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鼓膜穿孔在临床上很常见,如不及时治疗,容易引起听力进一步下降.2005~2008年,我科采用明胶海绵贴补法及传统干燥法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40例,方法简单可行,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晓萍;周卫东;李继红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耳廓瘢痕疙瘩女性大多由穿耳孔引起,男性大多由痤疮、耳部皮脂腺囊肿手术引起,中青年好发,肿块常引起不适、瘙痒、酸胀感,有碍美观,患者大多求诊心切,对术后美观要求较高.我科2002年来手术治疗耳廓瘢痕疙瘩35例42耳,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作者:张宝林;王恩彤;龚维熙;陈伟;金占国 刊期: 2009年第05期
鼻腔与眶内的某些疾病如肿瘤等侵犯前颅凹,颅脑外伤致额窦或筛窦骨折等引起的不可逆转的严重脑脊液鼻漏临床上并不少见,采取何种手段、何种材料进行修复,日益受到关注.现将我科采用颅底外科技术结合鼻内镜治疗的侵犯前颅底及脑膜的鼻部恶性肿瘤以及外伤引起的前颅底大面积骨质缺损致严重脑脊液鼻漏的2例典型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姜俊芝;邹杰;郭淑侠;王静;刘飞;赵毓宝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是影响儿童健康的重要疾病,体内反复产生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甚至可引起儿童猝死.此病越来越受到关注,治疗主要以腺样体切除术和(或)扁桃体切除术,如果存在鼻平面阻塞则同时去除鼻部病变,术后症状一般都有明显的改善.本文对常用的3种腺样体切除术式进行比较,探讨其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现将我科2007年1月~2008年4月经腺样体切除术治疗且随访6个月以上者97例OSAHS,报道如下.
作者:叶辉;刘亚辉;高凯;张文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在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儿中内耳畸形的发病率较高.而内耳畸形又多由遗传因素引起[1].颞骨高分辨率CT(HRCT)扫描能精确显示中耳及内耳的详细解剖形态,确定病变部位及周围结构,为手术植入人工耳蜗、佩带助听器等提供形态学依据,也为颞骨先天性畸形的诊断提供了有价值的形态学资料.
作者:郝剑萍;师天祥 刊期: 2009年第05期
鼻腔异物患者以儿童多见,发病紧急,处理不及时后果严重.200 8年2月~2008年12月我科应用耳内镜行儿童鼻腔异物取出术31例,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31例鼻腔异物患儿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2~5岁,平均2.7岁,均为外生性异物,其中非生物类异物17例,动物类异物(水蛭)1例,植物类异物13例.右侧鼻腔15例,左侧鼻腔16例,病程10 min至2个月.主要症状为患儿单侧鼻塞或流血性鼻涕且伴有恶臭.
作者:杨浩;张阳;范芳;杨天全 刊期: 2009年第05期
鼻内镜下鼻眼相关手术是借助内镜治疗眼科疾病的新的外科技术,包括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视神经减压术、眶减压术、眶尖肿瘤摘除术等.由于手术径路、手术步骤、手术器械和涉及的解剖结构有别于传统相关术式,为适应这类手术方式的需要,手术室如何进行手术配合也应作出相应的调整.我院自2006年10月开展此类手术,下面就手术室护士如何配合鼻内镜下鼻眼相关手术护理谈谈我们的初步经验和体会.
作者:朱丽珍;欧阳韶华;陈丽萍;黄晓明;张玲;彭瑞清;谭宏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舌根会厌关系分型与舌后区上呼吸道狭窄的关系.方法 经多导睡眠监测系统(Polysomnography,PSG)确诊的OSAHS患者113例,采用螺旋CT对上呼吸道进行连续扫描,对舌后区呼吸道各参数进行测量,对比研究不同舌根会厌关系分型组间舌后区呼吸道各测量参数与舌后区呼吸道狭窄发生率的差别.结果 不同舌根会厌关系分型的OSAHS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别,舌根会厌关系从Ⅰ型到Ⅲ型,舌后区呼吸道截面积和内径逐渐缩小,舌体长度和舌截面积逐渐增加,舌后区呼吸道狭窄的发生率逐渐增高.结论 舌根会厌关系分型与舌后区呼吸道狭窄有明显相关,临床可以通过对舌根会厌关系分型的观察来初步判断舌后区呼吸道状态.
作者:李树华;石洪金;吴大海;董卫东;邹连贵;段英侠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鼻丘气房过度气化在鼻内镜下泪囊鼻内造口术时对造孔的影响.方法 18例溢泪患者经泪囊造影CT检查后显示鼻泪管阻塞,且鼻丘气房气化超过泪颌缝,采用经鼻内镜下鼻丘气房泪囊鼻内造口术,回顾性分析该术式及临床疗效.结果 18例(20眼)术后随访1年,治愈率90%(18/20);显效5%(1/20);有效5%(1/20),总有效率100%.结论 通过术前泪囊CT造影检查明确鼻丘气房与泪囊窝的局部解剖关系,对鼻丘气房过度发育者,可行经鼻丘气房泪囊鼻内造口术.
