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一种睡眠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作者:马纪清;孙增银;薛迎春;陶冬叶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我科自2002年起开展三叉神经高位切断撕脱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邱著文;郑德春;林建业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颞骨先天性胆脂瘤发病率较低,是胚胎时期外胚层组织残留于颞骨中,逐渐生长堆积而成,表现为完整鼓膜内侧出现角化的表皮样团块状物.House于1953年首先描述了中耳先天性胆脂瘤.本病病变隐匿,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常因出现前庭、耳蜗功能障碍,面瘫及颅脑症状时才就诊.我科近年收治2例颞骨巨大先天性胆脂瘤,报道如下.
作者:陈智斌;邢光前;赵晓埝;卜行宽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慢性泪囊炎既往由眼科医生经鼻外入路手术治疗.随着鼻内镜的应用,耳鼻咽喉科医生开始经鼻腔开放泪囊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我科2004年9月~2006年4月运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及术区运用5-Fu治疗慢性泪囊炎48例(50眼),取得了较好得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廖首本;钟海建;黄雄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Ramsay Hunt综合征误诊的原因.方法 对64例Ramsay Hunt确诊患者首诊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耳部疱疹和神经痛阳性率,筛选更敏感的诊断指标;统计误诊疾病种类和比例,提出鉴别诊断的重点;按首诊医师不同分为社区医师组和专科医师组;以首诊症状是否典型分为症状不典型组和症状典型组,并分层分析.结果 耳部神经痛阳性率高于疱疹阳性率(P<0.05).误诊28例,误诊率为43.8%,易误诊为炎症(67.9%).社区医师误诊率高于相关专科医师(P<0.05).症状不典型时社区医师误诊率高于症状典型时(P<0.05);而专科医师误诊率无差别(P>0.05).结论 减少误诊率,可将耳部神经痛作为诊断Ramsay Hunt综合征的主要指标;注意神经痛与炎症疼痛鉴别及同时出现的耳部和面部体征.
作者:王蕾;苗旺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颅内三叉神经鞘瘤的CT和MRI表现.方法 搜集3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颅内三叉神经鞘瘤的CT和MRI资料,探讨颅内三叉神经鞘瘤分型、诊断要点及有关鉴别诊断.结果 颅内三叉神经鞘瘤分三型:颅后窝型(8例)、颅中窝型(4例)及骑跨型(24例).病灶信号混杂,易囊变(12例),增强后可见不均匀强化;CT能看到岩尖骨质吸收或破坏(17例).结论 CT和MRI的联合应用对三叉神经鞘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对临床治疗及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指导作用.
作者:孟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不同听力损失耳的听觉稳态诱发反应(auditory steady-state evoked response, ASSR)与纯音听阈的关系,为客观的听力评估提供指导.方法 对67例(103耳)不同听力损失耳分别行ASSR 与纯音测听检查,比较 ASSR分别在0.5、1、2、4 kHz频率处的反应阈值与纯音听阈的相关性及差值.结果 ASSR的反应阈与纯音听阈在0.5、1、2、4 kHz频率处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4、0.83、0.89、0.91,呈极显著相关(P<0.01);ASSR的反应阈与纯音听阈在0.5、1、2、4 kHz频率处的差值在轻度耳聋组分别为(11.2±3.5 ) dBHL、(12.9±3.7) dBHL、(13.6±4.1) dBHL、(13.4±4.5) dBHL;在中度耳聋组分别为(3.4±4.6) dBHL,(4.9±4.3) dBHL,(6.8±5.7) dBHL,(7.1±5.6) dBHL;在重度耳聋组分别为(1.5±3.1) dBHL,(3.4±2.1) dBHL,(2.9±2.3) dBHL,(1.2±2.6) dBHL;其中轻度耳聋组的ASSR的反应阈与纯音听阈的平均差值与重度耳聋组的平均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SSR反应阈与纯音听阈有显著相关性,随着听力损失的加重,ASSR反应阈愈接近纯音听阈,ASSR可作为不同听力损失者客观的听力评估.
