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 国际刊号:1000-6729
  • 国内刊号:11-1873/R
  • 影响因子:2.08
  • 创刊:1987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34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SSCI 南大核心期刊(含扩展版),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2014年)心理学类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核心库)》(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 基础医学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6年2期文献
  • 性别在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与生涯适应力关系中的调节作用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领悟社会支持与生涯适应力的关系及性别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503名大学生(男288人,女213人),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生涯适应力问卷(CAQ)进行测量.结果:家庭支持正向预测生涯人际、生涯关注、生涯自信、生涯好奇、生涯调适(β=0.18、0.28、0.14、0.13、0.21);朋友支持正向预测生涯人际和生涯自信(β=0.22、0.22);其他支持正向预测生涯自信、生涯好奇、生涯调适(β =0.18、0.18、0.18).性别调节其他支持与生涯人际、生涯调适之间的关系(β=-0.32、-0.34)及朋友支持与生涯关注、生涯调适之间的关系(β=0.29、0.25).结论:不同来源的社会支持对生涯适应力不同维度的预测作用因性别不同而有所差异.

    作者:苏霞;李忠晓;董振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蚁族”的幸福感、自尊状况及其关系

    “蚁族”是近年来人们对低收入大学毕业生聚居群体的形象化称谓,该群体被认为是继农民、农民工和下岗职工之后的第四大弱势群体,具有高知、弱小、群居等特点[1].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快速推行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愈加严峻,“蚁族”群体相关的心理状况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研究结论不够明确.有研究发现“蚁族”的生存状况堪忧,心理问题较为普遍,幸福感程度较低[1-5];但也有研究认为他们是青年中受过高等教育并具有强烈主体意识的积极上进的活跃群体,即使生活艰难也积极上进、充满活力[6-8].幸福感和自尊是心理健康相关的两个主要变量,本研究探讨“蚁族”的幸福感和自尊状况,为了解和提升大学毕业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社会适应能力提供依据.

    作者:王伟璐;师保国;李雅儒;刘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母亲教养方式及青少年自尊与羞怯的关系

    目的:探讨母亲教养方式与青少年自尊、羞怯之间的关系,以及自尊在其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方法:在武汉市两所中学的初一年级至高三年级中各选取1个班级,共发放问卷680份,回收有效问卷646份[男340人,女306人;平均年龄(15±2)岁],采用母亲教养方式与维度量表(青少年版)(PSDQ)、自尊量表(SES)和羞怯量表(SS)对其母亲教养方式、自尊水平及羞怯水平进行评估.采用偏差校正的百分位Bootstrap法对青少年自尊在母亲教养方式与羞怯关系中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结果:PSDQ权威教养得分与SES得分呈正相关(r=0.37),与SS得分呈负相关(r=-0.31);PSDQ专制教养、纵容教养得分均与SES得分呈负相关(r=-0.34、-0.21),与SS得分呈正相关(r=0.28、0.24);SES得分与SS得分呈负相关(r=-0.55),均P<0.叭.青少年自尊在权威教养、专制教养和纵容教养与羞怯关系中的中介效应有统计学意义(中介效应量分别为-0.12、0.12、0.09,Ps <0.05).结论:青少年自尊在权威教养、专制教养以及纵容教养与羞怯的关系中均起部分中介作用.

    作者:闫景蕾;张伟霞;崔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大学生依恋类型与合作心理的关系

    目的:探究大学生依恋类型与合作心理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福建某大学非心理学专业学生120名,采用成人依恋量表(ECR)测量依恋自我模型与依恋他人模型,并以此将被试归为安全型、焦虑型、回避型和抗拒型;采用合作与竞争人格倾向量表(CCPS)的合作人格维度测量外显合作心理;采用内隐联想测验范式(IAT),通过相容任务与不相容任务之间的差异测量内隐合作态度.结果:在内隐联想测验中,安全型、抗拒型大学生相容任务的反应时低于不相容任务(P <0.001或0.05),焦虑型和回避型大学生相容任务和不相容任务的反应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依恋的他人模型得分与CCPS合作人格维度得分呈负相关(r=-0.47,P<0.01).回归分析显示,依恋的他人模型得分对CCPS合作人格维度得分有负向预测作用(β=-0.51,P<0.001).结论:本研究提示,安全型依恋的大学生对合作的态度更加积极和肯定,且依恋回避高的大学生合作倾向低.

