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样体肥大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可以引起小儿鼾症、中耳炎及鼻窦炎等多种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是经口腺样体刮除术,随着鼻内镜技术及动力系统的应用,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成为目前腺样体切除术的主要方法,我院从2006年以来在鼻内镜下采用动力系统行腺样体切除术,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报道如下.
作者:胡文良;孙娟;李玲香;孙学威 刊期: 2011年第01期
在鼻内镜鼻窦手术未开展之前,对上颌窦炎性或肿瘤病变主要依靠经典上领窦根治手术,即Caldwell-Luc术式,特点是通过唇酿切开经犬齿窝进人上颌窦.随着鼻内镜手术的发展和成熟,通过中鼻道或下鼻道上领窦开窗完成上领窦的病灶切除或引流,能够促进上颌窦的炎症恢复和功能的保留,临床已经基本取代Caldwell-Luc手术方式.但由于上颌窦解剖和原发上领窦病变的特点,上领窦内仍有无法窥视和处理的区域.
作者:施芳 刊期: 2011年第01期
慢性额窦炎是临床常见病,主要症状是鼻塞、流脓涕、头面部疼痛和头昏胀不适、嗅觉减退等,给患者造成了很大痛苦,影响正常生活质量.治疗方式以鼻内镜手术为主,但是额隐窝和鼻额管区域(统称为鼻额区域)的手术是目前鼻内镜外科手术中难度大和富挑战性的手术,我们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探讨鼻内镜下额窦开放联合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慢性额窦炎方法和疗效.
作者:孙德义;冉德军;刘鹏 刊期: 2011年第01期
孤立性蝶窦疾病指原发于蝶窦并且局限在蝶窦内的疾病,未侵犯周围的毗邻结构川.因蝶窦位置深在、隐匿,病变的症状常无特异性.随着影像学及鼻内镜外科学的发展,其诊断率、治疗率明显提高.
作者:李阳;李智;张文;贾艳萍 刊期: 2011年第01期
腺样体肥大是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困难、渗出性中耳炎、复发性中耳炎、慢性鼻窦炎及慢性扁桃体炎的常见原因,一经确诊,一般行手术治疗.随着鼻内镜和切割吸引器在我国的普及,内镜直视下腺样体切吸术越来越普遍.然而,在使用先进器械和技术的同时,要考虑医疗费用增加对患者经济负担加重的影响.我科自2008年1月~2009年12月对66例腺样体肥大患儿在间接鼻咽镜下用切割吸引器切除,取得良好效果,特报道如下.
作者:李俊义;徐华林;徐峰 刊期: 2011年第01期
主观耳鸣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临床上治疗效果较差,目前多主张根据病程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自2003年我们采用佩戴助听器的方法治疗主观耳鸣,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丽萍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患鼻咽癌不同风险人群的复查间隔时间与鼻咽癌早期诊断的关系,及其对鼻咽癌筛查策略的影响.方法 2007年3月~2009年6月,通过鼻咽癌风险评估方案对9645名中山市户籍健康成人进行筛查,并对评估高、中、低各人群的随访资料进行比较,观察上述各类人群EB病毒血清学评估的变化规律及其与鼻咽癌发病的关系.结果 首次筛查共检出高危178人,中危477人,低危8990人,共检出8例鼻咽癌,其中首次筛查高危人群中检出5例鼻咽癌,首次筛查中、低危人群中未检出鼻咽癌;通过随访检出早期鼻咽癌3例.高危中85人(47.8%)参加了复查,其中17人复查时仍评估高危,复查间隔时间平均7.05个月,复查时检出鼻咽癌2人,间隔时间分别为3个月和6个月.鼻咽癌家系中1人首次筛查低危,间隔9个月复查转成中危,检出早期鼻咽癌;本组由中危转高危复查平均间隔时间为9个月,低危转高危为12.4个月,未检出鼻咽癌.结论 首次评估高危人群和持续高危人群,以及鼻咽癌家系人群短期发病率均高于其他人群,建议6个月内密切随访;评估中、低危人群一次筛查后1~2年内患鼻咽癌的机会很低,不需要频繁检查,建议分别间隔15个月和18个月复查,能够达到早期发现鼻咽癌的目的.鼻咽癌高发区好在门诊建立专科门诊,提高筛查依从性,终达到提高门诊早诊率的目的.
