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临床上治疗变应性鼻炎的药物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抗组胺药物,主要通过拮抗组胺H1受体,抑制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及释放介质,而达到治疗作用.一类是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通过多种途径和多个靶点发挥其抗炎抗过敏作用.近年研制的糖皮质激素喷雾剂,具有局部作用强,全身作用轻微,安全性好等特点,逐渐在临床上推广应用于治疗变应性鼻炎.我们通过应用雷诺考特(Rhinocort)鼻喷雾剂,观察其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鼻咽血管纤维瘤多见于男性青年,发源于颅底,肿瘤生长侵袭能力强,发展甚恶,瘤体中又含丰富血管,容易出现大出血,有时甚至危及生命,临床上强调积极手术治疗.目前用于摘除鼻咽血管纤维瘤的术式很多,我们采用无切口的手术方法,取得了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月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随着鼻内镜在鼻科诊疗中的应用,以往鼻镜下较难发现的鼻腔后部出血点可通过鼻内镜较容易地找到.从而使一些本较难治疗的鼻出血病例可得到简捷方便的治疗.我们自2001年8月~2003年1月使用鼻内镜下电刀烧灼法治疗难治性鼻出血45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云生;陈英武;邓建文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介绍一种治疗顽固性鼻出血快速有效的方法.方法应用数字减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技术行超选择性颈外动脉分支颌内动脉和/或面动脉栓塞,使鼻腔后部出血区的血供明显减少,以达到止血的目的.结果11例顽固性鼻出血行栓塞止血,均1次止血成功,观察3~15个月无复发.没有发生任何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应用BSA对治疗顽固性鼻出血既能明确定位诊断又能快速有效止血,而且栓塞区的动脉分支在一定时间后,可以再通或形成侧支循环.
作者:许惠明;陈明媛;潘黎明;胡庭扬;蔡学祥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结合文献探讨腮腺导管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报道1例腮腺导管癌,就本病的临床生物学特征、病理、治疗及预后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手术及放疗后3个月复查,出现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结论腮腺导管癌是一类恶性度很高的恶性肿瘤,诊断主要依靠术后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以局部广泛切除加颈廓清术为主,术后给予放疗.
作者:文忠;郭梦和;肖健云;首盛发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提高对孤立性蝶窦病变的诊断率和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5~2002年3月17例孤立性蝶窦病变病人的临床表现.结果蝶窦病变主要的临床症状为头痛,约占76.5%;其次为眼部症状,再次为鼻部症状.讨论孤立性蝶窦病变并非罕见,但临床症状无特异性表现,医师对该病认识不足是导致误诊的主要原因.CT、MRI影像学检查和鼻内镜的应用,提高了对蝶窦病变的诊断水平,且经鼻窦内镜手术对其治愈有显著的优越性.
作者:楼正才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金属支气管镜下小儿气管、支气管植物性异物取出术后支气管肺泡灌洗的疗效.方法在STORZ支气管镜下取出异物后取气管支气管内分泌物作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然后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并与40例用同样方法取出异物术后仅行常规全身抗炎治疗的病例,进行疗效和疗程时间比较.结果灌洗组疗程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异物取出后同时采用支气管道内灌注抗生素,可提高局部抗生素浓度,促进炎症的吸收好转缩短疗程.
作者:黄友棣;陶礼华;赵斯君;黄敏;罗欣友;敬云龙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提高喉气管外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988~2002年收治的24例喉气管外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中非手术治疗6例,除2例有轻度声嘶外呼吸发音均恢复正常;手术治疗18例,术后发音恢复正常10例,声嘶4例.喉狭窄4例,放置喉模带管出院,其中3例3个月~1年后取出喉模,拔除气管套管,另1例遗留喉狭窄.结论在处理喉外伤中应尽可能保留、恢复喉功能,预防后遗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
作者:宋斌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耳石移位手法对后半规管性、水平半规管性及混合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Epley手法或/和Barbecue翻滚法对22例病人进行治疗,每一治疗循环间隔1 d.结果22例病人中21例眩晕症状完全消失,随访5个月~2年无复发.结论耳石移位手法治疗各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效果良好,治愈率达95%,为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余鹏举;黄文东;高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结合动力系统在孤立性蝶窦疾病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接受经鼻内镜治疗的孤立性蝶窦疾病病人资料.结果术后随访8~39个月(平均23.5月),手术有效率91.1%.38例头痛均消失,14例视力改善(77.8%),3例复视恢复(60.0%),鼻阻、粘脓性涕、假性脑脊液鼻漏等症状均恢复.1例并发脑脊液鼻漏,经修补治愈.结论经鼻内镜结合动力系统手术是治疗孤立性蝶窦疾病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陈福权;乔莉;邱建华;黄华;黄维国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呼吸道异物的延误诊治的常见原因.方法对58例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临床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呼吸道异物的延误诊治的常见原因主要有:病史欠清;医生重视不够或缺乏相关知识;耳鼻喉相关设备及人员不足.其中病史欠清是主要原因.结论气管支气管异物是耳鼻喉科常见急诊,加强健康宣教,是防治呼吸道异物的延误诊治的关键.
