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 国际刊号:1009-2188
  • 国内刊号:43-1335/R
  • 影响因子:0.65
  • 创刊:1996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湖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42-230
  • 全年订价:16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 外科学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07年5期文献
  • 网塞修补术与普理灵三维疝装置在腹股沟疝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 比较两种疝修补装置的疗效.方法 分别采用美国巴德公司产网塞(Bard mesh plug)和美国强生公司产普理灵三维疝装置(Prolene 3D Patch)为修补材料行无张力疝修补术65例(Plug组)和60例(3D Patch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结果 Plug组60例平均随访16.2个月,3D Patch组57例随访15.7个月.两组病人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恢复日常生活时间、手术并发症、平均费用和术后复发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3D Patch组术后腹股沟区疼痛不适、异物感发生率明显少于Plug组(P<0.05).结论 巴德网塞及普理灵三维疝装置都能很好地对腹股沟疝行无张力修补,前者适用于腹膜较薄或腹膜与腹横筋膜粘连严重但腹横筋膜缺损不大者;后者则对腹横筋膜或疝环缺损大的病人更为适宜.

    作者:谢晓峰;闵志钧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等离子汽化消融技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 探讨等离子汽化消融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6月~2007年2月应用经皮穿刺等离子汽化消融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9例.结果 平均随访18(3~28)个月.术前VAS评分平均(5.71±0.48)分,术后随访时平均(1.66±0.71)分,术后1周主观满意优良率86.4%,症状缓解率74.0%;末次随访时主观满意度优良率61.0%,症状缓解率51.0%.未出现脊髓、神经、大血管损伤或伤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等离子治疗椎间盘突出症起效快、创伤小,近期疗效满意,中、远期效果有所减退.

    作者:唐运鹏;李兵;卓祥龙;谢湘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两种不同切口缝合法在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切除术中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 比较不同切口缝合法在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04年8月~2006年12月对613例采用右下腹切口行化脓或坏疽性阑尾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采用腹膜外单层缝合(单层缝合组259例)或常规切口分层缝合(分层缝合组354例),对其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单层缝合组在手术时间、术后7 d内出院率、切口感染率等方面明显低于分层缝合组(P<0.01);两组术后24 h下床活动者及镇痛药物应用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210例平均随访17个月,两组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切口疝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对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开腹阑尾切除术,右下腹横切口腹膜外单层缝合法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孔刚;陈图锋;郑宗珩;徐明;罗一民;吕会增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壁细胞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及其并发症

    目的 总结壁细胞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及其并发症的疗效.方法 1992年3月至2006年8月间采用壁细胞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50例十二指肠溃疡及其并发症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吞咽困难1例,粘连性肠梗阻1例,并发症发生率4%,复发2例(4%).手术疗效评价Visick Ⅰ~Ⅱ级为92%,Ⅲ~Ⅳ级者为8%.结论 壁细胞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及其并发症安全有效.

    作者:李永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手术治疗解剖异常阑尾炎109例分析

    目的 总结解剖异常阑尾炎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09例解剖异常阑尾炎的临床资料,其中微小阑尾12例、巨大阑尾2例、环状阑尾12例、腹膜外位阑尾23例、错位阑尾1例、肝下阑尾12例、重复阑尾18例、壁内阑尾8例、左位阑尾21例.行常规切除法62例、游离或切开后腹膜法23例、残根缝扎法13例、粘膜剥离法4例、残根内翻包埋法3例、全阑尾切除法4例.结果 全部病人均治愈,无医源性损伤或肠瘘发生,切口感染9例(8.3%).2例重复阑尾的患者分别因术后腹痛不缓解和再次发生右下腹痛而行二次手术,切除另一根阑尾.结论 依据不同的病理解剖情况灵活应用手术方式,可降低解剖异常类型的阑尾切除术手术难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任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耳内窥镜辅助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目的 总结耳内窥镜在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分泌性中耳炎患者93例(115耳),经保守治疗仍有鼓室积液,在耳内窥镜辅助下行鼓膜穿刺55例(69耳)及鼓膜切开置管术38例(46耳).结果 术后随访3月~1年,治愈103耳,好转10耳,无效2耳,总有效率98.3%.结论 在耳内窥镜下行鼓膜穿刺抽液和鼓膜置管视野清晰,定位准确,可有效避免盲目操作,减少损伤,提高治愈率.