作者:江满杰;李泽卿;程友;周文光;王秋萍;张速勤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下咽癌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9月~2008年12月平煤医疗集团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治疗的57例下咽癌患者,其中术前放疗加手术者17例,手术加术后放疗者27例,单纯放疗者13例.44例手术患者中,按手术方式分为梨状窝手术7例,下咽后壁手术6例,单纯环后手术3例,下咽侧壁手术6例,下咽并喉部分切除8例(梨状窝并杓会厌襞切除术2例,梨状窝并半喉切除术6例),喉全切14例.结果 术前放疗加手术者5年生存率43.1%,术后加放疗者45.7%,单纯放射治疗者20.3%.结论 术前或术后加放疗的疗效元明显差异,手术加放射治疗疗效优于单纯放射治疗.
作者:王军;陈炳强;杜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Rosai-Dorfman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方法 分析2例发生于头颈部的Rosai-Dorfman病的临床特征、影像及病理资料.结果 2例Rosai-Dorfman病的受累部位分别为鼻窦、鼻咽和声门下、颈淋巴结,根据受累部位引起相应的症状.2例病例均手术切除肿块,分别随访2,4年,未见复发.结论 头颈部Rosai-Dorfman病是一种良性组织细胞增生性病变,其诊断具有一定的难度,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
作者:赵建东;刘良发;王湛博;武文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孤立性蝶窦炎的需氧菌分布及对常用抗生素敏感情况,为临床治疗孤立性蝶窦炎提供依据.方法 在鼻内镜手术中以无菌方式取22例孤立性蝶窦炎的蝶窦内分泌物及黏膜,进行需氧菌培养和常用抗生素的药敏试验,并与60例正常鼻腔中鼻道分泌物及30例慢性蝶窦炎组(多鼻窦炎患者)蝶窦内容物的细菌培养结果对比.结果 孤立性蝶窦炎组需氧菌检出率77.3%,正常鼻腔中鼻道组需氧菌检出率78.3%,慢性鼻窦炎合并蝶窦炎组需氧菌检出率86.7%.孤立性蝶窦炎G+菌占100%;正常中鼻道组G+菌占70.2%,G-菌占29.8%;慢性鼻窦炎合并蝶窦炎组G+菌占80.8%,G-菌占19.2%.孤立性蝶窦炎组需氧菌普遍对β-内酰胺类、头孢类耐药.结论 孤立性蝶窦炎以需氧菌感染为主,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作者:陈争明;范静平;颜泽敏;吴建;庞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外耳道胆脂瘤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1995~2007年收治的25例外耳道胆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对25例外耳道胆脂瘤患者根据不同病变范围采用不同的手术治疗,对8例外耳道病变范围小、骨质破坏较轻者采用外耳道清理术;17例因病变范围广、骨质破坏较重、胆脂瘤侵入中耳腔者采用乳突改良根治术或乳突根治术治疗.结论 外耳道胆脂瘤可以造成广泛破坏,术前颞骨薄层CT扫描对诊断有较大帮助,应根据不同病变范围而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
作者:古庆家;李德炳;何刚;温蓓;刘冰;梁传余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软骨鼓膜修补联合Ⅲ型鼓室成形治疗粘连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51例接受手术治疗的粘连性中耳炎患者,术中切除粘连的鼓膜及瘢痕组织,去除锤骨、砧骨,行Ⅲ型听力重建,穿孔的鼓膜用全厚耳屏软骨修补.结果 51例患者均于术后4~6周干耳,鼓膜解剖形态基本正常,但稍厚,活动差.术后3个月纯音测听(0.25,0.5,1,2,4 kHz)骨气导差(ABG)为23.8 dB,提高了18.1 dB.术后1年为13.4 dB,提高了28.5 dB.随访1年以上,稍厚的软骨鼓膜变薄,活动能力好,无1例穿孔,声导抗测试鼓室图全为A暑型曲线.结论 软骨鼓膜修补联合Ⅲ型鼓室成形治疗粘连性中耳炎效果显著,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志钢;陈穗俊;刘翔;郑亿庆;陈斌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利用听觉稳态诱发反应(auditory steady state evoked response,ASSER)联合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测试对婴幼儿进行听力检测,评价两种方法对婴幼儿听力损伤早期发现及损失程度评估的作用.方法 对76例(152耳)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eoustic emission,DPOAE)复筛未通过的婴幼儿及门诊就诊疑有听力损失的婴幼儿进行ASSER和ABR测试,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76例(152耳)婴幼儿ABR反应阈与ASSER高频反应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R在大输出无反应而ASSER测试中各频率能引出反应.结论 ASSER联合ABR检查可以更全面的评估婴幼儿的真实听力情况,对ABR无反应的患儿还应进行ASSER测试,有助于全面评估其听力损失程度.