作者:冯海燕;黄光武;龚本雄;韦启行;李纪辉;孙文忠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鼻息肉MMP-9和NF-κB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正常鼻黏膜和鼻息肉MMP-9和NF-κB的表达,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半定量.结果MMP-9在正常对照组中有弱阳性表达,而鼻息肉组的表达显著增强,主要在上皮细胞、炎症细胞、内皮细胞和腺上皮细胞中表达.NF-κB在正常对照组的胞浆呈弱阳性表达,而在鼻息肉的上皮细胞、炎症细胞和间质细胞的细胞核内表达呈强阳性;两种因子表达显著相关.结论NF-κB和MMP-9的表达可能对鼻息肉的发生和发展有重要作用,而且在鼻息肉中NF-κB可能对MMP-9的表达也有调控作用.
作者:王天生;孙虹;陈江波;柳岸;秦作荣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从胚胎豚鼠端脑组织中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为神经千细胞移植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实验研究创造条件.方法分离胚胎豚鼠端脑组织,用含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和表皮生长因子(EGF)无血清培养技术培养神经干细胞,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其巢蛋白(Nestin)的表达及细胞分化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采用荧光染料Hoechst33342标记神经干细胞.结果从胚胎豚鼠端脑组织分离出的细胞中可获得呈集落样生长的神经干细胞团,并能表达Nestin和分化成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荧光染料的标记效率可达96.7%,细胞传代6次后荧光亮度仍无明显衰减.结论从胚胎豚鼠端脑分离的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能力及多分化潜能,荧光染料的标记可获得较高的标记效率,可作为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实验研究的供体细胞.
作者:高鹏飞;陈文弦;孟晋宏;崔鹏程;庞永刚;孙永柱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为探讨丹参对庆大霉素耳毒性的减毒作用.方法将24只沙鼠分为4组,每组6只,①生理盐水对照组.②丹参组(SA).③庆大霉素加丹参组(GM+SA).④庆大霉素组(GM).所有药物均经肌肉注射,GM组和GM+SA组每天注射庆大霉素150mg/kg,共10d;GM+SA组和SA组同时注射丹参2 g/kg,共10 d;生理盐水组每天注射生理盐水2ml/kg,共10 d.在注射前和注射后4周和8周进行CAP检测,第8周听力测定后处死动物行扫描电镜检查.结果4周和8周GM组高频CAP阈明显上升,而GM+SA组听阈明显低,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1,t检验);GM组毛细胞损伤率底圈和第二圈分别为35%和30%,GM+SA组分别为9%和7%,差异非常显著(P<0.01,x2-检验).结论丹参能明显降低庆大霉素对沙鼠的耳毒性作用,且不降低血液中庆大霉素的浓度.电生理检测结果与形态学变化一致.
