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南大学
  • 国际刊号:1007-1520
  • 国内刊号:43-1241/R
  • 影响因子:0.64
  • 创刊:1995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湖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42-171
  • 全年订价:17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 1996年被湖南省宣传部、湖南省科委、湖南省新闻出版局评为编校优秀奖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2004年1期文献
  • 揭盖法治疗鼻前庭囊肿152例报告

    鼻前庭囊肿是发生于鼻前庭底部皮肤下、上颌骨牙槽突浅面软组织内的一种囊性肿块,传统术式为唇龈沟进路手术切除.我科于1989年10月~2001年10月采用揭盖法治疗鼻前庭囊肿152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李德宏;胡丽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鼻咽恶性淋巴瘤43例误诊分析

    目的分析鼻咽恶性淋巴瘤的误诊原因,探讨减少误诊的措施.方法对我院1990至2002年间住院治疗的120例鼻咽恶性淋巴瘤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0例鼻咽恶性淋巴瘤中有43例误诊,误诊率高达35.8%.结论鼻咽恶性淋巴瘤易发生临床误诊和病理误诊,全面掌握鼻咽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特点、重视鼻咽的检查和活检、注意影像学检查、结合实验室检查及免疫组化等是减少鼻咽恶性淋巴瘤误诊的有效措施.

    作者:周晓;王伟;邱元正;汪安兰;李赞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鼻咽癌的血管生成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icrouessel density, MVD)在鼻咽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40例鼻咽癌组织和10例正常鼻咽黏膜组织切片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结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主要定位于肿瘤细胞的胞浆和胞膜,鼻咽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阳性率为92.5%(37/40),明显高于正常鼻咽黏膜组织(P<0.05),微血管密度也明显高于正常鼻咽黏膜组织(P<0.05),且二者具有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09,P<0.05),并与鼻咽癌病人分期、淋巴结转移和骨、肺、肝等远处转移有关.结论鼻咽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有关,血管生成在鼻咽癌生长、浸润、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可以作为鼻咽癌病人有意义的预后指标.

    作者:黄国森;涂青松;卫光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咽旁隙肿瘤的诊断及治疗

    目的了解咽旁隙解剖特征,提高咽旁隙肿瘤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近9年收治的45例咽旁隙肿瘤病人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外科径路、手术所见及手术后并发症,全部病人随访8个月~9年.结果良性肿瘤40例(其中神经源性肿瘤28例),恶性肿瘤5例.术前CT或MRI能明确肿瘤的大小、位置、扩展范围、以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术后出现伸舌偏斜2例,口角偏斜1例,Horner综合征4例,右上肢曲屈障碍1例,3例术后肿瘤复发再次手术治愈.结论原发性咽旁隙肿瘤以神经源性肿瘤多见,MRI和/或CT检查是诊断咽旁隙肿瘤及术前确定手术方案的基础,且MRI检查优于CT.根据病变的部位及特性,手术可选择经口径路、颈侧径路或颈侧联合径路切除肿瘤.

    作者:范静平;孙爱华;林顺涨;廖建春;彭玉成;王海青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老年病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鼻内镜手术

    目的探讨应用鼻内镜手术治疗老年病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我科35例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病人(年龄≥60),鼻内镜手术治疗后,根据1997年海口会议制定的鼻内镜手术疗效判定标准观察其疗效.结果鼻内镜手术后,35例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病人中治愈27人(77.1%),好转8人(22.9%),其中3例(8.6%)出现轻微并发症(眶内小血肿).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病人是有效和安全的.

    作者:唐隽;肖建新;张超;刘悦胜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预防性气管切开术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预防性气管切开术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手术中应用的意义和适应症.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手术治疗的OSAS病例.将其按是否行气管切开术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析病史、术前术后检查、合并症、术后并发症等的差别.采用ROC(relati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曲线法确定预防性气管切开术的适应症.结果两组间在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呼吸暂停指数(apnea index,AI)、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hypopnea index,AHI)、低血氧饱和度(the lowest oxygen saturation,LOS)上有明显差别.结论气管切开术可有效防止OSAS围手术期致死性并发症的发生.OSAS手术中预防性气管切开术适应症:①LOS<60%.②AHI≥50,AI≥40.③重度OSAS合并较严重高血压病、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心血管、肺和脑疾病.④有严重缺氧症状者.⑤体重明显超重,BMI≥30,颈粗短、小下颌、舌根后坠、舌体肥大者.⑥同时行鼻部手术者.

    作者:崔树勋;李长青;李桂芝;金宏林;孟凡丽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气管切开术在咽喉气管穿通伤中的应用体会

    咽喉气管穿通伤系指颈部创伤口与咽喉气管相通而方言,极易引起呼吸梗阻,危及生命.

