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南大学
  • 国际刊号:1007-1520
  • 国内刊号:43-1241/R
  • 影响因子:0.64
  • 创刊:1995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湖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42-171
  • 全年订价:17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 1996年被湖南省宣传部、湖南省科委、湖南省新闻出版局评为编校优秀奖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2005年4期文献
  • 喉乳头状瘤53例报告

    喉乳头状瘤(Laryngeal papilloma, LP)是发生在喉部的非浸润性良性上皮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复发率较高,有恶变倾向.本文对1993年1月~2003年1月收治的53 例喉乳头状瘤进行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保和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鼻咽微小癌的诊断

    鼻咽癌是我国南方常见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发病部位隐蔽,早期症状不明显,尤其鼻咽微小癌,难以早期发现,误诊误治率高[1].近年来,我们陆续观察了经病理确诊的鼻咽微小癌(T0或T1)病人32例,现整理报道如下.

    作者:莫立根;邝国乾;杨荣宁;曾先捷;许坚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气管异物857例治疗体会

    气管异物是耳鼻咽喉科危急重症,临床上稍有不慎即可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提高气管异物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有重要意义.我院自1990~2004年治疗气管异物857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景霞;钟彦;陈秉辉;程运霞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15例诊治分析

    打鼾是一种常见症状,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一般人群打鼾患病率为4%~16%,我国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患病率约为3.1%,而约50%鼾症者可发展成OSAHS.OSAHS是一种具有潜在危险的疾病,成人的发病率为1%~4%,临床表现主要为,睡眠时严重打鼾、频繁的呼吸暂停、白天瞌睡疲乏.除导致或加重呼吸衰竭外,还是脑血管意外、心肌梗塞、高血压病的发病因素.我科自2002年1月~2004年4月,对经多导睡眠呼吸监测(PSG)确诊的15例OSAHS病人进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至今,效果满意.现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李湘;蒋志毅;司马国旗;殷鹏;盛成;王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耳鼻咽喉科住院病人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的调查

    乙型肝炎是全球性传染病,我国感染人数约1.2亿,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为了解耳鼻咽喉科住院病人乙肝感染情况及其在耳鼻喉科疾病中的分布,对2003~2004年我院耳鼻喉科住院病人2035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进行调查分析.

    作者:杨彩荣;马崧;马季青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扁桃体术后大出血25例报告

    扁桃体手术术后出血是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我科从1994~2003年间共行扁桃体摘除术840例,其中25例扁桃体术后大出血,约占该手术病例的3%.全部病例均经非手术方法止血,无1例死亡,效果令人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舒松保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喉全切除气管造瘘口的处理

    喉全切除术作为治疗喉癌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已毋庸置疑,目前治疗喉癌的主要手段之一是手术治疗,手术方法视病人肿瘤部位和TNM分期选择术式[1].喉全切除术仍是临床上常用的术式,故在喉全切除术时的气管造瘘也是值得注意的.作者对69例喉全切除术的病人气管造瘘的3种方法进行观察.对此就如何提高喉全切除术后病人的拔管率进行探讨.

    作者:俞杰;赵侃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颈侧径路切除咽旁间隙肿瘤28例报告

    咽旁间隙上起颅底下至舌骨,结构复杂,血管神经丰富.间隙内肿瘤多为神经源性或涎腺的肿瘤,由于病变较隐蔽、位置深、又少见,术前多缺乏病理诊断,临床诊断与治疗有一定困难.现对我科1990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的经颈侧切开径路切除的咽旁间隙肿瘤2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叶青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鼻出血病人的健康教育

    随着医疗保健观念的转变及整体护理的不断深入,医院健康教育已成为医院的一项重要职能和一种治疗手段.护士通过对不同个体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可帮助病人正确掌握疾病相关知识,加强自我保健意识,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建立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提高治疗效果.我科收治了鼻出血病人60例,根据每一位鼻出血病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制订了护士所应进行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施教方法.

