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宫腹腔镜联合手术配合术后中药少腹逐瘀汤加减方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效果.方法 双侧输卵管阻塞的92例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62例,行宫腹腔镜联合手术,配合术后中药少腹逐瘀汤加减方治疗;对照组30例,单纯行宫腹腔镜联合手术.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术中输卵管通畅率分别为95.2%和95.0%,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月输卵管通畅率,研究组91.1%,高于对照组80.0%(P<0.05).术后1年宫内妊娠率,研究组75.8%,对照组63.3%,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宫腹腔镜联合手术配合术后中药少腹逐瘀汤加减方能有效防治输卵管阻塞再通术后粘连,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妊娠率.
作者:聂全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治疗Ⅲ至Ⅳ度环状混合痔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5月至2006年12月行PPH术的96例Ⅲ至Ⅳ度环状混合痔临床资料,分析手术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处理.结果 96例患者均一次击发成功,切除直肠粘膜环完整,平均手术时间13.5(10~20)min,平均住院时间4(3~10)d.术中下腹短时疼痛43例;尿潴留58例;肛门疼痛46例(轻度30例,中度10例,重度6例);1周内出血6例,再手术缝扎止血3例,1周后出血3例,手术止血1例;外痔团不回缩7例;肛门挛缩、坠胀5例;排便障碍1例.87例平均随访41(6~62)个月,疗效满意81例,6例复发.无肛门狭窄、大便失禁、肛门外翻和直肠阴道瘘等并发症.结论 PPH是治疗Ⅲ至Ⅳ度环状混合痔病的有效方法,但也存在一些手术并发症,正确选择病例、提高手术操作水平、根据不同的病情采用不同的手术技巧,在预防和处理PPH手术并发症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黄忠诚;陈超武;成世盈;苏冀;刘冬保;尹明祥;陈新文;刘清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胫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55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胫骨近端骨折患者行胫骨平台和近端骨折复位,钢板内固定.结果 55例平均随访1.5年,均获得骨性愈合,时间3~15个月.膝关节功能完全恢复20例,屈伸轻度受限26例,7例屈伸范围<60°,2例因过早负重致膝外翻畸形,行二期截骨髂骨植骨术后功能恢复.结论 胫骨平台骨折并胫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应用解剖钢板能进行可靠固定,并具有支撑作用,能使骨折的复位与固定达到要求.
作者:樊纯龙;秦克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急诊断流术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急诊手术治疗的59例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脾切除+食管胃底周围血管断流术,其中肝功能Child A级13例,B级34级,C级12例.术前均予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并采用善宁、可利新、立止血等药物治疗.无效者肝功能Child A、B级立即急诊手术,Child C级患者经护肝、抗休克等术前准备后于48 h内急诊手术.结果 全组治愈率94.9%.术后2例死亡,术后再出血1例,经保守治疗治愈,此3例均为肝功能Child C级患者.随访42例,平均4.5(1~8)年,3例再发出血,死于肝功能衰竭3例,肝癌2例,余效果良好.结论 对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只要适应证掌握适当,果断采取急诊门奇断流手术,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围手术期处理也很关键.
作者:贺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1997年1月~2005年12月经治的35例MTC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35例均予手术切除原发灶并加行颈淋巴结清扫术,术后放疗5例,化疗7例.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为MTC,淋巴结转移率为51.4%.32例术后随访2~10年,5年生存率为87.5%.结论 MTC治疗应以根治性切除为原则,切除范围应比其他类型的甲状腺癌积极,术后可以辅以多种非手术治疗.
作者:粱毅;朱琳;杨魁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双侧甲状腺癌的外科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双侧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4例为双侧甲状腺微小癌,其中3例行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1例行甲状腺全切除术;7例合并一侧微小癌,其中1例行甲状腺全切除外,6例行一侧近全切除+对侧全切除术;余21例中行一侧全切+对侧近全甲状腺切除术3例,全甲状腺切除术18例.行一侧颈清扫术14例,同期双侧颈总清扫术11例,其中1例因与颈总动脉粘连而有癌灶残留,术后予核素碘治疗.结果 32例中除1例失访外,其余随访6月~9年,3例局部复发,其中2例死亡,另1例再次手术痊愈;1例出现远处转移死亡,1例死于其他疾病.结论 双侧甲状腺癌甲状腺切除的范围应视癌灶大小和数量以及侵犯程度而定;如伴颈部淋巴结肿大,应同期行颈清扫术.