    作者:陈子松;林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鼻咽癌放疗后鼻咽大出血45例分析

    目的研究鼻咽癌放疗后发生鼻咽大出血的原因及抢救措施.方法本文收集45例经病理证实的鼻咽癌放疗后鼻咽大出血病人,其中复发再治占77.8%,抢救方法主要包括后鼻孔填塞、鼻前野放射和颈外动脉结扎术.结果 21例(46.7%)抢救成功,2例急性大出血的尸体解剖结果表明出血是与肿瘤侵蚀颈内动脉有关.鼻咽癌放疗后合并鼻咽大出血者预后凶险.结论后鼻孔填塞、颈外动脉结扎、鼻前野放射止血及血管栓塞术是目前可行的主要止血措施.出血控制后要加强对鼻咽原发灶的治疗才能提高疗效.

    作者:廖遇平;洪继东;王学伟;姜武忠;涂青松;章正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肌电图监护下大型听神经瘤的显微手术及面神经保留

    目的介绍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大型听神经瘤显微手术切除及面神经保留技巧.方法对32例大型听神经瘤在面肌肌电图监护下行显微手术切除.结果所有32例病人均行肿瘤全切,面神经解剖保留率为96.88%.根据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面神经功能保留率术后6个月为Ⅱ级52.38%、Ⅲ级42.86%、Ⅳ级4.76%;术后1年为Ⅱ级66.67%、Ⅲ级28.57%、Ⅳ级4.76%.结论对大型听神经瘤,在面肌肌电图监护下通过显微手术技术,可以全切肿瘤同时保留面神经解剖的完整.

    作者:潘亚文;袁贤瑞;姜维喜;罗端午;刘尚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扁桃体术后出血22例分析

    扁桃体切除术虽然是常规手术,但做易精难,可并发术后出血.1990年3月~2002年12月,我科行扁桃体切除术842例,其中术后出血病人22例,现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刘涛;梁传余;赵菊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颈外动脉或筛前动脉结扎术治疗重症鼻出血(附23例报告)

    目的探讨颈外动脉或筛前动脉结扎术治疗重症鼻出血的价值.方法根据鼻出血部位及全身情况采用筛前动脉和/或颈外动脉结扎术治疗的23例重症鼻出血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例病人手术后止血均成功,未发生明显的并发症,随诊未再出血.结论颈外动脉或筛前动脉结扎术对于重症鼻出血有确切治疗效果,并发症较少,且方法较简单,无需特殊的治疗器械,是治疗重症鼻出血的有效措施.

    作者:代洪;田丰;伍伟景;杨新民;吴思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听性脑干反应对后颅凹肿瘤的早期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听性脑干反应(ABR)对小脑脑桥角区肿瘤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采用ABR检测21例后颅窝肿瘤病人,并结合CT等影像学资料做对照分析.结果小脑脑桥角肿瘤及脑干肿瘤ABR异常率为100%,脑膜瘤、小脑肿瘤ABR异常率为50%.二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BR对早期发现听神经及脑干功能异常具有一定优越性,它可为病变提供定位诊断,尤其对脑干、小脑脑桥角肿瘤的早期诊断较CT敏感.

    作者:郑万和;范秀玉;王桂英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小脑脑桥角肿瘤的MRI诊断

    目的通过分析各种小脑脑桥角肿瘤的MRI表现,评价MRI在鉴别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9例经临床病理确诊的各种小脑脑桥角肿瘤的MRI图像资料,其中听神经瘤81例,三叉神经瘤23例,脑膜瘤15例,胆脂瘤11例,血管母细胞瘤2例,蛛网膜囊肿4例,脉络丛乳头状瘤、髓母细胞瘤和Ⅱ级星形细胞瘤各1例.结果小脑脑桥角肿瘤中,脑外肿瘤占96.4%,脑内肿瘤占3.6%;本组肿瘤中良性肿瘤占98.6%,恶性肿瘤占1.4%.发生于小脑脑桥角的前三位肿瘤分别为听神经瘤(58.2%)、三叉神经瘤(16.5%)和脑膜瘤(10.8%),该区肿瘤大多具有特征性的MRI表现,术前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和93.7%.结论 MRI是小脑脑桥角肿瘤有效的补充检查方法,对该区肿瘤的诊断和鉴别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陈常勇;陈长青;廖伟华;王小宜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鼻软骨肉瘤的临床与病理特点

    软骨肉瘤(chondrosarcoma,CS)好发于骨盆、股骨、肋骨及肩胛骨等,原发于鼻部者非常少见.据文献报道,排除发生于喉、颅底、下颌骨者,原发于鼻腔鼻窦的软骨肉瘤仅占鼻腔鼻窦及鼻咽部非上皮性肿瘤的4%,因此被认为是少见的肿瘤之一.

