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出性骨折属眶部损伤的一部分,多由直接暴力作用于头面部所致.如交通事故、钝器伤、拳击伤等.我科于2009年7月收治3例,笔者采用鼻内镜下可吸收骨板植入术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健 刊期: 2011年第02期
2007年以来笔者使用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凝胶治疗鼻中隔黏膜糜烂性鼻出血52例,疗效显著,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104例鼻中隔黏膜糜烂性鼻出血患者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男60例,女44例;年龄6~69岁,中位35岁,病程7 d至2年.
作者:李福红;范萍 刊期: 2011年第02期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nasal inverted papilloma,NIP)是一种较常见的上皮源性良性肿瘤,多发生于鼻腔外侧壁、上颌窦及筛窦,具有局部侵袭性强、易复发、易恶变等特点.完整彻底的手术切除是降低肿瘤复发率的关键.其发病率约占鼻腔鼻窦肿瘤的0.5%~4%,因其局部破坏性强,具有复发倾向及潜在的恶变可能,既往多采用鼻侧切开术治疗,手术创伤大,出血多,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
作者:杨洪斌;李秋梅 刊期: 2011年第02期
耳廓假性囊肿又名耳廓浆液性软骨膜炎、耳廓非化脓性软骨膜炎、耳廓软骨间积液,为位于耳廓软骨夹层内的非化脓性浆液性囊肿[1].我科2001~2009年共收治117例,分析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张静;薛刚;尚小领;李秀斌 刊期: 2011年第02期
鼻腔血管瘤是发生于脉管组织的良性肿瘤,分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两类.前者多见,并多发生于鼻中隔.后者多发生于下鼻甲及上颌窦内,多见于青壮年.我科2005年3月~2006年8月将鼻内镜与等离子系统联合应用治疗鼻腔血管瘤42例,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谢珂;胡家军;向玉芽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真菌性鼻窦炎(fungal sinusitis,FS)在CT及核磁共振广泛使用以后逐渐为人们认识.该类患者往往全身健康状况良好,有些在体检中偶然发现,而发现的病例中绝大多数由上颌窦病变开始,发现较晚病例可累及筛窦、额窦、蝶窦等.近几年笔者就发现的真菌性上颌窦炎的病例进行总结,发现早期为单侧,并伴有同侧鼻内通气引流受阻,绝大多数病例有鼻中隔偏曲.因此笔者对186例该类病例采用联合鼻中隔偏曲矫正的鼻内镜鼻窦术进行治疗,并观察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王正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综合评价罗红霉素在慢性鼻窦炎内镜术后运用的价值.方法 对两组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术后分别给于罗红霉素及乙酰螺旋霉素治疗.观察术腔清洁时间、上皮化时间;评价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变化;采用海口标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2周内治疗组术腔完全清洁比例高于对照组;8周以内治疗组术腔黏膜上皮化比例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治疗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服罗红霉素能够加速慢性鼻窦炎患者内镜术后创伤黏膜的修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对提高手术治愈率具有积极作用;有助于改善慢性鼻窦炎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及提高术后生活质量;长期小剂量服用未发现严重的副作用,患者可以耐受,依从性好,安全性高,可作为鼻窦炎手术后用药.
