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南大学
  • 国际刊号:1007-1520
  • 国内刊号:43-1241/R
  • 影响因子:0.64
  • 创刊:1995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湖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42-171
  • 全年订价:17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 1996年被湖南省宣传部、湖南省科委、湖南省新闻出版局评为编校优秀奖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2008年1期文献
  • 鼻中隔矫正术治疗老年性鼻出血(附38例报告)

    老年鼻出血较常见,常与高血压、血管硬化等多种疾病有关.但若同时患有明显鼻中隔偏曲,则易致反复或严重鼻出血.由于鼻中隔偏曲,特别是存在骨嵴或棘时,常规鼻腔填塞常不能有效止血.

    作者:伍启刚;戴熙善;李全胜;付彦乔;余滋中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单极电刀辅助行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23例

    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vulopalatopharyngoplasty, UPPP)是治疗以口咽部阻塞为主要病变部位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OSAHS)的主要方法,疗效确切,我科采用单极电刀辅助行改良UPPP治疗OSAHS患者23例,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许心茂;牛传贵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合并腺样体肥大儿童慢性鼻窦炎的诊治体会

    儿童慢性鼻窦炎常合并腺样体肥大,国外有研究表明儿童慢性鼻窦炎合并腺样体肥大的发病率为69%[1],且易延误治疗,使儿童慢性鼻窦炎迁延不愈,增加了鼻内镜手术治疗难度.

    作者:何超;戴熙善;李国义;伍启刚;李全胜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带蒂胸大肌肌皮瓣一期修复大面积外伤性颌面部缺损

    颌面部严重创伤不仅造成皮肤软组织缺失,且常有神经、血管外露及骨外露或骨折,在治疗上有一定难度.如不能及时正确的处理,常出现严重后果,如感染、局部组织坏死并发出血及经久不愈等.

    作者:尹时华;鄢开胜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鼻腔鼻窦手术后鼻腔粘连的原因和围手术期预防

    鼻腔、鼻窦疾病的治疗,无论是采用功能性鼻窦外科手术,还是采用传统非鼻内镜手术治疗,术中、术后常因处理不当而发生鼻腔粘连.鼻腔粘连影响鼻腔生理功能,使手术和治疗效果明显降低[1].

    作者:蔡其刚;赵永宏;米修奎;刘旭利;胡海涛;熊拥华;汤亚伟;喻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纤维喉镜在昏迷患者鼻饲中的应用体会

    为解决昏迷患者营养困难,提高对昏迷患者留置鼻饲管成功率,我科2003年2月~2006年5月对30例昏迷患者采用纤维喉镜明视下留置鼻饲管,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丽燕;吕彦彬;杨艳珍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周围性面瘫61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1例面神经瘫痪患者临床资料,其中Hunt综合征14例,Bell面瘫5例,化脓性中耳炎所致面瘫19例,外伤性面瘫11例,颞骨肿瘤所致面瘫12例.24例保守治疗,37例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中乳突根治术3例,面神经减压术27例,面神经切除2例,面神经端-端吻合1例,神经移植4例.面神经功能评定标准按House-Brackmann(H-B)分级法.统计学方法采用秩和检验.结果 随访6~24个月,除颞骨肿瘤所致面瘫面神经功能(H-B)外,其他疾病所致面瘫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的恢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积极的保守治疗以及及时、准确的手术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有效方法.