作者:欧阳顺林;张建国;严小玲;卢洁贞;郭明坤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治疗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 在鼻内镜下对45例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行鼻窦清创术,部分病例加行下鼻道开窗术,彻底清除鼻窦病变组织及鼻病变黏膜和骨质,充分开放鼻窦,术后应用大扶康冲洗术腔,并定期行鼻内镜检查.结果 随访6个月至6年,治愈41例,复发4例.复发病例经再次鼻内镜手术后治愈,无手术并发症.结论 鼻内镜下鼻窦清创术是治疗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重要手段,术后定期复查并辅以大扶康术腔冲洗,疗效良好.
作者:吴建;范静平;廖建春;王海青;郎军添;彭玉成;赵舒薇;林顺涨;孙爱华;何金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鼻咽、口咽、咽旁间隙肿瘤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2002年~2006年下颌骨外旋径路手术切除肿瘤并行局部修复治疗的3例鼻咽癌(2例放疗后复发,1例下咽癌术后鼻咽、口咽部巨大重复癌)、5例口咽恶性肿瘤(3例扁桃体鳞癌,2例颊黏膜鳞癌)、4例咽旁间隙肿瘤(1例脂肪瘤,3例混合瘤恶变)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缺损分别用胸大肌皮瓣修补3例,用游离前臂皮瓣修补4例,组织工程补片修复2例.结果 随访8个月至4年,3例鼻咽癌患者中1例术后1年远处转移死亡,2例无瘤生存;3例扁桃体癌中2例无瘤生存,1例局部复发再次手术切除;2例颊黏膜鳞癌无瘤生存;1例脂肪瘤无复发,3例混合瘤恶变患者中1例6个月后死于远处转移,1例带瘤生存,1例无瘤生存.结论 下颌骨外旋径路对于暴露鼻咽、口咽、咽旁间隙肿瘤视野良好,肿瘤可直视下完整切除,应用组织工程补片、带蒂或游离组织瓣进行I期修复,手术安全、可靠.
作者:姜彦;董频;李晓艳;徐宏鸣;朱宽龙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吸入变应原,谱及标准化变应原脱敏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用阿罗格吸入性过敏原14类57种对29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皮肤点刺试验,选择相应敏感的典型过敏原阿罗格脱敏试剂进行脱敏治疗;类固醇药喷鼻治疗做为治疗对照组.结果 常见的变应原依次为屋尘螨(59.7%)、粉尘螨(54.1%)、禾本科草(27.4%)、花(24.9%)、杂草(20.9%)、霉菌I(20.9%),其中屋尘螨和粉尘螨占72.0%.145例皮肤点刺试验典型阳性(+++)的变应性鼻炎患者,选择相应敏感的典型过敏原进行特异性脱敏治疗.76例完成71周的疗程,疗程结束时显效28例(36.8%),有效42例(55.3%),总有效率为92.1%,无效6例(7.9%);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此76例共行2872次脱敏治疗,21例(27.6%)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有110次(3.8%)局部反应;4例(5.3%)发生全身反应,共5次(0.2%).结论 屋尘螨和粉尘螨是变应性鼻炎常见的过敏原,其次为禾本科草和花粉.阿罗格变应原脱敏疗法是治疗变应性鼻炎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疗效高于类固醇药喷鼻,但需注意在实践中的个体化方案.
作者:肖自安;贺湘波;伍伟景;杨曙;田景玉;杨承佑;谢鼎华;黄伯云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环甲膜穿刺穿孔置管在麻醉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方法 1999年5月~2006年1月,我院对39例常规气管插管困难及喉显微手术需开阔内镜视野的患者进行环甲膜穿刺穿孔置管术,并对其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均1次操作成功,穿刺时间不超过1 min,经环甲膜穿刺穿孔置管出血量不超过3 ml,无1例出现皮下或纵隔积气、食道损伤和气胸,无1例死亡病例.所有病例拔管后环甲膜伤口均愈合良好,环甲膜穿刺穿孔置管愈合处仅见小条索状瘢痕,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环甲膜穿刺穿孔置管在气管插管麻醉中是一种安全、有效、快速、简便易行和微创的操作方法,必要时可选择性使用.
