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 国际刊号:1000-6729
  • 国内刊号:11-1873/R
  • 影响因子:2.08
  • 创刊:1987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34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SSCI 南大核心期刊(含扩展版),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2014年)心理学类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核心库)》(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 基础医学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6年3期文献
  • 企业员工经验性回避与心理资本和工作效率的关系

    目的:研究企业员工经验性回避与心理资本、工作效率的关系,为开发企业员工的心理资本,提升工作效率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取2个外企和2个民企的员工共285人,采用接纳与行动问卷第二版(AAQ-Ⅱ)测量经验性回避程度、心理资本问卷(PCQ)测量工作场所的心理资本状态、工作效率问卷(PQ)测量企业员工工作效率水平.结果:偏相关分析表明,企业员工的AAQ-Ⅱ得分与PCQ总分、PQ得分负相关(r=-0.27、-0.21,P<0.001或0.01).回归分析表明,企业员工的经验性回避得分对心理资本得分、工作效率得分有负向预测作用(β=-0.28、-0.20).进一步的阶层回归分析表明,在排除心理资本的影响后,经验性回避得分对工作效率得分仍有负向预测作用(β=-0.14,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降低企业员工的经验性回避能够提高员工的心理资本和工作效率.

    作者:黄胜;曹静;祝卓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男同性恋与男双性恋HIV阴性者的焦虑抑郁症状特点

    目的:研究男同性恋与男双性恋HIV阴性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特点及差异,为心理干预提供指导.方法:通过网络宣传、非政府组织(NGO)等招募男同性恋和男双性恋,利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测量焦虑和抑郁症状,采用t检验和项目功能差异(DIF)分析男同性恋与男双性恋在焦虑和抑郁症状上的差异.结果:t检验结果显示,男同性恋与男双性恋在SAS和CES-D中各有3个条目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IF分析发现,男同性恋与男双性恋在SAS的5个条目上、CES-D的6个条目上存在差异.DIF条目的ICC曲线显示,在SAS的条目7(躯体疼痛)、13(呼吸困难)及CES-D的条目3(苦闷)、6(压抑)上男双性恋比男同性恋表现更严重.结论:男同性恋与男双性恋焦虑和抑郁症状的特点不同,应该有区别地对待男同性恋与男双性恋的焦虑和抑郁情绪,采取针对性的对策以改善其心理状况.

    作者:胡珊;钟晓妮;文小焱;韩明明;谭明天;黄爱龙;彭斌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失独者应对状况的探索性潜在类别分析

    目的:了解失独者应对状况的分类特点,并探讨各类别在年龄、性别、养老保险等人口学变量上的分布差异.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177例失独者,其中男66例,女111例,包含43对夫妻,年龄在(49~ 83)岁之间,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评估应对状况,进一步进行潜在类别分析并对不同类别在性别、年龄、养老保险等人口学变量上的分布差异进行检验.结果:失独者的应对状况可以分为“寻求支持型应对”(52.9%)、“自我调节型应对”(6.2%)、“缺乏应对”(40.9%)三个潜在类别.不同类别的失独者在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上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缺乏应对组相比,良好应对组(“寻求支持型应对”和“自我调节型应对”)中有养老保险者所占比例较高(79.2%vs.63.4%,P<0.05);更多的失独者主要收入来源于自己劳动或退休金(90.6% vs.76.1%,P<0.01);医保为新农合者所占比例较低(6.6% vs.22.5%,P<0.01).结论:失独者的应对状况可以分为寻求支持型应对,自我调节型应对,缺乏应对三类;不同类别的失独者在部分人口学变量的分布上存在差异,应当根据影响应对的相关因素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以提高失独者的应对状况.

    作者:罗媛慧;王安妮;姚抒予;张雯;张静平;黎志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大学生幸福感与物质主义的关系及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

