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咽炎是常见的鼻咽部疾患,治疗方法很多,我科应用新癀片治疗慢性鼻咽炎,并与其他综合药物治疗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湘胜 刊期: 2008年第02期
近年以声嘶为主诉就诊的患儿逐渐增多,间接喉镜检查常因不配合或暴露不好而无法完成.2004年8月~2007年2月,我院对176例声嘶患儿行电子喉镜检查,报道如下.
作者:周卫东;袁媛;王玲;姚亮;邹凤 刊期: 2008年第02期
慢性泪囊炎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可发生在不同年龄,以溢泪、溢脓为主要症状.治疗以手术为主.手术方法分鼻外法及鼻内法,2004年以前我院主要由眼科采用鼻外法手术,自2004年以来我科开展经鼻内镜鼻腔泪囊造口术34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拓明祥;田青;杨红丽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包括声带息肉、声带小结、声带囊肿等,是喉科常见的引起声音嘶哑的疾病.我科2005年5月~2007年5月对243例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采用电子喉镜下手术摘除,配合中药治疗,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韩勇;王家顺;李小兰;杨萍丽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功能性鼻内镜手术(FESS)已经成为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重要的手术方式.FESS可以精确去除病变组织和骨质,使鼻窦开口扩大,恢复鼻窦的正常生理功能.由于鼻腔的解剖变异和病理生理不同,对于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同时伴有鼻中隔偏曲、下鼻甲肥厚、中鼻甲反向弯曲和泡状中鼻甲等,进行单一的手术,患者症状改善往往不满意.2003年1月~2006年3月我科对6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FESS术,术中同期处理相关的鼻腔解剖变异或病理改变,效果满意.
作者:吴弋;张文忠;顾兴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近年来,真菌性上颌窦炎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现总结我科收治的22例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22例中,男10例,女12例;年龄22~55岁,平均45岁.
作者:何文霞;彭平;汪文银 刊期: 2008年第02期
腭扁桃体表面被覆鳞状上皮,其内由淋巴组织构成,内含结缔组织、网淋巴滤泡和滤泡间组织,可发生相应的恶性肿瘤[1].扁桃体恶性肿瘤较少见[2],且早期症状、体征不典型,不易引起患者或医生的重视,或症状、体征极似化脓性扁桃体炎,故在临床上易被误诊误治.
作者:郭冬菊;钟彦;任萍;杨利波 刊期: 2008年第02期
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常见急诊之一,对于后鼻孔出血,传统的止血方法有后鼻孔纱球填塞.但有些难治性鼻出血患者如外伤昏迷、颌面部多处骨折或其他原因所致张口受限导致的后鼻孔出血,行传统的后鼻孔纱球填塞有一定困难,而且这些患者往往出血较多,鼻内镜检查及处理受到限制[1].Foley's导尿管直接从前鼻孔进入,不经口腔,操作方便、简单,可迅速完成,止血效果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岳利华;蒋志毅;张亚军;盛成;李湘;殷鹏;凌恺 刊期: 2008年第02期
严重鼻出血是临床上常见较难处理的疾病.少数患者经保守治疗仍反复出血.顽固的鼻后部出血行蝶腭动脉电凝术有良好的止血效果.我科2004年1月~2006年6月对13例严重后鼻孔出血者予以鼻内镜下蝶腭动脉电凝术,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兰龙江;徐珏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巨大中耳乳突胆脂瘤的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资料完整的16例巨大中耳乳突胆脂瘤的手术方法及疗效.结果 16例巨大中耳乳突胆脂瘤中,87.5%(14/16)合并有颅内外并发症,共19例次,其中颞叶脑脓肿2例,小脑脓肿1例,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1例,耳后骨膜下脓肿7例,迷路瘘管5例,颞部脓肿1例,周围性面瘫2例.经手术治疗均痊愈,部分患者(5/16)通过鼓室成形术获得听力提高.结论 巨大中耳乳突胆脂瘤虽少见,但常引起严重的颅内外并发症,手术是巨大中耳胆脂瘤的唯一治疗途径,尽早手术可减少颅内外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杨万有;刘国辉;唐凌;赵富伦;李新;姜俊宇;黄桂彪;陈静;郭林洁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应用双极射频治疗下鼻甲肥大,改善鼻腔通气,保护鼻腔功能的长期效果.方法 对57例下鼻甲肥大患者,鼻内镜下用双极射频治疗系统施行下鼻甲射频减容术,术后随访12个月.术前和术后进行鼻塞症状的VAS评分和鼻内镜检查,观察鼻腔通气程度的改善及下鼻甲黏膜的恢复情况.结果 54例患者自觉鼻塞症状获得改善,随访12个月,患者术前和术后鼻塞症状VSA评分及鼻内镜检查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全部病例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 鼻内镜下用双极射频系统治疗下鼻甲肥大疗效确切、创伤小、准确度高,较以往其他方式具有优势.但对下鼻甲骨性肥大不适用.
