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总结分析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结合显微手术操作技巧在听神经瘤手术中预防面神经损伤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科2011~2012年施行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的大型及中型听神经瘤(肿瘤直径≥2.4 cm)患者62例,术中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对手术进行综合监护,同时密切留意骨性解剖、蛛网膜解剖、神经与血管解剖关系.术后随访6个月,评估肿瘤切除程度并根据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对患者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肿瘤全切除58例(93.5%),次全切除4例(6.5%);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面神经功能评定:Ⅰ级57例(91.9%),Ⅱ级5例(8.1%).结论 对于大型和中型听神经瘤患者,术中进行综合电生理监护,同时操作时注意典型的解剖位置与熟练的显微手术技术,可达到较高的肿瘤全切除率,并尽可能地保全面神经功能.
作者:蒋伟;郭松波;陈旭;舒凯;陈劲草;陈坚;雷霆;李龄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肝细胞受体A2 (erythropoietin-producing hepatocellular receptor,EphA2)蛋白对鼻咽癌细胞紫杉醇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脂质体2000将EphA2蛋白过表达载体pEGFP-N1-EphA2和空白载体pEGFP-N1分别转染鼻咽癌5-8F细胞,Western blot验证转染效果,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生存率,并计算各组紫杉醇药物IC50值;流式细胞术检测紫杉醇作用后鼻咽癌5-8F细胞周期及凋亡率的改变.结果 鼻咽癌5-8F细胞EphA2蛋白上调后,紫杉醇药物在亲本细胞组和空白载体对照组中的IC50值分别为(1.4±0.05)nM/L和(1.3±0.06)nM/L,而实验组中的表达为(3.8±0.52)n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周期结果显示实验组(45.76±3.89)%较亲本细胞组(65.85±2.28)%和对照组(64.52±3.31)%的G0/G1期细胞的比例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期细胞的实验组(31.56±1.59)%较亲本细胞组(25.7 6±1.89)%和对照组(24.5 5±3.64)%和G2/M期细胞的实验组(23.10±4.55)%较亲本细胞组(8.39±0.81)%和对照组(10.94±3.27)%的比例则明显增多,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细胞凋亡率3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研究结果表明EphA2蛋白能通过影响鼻咽癌细胞周期改变而调控其对紫杉醇药物的敏感性.
作者:任舒灵;刘勇;李果;谭平清;粟忠武;朱刚才;张欣;田勇泉;邱元正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多平面联合手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疗效.方法 总结了54例患者接受内镜手术、舌骨肌切开悬吊术及舌根减容术等多平面联合术式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并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的体重指数(BMI)、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Epworth嗜睡量表评分(ESS)、低血氧饱和度(LSaO2)、血氧饱和度低于90%的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CT90)、悬雍垂长度(UL)、后气道间隙(PAS)等多个生理指标的改变.结果 5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除BMI外其他各测量值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患者术后15h拔气管麻醉插管时突发窒息立即行紧急气管切开后痊愈;6例患者术后颏下区伤口出现脂肪液化,经对症支持治疗后痊愈;2例患者出现短暂的鼻腔食物反流,1周内消失.所有患者按杭州会议OSAHS疗效评定标准,其中治愈4例,显效28例,有效1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7.04%.结论 多平面联合术式治疗OSAHS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张芳君;邵军;钱蔚颖;申会利;白春雄;张少强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对持续性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上、下气道一氧化氮含量(nitiic oxide,NO)的检测,为AR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及病情的评估提供帮助.方法 使用NO检测系统对67例持续性AR患者(其中轻度持续性AR患者28例,中重度持续性AR患者39例)进行上、下气道呼出NO含量测定,同时选择30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并采用肺功能仪评估肺功能.结果 ①持续性AR患者上气道NO含量(88.4±3.5)ppb,对照组上气道NO含量(84.2±2.6)ppb;持续性AR患者上气道NO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持续性AR患者下气道NO含量为(44.2±3.6) ppb,对照组下气道NO含量为(15.7±5.2)ppb;持续性AR患者下气道NO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③轻度持续性AR患者下气道NO含量(22.7±9.9) ppb,中重度持续性AR患者下气道NO含量(59.7±4.0) ppb;中重度持续性AR患者下气道NO含量明显高于轻度AR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④持续性AR患者上、下气道呼出NO含量之间不存在相关性(P =0.354).结论 NO检测方便、快捷,可以及时监测持续性AR患者下气道炎症程度,对于临床尚无下气道炎症临床症状、肺功能正常,但下气道呼出NO升高的持续性AR患者,可以将下气道NO作为气道炎症及病情的监测指标,指导临床治疗.上气道NO检测在变应性鼻炎患者气道炎症评价中的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评价.
