTT-2)、STROOP色词测验(SCWT)、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PE和WCST-CC)来评估与记忆和执行功能相关的认知功能指标,使用SCID筛查来确定未治疗精神病期(DUP).8周末满足PANSS量表的8个核心条目评分均小于或等于3的患者被认为“缓解”.结果:共有30名(54.5%)患者在治疗8周末达到临床缓解.单因素分析表明,达到缓解的患者具有较短的未治疗精神病期(DUP)[(8.1±7.7)vs.(17.0±12.1),P<0.01],较高的HVLT-R分数[(20.4±6.6)vs.(19.1±6.1),P<0.05]和较少的阴性症状[(20.5±7.4)vs.(25.0±5.5),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HVLT-R得分高(OR=1.15)和DUP较短(OR =0.91)是临床缓解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在基线期记忆功能较好和未治疗精神病期较短的患者更易达到缓解,未发现临床缓解与本研究所用抗精神病药种类、剂量的相关性.

    作者:周福春;王传跃;项玉涛;姜涛;周晶晶;黄晶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前瞻性记忆与社会功能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前瞻性记忆(PM)与社会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40例和健康对照30例.采用2项PM任务评估两组的前瞻性记忆功能,以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以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基于任务的生活能力测验简版(UPSA-B)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结果:精神分裂症组基于事件的PM (EBPM)[(0.49±0.29)vs.(0.85 ±0.16)]和基于时间的PM(TBPM)[(0.62±0.31) vs.(0.93±0.11)]得分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EBPM(r=0.60,P<0.01)、TBPM(r=0.50,P<0.01)得分与UPSA-B得分正相关,与BPRS总分无统计学意义的相关.Linear回归分析显示,TBPM得分越高,UPSA得分越高(β=0.50,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前瞻性记忆损伤,该损伤很可能与患者基本社会功能受损密切相关.

    作者:王林平;邹义壮;谢孟杰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抑郁症患者前扣带回代谢特征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活性水平的氢质子波谱研究

    目的:用磁共振氢质子波谱的方法探讨抑郁症患者前扣带回(ACC)代谢特征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功能活性的关系.方法:选取68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的抑郁症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采用磁共振扫描检测前扣带回氢质子波谱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r)、谷氨酸复合物(Glx)及肌醇(mI)等5种代谢物的含量,计算NAA/Cr、Glx/Cr、Cho/Cr、mI/Cr比值.用皮质醇醒觉反应(CAR)检测HPA轴活性,定义为连续2天醒后30 min觉醒时皮质醇浓度差值的均值.根据抑郁症组HPA轴活性均值将抑郁症组分为HPA轴高活性组35例(>6.6 nmol/L)及HPA轴低活性组33例(≤6.6nmol/L).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抑郁症患者两侧ACC的NAA/Cr[左侧(1.6±0.5)vs.(2.0±0.5),右侧(1.7±0.4)vs.(2.2±0.5)]和Glx/Cr[左侧(0.1±0.03) vs.(0.1 ±0.03),右侧(0.1±0.01) vs.(0.2±0.04)]较低(均P<0.05),右侧Cho/Cr较高[(1.5±0.9)vs.(0.9±0.3),P<0.01];与低HPA轴活性组相比,高HPA轴活性组左侧NAA/Cr较低[(1.6±0.4)vs.(1.7±0.4),P<0.05],右侧Cho/Cr较高[(1.7±0.2)vs.(1.2±0.1),P<0.01].结论:抑郁症患者可能存在双侧前扣带回N-乙酰天门冬氨酸、谷氨酸及胆碱等代谢紊乱,高HPA轴活性可能与部分代谢物质存在相关.