    目的:探讨大学生幸福感与物质主义的关系,以及社会支持在这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418名在校大学生,采用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测量被试的生活满意度水平,情感平衡量表(PANAS)测量其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水平,物质主义量表(MVS)测量其物质主义水平,社会支持量表(SSRS)测量其社会支持水平.结果:物质主义负向预测幸福感总分(β=-0.18),负向预测生活满意度(β=-0.15),正向预测负性情感(β=0.03),对正性情感没有预测作用.Bootstrap检验结果显示,社会支持在幸福感与物质主义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作用大小为-0.01(95%CI:-0.03~-0.01).结论:物质主义水平负向预测幸福感,社会支持在幸福感与物质主义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作者:辜美惜;邱龙虎;曾伟楠;钟柳青;万崇华;郑雪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大学生的睡眠质量与抑郁、焦虑的关系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睡眠质量与抑郁、焦虑症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580名大学生,采用匹兹堡睡眠量表(PSQI)、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测试(SAS)分别测查其睡眠质量以及抑郁、焦虑症状严重程度.SDS标准分≥53分为抑郁组,<53分为无抑郁组;SAS标准分≥50分为焦虑组,<50分为无焦虑组.结果:PSQI总分与SDS得分、SAS得分正相关(r=0.58、0.47,均P<0.01).得到抑郁组39例、无抑郁组488例,焦虑组147例、无焦虑组380例;其中抑郁症状的大学生PSQI总分高于无抑郁症状者[(9.2±2.2)vs.(5.5±2.2),P<0.01],有焦虑症状的大学生PSQI总分高于无焦虑症状者[(7.2±2.6)vs.(5.3±2.1),P<0.01];且PSQI总分对SDS得分和SAS得分的主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F =22.64、14.00,均P<0.01).PSQI总分与SDS得分正向关联(β=0.58,P<0.01),对SDS得分解释率为33.4%;PSQI总分与SAS得分正向关联(β=0.47,P<0.01),对SAS得分的解释率为22.1%.结论:大学生睡眠质量是衡量抑郁、焦虑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作者:王道阳;戴丽华;殷欣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大学生的愤怒情绪在社会排斥与行为冲动性间的中介作用

    目的:探讨愤怒情绪在社会排斥和行为冲动性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大学一至三年级本科生224名[男97名,女127名;年龄18 ~24岁],采用随机表法将其分成两组,一组(社会排斥组)完成社会排斥的网络掷球任务(CP),另一组(非社会排斥组)完成非社会排斥的网络掷球任务,两组随后依次完成愤怒情绪自评问卷和仿真气球冒险任务(BART,用于测量个体的行为冲动性).结果:社会排斥组的愤怒情绪自评问卷得分和BART未爆气球被吹的平均次数均高于非社会排斥组(均P<0.01).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社会排斥对行为冲动性有正向预测作用(β=0.28,P <0.001),引入愤怒情绪中介变量后,社会排斥对行为冲动性的预测作用无统计学意义(β=0.14,P>0.05),社会排斥对愤怒情绪有正向预测作用(β=0.59,P<0.001),愤怒情绪对行为冲动性有正向预测作用(β=0.23,P<0.01);Bootstrap检验结果显示,愤怒情绪是社会排斥与行为冲动性之间的完全中介,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56.5%.结论:本研究提示,社会排斥增强个体的行为冲动性,愤怒情绪在社会排斥与行为冲动性间具有中介作用.

    作者:徐四华;杨钒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大学生的嫉妒体验及与依恋的关系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嫉妒体验与依恋的关系.方法:在四川某省属高校选取大学生428名(男生225名,女生203名,年龄17 ~23岁),采用Bringle自陈嫉妒量表(BSJS,包括爱情嫉妒和社会嫉妒2个维度)、关系问卷(RQ)、亲密关系经历问卷(ECR,包含依恋焦虑与依恋回避2个维度)分别测量嫉妒体验、依恋类型(安全型、恐惧型、专注型、回避型)和依恋风格.结果:大学生BSJS得分为(2.8±0.6),女生高于男生(P<0.001),大二学生高于其他年级学生(P<0.01).回归分析显示,性别、依恋回避、依恋焦虑对爱情嫉妒有预测作用(β3=-0.24、-0.19、0.32,均P<0.01),年级、性别、专业、依恋焦虑对社会嫉妒有预测作用(β =0.24、-0.17、0.19、0.20,均P<0.05).结论:嫉妒在大学生中常见,嫉妒与依恋密切相关,爱情嫉妒和社会嫉妒可能是不同类型的嫉妒.

    作者:罗贤;蒋柯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视觉搜索范式下抑郁症患者的负性注意偏向

    目的:考察不同情绪环境中的视觉搜索任务对抑郁症患者负性注意偏向的影响.方法:选取27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抑郁症住院患者,以及27例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与之匹配的正常对照.选用Nimstim情绪面孔图片库中的高兴、悲伤和中性面孔作为刺激材料,使用视觉搜索范式,比较两组被试在不同情绪环境中搜索反应时的差异.结果:抑郁组在高兴、悲伤环境中的反应时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4717.7±1907.1) ms vs.(2406.2±1210.4) ms;(5186.1±2078.8) ms vs.(3093.0±1244.2) ms;均P<0.001];抑郁组在高兴与悲伤面孔环境中的反应时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正常对照组在高兴面孔环境中的反应时小于悲伤面孔环境中的反应时[(2406.2±1210.4) msvs.(3093.0±1244.2)ms,P<0.05].患者组HAMD得分与反应时的相关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面孔视觉搜索任务中,与正常被试相比,抑郁症患者抗情绪刺激干扰能力更差,没有表现出负性注意偏向.