作者:刘洪;庞玲;王昆;石秀娜;胡晓霞;孙广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方法 将60例鼻咽癌放疗后并发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鼓室置管;B组在鼻内镜下行鼻腔鼻咽部清理加鼓膜穿刺抽液加鼓室给药沐舒坦.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随访10个月,60例中存活49例.存活患者中,分泌性中耳炎治疗有效率A组为52.6%,B组为8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A组为23.7%,B组为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对鼻咽癌放疗后伴发的分泌性中耳炎治疗,鼻腔鼻咽部清理加鼓膜穿刺抽液加鼓室给药沐舒坦优于单纯鼓室置管引流.
作者:游舟;杨柏球;刘理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腮腺混合瘤切除的可行性手术方式.方法 对我院及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1998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的60例经病理诊断的腮腺混合瘤患者行手术切除的方式进行分析.58例肿瘤大直径小于4 cm患者行肿瘤及周围部分腮腺切除术;对2例大直径超过4 cm的肿瘤患者行腮腺全切除术.结果 术后均未发生永久性面神经麻痹.3例(5%)术后出现术侧暂时性面神经麻痹,3例(5%)出现腮腺瘘,10例出现耳颞神经综合征(Frey综合征),经对症等治疗后均治愈,无1例复发.结论 对经术中快速石蜡切片提示为腮腺多形性腺瘤,且直径≤4 cm者可行腮腺部分切除术是安全的,并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于直径>4 cm则行腮腺全切除术.
作者:胡建道;谢文娟;廖建春;刘环海;朱长发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颅底炎性假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报道2004年和2006年在我科诊治的2例颅底炎性假瘤,并结合文献对该病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点、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颅底炎性假瘤侵袭性的临床表现易误诊为恶性肿瘤,在病理学上无特异性的表现,在影像学上表现为T2加权低信号,治疗效果不佳,容易复发.结论 T2加权低信号是颅底炎性假瘤的影像学特征,颅底炎性假瘤的治疗应根据自身特点,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
作者:章华;赵素萍;蒋卫红;谢志海;肖健云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利用等离子双极射频治疗小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临床疗效.方法 4~13岁OSAHS患儿56例,全麻下利用等离子双极射频切除扁桃体和(或)经鼻内镜下利用等离子双极射频行腺样体及下鼻甲消融术.结果 术后随访3~12个月,治愈47例,好转9例.总有效率100%.结论 等离子双极射频消融组织范围准确,安全有效,患者痛苦小,副作用少,操作简单,尤其适合小儿鼾症的手术治疗.
作者:成斌;刘如安;刘晖;张丽红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头颈部畸胎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总结我科诊治的2例头颈部畸胎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思路、治疗策略、组织学所见、治疗效果和预后.结果 头颈部畸胎瘤表现为囊性或实性包块,可固定或活动,表面光滑,边界清晰.诊断时可结合B超、CT、细针吸取细胞学、核医学显像等检查.2例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术后随访无复发.结论 颈部B超与CT联合应用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手术治疗可彻底清除病灶,预后良好.
作者:崔佳文;赵长青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鼻内镜术中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对成人慢性鼻窦炎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100例成人慢性鼻窦炎进行手术,随机分成两组.甲组55例,术中保留鼻窦黏膜及中鼻甲,不扩大鼻窦自然开口;乙组45例,术中不保留鼻窦黏膜,切除部分中鼻甲,扩大鼻窦自然开口,随诊6~12个月,按海口标准进行疗效综合评定.结果 甲组治愈率85.5%,乙组治愈率57.8%,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总有效率94.5%,乙组总有效率8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保留鼻窦黏膜及中鼻甲,不扩大鼻窦自然开口能提高成人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疗效.