作者:韦正波;许坚;莫立根;杨剑波;李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肝脏血管瘤的手术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肝脏血管瘤患者手术治疗临床资料,13例采用血管瘤剥离术,10例采用肝切除术,其中第一肝门阻断7例.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50~145 min,均痊愈,未发生腹腔出血、切口感染、胆瘘、胸腹腔感染等并发症.病理报告为肝海绵状血管瘤.术后住院5~14 d.术后20例随访0.5~4年,无复发.结论 肝脏血管瘤在有效控制出血情况下,行血管瘤剥离或肝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席敏辉;席松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门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急诊手术时机和疗效.方法 2002年1月~2007年4月48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行急诊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其中18例加行改良Sugiura术.结果 45例获随访,平均18(3~24)个月,无术后死亡,无吻合口瘘和肝性脑病,无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结论 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和条件允许情况下的改良Sugiura术能有效地治疗门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降低术后再出血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林斌;冯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股骨髁支撑钢板治疗股骨髁C型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32例股骨髁C型骨折患者经髌外侧入路行切开复位、髁支撑钢板内固定.5例给予自体骨移植,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结果 27例术后随访8~3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无切口感染,疗效评定:优12例,良10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达81.5%.结论 髁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髁C型骨折临床疗效令人满意.
作者:曾江民;何爱咏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前列腺消融术后卡介苗膀胱灌注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50例,采用经尿道前列腺消融术、卡介苗混合灌注液灌注膀胱;B组50例,除灌注液内不含卡介苗外,余治疗方案与A组相同.结果 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后前列腺液的WBC计数、IL-8、TNF-α含量及NIH-CPS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治疗后A组在NIH-CPSI评分、IL-8、TNF-α含量上均低于B组(P<0.05或P<0.01).结论 前列腺消融术后加用卡介苗膀胱灌注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疗效优于常规灌注.
作者:田小园;陈乐仲;何思挺;赵欣;李龙江;刘向崇;刘永豪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替加氟局部肛栓对直肠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54例直肠癌患者,30例(试验组)手术前行替加氟局部肛栓化疗,500 mg/次,2次/d,共14 d.24例(对照组)术前未行化疗.结果 试验组化疗结束及术后1周的CD+4/CD+8较化疗前明显提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手术后1周与手术前比较各项指标均较手术前无显著性差异;手术后组间比较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直肠癌患者术前替加氟栓局部肛栓化疗能改善免疫状态,是一种安全、有效、方便的给药途经.
作者:王智;刘博;史景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磨削加自体超薄皮片移植术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用磨削加自体超薄皮片移植术治疗瘢痕346例.结果 创面愈合时间10~14 d.痊愈145例,显效176例,有效25例.结论 磨削加自体超薄皮片移植术治疗瘢痕安全、有效.
作者:欧阳倩雯;赵柏程;钱利;吴祖林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不切断胸骨和肋软骨的倒T形内固定术治疗儿童漏斗胸的疗效.方法 2005年5月至2007年5月采用不切断胸骨和肋软骨的倒T形内固定术矫治2~4岁漏斗胸患儿30例,其中不对称漏斗胸4例,合并肋缘外翻畸形12例.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50(40~75)min,术中出血3~10 ml,术后4~9 d痊愈出院.30例胸骨均得到满意矫正,术后胸骨抬高平均3.1(1.5~5.0)cm,胸脊距平均6.2(4.0~9.7)cm.未发现并发症.随访15(3~24)个月,漏斗胸均获矫正,12例肋缘外翻畸形得到了满意矫正,仅1例患儿遗留胸壁不对称及扁平胸.结论 该术式治疗2~4岁儿童漏斗胸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手术瘢痕小、并发症少、效果满意、住院时间短和住院费用低的特点,简单易行,值得推广.
作者:曾德斌;刘平波;周文武;王敬华;陈仁伟;易立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 行保留乳房的肿瘤切除及腋窝淋巴结清扫术52例,术后给予放化疗和内分泌治疗.结果 平均随访56个月,无局部复发病例,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6.2%和92.3%,远隔脏器转移率为3.8%.结论 早期乳腺癌采用保乳综合疗法,可以达到与根治术相似的治疗效果,且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刘丹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胰腺囊性肿瘤(pancreatic cystic neoplasms,PCN)的诊断与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13例PCN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前B超确诊率为61.5%(8/13),CT确诊率为84.6%(11/13),肿瘤切除率为84.0(11/13),术后发生胰漏、切口感染各2例,腹腔感染1例.10例平均随访3.6年,3例死亡,其余均无复发.结论 PCN术前定位困难,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与胰腺假性囊肿鉴别.外科手术是PCN的主要治疗手段.
