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 国际刊号:1009-2188
  • 国内刊号:43-1335/R
  • 影响因子:0.65
  • 创刊:1996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湖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42-230
  • 全年订价:16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 外科学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5年3期文献
  • 急诊肘外侧小切口结合C臂透视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

    目的 探讨急诊肘外侧小切口结合C臂透视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0月~2013年9月收治的46例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均急诊行肘外侧小切口有限切开C臂透视3枚克氏针内固定,术后石膏托外固定3周,拆除石膏后逐渐进行功能锻炼. 结果 本组46例患者手术时间平均45(35 ~68)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0(10 ~50) ml.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术后无手术切口感染,平均随访时间28(15 ~51)个月.所有患者骨折愈合,无肘内、外翻畸形及前臂肌缺血挛缩等发生.采用Flynn肘关节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38例,良4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91.3%. 结论 急诊肘外侧小切口结合C臂透视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疗效肯定,复位满意,创伤较小,可早期功能锻炼,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天乒;肖文焕;陈庆元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甲状腺切除术中显露喉返神经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在甲状腺切除术中解剖显露喉返神经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13年12月我院行甲状腺切除术37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中显露喉返神经组218例和非显露喉返神经组159例,比较分析两组方法对术中避免喉返神经损伤的保护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至少9个月以上.显露喉返神经组术后出现喉返神经暂时性损伤2例,损伤率为0.92%;非显露喉返神经组术后出现喉返神经暂时性损伤6例,永久性损伤2例,损伤率为5.03%.两组喉返神经损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甲状腺切除术中解剖显露喉返神经是安全可行的,是避免医源性损伤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文松;朱峰;孙冬林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44例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治疗中的要点与难点,以及不同的治疗方式对于手术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2月间44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44例患者中,Bismuth分型Ⅰ型(癌肿局限于肝总管,左右肝管汇合部尚通畅)2例(4.5%),Ⅱ型(癌肿累及左右肝管汇合部)7例(15.9%),Ⅲ型(癌肿扩展至肝内右肝管或左肝管)23例(52.3%),Ⅳ型(癌肿累及肝内左右肝管及其2级分支)12例(27.3%).病理结果:中高分化腺癌28例(63.6%),中分化腺癌11例(25%),低分化腺癌5例(11.4%).其中行根治性手术组29例(65.9%),行姑息性手术组13例(29.5%),另2例(4.5%)仅行单纯剖腹探查、开关术. 结果 在术前胆道引流的12例患者中,经2周左右胆汁外引流后,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氨酶均较减黄手术前明显下降(P<0.05),丙氨酸转氨酶虽然数值上也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根治性切除组的29例患者存活时间为(24.55 ±8.21)个月,其中8例生存时间>15个月,4例生存时间> 27个月.姑息性手术组的13例患者存活时间为(8.53 ±3.057)个月,长17个月.根治性切除组存活时间明显长于姑息性手术组(P<0.05). 结论 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治疗十分重要,充分的手术评估与准备,仔细的探查、术中精准肝切除技术的运用,有助于提高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率,并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杨平洲;沈贤波;尹新民;彭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T管置入器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中的运用

    目的 介绍一种新发明的T管置入器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的应用. 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对2013年6月~12月收治的34例因胆总管结石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的患者行T管置入操作.同一患者用常规方法和置入器分别进行T管置入操作,记录并比较置管时间. 结果 本组34例患者均成功置入T管,置入后仔细检查T管短臂均位于胆总管内.常规法T管置入时间平均为192.9(55 ~900)s,置入器T管置入时间平均为69.7(30~125)s,经配对t检验,两组T管置入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4,P<0.001).术后T管引流均通畅. 结论 腹腔镜T管置入器能简化腹腔镜下胆总管置管操作,并不增加不良反应.

    作者:戴毅;孟敏;李建水;赵国刚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患者的外科治疗方案研究

    目的 探讨斜T型钢板内固定与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疗效. 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229例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A组(斜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122例)和B组(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107例).于术前和术后6个月观察骨折复位情况,并进行疗效评价. 结果 A组优良率为85.25%,B组优良率为85.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型优良率高于B组,B组C型优良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型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掌倾角、尺偏角和桡骨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A组掌倾角、尺偏角和桡骨高度均较B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84% (12/122),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76%(19/10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斜T型钢板内固定与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但两者有各自不同的适应证,斜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在关节面复位、掌倾角、桡骨高度恢复等效果更好,且有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陈雨;袁锋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介入化疗栓塞术联合体外高频热疗治疗晚期肝癌临床疗效评价分析