作者:刘寒波;彭增龙;胡建平;林湘如;吴雄文;黎可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支撑喉镜下射频消融术治疗声带息肉的疗效.方法 对57例声带息肉采用射频消融技术后,应用纤维咽喉镜观察声带形态结构,声门闭合情况及黏膜波特点.结果 本组57例患者治愈率92.98%,发声恢复良好,随访3~6月未见复发.本组声带形态结构、声门闭合恢复正常,黏膜波明显改善.对发声恢复较慢的,可以辅助发声训练.结论 支撑喉镜下射频消融术治疗声带息肉不仅消除病变,避免损伤声带,还有利于发声功能的恢复.
作者:王国强;霍红;龚志云;李雪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乳突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和治疗.方法 结合文献复习,报告1例乳突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及病理学检查和治疗方法.结果 乳突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呈现侵袭性生长,有明显的骨质吸收、破坏,病理学上主要由大量的梭形细胞和炎症细胞组成,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波形蛋白,肌动蛋白表达阳性,Ki-67阳性,其比例低于5%,S-100表达阴性.结论 乳突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侵袭性生长的肿瘤,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激素、放射治疗.
作者:韩浩伦;吴玮;丁瑞英;王鸿南;薄少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8年7月诊治的23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方式.结果 手术是治疗甲状腺微小癌的首选方式,且治疗原则与显性甲状腺癌相一致.术后随访12~42个月,无死亡、复发及转移病例.结论 甲状腺微小癌的术前诊断十分困难,极易误诊.彩超在甲状腺微小癌的普查、发现及诊断上有很大优势;甲状腺微小癌与显性甲状腺癌在生物学及其淋巴结转移上无明显区别,应按显性甲状腺癌原则手术,术后恢复良好.
作者:韩冰;孙洪利;马凯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孤立性蝶窦病变的临床诊断及手术方法.方法 对23例病例术前经CT或/和MRI检查诊断为孤立性蝶窦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病理检查证实蝶窦炎症8例、蝶窦真菌感染6例、蝶窦囊肿9例,23例全部治愈.结论 对临床上有不明原因的头痛、头晕、视力模糊、眼球胀痛等眼部症状,伴回吸涕中带血患者有必要结合影像学检查及鼻内镜检查,以便早期对孤立性蝶窦病变进行诊断及治疗.鼻内镜下鼻腔进路清除蝶窦病变是治疗孤立性蝶窦病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作者:贾全凡;袁龙;徐开伦;罗通勇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检测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手术前后鼻窦黏膜组织中白细胞介素-5(interleukin-5,IL-5)、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的表达,探讨IL-5、GM-CSF在CRS患者手术前后术腔黏膜转归过程的表达变化规律及其作用.方法 采用ElivisionTM S-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与HE染色方法检测10例行鼻内镜手术的Ⅱ型CRS患者术前,术后第1周、4~6周和8~10周鼻窦黏膜组织中IL-5和GM-CSF的表达;同时以10例单纯鼻中隔偏曲患者上颌窦口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结果 ①CRS患者术前,术后第1周、4~6周和8~10周鼻窦黏膜组织中IL-5和GM-CSF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 1).②CRS术后第1周IL-5和GM-CSF表达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术后第4~6周IL-5和GM-CSF的表达达高峰,术后第8~10周IL-5和GM-CSF的表达下降.结论 IL-5和GM-CSF在Ⅱ型CRS患者术前、术后鼻窦黏膜组织中表达呈一定的规律变化,提示IL-5和GM-CSF可能与CRS病变的转归有密切关系.
作者:林欣然;李杰恩;张龙城;全超坤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葛根素在豚鼠椎基底动脉缺血再灌注耳蜗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为葛根素治疗耳蜗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纯白雄性豚鼠3 2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注7 d组、生理盐水组(即缺血再灌注7 d加生理盐水对照组)和用药组(即缺血再灌注7 d加葛根索保护组).除正常对照组外的所有豚鼠均进行手术造模,用药组在缺血再灌注开始时,腹腔注射葛根素150 mg/(kg·d)-1,每日1次,连用6 d,于再灌注7 d时处死.生理盐水组操作同用药组,但以等容量生理盐水代替葛根素.应用听觉脑干反应(ABR)评价听功能.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诱导型一氧化碳合酶(iNOS)在各组Cortis器、螺旋神经节及血管纹的表达.结果 缺血再灌注7 d组、生理盐水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波潜伏期、Ⅰ~Ⅲ波间期明显延长,阈值升高(P<0.05).用药组与缺血再灌注7 d组、生理盐水组相比Ⅰ、Ⅲ、Ⅳ波潜伏期、Ⅰ~Ⅲ波间期缩短和阈值降低(P<0.05).正常对照组与用药组Ⅲ、Ⅳ波潜伏期、Ⅰ~Ⅲ波间期和阈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组iNOS表达与缺血再灌注7 d组比较明显下调(P<0.05).结论 葛根素具有一定保护耳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其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可能与下调iNOS表达有关.