    作者:邓雪娥;蒋小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鼻内镜下Nd:YAG激光凝固翼管神经治疗变应性鼻炎

    鼻腔副交感神经活动性增高,是变应性鼻炎发病的一种重要环节,翼管神经是鼻腔主要副交感神经,支配鼻腔及鼻窦黏膜区域3/4的血管舒缩和腺体分泌[1],1998年~2002年11月我科应用Nd:YAG激光在鼻内镜下凝固翼管神经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30例,经随访1年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杰;傅启红;董钏;胥斌;杨德满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颅底与累及颅底区肿瘤的手术治疗(附88例报告)

    目的总结颅底与累及颅底区肿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前颅底区肿瘤58例(良性8例,恶性50例)采用鼻骨移位进路前颅底大块切除和附加前额开窗,颅面联合切除;侧颅底区肿瘤27例(良性12例,恶性15例),良性肿瘤采用乳突切除进路和颈侧切开进路切除,恶性肿瘤分别采用颞骨次全切除-高位颈侧切开进路、颅中窝进路和颞下窝-颈侧切开-下颌骨外旋联合进路三种进路切除;鼻咽部3例巨大良性肿瘤,采用鼻腔上颌窦与软腭切开进路切除.结果 23例良性肿瘤经1~3年随访,除1例术后复发行再次手术切除外,其余均无复发.65例恶性肿瘤经5年以上随访.50例前颅底区恶性肿瘤3年生存率为64%,5年生存率为46.8%;15例侧颅底区恶性肿瘤3年生存率为46.7%,5年生存率为26.7%.远期疗效较低与本组多为晚期病例有关.结论本组病例根据肿瘤发生的部位、侵犯范围和病理类型所采用的手术进路,能充分暴露病变,有利于肿瘤的切除,从而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作者:赵敏;袁友文;甄泽年;陈辉;陈贤明;李建忠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后天性外耳道狭窄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后天性外耳道狭窄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6例(27耳)外耳道狭窄行外耳道成形术或/和乳突根治鼓室成型术,取大腿内侧自体游离中厚皮片植皮,碘仿纱条压迫并扩张耳道.结果 26例病人27耳随访6个月至8年,24耳外耳道宽敞,无再狭窄;3耳出现轻度狭窄,发生率11.1%(3/27),效果满意.结论对后天性外耳道狭窄的治疗可根据狭窄的原因、部位及程度等不同情况采用外耳道成形、游离中厚皮片移植或同时进行乳突根治鼓室成型术等手术治疗,术后局部换药,即能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鲁宏华;杨彩虹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研究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高危新生儿采用听力筛查模式和听力障碍发病情况与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对NICU中高危新生儿病情稳定时进行初筛,未通过者4~6周后作第二次复查,仍未通过者分别于4~6月龄和1岁时进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检查,两次ABR均未通过者确诊为真性听力损失.结果随机筛查63例高危儿,初检结果阳性22例,阳性率为34.9%,其中有关脑损伤危险因素的阳性率高达71.4%.复检22例,复检率100%,复检阳性5例,通过率为77.3%.4~6月龄和1岁时作ABR检查,确诊有听力障碍2例,其中1例为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发生核黄胆,另1例为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引起颅内出血.63例高危新生儿中听力障碍发病率为3.2%.其听力障碍原因均与脑损伤有关.结论 NICU中高危新生儿是听力障碍的高发人群,应该常规进行听力筛查,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是导致听力障碍的高危因素,DPOAE结合ABR是一种较好的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方法.

    作者:祁伯祥;林小娟;柳炯;杨于嘉;赵素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鼻内镜下重塑鼻腔结构治疗结构性鼻炎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重塑鼻腔结构治疗结构性鼻炎的可行性.方法对68例结构性鼻炎病人进行鼻内镜下选择性多结构手术治疗,随访6个月至2年,评估疗效.结果 56例治愈,10例有效,2例无效,有效率97.1%(66/68).结论鼻内镜下重塑鼻腔结构治疗结构性鼻炎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方法.

    作者:张天振;张庆泉;王锡温;朱宇宏;张杰;文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喉大部分切除--Pearson言语重建手术34例报告

    目的总结分析34例中晚期喉癌及下咽癌的Pearson发音重建手术经验.方法 34例喉鳞癌及下咽癌病人中,喉癌外侵梨状窝12例,梨状窝癌侵犯喉22例.根据UICC与AJCC 2002统一的TNM分类标准喉癌T3N0 3例,T3N1 2例,T4N0 2例,T4N1 5例;下咽癌T3N0 8例,T3N1 3例;T4N0 5例,T4N1 6例.所有病人均采用喉大部分切除-Pearson发音重建,且在同期行颈廓清术.术后放疗25例,剂量55~65 Gy.结果术后发音成功者29例,占85.3%(29/34);术后声音小、音时短者2例;黏膜管闭塞且无法发音者3例.进食无呛咳、术后20 d内拔除鼻饲管者25例,1~3个月后拔鼻饲管者8例,重度误吸1例(保留鼻饲管达1年);咽瘘3例.随访3年以上,淋巴结再转移率35.3%(12/34);术后残喉复发2例,3年残喉复发率5.9%(2/34).死亡10例,3年生存率70.6%(24/34).结论喉大部分切除加发音重建,黏膜管内径4~5 mm比较适合,无误吸,发音好.

