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南大学
  • 国际刊号:1007-1520
  • 国内刊号:43-1241/R
  • 影响因子:0.64
  • 创刊:1995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湖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42-171
  • 全年订价:17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 1996年被湖南省宣传部、湖南省科委、湖南省新闻出版局评为编校优秀奖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2008年4期文献
  • 鼻内镜下中鼻甲转位成形术治疗筛前神经综合征

    筛前神经综合征又称为鼻睫神经痛、筛前神经痛.多为嗅裂、中鼻道狭窄,如鼻中隔高位偏曲及邻近结构的解剖异常导致筛前神经末梢受压引起的疼痛.

    作者:陈凯;林煌;秦勇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8例

    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AFS)是真菌性鼻窦炎的一种类型,随着对AFS的逐渐认识,近年来其发病率明显增加,然而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及有效的治疗方法尚有争论.本文分析2006 ~2007年我科收治的8例AFS患者,报道如下.

    作者:吴雄文;刘寒波;林湘如;彭增龙;文剑雪;彭鹏;秦性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鼻内镜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手术疗效探讨

    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是临床常见的鼻腔鼻窦良性肿瘤,属上皮源性肿瘤,发病率约占鼻腔鼻窦肿瘤的O.4%~4.7%[1],多发生于中年男性.

    作者:姜俊芝;郭淑侠;王静;刘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是以鼓室积液及传导性耳聋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对于反复发作、保守治疗无效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鼓膜切开置管术是有效治疗方法,我科2006年6月-2007年5月在耳内镜下行鼓膜置管术42例(75耳),取得良好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李良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慢性肥厚性下鼻甲炎内镜下部分切除术42例

    慢性肥厚性下鼻甲肿大是鼻科常见病之一,治疗方法多.我科于2003年9月~2005年12月收治42例曾采用微波治疗后症状无改善的慢性肥厚性下鼻肥大患者,应用鼻内镜下鼻甲骨黏骨膜下部分切除术,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严达忠;张建辉;李蓓;周芨;赵冰玲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间接喉镜下吸割器行腺样体切除术

    随着鼻内镜的普及,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越来越普遍.但在手术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一些实际问题.2005年2月-2007年2月,我科在全身麻醉下行间接喉镜明视下腺样体切除术40例,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苏跃;顾兴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面神经实时监测在耳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面神经实时监测在耳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1例耳神经外科手术中使用面神经监测仪,观察术中面神经实时监测情况,并随访术后面神经功能.结果 采用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对所有患者进行面神经功能评估.11例听神经瘤患者术前坷无面瘫,术后2例出现Ⅲ级面瘫,2个月内恢复;6例外伤性面瘫,术后1年恢复至I级者4例;1例贝尔面瘫,术后1年恢复至Ⅲ级;7例颞骨恶性肿瘤,4例术前、术后均无面瘫,3例术前有面瘫者术后恢复至Ⅰ-Ⅲ级;5例岩尖胆脂瘤,2例术前、术后均无面瘫,3例术前有面瘫者Ⅱ-Ⅲ级,术后9个月恢复正常;2例梅尼埃病患者,1例术后无面瘫,1例术后出现Ⅲ级面瘫,术后半年完全恢复;5例第一鳃沟瘘管及4例颈静脉孔区肿瘤患者术前、术后均无面瘫.结论 耳神经外科手术中使用面神经监测可提高面神经保全率,面神经肌电图描记(EMG)刺激电流阈值的大小可为面神经大致走向及功能状况提供参考.

    作者:陈穗俊;许耀东;OU Yong-kang;区永康;郑亿庆;张志钢;刘翔;陈斌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开放性喉外伤的综合救治探讨

    目的 探讨开放性喉外伤的综合救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76-2006年收治的41例开放性喉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1例开放性喉外伤中35例行低位气管切开术,33例术后拔管;2例并发喉狭窄,经喉扩张亦未能拔管.无一例死亡.结论 在开放性喉外伤的综合救治中,应以抢救患者生命为原则,并尽可能保留、恢复喉功能和防止并发症.