    作者:彭红军;李凌江;贺忠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正念训练提升自愿者幸福感的6周随机对照试验

    目的:探索正念训练提升普通个体主观幸福感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设计,将招募的72名被试分至正念训练组或对照组(每组36人),训练组进入每周1次,共6次的正念训练,对照组等待6周,直到训练组结束训练后1周进入训练.在训练前、后采用五因素正念度量表(FFMQ)、幸福感指数(IWB)量表和情感平衡量表(ABS)进行网络心理测评,用后测减前测的差值来评估干预效果.结果:训练组有效样本17人,对照组有效样本21人.6周正念训练后,训练组FFMQ[(15.1±9.9) vs.(-0.3±6.8),P<0.001]、IWB差值[(0.9±1.6)vs.(-0.3±2.6),P=0.050]均高于对照组,而负性情感的差值低于对照组[(-0.4±1.4)vs.(0.5±1.6),P=0.041].结论:本研究提示,正念训练能有效提升参与者的主观幸福感.

    作者:刘兴华;徐慰;王玉正;刘海骅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不同从业系统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治疗师的理论取向

    目的:调查教育、医疗和“其他”从业系统中心理咨询与治疗从业者的理论取向.方法:采用多级分层方便抽样,在中国内地6个行政区选取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的从业者1232名,包括教育、医疗和“其他”从业系统,以及经济发达、中等发达和欠发达城市.使用心理咨询与治疗从业人员现状调查问卷中的“疗法和疗效”部分,调查从业者的常用疗法和首选疗法.结果:3个系统从业者常用疗法的前3位依次为认知疗法、行为疗法和精神分析.3个系统从业者首选疗法的前3位依次为认知疗法、精神分析和认知行为疗法(CBT).其中,教育系统首选认知疗法的比例高于“其他”从业系统(47.8%vs.35.2%),医疗系统和“其他”从业系统首选精神分析的比例高于教育系统(16.6%,21.1%vs.10.0%),教育系统和医疗系统首选CBT的比例高于“其他”从业系统(11.5%,14.4% vs.5.2%),均P <0.05.结论:本研究提示,3个从业系统的心理咨询与治疗从业者均更多地选择认知疗法、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等“经典”的疗法.

    作者:刘晓敏;曹玉萍;施琪嘉;姜长青;刘建新;魏虹;马学尧;万建群;吕淑云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即时文字网络心理咨询中的移情与反移情

    目的:探讨即时文字网络心理咨询中移情(正性移情、负性移情)与反移情的表现形式,帮助咨询师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咨询中的移情与反移情.方法:选取5位心理咨询师所做的5例即时文字网络心理咨询个案记录,每个案例记录分别抽取第1次,中间1次和后1次咨询,代表开始、中间、结束3个阶段,运用定性研究的文本内容分析方法,总结出网络心理咨询中移情和反移情的具体表现形式.结果:正性移情有3种表现形式:表达出对咨询的正向积极的情绪、对咨询师咨询能力的肯定、对咨询师提出超出专业关系的期望;负性移情有4种表现形式:对咨询师表达不满、对咨询表达不满、对自己在咨询中的表现不满、急切结束咨询;反移情有3种表现形式:正性移情引发的一致性反移情、负性移情引发的一致性反移情和扮演重要客体的互补性反移情.负性移情没有出现在开始阶段,在结束阶段出现频率高于中间阶段.结论:移情和反移情在即时文字网络心理咨询中有多种具体的表现形式,负性移情出现的阶段性较为显著.

    作者:赵静;贾晓明;王伟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创伤经历者的网络自助干预程序的试用研究

    目的:检验网络自助干预程序的使用价值,了解创伤症状水平、社会认可度、创伤暴露态度与程序使用的关系,为未来的网络干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网络广告征集428名创伤经历者,其中103人成为被试,随机分入干预组和等待组,进行1个月的网络自助干预.等待组在后测之后进行延迟自助干预.对两组被试在干预前的流失率、使用干预程序的程度(访问天数、访问网页数)和后续流失率进行考察.用创伤后压力诊断量表(PDS)、创伤暴露问卷(DTQ)和社会认可问卷(SAQ)进行测量.结果:干预开始前,被试流失率为40.8%.与使用网站的被试相比,干预前流失的被试在DTQ的谈论冲动维度上得分更高[(2.1±1.2)vs.(1.5±1.0),P <0.05],并且女性所占比例更高(86% vs.69%,P=0.050).在61名使用网站的被试中,访问网站的人数第1周为61名(100%),第2周为19名(31%),之后人数较平稳;在1个月内,51名(84%)被试访问网站的天数为≤5天,4名(7%)被试访问天数>10天(大值为12天);在网页总数为118的网站上,被试访问的网页数平均值为(81.3 ±77.1),其中18名(30%)被试(重复)访问超过100个网页(大值为295).回归分析显示,被试访问网站的天数与SAQ的家庭不认可维度得分正相关(β=0.31,P<0.05);访问网页数与SAQ的一般不认可维度得分正相关(β=0.31,P<0.05).结论:创伤经历者的谈论冲动可能是其选择网络自助干预的一个因素;在开始使用干预程序后,使用者可能在少数几次登录中重复阅读部分或全部内容,从家庭中、社会上感受到的不认可态度可能是其坚持使用干预程序的一个促进因素.

