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会厌炎又名急性声门上喉炎,是一种较常见的疾病.以会厌为主的炎性病变,起病突然,来势凶,发展快,常会在短时间内引起呼吸道梗阻,窒息死亡.早期常因重视不够而导致严重后果.
作者:陈兵;粟红燕;张小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随着高效广谱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的滥用,或恶性肿瘤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真菌性鼻窦炎在鼻窦炎中所占比例有增加趋势,其中以非侵袭性鼻窦炎多见.
作者:陈朝阳;蒋玲月;谭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耳郭假性囊肿是耳郭的常见疾病,有多种治疗方法.我们在门诊先后以穿刺抽液加石膏固定和微波打孔加石膏固定2种方法治疗耳郭假性囊肿89例,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作者:李涛;邓婧;贾德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扁桃体摘除手术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常见手术,手术常见并发症为术中出血,扁桃体残留,而扁桃体误吸致死罕见报道,某院曾发生1例[1].为了预防扁桃体剥离术中圈下的扁桃体被误吸入呼吸道,我科从2004~2007年对86例扁桃体剥离术的患者在常规扁桃体剥离术中加用预置牵引线缝扎扁桃体中份一针,并将缝线牵出口外固定,该方法对预防术中扁桃体误吸入呼吸道的危险起到了积极作用,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幼 刊期: 2008年第03期
鼻中隔偏曲为鼻科常见病,多发病,其主要治疗手段为手术治疗.我科2003年4月~2005年9月在传统手术的基础上尝试在鼻内镜下行改良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向登;卢永田;何贵华;高雅娜 刊期: 2008年第03期
鼻咽癌放疗后引起鼻窦炎的发病率较高,但长期以来人们重视不够,既往多采取保守治疗,疗效较差,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998年5月~2005年5月我科采用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该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谭东辉;邓忠;龙志清;刘火旺 刊期: 2008年第03期
随着鼻内镜外科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经鼻内镜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鼻泪管阻塞、慢性泪囊炎已显示了明显的优势.慢性泪囊炎是临床常见疾病,治疗目前仍以鼻外泪囊鼻腔吻合术为主[1,2].
作者:郝艳芳;习国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是临床常见病,目前对其确切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多数学者认为是上呼吸道炎症或机械性因素造成咽鼓管咽口肿胀或阻塞,使中耳腔形成负压导致积液.
作者:苏文玲;赵德安;洪美娜 刊期: 2008年第03期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OSAHS)的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并越来越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及患者的重视.
作者:何健;马薇;马世融;陈彤;王兴鹏 刊期: 2008年第03期
鼻腔血管瘤是鼻腔常见的脉管组织良性肿瘤,因其易出血,有的又发生于鼻腔深部,治疗比较棘手.近年来随着鼻内镜的广泛应用,笔者于2003年3月~2005年12月将鼻内镜与微波联合应用治疗鼻腔血管瘤16例, 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爱国;杜敬东;汪洋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咽旁间隙肿瘤手术方法和入路的选择.方法 对6例原发于咽旁间隙较大的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和效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分别采取颈侧入路、腮腺后入路、口咽软腭部入路及经颈颌入路的方法,完整切除了咽旁间隙肿瘤.结论 根据肿瘤的起源、大小、部位和性质选择咽旁间隙肿瘤的手术入路.对于比较大的良性实体或低度恶性肿瘤以及恶性肿瘤,以颈外入路和颈颌入路为较好的选择.
作者:邓毅;吴元庆;陈荣荣;樊贤超;邢奋丽;初亭;陈尔东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OSAHS)对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以及手术前后生活质量变化.方法 对105例患儿进行儿童OSAHS疾病特异性生活质量调查(disease-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for children with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18 items survey, OSA-18)和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 PSG),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术后3~18个月进行生活质量的随访.结果 术前OSAHS对患儿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者占61.90%.术后得到明显改善,术后3个月总评分>80者降至12.58%,18个月时降至4.76%.结论 OSAHS患儿行腺样体或扁桃体切除术后,PSG指标显著改善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并发现术后OSA-18量表评分与PSG检测指标间有明显相关性.
作者:陈凯良;徐家兔;俞萍;商黎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经支撑喉内镜下治疗环杓关节半脱位的手术疗效、复位技巧,并讨论与其相关的病因和诊断.方法 8例因气管内插管致环杓关节半脱位患者,在支撑喉镜下鼻内镜辅助环杓关节复位术,随访0.5~2年,平均15个月.结果 7例1次手术复位成功,声音恢复正常;1例手术失败,声带活动改善不明显.术中术后均未发生其他并发症.结论 支撑喉镜内镜下环杓关节复位手术方法简单、安全、成功率高.
作者:胡国文;刘洁;刘跃飞;袁佛良;谢民强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面神经减压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时机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2007年4月周围性面神经麻痹60例,分别在3个月内和3个月以上行面神经减压术,以House-Brackmann(H﹠B)分级法作为疗效评价标准,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疗效对比.结果 3个月以内组有效率显著高于3个月以上组行面神经减压术(P<0.05).结论 面神经减压术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有效手段,早期行面神经减压术可明显提高有效率.