作者:冷改彦;庞新举;程友;王秋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鼻内镜经鼻腔入路对颌内动脉翼腭段及其周围区域的解剖学研究,为临床鼻内镜下颌内动脉翼腭段区域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10具(20侧)新鲜尸头经鼻内镜下鼻腔外侧壁入路对侧颅底翼腭窝区域进行解剖学观测,正中矢状锯开标本观测内镜下解剖标志及颌内动脉翼腭段分支变异及邻近血管神经结构.结果 ①颌内动脉翼腭窝段变异较大,颌内动脉翼腭段按顺序发出分支占25% (5/20),眶下动脉和上牙槽后动脉共干发出占50% (10/20),分别由颌内动脉发出占40% (8/20);颌内动脉同时发出眶下动脉、腭降动脉、蝶腭动脉占10% (2/20);眶下动脉和腭降动脉共干发出占10% (2/20);翼管动脉和圆孔动脉分别由颌内动脉发出及共干发出各占50%(10/20);②鼻内镜下能够较好的控制颌内动脉及其分支,对周围结构触动少.结论 掌握颌内动脉翼腭段及其周围区域的解剖可降低鼻内镜下该区域手术的并发症,对于翼腭窝手术及治疗顽固性鼻出血有重要意义.
作者:敖勇;张华;郭全民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上颌窦前外侧壁骨-骨膜肌瓣鼻腔黏骨膜下植入术对中、重度原发性萎缩性鼻炎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2007年2月~2010年2月收治的40例中、重度原发性萎缩性鼻炎患者行上颌窦前外侧壁骨-骨膜肌瓣鼻腔黏骨膜下植入术,术后随访2~5年,观察患者疗效.结果 全部手术成功,手术时间平均为60 min,无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随访2年,按萎缩性鼻炎记分及分度标准进行疗效评估,其中中度原发性萎缩性鼻炎术后显效率为95.45% (21/22),重度原发性萎缩性鼻炎术后显效率为66.67% (12/18).8例患者术后随访5年以上,总有效率100% (40/40).结论 上颌窦前外侧壁骨-骨膜肌瓣鼻腔黏骨膜下植入术操作简便,对中、重度原发性萎缩性鼻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学华;黄东辉;李卡凡;梅晓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颅底脊索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0年1月接受手术治疗且有完整随访资料的66例颅底脊索瘤,并分析其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及手术径路.结果 66例颅底脊索瘤患者头痛、视力受损症状为常见.肿瘤全切或基本全切除25例(32.5%),次全切除32例(47.6%),部分切除9例(11.7%).术后28例患者辅助性接受伽马刀治疗.3,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2.6%和45%;3,5年的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9.2%和70.9%.结论 目前脊索瘤手术全切除率不高,容易复发,预后差,较彻底的手术切除结合伽马刀治疗能使颅底脊索瘤取得相对满意的疗效.
作者:欧阳陶辉;张娜;张焱;焦剑同;任剑;黄涛;陈坚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检测Toll样受体2(toll-like receptor 2,TLR2)和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蛋白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鼻窦炎鼻息肉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62例鼻窦炎鼻息肉黏膜组织中TLR2和TLR4蛋白的表达和分布,同期选取5例正常筛窦黏膜组织进行对照.按照1997年海口制定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鼻内镜下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将其分组,比较各组间TLR2和TLR4表达程度的差异.结果 ①TLR2、TLR4主要表达在鼻腔黏膜上皮细胞、固有层炎性细胞及黏膜下层腺体的胞浆和胞膜上.②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各型各期均较对照组高;并且随着分型的升高,TLR2、TLR4的表达量也随之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LR2和TLR4在鼻窦炎鼻息肉中的表达可能与鼻窦炎鼻息肉的发病机制存在着一定的相互关联,TLR在该机制中可能扮演重要角色.
