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南大学
  • 国际刊号:1007-1520
  • 国内刊号:43-1241/R
  • 影响因子:0.64
  • 创刊:1995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湖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42-171
  • 全年订价:17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 1996年被湖南省宣传部、湖南省科委、湖南省新闻出版局评为编校优秀奖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2005年2期文献
  • CT、MRI在鼻咽纤维血管瘤中的诊断及应用价值

    鼻咽纤维血管瘤是常发生于10~25岁男性青年的良性肿瘤,又名青春期出血性鼻咽纤维血管瘤,与一般的纤维瘤不同,它由致密结缔组织、大量弹性纤维和管壁薄且有弹性的血管组成,血管受损后极易出血.瘤体具有扩张生长能力,可向鼻窦、眼眶、颅底甚至颅内侵犯蔓延,肿瘤能否全部切除以及术前对预后的判断常常取决于影像学早期诊断及准确定位.本文通过分析24例鼻咽纤维血管瘤的CT、MRI的影像特点,探讨其对该病的诊断及分期的价值.

    作者:夏宇;刘小军;刘进康;朱智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后鼻孔填塞病人的AHI和SaO2的观察

    严重鼻出血或鼻咽部手术的病人,常需进行后鼻孔填塞.行后鼻孔填塞后病人不但痛苦大,而且还会出现低氧及高碳酸血症等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甚至出现心脑血管意外等严重并发症.1998年 4月~2003年4月间,我科对行后鼻孔填塞的病人与同期住院无鼻部症状、无鼾症的其他病人进行睡眠呼吸监测仪(PSG)监测,发现其在血氧饱和度(SaO2)及呼吸暂停和低通气指数(AHI)两项指标中存在显著差异,现报道如下.

    作者:史海旭;曹银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鼻内镜下电动切割器行腺样体切除术

    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发展和微型电动切割器的问世,为腺样体切除术提供了新的方法.我科自 2000年起开展了经鼻内镜下用电动切割器切除儿童腺样体肥大25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界;赵进;梅显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先天性耳前瘘管继发感染术前冲洗并手术治疗临床疗效观察

    先天性耳前瘘管继发感染时的主要症状为局部红肿、疼痛,严重者可形成脓肿,破溃后则形成脓瘘.瘘管口很小,易反复感染,治疗不当会造成临床久治不愈.一般单纯全身抗炎及局部切开引流,愈合较慢.国内外有报道对先天性耳前瘘感染期进行手术切除[1,2].我院自2000年1月~2004年6月共收治此类病人96例(120耳),给予术前冲洗后进行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伍良善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经鼻内镜切除加术后液氮喷射冷冻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附18例报告)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早期易被误诊为鼻息肉,而确诊后行鼻内镜手术,术腔可能残留瘤细胞,这样就极容易复发.自1998年起,我们对18例首诊为鼻息肉病人行鼻内镜手术,术后经病理确诊为内翻性乳头状瘤,术后2周开始行冷冻治疗,经观察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牛春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耳内镜在鼓膜成形术中的应用

    我科自2001年4月~2002年8月,对20例慢性单纯性中耳炎病人行耳内镜下鼓膜成形术,利用耳内镜对术前穿孔鼓膜及术后人工鼓膜愈合情况进行观察,报道如下.

    作者:董晶;曹建国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29例成人腺样体残留的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成人腺样体残留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9~2003年间诊治的29例成人腺样体残留.结果 10岁前 93.1%患有慢性鼻炎及鼻窦炎,69%有急性扁桃体炎发作史,28%患有分泌性中耳炎.目前 79.3%患有慢性鼻炎及鼻窦炎, 72.4%有急性扁桃体炎发作史, 37.9%患有分泌性中耳炎.结论慢性鼻炎及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是导致成人腺样体残留的主要原因,而腺样体残留又是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应民政;杨柏球;吴双红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不同类型下颌骨截骨在咽旁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颞下、咽旁肿瘤切除的佳下颌截骨方式.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1月~2003年12月间采用下颌骨截骨方式切除侵及咽旁颞下区肿瘤21例的临床资料,经下颌升支垂直截骨11例,下颌颏孔前截骨7例,下颌角区截骨1例,下颌正中截骨2例.结果下颌骨截骨更适应于咽旁间隙的巨大肿瘤以及浸润性生长的恶性肿瘤的整块切除,各种截骨方式各具特点.结论下颌骨截骨方式的选择以肿瘤性质、部位、大小为标准,充分暴露瘤体为原则,在下颌骨各截骨方式中,经颏孔前下颌截骨与经下颌升支垂直截骨是处置侵入咽旁、颞下区的肿瘤的较好手术进路.

