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农民工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其生活质量已引起社会关注.目前,还没有研究者对青年农民工的生活质量进行研究.关于老人和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发现,社会支持会有效提高生活质量[1-2].有关组织公平感的研究表明,员工在企业中获得的领导支持和同事支持会影响他们的组织公平感受,进而导致个体的职业倦怠[3-4];职业倦怠会影响个体的生活质量[5].由此推测,青年农民工的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组织公平感有关.本研究旨在调查青年农民工的生活质量现状及其与社会支持、组织公平感间的关系,希望研究结果能够为提高青年农民工的生活质量提供参考.
作者:胡春梅;曹成刚;何华敏;文杨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编制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量表(SAS-C),用来测量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并检验其效度和信度.方法:选取使用智能手机的大学生,样本1(n=243)用于项目分析及探索性因素分析,样本2 (n =209)用于验证性因素分析及内部一致性检验.在样本2中随机选取29名大学生于1周后进行重测.结果: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量表共有22个项目,包含戒断行为、突显行为、社交安抚、消极影响、App使用、App更新6个因子,解释了总方差的60.62%;量表有良好的结构效度(x2 /df=1.57,CFI=0.92,IFI =0.93,RMSEA=0.05,SRMR<0.001).总量表的α系数为0.88,6个维度的α系数为0.44~0.85;总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93,6个维度的重测信度为0.72~0.82.结论:本研究编制的量表具有良好的效度和信度,可以用来测量大学生的智能手机成瘾.
作者:苏双;潘婷婷;刘勤学;陈潇雯;王宇静;李明月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大学生网络游戏过度使用者在“冷”、“热”表征下的优势反应抑制功能特点,当刺激材料为低情绪卷入时为冷表征,当刺激材料为高情绪卷入时为热表征.方法:招募1 13名大学生,使用网络成瘾损害指标(IAII)及网络游戏成瘾量表(IAS)进行筛查,选取IAII≥40分、IAS >5分者为网络游戏过度使用组(n=16);选取IAII <40分、IAS <1分者为正常对照组(n=15).采用2×2混合设计,使用GO/NOGO任务范式进行测量,根据情绪卷入程度的不同将呈现的刺激材料分为网络无关刺激材料和网络相关刺激材料两种,记录每位被试的正确率、NOGO错误率及GO反应时,以此反映被试在“冷”、“热”两种表征下的优势反应抑制功能情况.结果:在网络无关刺激材料下,两组被试的GO/NO-GO总正确率、GO反应时、NOGO错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0);在网络相关刺激材料下,网络游戏过度使用组的GO/NOGO总正确率低于正常对照组[(0.87±0.06)vs.(0.93±0.02),P<0.050],NOGO刺激的反应错误率高于正常对照组[(0.39±0.14) vs.(0.21±0.05),P<0.050],GO反应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方差分析显示,组别和刺激材料对总正确率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50);组别和刺激材料对NOGO刺激反应错误率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 <0.005);组别和刺激材料对GO反应时的交互作用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网络游戏过度使用者对优势反应的抑制能力在“冷”、“热”两种表征下是相互分离的,冷系统中与网络无关反应的抑制能力没有受损,只表现在热系统中与网络有关反应的抑制能力受损.
作者:李喆君;李媛;郭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修订自我控制双系统量表(DMSC-S)中文版,并检验其效度和信度.方法:选取5个省的4462名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978份.通过项目分析筛选项目,将总样本随机分半后分别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n=1990)和验证性因素分析(n =1988).两周后,从总样本中选取716名青少年进行重测.结果:经过3次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到的DMSC-S中文版有21个条目,分为控制系统(包含问题解决、未来时间观2个因子)和冲动系统(包含冲动性、易分心、低延迟满足3个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50.55%.双系统模型的验证性因素分析所得指标均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RMSEA=0.06、NFI =0.92、NNFI =0.92、CFI=0.93).总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2,控制系统、冲动系统分别为0.74、0.80,5个因子分别为0.71、0.61、0.80、0.60、0.48;总量表的重测信度(r)为0.77,控制系统、冲动系统分别为0.64、0.75,5个因子分别为0.58、0.62、0.76、0.64、0.63.结论:青少年自我控制双系统量表中文版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和信度,适合用于评估我国青少年的自我控制能力水平.