    作者:程友;王秋萍;李泽卿;周文光;周玫;王天友;吴昆旻;黎介寿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眼底部的临床特点

    目的 探讨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neasyndrome,OSAHS)患者眼底部的临床表现特点.方法 选择31例(31眼)已确诊为重度OSAHS的患者为实验组;另选择年龄、性别与实验组相匹配的无OSAHS疾病健康者15例(15眼)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受试者视力、眼底形态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图像特征,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受试者标准对数视力分别为4.3±0.5、4.4±0.3,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受试者眼底彩色照相结果均未见异常;荧光素血管造影中有异常荧光素造影改变者共30例,其中实验组29例,占96.7%;对照组1例,占3.3%.结论 重度OSAHS可导致患者眼底的改变,患者应接受眼底血管造影检查.

    作者:葛振民;马枢;滕毓明;贾晓青;孙铭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应用射频术与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OSAHS患者近期疗效比较

    目的 评价低温等离子射频术(temperature controUed radiofrequeney,TCRF)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vulopalatopharyngoplasty,UPPP)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yome,OSAHS)一期患者的手术疗效和术后并发症.方法 选择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FriedmanM临床分期一期患者60例,随机分TCRF术组和UPPP术组,每组各30例.术后6个月行多导睡眠图分析(polysomnography,PSG),然后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PSG监测指标及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临床症状的消除和PSG监测结果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言语功能的改变、腭咽关闭不全严重并发症上两组无明显差异.但在术后疼痛、恢复正常饮食、术后出血、咽部异物感有明显差异.结论 与UPPP术组相比较,TCRF术治疗OSAHS一期患者手术疗效相似,但并发症明显减少.

    作者:胡玉顺;薛建秀;盛迎涛;李淦峰;段润卿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鼻中隔黏骨膜下切除术后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鼻中隔黏骨膜下切除术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2002年12月-2006年12月住院治疗的66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的评分,按海口标准评价近期和远期效果.结果 66例患者均患有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并均行鼻中隔黏骨膜下切除术,其中随访1年以上者43例,显效35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35%;随访2年以上者31例,显效24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55%.平均起效时间术后2.1个月,无并发症发生.随访1年以上,4例变应性鼻炎症状复发.结论 鼻中隔黏骨膜下切除术对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是有效的,且疗效满意,安全简便.

    作者:吴静娴;朱秋蓓;张速勤;唐海红;李兆基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原发于声带后联合的声门型喉癌的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治疗原发于声带后联合的恶性肿瘤的手术方式及预后.方法 总结原发于声带后联合的恶性肿瘤患者8例,其中3例TisN0 M0在支撑喉镜下手术切除;3例T1M0N0、2例T2 N0 M0常规行患侧Ⅱ、Ⅲ、Ⅳ区淋巴结清扫,部分喉切除,创面用带蒂胸骨舌骨肌肌瓣修复.结果 术后2例患者病理证实患侧颈部淋巴结转移.8例患者术后均顺利拔管,有较好的发音和吞咽功能.随访5年,3例复发,其中1例死亡.结论 原发于声带后联合的声门型喉癌,相对于一般声门型喉癌,复发率和颈部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偏高,对于非原位癌的患者好能同期行同侧颈廓清术.手术切缘应≥5.0mm.带蒂胸骨舌骨肌肌瓣是可以信赖的修复方法.

