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不可能每一件事情都是百分之百确定的,所以,不确定性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部分.自从Freeston等[1]在1994年提出了“无法忍受不确定性(intolerance of uncertainty,IU)”的概念后,就引起了社会对IU的普遍关注.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在IU的定义、IU量表编制及完善、IU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及相关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IU作为一种错误的认知倾向,不仅影响着个体的心身健康,也影响着个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决策和问题解决.本文追溯IU研究的渊源,介绍IU的测评方法,并对以往的研究进行评价,对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
作者:刘泱慧;位照国;刘铁榜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1998-2011年间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变化趋势及其性别差异.方法:检索EB-SCO、Elsevier、Wiley、谷歌学术(Google Scholar)、万方、中国知网数据库,选取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测量大学生睡眠质量的文献,采用横断历史的研究方法揭示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变迁趋势,并采用meta分析方法考察大学生睡眠质量的性别差异.结果:共纳入文献83篇.年代对于大学生PSQI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无预测作用(均P> 0.05);女生的PSQI总分(95%cI:0.02~0.33)及睡眠障碍(95% CI:0.09~0.25)、日间功能障碍(95%CI:0.05 ~0.16)因子得分均高于男生,而其余5个因子得分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近14年来大学生在睡眠质量方面可能没有发生显著变化,男生的睡眠质量可能好于女生.
作者:凌喜欢;辛自强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评价焦虑敏感指数量表3版(Anxiety Sensitivity Index-3,ASI-3)中文版在健康成年女性中使用的效度和信度.方法:经原作者同意,对英文版ASI-3进行汉化.在湖南省长沙市及其周边地区选取309名健康成年女性进行ASI-3中文版初次调查,其中137名被试进行贝克焦虑量表(BAI)调查以检验效标效度.4周后对完成初测的50名被试进行ASI-3中文版重测,以分析重测信度.结果:验证性因素分析各指标拟合良好(x2/df=2.59,NFI=0.92,IFI =0.95,TLI=0.94,CFI=0.95,RMSEA=0.07),支持原量表三因子模型的理论构想.ASI-3全量表及3个分量表得分均与BAI得分正相关(r=0.32~0.42,均P<0.01).全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95,3个分量表的α系数在0.84 ~0.90之间;全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86,3个分量表的重测信度在0.76 ~0.82之间;全量表的条目间平均相关系数为0.54,3个分量表的条目间平均相关系数在0.47 ~0.61之间.结论:焦虑敏感指数量表-3中文版在健康成年女性中具有良好的效度和信度,是评估我国健康成年女性焦虑敏感性水平的可靠工具.
作者:王雷;刘婉婷;朱熊兆;王瑜萍;李玲艳;杨玉玲;RYDER Andrew George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索中国文化背景下大学生压力后成长的结构维度,编制大学生压力后成长量表,并检验其效度和信度.方法:通过文献分析、开放式问卷调查(n=120)和访谈(n=15)编制题项,形成初测问卷.选取456名预测样本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选取570名正式施测样本进行项目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效标关联效度检验和内部一致性信度检验;从正式施测样本中抽取147人间隔2周后重测.以复原力量表(RQ)为效标工具.结果:探索性因子分析表明,问卷的结构维度包括人际关系、生活观念、应对技能、自我认知4个因子,能解释总方差的48.84%;验证性因子分析表明4个因子与构想模型拟合较好(x2/df=2.38,CFI=0.97,GFI =0.94,AGFI=0.92,NFI=0.95,RMSEA=0.05);问卷得分与RQ得分呈正相关(r =0.43,P<0.01).总问卷的Cronbach α系数是0.87,4个因子的α系数在0.64~0.79之间;总问卷的重测信度为0.80,4个因子的相关系数在0.68~0.84之间.结论:本研究编制的大学生压力后成长问卷具有良好的效度和信度,可作为测量大学生压力后成长的有效工具.