作者:廖伟;陈新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冠状位CT扫描观察额隐窝内额气房存在情况,并了解额气房与额窦炎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择因鼻窦炎或鼻中隔偏曲等鼻部疾病住院患者50例,行64层CT扫描,观察CT影像上额隐窝内额气房及额窦炎的存在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额气房的出现率为37%(35/95),其中Ⅰ型气房16%(15/95),Ⅱ型3%(3/95),Ⅲ型气房18%(17/95),未发现Ⅳ型气房;额窦内间隔气房出现率为18%(8/50).结论 鼻窦冠状位CT能够清楚辨认额气房的存在情况,有或无额气房与额窦炎发生率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作者:王立银;王振海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切除颅底肿瘤的可行性、手术入路的选择及修复与重建.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2006年收治的116例颅底肿瘤患者,根据肿瘤部位选择相应手术入路切除肿瘤.结果 肿瘤全切除76例(65.5%),次全切除40(34.5%)例,无手术死亡,手术并发症发生率20.7%.结论 术前对颅底病变充分评估,制订合理的治疗策略,采取恰当的手术入路,同时保护重要的血管神经,可提高颅底肿瘤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和平;蒋伟;李想;陈劲草;雷霆;陈坚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标准化粉尘螨滴剂舌下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7例尘螨过敏为主的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舌下免疫治疗(sublingual immunotherapy,SLIT)+药物组和药物治疗组.SLIT+药物组以标准化粉尘螨滴剂舌下含服免疫治疗,辅以对症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组以氯雷他定片及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对症治疗.通过症状评分、药物评分、鼻结膜炎生活质量评估及记录不良反应情况,评价标准化粉尘螨滴剂舌下免疫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经过1年治疗后,SLIT+药物组症状评分和药物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P<0.01),与药物治疗组相比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SLIT+药物组患者的鼻炎相关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且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标准化粉尘螨滴剂舌下含服免疫治疗可安全有效地治疗变应性鼻炎.
作者:毛承刚;万俐佳;周小淳;张先群;刘辉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病例资料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随访3~7年,28例中4例复发,再次经鼻内镜手术后未再复发.结论 经鼻内镜手术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疗效满意.准确的术前评估、骨膜下层切除肿瘤和术后定期随访是减少复发,提高疗效的主要因素.
作者:鄢凯初;邹争飞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支撑喉镜下超声刀切除会厌囊肿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我科2008年2月~2009年8月收治的86例会厌囊肿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对照组43例,两组均在支撑喉镜下进行.治疗组采用超声刀治疗.对照组采用高频电刀手术切除并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出血明显减少、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后疼痛减轻,两组术后均无复发.对照组有2例术后会厌部分缺损.结论 支撑喉镜下超声刀手术治疗会厌囊肿有手术时间短,术中极少出血,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点.
作者:刘平;徐家兔;陈凯良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长期低剂量罗红霉素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疗效.方法 低剂量罗红霉素治疗60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1个月和3个月后观察其症状及鼻内镜和鼻窦CT扫描情况.结果 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鼻塞改善者分别为46.7%,68.3%,流黄涕、涕倒流改善者为37.9%、65.5%,头痛头胀减轻者分别为45.5%、68.2%,嗅觉改善者分别为30.8%,46.2%、35.4%和56.3%的患者分别在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鼻内窥镜检查情况好转,36.7%和58.3%的患者鼻窦CT扫描较用药前好转.结论 长期低剂量罗红霉素治疗慢性鼻-鼻窦炎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杨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腔外侧壁切开入路治疗涉及上颌窦良性病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5例累及上颌窦的良性病变病例,鼻内镜直视下先从下鼻甲前缘行鼻腔外侧壁切开,解剖出鼻泪管后形成鼻泪管-下鼻甲瓣,彻底清除上颌窦病灶,并处理鼻腔及其他鼻窦等病变,后复位鼻泪管-下鼻甲黏膜瓣,必要时行下鼻道开窗.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为良性病变,排除恶性肿瘤.随访6个月至2年,术腔上皮化,下鼻甲形态良好,病变无复发,均无面颊部麻木、溢泪等并发症.