作者:刘斌;任基浩;葛益林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EGFL7基因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 收集45例人脑胶质瘤石蜡标本,其中低度恶性(Ⅰ~Ⅱ级)24例,高度恶性(Ⅲ~Ⅳ级)21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EGFL7蛋白的表达情况,应用八因子免疫组化标记肿瘤微血管.分析EGFL7蛋白表达与胶质瘤病理分级及MVD的关系.结果 EGFL7在人脑胶质瘤中存在表达,EGFL7蛋白表达主要位于肿瘤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的胞浆.其表达与肿瘤的恶性程度(t=4.399,P<0.0 1)及MVD(r=0.684,P<0.01)有明显的相关性;EGFL7在正常人脑组织中无表达.结论 人脑胶质瘤存在EGFL7基因的表达,并且与肿瘤恶性程度及MVD具有明显相关性,提示EGFL7在人脑胶质瘤的血管生成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黄纯海;李学军;周异曾;罗勇;袁贤瑞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利用多层螺旋CT扫描三维成像(3D-CT)技术研究颅中窝入路听神经瘤手术时上半规管与弓状隆起之间的相互解剖关系,评价3D-CT对颅中窝听神经瘤手术方式选择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14例干颅和7例10%甲醛固定的成人头颅标本进行颞骨部位的多层螺旋CT扫描,利用AW4.1工作站对上半规管和弓状隆起解剖关系进行测量.结果 3D-CT可以清晰显示颅中窝及岩骨重要的解剖标志,上半规管和弓状隆起二者问的空间关系并非完全一致.结论 弓状隆起并非是判断上半规管精确的标志点,术前通过3D-CT可以清晰显示上半规管与弓状隆起二者的空间位置关系,以指导术中避免损伤上半规管及准确定位内听道,通过术前3D-CT可以达到个体化治疗的目的.
作者:郭翠翠;夏寅;常青林;尹红霞;龙海珊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患者,男,65岁,因左侧鼻塞1年入院.1年前无诱因出现左侧持续性鼻塞,逐渐加重,偶有头痛,不伴有流涕、阵发性喷嚏、鼻出血、耳鸣及耳闷等症状,外院以慢性鼻炎给予呋麻滴鼻剂治疗无效.体查:左侧下鼻甲前端明显肿大,与鼻中隔相贴,黏膜呈暗红色,表面光滑.双侧鼻腔放入1%麻黄素棉片10 min后,左侧下鼻甲中、后端及右侧下鼻甲收缩敏感,而左侧下鼻甲前端不收缩,枪状镊触之柔软凹陷囊性感,无乒乓球感,移去枪状镊后迅速恢复原态,双侧中鼻甲正常,中、下鼻道无分泌物.
作者:李宪华;尤宝红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平滑肌肉瘤(Leiomyosarcoma)常见于子宫、胃肠道腹膜后腔[1~3],是由平滑肌细胞或向平滑肌分化的间充质细胞组成的恶性肿瘤,发生在上颌窦者极为少见.本文报道l例发生在上颌窦且含有较多破骨巨细胞的平滑肌肉瘤.
作者:张亚龙;怀德;徐其昌;王建武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梅尼埃病于1861年首次由Ménière报道,allpike及Cairns于1938年发现其组织病理改变为膜迷路积水.同地区和民族发病率相差很大.女发病率相当,有女性患者相对较多的报道.病的高危群体为40~60岁,为单侧发病,有2%~78%的患者可见双侧发病.今为止,尼埃病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梅尼埃病患者的各种治疗主要是改善膜迷路积水.
作者:冯宁字;李代波;郑虹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三叉神经痛从被发现始至今已有很长的历史.国际疼痛协会于1988年定义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标准有:单侧突然发生的疼痛,症状持续数秒钟至2 min;疼痛分布于三叉神经一支或几支支配的区域;为突发的、剧烈的、尖锐的、表浅的刺痛或灼痛;有咀嚼运动、说话、洗脸、刷牙等诱发因素,多有固定的扳机点;发作期间面部感觉正常;无其他神经系统功能障碍;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排除由其他病因引起的面部疼痛[1].
作者:黄若飞;张湘民;文卫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