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狭窄及闭锁是临床上常见又比较棘手的一种疾病.临床上手术治疗目前尚无统一方法.我院2004~2008年采用耳甲腔成形术治疗外耳道狭窄及闭锁12例.术后随访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范崇盛;郭洁;张杨;魏珍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鼻中隔穿孔在耳鼻咽喉科临床上并非少见,选择适宜的病例,进行手术修补,术后局部处理得当,多能成功.2000年1月~2007年10月,我科收治鼻中隔穿孔13例,采取鼻内镜下带蒂黏骨膜瓣转移修补鼻中隔穿孔,成功12例,疗效满意.
作者:蔡继林;李望根;刘述华;蔡霞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鼓膜置管是在鼓膜上留置一个通气管,维持中耳腔内外的压力平衡,是治疗顽固性分泌性中耳炎、胶耳、胆固醇肉芽肿性中耳炎等中耳疾病的一种治疗手段.
作者:李成;曲歌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鼻中隔偏曲是一种临床常见病,主要症状为交替性鼻塞.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但是临床上部分鼻中隔偏曲的患者往往伴有对侧下鼻甲代偿性肥大,而矫正鼻中隔后,会加重下鼻甲肥大侧的狭窄.
作者:韦树春;黄天勇;刘为纲;陈健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慢性肥厚性鼻炎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上常见的局部治疗方法有下鼻甲黏膜下硬化剂、微波、激光等治疗,仅对症状较轻的早期病例有效,对症状较重的患者疗效差且复发率高.
作者:李湘胜;李琴;柳浩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应用螺旋CT测量比较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和正常健康人上气道及其周围软组织的差异,分析判断阻塞平面,为OSAHS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经PSG确诊的107例OSAHS患者采用螺旋CT对其上气道进行快速扫描观察,应用图像处理工作站分别测量OSAHS患者清醒状态下的软腭后区、悬雍垂区、舌后区和会厌后区气道的横截面积、冠状径、矢状径和咽壁厚度;选择42例无鼾症的同龄人作为对照.结果 不同程度OSAHS患者咽部气道面积均小于对照组;OSAHS程度越重,相应的气道面积越小,咽壁厚度越大,咽侧壁厚度与AHI呈正相关.OSAHS组软腭后区气道截面积与AHI呈负相关,舌后区气道截面积与颈围呈负相关.结论 应用螺旋CT进行上气道快速扫描测量可以有效判断OSAHS患者上气道狭窄的部位和程度.
作者:吕毛古;罗伟;缪东生;吴建伟;艾书跃;赵颖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报道1例中颅窝沟通性软骨母细胞瘤,结合相关文献对该类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复习.方法 分析我科收治1例中颅窝沟通性软骨母细胞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并搜索MEDLINE数据库对所有颞骨软骨母细胞瘤相关文献有关治疗方法及术后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 本例患者肿瘤位于中颅窝,向颅内外沟通性生长,采用颞下颧弓入路手术切除,术后给予残留肿瘤立体定向放疗.随访1年,患者症状改善,无术后并发症.结论 对颅底沟通性软骨母细胞瘤手术为主要治疗方案,对残余肿瘤可采用伽玛刀等综合治疗.
作者:马杰科;刘劲松;吕扬成;吴宇平;王光辉;朱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常用第二代H1受体拮抗剂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5例患者随机分为咪唑斯汀、氯雷他定、西替利嗪3组,每组35例,予相应药物10 mg/d,治疗时间均为28 d.记录症状体征评分、患者自评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3种药物均对过敏症状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其中咪唑斯汀在1 h与2周时疗效优于氯雷他定和西替利嗪,且在眼痒症状控制以及安全性上有优势.西替利嗪镇静效果强于其他2种药物.结论 3种药物应用于常年变应性鼻炎均有较好的疗效,但咪唑斯汀在起效迅速性和安全性上有优势.临床应注意个体化治疗,并注意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春华;周光耀;黄忠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黏膜源性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3例鼻腔鼻窦黏膜源性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总结鼻内镜下手术加放疗的临床疗效.结果 3例患者均在鼻内镜下一次性完全切除肿瘤,术后放疗,随访11~19个月肿瘤无复发.结论 对鼻腔鼻窦黏膜源性恶性黑色素瘤,如未发现远处转移,可通过鼻内镜下行肿瘤切除术,术后辅以放射治疗能达到临床治愈的目的 .