    作者:侯敏;柳春明;步荣发;张海钟;李庆忠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颅-眶肿瘤的微创技术处理

    目的探讨采用微创技术处理颅-眶肿瘤(COTs)的疗效.方法对56例颅-眶肿瘤进行临床与影像学诊断,采用立体定向或神经导航技术,应用微创方法及不同手术入路切除肿瘤.全组病例中,肿瘤位于颅前凹49例,颅中凹7例,均累及眶腔的眶上嵴、眶顶或侧壁.其中38例(67.9%)有头痛、头晕等颅内压增高表现,53例(94.6%)出现视器症状.32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术前颈外供瘤血管栓塞术.结果 44例肿瘤(78.6%)获手术全切除,12例(21.4%)为次全切除.术后病人恢复良好,无死亡.对47例经信访或门诊随访6个月至9年(平均 3.6年),38例(80.9%)恢复满意,余9例(19.1%)有不同程度后遗症.结论 COTs多以视器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选取不同的手术入路,在立体定向和神经导航辅助下,以微创技术处理本病,可明显地改善其预后.

    作者:章翔;费舟;贺晓生;付洛安;张剑宁;刘卫平;王占祥;蒋晓帆;李兵;郭庆东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多频稳态诱发电位和听性脑干反应对感音神经性聋儿童客观听阈的评估

    目的比较多频稳态诱发电位(MASSR)与短纯音听性脑干反应(Tb-ABR)对感音神经性聋儿童客观听阈的评估.方法对37名感音神经性聋儿童分别测试MASSR反应阈、Tb-ABR反应阈和行为听阈,参照行为听阈,比较MASSR反应阈和Tb-ABR反应阈对行为听阈评估的准确性.结果 MASSR反应阈、Tb-ABR反应阈和行为听阈之间均有较高的相关性.二者在频率为2、4 kHz时,对行为听阈的评估具有相似的准确性;但在频率为 0.5、1 kHz时,MASSR的准确性较Tb-ABR的准确性高.结论 MASSR和Tb-ABR均可用作感音神经性聋儿童言语频率客观听阈的评估,但MASSR在低频(0.5、1 kHz)时较Tb-ABR的准确性高.

    作者:赵建东;武文明;郗昕;洪梦迪;冀飞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变异引起头痛的诊治探讨

    目的探讨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异常引起头痛的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997年2月~2002年12月间在我科诊治的因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异常引起的以头痛为主要症状的89例病人进行了功能性鼻内镜手术.结果经过3~12个月的随访,72例头痛消失,11例头痛缓解,6例无效.治愈率为 80.9%,有效率为 93.3%,无效率为 6.7%.结论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异常是引起头痛的常见原因,术前准确的诊断和恰当的手术方式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林家峰;王延生;朱春生;邵军;朱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巨大中耳原发内翻性乳头状瘤癌变--附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一种临床上较少见肿瘤--巨大中耳原发内翻性乳头状瘤癌变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并对其与鼻腔乳头状瘤之间的关系作初步探讨.方法手术加放射治疗1例中耳乳头状瘤病人,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例巨大中耳原发内翻性乳头状瘤病人经手术切除后放疗,随访16个月无复发.结论中耳原发乳头状瘤除和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有关外,还有诸多其他因素影响其发生、生长,极易复发和恶变为其特点,临床早期诊断比较困难,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对复发者应扩大切除,防止恶变.