    作者:沈晓辉;高下;俞成杰;陈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儿童腺样体肥大手术疗效分析

    目的 比较内镜辅助经口腺样体吸切术(ETA)和传统的经口腔腺样体刮除术(TCA)的优缺点.方法 将资料完整的148例儿童腺样体肥大患者随机分为内镜辅助经口腔腺样体吸切术组78例(ETA组)和常规腺样体刮除术组70例(TCA组),随访6~12个月,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ETA组术后腺样体切割干净,无残留,鼻咽部结构显示良好,患者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TCA组术后有25例残留.结论 内镜辅助经口腺样体吸切术术野清晰,可增加手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

    作者:赵学林;李慧敏;常新民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鼻中隔偏曲与慢性鼻-鼻窦炎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鼻中隔偏曲与慢性鼻.鼻窦炎的关系.方法 对141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选择136例我科无鼻病症状者作为对照组,比较鼻中隔偏曲发生情况.结果 141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中74例合并鼻中隔偏曲,占52.48%;其中鼻中隔偏曲并双侧慢性鼻-鼻窦炎56例,鼻中隔偏曲并偏曲侧慢性鼻-鼻窦炎10例,鼻中隔偏曲并偏曲对侧慢性鼻-鼻窦炎8例.136例对照组中鼻中隔偏曲者24例,占17.65%,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 6.74,P<0.01).结论 鼻中隔偏曲是慢性鼻-鼻窦炎发病的相关因素之一.

    作者:顾兆伟;曹志伟;王韫秀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喉癌全喉切除术后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体会

    目的 了解肠内营养支持对喉癌患者的重要意义.方法 对2004-2006年在我院住院手术的123例喉癌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并分别从体重、氮平衡、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一般情况等方面进行前后对比观察.参照危重患者营养支持疗效评定标准,肠内营养支持前后体重增加或术后体重不减,负氮平衡得到纠正,血红蛋白与血浆蛋白不变或上升,临床一般情况好转,其中前三项增加者为显效;前三项中有两项或一项增加并且病情明显好转为有效;前三项中有一项增加,但不明显,病情并无明显好转者为无效.结果 总有效率为99.2%,其中显效79例(64.22%),有效43例(34.96%),1例因病情较晚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为无效.结论 喉癌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具有良好的效果,与肠外营养相比具有使用方便、价格低廉、副作用极少,更符合人的生理,且能防止肠黏膜萎缩、肠道细菌易位所致的感染等优点.

    作者:胡小翠;谢燕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鼻中隔黏膜局部缺血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鼻中隔黏膜局部缺血的原因.方法 2004年2月~2006年12月在我科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出现鼻中隔黏膜局部缺血的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缺血发生的部位均位于鼻中隔中部,发生的时间多在术后7~14 d.结论 鼻中隔血供特点、术中鼻腔填塞过紧、术后炎症反应、应用激素及收缩剂可能是造成缺血的原因.

    作者:林家峰;王延生;陈剑秋;贡振扬;王保东;朱春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年龄相关听力损失BALB/c小鼠耳蜗形态学观察

    目的 探讨年龄相关听力损失小鼠耳蜗毛细胞形态学变化,建立年龄相关听力损失动物模型.方法 分别取3、6、12、18月龄BALB/c小鼠测定其听性脑干反应(ABR)阈值,应用耳蜗铺片和扫描电镜技术,观察不同月龄鼠耳蜗毛细胞计数和形态的变化.结果 3、6、12月龄鼠8 kHz ABR反应阈分别为(24.8±5.1)、(51.5±6.7)和(92.5±7.5)dB SPL.18月龄组120 dB SPL刺激声无诱发反应.耳蜗铺片毛细胞计数自6月龄组外毛细胞出现显著缺失,随月龄增加而加重,由底回逐渐向顶回发展,至12月龄时耳蜗底回和中回外毛细胞几乎完全丧失,内毛细胞显著缺失.扫描电镜显示6月龄组小鼠耳蜗毛细胞静纤毛可见不同程度的缺失、转位、散乱、倒伏、融合、变短现象,随月龄增加而逐渐加重.结论 BALB/c小鼠听力损失、耳蜗毛细胞缺失和纤毛损害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加重,可作为年龄相关听力损失研究的合适动物模型