    作者:朱丽莎;祝卓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前瞻性记忆及其与睡眠的关系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前瞻性记忆(PM)及其与睡眠的关系.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门诊及住院患者55例,正常对照45例.采用剑桥前瞻性记忆量表评估前瞻性记忆功能,包括基于事件的PM (EBPM)和基于时间的PM (TB-PM);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和Stroop测验检测对象的执行和注意功能;采用精神分裂症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及阴性症状;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睡眠质量.结果:精神分裂症组TBPM[(8.6±5.1) vs.(13.4±3.9),P<0.001]与EB-PM得分[(10.1±4.2)vs.(14.4±2.9),P<0.001]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SQI总分高于正常对照组[11.0 (6.0,17.0) vs.9.0(5.0,14.0)];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患者组入睡时间(Z =2.01,P=0.025)较长,睡眠障碍(Z=-2.71,P=0.004)较严重、催眠药物使用(Z=-4.75,P<0.001)多、日间功能障碍(Z=-3.72,P<0.001)严重.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BPM与年龄(β=-0.26)、日间功能障碍(β=-0.71)呈负向关联,与教育程度(β =0.45)及睡眠效率(β =0.86)呈正向关联;EBPM分与年龄(β=-0.11)及PSQI日间功能障碍分(β=-0.09)呈负向关联,与受教育程度(β=0.32)、WSCT完成分类数(β=0.41)呈正向关联.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PM明显受损,并可能与睡眠紊乱相关.

    作者:卢瑾;鲍纪雪;许秀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美精神病学2009-2013年SCI/SSCI论文的CiteSpace分析

    目的:应用知识图谱技术探究中美精神病学研究异同及我国自身特点.方法: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精神病学”研究方向内2009至2013年收录的2013篇中国和30971篇美国SCI/SSCI文献为原始数据,应用知识图谱工具CiteSpaceⅢ分别获取文献关键词、引用期刊和被引作者情况.结果:中美该研究方向中发表的SCI/SSCI论文TOP 10热点关键词中有5个一致,TOP 10引用期刊和TOP 10被引作者中分别有6个完全一致.美国SCI/SSCI发文更关注青少年精神健康,而中国SCI/SSCI发文更注重对老年群体精神疾病的研究.与中国SCI/SSCI论文相比,美国咨询与临床心理学和精神病学关系更紧密.结论:两国精神病学SCI/SSCI论文总体侧重点和研究基础一致,中国应加强对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的重视以降低患病个体获取心理治疗的难度.

    作者:王玮;宋秀芳;陈晶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正念冥想的生物学机制与身心健康

    1 正念冥想的历史与发展提到正念冥想,有人可能会想到佛教和打坐,也有人可能会想到瑜伽.那么到底什么是正念冥想?根据文献出处,正念(mindfulness),早在二千六百年前就被佛陀第一次正式介绍,成为原始佛教中核心的禅法,也被称为“观禅”或“内观禅”(Vipassanā)[1].目前把正念定义为个体有意识地把注意集中于当下而出现的一种意识,不作任何判断的一种自我调节方法,并以一种特定的方式来觉察,主要包含三层含义,即有意识地觉察、关注当下和不作评判[2-3].

    作者:王云霞;蒋春雷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认知归因团体心理咨询对大一新生人际交往困扰的改善效果