作者:杨新明;谢鼎华;Henson MM;Henson OW.Jr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双吲哚马来酰亚胺对鼻咽癌细胞CNE2端粒酶活性的影响,为体内端粒酶活性的调节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用不同浓度双吲哚马来酰亚胺处理鼻咽癌细胞CNE2不同时间后,用台盼蓝染色法检测细胞生存能力,用PCR-ELA法检测端粒酶活性.结果PKC抑制剂双吲哚马来酰亚胺能显著地抑制鼻咽癌细胞CNE2端粒酶活性,且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该抑制剂不影响被处理细胞的生存能力,因为大多数被处理细胞能生存(>80%),不同浓度双吲哚马来酰亚胺处理鼻咽癌细胞CNE2不同时间后细胞生存能力无统计学差异(F=2.44,P>0.05).结论双吲哚马来酰亚胺能显著抑制鼻咽癌细胞CNE2端粒酶活性,且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
作者:陈卫群;卢忠心;陈和明;陈正炎;李志坚;胡元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局灶亚低温及全脑亚低温治疗对SD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脑水含量、Na+与K+含量及IL-lβ、TNF-α含量影响,以探讨局灶亚低温对创伤性对全脑亚低温组脑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自由落体打击装置造成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分别于伤后30 min开始对全脑亚低温组进行全脑降温,对局灶亚低温组进行25℃水脑局灶降温,而对假脑外伤组及脑外伤模型组不降温,各组在相应时相点断头处死,采用干湿重法测伤灶脑组织含水量,原子吸收火焰分光光度法测Na+、K+含量,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IL-1β和TNF-α活性含量.结果在含水量方面:局灶亚低温(25℃)组比脑外伤模型组低(P<0.05);全脑亚低温组比脑外伤模型组高(P<0.05).在离子含量方面:Na+的变化与含水量的变化基本一致,K+的变化与含水量的变化基本上相反.在IL-1β和TNF-α含量方面:局灶亚低温(25℃)组比脑外伤模型组低,全脑亚低温组比脑外伤模型组高(P<0.05).结论局灶亚低温(25℃)治疗能明显减轻脑水肿;全脑亚低温治疗加重脑水肿;其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抑制或促进炎性因子IL-1β、TNF-α表达而起作用.
作者:屈洪涛;刘运生;梁有明;李创华;王光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通过检测垂体腺瘤中垂体瘤转化基因(PTTG)、周期素依赖激酶抑制因子P27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以及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之间的相关关系,探讨PTTG、P27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与垂体腺瘤增殖活性之间的关系.方法30例垂体腺瘤手术标本分为侵袭组和非侵袭组,RT-PCR检测PTTG和P27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PTTG、P27和PCNA蛋白的表达,并分析PTTG、P27蛋白表达与PCNA蛋白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侵袭组PTTG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非侵袭组,P27 mRNA在侵袭组和非侵袭组的表达无显著差异,侵袭组PTTG蛋白表达显著增高,与PCNA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27蛋白表达显著减低,与PCNA蛋白表达呈负相关.结论PTTG mRNA和蛋白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的高表达导致垂体腺瘤细胞过度增殖,P27对垂体腺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是通过翻译或翻译后机制调控的,二者对细胞增殖过程的影响呈细胞周期依赖性.
作者:赵建农;刘运生;聂新民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喉鳞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ABC法对33例喉鳞状细胞癌和15例声带息肉标本进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测定和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记数.结果喉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程度与MVD呈正相关(P<0.01);喉癌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高于声带息肉组织中的VEGF阳性表达率(P<0.01);VEGF表达与病人年龄、病变部位和喉鳞癌细胞分化程度无关(P>0.05);VEGF表达与喉鳞癌T分期和颈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1),而与病人预后呈负相关(P<0.01).结论VEGF在喉鳞癌中有高表达,VEGF的表达与新生血管密切相关,VEGF的表达程度与喉鳞癌T分期和颈淋巴结转移有关,可作为判断喉鳞癌病人预后的参考指标.
作者:汪照炎;王家东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HSP70,Bcl-2和PCNA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HSP70,Bcl-2和PCNA在60例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①HSP70,Bcl-2和PCNA在鼻咽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42/60)、65%(39/60)和86.7%(52/60).②HSP70表达阳性和阴性病人的预后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Bcl-2、PCNA表达阳性和阴性病人以及不同临床时期(Ⅱ、Ⅲ、Ⅳ)病人的生存状态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鼻咽癌组织中HSP70和Bcl-2的表达一致率为75%(45/60),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PCNA与Bcl-2、HSP70间无显著相关.④HSP70、PCNA阳性表达在鼻咽癌不同临床时期(Ⅱ、Ⅲ、Ⅳ)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P70表达与鼻咽癌临床分期相关,但可能并不直接反映预后;Bel-2、PCNA表达在鼻咽癌预后评估中有一定意义.