    作者:陈杰;魏威;喻建军;黄文孝;李赞;包荣华;周晓;瞿继保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多导人工耳蜗植入后电极阻抗的初步研究

    目的研究多导人工耳蜗植入后电极阻抗变化的特点,对比直电极和弯电极的阻抗差异,为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调试提供参考.方法在Nucleus多导人工耳蜗编程调试界面上,应用R126 V1.3和NRT V3.0软件,测试11例语前聋儿童在不同时期的阻抗值,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CI24M和CI24R contour两种植入体阻抗随时间变化的基本规律是:术中较低,开机时高,以后随时间推移逐渐降低.CI24R contour阻抗高于CI24M.结论人工耳蜗植入体阻抗开机后随时间推移而逐渐降低,新型CI24R contour植入体与CI24M相比,其阻抗值在术中至开机后3周内明显要高.

    作者:蔡鑫章;冯永;贺楚峰;梅凌云;田湘娥;何学斌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鼻-鼻窦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诊治

    目的提高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感染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总结2000年~2004年5年间我科收治的6例鼻-鼻窦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病人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措施及结果.结果①6例病人均有鼻-鼻窦手术史,手术后2~4周出现症状.②鼻-鼻窦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临床症状有发热、头痛、鼻溢增多等,鼻内镜检查可见鼻窦黏膜肿胀、鼻腔-鼻窦脓性分泌物及痂皮,分泌物恶臭.③分泌物(1例入院前、5例入院后)细菌培养证实均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药敏试验发现所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其中2例对呋喃妥因敏感、对氧氟沙星中度敏感,另1例对利福平敏感,所有病人血培养均为阴性.④6例病人均予以静滴万古霉素治疗,辅以鼻内镜下鼻腔-鼻窦换药并碘伏冲洗,临床症状消失、鼻内镜检查分泌物明显减少、细菌培养5例阴性、1例无致病菌生长,停药出院.结论广谱抗生素的使用、鼻-鼻窦术后术腔开放增加感染途径均易增加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出现.对于鼻-鼻窦术后出现典型临床症状的病人应及时行细菌学检查,并依据药敏结果予以恰当的全身及局部治疗,同时需做好消毒隔离措施,防止交叉传染.

    作者:李泽卿;王秋萍;周文光;吴昆旻;汤健;殷俭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血清组织多肽抗原在鼻咽癌中的表达

    目的评价组织多肽抗原(TPA)在鼻咽癌诊断和监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鼻咽癌病人28例,健康对照组10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TPA、EA-IgA、VCA-IgA三项指标并比较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鼻咽癌组三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TPA与鼻咽癌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有关,病人经放射治疗后TPA值下降,TPA值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鼻咽癌转归.结论 TPA和EA-IgA、VCA-IgA联合应用对鼻咽癌的诊治有一定价值.

    作者:李润汉;黄国森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新生儿耳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耳聋的发病情况和听力筛查结果多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2004年12月我院出生的有条件进行TEOAE筛查的4666例新生儿并使用筛查登记表收集病例资料中的相关信息,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新生儿TEOAE第一次筛查通过率80.5%,第二次筛查通过率91.5%,第三次筛查通过率53.3%.对3次筛查不通过的46人行ABR测试,其中14人双耳通过,16人双耳不通过,16人单耳不通过,新生儿耳聋患病率6.9‰(32/4666).单因素分析发现多胎、外耳畸形、窒息病史、低体重、高胆红素血症、早产、阿氏评分<7分等因素与新生儿TEOAE筛查通过率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外耳畸形、窒息病史、低体重、高胆红素血症等为危险因素.结论外耳畸形、窒息病史、低体重、高胆红素血症等因素的是新生儿耳聋高危因素,应对新生儿围产期高危影响因素积极预防和治疗,减少耳聋发病率.