    作者:谭穗平;聂国辉;史斌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诊疗特点

    目的 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anthogranulomatous cholecystitis,XGC)的诊断与手术治疗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确诊的XGC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前B超检查13例,CT检查5例,MRI检查3例,ERCP检查1例,术前均误诊.结果 11例行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检查,确诊9例.9例行胆囊切除术,1例行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1例行胆囊大部切除加十二指肠瘘修补术,2例行胆囊切除加胆囊床部肝组织切除.均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 XGC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的慢性胆囊炎,术前诊断困难,确诊依赖病理检查,开腹胆囊切除是基本手术方式.

    作者:董谦;沈军;沈定丰;全志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前臂骨间背动脉蒂岛状皮瓣创面修复12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前臂背侧骨间动脉蒂岛状皮瓣行创面修复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 2001年3月~2006年3月采用该皮瓣修复创面12例,其中逆行皮瓣修复手部创面9例,顺行皮瓣转移修复肘部创面3例.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无坏死及感染.术后随访3个月~2年,患肢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前臂骨间背动脉蒂岛状皮瓣修复上肢创面操作简单,疗效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陈鸿;郭宏江;张颖;刘路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腱膜性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54例分析

    目的 探讨腱膜性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9月~2004年9月采用腱膜性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54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后所有病人切口疼痛轻微,无切口感染,1例并发阴囊血肿,经穿刺抽液治愈.手术后6~7 d拆线出院.平均随访42(12~72)个月,无睾丸坏死或萎缩,无复发.结论 应用腱膜性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具有操作简单、效果良好、术后疼痛轻微、无严重并发症等优点,是治疗腹股沟疝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作者:袁凌竹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胆道内支架治疗胆胰恶性肿瘤

    目的 探讨胆道内支架引流治疗胆胰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无手术指征的103例胆胰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行内镜下胆管支架引流,包括: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组)11例,经内镜逆行塑料导管胆管引流术(ERBD组)45例,经内镜金属支架逆行引流术(EMBD组)47例.结果 胆道引流效果满意91.3%,一般6.8%,无效1.9%;103例平均生存时间(227±135)d,ENBD组(184±56)d,ERBD组(226±73)d,EMBD组(238±136)d,3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胆道引流术后通畅时间EMBD组为(214±120)d,明显优于ERBD组的(143±46)d和ENBD组的(152±74)d(P<0.05).结论 应用胆道支架治疗胆胰恶性肿瘤引起的梗阻性黄疸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手段.

    作者:周鸣清;陈欣然;陆仁达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手术切除联合术后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198例报告

    目的 总结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联合术后TACE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0月~2004年12月手术切除中晚期肝癌198例临床资料,154例(77.8%)有乙肝背景,148例(74.7%)合并肝硬化,术前AFP阳性182例(91.9%),肿瘤直径6~10 cm 120例(60.6%),10~15 cm 48例(24.2%),15~20 cm 30例(15.2%),包膜完整者186例(93.9%);肿瘤位于左肝59例(29.8%),右肝119例(60.1%),中肝叶20例(10.1%),实施肝段切除139例(70.2%),左半肝切除18例(9.1%),右半肝切除30例(15.2%),中肝叶切除11例(5.6%),分别于手术后1月、2月、3月、6月、9月、12月、18月、24月行TACE,动态检测患者AFP变化,复查上腹CT.结果 围术期死亡5例,术后AFP转阴者162例(81.8%);术后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6.3%,56.8%,33.8%.结论 手术切除联合术后TACE可以有效提高中晚期肝癌生存率并改善生存质量.

    作者:王友顺;方石岗;彭志康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注射用血凝酶对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注射用血凝酶在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的止血效果.方法 2003年3月~2006年3月140例(血凝酶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行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术中、术后应用注射用血凝酶止血,并与同期未使用止血药物的160例患者(对照组)比较.结果 血凝酶组术中、术后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血凝酶组输血2例,平均(200.0±20.0)ml;对照组10例,平均(387.5±105.2)ml,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血凝酶组膀胱冲洗时间平均(1.5±1.4)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5±1.5)d(P<0.05).术后24 h血凝酶组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中、术后应用血凝酶,可有效止血,减少输血量.

    作者:邱永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

    目的 探讨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术(transcatheter 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TUAE)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4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加明胶海绵颗粒行TUAE.结果 术后3月、6月(34例)及1年(22例)随访复查,患者月经量及月经周期恢复正常,贫血改善,术后子宫肌瘤均有不同程度缩小,3个月后复查肌瘤缩小到原来的62%,6个月后缩小到原来的42%,1年后缩小到原来的10%.结论 TUAE治疗子宫肌瘤安全、有效.

