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南大学
  • 国际刊号:1007-1520
  • 国内刊号:43-1241/R
  • 影响因子:0.64
  • 创刊:1995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湖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42-171
  • 全年订价:17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 1996年被湖南省宣传部、湖南省科委、湖南省新闻出版局评为编校优秀奖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2011年6期文献
  • 以咽部异物感为主诉的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治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 ease,GERD)的诊断和治疗一般属于消化内科的范畴,耳鼻咽喉科医生很少涉及,对因GERD引起的咽部异物感的患者易漏诊误治,现将8 6例以咽部异物感为主诉的GERD患者的诊治经过总结如下.<作者简介>=杨军,男,主治医师.杨军,Email:yangjun1959@ 163.com.

    作者:杨军;闫志旺;修崇林;薛刚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233例

    腺样体是儿童期重要的免疫器官,又称咽扁桃体,位于鼻咽顶后壁.腺样体肥大常见于儿童及青少年,部分成年人也可以发病.肥大的腺样体不同程度地阻塞后鼻孔和压迫咽鼓管,常引起耳、鼻、咽、喉和下呼吸道的多种症状[1].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与腺样体肥大关系密切,腺样体切除术已经成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常规手术.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应用及手术器械的发展,应用鼻内镜直视下切除肥大腺样体的手术,也逐渐取代传统的刮除手术.<作者简介>=王晓萍,女,主治医师.王晓萍,Email:wxp0232@ 163.com.

    作者:王晓萍;李继红;周卫东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139例气管切开术的临床分析

    气管切开术是一种急救手术,初只用于解除喉梗阻引起的呼吸困难,随着对呼吸道病理生理功能的深入了解,气管切开术已成为很多疾病的重要辅助治疗手段.沈阳医学院奉天医院耳鼻咽喉科2009年1月~2010年10月行气管切开术救治139例患者,现将手术相关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侯学东;周彬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听神经瘤显微手术中岩静脉的保护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切除听神经瘤时岩静脉保护的方法和临床意义.方法 显微手术治疗听神经瘤147例,术中先行肿瘤内减压,再逐步分离肿瘤周边结构.岩静脉1 43例保护良好;4例术中被切断行电凝处理.结果 143例患者术后未发生小脑出血性梗塞.4例电凝处理岩静脉,其中1例发生一过性广泛性小脑水肿,随访18个月能生活自理,但仍有走路步态不稳,3例出现小脑出血性梗塞并水肿,其中1例死亡;2例经后颅窝减压后恢复良好,其中1例随访33个月无明显神经功能障碍,1例随访1 2个月尚有走一字路不稳.结论 在听神经瘤显微手术中应保护好岩静脉,一旦损伤需在手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再次后颅窝减压手术的准备.

    作者:奚健;袁贤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青少年突发性耳聋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青少年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特点、疗效及预后.方法 选取65例青少年突发性耳聋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性别、患侧耳、发病季节、听力图形、听力下降程度、就诊时间、有无伴眩晕、耳鸣、吸烟饮酒史等进行分组,所得数据采用单因素秩和检验,分别比较各组治疗有效率的差异,并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法评价各相关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治疗后总有效率为58.5%;单因素分析显示就诊时间、听力下降程度、有无伴眩晕等因素与预后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发病至就诊时间、有无伴眩晕与预后有相关性(P<0.05).结论 在影响青少年突发性耳聋预后的因素中,眩晕、听力损失程度及就诊时间与预后有关.

    作者:努尔比亚·米尔扎木;刘志连;亚力坤·亚生;王淑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鼓膜穿刺与鼓膜置管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Meta分析

    目的 应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鼓膜穿刺与鼓膜置管治疗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l,NPC)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的疗效差异,为临床治疗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电子检索Pubmed、Embase及中文期刊数据库(CBM,CNKI及CSTJ),获取对照鼓膜穿刺与鼓膜置管治疗NPC放疗后SOM的临床研究资料;用Stata9.2统计软件包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符合要求的研究5篇,合计患者352例(484耳);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者在有效率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2,95%CI(0.78,1.3 2)];而鼓膜置管组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鼓膜穿刺组[RR =0.25,95% CI (0.14,0.44)].结论 在NPC放疗后SOM患者的初次治疗中,鼓膜穿刺和鼓膜置管的疗效相似,鼓膜置管比鼓膜穿刺更易发生并发症.以上分析结果提示,对于初次治疗的患者选择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小的鼓膜穿刺更合理.