作者:彭玉成;范静平;林顺涨;吴建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应用鼻内镜开放蝶筛窦切除多发性鼻息肉的远期疗效观察.方法 收集1998年1月~2001年12月47例多发性鼻息肉患者资料,其中单纯鼻息肉病患者30例,伴有支气管哮喘者17例.依照VAS 0~10评分系统,比较术前术后(至少5年)的症状评分、鼻窦CT的Lund-Mackay评分、伴有哮喘患者的术前与术后5年肺功能及激素用量的变化.结果 术前患者严重的主诉是嗅觉丧失和鼻阻塞,术后鼻阻塞和嗅觉明显改善的患者数分别是28例和31例;鼻窦CT扫描,术前、术后平均Lund-Mackay记分分别为19和6.5;17例伴有哮喘的患者中,13例激素用量明显减少.截止2001年12月,15例患者前筛出现复发性息肉.结论 多发性鼻息肉患者行鼻内镜下开放蝶筛窦切除息肉,长期疗效较稳定可靠.
作者:高志伟;邢奋丽;马俭;唐辉;樊贤超;程雷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鼻内镜手术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所致嗅觉障碍的治疗效果,及可能影响嗅觉恢复各因素的作用.方法 采用五味试嗅液检测法对79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在鼻内镜手术前及术后第4周、第12周、第24周进行嗅觉功能测试,将检测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患者总体嗅觉水平术后3次检测结果与术前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3次检测结果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病情分级对鼻内镜术后嗅觉恢复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其标准化偏回归系数为0.325.结论 ①手术后 4 周内患者嗅觉功能较术前即有明显改善,术后1~6个月嗅觉变化不明显.②在病情分级、病程、过敏史、吸烟等九项嗅觉功能相关因素中,只有病情分级对鼻内镜术后嗅觉恢复的影响有意义.
作者:边志刚;姜涛;曹志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吸引黏膜软骨刀在鼻内镜下鼻中隔手术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 对2005~2007年我科需行鼻中隔矫正术的24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矫正:一组使用黏膜软骨刀;另一组使用吸引黏膜软骨刀.结果 248例患者均获满意矫正,随访6~30个月,无并发症发生.但吸引黏膜软骨刀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患者痛苦小,术者工作量减轻.结论 吸引黏膜软骨刀可替代黏膜软骨刀,手术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程占刚;孙雅莹;刘立新;候玉波;刘素云;付秀民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腺病毒介导Bcl-2基因对于原代培养螺旋神经节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方法 大鼠螺旋神经节细胞原代培养,分AdEGFP加100 μmol/L H2O2作用组(A组)及AdEGFP/Bcl-2加100 μmol/L H2O2作用组(B组).hochest33258及PI染色,计数受损伤细胞的百分比.结果 100 μmol/L H2O2作用下细胞受损伤的方式主要以早期凋亡表现为主.B组中受损伤细胞的数目较A组明显减少,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腺病毒介导Bcl-2蛋白表达可以抑制H2O2诱导螺旋神经节细胞凋亡的发生.
作者:罗凌惠;龚树生;陈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鼻息肉上皮细胞的分化状态及其病理学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鼻息肉组(29例)和下鼻甲组(11例)上皮细胞CK14、CK18 和CK13蛋白的表达.结果 ①鼻息肉组上皮细胞CK14阳性指数,CK18阳性指数,CK13区域性表达率均大于下鼻甲组(P<0.01).②鼻息肉上皮下微腺体上皮细胞CK18 高表达,并与鼻息肉上皮CK18 阳性细胞呈连续渐变的显微解剖学关系.结论 ①鼻息肉上皮基底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以分化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非角化复层鳞状上皮和间质腺上皮,形成鼻息肉上皮种类的多样性.②鼻息肉鳞状化生现象较为多见,这可能是鼻息肉合并内翻性乳头状瘤和鼻息肉上皮存在原位癌区的病理学基础.
作者:林心强;王挥戈;杨丹娜;张燕;郑朝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流式细胞术检测DNA指数(DNA index, DI)及细胞周期在鼻腔鼻窦肿瘤组织中的意义.方法 取石蜡包埋的30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30例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标本为实验组;以3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的正常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的DNA指数及细胞周期的S期细胞百分数(S-phase Fraction,SPF),研究各指数与肿瘤良恶性之间相关性.结果 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组DI值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而SPF值差异有显著性;恶性组织组与对照组之间,DI与SPF的差别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恶性肿瘤组与内翻性乳头状瘤组之间,DI值、SPF值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流式细胞术检测DI、SPF在鼻腔鼻窦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作者:薛卫国;孙洁;薛子超;公蕾;李敬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咽鼓管咽口黏膜上皮表面活性物质板层体的超微结构.方法 取4例知情同意受检的健康人咽鼓管咽口的组织做透射电镜标本,观察表面活性物质板层体的超微结构.结果 咽鼓管咽口下壁黏膜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可见亮颗粒分泌细胞,各类细胞可见表面活性物质板层体,圆或椭圆形,层状或线圈状小体,致密电子密度,散在.结论 咽鼓管咽口下壁黏膜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上皮内有亮颗粒分泌细胞,上皮各类细胞可见表面活性物质板层体,分泌表面活性物质,参与咽鼓管的功能.