作者:沈亚华;季明芳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临床特点、生物学行为、组织病理分型和治疗方案.方法 报道2例发生于腮腺深叶的基底细胞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分析.结果 2例患者通过手术切除肿块及同侧腮腺腺体,保留面神经,病理证实为腮腺基底细胞腺瘤,术后患者恢复良好,随访至今无复发.结论 腮腺基底细胞腺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发生于腮腺深叶的更为少见,影像学检查是其主要的诊断方法,组织病理学是其确诊并分型的主要依据.需要与咽旁肿瘤及腮腺来源的其他肿瘤类型相鉴别.腮腺基底细胞腺瘤有四种病理亚型,其中膜性型具有多灶侵袭性,并可伴发其他皮肤肿瘤,同时具有较高复发率和恶变率.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治疗主要采取腮腺部分或浅叶及其全腮腺切除术,膜性型应行全腮腺切除,及时随访.
作者:唐鸣;严文洪;赵霞;亓卫东;高海河;崔西栋;周仲文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经上领结节人路切除咽旁近颅底肿瘤的可行性.方法 5例咽旁近颅底区肿瘤病例,切开上颌牙龈和上领结节黏膜,拔除上领第2,3磨牙,并凿除牙槽骨和上领结节骨,切断附着于翼突和上领结节处的翼内外肌,凿断翼突,沿肿块包膜外分离,或切开包膜,切除肿瘤.尽量保留受累神经.结果 神经鞘瘤4例,脑膜瘤1例,均完整切除,随访6个月至7年,无一例肿瘤复发.2例听力下降患者中1例术后鼓室粘连,听力下降症状未改善;另1例分泌性中耳炎症状消失.3例出现不同程度下唇和舌缘麻木,1例半年后麻木消失,另2例下唇麻木持续存在.伤口感染3例,经抗感染治疗均痊愈.结论 上领结节人路是切除咽旁近颅底区良性肿瘤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陈贤明;赵敏;甄泽年;陈辉;林海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hronic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CSOM)患者听骨链病变特点及其与听力受损的关系.方法 对146例CSOM患者术前行纯音测听、检查鼓膜穿孔部位,术中显微镜观察听骨链病变.结果 79例鼓膜紧张部穿孔患者听骨链完好36例(45.6%)、受破坏(中断或固定)43例(54.4%);67例松弛部穿孔患者听骨链完好13例(19.4%)、受破坏54例(80.6%),两组差异显著(P <0.01).听骨链破坏组与完好组比较,各语音频道(0.5,1,2,4 kHz)气导听阈均升高(P <0.01),骨导听阈仅在2 kHz有明显升高(P <0.05),语音频道总气骨导差增大(P <0.01).结论 ①CSOM紧张部穿孔者听骨链受损程度低于松弛部穿孔者.②听骨链破坏主要影响CSOM患者的气导听阈,骨导阈值仅在听骨链共振频率2 kHz处有影响.
作者:刘谦虚;刘均辉;赵晓明;窦晓辉;刘劲;熊彬彬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听神经瘤术中电生理监测技术常见问题的处理,提高面神经解剖保留率.方法 192例听神经瘤患者手术时均在面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进行,采用枕下乙状窦后经内听道人路,显微外科切除肿瘤,术后对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肿瘤全切183例(95.3%),面神经完整解剖保留185例(96.4%).长期随访病例面神经功能良好率83.0%,术中F波监测结果 与术后面神经功能之间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听神经瘤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运用可明显提高面神经的解剖保留率和功能保留优良率,术中F波监测不仅可实时反馈面神经功能状态,而且可为术后面神经功能的预测提供依据.
作者:雷厉;袁贤瑞;刘尚明;李学军;刘庆;袁盾;Samir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深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病理、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报道I例外耳道深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本例患者病史8年,肿块局部侵犯乳突、翼内外肌、颅内等,但无远处转移.镜检可见梭形的成纤维细胞成漩涡状排列及其间多核巨细胞、炎性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检查示:CD68(+),Vim(+),S-100(+),CDIa(-),Ki-67(-).上述特点符合深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诊断.结论 深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是一种临床少见、诊断复杂、预后好的良性肿瘤,手术完整切除能明显降低其复发率.
作者:李俐华;任基浩;殷团芳;王月辉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行脑脊液鼻漏修补术的疗效和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1998~2008年经鼻内镜对19例脑脊液鼻漏修补的临床资料,分析脑脊液鼻漏的病因、手术时机及术中注意事项.根据漏口的大小选择不同的材料进行修补.结果 19例患者均在鼻内镜下修补成功,其中1次修补成功15例,2例经再次修补成功,2例经第3次修补成功.随访2个月至3年,未见复发,无明显嗅觉减退及鼻腔干燥等并发症,患者鼻腔功能较术前无明显变化.结论 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是治疗脑脊液鼻漏的首选术式.修补方式、方法 和修补材料的正确选择是修补成功的关键.但对某些病例,联合鼻外径路可弥补内镜下操作困难和不足,有助于提高1次修补成功率.