    目的 分析介入化疗栓塞术联合体外高频热疗治疗晚期肝癌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介入化疗栓塞术治疗,治疗组实施介入化疗栓塞术联合体外高频热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白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腹泻、肌酐异常等毒副作用发生率为1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年后生存率为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等生存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介入化疗栓塞术联合体外高频热疗治疗晚期肝癌,疗效更高,且大大降低了毒副作用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剑;郭新洪;卢伟;郭勇;王斌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根管预备前后Raypex 6根管长度测量仪的测量准确性研究

    目的 探讨Raypex 6根管长度测量仪在根管预备前后测量根管工作长度的准确性.方法 选择因正畸或者修复拔除的单根管离体牙齿100颗,常规开髓,根管预备前使用插针X线片法以及长度测量仪法分别测量根管工作长度,根管预备至K#30号后使用长度测量仪测量工作长度,比较根管预备前X线片法和测量仪法的差异性以及根管预备后根管长度测量仪的准确性. 结果 根管预备前,X线片法与Raypex 6根管长度测量仪法所测得的根管工作长度分别为(18.505±1.006) mm和(18.440±1.026) mm,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2.944,P=0.04);根管扩大后Raypex 6根管长度测量仪所测得的根管工作长度为(17.615±1.939) mm,与根管预备前X线片法所测得的(18.505±1.006)mm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5.313,P=0.000). 结论 Raypex 6根管长度测量仪是一种准确的测量工作长度的方法,但根管扩大会降低Raypex 6根管长度测量仪的准确性.

    作者:蒋红;孔令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围手术期应用氨溴索对原发性肺癌患者微创手术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围术期静脉给予大剂量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后肺癌患者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2年4月到2014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0例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5例.实验组于手术结束后当天直至术后3d给予盐酸氨溴索静脉滴注;对照组在同样的时间段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指标、手术前后的肺功能、手术后并发症、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术后住院时间. 结果 两组患者的FVC%、FEV1%较术前均有所下降,对照组患者下降的幅度大于实验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48 h实验组患者的SPA、PA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肺部感染率、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实验组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盐酸氨溴索能够改善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的肺功能,降低术后肺部感染的可能性,减少机械通气、入住ICU及术后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作者:周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儿童静脉注射不同剂量丙泊酚后麻醉深度的变化及其对应激反应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析儿童静注不同剂量丙泊酚的麻醉深度变化,对应激反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方法 入选2012年8月~2013年12月于我院择期通过全麻进行腹部手术治疗的患儿120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丙泊酚剂量为10 mg/(kg·h),每20 min以10 mg/(kg·h)、8 mg/(kg·h)、6mg/(kg·h)方案减量,观察组丙泊酚剂量为15mg/(kg·h),每20 min以15mg/(kg ·h)、10mg/(kg·h)、8 mg/(kg·h)方案减量,比较两组患者在麻醉和插管各时点的血流动力学情况和脑电双频指数(B IS),采血测定各时点血清血糖及皮质醇浓度. 结果 两组T0时各项血流动力学特征、BIS、血糖及皮质醇均一致,观察组各时点HR、SBP、DBP及BI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4时血糖值显著低于对照组,T2~T4时皮质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儿童静注15 mg/(kg·h)丙泊酚能够维持较好的麻醉深度,提高循环稳定性,减轻应激反应.

    作者:纪健;朱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C3型骨折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应用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C3型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月应用组合式外固定支架结合微创小切口撬拨复位治疗20例桡骨远端C3型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年龄28 ~71岁.其中辅助使用克氏针11例,植骨13例. 结果 所有病例均得到6个月以上的随访,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6.5(5 ~8)周,疗效按Gartland-Werley评分标准评价:优8例,良11例,可1例,优良率为95.0%. 结论 外固定支架操作简单,创伤小,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无需再次开放手术行内固定取出术,效果确切,是治疗桡骨远端C3型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戴海波;邱志龙;梁培雄;唐新桥;陈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微创手术效果研究

    目的 研究结直肠癌肝脏转移患者的微创手术效果. 方法 选择2013年10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60例,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腹腔镜组施行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腹腔镜一期手术切除;对照组施行常规旁正中切口开腹结直肠癌及肝肿瘤切除术.记录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术后转移复发率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结果 腹腔镜组的切口并发症发生率、腹腔并发症发生率和肺部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腹腔镜组与对照组相比,IgA、IgG无显著差异(P>0.05),而IgM和CRP的含量差异显著(P<0.05),腹腔镜组的IgM浓度高于对照组,CRP浓度低于对照组. 结论 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腹腔镜结直肠癌肝转移一期切除是安全可行的,且具有更微创和更有利于术后恢复的优势.