作者:吴素梅;方建东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考察大学生感恩与孤独感的关系,以及社会支持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853名大学生,采用青少年感恩量表(AGS)、感情与社会孤独量表(ESL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S)进行调查.结果:AGS得分与ESLS得分呈负相关(r=-0.35),而与SSS得分呈正相关(r=0.37);ESLS得分与SSS得分呈负相关(r=-0.41),均P<0.001.感恩既直接预测孤独感(β=-0.36,P<0.001),又通过社会支持间接预测孤独感(β=-0.24,P<0.01),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31.58%.结论:大学生的孤独感与感恩、社会支持关系密切,大学生的感恩和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其孤独感程度越低.
作者:何安明;惠秋平;刘华山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现状及其与社会支持、幸福感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191名大学生,采用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量表(CDDQ)测查职业决策困难现状,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生活满意度问卷(SWLS)测查社会支持、幸福感.结果:男生CDDQ得分高于女生,二年级学生CDDQ得分高于三年级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较好学生CDDQ得分高于家庭经济状况一般及以下学生(均P<0.01).CDDQ、PSSS、SWLS得分两两之间均呈正相关(r=0.53、0.48、0.39,Ps <0.01).进一步回归分析显示,社会支持对职业决策困难和幸福感有调节作用(B=-0.08,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与较低的社会支持、幸福感相关.
作者:张平;刘畅;倪士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调查芦山震后灾区幼儿教师的心理幸福感状况及相关因素,为提高和改善灾区幼儿教师心理幸福感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不同受灾情况,选取轻灾区、重灾区、极重灾区幼儿教师326名(农村194名,城市132名;无亲属死亡或受伤225名,有亲属死亡或受伤101名;财产轻微损失139名,财产严重损失187名),另外选取非灾区幼儿教师120名(正常对照组),采用心理幸福感量表(PWB)进行调查.结果:灾区组幼儿教师PWB总分及自主性、掌握环境、个人成长、生活目标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轻灾区幼儿教师PWB总分及掌握环境得分高于重灾区和极重灾区(均P<0.05);农村幼儿教师PWB的自主性、掌握环境因子分高于城市教师,而自我接纳因子得分低于城市教师(均P<0.05);无亲属死亡或受伤幼儿教师PWB总分及自主性、掌握环境、个人成长、生活目标因子分均高于有亲属死亡或受伤教师(均P <0.05);财产轻微损失幼儿教师PWB总分及掌握环境、生活目标因子分均高于财产严重损失教师(均P <0.05).PWB总分与各因子得分(除积极关系)均呈正相关(r=0.32~0.91,P<0.01或0.05);多元逐步回归发现,受灾程度、城乡来源、亲属情况、财产损失对心理幸福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其联合预测心理幸福感80.5%的变异量.结论:本研究提示,芦山灾区幼儿教师心理幸福感状况较差,这种情况在极重灾区、城市、有亲属死亡或受伤、财产严重损失人群中表现较为突出,受灾程度、城乡来源、亲属情况、财产损失水平是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作者:张晓茹;卢清;胡艳秋;王玉云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了解成年精神残疾人需求满足度的现状及关联因素.方法:基于2006年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获得成年精神残疾人样本15 155例,研究人口、健康、社会、经济4个方面的变量,分别与个体服务需求满足得分、健康服务需求(第Ⅰ类)、基本生存服务需求(第Ⅱ类)、自我提升及发展服务需求(第Ⅲ类)、环境支持性服务需求(第Ⅳ类)满足与否之间的关联关系.结果:成年精神残疾人第Ⅰ、Ⅱ、Ⅲ、Ⅳ类服务需求满足度分别为46.1%、17.5%、0.6%和5.9%.家庭人均收入水平较高(OR=1.89)、参加失业保险(OR =1.73)、领取救济(OR =1.42)等11项因素是成年精神残疾人第Ⅰ类需求获得满足的有利因素.领取救济(OR=14.61)、领取低保(OR=3.47)、年龄15 ~59岁(OR=1.20)是第Ⅱ类服务需求获得满足的有利因素,家庭人均收入水平较高(OR=0.79)是不利因素.年龄15~59岁(OR=25.18)、居住在城市地区(OR=3.08)、女性(OR=1.99)是第Ⅲ类服务需求获得满足的有利因素,当前无工作(OR=0.55)是不利因素.领取救济(OR =1.78)、参加养老保险(OR=1.57)、鉴定为一级精神残疾(OR=1.36)和家庭人均收入水平较高(OR=1.25)是成年精神残疾人第Ⅳ类服务需求获得满足的有利因素.领取救济(β=0.28)、领取低保(β=0.11)和人均家庭年收入升高(β=0.08)是成年精神残疾人需求满足得分上升的重要的三项关联因素.结论:成年精神残疾人的需求满足程度按照健康服务、基本生存服务、环境支持服务和自我发展服务的顺序依次递减.需要重点关注的关联因素为经济因素,应加大对成年精神残疾人的外部经济支持,“按需”为其提供相应的服务.
