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南大学
  • 国际刊号:1007-1520
  • 国内刊号:43-1241/R
  • 影响因子:0.64
  • 创刊:1995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湖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42-171
  • 全年订价:17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 1996年被湖南省宣传部、湖南省科委、湖南省新闻出版局评为编校优秀奖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2010年2期文献
  • 136例先天性耳前瘘管手术疗效比较

    先天性耳前瘘管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畸形,是第一、二鳃弓的耳廓原基在发育过程中融合不全,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瘘口常位于耳轮脚前,少数开口于耳屏间切迹至口角的连线上,或耳廓、耳垂的其他部位[1].

    作者:饶小玲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272例鼻内镜鼻窦手术的护理体会

    现代鼻内镜外科的内涵是在鼻内镜直视下,以尽可能保留鼻腔鼻窦的结构和功能为前提,以清除病变、改善和重建鼻腔鼻窦通气引流功能为目的的鼻外科技术[1].

    作者:谢金婵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青少年鼻源性头痛的鼻内镜手术治疗

    青少年鼻源性头痛为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多发病及难治性疾病,因其长期反复发作,可导致记忆力下降及学习困难,甚至可以影响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倍受学生和家长关注.我科2000年至今,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该类患者4 2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富灵;刘仲香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耳内镜下取出误入上颌窦内牙断(残)根

    在牙拔除术中,断根进入上颌窦窦腔内形成牙源性上颌窦异物是该手术常见并发症.对入上颌窦窦腔内的断根,其处理方法较多,但笔者采用经上颌窦前壁开窗在耳内镜直视下取断根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黎柱杨;王春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Ludwig's咽峡炎临床救治体会附5例报告

    路德维咽峡炎(Ludwig's angina)是指机体深部的感染源感染致颈深浅筋膜广泛坏死的一类感染性疾病.该病多继发于咽喉感染、颈部外伤及手术、牙源性感染等,起病急,发展快且迁延,可出现各种致命性并发症[1].随着抗生素在临床的广泛使用,本病发生率目前有明显下降,但临床上仍需对本病提高认识.

    作者:张健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在鼻腔泪囊吻合术中应用丝裂霉素防止粘连与瘢痕疗效观察

    慢性泪囊炎是眼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感染细菌有肺炎球菌和葡萄球菌等可成为眼部慢性感染病灶.传统治疗方法为鼻外鼻腔泪囊吻合术[1-2],术后患眼内眦有一弧形切口,影响面部美观.

    作者:郝艳芳;张社江;马喆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3种扁桃体切除术在小儿OSAHS治疗中的应用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相对于成人比较简单,多为扁桃体及腺样体肥大阻塞上气道引起,手术切除肥大的扁桃体、腺样体,可明显改善患儿睡眠障碍,疗效确切,已得到大家公认[1].

    作者:楚士东;洪荧灿;刘应万;马纪清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变应性鼻炎标准化变应原皮肤试验结果分析及与症状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原的分布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 采用ALK标准化变应原制剂,对疑似变应性鼻炎症状和体征的1383例患者进行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并对阳性患者进行症状评分.结果 1383例拟诊变应性鼻炎患者中变应原阳性反应者898例,阳性率64.9%.13种变应原中以螨类阳性例数为多,包括屋尘螨、粉尘螨和热带螨,分别占总阳性例数的90.4%、87.2%和71.8%;其次为蠊类,包括德国小蠊和美洲大蠊,分别占总阳性例数的32.0%和27.3%;其余为狗毛、猫毛、艾蒿、豚草、花粉及真菌.儿童变应原阳性率明显高于成人(P<0.05);有家族过敏史患者变应原阳性率明显高于无家族过敏史患者(P<0.0 5);居城市者变应原阳性率高于乡村者,但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 5).对变应性鼻炎典型症状如喷嚏、流涕、鼻塞及鼻痒进行评分,总平均分值为7.71±1.46分;变应原阳性强度与变应性鼻炎症状积分无显著相关性(r=0.073,P>0.05),变应原阳性反应种类数目与变应性鼻炎症状积分呈正相关(r=0.629,P<0.05).结论 尘螨是变应性鼻炎的主要变应原.变应原阳性反应强度不能反映症状的严重程度,但阳性反应种类数目与症状的轻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李清明;彭新宇;李湘平;李刚;何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头颈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4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目的 报道一种少见的头颈部慢性炎性疾病(嗜酸性淋巴肉芽肿)并复习相关文献.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头颈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临床以及病理资料.结果 男女各2例,年龄14-43岁,平均27岁.表现为耳周或颈部包块,血常规为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均行手术治疗,病理为嗜酸性淋巴肉芽肿.1例手术加术后放疗者对侧出现新的病变,再次手术;其余3例手术切除术后复发2例.结论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具有典型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单纯手术疗效不理想,需综合治疗.