作者:唐隽;张超;曾勇;施思斯;招焕蝉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变应性鼻炎患儿肺功能改变对早期发现气道高反应性及预测哮喘发生可能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变应性鼻炎患儿94例,并设60例同龄健康儿童作对照组.全部患儿应用振荡法测定:呼吸阻抗(Zrs),气道总阻力(R5),中心气道阻力(R20),周边小气道阻力(R5-R20),弹性阻力(X5),响应频率(Fres);5岁以上患儿同时做常规用力通气肺功能检查:用力肺活量(FVC),用力呼吸量(FEF1),呼气峰流量(PEF),用力呼气中流量25%、50%、75%(FEF25,FEF50,FEF75).肺功能正常时加做支气管激发试验,肺功能异常时加做支气管舒张试验.结果 52例(55%)变应性鼻炎肺功能检测结果正常,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差异;42例(45%),异常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差异,表现FEF25,FEF50,FEE75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R5,R20,X5,Fres较健康同龄儿增高(P<0.05).52例结果正常加做激发试验,其中25例为阳性;42例结果异常加做舒张试验,其中32例为阳性.肺功能异常患儿与过敏史及家族史有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 ①本研究得出变应性鼻炎患几肺功能异常发生率61%,同时存在支气管激发试验和舒张试验阳性,提示变应性鼻炎患儿存在着发生支气管哮喘的危险.为早期诊断和干预治疗隐匿哮喘提供依据.②变应性鼻炎及支气管哮喘与过敏史和家族史等因素有关.
作者:陈亚秋;丁文英;汪旭;万莉雅;张琴;郭智勇;袁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多种游离皮瓣及肌皮瓣在面颊洞穿缺损修复中的作用.方法 2004年3月~2007年4月,对23例口腔颌面恶性肿瘤术后面颊洞穿性缺损患者应用股前外侧皮瓣、脐旁皮瓣、腹膜皮瓣、腹直肌皮瓣进行修复.皮瓣大小为8 cm×4 cm~21 cm×8cm.结果 23例皮瓣均成活,外观基本满意.仅1例脐旁皮瓣内侧部分坏死,3例出现口角瘘,1例腹部伤口裂开.随访满3年者6例,其中4例无瘤生存,2例分别死于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 股前外侧皮瓣适用于不伴上下颌骨大范围缺损的面颊洞穿性缺损;脐旁皮瓣及腹直肌皮瓣适于伴有颌骨缺损的复杂颊部洞穿缺损修复;腹膜皮瓣适用于唇、颊复合洞穿缺损的修复.
作者:喻建军;周晓;陈杰;李赞;黄文孝;戴捷;包荣华;魏威;田嗥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 127例2型3期(97海口标准)慢性鼻窦炎患者,均实施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回顾分析其手术疗效.结果 所有病例均随访1~2年以上,治愈99例(7 7.9%),好转26例(20.4%),无效2例(1.5%),术后复发12例(9.4%).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包括纸样板破裂17侧,脑积液鼻漏1例,鼻中隔穿孔2例,鼻腔粘连13例.结论 稳定的麻醉配合、术者操作的熟练程度和良好的解剖学基础、合理的术后处理及定期鼻腔清理与术后疗效直接相关.
作者:向登;卢永田;陈敏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泪道阻塞的手术方式、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例患者采用德国Wolf公司0°鼻内镜手术器械和上海光电加长手柄高速电钻行泪囊鼻腔造孔术.结果 200例(211眼)随访6个月至3年,其中184眼泪道通畅,症状消失;5眼好转;22眼造孔处闭锁,经再次切开置管处理1个月,拔管后造孔仍闭锁.结论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具有创伤小、面部不遗留瘢痕.局麻下进行,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疗效好.手术适应证的选择与高速电钻的使用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术后放置硅胶管帮助不大.