作者:杜晨;刘仲奇;马芙蓉;王丽;辛颖;柯嘉;张绍兴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在上下气道炎症研究中鼻声反射、鼻阻力检查的参数选择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鼻声反射仪及鼻阻力计对变应性鼻炎、哮喘患者及正常人鼻激发试验前后鼻腔通气功能进行测量,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差异,分析上下气道炎症的关系.结果 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鼻激发试验前后变应性鼻炎组、哮喘组鼻腔容积(nasal volume,NV)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鼻腔阻力(nasal airway resistance,NAB)变化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变应性鼻炎组、哮喘组NV与NAR变化率均呈负相关(r鼻炎=-0.673;r哮喘=-0.497,P<0.01),但NAR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较大.正常组NV与NAR变化率无明显相关(r正常组=0.120,P>0.05).③以鼻声反射NV减少20%或NAR增加20%作为阳性标准,变应性鼻炎组、哮喘组与正常对照组NV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03,P<0.01),NAR阳性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x2=28.06,P<0.01).结论 ①AR、NAB检查均可作为评价鼻激发试验(nasal provocation testing,NPT)前后鼻腔通气功能的客观检查,但是,AR比NAR检查更为简便、迅速,精确度更高,重复性更好.②上、下气道炎症存在密切相关性.
作者:陈伟;李泽卿;张勇;吴昆曼;薛飞;季俊峰;王秋萍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进一步提高闭合性颈段气管断离伤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闭合性气管断离伤的临床资料,其中3例气管2~3环全断离,2例3~4环全断离;1例合并腹膜后血肿,1例合并双侧气胸.全部病例均作低位气管切开,气管退缩至胸腔者游离松解后上提,气管断端吻合.外科处理腹膜后血肿及气胸.结果 全部病例气管断端吻合口愈合,2周后拔除气管套管,呼吸、进食正常.2例声音嘶哑,为左声带固定.结论 及早诊断、正确处理是抢救闭合性颈段气管全断离伤的关键.
作者:储九圣;鲍学礼;黄永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测量鼻窦积液CT值对脑脊液鼻漏患者的诊断,为临床诊断脑脊液鼻漏提供更多的依据.方法 回顾性总结37例窦腔积液的脑脊液鼻漏患者术前CT资料,其中18例窦腔积液位于筛窦和额窦、10例位于蝶窦和筛窦、4例位于筛窦、3例位于蝶窦、2例位于额窦.重点分析其窦腔积液中心区域的CT值及术中所见.结果 37例患者颅底漏口部位与CT检查结果基本一致.18例窦腔积液CT值在3~20 HU,术中未见明显积液或仅见少量淡红色清液;15例CT值在23~50 HU,术中窦腔可见炎性分泌物;4例CT值67~85 HU,术中窦腔可见陈旧血块.结论 测量鼻窦积液的CT值,可大致反应积液的性质.临床上可作术前诊断参考,也可作为脑脊液鼻漏修补术后随访的观测指标.
