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 国际刊号:1000-6729
  • 国内刊号:11-1873/R
  • 影响因子:2.08
  • 创刊:1987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34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SSCI 南大核心期刊(含扩展版),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2014年)心理学类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核心库)》(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 基础医学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7年5期文献
  • 影院员工工作压力和工作结果的关系——情绪劳动的中介作用

    目的:考察影院员工的情绪劳动(表层动作和深层动作)、情绪调节策略(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对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的中介作用;从情绪调节策略作为特质性静态概念的角度,探讨情绪劳动在情绪调节和工作倦怠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方法:以全国44家城市影院的1067名员工为研究对象,采用情绪劳动量表(ELQ)测量个体的表层动作与深层动作、采用情绪调节量表(ERQ)测量个体的表达抑制与认知重评、采用工作压力源量表(OSI-2)测量个体的工作压力情况、采用工作倦怠量表(MBI)测量个体工作倦怠状态、采用工作满意度量表测量个体的工作满意度.选取2个时间点(间隔2个月)进行纵向研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达抑制得分与工作压力得分呈负相关(r=-0.16,P<0.01),与工作满意度得分呈正相关(r=0.17,P<0.01).以工作压力得分为预测变量,情绪劳动得分和情绪调节策略得分作为中介变量,工作倦怠得分作为结果变量建立的结构方程模型均拟合良好,认知重评得分在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得分间起纵向中介作用,95%可信区间为(0.01 ~0.03);表层动作和深层动作得分在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得分间起纵向中介作用,95%可信区间分别为(0.03 ~0.05)及(0.02 ~0.05).结论:情绪劳动机制与情绪调节策略在工作压力和工作结果间起到纵向中介作用.表达抑制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具有积极作用;惯于使用认知重评的员工能够通过更多的深层动作和更少的表层动作导致更好的工作结果.

    作者:聂晗颖;甘怡群;崔婧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大学生内隐死亡态度与外显死亡态度的关系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内隐死亡态度、外显死亡态度以及二者的关系.方法:选取在读大学生65名,采用单类内隐联系测验(SC-IAT,分为认知、情感和行为3个维度)测量其内隐死亡态度、死亡态度描绘量表修订版(DAP-R,分为死亡恐惧、死亡逃避、趋近接受、逃离接受和中性接受5个维度)测量其外显死亡态度.结果:大学生在相容阶段的总SC-IAT及3个维度的平均反应时均小于不相容阶段(均P<0.01),总SC-IAT及3个维度的D值均大于0(均P<0.01).DAP-R的中性接受维度得分高(4.0±0.2).总SC-IAT的D值与DAP-R 5个维度得分的相关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大学生的内隐死亡态度表现为负性;外显死亡态度表现出中性接纳;大学生的内隐死亡态度与外显死亡态度不一致,且相互独立.

    作者:胡媛艳;李成霞;谭东超;张娟娟;张珊珊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大学生反刍思维在孤独感与依恋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目的:探讨大学生孤独感与依恋的关系及反刍思维在其关系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545名在校学生[男239人,女306人;平均年龄(20±3)岁],采用Russell孤独量表(UCLA)、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包含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2个维度)、Nolen-Hoeksema反刍思维量表(RRS)进行测量.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反刍思维在孤独感与依恋关系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大学生UCLA、ECR及RRS得分两两之间均呈正相关(r =0.30、0.20、0.44,均P<0.01).中介效应检验显示,假设模型拟合良好(x2=16.69,df=5,NFI=0.98,IFI=0.99,TLI=0.96,CFI=0.99,AGFI=0.96,RMSEA=0.07).通径分析发现,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既可以直接预测孤独感(β =0.10、0.06)和反刍思维(β =0.05、0.16),又可以通过反刍思维预测孤独感(β=0.18).结论:大学生的反刍思维可能与个体孤独感和依恋密切相关,在孤独感与依恋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作者:关荐;唐静;郭雨墨;黄蕾;陈丹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手机依赖的大学生的情绪觉察特点