    作者:蒋成义;詹晓东;王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不完全性第三鳃裂内瘘管食管稀钡造影诊断及临床价值

    目的 评价食管稀钡检查诊断不完全性第三鳃裂内瘘管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10例不完全性第三鳃裂内瘘管的食管稀钡造影资料.结果 食管稀钡造影表现为自左侧或右侧梨状窝侧前方向下延伸的充盈钡剂的盲管状通道,长3~10 cm,宽0.3~0.5 cm.结论 食管稀钡检查是诊断不完全性第三鳃裂内瘘管简便有效的检查方法,可清晰显示其内瘘口、瘘管形态、长度及走向,对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明思;吴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数字X线摄片对人工耳蜗植入电极位置的评估

    目的 耳蜗数字X线摄片确定人工耳电极的位置.方法 13例植入人工耳蜗患者术后第1天行耳蜗数字X线摄片,确定人工耳蜗电极在耳蜗内的位置.结果 所有患者电极均有效植入耳蜗内,数字X线片均清楚显示耳蜗内植入的电极排列数目及电极走向,而且能辨认前庭和上半规管的形态,并可以此为标记划出参考线,以帮助计算耳蜗内电极的深度.结论 耳蜗数字X线摄片比常规耳蜗位X线片能更清楚地确定电极在耳蜗内的位置,可充分满足耳蜗植入术后影像学检查的需要,是一经济、简便和直观的方法.

    作者:伍玉军;陈登明;冯永;贺楚峰;梅凌云;蔡鑫章;陈红胜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面神经解剖在第一鳃裂瘘管切除术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面神经解剖在第一鳃裂瘘管切除术中的意义.方法 19例第一鳃裂瘘管患者术中常规解剖面神经,其中7例无单纯瘘管切除手术史者行面神经总干解剖法;12例有单纯瘘管切除手术史者行面神经下颌缘支解剖法.在直视面神经下将瘘管及其周围的瘢痕组织彻底切除.2例伴有外耳道内瘘口,切除与瘘管组织关系密切的部分外耳道软骨和皮肤,术腔缺损转移胸锁乳突肌瓣充填,外耳道填塞碘仿纱条.结果 19例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随访9~24个月未见复发.4例术后有轻度面神经瘫痪,术后1个月内均完全恢复正常.结论 面神经解剖有利于完整切除第一鳃裂瘘管和防止面神经不可逆损伤.

    作者:张光平;钱静;陈颖坤;吴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鼓室成形术后主观听力改善与纯音测听结果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室成形术后主观听力改善与纯音测听结果的关系.方法 随访2000~2006年行鼓室成形术后1、3和5年的患者288例,复查纯音测听结果,并记录患者日常生活中听力改善情况.结果 鼓室成形术后,83.3%的患者(240/288)气骨导差在20 dBHL以内,85.8%患者(247/288)术后主观听力有明显改善.术后气导听阈下降小于或等于10 dBHL无实质性变化的患者中54.2%有主观听力改善;术后气导听阈下降30 dBHL时,100%的患者主观听力改善.结论 鼓室成形术前术后的气骨导差值、气导听阈值的变化,结合患者听力改变的主观感觉,可作为判断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鼓室成形术后听力情况的评估手段.

    作者:胡彬雅;任基浩;卢永德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在头颈肿瘤术后缺损一期修复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在头颈肿瘤术后缺损一期修复的临床应用.方法 应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一期修复各种头颈肿瘤术后缺损32例.结果 32例皮瓣31例完全成活,1例部分坏死.术后随访6~24个月,皮瓣略有萎缩,色泽质地弹性均良好.患者术后外形、语音、吞咽功能恢复较好.结论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不带腹直肌及其前鞘,只含有皮肤、皮下脂肪和血管蒂,具有腹直肌皮瓣的所有优点,又避免腹部并发症的发生.供区隐蔽,手术操作方便,可实行双组手术,是修复头颈肿瘤术后缺损的理想材料之一.