    作者:朱杭军;杜云翔;陈丽;黄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颌面骨缝皮样囊肿--附10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颌面骨缝皮样囊肿的病理特征、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 10例颌面骨缝皮样囊肿病人的临床资料,并对手术方法、切除范围及手术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10例病人均无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2~8年,治愈率90%.结论颌面骨缝皮样囊肿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手术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刘杰;樊忠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鼻咽部血管纤维瘤的血管内介入诊疗

    目的探讨鼻咽部血管纤维瘤的血管造影诊断和术前栓塞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鼻咽部血管纤维瘤(栓塞组)的选择性动脉造影与双重栓塞的治疗资料,并选择11例未行术前栓塞的单纯手术切除者为对照组(未栓塞组).结果 16例鼻咽部血管纤维瘤病人经血管造影检查均能获得明确诊断,并能显示病变的范围、血供情况及其特征.所有病例均主要由同侧的颌内动脉供血,对侧颌内动脉参与供血者5例,咽升动脉3例,同侧颈内动脉2例.经超选择性插管后,所有病人均用聚乙烯醇泡沫微粒(PVA颗粒)和明胶海绵行颌内动脉双重栓塞,栓塞后即刻造影见肿瘤染色基本消失者10例,大部分消失者6例.该16例病人(栓塞组)手术切除术中出血量平均(452±268) ml较对照组(未栓塞组)平均(1058±347) ml明显减少(P< 0.05).所有病例栓塞术中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切除术后未见复发.结论血管造影有利于术前明确鼻咽部血管纤维瘤的诊断和显示瘤体的血供, 术前血管内栓塞有利于减少术中的出血量.

    作者:戚跃勇;邹利光;王文献;孙清荣;梁开运;杨桦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yCDglyTK融合自杀基因前药系统对鼻咽癌CNE-2细胞株放射增敏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yCDglyTK融合自杀基因前药系统对人鼻咽癌细胞株CNE-2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方法 pcDNA3.1(-)CMVe*Egr-1yCDglyTK质粒经电穿孔法转染CNE-2细胞,给予不同剂量γ射线照射及不同剂量前药,通过免疫组化、高效液相色谱、细胞存活率测定(MTT法)及克隆增殖实验,观察不同剂量辐射对自杀基因阳性CNE-2细胞中自杀基因表达及功能的影响,并观察前药干预及γ射线对CNE-2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电离辐射可诱导增强自杀基因阳性细胞株中yCDglyTK基因的表达;电离辐射与前药的联合大大增强了对自杀基因阳性CNE-2细胞的杀伤作用,其杀伤作用大于单独自杀基因前药系统和单独放射.结论 yCDglyTK融合自杀基因前药系统对CNE-2细胞有放射增敏作用,其与放射联合使用对CNE-2细胞有明显协同杀伤效应.

    作者:张俊毅;赵素萍;肖健云;夏昆;唐爱发;陈主初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人β-防御素在鼻黏膜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检测人β-防御素(human β-defensin,hBD) 1,2 mRNA在慢性鼻窦炎病人和正常人的鼻黏膜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分析hBD-1和hBD-2mRNA在鼻黏膜天然免疫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everse transcriptas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检测16例慢性鼻窦炎病人和10例正常鼻黏膜上皮细胞中hBD-1和hBD-2 mRNA的表达.结果 hBD-1 mRNA在16例慢性鼻窦炎和10例正常对照鼻黏膜上皮细胞中均有表达,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hBD-2 mRNA仅表达在慢性鼻窦炎上皮细胞中,而在正常鼻黏膜上皮细胞中几乎没有表达(P< 0.05).结论鼻黏膜上皮细胞中hBD-1和hBD-2分别通过固有性表达和诱导性表达在鼻黏膜天然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王成硕;董震;杨占泉;关桂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Syndecan-1在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Syndecan-1(CD138)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细胞中的表达与喉鳞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间的相互关系.研究Syndecan-1表达与喉鳞癌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以及Syndecan-1检测对喉癌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2例喉鳞癌石蜡标本(实验组)和10例喉部正常或慢性炎症的黏膜上皮标本(对照组)的Syndecan-1分子的表达情况,并根据阳性细胞占细胞总数的比率进行半定量分析和统计检验.结果 Syndecan-1的阳性染色部位主要集中于细胞膜,其表达与组织学分化、肿瘤大小、有否淋巴结转移、3年生存率等临床特征密切相关.结论 Syndecan-1检测结果可以作为喉癌预后评估的有效生物学指标之一.