    目的:调查手机依赖的大学生的情绪觉察特点,为未来手机依赖干预提供建议.方法:使用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PATS)对548名大学生进行施测,结合聚类分析和高低于平均数一个标准差的标准筛选出手机依赖组和非手机依赖组各40人.使用视觉搜索任务比较两组对愉悦、中性和悲伤表情面孔觉察的反应时间和正确率.结果:当呈现相同表情面孔时,面孔数量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1,468)=11.26,P<0.01],4个面孔的觉察速度快于8个面孔的觉察速度[(1079.1±187.9) ms vs.(1139.2±202.7) ms];当呈现的面孔图片不同时,表情面孔类型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1,312) =10.30,P<0.01],悲伤表情的觉察快于愉悦表情的觉察[(941.0±168.5) ms vs.(997.8±152.7) ms].表情类型和被试分组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F(1,312) =16.55,P<0.01],手机依赖组对悲伤情绪的识别快于非手机依赖组[(975.5±112.4) msvs (906.4±126.5) ms,P<0.05].结论:手机依赖大学生对悲伤表情面孔觉察较快,其对愉悦和悲伤情绪的搜索是系列搜索.

    作者:祖静;张向葵;左恩玲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乐观与悲观归因风格大学生对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

    目的:探讨乐观与悲观归因风格大学生对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特点.方法:通过网上招募83名大学生[乐观组43名(20男,23女),悲观组40名(20男,20女],采用2线索效度(有效、无效)×2情绪类型(正性、负性)×2组别(乐观组、悲观组)的混合实验设计,运用线索-靶子范式研究乐观与悲观归因风格大学生对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特点.结果:有效条件下,乐观组对正性靶刺激反应较悲观组更快[(311.4±26.6) msvs.(324.1±47.0) ms,P<0.05],而两组对负性靶刺激反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效条件下,乐观组对负性靶刺激的反应快于悲观组[(331.0±31.7) ms vs.(337.4±50.0) ms,P<0.05],而两组对正性靶刺激反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乐观个体与悲观个体分别对正性信息与负性信息存在选择性注意偏向.

    作者:施永谋;罗跃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进食障碍检查自评问卷6.0中文版在女性进食障碍患者中应用的效度和信度

    目的:检验进食障碍检查自评问卷6.0中文版(EDE-Q 6.0)测评女性进食障碍患者的适用性.方法:选取248名进食障碍患者和296名健康对照,使用验证性因素分析在患者中比较四因子结构、单因子结构和三因子结构;对两个样本均施测进食障碍调查量表(EDI)检验效标效度;使用两独立样本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EDE-Q 6.0在两样本上得分的差异以检验实证效度,并使用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确定划界值;在两个样本中检验量表的内部一致性;1个月后,在患者中随机选取89名、对照中31名进行重测.结果:原始模型优于单因子模型和三因子模型;总样本、患者和对照的EDE-Q 6.0总分与EDI总分具有较高的一致性(ICC=0.88、0.87、0.73);患者的EDE-Q 6.0总分和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均P<0.01);EDE-Q 6.0受试者在ROC下的面积AUC=0.91,选取总分≥1.27作为EDE-Q 6.0的划界值,此时,敏感度为79.4%,特异度为88.2%.总样本、患者样本和对照样本的EDE-Q 6.0总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分别为0.95、0.91和0.88;总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73,4个因子的重测信度分别为0.58、0.68、0.69和0.71.结论:进食障碍检查自评问卷6.0中文版在女性进食障碍患者中具有良好的心理测量属性,能够有效区分进食障碍患者与健康人群,同时能够准确评估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

    作者:古练;陈珏;黄悦;亢清;黄佳滨;何燕玲;肖泽萍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精神分裂症幻听的静息态脑网络研究