    作者:张庆卫;刘剑锋;杨大章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临床医学杂志论著中统计学方法应用的对比研究

    目的 通过对比研究了解两种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5~2006年发表的论著中统计学方法的使用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统计学方法应用的发展趋势.方法 用统一的调查表进行现况调查,并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评阅了643篇论著,统计学方法的使用率为86.5%,正确率为82.7%.t检验和列联表分析为常见的统计学方法.常见的错误有t检验运用不当,线性相关分析无区间估计,多元回归分析无方程式,统计分析方法不明确,未给出精确P值等.结论 统计分析方法的使用率和正确率均有明显提高,方法更加多元化,但统计学方法的未用、误用现象仍然存在.

    作者:赖娟;李征;何集篇;章梦然;熊国强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喉部非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特征分析(附11例报告)

    目的 探讨喉部非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特点、治疗经过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 990年1月~2003年1 2月在本院经过病理确诊和治疗的11例喉部非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11例喉部非鳞状细胞癌中黏液表皮样癌2例,未分化小细胞癌2例,腺泡细胞癌1例,腺癌2例,腺样囊性癌1例,滑膜肉瘤1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恶性淋巴瘤1例.手术治疗10例,其中单纯手术治疗5例,术后辅助放疗4例,术后辅助放疗加化疗1例;放疗加化疗1例.随访3~1 88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0.9%、5 1.1%、38.4%.结论 喉部非鳞状细胞癌有其自身特点,颈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较常见;除恶性淋巴瘤外治疗上应选择手术治疗为主,必要时辅以放疗及化疗.

    作者:卿菁;赵素萍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显微手术切除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显微手术适应证、手术入路的选择及术中注意事项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手术治疗的脑干海绵状血管瘤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行头部CT、MRI和全脑血管DSA检查,病变位于中脑和脑桥4例,脑桥11例,延髓1例,直径大小为(1.3±0.4)cm.采用枕下后正中经小脑延髓裂四脑室入路7例,枕下经天幕入路1例,颞下或颞枕入路4例,枕下乙状窦后入路4例.术中行脑神经监护、神经导航引导下切除病变.结果 术前所有患者均有出血史及脑神经症状和(或)运动功能障碍、感觉障碍、共济失调表现.16例中涉及中脑病变手术入路选择以颞下、颞枕或枕下经天幕入路为主;脑桥病变多选择枕下后正中经小脑延髓裂四脑室入路;脑桥前外侧方病变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而病变位于延髓者以枕下后正中经小脑延髓裂四脑室入路为主.显微镜下将肿瘤全切,无手术死亡.随访4-48个月.1 6例均元复发及再出血者.结论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个体化地选择显微手术入路、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以及神经导航导引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把握好手术时机,积极手术治疗,完全可以达到治愈目的 .

    作者:陈凌;陈立华;凌锋;张鸿祺;李萌;李晓宇;管敏武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耳内镜下儿童腺样体吸切术100例临床分析

    目的 介绍一种既安全、便捷又符合微创要求的儿童肥大腺样体切除术式.方法 对1 00例腺样体肥大的儿童,在耳内镜指引下应用40°正反向切割吸引刀头,经口行肥大腺样体吸引切除,并分析其疗效.结果 1 00例患儿术后症状消失者89例,症状明显改善者11例,有效率100%,术后随访无腺样体残留及并发症发生.结论 耳内镜下经口行儿童肥大腺样体吸切术,具有安全可靠、操作简单、切除彻底、疗效显著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腺样体肥大切除术式.