    作者:蒋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术中同步处理鼻腔解剖学变异对提升鼻内镜手术疗效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同步处理鼻腔解剖学变异对提升鼻内镜手术疗效、降低复发的价值. 方法 选择慢性鼻-鼻窦炎行鼻内镜手术治疗后,术后3个月时依据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评定为治愈或改善者,共91例,行12~36个月随访,以疾病复发为终点,将患者按是否合并鼻腔解剖学变异分组,绘制Kaplan-Meier曲线,并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复发与鼻中隔偏曲等鼻腔解剖学变异的关系.单独纳入复发病例中存在鼻腔解剖学变异患者(n=48),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常规鼻内镜手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同步处理鼻腔解剖结构变异,随访12个月,统计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①Kaplan-Meier曲线表明合并鼻腔解剖学变异时,患者复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是否合并鼻腔解剖学变异为复发独立影响因素(P<0.05);③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OR=3.286,P<0.05). 结论 鼻腔解剖学变异与鼻息肉、鼻窦炎等疾病行鼻内镜手术治疗后复发有关,术中同步纠正变异有助于提升鼻内镜手术的疗效.

    作者:黄孝华;郑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胃神经鞘瘤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胃神经鞘瘤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9例胃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瘤均为单发,位于胃体部4例,胃窦部3例,胃底部2例.肿瘤直径2 ~6 cm,平均(3.8±1.7)cm. 结果 本组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无中转开腹和围手术期间死亡病例.手术时间50 ~ 130 min,平均(80±30) min,术中出血量30 ~ 150ml,平均(35.7±14.2)ml.术后住院时间4~8d,平均(6.1±1.0)d.术后均未发生腹腔感染、胃漏、切口感染、切口裂开等并发症.肿瘤切缘术后石蜡病理均为阴性.术后病理均确诊为胃神经鞘瘤,其中良性神经鞘瘤8例,局部有恶变倾向1例.本组患者均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32(15 ~74)个月.随访期间定期复查,除1例术后1年因心肌梗塞而死亡外,其余患者随访期内均存活,无肿瘤复发及远处转移. 结论 腹腔镜手术切除胃神经鞘瘤是安全、微创、可行的,可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袁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手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疗效分析

    目的 评估脊柱转移瘤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 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脊柱转移瘤患者28例手术治疗患者.术后应用VRS法及Frankel分级分别对疼痛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 结果 28例患者均获随访,术后平均随访11.3(3~30)个月.术后所有患者的疼痛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23例存在神经功能受损的患者,术后2周和3月分别有8例和15例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结论 对于合适的患者采取手术方式治疗脊柱转移性肿瘤,能够有效缓解疼痛症状,挽救及改善神经功能,增加脊柱的稳定性,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郭晓鹏;王达义;常巍;尚晖;吴亚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胫后动脉穿支加强的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下端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目的 总结胫后动脉穿支加强的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下端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经验. 方法 2002年8月~2014年5月应用胫后动脉穿支加强的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下端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41例.男31例,女10例;平均年龄29(4 ~62)岁.车祸伤33例,机器压伤5例,慢性溃疡3例.创面均伴骨和(/或)肌腱外露.创面范围为(4.0 cm ×4.0 cm) ~(15.0 cm ×7.0 cm). 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36例,创面均为Ⅰ期愈合.皮瓣远侧端部分表皮及表浅坏死5例,经换药或植皮后愈合.术后平均随访18.3(6 ~36)个月.皮瓣无明显臃肿,质软,色泽良好;3例皮瓣受区为负重区,将隐神经与受区周围皮神经缝合行感觉功能重建,随访期内均恢复保护性感觉.患者步态均正常. 结论 胫后动脉穿支加强的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适于修复小腿中下段内侧、内踝、跟后区、足跟底、足背内侧中小创面,穿支筋膜蒂形式切取皮瓣,皮瓣血运更理想,成活更可靠.

    作者:郑磊;郑稼;刘继军;刘立宏;魏建伟;董忠根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酒精硬化和腹腔镜手术治疗肾囊肿的比较

    目的 比较腹腔镜囊肿去顶术(laparoscopic unroofing,LSU)和经皮肾穿刺并无水酒精硬化治疗(percutaneous aspiration and ethanol sclerotherapy,PAEST)在单纯性肾囊肿治疗中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 2012年10月收治的1 14例单纯性肾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PAEST治疗56例,行LSU治疗58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疗效等. 结果 与LSU组比较,PAEST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短,治疗费用低,治愈率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手术期并发症比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EST组术后6例患者出现阵发性面部潮热感,保守治疗后好转,无气胸、动静脉瘘、肾周血肿等并发症发生;LSU组术后出现尿瘘3例,皮下气肿4例,腹膜后血肿3例,均自行消失或予以对症处理后消失.两组患者均随访12个月.LSU组中54例囊肿均大部消失或完全消失,另4例复发再行二次腹腔镜手术.PAEST组吸出囊液25~ 275 ml,平均(126.0±16.5)ml,注入酒精8~70 ml,平均(28.0±8.5)ml,术后12个月囊肿基本或全部消失者39例,囊肿缩小超过50%者3例,无明显变化者14例. 结论 两种方法各有特色,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佳手术方法.PAEST适用于症状性单纯肾囊肿、经济条件差的患者,有痛苦小、并发症少、恢复快、费用低等特点.其他肾囊肿如巨大囊肿、不能排除恶性者以及PAEST治疗失败者,则应选择LSU.