    作者:李翠娥;华清泉;王则胜;黎辉;吴展元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鼻内镜下治疗真菌性鼻窦炎2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手术方法、疗效及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8~2000年收治的24例真菌性鼻窦炎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全部病人自觉症状缓解或消失.随访6个月~4年,仅2例复发,再次行手术治疗,现仍在随访中,其余22例未复发,无1例并发症发生.结论鼻内镜下治疗真菌性鼻窦炎具有许多优点,但在处理严重病例时,仍不能取代传统的Galdwell-Luc手术.

    作者:古庆家;梁传余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儿童青少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及单纯鼻源性头痛的鼻内镜手术分析(附116例报告)

    目的探讨儿童、青少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及解剖因素所致的单纯鼻源性头痛病人的鼻内镜手术的适应症、手术特点及疗效等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5月~2002年12月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10~17岁儿童、青少年前述3类病人116例(180侧).结果均经鼻内镜手术.Ⅰ型病人62例(94侧),总有效率100%;Ⅱ型30例(46侧),总有效率95.65%;Ⅲ型6例(12侧),总有效率66.67%,解剖因素所致的单纯鼻源性头痛病人18例(28侧),均行标准的功能性鼻内镜手术(FESS),治愈率64.29%,总有效率100%.术后随访6个月~2年,病人术中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远期并发症:鼻腔粘连10例(13侧),术腔狭窄、闭锁5例(6侧).结论儿童、青少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及解剖因素所致的单纯鼻源性头痛病人鼻内镜手术适应证应严格掌握,术中对病变范围的合理取舍及术后定期的内镜随访至关重要.

    作者:孙伟元;赵承亮;刘洪军;刘爱芹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老年病人鼻出血263例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治疗老年病人鼻出血的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收集整理1992年~2003年我科收治的263例老年病人鼻出血的临床资料,对其治疗经过和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3例前鼻孔凡士林纱条填塞者治愈率为60.2%,64例前后鼻孔填塞者治愈率为76.6%,21例气囊压迫止血者治愈率为80.9%,75例鼻内镜下激光治疗者治愈率为92.0%.结论鼻内镜下激光治疗老年病人鼻出血疗效可靠,值得推广,但其他传统方法仍不能完全取代.

    作者:陈湘中;李建红;谭友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颞下窝咽侧区肿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

    目的寻求颞下窝咽侧区肿瘤的早期诊断及有效的手术途径.方法 1978~2002年我院手术治疗颞下窝咽侧区肿瘤75例.手术采用4种进路:①颌下进路.②截断下颌骨颌下联合进路.③耳前颌下进路.④经上颌窦前外进路.绝大多数采用第1种手术入路.恶性肿瘤术后行放疗或化疗;继发性肿瘤在切除原发性肿瘤的同时予以切除.结果手术效果良好,无并发症.良性肿瘤38例术后6个月~18年(其中26例超过5年以上),1例复发.恶性肿瘤37例中,12例死亡,5例失访,余20例观察3~5年无复发及转移.结论①颞下窝咽侧区肿瘤CT扫描及针吸细胞病理检查是有效的诊断手段.②颌下进路是该区肿瘤较好的手术途径.③术中彻底止血、尽可能消灭死腔及负压引流对预防切口感染和预防呼吸道阻塞都相当重要.

    作者:董卫东;邹连贵;李超;王桂茹;李树华;石洪金;于永强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颅鼻沟通肿瘤切除(附38例报告)

    目的探讨颅鼻沟通肿瘤的显微手术切除与颅底重建的适应症及手术入路选择.方法总结我院收治的38例颅鼻沟通肿瘤,经CT或MRI扫描确诊,手术选择经鼻侧入路或颅鼻联合入路,显微镜下切除肿瘤并行颅底修复重建.结果肿瘤全切除23例,次全切除8例,大部分切除7例,无手术死亡.随访2~5年,30例病人,22例恢复原来的工作,2~3年内肿瘤复发3例,再次手术切除.1~4年内5例恶性肿瘤多处转移、死亡.结论根据肿瘤的大小与累及范围选择鼻侧入路或颅鼻联合入路,显微镜下切除肿瘤或颅底重建是颅鼻沟通肿瘤切除的安全有效方法.