作者:顾兆伟;曹志伟;王韫秀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在光敏剂卟吩分子中通过PEG链引入靶向基团-叶酸,构建了一个新型的光敏剂Ⅰ,并评价光敏剂Ⅰ对喉癌Hep-2细胞和鼻咽癌CNE细胞的肿瘤靶向性和光动力活性.方法 利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Hep-2细胞和CNE细胞的叶酸受体表达;采用荧光测定法评价两种细胞在有或无过量叶酸存在时对光敏剂Ⅰ的吞噬作用;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试验检测光敏剂Ⅰ在有或无光照条件下对Hep-2细胞和CNE细胞的细胞毒性,以及光敏剂浓度和光照剂量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结果 Western blot实验结果表明Hep-2细胞有较强的叶酸受体表达,而CNE细胞则为叶酸受体低表达.两种细胞对光敏剂Ⅰ的摄取均随光敏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强,但Hep-2细胞的摄取能力明显强于CNE细胞(P<0.01),且过量自由叶酸的存在可竞争性地抑制Hep-2细胞对光敏剂Ⅰ的摄取(P<0.01).MTT实验结果显示在光照时,光敏剂Ⅰ对Hep-2细胞和CNE细胞均有显著的光毒性,且其光动力活性与光敏剂浓度和光照剂量呈正相关性.结论 光敏剂Ⅰ对叶酸受体阳性表达的喉癌Hep-2细胞有明显的靶向性和光动力活性.
作者:李东红;李鹏熙;蒋宗林;郭林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在华北石油总医院门诊患者鼻腔的带菌状况.方法 2010年5月~ 2011年7月诊治的502例患者分为MRSA风险组(219例)和无风险组(283例),采集鼻拭子进行细菌培养,并用纸片扩散药敏试验对分离株进行耐药性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总的检出率分别为17.3%、3.8%;MRSA风险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无风险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3).②有留置导管患者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无留置导管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P=0.002).③MRSA无风险组的MRSA分离株对氯洁霉素、多西环素、红霉素的敏感性均高于MRSA风险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1、P=0.05、P=0.041).结论 有MRSA定植风险因素的门诊患者鼻腔MRSA带菌率较高,留置导管是MRSA定植的危险因素.
作者:张卫;孔秋菊;刘华;马延;田艳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头颈部肉瘤样癌的临床与病理学特点,以提高对肉瘤样癌的诊断、治疗及判断其预后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2011年4月经手术治疗的11例头颈部肉瘤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疗过程.结果 11例患者,其中发生于喉部2例、下咽部5例、鼻窦2例、舌根部1例、颞部1例.所有患者均经相应的术式及对症支持治疗后随访7 ~55个月,平均随访15.5个月.其中5例存活、3例死亡、3例失访.5例存活患者中2例患者出现可疑肺、颈椎转移.结论 肉瘤样癌有其特殊的生物学行为及病理学特点,确诊依赖于免疫组化;对无远处转移的肉瘤样癌首选手术切除治疗,放疗是术后重要的辅助手段.
作者:王延林;刘良发;李亚卓;黄德亮;王嘉陵;武文明;陈雷 刊期: 2013年第01期
耳廓假性囊肿是指耳廓软骨夹层内的非化脓性浆液性囊肿[1].多发生于一侧耳廓的外侧前上半部,内有浆液渗出液,形成囊肿样隆起.我院采用穿刺抽液曲安奈德囊内冲洗后石膏固定压迫治疗耳廓假性囊肿9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庆维;邱书奇;赵海亮;蓝建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鼻源性头痛是指鼻腔鼻窦局部病变所引起的头痛,常伴有明显的鼻部症状,如鼻塞、流涕、嗅觉障碍等.根据其致病因素,可分为急、慢性鼻-鼻窦炎性头痛,鼻腔、鼻窦新生物性头痛及鼻内黏膜接触点性头痛[1].约占全部头痛发病数的5%,2004年9月~2011年3月笔者共收治鼻源性头痛患者85例,对其诊断与治疗报道如下.
作者:石磊;宋亚娟;张志昱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扁桃体良性病变包括慢性扁桃体炎、扁桃体肥大、扁桃体角化、扁桃体良性肿瘤等,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需手术切除,近年来,受电刀组织血管移行凝闭离断法在甲状腺术中应用的启发,将此种方法应用于全麻扁桃体切除术中.所谓血管移行凝闭离断法就是在近心端至远心端移动凝闭血管达2 mm以上[1],后在远心端离段,可安全凝闭5 mm以下血管,无需结扎止血.笔者应用此技术诊治扁桃体良性病变患者60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倪志军;董丽婷;马文波;纪小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慢性咽喉炎是咽喉部黏膜、黏膜下及其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常见疾病,经常规治疗后,多数患者症状可缓解.少数患者症状长期存在,难以治愈,应考虑是否有咽喉反流存在的可能.据统计慢性咽喉炎患者中,4% ~ 10%发病与咽喉反流相关[1].笔者综合临床症状、电子喉镜检查将疑似反流性咽喉炎患者76例随机分为2组,一组行试验性的抗酸药物联合胃动力药物配合清热解毒类咽喉炎药物治疗,另一组行传统的清热解毒类咽喉炎药物治疗,比较两组结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燕青;田兴德;强笔;张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云南省楚雄州大姚县位于山区,时有鼻腔水蛭异物病例出现.笔者于2007年3月~2012年4月共治疗鼻腔水蛭异物57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57例患者中男32例,女25例;年龄5~76岁;病程3~22 d;均有以手捧饮山涧水或以山涧水洗脸史,其中5例有山涧游泳史.