作者:吉晓滨;柳息洪;王磊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Survivin和Caspase-3在喉白斑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喉白斑发展转归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22例喉白斑组织及12例声带息肉组织的Survivin及Caspase-3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喉白斑和声带息肉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8.1%和8.3%(P<0.01),Caspase-3表达阳性率为63.6%和91.6%(P>0.05).随访中12例喉白斑患者恢复正常,其Survivin表达阳性率66.6%;未恢复正常10例喉白斑患者Survivin表达阳性率70%,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urvivin在喉白斑发生中可能起着一定作用,但是否主导喉白斑的恶变仍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
作者:潘兆虎;王霞;陈银冰;卢洪胜;陈汉松;朱洪源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鼻咽癌(NPC)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NPC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50例NPC石蜡标本和15例正常鼻咽黏膜标体中Inos、VEGF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鼻咽组织中Inos、VEGF均无表达;在NPC组织中,Inos阳性表达率为74%(37/50),VEGF为62%(31/50),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者的表达在不同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不同年龄及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者的表达强度呈显著正相关(r=0.764,P<0.001).结论 Inos与VEGF 的共同过表达可能与NPC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有关.Inos抑制剂与抗血管治疗的联合应用可能有利于NPC化疗及同步放化疗疗效的提高.
作者:刘阳云;赵素萍;刘庚勋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定量研究颞下-耳前颞下窝入路各手术步骤对颈静脉孔区的显露程度,为临床个体化的选择手术入路,保护重要结构功能提供可靠的解剖依据.方法 选择经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颈湿标本6具(12侧),模拟颞下-耳前颞下窝入路,并分成连续的五个步骤,用脑立体定向仪测定各步骤对颈静脉孔区的显露面积,用游标卡尺测量颈内动脉垂直段的显露长度.结果 颞下岩前入路对颈静脉孔区的显露面积为(370.86±123.46)mm2,切除颞下颌关节,移位颈内动脉后显露面积显著增加(P<0.05).向前移位颈内动脉后,对颈内动脉前壁、侧壁的显露分别增至(13.69±4.54)mm和(12.64±3.84)mm,与切除颞下颌关节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颞下-耳前颞下窝入路自侧前方显露颈静脉孔区,前移颈内动脉后可显露颈静脉孔前缘,并显著增加对岩斜坡区和颈内动脉垂直段的显露.
作者:刘庆;袁贤瑞;孙炜;闫长祥;杨军;岳颖;于春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病例1,女,43岁.因右面部无痛性包块2年余,并缓慢增大,张口稍受限,于2006年10月31日以右腮腺肿块性质待查入院.入院检查:一般情况可,心、肺、腹部检查未见异常,右面部耳屏前可触及2 cm×2 cm×3 cm大小肿块,与皮肤有部分粘连,触之硬,与周围组织边界不清,无压痛,固定,表面皮肤色泽正常,无面瘫,右侧张口受限.
作者:张健;康建平;康文清;托尔功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听神经瘤是颅内常见肿瘤,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听神经瘤经典手术方式有乙状窦后入路、经颅中窝入路、经迷路入路,各有优缺点;此外还有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改良经迷路入路切除听神经瘤是目前处于探索阶段的听神经瘤新术式,既保留了传统经迷路入路的优点,又存在保留听力的可能.本文就听神经瘤外科治疗现状以及改良经迷路入路听神经瘤切除做一综述.
作者:伊海金;刘丕楠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兔舌的等离子体减容术后的组织病理变化.方法 对20只白兔在同一时间内进行舌等离子低温减容术(Coblation Plasma Surgery, CPS),术后观察并分别于第1、3、7、10、15天处死,行舌的光镜、电镜下病理检查及测量.结果 舌组织对CPS作用的病理改变依次为:细胞急性变性坏死液化、炎性吸收至组织纤维增生、瘢痕形成.病变区平均面积明显缩小,硬度增加.结论 CPS可使兔舌组织的体积缩小,硬度增加.术后对白兔的呼吸进食等生理功能无明显影响.
作者:岳志勇;姜春云;李玉明;王永康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对55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和11例正常鼻甲黏膜组织进行TNF-α检测.结果 TNF-α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TNF-α存在于鼻息肉组织的微环境中,对鼻息肉的病因及病理变化起作用.
作者:高海燕;李玲香;彭诗东 刊期: 200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