作者:肖楚志;邓伟光;杜红;朱秀娥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电动切割器切除部分肥厚中鼻甲加外折术治疗鼻睫神经痛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采用美国美敦力施美德公司生产的全自动切割器(Hummer)对68例鼻睫神经痛患者,在局麻或全麻下经鼻内镜电动切割器切除中鼻甲外侧肥厚部分,再将其折断并向外推移,解除嗅裂狭窄.结果 术后随访1年以上,所有病例术后均获得足够宽敞的嗅裂.治愈65例(95.6%),好转3例(4.4%),总有效率为100.0%;3例并发鼻腔粘连(4.4%).无嗅觉下降等并发症.结论 经鼻内镜电动切割器切除部分肥厚中鼻甲加外折术符合鼻腔生理要求,疗效肯定,是治疗鼻睫神经痛安全、微创和理想的方法.
作者:蔡其刚;赵永宏;刘旭利;胡海涛;熊拥华;米修奎;汤亚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构建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观察GFP基因在体外培养的新生大鼠耳蜗Corti器和螺旋神经节细胞的表达.方法 通过细菌内同源重组方法构建携带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GFP),观察重组腺病毒转染培养的新生大鼠耳蜗Corti器和螺旋神经节细胞后,不同时间内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表达情况、表达部位及病毒对培养耳蜗Corti器和螺旋神经节细胞的影响.结果 构建的重组腺病毒经酶切电泳鉴定正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腺病毒转染体外培养的新生大鼠耳蜗Corti器和螺旋神经节细胞后,12 h即开始表达绿色荧光蛋白基因,24 h达到高峰,表达时间可持续1周;倒置显微镜观察转染后的Corti器和螺旋神经节细胞形态结构及生长无明显改变.结论 本实验成功构建了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重组腺病毒,通过该方法构建的腺病毒可以介导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在体外培养的新生大鼠耳蜗Corti器和螺旋神经节细胞中表达,但腺病毒本身对体外培养的耳蜗Corti器和螺旋神经节细胞生长无明显影响,为通过腺病毒进行内耳基因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刘英鹏;龚树生;王国鹏;李泽文;王建亭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在体外对人类耳蜗感觉细胞进行成功培养.方法 参照用于豚鼠的有关技术,选择死亡6 h内的新生儿尸体,取出其耳蜗,采用微分离技术分离耳蜗感觉上皮细胞块并对细胞块酶解,加入可分量的细胞培养液制成含低密度的分离细胞混悬液,分置培养皿中,置培养箱中培养.结果 获得了对人类耳蜗感觉细胞进行分离和培养的技术.结论 成功分离出耳蜗感觉细胞并使用自制的细胞培养液进行了长期自然培养,为以后进一步研究耳蜗感觉细胞(包括耳蜗干细胞)积累了经验.
作者:卢光进;陈睿;刘叶珍;李卫东;赵红波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血浆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DNA定量测定对鼻咽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Q-PCR)技术,测定35例经病理确诊的鼻咽癌患者血浆EB病毒DNA含量,并与50例健康对照者比较.结果 鼻咽癌患者血浆EBV-DNA阳性率和复制量均高于健康对照者.两组阳性率和中位浓度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血浆EBV-DNA定量分析不能作为临床上确诊鼻咽癌的方法,但对鼻咽癌的筛查有实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廖勇;罗志强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克隆人Hath1-cDNA基因,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pIRES2-DsRed2-Hath1.方法 从人的全血标本中提取DNA模板,经PCR获得Hath1-cDNA,将Hath1-cDNA和pIRES2-DsRed2质粒用限制性内切酶XhoⅠ、EcoRⅠ双酶切,酶切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割胶纯化,前者回收1065 bp大小片断,后者回收大片断,再将回收的2个片断用T4 DNA连接酶连接,转化DH5α,挑选单克隆,提取质粒,所提质粒进行双酶切鉴定并测序.结果 成功地从人全血中克隆出Hath1-cDNA,并构建了其真核表达载体pIRES2-DsRed2-Hath1.结论 pIRES2-DsRed2-Hath1的构建为Hath1基因转染致聋小鼠耳蜗的实验奠定了基础.