    作者:蔡岳祥;张俊杰;李殷;张亚铭;何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放疗诱导鼻咽癌细胞株CNE1热休克蛋白高表达

    目的鼻咽癌是一种以放射治疗为主的头颈肿瘤,但部分鼻咽癌对放疗耐受.为了解鼻咽癌放疗耐受机制,本实验拟初步探讨人高分化鼻咽癌细胞株CNE1放疗后的蛋白质改变.方法利用固相pH梯度二维凝胶电泳,建立CNE1放疗前后总蛋白质2-DE图谱,利用MALDI-TOF-MS及数据库搜索初步分析和鉴定部分放疗前后差异蛋白质点.结果高分子量酸性蛋白质在CNE1放疗后20 min高表达,其中大多为热休克蛋白质HSPs(heat shock proteins, HSPs).结论放射能诱导CNE1的热休克蛋白高表达,它们可能与鼻咽癌放疗耐受有关.

    作者:冯雪萍;陈主初;肖志强;易红;李建玲;杨轶轩;王郁杰;诸葛勤;朱果;张鹏飞;肖健云;王行炜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应用快速引物原位标记技术检测鼻咽癌染色体异常

    目的探讨快速引物原位标记技术检测鼻咽癌染色体异常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快速引物原位标记技术,分别以人3号和7号染色体特异性寡核苷酸作引物,检测15例鼻咽癌和5例鼻咽正常冰冻组织切片细胞染色体,染色体异常标准以标记信号≤1的细胞比例≥65%时视为染色体丢失,标记信号≥3的细胞比例≥6.5%作为染色体拷贝数增加.结果鼻咽癌组织细胞3号染色体标记率为 88.6%,10例(66.7%)染色体拷贝数增加;7号染色体标记率 87.4%,5例(33.3%)染色体丢失;其中4例同时存在3号染色体拷贝数增加和7号染色体丢失.正常组织3号和7号染色体标记率分别为92%和 91.8%,二倍体细胞分别为 43.2%和 43.6%,与鼻咽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未发现三体细胞.结论快速引物原位标记技术可用于鼻咽癌冰冻组织切片中染色体的检测,染色体数目的改变可能有助于鼻咽癌的诊断.

    作者:谢民强;黄郁林;肖健云;赵素萍;陈朝晖;王承龙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MMP1及TIMP1的表达与垂体腺瘤纤维化的关系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纤维化与间质胶原酶(MMP1)及其抑制因子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表达的关系.方法 38例垂体腺瘤标本分为纤维化组(质地韧)6例与非纤维化组(质地软)32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MP1、TIMP1的表达并以天狼猩红染色法检测其胶原含量.结果纤维化与非纤维化组中:①胶原含量分别为 20.95%± 8.42%、7.98%± 5.18%,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 0.01).②MMP1 mRNA表达量分别为 0.47± 0.40、0.59± 0.54;蛋白表达量分别为 0.12± 0.09、0.13±0.09,两者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其表达均与胶原含量无相关性(P> 0.05).③TIMP1 mRNA表达量分别为 1.61± 1.09、0.79± 0.59;蛋白表达量分别为 0.58± 0.11、0.32± 0.1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其表达与胶原含量显著相关(P< 0.01).结论垂体腺瘤纤维化的显著病理特征是胶原过度沉积,TIMP1高表达可能是其重要原因.