    作者:邹家全;文忠;雷小青;胡建武;黄永贵;邱威怡;康林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鼻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嗅裂综合征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嗅裂综合征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65例嗅裂综合征患者,利用鼻内镜下微创手术针对不同病变采取不同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65例中,治愈48例(73.8%),好转17例(26.2%),有效率为1 00%.结论 鼻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嗅裂综合征具有疗效好、微创、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张炳辉;王洪波;王晓晖;刘鸣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再次矫正术27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再次矫正术的方法和要点.方法 在鼻内镜下对27例鼻中隔矫正术失败的患者进行再次鼻中隔矫正.结果 术后鼻内镜下检查27例患者均获满意矫正,鼻中隔偏曲引起的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O.5~3年,无1例出现鼻中隔穿孔、鞍鼻、鼻腔粘连等并发症.结论 手术前全面评估、确立重点矫正部位及术式,鼻内镜下鼻中隔再次矫正术可获得满意效果.

    作者:魏孜孜;卢标清;凌毅;孙一帆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难治性鼻出血部分原因分析

    目的 分析影响难治性鼻出血的原因,为治疗难治性鼻出血提供临床指导.方法 .收集104.例难治性鼻出血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影响难治性鼻出血的因素如年龄、出血部位、是否使用可吸收止血纱布以及是否伴有焦虑症等多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①年龄≤55岁的患者疗效高于>55岁者(P=0.012),伴高血压的患者疗效高于伴高血压者(P=0.03),伴与不伴焦虑症患者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137).②出血部位位于嗅裂区的患者有效率高于位于下鼻甲后穹隆和中鼻道后上端者(P均<0.05),而下鼻甲后穹隆和中鼻道后上端出血者疗效元统计学差异(P=0.771).③术后使用可吸收止血纱布的患者有效率显著高于使用凡士林者(P=0.013).结论 难治性鼻出血的预后与年龄、出血部位、高血压等因素有关,可吸收止血纱布的疗效优于凡士林纱布.

    作者:徐婷;王行炜;谢冬华;张欣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Survivin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 研究生存素(Survivin)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相关性,探讨Survivin在鼻息肉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8例鼻息肉组织(鼻息肉组)和12例正常下鼻甲组织(对照组),用HE染色法观察组织中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Survlvin的表达.结果 ①HE染色显示鼻息肉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显著增加.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Survivin免疫阳性细胞数及着色强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图像分析显示,鼻息肉组Survivin的积分光密度(IOD,103/HP)为50.21±6.32,与对照组5.67±0.58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鼻息肉中Survivin表达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表达密切相关(r=0.673,P<0.01).结论 鼻息肉组织中Survivin表达、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均上调,且二者有协同表达关系.鼻息肉可能是通过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使炎性细胞凋亡受到抑制,从而促进炎性细胞主要是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生长,导致慢性炎症反应.

    作者:林海;林董;陈贤明;张贤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明胶海绵和透明质酸在地塞米松圆窗灌注中对豚鼠圆窗膜形态及功能的影响

    目的 圆窗分别放置明胶海绵与透明质酸,观察地塞米松圆窗灌注对豚鼠圆窗膜形态及功能影响.方法 ① 36只豚鼠随机分为3组,Ⅰ组圆窗龛放置明胶海绵并在圆窗置管;Ⅱ/组圆窗龛放置含2%透明质酸明胶海绵置管,Ⅲ组圆窗龛放置明胶海绵置管,Ⅱ组和Ⅲ组经圆窗置管向圆窗灌注地塞米松7 d后.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圆窗膜变化.36只豚鼠中随机取6只左耳作为正常对照(Ⅳ组).②另取18只豚鼠,按给药时间分为1、4、7 d 3组,每组各取3只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圆窗放置透明质酸明胶海绵,对照组圆窗放置明胶海绵.各组经圆窗置管圆窗灌注地塞米松后,用LC-6A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外淋巴液中地塞米松浓度.结果 光镜和扫描电镜检查发现Ⅰ、Ⅱ和Ⅲ组圆窗膜厚度和形态与正常对照Ⅳ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圆窗放置透明质酸明胶海绵后豚鼠外淋巴液中地塞米松含量明显高于明胶海绵组(P<0.01).结论 ①圆窗放置明胶海绵和透明质酸对豚鼠圆窗膜形态无明显影响.②透明质酸明胶海绵能提高地塞米松的圆窗膜通透性.