作者:崔佳文;武洪安;方勇;单颖军;应丽韫 刊期: 2013年第01期
顽固性鼻出血是指前鼻镜检查未能发现出血点,常规鼻腔填塞、血管收缩剂、镇静剂均不能有效控制的鼻出血.临床传统使用前后鼻孔填塞治疗顽固性鼻出血,虽有一定疗效,但具有盲目性且痛苦大,可能引起严重并发症.2008年6月~2011年12月,我科采用全麻下鼻内镜寻找出血点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治疗老年顽固性鼻出血患者89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春红;李玉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鼻腔神经鞘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特点,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提高临床医师对鼻腔神经鞘瘤的认识水平.方法 收集2011年收治的2例鼻腔神经鞘瘤患者,均予以手术切除.结果 2例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个月,情况良好,未见复发.结论 鼻腔神经鞘瘤应以手术治疗为主,确诊依赖于病理诊断,术前CT、MRI检查有利于病变部位的确定及血供情况的判定等.
作者:康喜讯;谢福权;万世恒;毛志强;叶贝华;傅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对鼻内镜下修复传统的泪囊鼻腔吻合术失败患者的疗效观察,探讨鼻内镜下处理泪囊鼻腔吻合术失败患者的体会.方法 收集传统手术方法治疗泪囊鼻腔吻合术失败患者13例,应用鼻内镜手术再次修复处理,术后随访12个月,并观察疗效.结果 治愈11眼,好转2眼,有效率100%.结论 应用鼻内镜处理泪囊鼻腔吻合术失败患者有简便、快捷、微创及疗效好的优点.
作者:娄光明;黄宇勇;黄晓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经皮气管切开术在危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观察经皮气管切开组(PT组)51例与常规气管切开组(常规组)52例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各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拔管率,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 PT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P<0.001),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常规组(P <0.001).PT组的皮下气肿、脱管及术后切口出血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间的术后拔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是一种快速、安全、相对微创的手术方式,在临床上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碧澜;何刚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儿童咽后脓肿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深圳市儿童医院2003年7月~2011年5月收治的咽后脓肿患儿的临床症状、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 48例患儿入院后均行脓肿切开排脓术,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治疗,患儿全部治愈出院.结论 咽后壁脓肿患儿有颈部活动受限,特别是不能后仰,部分患儿可发生呼吸困难或喉喘鸣;CT扫描对诊断咽后脓肿有重要价值;如确认脓腔形成,则应行脓肿切开排脓术.
作者:滕以书;李兰;冼志雄;梁振江;韩赛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支撑喉镜下CO2激光显微切割治疗乳头状喉角化症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1年11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10例乳头状喉角化症患者支撑喉镜下行CO2激光显微切割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随访1-5年,8例患者病变在治疗后消失;1例复发,再次进行支撑喉镜下CO2激光显微切割治疗后病变消失,1例因癌变行垂直半喉切除术.结论 支撑喉镜下CO2激光显微切割治疗乳头状喉角化症具有疗效确切、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何剑;吴平;米日喀米力.玉苏甫;廖玲风;唐瑶云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喉咽肿瘤术后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收集1990年5月~ 2007年8月应用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喉咽癌术后组织缺损患者59例.其中垂直半喉加部分喉咽切除23例,次全喉加部分喉咽切除12例,全喉切除加大部分喉咽切除10例,全喉加全喉咽和部分颈段食管切除14例,同期行颈廓清术109侧.手术后根据患者情况给予55~ 75 Gy的放射治疗.结果 术后转移胸大肌肌皮瓣存活良好,成活率为96.6%.术后发生并发症11例,其中咽瘘6例占10.2%,胸部皮瓣边缘部分坏死3例占5.1%,胸大肌肌皮瓣坏死2例占3.4%.随访5年生存率35.6%.结论 胸大肌肌皮瓣供区组织丰富、皮岛面积大且成活率高,修复喉咽肿瘤术后组织缺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全部和部分喉功能保留率达到42.4%.