    作者:王辉;袁贤瑞;姜维喜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喉间叶瘤1例报告

    原发于喉腔的间叶源性肿瘤少见,我科曾诊治1例,报道如下.病人,男,59岁,因渐进性声嘶1年,呼吸不畅 1个月,于1999年3月25日入院.检查:一般状态良好,皮肤黏膜无结节肿块,全身及局部淋巴结无肿大.肝、脾、肾B超检查未见异常,吸气性呼吸困难II度.间接喉镜检查:喉前庭内有一直径 3.0 cm圆形肿物,呈半透明囊肿状,表面黏膜光滑,毛细血管扩张,几乎占据整个喉前庭,只有前方与会厌喉面之间有较窄的间隙,基底位于喉前庭后部.喉部CT扫描示声门上区正中,自后下向前上方突起一圆形软组织肿块,密度均匀,边缘清楚,约 3.0 cm× 2.3 cm× 2.3 cm大小,基底较广,喉软骨未见异常.MRI示T1WI为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

    作者:仝庆忠;刘连香;姜胤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先天性额窦胆脂瘤1例报告

    我科2003年7月收治1例先天性巨大额窦胆脂瘤,报道如下.病人,女,19岁,因反复头痛、发热、左眼视力下降2年加重2个月入院.入院后行鼻窦CT扫描示:双侧上颌窦炎.左侧额窦囊肿样改变,压迫左侧大脑额叶,左侧眶壁部分骨质破坏,左眼球向外下移位.鼻窦MRI检查示:左侧额窦区域异常信号,考虑为额窦黏液性囊肿,双侧上颌窦炎症.专科检查:左眼球向外下移位,眼球活动内上受限.球结膜无充血、水肿,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灵敏.双侧中鼻道见少量脓性分泌物,鼻腔无新生物,鼻中隔无偏曲,鼻咽部未见异常.根据病人的病史结合查体及鼻窦CT、MRI检查,诊断为:慢性鼻窦炎、左侧额窦黏液性囊肿.

    作者:李家福;李泽卿;王秋萍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头颈部多发性血管肉瘤1例报告

    病人,男,58岁,因鼻咽顶壁偏右侧黄豆大小血管瘤样新生物,于2004年3月24日收入住院. 6个月前病人反复出现咽部疼痛,时伴发热,体温 38.0℃~ 38.5℃.门诊多次以急性扁桃体炎给予先锋霉素、甲硝唑、丁胺卡那等药物静脉滴注后症状缓解,15 d前又出现上述症状,并见涕中带血.

    作者:岳涛;周玫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左面部嗜伊红增多性淋巴肉芽肿1例报告

    病人,男,53岁,因左面部肿物2年,于2004年3月 10日入院.病人2年前无意中发现左面部有一肿物,约花生米大小,无疼痛、发热,肿物生长缓慢,未曾治疗.3个月前左面部肿物生长加快,约鸡蛋大小.检查:一般情况可,心、肺、腹部检查未见异常.左面部耳垂前可触及一肿物,约 4 cm×3 cm×2 cm大小,与皮肤无粘连,质中等,界限清,无压痛,活动可,表面皮肤颜色正常,无面瘫.彩色超声示:左腮腺内低回声非均质团块,考虑为左腮腺占位性病变. 2004年3月12日行左腮腺浅叶及肿物切除术,术后7 d拆线,切口愈合良好.病理诊断:(左面部)嗜伊红增多性淋巴肉芽肿,行放射治疗.

    作者:曹文栋;张志梅;安新山;张玲染;单鑫;王勇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端粒酶与喉癌相关性研究进展

    端粒酶激活与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就端粒酶结构、功能及其与喉癌发生发展关系的新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作者:陈志凌;吴正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罗马尼亚耳鼻咽喉科专科医师培养现状

    作者以国家互换访问学者身份赴罗马尼亚进行学术交流,对罗方的医学教育,特别是医学继续教育中耳鼻咽喉科专科医师的培养进行考察,其现行的专科医师培养方法对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医学教育体制改革和住院医师培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任基浩;秦新艳;薛迎风 刊期: 200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