    作者:王志云;王建平;MAERCKER Andreas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有焦虑症状大学生的初始沙盘特征

    目的:以沙盘游戏为工具探讨有焦虑症状的大学生的内心世界,总结焦虑症状阳性人群的初始沙盘特征.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工具,在某医学院筛选出焦虑因子≥3分的36人为有焦虑症状组,以任一因子分均<2分的36人为对照组,两组72人均参与沙盘游戏实验.采用沙盘作品编码表对沙盘游戏作品进行信息编码.结果:在沙具使用频率方面,有焦虑症状者使用现实人物(19.4%vs.80.6%)、男人(41.7% vs.77.8%)、女人(38.9% vs.75%)、鲜花(33.3% vs.63.9%)、草(33.3% vs.80.6%)、树木(27.8% vs.72.2%)、居民房屋(38.9% vs.72.2%)、商业建筑(5.6%vs.27.8%)、食物果实(11.1% vs.41.7%)、湖(30.6% vs.63.9%)、河流(11.1% vs.47.2%)、桥(30.6% vs.61.1%)的比例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在沙盘游戏操作过程中,有焦虑症状者对沙的态度以不碰触为主(61.1% vs.22.2%),沙盘作品布局不平衡(52.8%vs.2.8%)、沙具摆设单一视角(47.2% vs.11.1%)、沙盘单一色调(36.1% vs.13.9%)、对自己的沙盘作品不满意(41.7%vs.2.8%)、缺乏自我像(50%vs.8.3%)、出现抽象场景(33.3%vs.2.8%)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沙盘主题特征回归分析显示,忽视和威胁两个创伤性主题与焦虑症状相关(β=34.76,31.55;均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有焦虑症状的大学生在初始沙盘的沙具使用频率、沙盘操作过程、沙盘主题特征维度中有特征性表现,沙盘游戏可作为焦虑症状阳性人群临床心理评估与治疗的工具.

    作者:谭健烽;邹晓波;张淑红;王文娜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青少年的生命意义感与幸福感

    目的:探讨当代青少年生命意义感与幸福感的特征及关系,为进一步开展青少年生命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温州、湖州两地区初一至初二、高一至高二、大一至大四青少年1141名.采用生命态度剖面图量表(LAPS)、心理幸福感量表(PWBS)、学生总体生活满意度量表(SLSS)和积极-消极情感量表(PANA)进行调查.将PWBS得分高和低的各27%抽出作为高分组和低分组,其余为中间组.结果:高中生LAPS、PWBS、SLSS及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得分均低于初中生和大学生[如,LAPS得分,(3.5±4.2)vs.(3.8±4.7),(3.7±4.0);均P<0.001];性别与年级在生命意义感的意义意志和生命控制两个维度及积极情感上有交互作用(F=3.67、7.20、4.92;均P<0.05).高生命意义感水平青少年的PWBS、SLSS和PANA的积极情感得分均高于低生命意义感青少年[(4.5±7.6)vs.(3.5±7.0)、(3.3±4.0)vs.(2.7±4.1)、(3.6±2.5)vs.(2.8±3.8);均P<0.01].LAPS的存在充盈、意义意志、生命控制、死亡接纳及生命目的因子得分与PWBS总分呈正相关(0.11~0.39,均P<0.001),LAPS的存在充盈、生命目的、苦难接纳因子得分与SLSS总分呈正相关(0.38、0.12、0.11,均P<0.001),LAPS的存在充盈、意义意志、生命控制因子得分与积极情感总分呈正相关(0.25、0.31、0.18,均P<0.001).结论:青少年中高中生的幸福感水平较低,生命意义感对个体的幸福感可能有促进作用.