作者:陈杰;高下;麻晓峰;顾香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血肿周边神经组织中HIF-1α蛋白表达,并探讨脑水肿程度与HIF-1α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SD大鼠5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脑出血6、24 、72 h组,7、14和21 d组,每组8只.采用自体血脑内注射法建立脑出血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出血后不同时间血肿周边脑组织中HIF-1α蛋白表达情况,并应用干湿比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结果 脑出血组HIF-1α蛋白阳性表达率60.4%(29/48),对照组HIF-1α蛋白阳性表达率为0%,二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出血后,HIF-1α蛋白阳性表达率随时间进行性增加,并于出血后72 h达到高峰且维持到第7天,此后HIF-1α蛋白表达的阳性率逐渐下降,脑出血后不同时间阳性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脑出血后3 d内,脑组织含水量进行性增加,此后逐渐下降.对照组与出血组脑组织含水量比较P<0.01,出血组之间比较P<0.01,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IF-1α在脑内血肿周边神经组织中有表达,随出血时间延长HIF-1α蛋白在细胞内的表达程度和脑组织水肿程度呈正相关.
作者:李强;王爱岳;刘运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LMP1和VEGF基因蛋白表达与鼻咽癌(NPC)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对40例NPC放疗前活检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LMP1和VEGF蛋白在NP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二者表达与NPC分期、放疗敏感性、生存率、转移及复发之间的关系.结果 NPC组织中LMP1和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5%和60.0%.NPC分期、放疗敏感性、淋巴结转移、生存率及远处转移与LMP1蛋白高表达密切关系,VEGF的高表达则与鼻咽癌的分期、颈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生存率密切关系.LMP1蛋白表达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r=0.812).结论 LMP1和VEGF 蛋白高表达对判断病变进展、预测放疗敏感性、生存率及转移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姜武忠;赵素萍;廖遇平;吴碧红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MSC)诱导的软骨细胞修复兔耳廓软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取新西兰大白兔BMMSC 体外培养扩增,以含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地塞米松和维生素C的培养液做诱导培养,实验组以诱导后的软骨细胞与聚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Poly(dl-lactide-co-glycolide)(PLGA)包埋甲壳胺无纺布的新型支架形成复合物修复兔自体耳廓软骨缺损;对照组以PLGA/甲壳胺无纺布支架修复兔耳廓软骨缺损.分别于移植后6周、12周、18周取材,行HE和甲苯胺蓝染色,观察各组兔耳廓软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 术后18周,实验组缺损区完全由软骨组织修复,缺损表面光滑,软骨陷窝明显,与周围正常软骨组织无明显界限;对照组为纤维组织修复.结论 自体BMMSC诱导的软骨细胞可用于修复兔耳廓软骨缺损.
作者:程友;王秋萍;薛飞;吴昆旻;汤健;程向荣;李泽卿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患者,男,10岁,以右颈部肿物进行性增大1年于2006年7月20日入院.体查:一般情况好,心肺无异常.右侧颈部胸锁乳突肌外及颈动脉三角区隆起,可触及一6 cm×2 cm×15 cm大小肿物,边界清,质地中等,表面血管怒张,穿刺未抽出液体.
作者:郭冬菊;王继芬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治疗下咽癌和颈段食管癌的目的既要根治肿瘤,又要行上消化道功能一期重建,以恢复患者经口进食功能,并尽可能保留患者的言语功能和避免永久气管造瘘.本院治疗3例下咽癌侵犯颈段食管,用游离空肠和胃代食管修复颈段食管缺损,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杰;黄文孝;戴捷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面肌痉挛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其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故其颅内手术存在不同术式,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亦各存有差异.近年来,随着对其病因的不断深入研究,并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日益进步,术中神经内镜的辅助应用,以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术中监测,使面肌痉挛颅内手术的疗效得到较大改善.本文对其病因、术式的选择、手术疗效及并发症做一综述.
作者:刘蓓;唐安洲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