    作者:刘清明;郭幸;朱蓉;赖碧云;周炎荣;梁晓红;丘新足;郑巧娥;陈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以神经系统表现为首发症状的孤立性蝶窦炎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以神经系统表现为首发症状的孤立性蝶窦炎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4月~2004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以神经系统表现为首发症状的孤立性蝶窦炎21例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及诊治经过.结果 21例中主诉单纯头痛9例,视力下降和/或复视6例,头痛并有眼部表现者5例,眼球突出者1例.10例有明确的脑神经损害定位症状,包括第Ⅱ对脑神经损害4例,第Ⅲ对脑神经损害1例,第Ⅳ对脑神经损害1例,第Ⅱ、Ⅲ、Ⅳ对脑神经联合损害者2例,第Ⅵ对脑神经损害2例.全部病例均行鼻内镜下蝶窦开放病变清除术,除1例死于颅内感染外,其余病例症状全部缓解.结论以神经系统表现为首发症状的孤立性蝶窦炎尚未被临床各科室充分认识,常在眼科和神经内科误诊误治,因此,在头痛和/或有眼部神经损害病人中应注意孤立性蝶窦炎的鉴别诊断,CT和MRI是其佳确诊手段,经鼻内镜手术是治疗孤立性蝶窦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杨解军;吴新一;谢民强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传统方法和经鼻内镜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152例报告

    目的总结传统方法和经鼻内镜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手术技巧.方法对1998年3月~2003年8月复旦大学华山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152例鼻中隔偏曲病人中,84例采用传统方法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68例经鼻内镜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手术过程进行总结并观察其术后疗效.结果鼻内镜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68例中,所有病人均获得完全矫正,症状缓解,无1例出现并发症.传统方法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84例病人中75例获得完全矫正,9例病人矫正不完全,术后鼻腔通气仅稍改善,2例术后并发穿孔.结论鼻内镜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手术方式,光源充足、鼻腔后端显示好,术中仅去除偏曲的骨性或软骨部分,并发症少,术后疗效较好.

    作者:倪玉苏;赵霞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细胞因子IFN-γ和IL-1β对人喉鳞癌细胞粘附和浸润能力的影响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和白介素-1β(IL-1β)对人喉鳞癌细胞株Hep-2及 AMC-HN8细胞粘附及浸润的生物学性状的影响.探讨细胞因子IFN-γ和IL-1β改变喉鳞癌细胞粘附和浸润性状的机制.方法应用细胞粘附抑制实验和快速体外浸润实验检测经细胞因子IFN-γ和IL-1β作用后的Hep-2及AMC-HN8细胞体外粘附和浸润情况.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经细胞因子IFN-γ和IL-1β作用后的喉鳞癌细胞Hep-2及AMC-HN8整合素α6、β4的表达.结果 IFN-γ和IL-1β对两种喉鳞癌细胞株的生物学性状的影响各异.IFN-γ可体外抑制Hep-2及 AMC-HN8细胞的粘附和浸润.IL-1β可增强AMC-HN8细胞的粘附和浸润,但对Hep-2细胞的粘附和浸润无影响.IFN-γ和IL-1β对两种喉鳞癌细胞整合素α6、β4蛋白表达有不同的调控作用.结论 IFN-γ和IL-1β可能是通过调控不同的粘附分子进而影响喉癌细胞株的生物学性状.

    作者:周佳青;周梁;金晓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Survivin反义RNA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目的构建Survivin反义RNA表达载体,从基因水平靶向封闭Survivin功能,为探讨喉癌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奠定基础.方法将Survivin大部分编码序列cDNA片段反向插入pEGFP-C1载体,构建Survivin反义RNA表达载体.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重组质粒转染人喉癌细胞株Hep-2,并利用G418(300 mg/ml的维持浓度)筛选,获得稳定细胞株(命名为HpEGFP/Survivin).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从蛋白质水平检测反义Survivin RNA封闭Survivin的表达效果.结果构建的Survivin反义RNA表达载体(命名为pEGFP/Survivin),经酶切电泳和测序证实碱基序列的正确性.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结果表明,构建的Survivin反义RNA表达载体转染人喉癌细胞株Hep-2,从蛋白水平抑制了Survivin的表达,抑制率为30%.说明反义Survivin RNA载体构建成功.结论构建的Survivin反义RNA表达载体从蛋白水平抑制了Survivin的表达,可以进一步用于抑制Survivin基因表达的实验研究.

    作者:文连姬;金春顺;李长青;管国芳;赵丹;高丽芳;王丽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甲壳胺无纺布的降解性及生物相容性观察

    目的观察甲壳胺无纺布在体外、体内降解性能和规律及其生物相容性.方法将甲壳胺无纺布称重后分组置于1%溶菌酶和0.1%溶菌酶溶液中,37℃恒温震荡水浴,按时间顺序取出,80℃烘干4 h后称重,观察其体外降解速度,将其植入兔皮下,分别于2、4、8、12周取材进行大体观察和HE染色光镜检查.结果体外在1%溶菌酶溶液中1周平均降解5.52%,2周降解9.36%.体内植入大体观察及组织形态学检查显示其具有良好的可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结论甲壳胺无纺布具有良好的可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可作为理想的组织工程细胞支架.