作者:谢东杰;王利刚;陶婷;樊春雷;高文斌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考察注意偏向训练矫正焦虑个体对威胁性信息注意偏向的作用.方法:招募在校大学生,根据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社交焦虑量表(LSAS)、贝克抑郁量表(BDI)得分和注意偏向值(BIAS)相匹配的原则,选取BIAS> 10的焦虑组受试,将其分为注意偏向训练组(n=10)和无偏向重复练习组(n=10),对两组进行每天1次,连续7d的训练.采用空间线索范式,2(组别:注意偏向训练组,无偏向重复练习组)×2(时间:前测,后测)混合设计,以面孔表情图片为材料,比较两组受试训练前后的注意偏向差异.设置迁移任务,以面孔表情图片和词语为材料,考察注意偏向训练效果的可迁移性.结果:训练后,注意偏向训练组对负性面孔的BIAS标准分数低于训练前[(-1.07±1.38)vs.(0.60±0.45),P<0.05],无偏向重复练习组对负性面孔的BIAS标准分数也低于训练前[(-0.04±0.37) vs.(0.52±0.34),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表明,词语任务的时间主效应、分组主效应以及时间×分组交互作用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注意偏向训练和无偏向重复练习都能降低受试对负性表情面孔的注意偏向.一组负性表情面孔的训练效果能够迁移到另外一组面孔刺激上,但不能从图片迁移到词语上.
作者:于欢;牛青云;张学民;冯晴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评估简版冲突决策量表(CTS-2S)中针对被虐待者的条目用于调查农村女性遭受家庭暴力情况时的信、效度.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在四川省某市农村≥16岁已婚或1年内处于恋爱关系的女性中抽取1501名,采用CTS-2S中针对被虐待者的条目调查遭受家庭暴力的情况.用会聚效度、区别效度和结构效度评估量表的效度;用Cronbach α系数、相关系数评价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结果:会聚效度定标试验成功率达100%,区别效度的定标试验成功率为80%~ 100%;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各拟合指标良好(RMESA=0.10,NFI =0.93,CFI =0.94).量表总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4,各维度的α系数为0.64 ~0.94.结论:本研究提示,用于被虐待方的简版冲突决策量表调查农村妇女遭受家庭暴力情况时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和内部一致性信度.
作者:张娜;高莹;武瑞仙;邱培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采用近红外光成像技术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言语流畅性任务时波谱特点及其额叶激活状态.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9例、正常对照98例,利用近红外光成像仪(NIRS)检测其完成言语流畅性任务时额叶血流的变化.被试会依次听到3个简单的字,然后以这个字为首组成词语或成语.比较精神分裂症组和正常对照组在基线和任务期间的氧合血红蛋白和脱氧血红蛋白的浓度变化.结果:在基线状态时,精神分裂症组的氧合血红蛋白和还原血红蛋白的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在额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言语流畅性任务期间,精神分裂症组的氧合血红蛋白平均峰值低于正常对照组[(0.19±0.02) mVmm vs.(0.34±0.03) mVmm,P<0.05],氧合血红蛋白浓度达到峰值的时间明显延迟[(76.5±2.4) svs.(44.7±2.1)s,P<0.05].在还原血红蛋白的波谱中,正常对照组的波形一直下降到基线然后上升,而精神分裂症组的波形在10 s时迅速上升到峰值,然后下降后再上升.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NIRS检测波谱变化与正常对照不一致,可作为精神分裂症辅助诊断的一个客观指标.
作者:权文香;董问天;田菊;杨淑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比较双相Ⅰ型障碍(BD)患者缓解期与抑郁发作期的神经认知功能.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统计与诊断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的BD缓解期患者29例、BD抑郁发作期患者30例及健康对照27例,使用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共识版(MCCB),对三组的持续注意、学习、记忆、精细动作、社会认知、执行功能及信息处理速度7个领域的神经认知特点进行比较.归纳BD缓解期组和抑郁发作期组的首次抑郁发作年龄、终生抑郁发作次数、首次躁狂发作年龄、终生躁狂发作次数、家族史及临床用药等临床指标的特征;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大体功能评定量表(GAF)评定抑郁和功能情况.结果:BD缓解期组HAMD得分低于BD抑郁发作期组[(4.1±2.9)vs.(17.6±3.3),P<0.01],而GAF得分高于BD抑郁发作组[(70.6±14.0) vs.(57.8±11.2),P<0.01].BD缓解期和BD抑郁发作期患者的MCCB记忆、精细动作、执行功能及总体认知功能得分低于健康对照组[(46.8±4.7) vs.(49.7±4.3),(45.4±6.0) vs.(49.7±4.3);均P<0.05];BD缓解期患者的词语记忆测验得分低于BD抑郁发作期患者[(45.6±9.3)vs.(51.4±8.3),P<0.05],沟槽钉板非利手测验得分高于BD抑郁发作组[(44.5±10.9) vs.(37.6±12.4),P<0.05];两组其他认知测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BD缓解期及抑郁发作期患者均存在认知功能受损,BD缓解期患者词语记忆能力比抑郁发作期患者差,非利手精细运动能力优于抑郁发作期患者,提示神经认知功能缺损可能是BD的素质性指标之一.