    作者:唐月英;任基浩;王耀文;孙霞玲;殷团芳;卢永德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颈内动脉颅底段重要解剖标志点的影像学测量

    目的 了解正常成人颈内动脉岩内段各点与咽鼓管圆枕的距离,为鼻内镜颅底相关手术的安全操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50例正常成人颅底为研究对象,采用薄层高分辨率CT扫描和图像放大,三维重建,对颈内动脉岩内段距咽鼓管圆枕的距离进行测量,并对测量值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咽鼓管圆枕距离同侧破裂孔距离为(17.440±0.213)mm,距离同侧颈内动脉管外口(27.322±0.271)mm,距离右侧卵圆孔(22.000±0.323)mm.男性咽鼓管圆枕与左侧卵圆孔距离为(21.1 22±0.314)mm,女性咽鼓管圆枕与左侧卵圆孔距离为(21.228±0.617)mm.结论 该研究为鼻内镜颅底手术的安全操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对术中暴露和保护岩骨段颈内动脉极为重要,能有效避免术中损伤颈内动脉造成致死性大出血.

    作者:孙艳;邱前辉;刘辉;陈少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放射线损伤对小鼠嗅上皮细胞凋亡及再生的影响

    目的 研究放射线损伤后小鼠嗅上皮细胞凋亡和再生情况,探讨放射治疗后嗅觉障碍的致病机制.方法 以4 Gy的X射线照射小鼠鼻部,建立放射线损伤小鼠嗅黏膜的动物模型分别于照射前及照射后第1,3,6,12,60天分批处死动物取材;TUNEL法检测嗅上皮中细胞凋亡.BrdU掺入免疫组化检测基底细胞再生.结果 放射线损伤后小鼠嗅上皮凋亡细胞显著增多(P<0.01),基底细胞再生也相应增多(P<0.01),但再生细胞少于凋亡细胞(P(0.01).结论 放射线损伤可促进嗅上皮细胞凋亡及基底细胞再生,但再生细胞少于凋亡细胞,二者失衡可能是放射治疗后嗅觉障碍的致病机制之一.

    作者:何观文;陈志宏;肖文惠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联合靶向阻断EGFR和mTOR信号通路对鼻咽癌细胞生长影响的研究

    目的 观察联合阻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介导的信号通路对鼻咽癌细胞株CNE-1及CNE-2的影响.方法 EGFR酪氨酸激酶拮抗剂(Tarceva)、mTOR抑制剂(Rapamycin)单独(单独处理组)和联合处理(联合处理组)鼻咽癌细胞株CNE-1及CNE-2后,CCK-8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法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结果 ①Tarceva、Rapanaycin单独处理组对CNE-1和CNE-2细胞株均产生剂量依赖性抗增殖作用.②联合用药组CNE-1和CNE-2细胞生长抑制率显著大于两者单独处理组生长抑制率之和(P<0.05).③联合处理组的G1期细胞比例大于单独处理组之和(P<0.05).联合处理组的细胞凋亡率高于单独处理组(P<0.05).结论 Tarceva及Rapamycin联合靶向治疗能协同性地抑制鼻咽癌细胞生长,这种效应可能通过增加G1期细胞阻滞及凋亡来实现.

    作者:张宁;刘勇;张欣;李仕晟;黄东海;邱元正;肖健云;田勇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自发性耳源性颅内外积气1例

    1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2岁.因左侧枕部包块3月余就诊于神经外科.患者3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左侧枕部包块,无疼痛及其他任何自觉症状,包块逐渐长大.

    作者:吴海莺;郑明秀;赵宁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滴虫性扁桃体炎1例报告

    1 临床资料患者,男,52岁.因左咽部不适1个月入院.患者咽痛轻,无发热,全身无其他不适,曾以化脓性扁桃体炎治疗无好转.检查:一般情况好,左扁桃体Ⅱ°肿大,黏膜暗红色充血,隐窝有白色脓性分泌物,右扁桃体正常.

    作者:吕向光;王倩;刘方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变应性鼻炎治疗的进展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鼻炎中为常见的类型.近年来,流行病学研究报道变应性鼻炎在世界范围内的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影响全球10%~25%的人群[1].

    作者:左冬至;耿宛平;刘强和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稿约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远程审稿系统开通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