    作者:程友;黄金中;杜江;文忠;李景红;唐乔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大鼠听神经瘤慢性压力模型的建立

    目的建立SD大鼠听神经瘤慢性压力模型,为听神经瘤所致的面、听神经电生理功能及病理学改变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分别测量人与SD大鼠后床突中点-岩骨基底的距离.根据二者之比,设立大鼠听神经瘤压力模型的分级梯度.用1.8F介入用微导管自制成球囊导管,模仿人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镜下将球囊置入右侧小脑脑桥角区(CPA),缓慢注液至设定液量后结扎导管尾端,背部皮下潜行埋藏,建立载瘤1周模型.结果除大肿瘤组模型鼠1例死于脑干危象,另1例术后第5天死于颅内感染外,余各组模型大鼠1周时BAEP电生理和MRI影像学检查均证实建模成功.结论建立了SD大鼠听神经瘤的慢性压力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听神经瘤压迫对面、听神经及其周围结构的长期影响奠定了基础.

    作者:朱权;袁贤瑞;姜维喜;刘尚明;黄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uPA及nm23-H1蛋白表达与喉鳞癌侵袭转移的关系

    目的探讨喉鳞癌中uPA及nm23-H1的表达与喉鳞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uPA及nm23-H1在55例喉癌中蛋白水平的的表达.结果喉癌中uPA及nm23-H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3%(37/55)和54.5%(30/55),且二者表达呈负相关(P<0.05).uPA的表达与临床分期、颈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nm23-H1的表达与临床分期、颈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uPA阳性同时nm23-H1阴性表达者,颈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uPA阴性同时nm23-H1阳性表达者(P<0.05).结论 uPA及nm23-H1的表达与喉癌的颈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大力;王铁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过敏性鼻炎对鼻息肉术后疗效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目的探讨过敏性鼻炎对鼻息肉手术疗效的影响及其免疫病理机制分析.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鼻息肉(其中单纯性鼻息肉22例,鼻息肉伴过敏性鼻炎18例)和10例中鼻甲黏膜组织中总IgE阳性细胞表达情况;采用Chromotrope 2R特染方法检测以上样本中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 Eos)浸润情况.结果①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FESS)术后6个月疗效观察显示鼻息肉伴过敏性鼻炎组的总有效率(55.6%)明显低于单纯鼻息肉组(90.9%,P<0.05).②鼻息肉伴过敏性鼻炎组的总IgE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单纯鼻息肉组(P<0.005).③鼻息肉伴过敏性鼻炎组的Eos浸润水平明显高于单纯鼻息肉组(P<0.001).结论鼻息肉病人如果伴有过敏性鼻炎,即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性炎症,则可增加病情的严重性和复杂性,可作为疗效判断的指标之一.

    作者:吴敏曼;孙虹;李和清;蒋明;王庭阔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下颌正中裂开径路切除咽旁间隙肿瘤2例报告

    咽旁间隙肿瘤位置较深,周围有重要的神经和血管,手术风险大,切除困难.Spiro[1]和Eiji等[2]报道采用下颌正中裂开外旋入路成功地切除咽部肿瘤.我科近期采用此入路切除咽旁及颅底肿瘤2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关建;殷善开;鲁文莺;冯云海;吴雅琴;于栋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9例罕见咽喉肌麻痹诊治体会

    单纯以咽喉部肌肉麻痹所致的吞咽困难为主症、且预后良好的咽喉肌麻痹疾病临床少见,作者对9例此类病例进行总结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9例咽喉肌麻痹均为1995~2002年我院收治的男性住院病人,年龄50~70岁,平均56岁.既往身体健康,无高血压、糖尿病史,无颈部外伤、手术史,无咽喉部疼痛、无扁桃体手术史.

    作者:宫丽丽;杨传华;王宪辉;董艾青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p53家族新成员p63,p73与头颈部肿瘤

    p53是研究较为广泛的抑癌基因,随着p53的广泛和深入研究,其家族成员p63与p73陆续被发现后,即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文就p63、p73的表达类型、结构和功能及其与头颈部肿瘤的相关性作一综述.

    作者:贾海英;王继群 刊期: 200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