作者:邹家全;文忠;雷小青;邱威怡;周亚庄;康林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瑞芬太尼、异丙酚靶控输注与异丙酚、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即鼾症)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苏醒期的特点.方法 选择择期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vulopalatopharyngoplasty,UPPP)的OSAHS患者72例,随机分为R组和F组,每组各36列.记录诱导前、诱导后、插管后、切皮、切皮后20 min、切皮后60 min、拔管、拔管后20 min、拔管后60 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结束至拔管时间,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意识状态(OAAS)和疼痛程度(VAS).结果 R组患者在术中血流动力学方面比F组患者平稳,拔管时间较F组短,且术后躁动、恶心呕吐较F组发生率低(P<0.05);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麻醉用于鼾症患者有较明显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张炯林;贺建桥;彭朝霞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长沙地区变应原中螨引起变应性鼻炎患者与阴霾天气的相关性.方法 选用阿罗格吸入性过敏原4类21种对湘雅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6年5月~2007年12月1334例有效就诊者进行点刺实验,通过对吸入变应原中螨Ⅰ、螨Ⅱ引起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地域分布统计,结合长沙地区阴霾天气观测资料分析阴霾天气对吸入变应原中螨引起变应性鼻炎的关系.结果 1334例就诊患者中螨阳性969例,其中长沙地区510例.长沙地区螨阳性例数2007年较2006年同时期明显增多.2007年长沙地区阴霾天气日数比2006年明显上升.结论 长沙小盆地地形区和城区,因近地面层大量悬浮微粒及各种气态污染物难于向水平方向或上空扩散而滞留在近地面层,阴霾天数增多,吸入变应原中螨引起变应性鼻炎患者相应增加.
作者:李艾卿;李振;蒋卫红;刘永珍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支撑喉镜下喉内镜手术中并发症的病因及处理.方法 总结分析2000年1月~2007年10月,我科住院的91位患者,全麻监视器下连接支撑喉镜与喉内镜,施行喉部微创手术出现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结果 术后共出现并发症12例.1例重度喉痉挛并发症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另1例因广泛声门部水肿而窒息;其他并发症有牙齿脱落、牙齿松动、声带损伤等.结论 全麻支撑喉镜下喉内镜手术应加强围手术期的监测与治疗,警惕全麻苏醒期出现的严重并发症.若拔除气管插管中出现窒息,应面罩加压给予纯氧.根据病情再次插管人工通气或环甲膜切开或气管切开术等,以抢救患者的生命.
作者:谢金;徐明安;周汝环;胡国勤;鲍玲;刘斌;张雁冰;邵成奇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鼻息肉发生部位及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254例鼻息肉者的病例资料.结果 多发部位息肉370侧,单发部位息肉98例,鼻内镜手术对不同发生部位的息肉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鼻内镜不仅对息肉发生部位能作较好的定位,且内镜下息肉的处理的治愈率明显提高.
作者:邓东方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RGD-FasL诱导垂体腺瘤细胞株GH 3、MMQ、AtT20所产生的细胞毒性效应,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应用RT-PCR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细胞上Fas、DcR3的表达.应用MTT测定法检测FasL、RGD-FasL对肿瘤细胞所产生的细胞毒性效应,并经琼脂糖凝胶电泳证实是否为该配体所诱导的凋亡.通过流式细胞仪PI染色法评价细胞周期的变化和凋亡分析.通过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Caspase8、Caspase9、Caspase3、Bcl-2、RANKL和JNK2的表达.结果 垂体腺瘤细胞株GH 3、MMQ、AtT20均表达Fas和DeR3.FasL和RGD-FasL诱导肿瘤细胞所产生的细胞毒性效应均呈现剂量依赖关系.细胞周期分析表明RGD-FasL能诱导细胞周期的停滞.经RGD-FasL或FasL干预的肿瘤细胞的凋亡指数差异不明显.经RGD-FasL干预后,Caspase8、Caspase9、Caspase3、RANKL和JNK2的表达均增加,而Bcl-2的表达减少.结论 RGD-FasL能通过Caspase途径诱导垂体腺瘤细胞的凋亡.RGD-FasL的研制很可能为垂体腺瘤的生物靶向治疗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作者:陈陆馗;康俊龙;刘运生;候永宏;张俊卿;田新华;李文珠;庄国洪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年龄相关性听力减退大鼠听觉神经通路组织形态随增龄的变化.方法 通过乙酰胆碱酯酶染色耳蜗基底膜铺片,蜗核、听皮层石蜡切片甲苯胺兰染色,比较3月龄和18月龄大鼠耳蜗底回的传出神经末梢数,蜗核、听皮层的神经元数量.结果 18月龄大鼠耳蜗底回传出神经末梢较3月龄大鼠减少36%(P<0.0 1),缺失以2、3排外毛细胞为主;蜗核神经元减少24%(P<0.01);但听皮层神经元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年龄相关性听力减退大鼠听觉神经通路随增龄而退变.