    目的:探讨认知归因团体心理咨询对大一新生人际交往困扰的改善效果.方法:通过海报招募和量表筛查筛选出存在交往问题的大一新生80人[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分>27分,同时大学生人际交往综合诊断量表(SIDS)得分≥9分],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n=40)和对照组(n=40).依据认知归因理论设计干预方案,对干预组进行7周认知归因团体心理咨询(每周1次,每次3 h),对照组处于常态.在基线及7周干预后使用SIIDS、团体干预评价表(RFGPC,共5个条目)评估干预效果.结果:基线期,干预组与对照组SIIDS总分及4个因子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7周干预后,干预组SIIDS总分及4个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在RFGPC的5个条目上,干预组对干预效果良好持“赞同”和“非常赞同”的人数比例分别为95%、87.5%、92.5%、100%和77.5%.结论:本研究提示,认知归因团体心理咨询对改善大一新生人际交往困扰具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渠立松;梁晓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某校流动儿童应对倾向在心理韧性与社会支持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目的:探讨流动儿童应对倾向在心理韧性与社会支持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市流动儿童500人(男244人,女229人;小学生284人,初中生189人;年龄10 ~ 17岁),采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RSCA)、社会支持量表(SSR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进行测量,考察心理韧性与社会支持的关系,并采用通径分析分析评估应对倾向在其关系中的中介效应.结果:RSCA得分与SSRS、SCSQ得分均呈正相关(r=0.38、0.42,均P<0.01);SSRS得分与SCSQ得分呈正相关(r=0.23,P<0.01).应对倾向在心理韧性与社会支持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其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值为16.3%.结论:流动儿童心理韧性、社会支持及应对倾向三者之间关系密切,可以通过发挥积极应对倾向的作用来提升其心理韧性程度.

    作者:宋潮;麻超;张怡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多族群认同量表中文修订版在流动儿童中的应用

    多族群认同量表(Multi-group Ethnic Identity Measure,MEIM)由Phinney在1992年首先提出,主要用于测量种族、移民等流动人群的身份认同程度.国内刘杨、方晓义验证和修订,认定该量表适用于我国流动儿童的身份认同测量[1].2007年,Phinney 又制定了多族群认同量表修订版本(Multi-group Ethnic Identity Measure-Revised,MEIM-R)[2].MEIM-R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进行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国外针对流动人群的身份测量多采用MEIM-R,本研究对MEIM-R进行了中文修订,并探讨其在流动儿童中应用的信效度.

    作者:陈阳;张开荆;赵勤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友谊嫉妒问卷在中小学生中应用的效度和信度

    目的:在我国中小学学生中对友谊嫉妒问卷(FJQ)进行修订并考察其效度和信度.方法:选取中小学学生500人(样本1)施测FJQ,用于条目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另外选取中小学学生476人(样本2)施测FJQ,用于结构效度及内部一致性信度检验;从样本2中选取60人施测嫉妒量表(BSJS)的社会嫉妒维度、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检验效标效度.1个月后,随机选取样本1中的100人进行重测,检验重测信度.结果:经条目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删除5个条目,保留10个条目,10个条目的因子载荷均>0.65,因子累积解释问卷总变异量的50.81%;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模型拟合较好(x2/df=2.57,CFI=0.95,TLI=0.94,IFI=0.97,RMSEA=0.06,SRMR=0.04);FJQ总分与BSJS社会嫉妒维度总分及2个因子得分呈正相关(r =0.48、0.47、0.40,均P<0.01),与SWLS得分呈负相关(r=-0.21,P<0.01).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 α系数为0.88,组合信度为0.89,重测信度为0.88.结论:修订后的友谊嫉妒问卷具有良好的效度和信度,可以作为测量和评估我国中小学生友谊嫉妒的工具.

    作者:吴莉娟;王佳宁;齐晓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广州市中小学生拒绝上学行为调查

    拒绝上学行为(school refusal behavior,SRB)是指6 ~18岁儿童的以下行为:一段时间完全不上学;上学,但是在中途离开学校或缺席某些特定课程;经常迟到;上学,但是伴随激烈的早晨不当行为,如发脾气或拒绝离家;在校表现出不寻常的痛苦,以此向父母或他人请求以后不上学[1].SRB给学生本人、家庭以及社会带来较大危害,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我国对SRB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尚无SRB现状的报告.