作者:陈志俊;梁大鹏;于倩倩;刘婷婷;李慎玲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比较鼻内镜术腔两种填塞物的临床效果,为临床选择填塞物提供客观的参考意见.方法 选择2010年11月~2012年3月行鼻内镜手术的15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77例)术后填塞膨胀海绵,B组(73例)术后填塞纳米银敷料,运用视觉模拟量表(VAS),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鼻腔及头部胀痛程度、抽取填塞物后鼻腔出血情况,以评价两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A组患者术后74.03%有较明显的鼻部及头部胀痛,而B组则为47.95%,两者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抽取填塞物后有80.52%出现鼻腔再次出血,而B组患者对应的数据为69.86%,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者的止血效果没有明显差异,膨胀海绵填塞方便,但存在形状固定、膨胀后鼻部及头部胀痛明显等问题,而纳米银抗菌敷料能够根据需要裁剪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填塞,减少了术后出血的同时具有抗菌、止痛等优点,是鼻内镜术后比较理想的填塞材料.
作者:黄朝平;张建辉;彭娟;唐一萍;唐嗣泉;潘庆春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电凝辅助等离子射频切除鼻咽血管纤维瘤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011年12月诊治的5例鼻咽血管纤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在鼻内镜下行电凝辅助等离子射频切除术,观察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结果 本组病例肿瘤均一次性切除,平均出血量426ml,无术后并发症,无残留;术后随访3个月,鼻内镜示术腔上皮化;随访1年,4例无复发,1例失访.结论 鼻内镜下电凝辅助等离子射频切除局限于鼻腔鼻咽部的鼻咽血管纤维瘤是适宜的.
作者:张武宁;徐志文;李永湘 刊期: 2013年第01期
鼻石临床极为罕见,2012年5月我科治愈1例鼻石患者,现报道如下.1 病例报告患者,男性,1 2岁.因右侧鼻阻不适,伴流脓涕1年余,于201 2年5月3日来我院就诊.曾在外院以慢性鼻窦炎治疗,症状有所好转.我院鼻窦CT检查:两侧上颌窦、筛窦及右侧蝶窦炎症,右侧总鼻道后下端可见一不规则高密度钙化影.
作者:陈国谋;钟海林;林丹平;陈国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60岁,因进行性头痛3年,加重伴回吸性涕中带血,左眼睁眼困难,复视5d,于20 10年8月30日入院.患者以头顶痛为主,无畏寒、发热、耳鸣、颈部肿块等.检查见双侧鼓膜内陷,电子鼻咽镜示鼻咽部溃烂、表面见新生物,颈部未扪及包块;纯音听力检查平均语言频率示左耳60 dB,右耳45 dB;声导抗示双侧鼓膜内积液,视力:左眼0.8、右眼0.8,左眼向内向下转动受限,左眼外斜20 °,右眼正常,视野、眼底正常.
作者:陈伟;王在霞;黄娟;沈国民 刊期: 2013年第01期
老年性耳聋是伴随年龄老化(一般发生在60岁以上)而发生的听觉系统退行性变导致的耳聋,主要为感音神经性聋,它的发生与耳部微血管退化、耳蜗病变、听觉神经元、听觉中枢、听觉传入传出神经通路及全身机能退化密切相关,但是,目前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或者耳蜗毛细胞的萎缩退变是老年聋的关键因素[1-3].彭斌等[4]的研究说明耳蜗底回的传出神经末梢已受到年龄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源自老化导致的外毛细胞的缺失,因为毛细胞是对听神经元的发生和保持正常起着重要作用的多种营养因子的来源.
作者:王亮亮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巨大垂体腺瘤(giant pituitary adenomas,GPAs)占位效应明显,侵袭性强,一直是神经外科的治疗难题.手术操作首选经蝶入路,具体术式以肿瘤的主要生长方向及侵袭性决定.随着神经内镜、CT和MRI及术中神经导航的应用,肿瘤有效全切率得以提高,术后并发症有所降低.当前对于巨大垂体腺瘤的治疗共识是通过以手术为中心的综合治疗,辅以药物及放疗,达到肿瘤全切、恢复和保留垂体功能的目的.
作者:陈曦 刊期: 2013年第01期