作者:李志营;高慧敏;朱玥;石川;马燕桃;于欣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强迫性障碍(OCD)患者自我加工及熟悉性加工的特点.方法:选取14例符合国际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第十版(ICD-10)诊断标准的OCD患者及14例年龄、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正常对照.利用设置恒定的数码相机拍摄被试中性表情的正面像,然后分别利用Photoshop软件及Morph软件进行面孔标准化处理和不同类型面孔之间的合成.实验要求被试分别通过左右手按键识别混合了任意两种面孔特征的合成面孔(自我-名人,名人-陌生人,自我-陌生人)中其中一种面孔身份及打乱面孔(打乱的面孔拼凑而成的简图).计算机分别记录被试对“自我”图片和“他人”图片的反应速度,取平均值作为被试对该面孔的反应时间(s),以每个实验条件下被试对打乱图片的识别时间为基准计算反应时间比(校正后的反应时间,无单位).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OCD患者用右手按键对自我[(1.14±0.11) vs.(1.05±0.08)]和名人[(1.09±0.07) vs.(1.12±0.07)]面孔的识别反应时间比均大于正常对照(P<0.05).结论:OCD患者对自我面孔和熟悉性面孔的识别速度可能降低,提示其自我加工和熟悉性加工可能有所受损.
作者:杨敬铭;刘珊珊;贾竑晓;朱虹;尹梦雅;刘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基于时间管理倾向理论和时间管理自我监控理论的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时间管理的干预效果,帮助大学生提高时间管理水平和促进心理健康发展.方法:选取河南省某大学二年级2个班,一个班为时间管理辅导组(n=30),另一个班为对照组(n=30),对时间管理辅导组实施提高时间管理能力为目标的团体心理辅导(共7周,每周1次,每次活动1.5h),对照组处于常态.采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TMD)和自编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评价表(RFGPC)进行干预效果的评估.结果:两组的ATMD总分及各维度基线得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时间管理辅导组的ATMD总分及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3个维度得分与基线得分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32.5±20.1)vs.(-2.6±18.1),(6.9±5.3) vs.(-0.8±5.2),(19.8±12.1)vs.(-1.1±10.1),(5.8±5.3) vs.(-0.8 +5.2);均P<0.001].时间管理辅导组在RFGPC的5个评价项目上持“赞同”和“非常赞同”态度的百分比分别为93%、90%、97%、100%和87%.结论:基于时间管理倾向理论和时间管理自我监控理论的团体心理辅导对提高大学生的时间管理水平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张锋;祝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比较帕罗西汀联合团体心理治疗与单用帕罗西汀治疗焦虑障碍伴糖调节受损患者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双盲对照研究.选取52例符合国际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第十版(ICD-10)焦虑障碍(包括惊恐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诊断标准,同时伴有糖调节受损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6例,一组给予帕罗西汀联合团体心理治疗(团体+药物组),另一组单用帕罗西汀治疗(药物组),疗程6个月.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焦虑症状及改善情况,检测空腹血糖(FP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后2h血糖(2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来评价糖代谢和胰岛素抵抗水平,采用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安全性.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的FPG、2hPG、HbAIC、FINS、HOMA-IR及S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均P< 0.05);团体+药物组较药物组的2hPG、FINS、HOMA-IR、SAS评分降低更明显[(7.5±1.1)vs.(8.3±1.4),(8.3±1.3)vs.(9.9±1.6),(1.9±0.3)vs.(2.3±0.4),(41.2±4.5) vs.(45.3±5.7);均P<0.05].