    作者:王连元;石磊;姚兴发;卢明;孙正良;李正贤;张彭;陈静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人喉鳞状细胞癌中PTEN、PC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PTEN(phosphotase and tension homolog deleted from chromsome 10)、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在人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正常喉组织,20例癌旁组织和60例喉鳞状细胞癌中抑癌基因PTEN,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 10例正常喉组织和20例癌旁组织均有较强的PTEN蛋白的表达,15%(9/60)的喉癌呈PTEN蛋白阴性,31.7%(19/60)的喉癌呈PTEN蛋白弱阳性,53.3%(32/60)的喉癌呈PTEN蛋白阳性或强阳性;PTEN阴性喉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77.8%(7/9);PTEN阳性喉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33.3%(17/51),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3.3%(50/60)的喉癌呈PCNA阳性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及癌旁组织(P<0.01).晚期、低分化、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喉癌组织中PCNA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早期、高分化、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喉癌组织(P<0.01).结论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异常可能与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PCNA在喉癌中的表达与其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CNA可作为喉癌进展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李长青;文莲姬;金春顺;崔树勋;房高丽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 mRNA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One Step RT-PCR方法对31例鼻咽癌组织及对应的对侧鼻咽部黏膜、11例其他头颈部肿瘤、10例正常人的鼻咽部黏膜进行Survivin mRNA的半定量检测.结果 31例鼻咽癌组织中,Survivin表达阳性率87.1%(27/31),明显高于对应的对侧鼻咽部黏膜(45.2%,14/31,P<0.05).鼻咽癌组织中Survivin mRNA表达的强度(Survivin/GAPDH 0.50±0.21)明显高于对应的对侧鼻咽部黏膜(0.16±0.19)和正常人的鼻咽部黏膜Survivin表达强度(0.10±0.13,P<0.001),但与其他头颈部肿瘤表达强度(0.40±0.29)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Ⅲ+Ⅳ期的鼻咽癌病人中Survivin mRNA表达强度(0.60±0.07)明显高于Ⅰ+Ⅱ期的鼻咽癌病人(0.36±0.27,P<0.01),但Survivin mRNA表达强度与病人的年龄、性别、VCA-IgA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等无相关性.结论 Survivin mRNA的过度表达可能在鼻咽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检测Survivin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对鼻咽癌的诊断、临床分期等有一定意义.

    作者:张帅;肖健云;田勇泉;赵素萍;邱元正;王承龙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P73基因在喉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P73基因在喉鳞癌中的表达.方法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49例喉鳞癌组织、19例声带息肉、12例癌旁组织及8例非典型增生组织中P73的表达.结果喉鳞癌组织P73阳性表达26例定位于胞浆,9例定位于腺体,5例定位于胞核,9例未表达.P73阳性表达率在喉鳞癌组织、声带息肉、癌旁组织及非典型增生组织中分别为53.06%(26/49),36.84%(7/19),41.67%(5/12),37.5%(3/8),P73与喉鳞癌的临床分型、分期无相关性.结论 P73基因可能并非喉癌癌变过程中的靶基因, 在喉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不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梁晓东;关超;任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左侧上颌窦颞下窝异物1例报告

    病人,男,25岁.左面部被工业用温度计射伤1 d.曾在当地医院就诊,上颌骨水平位CT平扫加增强见左侧上颌窦至颞下窝有一条形高密度异物影,从上颌窦前壁射入穿过上颌窦后壁、翼外肌、翼内肌,紧贴翼突外板,末端达茎突根部与颈静脉孔之间,上颌窦腔内可见液性阴影,其间可见散在的斑点状异物影.

    作者:吴国民;潘兆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鼻内镜经鼻腔-蝶窦入路摘除脑垂体瘤1例

    病人,男,62岁,因头痛2年,加重3个月,伴间歇性视力模糊收住院.

    作者:张剑;邹安琪;罗伍根;张志远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鼻腔结石3例报告

    例1,女,32岁.因左鼻塞、呼吸有臭气2年,伴头痛.否认鼻腔异物史.检查:左鼻腔有脓性分泌物及淡黄色颗粒状物. 探针触及鼻腔底部下鼻道有坚硬砂石状物.麻醉收缩鼻腔黏膜,用自制环形异物钩取出淡黄色桑椹状物.鼻腔底部分骨质破坏.诊断:左鼻腔结石.随访1年无复发.

    作者:吕建刚;梁巧瑾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以耳鸣耳聋为主要症状的自发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1例

    1 病例报告病人,女,74岁,于2002年6月20日来诊.主诉:右耳听力下降伴搏动性耳鸣1个月,耳鸣呈低调,与心脏搏动一致.该病人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耳鸣,而后出现右耳听力下降,否认外伤史,未予任何治疗.

    作者:徐萍芝;冷辉;胡连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Merocel高分子止血棉在鼻腔止血中的应用

    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多发病,鼻腔填塞目前仍是治疗的重要手段(包括手术后出血).填塞材料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所以选择一种疗效好、反应轻、愈合快、病人痛苦小的材料非常必要.从2001年起我科应用美国施美德公司生产的merocel高分子止血棉治疗各类鼻出血,收到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任贤灵;徐开伦;李谋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鼻内镜下微波热凝治疗变应性鼻炎60例

    变应性鼻炎以鼻黏膜反应性增高为其主要特点,引起打喷嚏、流鼻涕、鼻痒,嗅觉减退等症状.我院自1999年6月开始采用鼻内镜下微波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60例,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作者:刘军 刊期: 200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