    作者:李赞;周晓;喻建军;陈杰;戴捷;黄文孝;包荣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不同手术入路治疗前颅底沟通性肿瘤23例

    目的 总结前颅底沟通性肿瘤的3种手术切除与修复方法.方法 采用颅面联合径路对16例鼻腔鼻窦颅沟通性肿瘤、鼻-眶-颅沟通性肿瘤切除,并同期行带蒂额肌帽状腱膜裂层颅骨瓣修复;3例眶颅沟通性肿瘤行额下进路手术切除,并行颞肌筋膜修补;4例经翼点入路,颞肌筋膜修补.结果 术后2例发生脑脊液漏,经对症治疗好转,未发生颅内感染.2年生存16例,3年生存7例,5年以上存活4例.结论 颅面联合径路、额下径路、翼点入路进行前颅底沟通性肿瘤切除,加以带蒂额肌帽状腱膜裂层颅骨瓣、颞肌筋膜瓣修复,切除范围安全、彻底,修复方便、可靠,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切除及修复方法.

    作者:王光辉;陶远孝;吴宇平;张虹;吕杨成;刘劲松;马杰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电子鼻咽喉镜在诊治咽囊炎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电子鼻咽喉镜在诊治咽囊炎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用电子鼻咽喉镜对73例咽囊炎患者进行检查,52例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电子鼻咽喉镜可清楚显示咽囊炎的病变位置及范围.52例患者在镜下进行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结论 电子鼻咽喉镜在临床上不但可用于诊断,而且可用于治疗咽囊炎,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张建辉;唐嗣泉;严达忠;李忠万;李蓓;黄燕莉;周天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鼻内镜辅助经口腺样体切除4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鼻内镜辅助下经口腺样体切除术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42例确诊为腺样体肥大患者在鼻内镜辅助下经口电动切割吸引器切除肥大腺样体.结果 随访3~6个月,夜间打鼾、鼻塞、鼻溢、听力下降等症状的恢复情况满意,无并发症.结论 鼻内镜辅助下经口腺样体切除术术野清楚,切除范围准确,手术方法易掌握,手术疗效肯定.

    作者:袁晓辉;薛艳峰;聂珍珠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咽旁颞下深区异物1例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咽旁颞下深区异物取出术的手术径路.方法 经下唇正中下颌下切口加喙突截除入路取出1例咽旁颞下区异物,并分析各种手术入路的优缺点.结果 异物为一枚扁三角形石块,自颧弓与下颌骨乙状切迹间狭小间隙射入咽旁颞下深区,引起上颌疼痛、张口受限和面部肿胀.经下唇正中的下颌下切口加喙突截除入路能顺利取出异物,而口内切口因出血过多而被放弃.结论 经下唇正中下颌下切口加喙突截除入路减少了对机体的损伤,同时能较好显露咽旁颞下间隙,使异物顺利取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术径路.

    作者:王永功;郑翔;李亚东;闫德民;崔广庆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术尔泰液在鼻窦内镜手术后的应用观察

    目的 探讨鼻内镜手术后应用术尔泰液预防术腔粘连的作用.方法 将427例因慢性鼻窦炎行鼻内镜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术后术尔泰液应用组215例(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212例(对照组).两组在抽除术腔填塞物后以0.9%氯化钠冲洗术腔,治疗组加用术尔泰液喷雾术腔,比较两组术后术腔粘连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术腔粘连发生率3.3%,对照组8.9%,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尔泰液具有抗炎、抗渗出及抗感染作用,可预防和减少鼻窦术腔粘连.

    作者:张俊杰;李殷;张亚铭;沈文力;宋小云;何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应用鼻内镜或鼻内镜辅助下鼻腔鼻窦低度恶性肿瘤手术探讨