作者:张蕾;姜桂平;陈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了解中国文化背景下神经性厌食(AN)患者的家庭环境特征及其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为探索如何通过改善家庭环境而减轻临床症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修订版(DSM-Ⅳ-TR)诊断标准的AN患者93例(限食型44例,暴食/消除型49例),选取性别、年龄、婚姻、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正常对照86例.对两组被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评定家庭环境和社会特征的10个不同方面,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被试的精神症状特点,采用饮食态度调查表(EAT-26)评定被试的进食态度,并通过SCL-90和EAT-26反映被试的临床症状.结果:AN患者的FES-CV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和娱乐性因子得分低于正常对照[7.0(0,9) vs.8.0(3,9),5.5(0,9)vs.7.0(2,9),2.0(0,8)vs.3.0(0,9),3.0(0,9)vs.5.0(0,9),均P<0.05],矛盾性因子分高于正常对照[s.0(0,9) vs.2.5(0,7),P<0.05].与限食型患者相比,暴食/消除型患者的情感表达和知识性因子分较低[6.0(1,9) vs.5.0 (0,8),3.0 (0,8)vs.2.0 (0,7),均P<0.05].将AN患者按照BMI分组,中度组和极重度组的亲密度因子分均高于重度组[7.0(0,9),8.0(0,9)vs.5.5(0,9),均P<0.05].FES-CV量表的亲密度、情感表达、娱乐性因子得分与SCL-90总分负相关(r=-0.39、-0.28、-0.22),矛盾性因子与SCL-90总分正相关(r=0.24);FES-CV亲密度因子与EAT-26总分负相关(r=-0.24),矛盾性因子与EAT-26总分正相关(r=0.32);FES-CV亲密度、情感表达、娱乐性因子与疾病病程负相关(r=-0.27、-0.28、-0.23),均P<0.05.结论:神经性厌食患者的家庭环境具有低亲密度、低情感表达、低娱乐性和高矛盾性等特征,家庭低亲密度与较差的精神症状程度和进食态度及较长的病程相关.
作者:亢清;陈珏;蒋文晖;巫善勤;刘强;陈涵;范娟;张海音;张明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本文探讨了认知游戏干预对数学学习困难儿童的数学能力和执行功能的影响.选取存在数学学习困难和在执行功能的工作记忆、抑制、转换三个方面均存在缺陷的儿童W(男性,6岁5个月),运用认知游戏进行干预,每周干预2次,每次30 min,持续6个月.以11名数学能力正常的儿童的测评得分作为对照.干预前,W在数学能力和执行功能各项任务中的得分均低于正常儿童.干预后,W的数学能力得分和执行功能任务中的科斯积木任务、灵活项目转换任务、词语倒背任务、数字倒背任务的得分均有所提高,仅“白天/黑夜”任务的得分没有变化.研究提示认知游戏可能能够提高W的数学能力、工作记忆和转换能力,但是没有提高其抑制能力.