作者:庄惠文;文卫平;祝小林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再次行鼻中隔矫正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41例鼻中隔偏曲矫正不彻底的患者,按照鼻中隔偏曲部位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方式再次行鼻中隔矫正术.结果 患者均完成手术,术后随访3~24个月,全部患者症状明显改善,主观治愈率78%(32/41),好转率22%(18/41),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根据鼻中隔偏曲部位的不同特点,对鼻中隔矫正不彻底患者在鼻内镜下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能降低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作者:刘鹏;李士新;孙德义;甄莹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气管插管后喉肉芽增生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报道我院9例因各类手术气管插管后喉肉芽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患者经治疗后喉肉芽消失,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4例小肉芽患者采用药物保守治疗;5例大肉芽患者采用喉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其中1例男性患者术后肉芽复发,择期2次手术摘除.结论 为防止气管插管后并发喉肉芽增生,应避免插管过程中喉黏膜损伤.小肉芽组织可采用药物保守治疗,大肉芽组织应采用喉显微外科治疗,同时还应关注相关疾病的防治.
作者:费刚;郭燕明;朱正华;赵长青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喉癌和下咽癌切除术后并发咽瘘的原因、治疗和预防及硅橡胶管在喉癌和下咽癌切除术后并发巨大咽瘘中的应用.方法 通过应用硅橡胶管对1例喉癌和1例下咽癌切除术后并发巨大咽瘘患者的治疗,并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患者放置硅橡胶管后全身情况有较大改善,因不幸死于其他原因未能行咽瘘修补术.结论 对喉癌和下咽癌切除术后并发巨大咽瘘且全身营养较差患者,可先行下咽放置硅橡胶管,改经口进饮食,待全身情况允许时,再行咽瘘修补术.
作者:马连山;刘丽庭;陶艳丽;郭其云;韩在文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包裹血管的巨大颅底脑膜瘤显微外科治疗经验,探讨术中保留被肿瘤包裹血管的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1998年12月~2007年12月显微手术治疗的16例包裹血管的巨大颅底脑膜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及手术入路、方法、结果和被包裹血管的保留情况.结果 显微镜下simpson手术全切14例,次全切2例.无手术死亡病例.出院时出现动眼神经麻痹3例,偏瘫3例.随访13例,死亡1例,复发1例,生活自理],恢复工作能力10例.结论 运用显微技术和一定的操作技巧,大多数包裹血管的巨大颅底脑膜瘤能够全切除且保留血管,达到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古金海;孙卫;张建中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MT1-MMP)和Factor Ⅷ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5例人脑胶质瘤组织和10例正常人脑组织中MT1-MMP和FactorⅧ的表达.结果 正常人脑组织中无MT1-MMP表达,高级别脑胶质瘤组织(Ⅲ、Ⅳ)中MT1-MMP和FactorⅧ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低级别胶质瘤组织(Ⅰ、Ⅱ),并且两者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性.结论 MT1-MMP在高级别脑胶质瘤组织中高表达,其表达与脑胶质瘤的进展和侵袭密切相关,可作为脑胶质瘤恶性表型的有用指标.MT1-MMP可能在脑胶质瘤的血管生成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
作者:钟喆;袁贤瑞;何正文;任年军;高洪波;章凯;纪春晓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喉乳头状瘤(LP)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10例成人型喉乳头状瘤(ALP)、19例幼年型喉乳头状瘤(JLP)石蜡标本中EGFR、VEGF的表达与分布;并以10例声带息肉作为对照组.结果 EGFR和VEGF在ALP、JLP组上皮层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EGFR在ALP、JLP表皮组织全层均有强阳性表达,VEGF呈现以基底层、棘层细胞显著表达,到颗粒层表达逐渐减弱的模式.VEGF在ALP、JLP和对照组间质的血管内皮细胞、炎症细胞、成纤维细胞中也有表达,但3组间VEGF的表达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JLP组上皮中VEGF的表达评分结果(7.133±0.061)比ALP组(6.934±0.041)高,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GF、EGFR在LP组织中的过度表达可能在LP的上皮细胞过度增生和血管大量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JLP比ALP具有更强的增殖活性.