治疗后两组间FPG、HbA1C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帕罗西汀联合团体心理治疗较单用帕罗西汀能更有效地降低焦虑障碍伴糖调节受损患者的餐后血糖水平,改善焦虑症状,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作者:蒋富贵;董再全;李西荣;付晓倩;张旭;张岚;余叶蓉;唐雷;孙学礼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究初中生愤怒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13~15岁270人(其中男生152人,女生118人),采用状态-特质愤怒表达问卷(STAXI-2)测量愤怒水平(包括状态怒、特质怒、怒控制、内向怒及外向怒5项),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测量应对方式,人际侵犯动机问卷(TRIM)评估初中生的宽恕状况,用自编问卷调查父母婚姻关系良好度等一般资料.结果:男生STAXI-2中怒控制和外向怒得分高于女生[(22.5±5.7)vs.(20.8±5.5),(7.3 ±2.7)vs.(6.7±2.2),均P<0.05],内向怒得分低于女生[(7.4±3.1)vs.(8.2±2.9),P<0.05].STAXI-2中特质怒得分与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的忍耐、发泄情绪、幻想否认等得分,TRIM中回避、报复等得分呈正相关(r=0.18~0.45,P<0.01),与父母的婚姻良好度分级,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的问题解决、合理化解释等得分,TRIM善意得分呈负相关(r=-0.16~-0.25,P<0.01);STAXI-2中怒控制得分与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中指向问题应对、忍耐等得分,TRIM中善意得分呈正相关(r=0.17 ~0.48,P<0.01),与TRIM回避、报复等得分呈负相关(r=-0.13~-0.13,P<0.05).多元回归分析表明,特质怒得分与父母婚姻良好度分级及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的合理化解释、逃避得分负向关联(β=-0.11~-0.16,P<0.05),与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的发泄情绪、幻想否认得分及TRIM报复得分正向关联(β=0.24 ~0.27,P<0.01);怒控制得分与TRIM善意得分及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的问题解决、合理化解释正向关联(β=0.22 ~0.29,均P<0.01).结论:本研究提示,父母婚姻关系不佳,倾向于选择发泄情绪、幻想否认、逃避的应对方式,以及报复动机强的初中生较容易出现愤怒.
作者:谭海宁;杨阳;张红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青少年外貌关注、外貌评价、肥胖焦虑、体质量自评与瘦身追求的性别差异及各变量与瘦身追求的关系,为理性瘦身追求提供借鉴.方法:选取五所全日制中学初一到高二学生1214名,用多维度身体意象问卷(MBSRQ)测量青少年的外貌关注、外貌评价、肥胖焦虑和体质量自评,用瘦身追求(DT)分量表测量瘦身追求,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调查实际与理想身高体质量,并计算实际与理想体质量指数(BMI).结果:男生的外貌评价得分高于女生[(3.2±0.6)vs.(3.1±0.5),P<0.01],而肥胖焦虑[(1.7±0.8)vs.(1.9±0.9)]、体质量自评[(3.0±0.9)vs.(3.1±0.8)]及DT分量表[(4.1±4.1)vs.(5.6±5.3)]得分低于女生,均P<0.01.男生实际BMI低于理想BMI[(19.1±2.8)kg/m2 vs.(20.4±3.5) kg/m2,P<0.01],女生实际BMI高于理想BMI[(19.5±2.8) kg/m2 vs.(17.5±2.3) kg/m2,P<0.01].外貌关注、肥胖焦虑及体质量自评得分均与DT分量表得分正相关(r=0.39、0.69、0.44),外貌评价得分与DT分量表得分负相关(r=-0.22)(均P<0.01).回归分析显示,外貌关注、外貌评价、肥胖焦虑、体质量自评及其交互项均进入回归方程,共解释瘦身追求56.0%的变异量.结论:青少年对自己的实际体质量与理想体质量存在认知偏差,都对自身的外貌高度关注及瘦身追求的倾向;体质量自评认知偏差愈大者,瘦身追求倾向愈强烈.
作者:曹佃省;鲁媛;雷家萍;毛春梅;姚应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长沙地区居民酒精使用障碍与心境障碍共病的患病情况.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对15岁及以上人群进行入户调查,共抽样12 475人.以增补后的一般健康问卷12(GHQ-12)为筛选工具,将调查对象分为患精神疾病高、中、低危险组.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轴Ⅰ障碍定式临床检查病人版(SCID-I/P)为诊断工具.12 094人完成GHQ-12,2351人完成SCID-I/P,对这2351名居民中酒精使用障碍和心境障碍的共患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酒精使用障碍和心境障碍的时点患病率分别为1.76% (46/2351)和6.01% (141 /2351).酒精使用障碍患者有心境障碍者占60.9% (28/46),心境障碍患者有酒精使用障碍者为19.9% (28/141).控制年龄、性别、居住地、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以后,酒精使用障碍患者发生心境障碍的风险性高于非现患酒精使用障碍者(OR=33.54,95%CI:17.52 ~64.20);心境障碍患者发生酒精使用障碍的风险性高于非现患心境障碍者(OR=35.11,95%CI:18.02 ~68.39).结论:酒精使用障碍与心境障碍容易发生共患,应引起精神卫生工作者的重视.
作者:谭奔腾;杨梅;郭田生;周旭辉;刘毅君;周甲龙;瑜爱珍;宋冬明;周亮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