作者:古庆家;何刚;陈晓丹;安惠民;梁传余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分析射频消融及鼻中隔矫正术与单纯药物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AR)并鼻中隔偏曲的疗效.方法 采用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加等离子射频消融(手术组)和药物(药物组)分别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并鼻中隔偏曲患者各56例,随访1年,比较其疗效.结果 手术组显效36例(64.3%),有效13例(23.2%),无效7例(12.5%),总有效率为87.5%;药物组显效6例(10.7%),有效30例(53.6%),无效20例(35.7%),总有效率64.3%.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 <0.01).结论 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加等离子射频消融联合应用治疗常年性AR并鼻中隔偏曲疗效显著,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艾文彬;罗志强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在鼻内镜下利用夫雷氏尿管治疗上颌骨粉碎性骨折的方法,并分析其临床优势.方法 7例上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在鼻内镜下对进人鼻腔的泪骨、上颌骨额突进行复位,并经下鼻道打开骨创引人夫雷氏尿管,利用其水囊扩张复位上领窦的骨折.结果 7例患者术后7d取出鼻腔填塞碘仿纱条,15 d取出窦腔夫雷氏尿管后鼻外形恢复良好.结论 鼻内镜和夫雷氏尿管治疗粉碎性上颌骨骨折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党晓辉;赵娜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带蒂耳后肌骨膜隧道皮瓣作为修补组织及支撑组织应用于鼓室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96耳单纯型和部分骨疡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例,其中46耳以带蒂耳后肌骨膜隧道膜瓣为修补材料行鼓室成形术I型,另外50耳以游离颞肌筋膜修补鼓膜,作对比;选择71例(73耳)骨疡型或胆脂瘤型中耳炎病例,其中23耳去除外耳道后壁再以带蒂颞肌筋膜隧道膜瓣作为外耳道后壁软支架,另外50耳行乳突根治术,作出对比.结果 鼓膜修补术后经过1年成功随访37耳,带蒂转移的肌骨膜隧道皮瓣愈合良好,1年随访成活率为94.6%,游离颜肌筋膜组成功随访32耳,成活率为为87.5%,术后听力提高相仿.以带蒂耳后肌骨膜瓣作为外耳道后壁软支架的病例组术后1年随访,成功随访16耳,干耳率87.5%,乳突根治术成功随访27耳,干耳率92.6%,术后听1年力提高前者大于后者,行t检验提示有差别.结论 带蒂颞肌筋膜隧道膜瓣可作为良好的修补组织及支撑组织应用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手术中.
作者:张浩亮;于锋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Ramsay-Hunt's综合征合并多脑神经损伤的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特点,及引起多脑神经损伤疾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报道1例Ramsay-Hunt's综合征及引起多脑神经损伤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通过治疗,患者面瘫有明显好转,水疱干涸,结痂.喉镜检查双侧软腭活动对称,双侧声带活动正常.结论 多脑神经的损伤使Ramsay-Hunt's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为临床医师的诊断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作者:朱炳蔚;马兆鑫;朱正华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二维及三维重建技术(MPR + SSD)在鼻骨骨折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鼻骨骨折患者,运用MPR及SSD图像同屏观察诊断鼻骨骨折.结果 60例鼻骨骨折患者中,单侧鼻骨骨折36例,双侧鼻骨骨折24例;鼻中隔骨折15例,上领骨额突骨折14例.结论 MSCT中运用MPR结合SSD像在鼻骨骨折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作者:毕凤君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的并发症及探讨并发症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0年4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1020例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治疗经过.结果 1020例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中并发支气管肺炎935例、肺不张478例、肺气肿480例、皮下气肿25例、纵隔气肿6例、皮下及纵隔气肿5例、气胸3例,其中230例患者合并两种及两种以上并发症.2例气胸患者,在行胸腔闭式引流待肺复张至80%后取出异物,另1例气胸及其他并发症未做特殊处理,在异物取出后经抗炎治疗3~5 d后恢复正常.结论 支气管肺炎是气管支气管异物常见的并发症,气胸是危重及少见的并发症.气管支气管异物的并发症的处理为重要的是将异物取出,伴明显呼吸困难则需紧急处理;严重气胸需行胸腔闭式引流,待肺复张后取出异物,其他并发症未做特殊处理在异物取出后得到恢复.
作者:贺定华;赵斯君;黄友棣;陶礼华;李赟;敬云龙;黄敏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检测β-连环素和P65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喉癌不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以及二者在喉癌中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2例喉癌及20例癌旁炎性组织石蜡切片中β-连环素和P65的表达,并分析上述指标与喉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 ①β-连环素在喉癌组织中的异位表达率66.7%(28/42),p65在喉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1.4%(30/42),二者在喉癌中的表达与癌旁炎性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0)β-连环素异位表达在喉癌不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无淋巴转移、生存时间是否超过5年有差异性,随着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增高而表达率增高(P < 0.05)a P65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转移相关,但与病理分级及5年生存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a03 R-连环素、P65在喉癌同时表达22例,有明显相关性(r=0.392,P <0.05).结论 β-连环素、P65异常表达与喉癌分化、分期、转移可能有关.