    作者:刘克勤;肖恩华;唐彦志;涂丽霞;邓利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诊治分析

    目的 总结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治经验.方法 报告2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误漏诊病例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1例男性,70岁,以右腰腹痛就诊,术前诊断为右输尿管结石伴右肾中度积水.1例女性,17岁,以下腹包块就诊,术前诊断为卵巢浆液性囊腺瘤.结果 2例均术中证实为下腔静脉后输尿管并行手术矫正,术后肾积水消失或减轻,肾功能正常或明显改善,吻合口无狭窄,无临床不适症状.结论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主要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提高对本病的临床认识是避免误漏诊的关键.输尿管离断复位吻合术是治疗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主要术式.

    作者:杨乐;姜睿;粟宏伟;寇国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方式及手术时机

    目的 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治疗方式和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07年1月81例ABP病人的临床资料.68例轻型患者中,41例经1~4 周保守治疗,待病情缓解后行择期手术;27例因结石嵌顿致胆囊炎急性发作而在入院后2~3 d内手术.13例重型患者中,施行早期手术4例,保守治疗2~4 周再择期手术9例.结果 68例轻型患者均无并发症治愈出院;13例重型患者除1例早期手术患者于术后第3 d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外,其余12例均治愈出院.另3例早期手术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 ABP的手术时机应个体化,除出现胆囊颈结石嵌顿和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外应尽可能延期手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曾德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中保留自主神经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中保留自主神经和保肛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160例男性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成2组:A组86例,行TME并保留自主神经;B组74例,行TME,不保留自主神经,比较两组的性功能、局部复发率和生存率.结果 A、B组术后排尿功能障碍率分别为12.8%和59.5%,性功能障碍率分别为66.3%和93.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A、B组术后局部复发率、5年生存率及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分别为8.1% vs.6.8%,61.6% vs.59.5%,8.1% vs.8.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直肠癌TME的基础上保留自主神经,既保证了手术根治,局部复发率不增加,同时降低病人术后性功能障碍和排尿功能障碍发生率,可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作者:庹晓红;熊廷刚;汤先畴;刘瑞芬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长条双垫片减张缝合法预防腹壁切口裂开的体会

    目的 总结长条双垫片预防性减张缝合法防止腹壁直切口裂开的效果.方法 对年龄≥60岁,腹壁直切口长度>12 cm的311例患者,分为实验组142例,对照组169例,均使用人工合成可吸收缝线行分层腹壁筋膜连续缝合法闭合腹壁切口,实验组在皮肤上加用长条双垫片.结果 实验组无切口裂开,对照组切口全层裂开6例(3.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甲级愈合127例(89.4%),对照组147例(87.0%),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应用长条双垫片行预防性减张缝合能有效防止腹壁直切口裂开.

    作者:杨培民;赵滨;杨静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盖氏骨折13例治疗分析

    桡骨中下1/3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称为盖氏骨折(Galeazzi骨折),其发生率为前臂骨折的3%~6%,是孟氏骨折的3倍,必须手术治疗.我院自2000年7月~2006年7月共收治盖氏骨折13例,疗效满意,讨论如下.

    作者:吴开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与自体薄皮片复合移植修复手部Ⅲ度烧伤

    2003年3月~2006年12月我科以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allograft dermal matrix,ADM)加自体薄皮片复合移植治疗手部Ⅲ度烧伤创面30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于冶;肖贵喜;包亚明;胡亮;唐敏雄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介绍一种膀胱内病灶精确定位的标记方法

    对于膀胱内壁各个部分的定位,临床上一般只笼统地分为尿道内口周围、三角区、左右侧壁、顶壁、后壁五部分;在行膀胱镜检查时,对于膀胱内表面的病灶(如肿瘤、出血点或者其它粘膜病变等)的具体位置,仅仅能给出一个大体描述,无法达到精确定位.