    作者:蒋腊梅;伍伟景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鼻咽癌中VEGF-C、COX-2、VEGFR-3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VEGF-C、COX一2及VEGFR-3在鼻咽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52例鼻咽癌及20例慢性鼻咽炎组织中VEGF-C、COX-2、VEGFR-3的表达,并在显微镜下记数VEGFR-3标记的脉管.结果 ①VEGF-C、COX-2、VEGFR-3在鼻咽癌及慢性鼻咽炎中的表达均有显著差异(P<0.05).②鼻咽癌中VEGF-C、COX-2、VEGFR-3表达均与临床TNM分期、颈部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鼻咽癌VEGF-C表达与COX-2表达呈正相关(r=0.350,P<0.05),VEGFR-3阳性脉管数VEGF-C表达阳性组比阴性组增多(P<0.01).结论 ①VEGF-C、COX-2及VEGFR-3在鼻咽癌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②VEGF-C和COX-2可共同表达于鼻咽癌细胞中,并可能与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作者:谢振宇;程金妹;张鹏飞;林勤;林英;林昶;张榕;易自翔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实验性鼻窦炎的病理及细菌学变化

    目的 分析鼻窦炎由急性向慢性转变过程中的病理及细菌学变化.方法 用浸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膨胀海绵条阻塞鼻腔建立鼻源性鼻窦炎动物模型,分别于实验后1、2、4、6、8、10周时内镜下观察上颌窦,取出窦腔黏膜标本分别进行细菌学培养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早期黏膜以单核细胞浸润为主;2周后可见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杯状细胞增加、腺体增生;4-6周后大量的杯状细胞生成;8周以后窦腔黏膜水肿严重,黏膜增厚.在整个过程中,杯状细胞增加明显.早期窦内细菌学培养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后逐渐被肺炎球菌、莫拉杆菌、大肠杆菌所代替.结论 通过鼻腔诱导引起的鼻源性鼻窦炎其黏膜所表现的病理变化经过了四个连续的病理阶段,客观反映了鼻窦炎由急性向慢性转变过程中的病理变化,随着病程的发展,机会致病菌的感染逐渐增多.

    作者:王鹏举;沈莹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喉癌eIF4E基因的体外转录

    目的 克隆喉癌eIF4E基因编码区的cDNA序列,并构建其体外转录载体,获得eIF4E基因编码区mRNA,以便进一步的体外实验研究.方法 利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以喉癌Hep-2细胞mRNA为模板,扩增获得全长eIF4E编码区eDNA,与pMD18T连接作全自动测序,并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eIF4E基因mRNA体外转录载体pGEM-7 zf+eIF4E.用内切酶XhoI将含有eIF4E基因mRNA的pGEM-7 zf+eIF4E质粒消化成线性,以此为模板体外转录出用[a-32P]UTP标记的靶eID4E基因编码区mRNA.结果 经测序证实获得的eIF4E基因cDNA序列与Gene Bank一致,并成功构建了体外转录质粒pGEM-7 zf+eIF4E.结论 成功构建了体外转录质粒pGEM-7 zf+eIF4E,为进一步研究eIF4E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作者:滕博;金春顺;文连姬;崔树勋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慢性鼻窦炎病变黏膜和鼻息肉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 观察慢性鼻窦炎病变组织及鼻息肉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及其与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分别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和TBA法检测15例慢性鼻窦炎病变黏膜和鼻息肉组织术中及术后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术区黏膜标本中SOD活性和MDA含量,其中Ⅰ、Ⅱ和Ⅲ型病例各5例;同时以5例正常中鼻甲黏膜作为对照组.结果 慢性鼻窦炎病变黏膜中SOD活性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且病变越重,SOD活性越弱;鼻息肉中SOD活性较同型病变黏膜更低.术后各型恢复期黏膜SOD活性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强.鼻窦炎病变黏膜中MDA含量显著高于鼻息肉和对照组黏膜,且随病变程度加重而增高;术后各型恢复期黏膜中MDA含量显著低于术中病变黏膜,且随术后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SOD活性和MDA含量呈负相关.结论 自由基损伤程度与慢性鼻窦炎的病变严重性密切相关,自由基代谢紊乱可能在慢性鼻窦炎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马英民;伍伟景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喉癌及喉正常黏膜组织的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