    作者:陈玉霞;戴育红;杨升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农村乳腺癌患者化疗期心理一致感的相关因素

    目的:探讨农村乳腺癌患者化疗期心理一致感的现状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经病理确诊为乳腺癌且处于化疗期的192名农村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心理一致感量表(SOC-13)、自尊量表(SES)、疾病感知简化版量表(BIPQ)和自编调查表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农村乳腺癌患者化疗期SOC-13总分为(53.7±4.9)、SES总分为(28.5±3.8)及BIPQ总分为(42.0±6.3).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受教育年限(β=0.11)和自尊(β=0.53)对心理一致感有正向预测作用,疾病感知(β=-0.24)对心理一致感有负向预测作用.结论:农村乳腺癌患者化疗期的心理一致感处于中等水平,受教育程度高、自尊高、对疾病的负性感知少的农村乳腺癌患者的心理一致感可能会比较高.

    作者:窦婉君;李惠萍;杨娅娟;苏丹;张婷;梅雅琪;马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肠造口患者病耻感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的病耻感水平及其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中部地区某省6家三级甲等医院永久性肠造口患者148人(男99人,女49人,年龄22 ~ 88岁),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影响量表(SIS)和造口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toma-QOL)分别调查其一般情况、病耻感水平和生活质量水平.结果:患者的SIS得分为(60.3±10.3)分,Stoma-QOL得分为(53.4±16.1)分.SIS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Stoma-QOL总分均呈负相关性(r=-0.38~-0.58,均P<0.01).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终性别、居住状态、经济歧视、内在羞耻感与生活质量负相关联(β=-0.21 ~-0.45).结论:本研究显示,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的病耻感水平与生活质量密切相关,肠造口患者的病耻感问题应引起临床医护人员的重视.

    作者:徐芳芳;于卫华;王胜琴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住院胃肠癌患者照顾者的积极感受与不安全型依恋、家庭支持缺乏的关系

    本研究旨在探明照顾者积极感受与不安全型依恋的关系,以便为采取相关干预措施提高照顾者的积极感受提供理论依据.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采用方便取样的原则.选取山东省济南市某三甲医院普外科胃肠癌症术后患者主要家属照顾者为研究对象.主要照顾者的纳入标准:①首次确诊为原发性胃癌或肠癌且手术治疗后出院前患者家属照顾者;②年龄>18岁;③一名由患者指定的固定家属照顾者;④照顾者有一定的听读写能力;⑤患者无癌症病史.排除标准:①非家属照顾者;②转移性胃肠癌症患者照顾者;③照顾者精神意识障碍或重大疾病者排除.

    作者:陈晓云;张雪琨;付佳丽;娄凤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河北省社区心血管疾病老人伴发抑郁症状及相关因素现况调查

    目的:了解社区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共病抑郁的情况,初步分析共病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河北省4市区60岁以上社区老年人3176例,采集一般人口学资料,调查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心律失常和心绞痛的患病情况,采用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评估抑郁症状,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QSI)、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定睡眠状况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参与调查的3176例老人中,1889例患有心血管疾病,179例(9.5%)共病抑郁.高血压病伴发抑郁的有137例(9.6%),高血脂症伴发抑郁的有69例(9.3%),冠心病伴发抑郁的有72例(12.8%),心绞痛伴发抑郁的有48例(17.3%),心律失常伴发抑郁的有36例(12.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1.62)、日常生活能力差(OR =4.88)、睡眠障碍史(OR=3.92)、体检不规律(OR =1.20)都会增加共病的发生.参加社会和娱乐活动(OR =0.65)的老人共病率低.结论:心血管疾病共病抑郁的发生可能与女性、日常生活能力差、睡眠障碍史、体检不规律有关.

    作者:王育梅;宋美;王冉;于鲁璐;王岚;赵晓川;李娜;高媛媛;王学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精神障碍患者的非自愿收治标准与密尔伤害原则

    按照密尔伤害原则,如果一个成年人的行为没有对他人造成伤害或危险,则属于其隐私,是其个人自由,无论道德还是法律均无权对此进行干涉.而对于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存在伤害自己或伤害他人的危险或行为的,国家立法规定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强制收治,并不与密尔的伤害原则冲突,不但不属于社会、国家对于私人生活的干涉,反而是为了患者的大利益,其中包括生命健康权益、自由的权益,这种情况与密尔制定伤害原则以保护个人自由的初衷相一致,是对密尔原则的补充和丰富.

    作者:刘瑞爽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