    目的 探讨应用鼻内镜或鼻内镜辅助下切除鼻腔鼻窦低度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8例鼻腔鼻窦低度恶性肿瘤临床资料,其中内翻性乳头状瘤恶变 16例,低度恶性骨肉瘤 1例,腺样囊性癌5例,低度间叶组织肿瘤2例,血管外皮瘤 3例,鼻腔混合瘤恶变1例.均在鼻内镜下或鼻内镜辅助下切除肿瘤.术后19例加放射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4年以上的24例无局部复发;1例低度间叶组织肿瘤,3例内翻性乳头状瘤恶变,1~2年后出现鼻腔复发,再次行同类手术,术后1例内翻性乳头状瘤恶变出现广泛脑膜侵犯死亡.结论 只要掌握好适应证,内镜或内镜辅助下可以切除部分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且创伤小,避免了颜面部瘢痕,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李友忠;曾益慈;罗小巍;杨新明;贺湘波;唐青来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ATP结合盒转运体基因在鼻咽癌紫杉醇耐药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 分析ATP结合盒转运体基因在鼻咽癌细胞对紫杉醇产生耐药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大剂量紫杉醇冲击和逐渐增加剂量相结合的方法建立鼻咽癌紫杉醇耐药细胞系CNE-1/Taxol,运用包含49个ATP结合盒转运体家族成员的Affymetrix Human Genome U133 Plus 2.0芯片分析鼻咽癌紫杉醇耐药细胞系CNE-1/Taxol及其亲本细胞系CNE-1 之间的基因表达差异.结果 发现了ABCA7、 ABCB10、ABCC1、 ABCC4、ABCC5、 ABCC6、ABCD4和ABCG2八个在耐药细胞中表达上调2倍以上的ATP结合盒转运体基因,这些基因在CNE-1/Taxol的表达随半数抑制剂量的紫杉醇处理后均表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 ATP结合盒转运体家族成员的上述8个基因可能与鼻咽癌细胞的紫杉醇耐药产生有关.

    作者:彭小伟;贺广湘;李维;唐洁;褚玉敏;谭国林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NF-κBp65、COX-2和VEGF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NF-κBp65、COX-2和VEGF在喉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对原发喉癌新鲜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50例进行NF-κBp65、COX-2和VEGF表达的蛋白定量分析,以荧光指数(FI)表示3种蛋白表达的相对含量.结果 NF-κBp65、COX-2和VEGF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量分别为1.2、1.26和1.34,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3种蛋白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喉癌组织中NF-κBp65和COX-2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NF-κBp65、COX-2和VEGF的高表达与喉癌的发生、发展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NF-κBp65可能促进COX-2的表达.

    作者:武彦昭;熊晨;王亚玲;王占龙;施惠晶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纳米脂质体介导p53治疗鼻咽癌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纳米脂质体介导p53基因在体外转染鼻咽癌细胞株后细胞的生长变化情况.方法 不同比例的纳米脂质体与p53质粒的混合物转染鼻咽癌细胞,转染效率高的组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鼻咽癌细胞的生长和凋亡情况.结果 比例为纳米脂质体/Porf-GFP=2.5/1的转染效率高,达60%~70%.MTT法测定纳米脂质体包裹p53能明显抑制鼻咽癌细胞株的体外生长,抑制率为67.7%,且转染脂质体/Porf-hp53的鼻咽癌细胞中凋亡细胞占47.8%.结论 纳米脂质体作为一种非病毒载体能有效的将p53基因转导入鼻咽癌细胞中,并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诱发凋亡.

    作者:刘海;秦学玲;鲜均明;周光耀;梁传余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颈静脉孔区的应用显微解剖研究

    目的 对颈静脉孔区的显微解剖进行观察与量化分析,为颈静脉孔区的手术提供解剖依据.方法 10例福尔马林及乳胶灌注的头颈标本,20侧颈静脉孔区进行显微解剖观察与测量,显微镜下逐层显露颈静脉孔区结构,并记录数据和留取图像资料,包括颈静脉孔的分隔、硬脑膜结构和孔内神经、血管结构及解剖关系.结果 7侧右侧颈静脉孔较左侧大.在颈静脉孔的颅内开口,舌咽神经与迷走、副神经间被纤维或骨性结构隔开,其中Ⅸ和Ⅹ、Ⅺ脑神经之间有纤维(85%)或骨桥(15%)形成的不完全分隔;在颈静脉孔内,脑神经行于颈静脉球上方的内侧,舌咽神经位于前方,所有神经束均可用显微外科技术分开,副神经的脑根同脊髓根一起进入颈静脉孔后又加入迷走神经.结论 颈静脉孔结构复杂,熟悉颈静脉孔及其毗邻结构的解剖,有利于该区域影像诊断和手术的顺利进行.