    目的:使用独立成分分析法(ICA)研究精神分裂症幻听相关的脑网络特征性表现.方法:选取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修订版(DSM-IV-TR)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患者,30例伴频繁幻听(AVH),24例不伴幻听(non-AVH),以及年龄、性别匹配的60例正常对照(HC)纳入统计分析.采用Hoffman幻听量表评估幻听的严重程度.采集所有受试者静息态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利用ICA方法提取听觉网络、语言网络、突显网络、右额顶网络及默认网络,采用协方差分析比较三组受试者脑区活动在上述各网络内部的差异及网络间连接强度的差异,进一步评估AVH与non-AVH组间差异与幻听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与non-AVH组相比,AVH组听觉网络中的左侧颞上回和左侧中央后回的活动增强(P<0.05,FDR校正),左侧颞上回脑区活动强度与幻听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43,P<0.05);AVH组突显网络中的右侧前扣带回的活动减弱(P<0.05,FDR校正),且与幻听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48,P<0.01).网络间连接强度分析显示,与non-AVH组相比,AVH组语言网络-听觉网络连接强度减弱[(-0.29 ±0.21)vS.(-0.16 ±0.17),P<0.05,未校正],突显网络-语言网络连接强度减弱[(-0.09±0.22) vs.(-0.06 ±0.18),P<0.05,未校正],突显网络-听觉网络连接强度增强[(0.30±0.18) vs.(0.15 ±0.24),P<0.05,未校正].结论:本研究显示伴频繁幻听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听觉网络、语言网络及突显网络存在异常,提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幻听的产生可能和语言的产生、语音的感知及自我识别有关.

    作者:廖金敏;刘琦;姜思思;张晓;董铮;蔡丽伟;闫俊;张岱;阎浩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精神病高危者的认知功能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高危人群及超高危人群的认知功能特点.方法:收集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41例)、符合精神病风险综合征(SIPS)诊断标准的超高危人群(2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非精神病一级亲属(31例)、健康人群(27 例),采用连线测验(TMTA)、符号编码、霍普金斯词语学习测验修订版(HVLT)、持续操作测验(CPT)、Stroop色词测验进行认知功能测评.结果:四组人群在连线测验(F=11.45,P<0.001)、符号编码(F=11.69,P<0.001)、HVLT-R (F=5.34,P<0.05)、Stroop单字(F=2.79,P<0.05)、Stroop单色(F=3.73,P<0.05)、Stroop色词(F-3.83,P<0.05)及CPT测验(F=13.62,P<0.05)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患者一级亲属和超高危人群认知功能介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健康人群之间,且患者一级亲属要好于超高危人群(Ps <0.05).结论:精神分裂症的患者一级亲属、超高危个体以及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依次加重,提示认知损害的程度与患病风险相关.

    作者:张哲;周福春;何凡;杨宁波;张梁;王传跃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中国团体心理治疗发展的文献计量分析

    目的:了解团体心理治疗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分析存在问题,明确未来方向.方法:从国内主要心理学期刊和硕博论文中筛选出386篇团体心理治疗研究文献,并使用内容分析法对其属性和内容、干预方案与研究方法进行计量与分析.结果:在文献属性和内容上,该领域研究近15年增长明显;临床与亚临床研究的比例约为1∶4;53.9%的研究关注抑郁、焦虑障碍;定量研究占89.4%、效果研究占86.9%.干预方案上,认知行为取向(36.5%)高于其他;90.0%为12次以下的短期治疗团体;35.6%方案不明确和67.8%未说明领导者资历.研究方法上,取样以大学生(34.9%)为主;实验方法以实验法(34.9%)与综合法(44.6%)为主,统计分析以差异检验(58.3%)为主;研究设计中自我报告效果评估占91.4%,追踪不足22.0%;42.9%的研究可能存在一定的伦理问题.结论:我国团体心理治疗研究尚处于发展阶段,有待进一步的规范和完善.

    作者:张英俊;涂翠平;胡昭然;欧薇;张逸梅;张煦彬;张晴雪;KHUSRAVSHO Rahmatulloev;樊富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综合医院针对焦虑的集体健康教育

    综合医院精神科(含以“心理科”等命名的情况)门诊就诊的患者中焦虑障碍患者较常见[1].患者对精神科疾病的关注增加,急切需要由正规渠道获得大量疾病诊治相关的信息,而常规门诊一对一的解释只能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信息量和讨论深入程度有限,集体健康教育的模式比较能满足临床实践的需要.本研究针对综合医院的焦虑障碍患者开展了集体健康教育,总结1年运行的体会.