作者:康丹;周欣;徐晶晶;田丽丽;李正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单胺氧化酶A基因(MAOA)变异对哌甲酯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以90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的汉族ADHD男孩为研究对象,经2~4周的哌甲酯开放剂量滴定,至增加剂量没有进一步临床改善或出现不能耐受的不良作用时获得佳治疗反应.平均终末剂量(17.5±7.7) mg/d.在基线和获得佳剂量后使用ADHD评定量表(ADHD-RS)和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评估行为变化,以ADHD-RS减分作为主要疗效评估指标,Conners多动指数(CIH)减分作为次要疗效评估指标.患者DNA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使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MAOA 30bp VNTR,T941G和C1460T多态性.结果:本研究未能发现单个多态性与哌甲酯治疗反应的关联(P>0.05).但是单体型分析发现具有3TC单体型的患者ADHD-RS总分下降明显多于携带3GT和4TC单体型[(22.8±11.4) vs.(8.7±9.2) vs.(11.0±10.6),P<0.05)],携带3TC单体型患者对哌甲酯治疗反应优于未携带3TC单体型患者,ADHD-RS和CIH量表的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效应值r=0.40 ~ 0.60).两类单体型患者的差异在多变量方差分析中同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MAOA基因多态性与哌甲酯治疗ADHD的临床反应存在关联,携带3TC单体型患者更有可能有较好治疗反应.
作者:陈敏;陈芸;汤宜朗;张浩波;李君;汪冰;杨莉;王玉凤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PLWH)的生命质量状况及其相关因素,为更好地开展临床治疗及关怀支持、提高PLWH的生命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系列取样方式,在某省会城市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确认登记的PLWH中选取370例,用艾滋病患者生命质量量表(MOS-HIV)、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及艾滋病压力量表(SS-HIV)进行调查,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各相关因素对生命质量的路径及效应.结果:本样本MOS-HIV总分为(55.6±21.0)分.通径分析结果显示,抑郁(β=-0.37)、焦虑(β=-0.01)对生命质量有直接负向预测作用,艾滋病相关压力除了对生命质量有直接负向预测作用(β=-0.39)外,还通过抑郁和焦虑间接预测生命质量(β=-0.25).社会支持除了对生命质量有直接正向预测作用(β=0.08)外,还可通过艾滋病相关压力和抑郁间接预测生命质量(β=0.24).结论:被调查的新确认PLWH人群总体生命质量水平较低;艾滋病相关压力、抑郁焦虑情绪、社会支持不足是其相关因素.
作者:邱阳阳;罗丹;陈曦;肖易;厉洁;程睿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评估针对老年人社会孤立问题干预措施的有效性.方法:运用系统评价方法,系统检索10个国内外数据库,例如Cochrane Library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以及尚未公开发表的学位论文.从784个原始研究中筛选符合既定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通过Cochrane偏倚风险工具对纳入试验进行质量计分,运用归纳描述方法评价干预措施的疗效.评价指标包括结构性社会支持、功能性社会支持和孤独感3个维度.结果:共纳入20项干预老年孤立的随机对照试验(n=3104),18项研究为低等或中等偏倚风险,其中12项研究至少在1个维度呈现出对社会孤立状态的改善效果,9例团体干预和3例个体访谈干预呈现改善效果.结论:本研究提示对存在社会孤立问题的老年人,采取团体式或面对面式干预措施有助于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童峰;郭仕利;杨晓莉;拜争刚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精神卫生政策是体现了为改善人群精神健康,减轻精神障碍负担的价值观、原则和目标的政府正式决定.基于国外精神卫生政策的政府文件和相关法律,以及学者和WHO等国际组织对各国精神卫生政策所作的报告和文献,本文从精神健康的促进和精神疾病的预防、精神障碍患者的医疗保障、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福利、精神卫生的人力资源保障、精神障碍患者的权利保护、精神障碍患者的社区康复、精神卫生监测、精神卫生服务与政策研究等8个领域综述和分析了国外有效的全国性精神卫生政策及其内容,为我国的政策制定提供启示和借鉴.
作者:周蔚;肖水源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