    目的 建立喉癌与喉正常黏膜组织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筛选喉癌异常表达的蛋白质.方法 应用双向凝胶电泳、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和生物信息学等技术对9例喉癌和喉正常黏膜组织进行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 ①获得了重复性较好的喉癌及喉正常黏膜组织的双向凝胶电泳(2-DE)图谱.②PDquest 2-DE图像分析软件对同一病例的癌组织和喉正常黏膜上皮组织各3块凝胶分析,蛋白质斑点数分别为1504±122和1235±164,平均匹配点数分别为1398±143和1136±82,匹配率分别为93%和92%.③从差异蛋白质斑点中取34个进行MS分析,获30个蛋白的肽质量指纹图.④查询数据库鉴定了30个差异蛋白质点,其中一些蛋白质与细胞代谢、信息转导格细胞增生等有关.结论 鉴定了30个喉癌异常表达的蛋白质,为筛选喉癌标志物以及揭示喉癌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刘玲;赵素萍;赵长青;肖健云;冯雪萍;王卫华;王承龙;王行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Willis环前部重要穿通支的显微解剖学观察

    目的 对Willis环前部动脉的重要穿通支进行显微解剖观察,为临床手术提供依据.方法 在手术显微镜下模拟翼点入路,通过鞍区手术间隙对15具成人尸头Willis环前部动脉的重要穿通支进行观测.结果 垂体上动脉起源于颈内动脉的眼动脉段,有单支型和多支型,主要分布至漏斗、视交叉和视神经.Heubner回返动脉为大脑前动脉发出的穿通动脉中粗大的血管,起源部位、行程及数量变异大.Heubner回返动脉起点范围依次为:大脑前动脉A2段、前交通动脉段、A1近1/3段,A1段的中1/3段未见回返动脉.乳头体前动脉是后交通动脉大恒定的分支,分布于乳头体、大脑脚、动眼神经包绕的三角区域.脉络膜前动脉和后交通动脉的穿通支之间存在共同分布范围,且二者之间有着一定的互补性.结论 熟悉Willis环前部动脉穿通支的显微解剖,保护好穿通支是避免该区域临床手术严重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柳浩然;张益谋;付万新;刘统成;徐利民;吴海权;张春艳;刘劲芳;陈风华;方加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巨大上颌窦含牙囊肿1例

    患者,男,52岁,因左头面部持续性胀痛伴鼻塞2年入院.专科检查:左鼻腔充满灰白色息肉样物,未见脓性分泌物,面部对称,双上颌窦区无叩痛,上列牙齿数目齐全,排列整齐,无残根及炎症,硬腭无隆起.

    作者:冷辉;李惠萍;孙海波;马仲平;潘玉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颞骨恶性软骨母细胞瘤1例

    软骨母细胞瘤是临床上尚有争论的一种原发性软骨肿瘤,大多数学者仍将其列入良性肿瘤,我科收治1例颞骨恶性软骨母细胞瘤,报道如下.

    作者:毕秀敏;张志刚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异常及其在鼻咽癌发生中的作用

    信号转导通路异常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作用,其中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在调控细胞的生长和分化、胚胎发育和肿瘤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异常主要表现为β连环蛋白(β-catenin)的异常积聚以及其下游靶基因的激活,从而影响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使细胞凋亡受阻、过度增殖,导致肿瘤的发生.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的异常与鼻咽癌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作者:徐丽娜;范松青 刊期: 200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