    作者:冯华国;周乐友;邹龙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保留关节囊的后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目的 探讨保留关节囊的后侧入路人工全髋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临床意义和手术方法.方法 对2006年1~12月的29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保留组),行后路THA,术中行关节囊保留修复,并与2005年全年施行的32例行后路常规关节囊切除的THA病人(常规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脱位发生率进行回顾性比较.结果 保留组平均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96±14)min和(240±50)ml,少于常规组的(132±16)min,(410±100)ml(P<0.05).保留组术后未发生脱位,常规组术后2例发生脱位.结论 THA术中保留修复关节囊,可以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不增加手术风险,可以重建髋关节后侧软组织平衡,对预防术后髋关节脱位的发生有一定临床意义.

    作者:吴慧敏;何爱咏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肝移植中绕肝提拉法肝后隧道的临床应用解剖学研究

    目的 探讨肝移植中绕肝提拉法手术建立肝后隧道的临床解剖学依据.方法 21例成人尸体的肝后下腔静脉和20例背驮式肝移植合并肝硬化的肝后下腔静脉资料,按不同的绕肝提拉法可能的路径和不同宽度肝后隧道(10 mm,6 mm)统计可能遇到的肝静脉.结果 绕肝提拉法的标准路径平均可遇到肝短静脉的中位数是1(0~3),标准路径右上方的路径(肝后下腔静脉右缘、距肝下缘1 cm)和标准路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10 mm肝后隧道在6个路径上多于6 mm隧道(P<0.05),背驮式肝移植病肝组与尸体正常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肝移植中绕肝提拉法手术是可行的,6 mm肝后隧道的风险小于10 mm隧道.

    作者:王峻峰;莫一我;王彦坤;孙志为;李兴国;范炜;王晓云;张新俊;徐敬;刘俊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3种微创手术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经尿道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URSL)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微创经皮肾镜取石(mini-PCNL)、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LU)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方法 153例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三组:URSL联合ESWL(联合组)治疗60例,mini-PC-NL治疗65例,RLU治疗28例.结果 联合组有5例转开放手术取石,余50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65.45±16.39)min,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3.64%(13/55),1个月后结石清除率为90.91%(50/55).mini-PCNL组无中转,平均手术时间(50.38±12.91)min,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23%(6/65),1个月后结石清除率为100%.RLU组有2例转开放取石,平均手术时间(81.73±17.89)min,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38%(4/26),1个月后结石清除率为100%(26/26).mini-PCNL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联合组和RLU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联合组;1个月后结石清除率明显高于联合组.结论 mini-PCNL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具有手术时间短、结石清除率高、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的优点.

    作者:曹正国;诸禹平;孙友文;亓林;吴斌;苏红;朱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SKY椎体成形治疗老年性椎体压缩骨折合并后凸畸形

    目的 探讨SKY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用SKY椎体成形技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致椎体压缩性骨折12例18个椎体.比较伤椎术前术后VAS疼痛评分及前中后椎体高度.结果 手术平均时间50 min,出血15 ml,平均注入骨水泥5.6 ml;所有患者术后1~3 d均可下床活动,患者后腰部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术后1月VAS评分降至1.5分,较术前8.5分显著降低(P<0.01);术后Cobb角平均17.1°,较术前30.8°有显著性差异(P<0.01),平均随访时间9.3个月,均无明显Cobb角丢失.术后椎体前缘和中线高度明显恢复,椎体前缘高度术前平均为18.0 mm,术后为24.4 mm,椎体中线平均高度为14.4 mm,术后为19.1 mm,有显著性差异(P<0.01);后缘高度术前平均24.0 mm,术后24.5 mm,无显著性差异(P>0.01).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神经症状,无一过性骨水泥过敏反应,未出现血管栓塞及肺栓塞.结论 SKY椎体成形术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安全和有效方法.

    作者:蒋欣;谭明生;李子荣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腹壁切口疝的外科治疗

    腹壁切口疝是腹部手术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约2%~11%,需外科手术治疗,本文就腹壁切口疝的发生病因、疝的病理类型、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的选择以及围手术期处理进行了综述.

    作者:周建平;任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子宫肌瘤微创手术进展

    宫腔镜下肌瘤剔除术、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动脉栓塞术、射频(自凝刀)、腹部小切口手术及经阴子宫肌瘤剔除术是目前较为常见的治疗子宫肌瘤的微创方法,本文就其适应证及疗效作一综述.

    作者:张长业;李家福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术式中保留食物储袋和十二指肠径路的意义

    全胃切除术是常见的胃癌根治术之一,消化道重建的方式繁多,空肠肠袋和保留十二指肠径路术式并不显著增加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在早期能改善食物摄入,增加体重,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其远期效果尚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

    作者:倪晓春;姜波健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