    作者:刘红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颞浅动脉耳后支皮瓣修复面部软组织病变的研究

    目的 探讨颞浅动脉耳后支皮瓣修复面部软组织病变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09年6月~2014年2月采用颞浅动脉耳后支皮瓣修复面部软组织病变共12例患者,年龄6~56岁,男性8例,女性4例.本组面部软组织病变面积为(3.0 cm×2.8 cm)~(4.5 cm×3.2 cm),病变均位于面后部,耳前方.观察术后皮瓣修复效果,包括皮瓣成活率、颜色、质地等. 结果 12例颞浅动脉耳后支皮瓣转移后均成活,1例患者皮瓣远端因静脉危象出现水泡,换药后愈合,未影响终效果.转移皮瓣颜色及质地接近面部周围组织,修复效果美观. 结论 颞浅动脉耳后支皮瓣是修复面部中、小面积软组织病变的良好选择,值得继续探索应用.

    作者:于燕;石志远;李鸣;叶祥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广泛切除术对宫颈癌患者近期疗效和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广泛切除术治疗对子宫颈恶性肿瘤患者近期疗效和预后状况的影响. 方法 选取我院妇科宫颈癌患者167例,其中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广泛切除术治疗患者作为观察组(97例),开腹广泛子宫切除术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70例),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和预后状况的差异. 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盆腔引流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体温恢复时间、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和术后抗生素应用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输血率、镇痛药物应用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年发现,观察组性功能障碍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但两组复发率和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广泛切除术治疗宫颈癌患者近期疗效更显著,在不影响术后复发和生存时间的基础上改善性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斌;侯智勇;吴明秀;韦励;吴志喜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早期子宫内膜癌中腹水细胞学检查阳性的意义

    目的 探讨单纯腹水细胞学检查阳性对早期子宫内膜癌预后的影响及术后辅助治疗的意义. 方法 对2000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64家广东省子宫内膜癌防治项目协作医院收集的3 415例Ⅰ~Ⅱ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有无高危因素分为低危组(n =2 026)和高危组(n=1 389).比较两组腹水细胞学检查阳性与阴性患者预后及术后辅助治疗对阳性患者预后的影响. 结果 ①低危组中腹水细胞学检查阳性和阴性患者的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7.3%和98.3%,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2.2%和96.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中腹水细胞学检查阳性和阴性患者的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5.7%和91.3%,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6.2%和8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单纯腹水细胞学检查阳性中,低危组行术后辅助治疗和未行术后辅助治疗的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1.7%和95.2%,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2.3%和92.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行术后辅助治疗和未行术后辅助治疗的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4.4%和88.5%,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1.0%和85.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早期子宫内膜癌,无合并高危因素的单纯腹水细胞学检查阳性并不影响患者的预后,若合并其他高危因素提示预后不良,术中常规进行腹水细胞学检查仍是十分必要的.术后辅助治疗对改善无宫外转移的单纯腹水细胞学检查阳性患者的预后意义不大.

    作者:杨晓辉;李小毛;叶辉霞;叶敏娟;郑泽纯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内镜下套扎术与腔内外联合断流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Meta分析

    目的 比较内镜下套扎(endoscopic variceal ligation,EVL)与腔内外联合断流术对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的疗效. 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网站PubMed,查阅1998年~2013年发表的有关EVL和腔内外联合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文献.采用RevMan 5.2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5项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纳入研究,共纳入患者480例,其中行EVL 260例,行联合断流22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联合断流术治疗的食管静脉曲张复发率低于EVL,RR =7.34(95% CI =4.30 ~ 12.51,P<0.00001),再出血率低于EVL,RR =6.24(95% CI =3.19 ~12.18,P<0.00001),但并发症率高于EVL,RR =0.15(95%CI=0.07 ~0.33,P<0.00001),而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65(95%CI =0.68 ~4.01,P=0.27).结论 食管腔内外联合断流术与单纯EVL相比,并不增加患者死亡率,术后食管静脉曲张复发率、上消化道再出血发生率低,远期疗效优于EVL,但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EVL.对于手术方式的选择,应结合病人实际的状态,如肝脏功能较差,应选择微创、短期有效的EVL;若肝脏功能较好,可以考虑进行食管腔内外联合断流治疗,争取长期避免出血的风险.

    作者:邢健鹏;宋彬;冯野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