作者:吴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胸骨后甲状腺肿物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3月~2006年3月16例胸骨后甲状腺肿物患者的临床资料.全组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结果 无住院死亡和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经病理证实结节性甲状腺肿10例,甲状腺滤泡型腺瘤3例,迷走甲状腺、迷走甲状旁腺伴囊性变及甲状腺乳头状癌各1例.结论 根据肿物特点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张涛;周乃康;梁朝阳;柳曦;田晓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Vater壶腹结石嵌顿的术中处理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8月~2006年12月共35例此类病人的临床资料.30例经胆总管下段切开取石,2例行经十二指肠Oddi括约肌切开取石,3例行胆道镜下微爆破碎石仪碎石术.结果 所有手术均成功,无一例病人出现大出血、胆漏、肠漏等严重的并发症.平均随访18个月,均无腹痛及胆总管结石复发.结论 Vater壶腹嵌顿结石的处理应根据病人病情及医疗条件抉择,在剖腹术中采取经胆总管下段切开取石较为简便和安全.
作者:田秉璋;吴金术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椎间植骨融合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方法 114例腰椎滑脱患者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术.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267±23)min,出血量(915±175)ml,术中无神经、输尿管及大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平均随访17.9(9~48)个月.椎间植骨融合率95.6%,融合时间平均9.3(3.5~6.5)个月,未融合5例.椎间隙高度维持良好,滑脱椎体复位无丢失.疗效评价:优73例,良29例,可9例,差3例,优良率为89.5%.结论 椎间植骨融合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一种有效措施.
作者:孔金海;康意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巨脾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行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80例巨脾型晚期血吸虫患者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发生并发症23例(12.8%),其中腹腔出血2例,上消化道大出血6例,脏器损伤4例,大量腹水3例,切口裂开6例,肝性脑病2例(其中1例死亡).结论 术前充分准备,术中仔细操作,术后合理、规范用药,及时有效处理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李冬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腹腔手术后患者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及药物敏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7年1月246例腹腔手术后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菌培养结果.结果 246例住院患者分离出261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183株(70.1%),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流感嗜血杆菌、不动杆菌、副流感嗜血杆菌和克雷伯菌;革兰阳性球菌60株(23.0%),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真菌18株(6.8%).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克雷伯菌对美洛培南、舒普深、头孢吡肟敏感;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均敏感;肺炎链球菌对美洛培南、左氟沙星敏感率高,对青霉素大部分耐药.结论 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为主,且常见病原菌耐药性明显,应根据药敏试验规范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作者:张建凯;刘迪凡;吴晓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3月~2007年2月DSA引导下采用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33例共39椎,比较手术前后疼痛程度(VAS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的变化;分别测量病椎椎体前、中、后缘的高度变化,并计算其与原椎体高度的比值,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术后患者VAS评分显著下降,均达到疼痛缓解(P<0.01);BI值明显增加(P<0.05);椎体前缘及中线高度明显增高(P<0.01).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骨折可以快速缓解疼痛,安全增加椎体高度,明显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张敏;易伟宏;陈远武;胡广询;王锡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EST失败的复发性胆总管结石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2000年1月~2007年1月对EST失败的25例复发性胆总管结石再次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结果 本组除1例因十二指肠前壁损伤而中转开腹手术外,24例LCBD获得成功,痊愈出院,无结石残留、胆漏、胆管狭窄等手术并发症.术后18例(72.0%)获随访,平均25(6~48)个月,均无胆管狭窄及结石复发.19例借助内镜下鼻胆管引流导管Ⅰ期缝合胆总管探查切口,5例胆总管内放置T管引流.结论 在熟练掌握腹腔镜技术的基础上,应用腹腔镜治疗EST失败的胆道术后胆总管复发结石是安全、可行的,并体现了微创的优势.
作者:陈小红;王群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代替肾镜联合气压弹道和钬激光治疗巨大肾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微穿刺经皮肾造瘘后,使用输尿管镜,联合应用气压弹道和钬激光碎石技术治疗巨大肾结石7例.结果 手术均成功,平均手术时间(51.4±12.3)min,出血量平均77(20~200))ml.所有肾盂内结石均一次性粉碎成功.3例合并肾盏结石患者术后1周行ESWL治愈.术后平均10 d排尽结石.随访1~3月,静脉肾盂造影显影良好,未见残留结石.结论 微穿刺经皮肾造瘘下使用输尿管镜,联合应用气压弹道和钬激光碎石技术治疗巨大肾结石具有效果好,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同时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结石残留的发生.