    作者:李莎;栗觅;吕胜富;付冰冰;丰雷;王刚;钟宁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双相障碍Ⅰ型患者缓解期昼夜静息-活动节律与睡眠模式的体动记录研究

    目的:探讨双相障碍Ⅰ型患者缓解期昼夜静息—活动节律和睡眠模式的特点.方法:纳入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的20例双相障碍Ⅰ型缓解期患者和2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者,分别连续佩戴7天的Actigraph体动记录仪,比较两组间的主观睡眠情况(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和客观睡眠参数、活动量的平均值以及昼夜静息—活动节律参数指标(Actigraph监测记录).结果:双相障碍Ⅰ型患者缓解期组昼夜静息—活动节律变异性高于正常对照组[(0.8±0.1)vs.(0.7±0.1),P<0.01],而两组的日间稳定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体质量加权后,双相障碍Ⅰ型患者缓解期组的活动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3.9±5.0) kJ/kgvs.(17.8±3.2) kJ/kg,P<0.01];双相障碍Ⅰ型患者缓解期组在静坐级活动所耗时间比正常对照组长[(18.2±2.0)h vs.(16.8±1.2)h,P<0.05],在轻度至活跃级活动所耗时间比正常对照组短[0.8(0.1,7.8) hvs.2.0 (1.0,7.6)h,P<0.001],而在生活方式级活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相障碍Ⅰ型患者缓解期组与正常对照组的客观睡眠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相障碍Ⅰ型患者即使在缓解期仍具有明显的昼夜静息—活动节律的紊乱,特别是昼夜节律性改变.

    作者:李瑽睿;刘亚平;潘集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8~12岁男孩的支配性与睾酮水平和父母教养的关系

    目的:探讨8~12岁男孩的支配性特质与睾酮水平、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从山西某两所小学1569例小学生中,通过智力测验选取得分分布接近总体的男孩170例,使用儿童人格问卷及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测量支配性和父母教养方式,酶免疫法测定唾液睾酮水平,共获得有效唾液样本与问卷154例(8岁组49例,10岁组49例,12岁组56例),每组男孩的智力测验分数呈正态分布.结果:相关分析发现各年龄组中睾酮水平与儿童人格问卷的支配性得分的相关系数均无统计学意义(8岁组,r=0.15,P>0.05;10岁组,r=-0.04,P>0.05;12岁组,r=-0.13,P>0.05).12岁组中,儿童人格问卷的支配性得分与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的母亲惩罚严厉和母亲拒绝否认得分呈正相关(r =0.33、0.31,均P<0.05);男孩睾酮水平与母亲拒绝否认得分呈负相关(r=-0.33,P<0.05).结论:8~12岁男孩的支配性特质与睾酮水平可能没有相关,但可能与母亲的专制教养行为(惩罚严厉、拒绝否认)有关,专制教养行为越多,支配性特质可能越强.

    作者:上官芳芳;施建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及共患学习困难儿童大脑灰质、白质和全脑体积磁共振成像研究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及共患学习困难(LD)儿童大脑灰质、白质和全脑体积的特点.方法:本研究共纳入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之相应诊断标准的36例ADHD儿童,以及性别、年龄均匹配的36名正常对照.ADHD儿童中有18例共患LD (ADHD+ LD组)、18例不共患LD(ADHD-LD组).以中国儿童—韦氏智力测定量表(C-WISC)、利手问卷评定被试的智商和利手状况.以磁共振成像检查收集被试的大脑影像.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方法研究ADHD组与对照组脑结构的差异,同时分析共病LD患者大脑体积的特点.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ADHD儿童大脑灰质[(746.9±68.3)mm3 vs.(790.5±72.2)mm3]和全脑[(1212.4±115.2) mm3vs.(1270.6±113.1) mm3]体积减小(P<0.05),白质体积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ADHD+LD组灰质[(731.1±69.5) mm3 vs.(790.5±72.2) mm3]、白质[(435.2±51.1)mm3 vs.(480.1±50.5)mm3]和全脑[(1166.3±112.3) mm3vs.(1270.6±113.1)mm3]体积减小(P<0.05);与ADHD-LD相比,ADHD+ LD组白质[(435.2±51.1) mm3vs.(495.7±55.7) mm3]和全脑[(1166.3±112.3) mm3vs.(1258.3±100.9) mm3]体积减小(P<0.05);ADHD-LD和对照组大脑体积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DHD儿童存在灰质体积和全脑体积减小,共患LD会使ADHD儿童大脑体积更小,提示大脑体积异常可能参与LD和/或ADHD的发病机制以及ADHD共病LD的病理机制.