结论 鼻内镜下鼻腔内外侧壁切开并保留鼻泪管和下鼻甲,有利于整个上颌窦腔病变彻底清除和方便处理累及翼腭窝颞下窝病变,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泉;杜友红;张艳红;陈鲜芳;彭福森;颜梅生;黄文孝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双侧鼻丘、下鼻甲联合黏骨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伴鼻中隔偏曲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 收集2006年2月~2008年12月我科收治的86例经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伴鼻中隔偏曲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在鼻内镜下分别行黏骨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联合黏骨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射频消融的部位在双侧鼻丘和双侧下甲黏膜,按2004年兰州标准评定疗效.结果 术后随访12个月,对照组显效10例(33.3%),有效9例(30.0%),无效11例(36.7%),总有效率63.3%;实验组显效26例(46.4%),有效27例(48.2%),无效3例(5.4%),总有效率94.6%.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双侧鼻丘、下鼻甲联合黏骨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伴鼻中隔偏曲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效果较好,方法简便,近期可获得满意疗效,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耿江桥;王庆来;杨树华;李晓明;申宇鹏;栾建兵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下鼻甲等离子射频消融结合骨折外移治疗肥厚性鼻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139例下鼻甲黏膜骨质均肥厚的肥厚性鼻炎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85例,行下鼻甲等离子射频消融结合骨折外移术;对照组54例,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鼻塞VAS评分、黏膜修复及并发症,并比较且疗效.结果 实验组术前VAS评分为8.25±0.74,术后2.58±0.97;对照组术前为8.11±0.82,术后为2.89±1.02,两组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黏膜保护好,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结论 下鼻甲等离子射频消融结合骨折外移术治疗肥厚性鼻炎,更具微创性、功能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罗志强;肖霞;敬前程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RECK与MMP-2蛋白表达与下咽癌侵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手术方法取下咽癌原发灶、癌旁组织及淋巴节转移组织22例,另取良性病变(声带息肉)10例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化检测RECK、MMP-2蛋白表达,并与下咽癌不同临床分期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RECK的表达水平在下咽癌原发灶、转移灶中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及良性病变组织;下咽癌组织中有淋巴结转移组表达水平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临床Ⅲ、Ⅳ期低于临床Ⅰ、Ⅱ期.MMP-2的表达水平在下咽癌原发灶、转移灶中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良性病变组织;下咽癌组织中有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临床Ⅲ、Ⅳ期高于临床Ⅰ、Ⅱ期.两者的蛋白表达水平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32.结论 RECK的表达水平与下咽癌的侵袭与转移有关,其调控机制可能与RECK蛋白能抑制MMP-2蛋白的表达有关.
作者:曾志梅;梁永辉;杨嶷芳;窦晓清;陈贤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乙酰肝素酶(HPA)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60例低分化鼻咽癌和20例鼻咽慢性炎症组织中HPA 和 MMP-9 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特征分析.结果 鼻咽慢性炎症组织中无HPA和MMP-9阳性表达.鼻咽癌组织中HPA和MMP-9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0%(33/60)和60.0%(36/60),随着鼻咽癌临床分期的不断升级,HPA和MMP-9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增高(P<0.05);有颈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者HPA和MMP-9阳性表达率明显增加(P<0.05),且HPA和MMP-9的阳性表达呈明显正相关(P=0.000).结论 在鼻咽癌组织中HPA和MMP-9呈高表达,二者的表达与鼻咽癌的侵袭、转移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吕春江;朱国臣;肖大江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细胞S期激酶相关蛋白2(skp2.)在喉鳞癌中的表达及与喉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在79例喉鳞癌中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kp2蛋白的表达,分析Skp2与喉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并以27例声带息肉组织作对照.结果 SKp2在79例喉鳞癌和27例声带息肉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9.24%和11.1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kp2蛋白表达与喉鳞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预后有关(P<0.05);Skp2蛋白的阳性表达与喉癌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生部位、分期无关(P>0.05).Skp2蛋白阳性表达的患者5年累计生存率29.41%(5/13),明显低于Skp2阴性表达的患者88.24%(30/33).结论 Skp2蛋白与喉鳞癌的分化程度、转移和预后相关,故可作为评价喉鳞癌的恶性程度及预后的参考指标.