    作者:宾翔;周永;张诚;甘媚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侧颅底疾病的外科治疗及颅底重建(附20例报告)

    目的 探讨侧颅底疾变的外科治疗和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侧颅底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颞骨占位性病变破坏内听道、颈静脉孔区等占位病变与颅内沟通者11例,采取经迷路、乳突腔引流以及经乳突切除肿瘤手术;中耳炎性疾病破坏鼓室、鼓窦天盖与颅内沟通者2例,采取扩大乳突根治手术;外伤与畸形造成侧颅底骨质破坏,脑脊液耳漏、鼻漏7例,采取经迷路、乳突修补手术.结果 其中颞骨占位性听神经瘤3例、面神经肿瘤3例、静脉孔区胆固醇肉芽肿1例、原发于颞骨的胆脂瘤4例,肿瘤均完全切除;中耳胆脂瘤2例,乳突根治术后无复发;Mondini畸形合并内听道底骨质缺损导致耳漏2例、颞骨骨折致耳漏5例,术后脑脊液漏消失.重要的神经、血管、位听器官以及颅底和颅脑组织得到保护或重建.结论 外科手术是治疗侧颅底疾病的主要方法,术中应注意保护重要的血管、神经、位听器官以及颅底、颅脑组织.

    作者:伊海金;郭泓;李福雷;刘丕楠;王春红;倪富强;杨仕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分析探讨

    目的 探讨成人阻塞性睡眠呼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93例OSAHS患者用中文版健康调查量表( SF-36)评估生活质量,白天嗜睡(excessive Daytime sleepiness,EDS)用Epworth睡眠评分法(epworth sleepiness scale,ESS)评分.对比研究SF-36量表中各维度得分和患者基本信息、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mography,PSG)各参数、EDS分值的关系,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 SF-36量表中各维度与性别无相关性;躯体功能、总健康、生命活力、社交功能4个维度分值与年龄有关;嗜睡组与非嗜睡组比较,此4个维度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躯体功能、躯体角色、躯体疼痛、总健康、生命活力、情感角色、精神健康7个维度分值分别与人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夜间睡眠低氧饱和度(lowest saturation,LSaO2)有关;躯体功能、躯体角色、总健康、生命活力、情感角色、精神健康6个维度分值分别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有关.应用SF-36量表评价生活质量,表明OSAHS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主要反映在躯体功能、总健康、生命活力3个维度而对患者的躯体疼痛和社交功能的影响相对较小.SF-3 6量表结果显示影响患者生命质量的综合因素主要是:EDS、BMI、LSaO2、AHI.结论 年龄、BMI、EDS、LSaO2、AHI是影响OSAHS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其中BMI、EDS、LSaO2、AHI对生活质量有负面影响.用SF-3 6量表对OSAHS患者进行评估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功能状况,真实反映了疾病对患者的影响.应使用综合治疗,加强患者的心理支持,精神疏导,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水平及自我保护意识,提高OSAHS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孙娟;高玉敏;胡文良;白云飞;李玲香;张呼和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下咽癌颈淋巴结转移区域探讨

    目的 研究下咽癌颈淋巴结转移区域的特点及术后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2008年7月于我科住院治疗的18例下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18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前未行放疗或化疗,将术中肿瘤原发灶及根治性颈廓清术中的颈淋巴结标本按区域标记逐一进行病理观察,确定肿瘤原发部位及颈淋巴结转移区域.术后随访3~5年,观察淋巴转移与患者的关系.结果 1 8例下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率为88.9% (16/18);颈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区域为LevelⅡ区、LevelⅢ区,转移率分别为73.1%、69.2%;其次为LevelⅣ区8.3%,未发现Level Ⅰ区、LevelⅤ及LevelⅥ区淋巴结转移.结论 下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率较高,转移区域同侧为主,以LevelⅡ、LevelⅢ区常见.颈淋巴结位置的下移和转移淋巴结的直径与患者的预后呈正相关.

    作者:黄新辉;彭江涛;袁宏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以慢性咳嗽为主要症状的鼻窦炎患者诊治体会

    目的 提高对老年人以慢性咳嗽为主要症状的鼻窦炎认识,以降低其误诊、漏诊的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以慢性咳嗽为主要或唯一症状的老年鼻窦炎患者临床表现和鼻内镜手术治疗.结果 全部病例均行鼻内镜手术治疗,术后咳嗽症状完全消失.结论 以慢性咳嗽为主要症状的老年鼻窦炎患者,容易造成误诊、漏诊,应及时行鼻内镜和鼻窦CT检查,避免延误病情.