    作者:沈清清;蒋索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抽动秽语综合征儿童的IL-1Ra基因多态性与执行功能

    目的:探讨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第2内含子86bp可重复多态性(IL-1Ra86bp VNTR)与汉族抽动秽语综合征儿童(TS)及执行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第4版TS诊断标准的儿童112例,健康对照71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等位基因分型技术对所有对象的IL-1Ra86bp多态位点进行测定,分析该位点与TS疾病的关联,同时采用Stroop色词测验(Stroop test)测定研究对象的执行功能.结果:全部112例TS组和54例单纯TS组的IL-1 Ra86bp位点基因型频率(54.0%,56.0% vs.55.1%)和等位基因频率(77.0%,78.0% vs.77.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8例TS共病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组的IL-1Ra86bp长(L)位点基因型频率(79.0%vs.55.1%)和等位基因频率(90.0% vs.77.0%)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TS共病ADHD组L/L基因型的儿童C错误数多于对照组[(5.8±14.8)vs.(2.8±12.4),P <0.05].结论:IL-1Ra86bp基因多态性与共病ADHD的抽动秽语综合征可能存在关联,携带L/L基因型的抽动秽语综合征儿童执行功能可能较差.

    作者:季卫东;杨闯;周家秀;黄晓琪;姚静;郭田友;郭兰婷;刘协和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精神卫生法律与伦理集中周期式培训的效果

    目的:“中国挪威联合精神卫生法律与伦理培训”是我国精神卫生法律和伦理建设的一次重要实践,本研究对其效果做出评估.方法:采用集中周期式培训模式、建立标准化培训模块(精神卫生法律知识、业务知识和应用案例),对40名省级重性精神疾病防治医疗技术负责人开展培训.采用自编问卷对40名培训对象在培训前后进行综合能力测评,以同期未接受培训的医疗技术负责人为对照做比较,通过演讲竞赛评价,比较培训组与对照组的法律及伦理教学能力.结果:培训后省级医疗技术负责人在法律知+识、业务知识和应用水平三方面测评分数均提高(P<0.01),且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他们在教学内容和方式上的法律与伦理教学能力评分也显著高于未接受培训的医疗技术负责人.结论:培训效果显著,可作为精神科医师的继续教育模式加以推广.

    作者:陈经纬;唐宏宇;谢斌;王小平;马弘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个人权利与社会控制:美国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民事监禁”与法律问题

    如何保障患者的个人权利(包括医疗健康权利),同时对可能危及个人、他人或社会的少数患者实施非自愿治疗(社会控制),这在精神病学实践中常常需要谨慎处理.精神病学很可能是医学学科中容易被公权或其他外在因素利用的学科.精神科医生是极少数能够有权力通过给予诊断而剥夺患者自由的医学专业人员.本文作者根据在中美两国从事精神病学临床实践的经历,利用一些描述性实例,试图提供一些相对独特的视角.

    作者:汤宜朗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自知力缺损精神障碍患者知情同意权的法学理论与实务

    患者的知情同意权(informed consent right),是指患者在就诊过程中有知悉自己的病情、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所制定的医疗方案、将要采取的措施、可能存在的风险等信息,并做出是否同意实施医疗方案、措施的权利.以逻辑学角度界定,确切的应称之为知情选择权(informed choice).知情是患者的权力,即患者有权了解自己所罹患疾病的病情、转归、医疗措施、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预后等信息.选择是过程,即患者在充分知悉上述信息后,权衡利弊,对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制定的医疗方案做出同意或不同意的选择.同意或不同意是选择的结果,是知情权的价值体现.

    作者:孙东东 刊期: 2013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