    作者:司飞飞;孙黎;安莉;曹庆久;刘璐;李海梅;高倩;钱秋谨;王玉凤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反社会型人格偏离青少年在雨中人绘画中的压力应对特征

    目的:探索反社会型人格偏离青少年在“雨中人”绘画中的压力应对特征.方法:对北京市3所中学的683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人格障碍诊断问卷(PDQ-4+)中的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分量表来评定青少年的反社会型人格偏离,借助“雨中人”绘画(DAPR)测验分析青少年压力应对的绘画特征.通过反社会型的分量表分筛选出反社会型人格偏离阳性组43人(反社会型分量表分≥5),阴性组519人(反社会型分量表分<5).对性别(男生270人,女生292人),年级(初中280人,高中282人),是否单亲(单亲45人,非单亲509人)进行分组,以探讨青少年反社会型人格偏离的人口学因素特点.依据反社会型人格偏离青少年的压力应对模式筛选出10项可能反映此类青少年压力应对相关的绘画特征,并分析青少年反社会型人格偏离阳性组和阴性组在这些绘画特征上的差异.结果:青少年在PDQ4+中反社会型人格分量表的得分在性别、年级、单亲因素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7项绘画特征更有可能反映反社会型人格偏离青少年的压力应对主题,解释水平Nagelkerke R2=0.26.其中有反社会型人格偏离的青少年在压力应对主题中会更多的出现画面过小(OR =4.06,95% CI:1.62 ~ 10.17)、遮住的脸(OR =9.07,95% CI:1.36~60.5)、有闪电(OR =3.25,95% CI:1.05~10.11)、无地面线(OR=3.96,95%CI:1.66~9.45)、手叉口袋(OR =4.06,95% CI:1.62 ~ 10.17)5项绘画特征;更少的出现笔画压力轻(OR=0.31,95% CI:0.11~0.88)和有打伞(OR =0.17,95% CI:0.07 ~0.43)2项绘画特征.结论:雨中人绘画中的画面过小、笔画压力轻、遮住的脸、有闪电、无地面线、有打伞、手叉口袋等7项绘画特征可能与反社会型人格偏离的青少年的压力应对主题有关.

    作者:陈涛;项锦晶;裴欢昌;王鹏翀;邢怡伦;罗捷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与家庭亲密度、学校归属感的关系

    目的: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孤独感与家庭亲密度、学校归属感的关系.方法:选取湖南西部农村4~6年级留守小学生985例,用儿童孤独感量表、家庭亲密度量表及学校归属感量表调查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家庭亲密度和学校归属感.结果:留守儿童孤独感测评得分高于常模[(34.3±9.9) vs.(32.5±11.8),P<0.001];43.8%的留守儿童家庭功能中度障碍,16.2%家庭功能严重障碍.孤独感得分与家庭亲密度、学校归属感总分及两量表的各因子得分均呈负相关(r=-0.09~-0.55)均P<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家庭亲密度量表的情感度(β=-0.14)、合作度(β=-0.11)、适应度得分(β=-0.08)及学校归属感的认同感(β=-0.38)、学校依恋(β=-0.18)、归属感(β=-0.12)三个因子得分均对孤独感得分有负预测(均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农村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可能偏高,且与家庭亲密度、学校归属感呈负相关,应注重从家庭、学校两大环境为留守儿童提供情感支持.

    作者:杨青;易礼兰;宋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韧性

    我国是慢性乙型肝炎的高流行区[1],报告病例多年来一直居法定传染病的首位[2].有调查表明,近60%的乙肝患者因患病而产生各种心理问题[3].以往研究多集中在对心理问题的描述和分析,本研究采用量表法对慢性乙肝患者的心理韧性进行断面调查.

    作者:王潇;刘艳;严谨;龙飞艳;张爱迪;朱读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沃里克-爱丁堡积极心理健康量表在老年人中应用的效度和信度

    目的:探讨沃里克—爱丁堡积极心理健康量表(WEMWBS)在老年人中应用的效度和信度,为研究老年人积极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可靠的测量工具.方法:在辽宁省锦州市、大连市和沈阳市选取社区老年人1032人[年龄60~ 97岁,平均年龄(73±8)岁],将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个样本,样本1(n=517)用于条目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样本2(n=515)用于验证性因子分析、效标关联效度分析和内部一致性信度检验,使用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幸福感指数量表(WHO-5)和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来检验效标效度.间隔两周随机选取65人进行重测.结果: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1个公因子,方差贡献率为54.77%;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该量表的结构模型拟合良好(x2/df=8.421,CFI=0.885,GFI=0.846,NFI=0.872,TLI=0.864,RMSEA=0.120);WEMWBS中文版总分与WHO-5得分、SWLS得分呈正相关(r=0.78、0.54,均P<0.01),与CES-D得分呈负相关(r=-0.46,P<0.01).总量表Cronbach α为0.93,重测信度为0.79(P<0.01).结论:沃里克—爱丁堡积极心理健康量表中文版用于测评老年人的积极心理健康状态,有较好的效度和信度.

    作者:刘永闯;郭丽娜;刘堃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