    作者:梁志成;覃冠锻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雾化吸入在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围手术期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万托林与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甲基强的松龙静脉滴注在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围手术期的应用.方法 对30例急诊行气管支气管镜下异物取出术的儿童随机分组,治疗组术前30 min给予万托林与普米克令舒联合雾化吸入,同时给予甲基强的松龙静脉滴注,对照组未予特殊干预.观察患儿在术前、术毕、脱氧和清醒等各时间点听诊的肺部体征及血氧饱和度变化,比较手术时间、脱氧时间、喉及气道痉挛等指标.结果 治疗组手术时间和脱氧时间少于对照组,喉及气道痉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万托林与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加甲基强的松龙静脉滴注在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围手术期的应用可以保障手术顺利进行,明显缓解异物取出过程导致的支气管痉挛.

    作者:邓铭;何晓松;凌月福;高延永;黄新玲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负压置换加鼻腔冲洗治疗放射性鼻窦炎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负压置换加3%高渗盐水行鼻腔冲洗在放射性鼻窦炎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2009年3月~2010年6月对35例放射性鼻窦炎患者负压置换加3%高渗盐水行鼻腔冲洗.结果 35例放射性鼻窦炎患者中,随访6个月至1年,痊愈30例,好转5例,总有效率100%.结论 负压置换加3%高渗盐水行鼻腔冲洗对于治疗放疗后鼻窦慢性炎症,消除鼻咽部痂皮及其恶臭,改善鼻腔通气有很好的疗效,适应于鼻咽癌放疗后鼻窦炎患者,此法易于操作、经济安全,具有切实可行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姜义道;毛承刚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喉癌组织中微小RNA-129-2基因甲基化程度的研究

    目的 研究喉癌肿瘤组织中微小RNA-129-2基因(MiR- 129-2)的甲基化程度及其与患者临床分级和癌组织病理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应用Methyl - ProfilerTM DNA甲基化PCR系统对12例喉癌肿瘤组织和6例癌旁组织进行甲基化分析.结果 喉癌组织中MiR- 129-2高甲基化率为66.7%(8/12),癌旁组织中MiR- 129-2高甲基化率为0(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喉癌患者临床分级与MiR- 129-2高甲基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分化程度与MiR -129-2高甲基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 129-2基因在喉癌组织中甲基化水平升高,MiR- 129-2高甲基化水平可能与喉癌发生的病理机制有关.

    作者:杜晨;鲁凤民;刘仲奇;马芙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面神经吻合术手术时机探讨与再生神经纤维研究

    目的 探讨面神经损伤后佳修复时机.方法 通过对面神经即时吻合和延迟不同时期吻合术后面神经有髓纤维通过率的计算,评价神经再生的效果.同时对再生有髓纤维的髓鞘形态进行电镜观察,计算髓鞘腔面积和髓鞘厚度,对照各组各阶段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客观评价面神经即时吻合和延迟不同时期吻合术后面神经再生的情况.结果 面神经吻合术后2个月检测,正常组、即时缝合组和延迟7d缝合组的有髓纤维通过率明显高于其他各延迟缝合组(P<0.05);即时缝合组和延迟7d缝合组面神经吻合口远端的髓鞘形态与正常组接近;其他各延迟缝合组面神经吻合口远端的髓鞘形状较不规则,直径小,髓鞘厚度薄,延迟2个月组和延迟3个月组更为明显.结论 延迟一段时间修补面神经同样可以得到较好的再生效果.通过对面神经吻合术佳手术时机的研究,为临床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具有一定临床实际意义.

    作者:胡炯炯;周梁;马兆鑫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Notch1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喉癌组织中Notch1蛋白的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和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62例喉癌标本中Notch1的表达,同时选取15例不典型增生、10例声带白斑、10例声带息肉标本作对照,结合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分别进行分析.结果 62例喉癌组织中Notch1蛋白高表达率61.3% (38/62),低表达38.7%(24/62),其高表达率与不典型增生、声带白斑及声带息肉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Notch1高表达与T分级、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显著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Notch1高表达组总生存率较低表达组高(P<0.05),无瘤生存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复发、临床分期及Notch1表达情况对生存率影响较大,复发、高分期患者和Notch1低表达组生存期短.结论 Notch1在喉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在评估喉癌预后方面有一定价值.