    作者:段艳平;姜忆南;赵晓晖;李涛;魏镜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中文版反社会性行为特质筛查问卷(APSD)父母版的效度和信度

    目的:评价中文版反社会性行为特质筛查问卷(APSD)父母版的效度与信度.方法:选取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诊断标准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n=161)、对立违抗障碍(ODD,n=117)和品行障碍(CD,n=13)的儿童291例,以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儿童288例为研究对象(年龄6 ~13岁).请其家长填写APSD父母版以评估儿童冷漠无情特质,填写Vanderbilt父母评定量表(VADPRS)及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SQ)以评估儿童的行为问题,随机选取48名家长间隔1~3周再次填写APSD父母版问卷.对数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同时效度、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内部一致性信度及重测信度分析,以评估APSD的效度和信度.结果: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APSD 3因子模型结构拟合良好.同时效度,APSD与Vanderbilt父母评定量表及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因子呈正相关(r=0.31~0.79,P<0.01).ROC曲线显示,当APSD的T值为56时,诊断ADHD的灵敏度为0.82,特异度为0.81.APSD的内部一致性为0.65~0.83,重测信度为0.63 ~0.82.结论:中文版APSD父母版具有良好的效度和信度.

    作者:张慧凤;张劲松;帅澜;路腾飞;夏卫萍;王周烨;谭歆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的道德判断及与心理推理能力的关系

    本文对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的道德判断能力以及与心理推理能力的关系进行了综述.研究发现,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可以进行基本的道德判断,但不能提供相应的判断理由,而且较易于做出功利主义判断.此外,个体的道德判断能力与心理推理能力呈正相关,而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的心理推理能力存在缺损,导致其道德判断结果出现偏差.

    作者:李越;刘爱书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留守儿童的自尊在亲子亲合和同伴接纳与孤独感的中介效应

    目的:探讨留守儿童的亲子亲合和同伴接纳与孤独感的关系,以及自尊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湖北省427例留守儿童(男275例,女152例),采用亲子亲合量表(PCS)、同伴提名法(PN)、自尊量表(SES)和儿童孤独量表(CLS)分别测量其亲子亲合、同伴接纳、自尊及孤独感水平,考察亲子亲合和同伴接纳与留守儿童孤独感的关系,以及自尊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留守儿童CLS得分与PCS得分、PN得分和SES得分均呈负相关(r=-0.31、-0.37、-0.50,均P<0.01).SES得分在PN得分和CLS得分之间(95%CI:-7.02~-0.01)以及在PCS得分和CLS得分之间(95%CI:-0.18~-0.09)的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并且PN得分对CLS得分的独特效应(sr2 =0.10)大于PCS得分(sr2=0.06).结论:留守儿童的孤独感与亲子亲合、同伴接纳和自尊均存在密切关系,自尊可能在留守儿童亲子亲合和同伴接纳与留守儿童孤独感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作者:宋静静;佐斌;谭潇;戴月娥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发展演进与研究热点

    目的:应用知识图谱技术探究脑电生物反馈治疗ADHD的脉络演进与研究热点.方法:进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以“(EEG biofeedback OR neurofeedback)AND(ADHD OR 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为主题检索式,时间限定为2015年12月31日之前,共检索到319篇相关文献.以CiteSpace软件对所得文献的关键词、发表国度、共引文献进行分析.结果:美国、德国、荷兰是发文量高的3个国家;根据共引文献的突现值将脑电生物反馈治疗ADHD的研究大体分为3个阶段;研究热点有SCP方案、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等.结论:未来研究要专注于脑电生物反馈的作用机制,以及成熟的治疗方案开展个体化的精准治疗,研究设计要遵循学习理论的原则.

    作者:丁强;张文海;魏青;刘强;李红 刊期: 201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