作者:彭斌;周媛;谢鼎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在中耳胆脂瘤上皮中的表达及与中耳胆脂瘤的血管形成的关系和对胆脂瘤侵蚀行为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HGF、微血管计数(Ⅳ型胶原蛋白染色)在34例中耳胆脂瘤组织标本与15例正常外耳道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HGF主要表达于胆脂瘤上皮层和上皮下基质细胞,在正常外耳道皮肤中仅表达于上皮基底层;胆脂瘤基质周围微血管计数均数高于正常外耳道皮肤,二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HGF在中耳胆脂瘤中高表达且与炎症程度呈正相关;微血管计数随着胆脂瘤基质周围炎症程度的增加而增加.HGF诱导的新生血管形成可能是中耳胆脂瘤侵蚀性行为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叶放蕾;郝少娟;刘艺昌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为探讨GJB6的组装、运输、膜定位及间隙连接通道形成的可能机制,在hela细胞筛选GJB6的C-端功能域的互作蛋白.方法 以正常人DNA为模板,PCR扩增GJB6(CX30)的211~261氨基酸编码区,即C-端功能域,构建pGEX-4T-2-GJB6(211~261)-GST原核融合表达载体,纯化融合蛋白和GST蛋白,以纯化的融合蛋白和GST蛋白分别与hela细胞的裂解蛋白进行孵育以沉降(pull down)互作蛋白,SDS-PAGE分离互作蛋白.结果 构建了pGEX-4T-2-GJB6(211~261)-GST原核融合表达载体,纯化了融合蛋白及GST蛋白,但在对沉降所得蛋白进行SDS-PAGE分离、检测及比较,未发现明显差异蛋白条带.结论 本实验虽未能在hela细胞筛选到GJB6的C-端功能域的互作蛋白,但构建了融合表达载体,纯化了融合蛋白及GST,为进一步GJB6的互作蛋白筛选打下了基础.
作者:贺定华;冯永;夏昆;贺楚峰;梅凌云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检测地龙水溶性抗鼻咽癌蛋白8000~14000 Da组分肽段成分.方法 采用饱和硫酸胺沉淀,透析脱盐冻干法获得炮制地龙蛋白组分,NP10蛋白芯片扑获水溶性地龙蛋白,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分析检测地龙1500~13000 Da区间水溶性蛋白肽的分布及其分子量.结果 共计8个蛋白质/肽分子量峰,分子量分别为8240.9+H、8630.0+H、8831.1.3+H、10902.8+H、11039.6+H、11193.2+H、12321.4+H和12508.4+H.结论 运用蛋白芯片技术,可以较快地建立地龙水溶性蛋白8000~14000 Da抗鼻咽癌组分的肽成分质量指纹图(PMF),为进一步分离、纯化中药地龙中抗鼻咽癌有效肽分子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陈学东;王若光;尤昭玲;孙虹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嗅觉丧失患者鼻内镜术后嗅觉不同恢复程度、不同时间嗅黏膜的组织学情况.方法 按孙安纳法配制试嗅液,选取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嗅觉丧失患者33例(60侧)功能性鼻内镜术后第4、12、24周测试嗅觉并取嗅区黏膜.术后24周随机选取嗅觉恢复正常、部分恢复和无恢复每组各5例和2例正常者的嗅区黏膜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术前嗅上皮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损伤.术后4周细胞损伤程度加重.术后12周嗅觉完全或部分恢复组,细胞形态趋于正常,组间无明显差别.嗅觉无恢复组,细胞形态改善.术后24周,嗅觉完全或部分恢复组,细胞形态恢复正常,较术后12周时好,比对照组更佳.嗅觉无恢复组,细胞形态趋于正常.结论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嗅觉障碍与嗅上皮形态学异常有关.鼻腔通气引流和细胞形态学恢复是嗅觉恢复的必要条件.
作者:姜涛;边志刚;曹志伟 刊期: 2008年第02期
患者,女,54岁.喝羊肉汤时觉咽腔被硬物刺痛,有异物感.逐用馒头强行往下咽,仍感异物在咽喉部,且疼痛加重,不能进食.在当地医院就诊,症状未缓解,且出现右侧颈部肿大.
作者:谢宇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患者,男,18岁.因左颜面部隆起肿胀,伴皮肤紧绷感及敏感度下降6个月,于2007年3月6日入院.8年前患者因左上颌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在全麻下经唇龈切口行左上颌骨骨纤维异常增殖切除术.
作者:钱迪;洪苏玲;黄江菊 刊期: 2008年第02期
鼻声反射(acoustic rhinometry,AR)是一种鼻腔通气功能的检测方法,具有精确度高、灵敏性强、重复性好、无痛无创、操作简便、检查迅速等优点,逐渐应用于基础与临床研究,本文将AR在鼻腔功能评价及临床应用方面的现状及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作者:邱淼欣;石润杰 刊期: 200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