作者:沈文;胡卫列;邓志雄;邱晓拂;张利朝;张小明;王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外翻拖出式肛门外切除吻合术在女性中低位直肠癌中应用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1年10月~2001年12月收治的56例女性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均行外翻拖出式肛门外切除吻合术:充分游离后切断结肠,将远端肠管连同肿瘤外翻于肛门外,边切除直肠肿瘤边行结肠直肠(肛管)吻合,术后还纳入肛门内.结果 无手术死亡,无吻合漏发生,肛门控便能力良好.均获随访,平均68(28~124)月,术后5年肿瘤局部复发12.5%,5年生存率为73.2%.结论 该法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并发症少的优点,对于女性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尤为可行.
作者:孙学军;徐永波;韩刚;吕春华;李银良;褚海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微创手术治疗Jones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1月~2007年1月,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导针定位,两枚空心螺纹钉内固定治疗Jones骨折12例.结果 均获随访,时间6~18月,12例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平均时间5.5(4~8)周.踝关节功能评分良10例,可2例,良好率达83.3%.结论 闭合复位微创手术治疗Jones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固定牢靠,创伤小,出血少,伤口愈合快,有利于踝关节功能恢复等优点,是治疗Jones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陆大明;黄伟;张振文;陆振良;王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先天性无阴道或阴道肿瘤切除术后阴道重建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先天性无阴道的29例、两性畸形的4例、阴道肿瘤的8例患者采用皮瓣法行阴道重建,包括下腹壁皮瓣22例、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5例、腹直肌肌皮瓣8例、阴囊皮瓣1例、阴股沟皮瓣5例.结果 术后下腹皮瓣部分坏死1例,其余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23个月,1例下腹壁皮瓣者发生阴道口狭窄,1例阴股沟皮瓣者阴道变浅,余再造阴道满意.结论 各种皮瓣方法再造阴道有其优缺点,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加以选择.
作者:王先成;乔群;王晓军;刘志飞;冯锐;宋可新;王阳;白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我科2003年1月~2006年11月对100例外伤性血气胸患者进行两种胸腔引流方法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100例,均经胸部X线摄片或胸部CT示液气胸.气胸者肺压缩1/3以上85例,血胸者中量以上75例.
作者:习梅根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医用机器人系统越来越受到关注,成为机器人应用前沿研究课题之一.医用机器人系统也逐步在外科手术中得到应用.本文初步探讨机器人手术在普外科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作者:尹强;钟德玝 刊期: 2007年第06期
MMP/TIMP的平衡失调参与了房颤者心房结构重构特别是心房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以此作为靶点可以为风湿性心瓣膜病房颤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本文就MMPs、TIMPs的结构、生物学特性、功能、调控以及其在房颤治疗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薛邦德;张兴华;周华富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脾动脉起始部动脉瘤的切除及脾动脉重建的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2007年3月收治的8例脾动脉起始部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经彩色超声、CT和血管造影检查证实脾动脉起始部真性动脉瘤;均在全身麻醉下首先阻断腹腔干起始部,远端脾动脉阻断后切除动脉瘤,1例行腹腔干-脾动脉自体静脉移植,4例行肾下主动脉-脾动脉人工血管转流,3例同时切除动脉瘤和脾脏.结果 均于手术后10~14 d治愈出院.随访0.5~10年;其中1例人工血管转流术后2年死于急性心肌梗塞,余7例均健康生活,无动脉瘤复发.结论 动脉瘤切除、脾动脉重建是一种较好的脾动脉起始部真性动脉瘤的治疗方案.
作者:王春喜;段志泉;陈刚;宋清彬;彭正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介绍一种改进的胰腺空肠端端吻合方法.方法 首先将空肠断端去粘膜化后形成浆肌层鞘,将胰腺断端和粘膜层进行第一层缝合.打结后将空肠浆肌层鞘套入胰腺断端,将胰腺断端和浆肌层鞘进行第二层缝合,打结前将一根捆扎丝线在第二层缝线中间包绕胰腺套入部,再进行第二层的打结,将空肠浆肌层鞘固定于胰腺上.后将捆扎丝线打结,使浆肌层鞘和胰腺之间紧密相贴.临床应用3例,均为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结果 胰腺空肠吻合时间分别为5,8,10 min,无胰漏发生.结论 空肠浆肌层鞘捆扎法简单易行,能缩短手术时间,初步结果显示无胰漏发生.
作者:王群伟;刘威;戴卫东;陈卫东 刊期: 200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