作者:赵洪春;王延飞;车娟;何晓光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应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反义寡核苷酸对荷瘤裸鼠化疗(顺铂)的增敏作用及可能的途径.方法 将肿瘤大直径长至8~10 mm的裸鼠,选择20只随机分为四组:A组(正义+化疗),B组(反义+化疗),C组(化疗),D组(空白对照),每次注射反义寡核苷酸100μg/只(按脂质体:AS-ODN=1∶1进行包裹加入等量的细胞培养液),0.2 ml向肿瘤基底部3点以及中央1点注射,隔日注射1次,共8次,前5次注射反义寡核苷酸24 h后给予荷瘤裸鼠顺铂(日化疗剂量3 mg/ks,共5次)腹腔注射,在后一次注射反义寡核苷酸24 h后将实验鼠脱颈处死,应用流式细胞仪、免疫组化观察肿瘤细胞的凋亡、周期变化及HIF-1α、P53和VEGF蛋白表达.结果 反义组凋亡率大(44.750±5.7 10),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化疗对照以及正义对照组(P<0.01);反义组细胞G0/G1期比例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5),其他3组细胞阻滞在G0/G1期,S期和G2/M期细胞减少.免疫组化SP法染色显示HIF-1α、P53及VEGF在反义治疗组表达较其他3组明显较少;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反义治疗组的HIF-1α、P53、VEGF蛋白表FI值(0.905±0.141,0.773±0.128,0.848±0.068)明显低于化疗对照以及正义对照组(P<0.01).结论 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反义寡核苷酸联合化疗对肿瘤的抑瘤作用为明显,对化疗有明显增敏作用.
作者:张宏强;李晓明;路秀英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例中分离肺炎克雷伯菌Ⅱ型拓扑异构酶基因突变与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关系.方法 用二倍琼脂稀释法检测6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对40株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的低抑菌浓度,PCR 扩增 gyrA、parC 基因的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PDR),产物测序后分析.结果 有26株Ⅱ型拓扑异构酶基因发生突变,突变发生在gyrA基因(26株)和parC基因(13株),其中编码CyrA的Ser83→Tyr、Phe、Ile和编码ParC的Ser80→Ile密码子表现出高频突变,gyrA突变单独存在,同时具gyrA和parC突变的MIC值是仅具gyrA突变菌株MIC值的4倍以上.结论 gyrA基因83、87位突变及parC基因80、84位突变都可引起肺炎克雷伯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产生耐药,但以gyrA基因83位突变为主;低耐株往往是gyrA基因单位点突变,高耐株同时合并有parC基因双位点突变.
作者:廖剑绚;李明;沈宝茗;江青山 刊期: 2011年第02期
异位错构性胸腺瘤(ectopic hamartmatous thymoma,EHT)是一发生于下颈部的极少见的良性肿瘤.由梭行细胞、上皮细胞及脂肪细胞混合构成.我科曾诊治1例患者,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患者,男,41岁,因发现颈前进行性肿块4年,于2009年8月6日入院.患者4年前无意发现颈前胸骨上窝处一肿块,约杏核大小,表面皮肤无红肿、疼痛,肿块逐渐长大,平卧位时颈前无压迫感、憋气等不适.
作者:魏芳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患者,男,75岁.因咽部不适、恶心、呕吐出一鲜红色肿物垂出口外2 h急诊入院.既往有大量饮酒史,500 ml/天,50年;吸烟史20支/d,50年.有肺心病史、高血压史30余年及反流性食管炎10余年,脑梗塞5年,平时吞咽伴有异物感,不影响进食.查体:从口腔垂出约10 cm×5 cm×4 cm大小的暗红色软组织赘生物,质韧,触之不易出血(图1).
作者:郑书希;任金英;刘连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放疗是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长期以来,国内外针对提高肿瘤疗效进行了多方努力,但总的疗效改变不明显.放射抗拒一直是制约肿瘤放疗疗效的瓶颈,是放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放疗效果与肿瘤、宿主及肿瘤和正常组织的放射剂量效应有关.
作者:冯雪萍 刊期: 201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