    作者:徐成志;董频;王珮华;阎小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大鼠慢性鼻-鼻窦炎模型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观察

    目的 建立大鼠慢性鼻-鼻窦炎模型的成熟方法,观察模型建立过程中各阶段炎症发生、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方法 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实验组(A、B、C、D组)和对照组(E),实验组分别将膨胀海绵片置入大鼠左侧鼻腔,距离前鼻孔约15mm,位于窦口鼻道复合体处,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悬浊液左侧鼻腔内灌注.于术前及术后3d、4周、8周、12周行内眦静脉/腹主动脉取血查血常规.实验组分别于术后3d、4周、8周、1 2周处死,解剖并取双侧上颌窦黏膜行病理切片及双侧鼻腔分泌物培养.对照组直接处死,取双侧上颌窦黏膜行病理切片及双侧鼻腔分泌物培养.结果 大鼠慢性鼻-鼻窦炎造模过程中,实验组术后3d、4周、8周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值均显著高于术前和对照组(P<0.01),并在4周之内保持高水平.术后1 2周时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值较术前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大鼠95.7%(44/46)发生鼻中隔穿孔,多位于鼻中隔前下部,术后3d内即可发生.解剖发现3d以上各实验组双侧鼻窦均有大量脓性分泌物,术后8 ~12周各鼻窦脓性分泌物明显减少.病理切片显示,术后第4~12周,实验组左侧上颌窦黏膜炎症由亚急性向慢性迁延.C、D组右侧上颌窦黏膜8、1 2周同左侧上颌窦黏膜有相似程度的炎症.分泌物培养显示,术后第4周36.4%双侧鼻腔均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他培养结果均为条件致病菌.术后12周所有培养均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66.7%的双侧鼻腔培养为条件致病菌,其余未检出细菌.结论 鼻腔膨胀海绵填塞可有效建立大鼠慢性鼻-鼻窦炎模型,术后约4周的急性期,逐渐转向慢性炎症,至12周形成稳定的慢性炎症.此时是进行进一步干预研究的成熟时机.细菌感染与慢性鼻-鼻窦炎的炎症持续状态并无明确相关性.

    作者:俞晨杰;陆玲;顾亚军;崔昕燕;高下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急性鼻窦炎并发眶骨膜下脓肿1例

    眶骨膜下脓肿是鼻窦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诊断不及时且处理不当会导致失明甚至死亡.南京大学医学院临床学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于2011年1月收治1例急性鼻窦炎并发眶骨膜下脓肿患者,经及时诊治治愈,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莉;吴昆旻;陈伟;王志颐;王秋萍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喉咽手术诱发迷走神经反射致心搏骤停1例报告

    患者,男,27岁,因颈部外伤后出血、疼痛3h入院.患者3h前因工地围墙倒塌时颈部被瓷砖片割伤,即感伤处疼痛,出血,量约200 ml,无呼吸及吞咽困难,无心慌、胸闷,无昏迷.既往无心肺疾病史.体查:一般情况好,神清,颈前皮肤舌骨平面见一长约15 cm横行伤口,创缘整齐,深达肌层,无活动性出血;心肺及全身体格检查未见特殊异常.入院诊断:颈部切割伤.

    作者:杨名保;赵海亮;蓝建平;邱书奇;熊国强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慢性咽喉炎和反流性食管炎的相关性研究

    慢性咽喉炎是上呼吸道慢性炎症的一种,多见于成年人,病程长,症状顽固,常反复发作,其症状常表现为咽异物感、晨起干呕、咽部反复发作疼痛、声音嘶哑等.近年来慢性咽喉炎与反流性食管炎的关系日益得到耳鼻咽喉科医师的关注.有学者[1 ]提出将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表现分为典型症状、不典型症状及消化道外症状3类,消化道外症状表现为咽异物感、声音嘶哑等耳鼻咽喉科症状.

    作者:王颖;周佳青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内镜下翼腭窝肿瘤手术进展

    翼腭窝( pterygopalatine fossa,PPF)是位于颅底交界处眶尖后下方的狭长骨性间隙,由蝶骨体、蝶骨翼突、腭骨垂直板与上颌骨体围成,是头颈交界区颅底的重要结构,位置深在、空间狭小、解剖关系复杂,分别与颅中窝、眼眶、鼻腔、口腔、鼻咽部、破裂孔及颞下窝相通.

    作者:刘晓磊;刘江涛;解亚玲;李慧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PBL教学法在耳鼻咽喉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 problem - based learning,PBL)是一种以讨论问题为核心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是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首创,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为流行的教学方法[1].它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具有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以合作学习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病例为先导,将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先由教师提出学习问题,学生收集分析资料,临床实践并讨论,后由教师总结,是一个集讨论、自学、再讨论、再学习的过程.

    作者:王承龙;黄东海;冯永;张欣;孙虹;田勇泉;赵素萍;肖健云;邱元正 刊期: 201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