作者:薛令军;李培梅;孙瑜宁;张恩东;刘艳;孙彩波;刘新义;孙文海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端粒保护蛋白1(protection of telorneres 1,POT 1)在人鼻咽癌细胞系及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细胞定位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OT 1蛋白在人鼻咽癌系、人鼻咽上皮细胞系、鼻咽癌组织、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应用细胞免疫荧光检测POT 1蛋白在鼻咽癌细胞中的定位.结果 POT 1蛋白在人鼻咽癌细胞系CNE-1、5-8F、CNE-2、6-10B中的表达强度高于在人鼻咽上皮细胞系NP69中的表达强度,分别为2.8、2.3、1.9、1.5倍;POT1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质;鼻咽癌组织中POT 1蛋白表达量(0.6414±0.0979)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量(0.4386±0.091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鼻咽癌组织中POT 1蛋白表达强度与鼻咽癌的临床分期、T分期有关(P <0.05),但与患者年龄、性别、颈部淋巴结转移无关(P >0.05).结论 POT 1蛋白表达可能与鼻咽癌的发生与发展有关.
作者:吴平;柒琳;章华;蒋卫红;赵素萍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离体鼻黏膜组织中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及前列腺素E 2(prostaglandin E2,PGE 2)对黏液素2(mucin 2,MUC 2)表达的影响,以阐明慢性鼻-鼻窦炎中黏液过度分泌的病理学机制.方法 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不同浓度的LPS,PGE 2和COX-2特异性抑制剂NS-398干预前后,体外培养的鼻黏膜组织中COX-2和MUC 2的基因表达变化,并以酶标免疫测定检测干预前后的PGE2释放水平.结果 COX-2,MUC2和PGE 2在体外培养的健康鼻黏组织中呈微弱的表达.LPS呈浓度依赖性诱导鼻黏膜组织中COX-2和MUC2基因表达及PGE 2释放增加;以不同浓度的NS-398阻断COX-2后,观察到NS-398呈浓度依赖性减弱LPS对MUC2的基因表达及PGE2释放的诱导.外源性的PGE2呈浓度依赖性增加MUC2的基因表达,对COX-2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 LPS通过诱导COX-2进而增加PGE 2合成来调节MUC2的表达增高,可能是慢性鼻一鼻窦炎中黏液过度分泌的部分机制.
作者:王振霖;李鹏;李源;张革化;黄雪琨;曲秋懿;张秋航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检测peDNA3.1-Egr-CD(简写为pEC),pcDNA 3.1-hTERT-Survivin(简写为pTS),peDNA 3.1-Egr-CD-hTERT-Survivin(简写为pEC-TS)真核表达载体对体外鼻咽癌细胞杀伤作用.方法 pEC、pTS、pEC-TS真核表达载体分别转染CNE-2细胞,在放射线照射后用RT-PCR检测和比较胞嘧啶脱胺酶(CD),Survivin基因的表达,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前体药物5-FC转化成5-FU转化效率.结果 检测发现用pEC、pEC-TS转染的CNE-2细胞中CD有效表达,HPLC检测前体药物5-FC转化成5-FU ;pTS、pEC-TS转染的CNE-2细胞中Survivin基因表达明显降低.结论 在CNE-2细胞转染pEC-TS载体后,CD基因能将5-FC转化成5-FU,并通过hTERT启动子特异性降低Survivin基因的表达,有效的提高了CNE-2肿瘤细胞对5-FU的敏感性;为鼻咽癌基因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作者:姜武忠;蒋文娟;叶样兆;黄芳玲;何凤娇;符佳 刊期: 2011年第01期
患者,男,11岁,1998年10月因鼻塞流脓涕,时而头痛人院.体检:头颅发育正常,鼻科检查见右例鼻腔脓性分泌物,后鼻孔阻塞,黏膜充血,左侧鼻孔正常.血常规,心电图,胸透正常.CT扫描示右侧鼻窦黏膜增厚,右侧后鼻孔阴影.
作者:朱国兵;孔新华 刊期: 2011年第01期
咽喉颈段食管癌术后节段性(近)环周缺损的修复是头颈部恶性肿瘤外科治疗中具挑战性的临床难题之一,修复方法众多,各有利弊,大多创伤大、耗时长、费用高.本文对现今主要采用的各种修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综合.
作者:潘炳坤;王挥戈 刊期: 201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