    作者:陈立华;陈凌;凌锋;A.Samii;吴浩;张智萍;M.Samii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PTEN蛋白在喉癌中表达及意义的Meta分析

    目的 探讨PTEN蛋白在喉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及万方数据库,收集1997~2006年国内公开发表论文,均为PTEN在喉鳞癌中表达及意义的独立病例对照研究.本文对文献进行异质性检验,以病例组及对照组比值比(OR 值)为效应指标,然后应用Meta分析软件RevMan 4.2.9对各研究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算合并OR值及95 %可信区间,同时绘制Meta分析森林图和倒漏斗图.结果 终进入系统评价的文献共有9篇病例对照研究,其中喉癌患者487例,对照228例,Meta分析结果合并OR值为0.12,95%可信区间(CI)为[0.07,0.21],PTEN表达与喉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生存率之间存在明显相关(P<0.05);而与喉癌分型、TNM分期、年龄及性别之间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对目前相关研究结果的Meta 分析显示,PTEN低表达可能在喉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中起重要作用,这对于喉癌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防具有参考意义.

    作者:徐志华;王继群;山艳春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上颌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

    患者,男,10岁.因左侧面部无痛性隆起3年,肿块渐进性增大伴左眼球外突6个月入院.3年前患者左侧面部摔伤后出现轻度疼痛,经口服抗炎药物疼痛消失.2年前曾在当地医院活检,病理示纤维组织细胞瘤(低度恶性),未治.

    作者:张国坤;常英展;罗伟;何飞;沈平然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扁桃体术中摘除物误吸致死亡1例报告

    患儿,男,10岁,因咽痛、发烧反复发作数年,来我院就医,诊断为慢性扁桃体炎,建议住院手术摘除扁桃体,因经济原因家长将患儿带至某院就治.

    作者:徐幼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急性白血病引起鼻中隔脓肿1例

    患者,男,53岁.因发热、乏力、牙龈肿痛2周,入住血液内科.入住后行骨髓穿刺检查,诊断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2a.经HA方案治疗(高三尖杉酯碱3 mg,阿糖胞苷150 mg静滴),骨髓象无缓解,改为EMA方案(米托蒽醌10 mg,静滴,第1~3天;阿糖胞苷150 mg,静滴,第1~5天;足叶乙甙0.1 g,静滴,第3~5天)骨髓象仍无明显缓解.

    作者:唐江凤;陈剑秋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经鼻内镜切除颅底软骨肉瘤1例

    1 病例资料患者,男,27岁.因鼻塞、血涕4年加重伴头痛6个月,于2006年12月15日入院.患者于3年前及6个月前于当地医院2次行鼻腔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为脊索瘤,术后行放射治疗,放疗量为70 Gy.入院查体:鼻腔内充满不平肿物,色粉红,质脆,触之易出血.

    作者:李长青;张秋航;严波;吕海丽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听神经瘤手术入路的选择与面听功能保护

    听神经瘤是主要起源于前庭神经的良性肿瘤,手术切除是其主要治疗方法之一.目前听神经瘤常用手术入路包括颅中窝入路、迷路入路和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手术入路的选择主要参考肿瘤大小、起源部位、术前听力和术者经验.手术技巧、术中监测及内镜的使用有助于对面听功能地保护.

    作者:纪树芳;许耀东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胃管留置的固定方法改进

    喉癌切除术患者术前常需留置胃管,为了克服常规固定胃管方法的缺陷,我科2003~2007年采用橡胶管、棉纱带固定胃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蒋小红;李叶红 刊期: 200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