作者:朱红;曾亮;谢志海;粟占三;袁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建立鼻息肉、鼻息肉病及对照鼻黏膜组织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2-DE)图谱.方法收集并-80℃冻存鼻息肉、鼻息肉病及鼻黏膜组织样本各3例,双向凝胶电泳分离样本总蛋白、银染凝胶显色,扫描图像,ImageMaster2-DE Elite4.01软件分析.结果鼻息肉、鼻息肉病和鼻黏膜组织同一样本三块凝胶平均蛋白质点数分别为825±78个,891±67个和936±62个;平均匹配点数分别为682±96个,767±83个和821±78个,其平均匹配百分率分别为82.7%、86.1%和87.7%;位置重复性分析,IEF方向平均偏差为1.13±0.16 mm,SDS-PAGE方向平均偏差为1.45±0.21 mm.鼻息肉、鼻息病和鼻黏膜三种组织各3例样品的平均蛋白质点数分别为876±95个,953±84个和1016±79个.三种组织的2-DE平均凝胶图谱:鼻息肉、鼻息肉病和鼻黏膜蛋白质点数分别为1162个、1274和1336个,平均匹配点数为鼻息肉与鼻黏膜之间757个;鼻息肉病与鼻黏膜之间为825个;鼻息肉与鼻息肉病之间为883个.结论本实验建立了图像清晰、分辨率高和重复性好的鼻息肉、鼻息肉病及鼻黏膜组织的固相PH梯度2-DE图谱,有助于进一步识别鉴定三者差异表达的蛋白质.
作者:孙虹;贺广湘;王天生;李萃;冯雪萍;肖志强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回顾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探讨修正性内镜鼻窦手术(RESS)的安全性.认为RESS的适应证是有选择性的,鼻窦CT在确保安全方面起重要作用,有6个安全解剖学标志可指导手术,发生并发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结论证明修正性内镜鼻窦手术的安全是有保障的.
作者:李清明;彭培宏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我科于2001年6月~2002年10月收治5例额窦外伤性脑膜脑膨出、脑脊液鼻漏病人,全麻下经鼻内镜观察处理额隐窝、鼻外切口经额窦径路颅外修补,1期修复成功,同时保留了额窦的形态和功能,报道如下.
作者:孙栋梁;姜晓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一氧化氮(NO)是一种具有多种而复杂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物质,在炎症和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参与体内的重要生理功能,另一方面NO产生过多是许多疾病的病因或促进因素,NO合成障碍也会引起正常生理功能的丧失,导致许多疾病的发生.本文测定了慢性鼻窦炎病人血清的NO水平,并与正常人进行对比,报道如下.
作者:周卫东;唐建英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病例1,女,50岁,因右鼻出血7 d收入院.体查:T 37℃、HR 90次/min、R 20次/min、BP 100/70 mmHg,神志清楚,表情痛苦,面色苍白.鼻腔检查见鼻中隔右侧前部(黎氏区)有一暗红色肉芽状新生物,直径约0.5 cm,血液自新生物流出.入院诊断为鼻中隔血管瘤(右).急诊行微波烧灼后血止,行抗感染治疗,并以复方薄荷油滴鼻剂滴鼻,2 d后出院,随访2年无出血.
作者:余炎林;龚红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咽部血管瘤位于气道及消化道入口,部位特殊,易受损出血,血管瘤较大时可有吞咽、呼吸功能障碍.本病诊断容易,治疗难.我科自1996年开始应用微波分隔插入治疗咽部血管瘤,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全超坤;门晓光;唐增福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病人,女,10岁,因声嘶进行性加重6个月,以左声带肿物性质待查于2002年10月10日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会厌呈小儿型,抬举尚可,间接喉镜和纤维喉镜检查均示:左声带后1/3有一白色圆形肿物,表面光滑,双声带运动正常.于2002年10月14日在气管插管全麻支撑喉镜下行左声带肿物摘除术,术中见左声带中后部见一新生物,约2 mm×3 mm×2mm大小,色白,边缘光滑,向下延伸至声门下约2 mm,将肿物完整切除.术后剖开肿物见肿物为实性,切面均匀,色白,将肿物送病检.光镜病理报告为:(左声带)颗粒细胞瘤.免疫组化检查:S-100(+),HHF35(-),病人术后声嘶好转出院,目前尚在随访中.
作者:邹华;黄振云 刊期: 2004年第02期
鼻咽癌的误诊误治在临床上屡见不鲜,现将3例鼻咽癌误诊为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病例资料例1,男,60岁.诉双耳重听10个月,以右耳为甚.近2个月来伴有鼻腔少量出血.曾在外院行鼓膜穿刺抽液6次.检查两鼓膜内陷,导管吹张示咽鼓管狭窄,2次鼻咽检查未见异常,因此长期按分泌性中耳炎治疗.1年6个月后出现左侧三叉神经痛症状,并出现复视.鼻咽顶壁见增生组织,活检报告为未分化癌(T1 N0 M0).
作者:张良早;满大林;秦文静 刊期: 200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