作者:杨丽;陈波蓓;杨继红;谢丽微;罗志强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COX-2和Survivin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5例喉癌组织及34例癌旁正常喉黏膜组织中的COX-2和Survivin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COX-2和Survivin在喉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喉黏膜组织(P<0.05);COX-2和Survivin的表达与年龄、病程、吸烟、饮酒、病理分级、临床分型无关(P>0.05).COX-2表达与T分期、临床分期有关(P<0.05);而Survivin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 5).喉癌组织中COX-2与Survivin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COX-2、Survivin表达与患者无瘤生存率、总生存率相关(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COX-2不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Survivin则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OX-2和Survivin在喉癌组织中表达增高,两者的表达可能对喉癌的发生和发展起重要作用,并为喉癌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作者:梁灼萍;余玲;陈祖尧;刘文军;黎万荣;覃纲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脑胶质瘤中RUNX3基因的表达以及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情况以及两者的关系.方法 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35例脑胶质瘤组织和4例正常脑组织中RUNX3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研究相应标本中的RUNX3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结果 RUNX3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与肿瘤的级别相关,但与肿瘤的病理类型、患者年龄、性别等因素无关.MSP显示35例脑胶质瘤标本中有15例(42.8%)发生甲基化,发生甲基化的脑胶质瘤中mRNA表达水平较未甲基化的脑胶质瘤明显下降.结论 RUNX3在脑胶质瘤中表达与肿瘤的恶性程度相关,并且RUNX3启动子区CpG岛高甲基化与RUNX3表达下调相关.推测RUNX3启动子区CpG岛高甲基化是导致RUNX3基因在脑胶质瘤中表达下调的重要因素.
作者:谢源阳;袁贤瑞;李学军;廖艺玮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母系遗传非综合征型耳聋的临床特征和分子遗传机制.方法 收集一遗传性耳聋大家系5代72人,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全身体格检查和听力学测试,并采集23例家系成员外周静脉血样本,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结合DNA直接测序法对先证者进行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发现变异后,取正常人群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鉴定此变异是否为突变.结果 此家系36例母系成员中有21例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感音神经性耳聋,双耳对称,高频下降明显,发病年龄0~56岁.所有成员全身体查无异常,听力学检测无中耳疾病及蜗后病变证据.先证者mtDNA序列分析共发现23种变异,18例母系成员均携带12SrRNA基因A1555G突变,同时均携带一新的变异T1541C.A1555G和T1541C的正常人群变异频率均为0/100,余21种变异频率均大于1/100.5例父系亲属和配偶均无听力障碍,A1555G和T1541C检测阴性.结论 线粒体A1555G突变是本家系耳聋的主要原因,环境因素可能参与A1555G突变表型表达的调节,T1541C为中国人群未报道新突变,可能对该家系A1555G突变所致耳聋的外显率有影响.
作者:陈红胜;冯永;谢志国;夏昆;梅凌云;贺楚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白塞氏综合征(Behcet's syndrome)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累及多系统的脉管炎,在口腔和生殖器黏膜表现明显.它分布于世界各地,好发于中亚和远东地区,我国也有报道.该病在耳鼻咽喉科少见,我科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俐华;任基浩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利多卡因属酰胺类局麻药,作为一种局麻药品在临床应用广泛.我院用2%利多卡因浸润局麻下行鼻腔手术时出现严重中毒反应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罗世柏;张南生;韩仲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软骨肉瘤(chondrosarcoma,CS)好发于骨盆、股骨、肋骨及肩胛骨等,原发于鼻部者少见[1].我科2005年收治1例报道如下.
作者:徐永生;何海燕;徐健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食管异物临床多见于儿童和老年人,青年食管异物并食管癌临床不多见,我科2004~2005年曾收治3例,报道如下.
作者:张健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disease,GERD)是一种由胃内容物反流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疾病.近年,GERD被分为糜烂性和非糜烂性2类,糜烂性GERD是指患者食管黏膜有组织病理学损伤改变者,也即反流性食管炎(refluxesophagotis,RE).
作者:刘杰;张亚敏;刘立思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